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

重症肌无力证治观点

一、正治观

补益真气、振元治痿法则在实施中有五个基本证方:

(一)脾虚气弱型治法:补中益气升阳。基本方: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术,葛根,当归,黄精,陈皮,甘草,大枣。

(二)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补肾滋阴。基本方:黄芪,党参,生熟地,怀山药,山茱萸,制首乌,炙龟版,枸杞子,麦冬,白术,甘草。

(三)脾肾阳虚型治法:益气补肾温阳。基本方:黄芪,党参,制附子,鹿角胶,熟地,巴戟肉,锁阳,脐带,怀山药,补骨脂,甘草。

(四)血虚络阻型治法:养血通络。基本方: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黄芪,宣木瓜,潼蒺藜,鸡血藤,蜈蚣,红花,甘草。

二、兼治观

本病有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交叉或伴发的倾向,并发病/症涉及多系统,症状错综,辨证复杂。但凡足以耗阳或伤阴而致损耗元气、加重本病的并发病/症,均应同时兼顾治疗。具体应用应遵从以下原则:1 、本病与并发病/症辨证机理一致(同一属性),采取异病同治。2 、本病与并发病/症辨证机理相悖,则两者有机的兼顾(如伴甲亢则变益气升阳为益气育阴潜阳法)。3 、短暂之标症(如感冒、感染等)集中药力先期解决。4、本病有伴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合并胸腺肿瘤的倾向,为此分病辨邪、分期辨邪就十分重要。在扶正培本之际,亦应结合邪气性质统筹之,切不能一味以虚损概之,而留邪作崇,导致正虚不复。

三、急治观

重症肌无力危象,以呼吸困难,痰涎壅盛(嗽甚不得卧,气短促难续接),甚至汗出林漓,神志不清,气息将停,脉微欲绝为主症。气出于肺而根于肾,明·李中梓冠为“呼吸之本”。肾虚则出纳失常,气不归根,导致气短不足以息;脾肾亏虚,脾虚则聚湿生痰,肾虚则水泛为痰,壅阻于肺而失于宣肃导致痰涎壅盛、嗽甚不得卧;脾气匮乏无以生化精微,滋养于心,而致心气不足,心液外泄,脉微欲绝;心肺受累,大气下陷、气海空虚则气憋窘迫,气脱而喘汗。因此危象可以脾气败、肾气极、心气衰.肺气竭统而概之,势成阴阳离绝之危候。危象的中医病机可归纳为:元气衰败为成因,大气下陷为证象,气脱亡阳为结果。中医药治疗要在积极配合现代医学抢救的同时(如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施以正压器械通气外)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补肾纳气,肃

肺化痰急救之。基本方:别直参(另煎),制附子,蛤蚧末(冲服),紫河车粉(冲服),大熟地,沉香粉,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淫羊藿,炙苏子。猴枣散另冲服或鲜竹沥兑生姜汁另冲服。并可选用参附注射液等。神志不清者,温开给予苏合香丸(研末与煎剂混合后胃管注入),凉开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法度精专谈治宜

在遣方用药,治疗宜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独有见树精专有法。

一、倡用黄芪,景岳曰:“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水谷之司在脾胃”。《古今医统大全》称:“脾为五脏之源”。《脾胃论》言简而意赅:“脾主五脏之气”。因此补益真气,尤强调从调理脾脏入手培补脾气,以强肌健力,临证倡用黄芪。如有体虚易感、卫外不固,及肌肉瘦削则每每生炙并用。其用有四:温分肉而固实腠理;补中气而强肌健力;壮脾胃而升清养肌;益正气而抑邪内生。

二、补脾三益:调补脾脏就要顺乎其性,不能逆悖其理。临症中归结三益:

(一)宜甘温滋养、不宜苦寒辛澡。遣甘温则在补脾中振奋中阳,寓意于阳中求阴,使生化有常;佐以甘滋润养之品,不致损及脾阴又能固护胃津,使源流不竭。前者如选党参、熟地、黄精之属,后者常用麦冬、萸肉、沙参之类。

(二)宜升举调畅、不宜泻利破气。补脾中强调升清调畅,则中焦枢机转运,清阳四达,精微敷布。药用升麻、葛根、柴胡、陈皮等。

(三)宜醒脾运中、不宜腻补峻补。长期补气填精的同时切不能忽略健脾助运,以碍生升之气,当知虚不受补、反受其累,且胃气一败,预后堪忧。故强调在组方中参予醒脾运中之品如砂仁、甘松、九香虫等芳香开窍、流气助运。

三、治当脾肾双调

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为一身精气之根本。当重症肌无力脾虚及肾,进入肾损阶段,临床易导致逆证危候,可概括为肾损则五脏衰。因此要注重证涉层面和证涉性质的辨识,治疗上强调脾肾双调,以达到“脾肾交济”。在运用上要视证运法,并重或有所侧重。以及根据许叔微肾为水火之脏至理,亦采纳填补肾精主张滋润,同时强调要温固下元,在药物上喜选用坎脐、首乌、苁蓉、吐丝子等药味。

快速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快速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朋友深受重症肌无力的困扰,重症肌无力的出现不但会导致患者出现斜视和构音困难等症状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咀嚼无力和吞咽困难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对于重症肌无力的预防,一旦患上了重症肌无力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就介绍一下快速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一、治疗重症肌无力要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豆腐、黄豆、鸡蛋、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以及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二、治疗重症肌无力要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三、治疗重症肌无力要避风寒、防感冒。重症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起居有常,首先要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 四、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还要注意忌食:生、冷、辛、辣性食物以及烟酒等刺激,服药其间禁食绿豆。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对患者伤害性很大的疾病,那就是重症肌无力,我们知道重症肌无力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要及时去治疗这种疾病,上文详细介绍了重症肌无力的快速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引言: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有不死癌症之称,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当中,其中儿童也不例外,疾病的发生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有没有安全的治疗方法呢?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1、穴位注射:取穴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每次选2-3个穴位,双侧针,每穴注射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ml,每日1次。 2、耳针:主穴取眼、皮质下、脾。配穴取肝、肾、内分泌。毫针刺激后加用压丸,双耳针刺,每次取3-4个穴位,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体针:主穴取中脘、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血海。眼肌型,加攒竹、鱼腰、太阳、太冲;单纯上睑下垂,加阳辅、申脉;全身型者,加肩YU、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太冲。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2-3个,行补法,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2-3日后,可开始第2疗程。 病因 1、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 2、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病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 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但是有关该病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有关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的关系,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且大量的

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数目减少,受体部位存在抗AchR抗体,且突触后膜上有IgG和C3复合物的沉积。 并且证明,血清中的抗AchR 抗体的增高和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所引起的有效的AchR数目的减少,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胸腺是AchR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因此,本病的发生一般与胸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调节人体AchR,使之数目增多,化解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抑制抗AchR抗体的产生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心肝脾肺肾的关系

人体五脏的关系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窍门天下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心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肩臂、气短、心烦、心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心悸、潮热、眩晕、咽干、健忘、痛涩、尿血、惊叫、痰黄稠、畏寒肢冷、神志不清、口唇青紫、困倦多痰、肥胖身重、口舌生疮、糜烂肿痛、体表疮疡、小便淋漓、面红耳赤、哭笑无常、语言错乱、四肢抽搐、口中流涎、卒然昏倒、喉中痰鸣、双目上视、五心烦热(脚心、手心、心口) 将军之官:肝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嘘(x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清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肝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口苦、耳呜、胆小、痛经、不孕、失眠、眩晕、舌直、恶心、偏头痛、性冷淡、易感冒、两肋痛、厌油腻、乳房胀痛、经期失调、头目胀痛、行走不稳、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双目上视、关节僵硬、睾丸肿痛、带下黄浊、手足腿抽筋麻木、咽中有梗物感、易怒或

重症肌无力能不能彻底治疗好

重症肌无力能不能彻底治疗好 重症肌无力能不能彻底治疗好?重症肌无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临床和有关资料来看,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一是10岁以下人群;二是20-30岁人群。引起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目前还不能根治,但是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重症肌无力的症状都能得到缓解。 1、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但是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来说,都不主张体育锻炼,如锻炼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甚至诱发危象,故以多休息为佳。 2、饮食调节 注意饮食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疾病的治疗有好处。这是因为重症肌无力病机与气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重要,不能过饥或过饱,同时各种营养调配要适当,不能偏食。下列食物食用后使本病加重,应避免食用:萝卜、芥菜、绿豆、海带、紫菜、剑花、西洋菜、黄花菜、西瓜、苦瓜、冬瓜、白菜、豆浆、豆奶、冷饮等,特别是萝卜和芥菜最为关键;芥菜西洋菜。 3、药物治疗 虽然可以短暂地缓解病情,但长期的用药就会促进了体内乙酰胆碱受体受到破坏,从而使疾病更加顽固难愈,而且有的患者会因服用药物过量,而出现胆碱能危象,有的患者可因服用素,而出现各种毒副作用,不能让这种病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这也是重症肌无力治疗方法。 4、血桨交换法 血桨交换法这种重症肌无力治疗方法的运用范围还是比较狭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一般只是用于比较严重的重证肌无力患者,而且,这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的费用也是较为昂贵的,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比较短,一般能维持在7~15天左右,故也不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5、手术疗法 手术的疗法就是胸腺或是胸腺瘤的切除,这个重症肌无力治疗方法,只适应于有胸腺增生或是有胸腺瘤的患者适用的,该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被认为是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法在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心得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法在水肿治疗中的应 用心得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水肿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法是治疗慢性、顽固性水肿的最主要法则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体质较差但水肿严重的患者,治疗颇为棘手,如心脏病、肺心病致心力衰竭而浮肿者以及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水肿等患者,单纯运用西药治疗往往停药即复发,或出现耐药性而收效不佳。根据中医辨证,此类水肿多属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所致。据此,运用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法为主治疗,可获较好的远期疗效。 1 脾肾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水液代谢是以肺、脾、肾三脏为主进行的,而脾、肾两脏对水液代谢功能更为重要。因为在所有脏腑中,脾居“后天之本”的重要位置,脾胃不但为五脏六腑运送水液,同时还输送水谷的精微物质以营养周身;而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但履行肾司开阖之职以调节控制水液排泄,同时因肾为元阳、真火,有温煦鼓舞其它

脏腑阳气的功能。在病态时,尤其是长期水肿状态时,脾、肾两脏的功能最容易受到损害。当水液不化而瘀阻于肌肤、四肢、腹腔等部位时,都会阻碍脾的运化,影响到肾司开阖的作用。对此,张景岳更有精辟论述:“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从气化,故其标在肺;水最畏土,故其制在脾。”这些都说明了脾肾在水肿病机中居重要地位。 2 脾肾阳虚所致水肿临床表现 从正常脾肾功能对水液代谢的作用看,脾肾之阳气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般轻型水肿患者中,同时表现为脾肾阳气俱虚的现象极少,只有在慢性患者中,由于水湿之邪长期滞留肢体、肌肤之中,脾肾阳气经常处于被遏制状态,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如全身浮肿或腰以下水肿,按之没指,或腹大如鼓,腹胀痞满,纳少,心慌气短,腰酸腿软,四肢清冷,甚则全身畏寒,蜷卧喘息,或强迫坐立,呼多吸少,大便秘结或溏薄,小便量少或艰涩不利,舌苔少或滑,脉象沉细或沉伏。这些都是脾肾阳虚不能运化、不能制水的结果,是水邪泛滥更加阻遏脾肾阳气功能的缘故。 3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的方药 针对脾肾阳虚所致水肿病的病机,历代医家制备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温阳、化气、利水的方剂,如真武汤、《金匮》肾气丸、五苓散以及《世医得效方》的实脾饮、《济生方》的济生肾气丸等。这些方剂均能恢复脾制水、肾主水的运化水湿和控制水液排泄的能力。依照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脾肾论治

重症肌无力证治观点 一、正治观 补益真气、振元治痿法则在实施中有五个基本证方: (一)脾虚气弱型治法:补中益气升阳。基本方: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术,葛根,当归,黄精,陈皮,甘草,大枣。 (二)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补肾滋阴。基本方:黄芪,党参,生熟地,怀山药,山茱萸,制首乌,炙龟版,枸杞子,麦冬,白术,甘草。 (三)脾肾阳虚型治法:益气补肾温阳。基本方:黄芪,党参,制附子,鹿角胶,熟地,巴戟肉,锁阳,脐带,怀山药,补骨脂,甘草。 (四)血虚络阻型治法:养血通络。基本方: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黄芪,宣木瓜,潼蒺藜,鸡血藤,蜈蚣,红花,甘草。 二、兼治观 本病有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交叉或伴发的倾向,并发病/症涉及多系统,症状错综,辨证复杂。但凡足以耗阳或伤阴而致损耗元气、加重本病的并发病/症,均应同时兼顾治疗。具体应用应遵从以下原则:1 、本病与并发病/症辨证机理一致(同一属性),采取异病同治。2 、本病与并发病/症辨证机理相悖,则两者有机的兼顾(如伴甲亢则变益气升阳为益气育阴潜阳法)。3 、短暂之标症(如感冒、感染等)集中药力先期解决。4、本病有伴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合并胸腺肿瘤的倾向,为此分病辨邪、分期辨邪就十分重要。在扶正培本之际,亦应结合邪气性质统筹之,切不能一味以虚损概之,而留邪作崇,导致正虚不复。 三、急治观 重症肌无力危象,以呼吸困难,痰涎壅盛(嗽甚不得卧,气短促难续接),甚至汗出林漓,神志不清,气息将停,脉微欲绝为主症。气出于肺而根于肾,明·李中梓冠为“呼吸之本”。肾虚则出纳失常,气不归根,导致气短不足以息;脾肾亏虚,脾虚则聚湿生痰,肾虚则水泛为痰,壅阻于肺而失于宣肃导致痰涎壅盛、嗽甚不得卧;脾气匮乏无以生化精微,滋养于心,而致心气不足,心液外泄,脉微欲绝;心肺受累,大气下陷、气海空虚则气憋窘迫,气脱而喘汗。因此危象可以脾气败、肾气极、心气衰.肺气竭统而概之,势成阴阳离绝之危候。危象的中医病机可归纳为:元气衰败为成因,大气下陷为证象,气脱亡阳为结果。中医药治疗要在积极配合现代医学抢救的同时(如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施以正压器械通气外)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补肾纳气,肃

重症肌无力指南(2015)题库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版) China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 李柱一执笔 摘要:本次指南简要介绍了重症肌无力(MG)发病机制和诊断要点;重点介绍了MG治疗方法,方案,特别是强调了在MG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法。对神经内科临床医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极少部分MG患者由抗-MuSK(muscle specific kinase )抗体、抗LRP4(low-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抗体介导。MG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减轻。年平均发病率约为8.0-20.0/10万人[1]。MG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在40岁之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40-50岁之间男女发病率相当;在5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一、临床表现和分类 1.临床表现 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但在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咽喉肌或肢体肌肉无力;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更易受累。经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

始,逐渐累及到其他肌群,直到全身肌无力。部分患者短期内出现全身肌肉收缩无力,甚至发生肌无力危象。 骨骼肌无力表现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眼外肌无力所致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的MG患者[2];还可出现交替性上睑下垂、双侧上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等。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应正常。面肌受累可致鼓腮漏气、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苦笑或呈肌病面容。咀嚼肌受累可致咀嚼困难。咽喉肌受累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鼻音、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等。颈肌受累,以屈肌为著,出现头颈活动障碍、抬头困难或不能。肢体各组肌群均可出现肌无力症状,以近端为著。呼吸肌无力可致呼吸困难、无力,部分病人可出现肌无力危象,需行人工辅助呼吸[3,4,5]。 2.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 Ⅰ型:眼肌型,病变仅局限于眼外肌,两年之内其他肌群不受累。 Ⅱ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 ⅡA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通 常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能自理。 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通 常有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自理困难。 Ⅲ型:重度激进型,起病急、进展快,发病数周或数月内累及咽喉肌;半年内累及呼吸肌,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生活不能自理。 Ⅳ型:迟发重度型,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两年内逐渐进展,由Ⅰ、ⅡA、ⅡB型进展,累及呼吸肌。 Ⅴ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可出现骨骼肌萎缩、无力。 二、实验室检查 1.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试验:成人肌内注射 1.0-1.5mg,如有过量反应,可予以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以消除其M胆碱样不良反应;儿童可按0.02-0.03mg/kg,最大用药剂量不超过1.0mg。注射前可参照MG临床绝对评分标准。选取肌无力症状最明显的肌群,记录一次肌力,注射后每10分钟记录一

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 指肌无力症状局限于眼外肌,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任何年龄均可起病,而相对的发病高峰是<10岁的儿童和>40岁的男性,>50%的MG 患者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起病,其中10%-20%可以自愈,20%-30%始终局限于眼外肌,剩下的50%-70%中,绝大多数(>80%)可能在起病2年内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中医据临床表现多诊为“睑废”,现将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综述如下: 编辑本段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溴吡斯的明)可改善临床症状,20%-40%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副作用包括消化道痉挛、腹泻等,发生率可达34%。单独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不能改变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自然病程,无法有效防止向gMG的转化。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抗AChRCD4+T细胞反应、减少特异性AChR 抗体产生以及促进神经肌肉接头终板结构改变和AChR重新合成等途径发挥作用。尽管有回顾性研究表明,口服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如泼尼松治疗新近发生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相比于单纯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或无治疗者,可明显改善眼部症状,有效地预防起病2年内向gMG的转化,但目前仍然缺乏相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结论。泼尼松起始剂量依照症状情况在隔日25mg到每天50mg 间选择,或从10-20mg开始,以后每3日增加5-10mg,直至症状改善或达到每天60-80mg。通常 2-4周症状明显改善后开始缓慢减药,每2周减少5-10mg,3-6个月减至最小有效维持量,每天2.5-10mg,过快减量可能导致复发。多数患者需常年维持低剂量用药,当维持剂量>0.25mg/(kg.d)时,可能增加类固醇药物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骨质疏松、感染、胃肠道出血和高血压等。病程较长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转化gMG的危险性相对低,因此治疗使用最低有效量,以改善临床症状。 少数症状没有改善或不能耐受皮质类固醇副作用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参照gMG患者的治疗方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常用的硫唑嘌呤主要通过干扰嘌呤代谢,影响T、B细胞增殖,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通常起始剂量为 2.5-3mg/(kg.d),维持剂量为1-2mg/(kg.d)。临床观察表明用硫唑嘌呤不仅能够改善症状、减少皮质类固醇药物的用量,而且能有效防止向gMG的转化。常见的副作用: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胃肠道不适、感染等。其它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霉素、环磷酰胺、FK2506)极少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使用。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短期治疗不推荐使用。 2.非药物治疗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第13 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我们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中医学科学思维的形式,讲了意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中国古代哲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科学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称之为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思维 方式,在气、阴阳、五行的科学观、方法论的基础上,中医学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脏象学说 我们下面讲第二章,脏象学说,脏象。我们在讲前面科学思维的时候,已经初步涉及 到脏象理论的方法论。这一章的目的要求:1.掌握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2.掌握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理论)中的地位。3.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 特点。4.掌握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5.熟悉脏腑的生理特性及其意义。6.了解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关系。 一、脏象的基本概念 我们首先讲脏象的基本概念。一、藏与臓、脏。藏,在汉字里面读[cáng]和读[zàng],两种读音。读[cáng],它的义项(一)为隐藏、藏匿的意思;二、是深的意思,这个“深”是指由上而下或者由外而内的距离较大。在我们脏象学说里面,当读[cáng]的 时候,有这么两种含义。比较一下,读[zàng](藏),其义项:一、是储存东西的地方;二、是指内脏。有草字头这个“臓”([cáng])字,日后汉字演化为月肉这个“脏”,体现了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脏这个脏。汉字演化过程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 我们脏象,历代书籍里面表述脏象这个概念的时候,使用的语言符号可以用这个“藏”,也可以用这个“脏”,月肉这个“脏”是由它(臓)演变而来的,它还体现 了汉字的演变形式。那么它的含义,在脏腑的脏的时候,它的含义取其义项之一,它 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小,内涵越来越深,专指中医脏腑的脏。月肉这个“臓”是我们 现代简化字“脏”的繁体字。《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语言文字委 员会所规定的,现在都使用这个简体的“脏”。它,原来的就是繁体的“臓”。现行 我们国家立法了,语言使用规范了,所以本教材使用这个“脏”,但是为了学习方便,就把原来繁体字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同读[zàng]一一给大家介绍出来。这个臓(脏),是指人体内脏的通称,在中医学当中主要是指五脏,以别于六腑。 第二、讲讲脏器与脏腑。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在哲学里面,器与“道”相对,器是指有形的具体物质。那么器和道什么关系呢?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面讲,“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哲学有形下、形上这一类范畴,把它再 抽象出来,称为“道器”的范畴。那么,器,在哲学上指具体有形的物质;而道,是 指这种物质世界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合为)道器。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最重要的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抗体可降低突触后肌肉的去极化,从而导致典型的波动性肌无力。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近端肌较易受累,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 MG是一种少见病,患病率大约为20/100000,年发病率为 10/1 000 000-20/1 000 000。50 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同龄异性,而青春期前的发病率在两性之间相当。M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波动性和肌无力,可局限于眼外肌,也可累及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肌等全身肌肉,前者为眼肌型MG,后者为全身型MG。 诊断 MG的诊断需要全面整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作者推荐的诊断流程见图1,鉴别诊断见框1。 治疗 MG的治疗通常采用双重途径(表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轻疲劳肌无力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免疫抑制剂和胸腺切除可调节免疫系统并可改

变众多重症患者的病程。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增加神经-肌肉接头ACh的数目并增加MG患者突触后膜ACh 与有限AChR竞争结合的效率,由此引起患者肌无力短暂的改善。轻症和单纯眼肌型患者有时仅需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即可,而中至重症患者则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吡啶斯的明是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见表1),其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以获得最大疗效和最少副作用为原则。 本类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较轻,与拟胆碱活性有关(见表1)。在少数情况下,日剂量超过450mg可引起胆碱能危险,有时与肌无力危象较难区分。胆碱能危象常伴发其他胆碱能副作用,但偶尔也可见单独发生危象者。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和泼尼松龙(见表1)是一线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常于使用激素后2~3周出现改善,一般在治疗3个月后方能体现激素的充分疗效。严重的肌无力患者,尤其是累及延髓肌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前常需静脉丙球或血浆置换治疗,这是因为约有15%的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后早期会出现明显的肌无力加重。常用的激素治疗策略为应用大剂量激素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然后缓慢减量至防止症状反复的最小有效剂量,但激素的治疗受长期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见表1)。

谈水肿从肺脾肾论治

谈水肿从肺脾肾论治 【关键词】水肿肺脾肾论治水肿的病因病机 水肿的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如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肾阳不足,无权化水,都能导致水肿。 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最易遭受外邪侵袭,风邪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主动但不单行,常挟寒热病邪,泛于人体,经皮毛、口鼻侵入,首犯于肺,肺伤则治节无权,肃降失司,司皮毛之功能阻滞,致使气化功能下降,脾失肺助,气不化津而为湿,湿困中轴,肺脾之气不能下通于肾,肾失开合之功,三焦水道壅塞或阻塞,因此水湿内停,风水相击,风激水泛为水肿。脾为中轴,主升清降浊,运化水湿,治水之脏。如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或冒雨涉水,久居湿地,必损伤于脾,使脾气亏虚,脾为湿困,失其健运,水湿不运,停聚不行,横溢肌肤,而成水肿,或伤于寒湿之气,湿邪久羁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而成水肿,或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热消透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亦成水肿。肾居下焦,主开合,主五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肾气内伐,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正如《内经》说:“三阴结,谓之水。”肺、脾、肾三脏病变势必影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失职,胃和大小肠分化水谷失常,而致水饮失于代谢,泛溢肌肤,发生水肿病症。其病机是由经络互相影响,内脏制化规律破坏所致。 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之发病,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实为水肿病机的关键所在。 历代医家对水肿的认识 有关水肿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水胀”等名称,并对水肿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则等,作了简要的论述。 自《内经》以后,对水肿的理论和治疗,历代都有补充和发展,《扁鹊心书·水肿篇》从脾胃方面对水肿的病因病机做了论述。到了东汉张仲景在《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里水”、“黄汗”、“心水”、“肝水”、“脾水”等十一类水肿的临床表现,论述了发汗利尿的证治要点,并拟定了越脾汤、越脾加术汤、防己茯苓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等治疗水肿的有效方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中有“十水候”、“二十四水候”之称,并在此基础上对水肿病机和临床表现作了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了水肿于胃气有关。金元时代,出现了学术争鸣的局面,期间最著名有刘河间、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刘河间认为水中的病因病机是:“热胜内而阳气郁滞故也”。张从正治水肿遵《内经》之旨,崇河间之法而有发展,认为水肿之病与脾肾二脏关系最为相关,若脾虚不能制水,或“肾关不利”均可为之。李东垣根据脾胃学说理论,将水肿分为寒热二型,寒者多虚,热者多实,并认为前者多见。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中指出水肿之病因:水肿之因,盖脾虚不能制水。肾为胃关,关门不利则水渍妄行,渗透经络。明·张景岳发展了《内经》治疗水肿的大法,强调补益脾肾的重要性,利水补益为治水肿的“正法”,水肿症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治以温脾补肾,此正法也…… 近年来,根据《血证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的理论,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肿取得了一定疗效。 水肿病的治疗 古代治疗水肿的方法与方剂较多,仔细推究一般都遵循《内经》治水肿的三大治则“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宣发五阳”。后世医家在运用以上治水肿原则的基础上,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如

张良英教授从脾肾论治崩漏经验选萃

张良英教授从脾肾论治崩漏经验选萃 张良英,女,1935-,汉族,江西省南城县人。1962年毕业广州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国 家级名中医,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云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老中医药专家博士 后传承导师。全国第二批、第四批和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老师跻 身医林五十余载,博采众长,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医名卓著。医德高尚,深受国内同行的 尊重和病家的热爱。临诊中,望神切脉四诊通达,理法方药多能切中病要。尤其对妇科血证 有较深的研究,我有幸跟随老师临诊多年,受益匪浅,特总结老师从脾肾论治崩漏经验经验,以飨同道!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 然不同,但因二者经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 甚或数月断续不休,亦有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 发生失血性休克。崩漏既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急重病证之一,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妇女均可发生本病,但以青春期、围绝经期妇女多发。从《景岳全书?妇人规》:“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即可见,崩漏是最严重的一种月经病。近年来,由于各种 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崩漏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治疗不当,容易反复发作。 一、学术渊源 中医认为,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为虚、热、瘀,三者单独成因或复合成因,或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子宫藏泻失常。因虚者,有因脾肾之虚,有因气血两虚,有因脏腑俱虚,前者常是致病之本,后两者是结果又成病因,故而崩漏易反复,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漏下候》中说“崩中漏下是由劳伤气血,气血俱虚,脏腑损伤,冲任二脉虚损之故”;因热者,有因虚热,有因实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如《伤寒明理论?热入血室》说:“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因于瘀者,有因“怀抱甚郁”,肝郁气滞而郁,有因“气虚运血无力”而瘀,有因“冷积胞中,经脉凝寒”成瘀,有因热甚灼阴燥涩成瘀,亦可由湿热壅遏致瘀,还可因久崩久漏,离经之血为瘀,瘀滞冲任经脉,新血不得归经,乃成崩漏之疾。崩漏病虚证多,实证少,因热者多,因寒者少,即便是火亦是虚火,非实火。其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藏泻 无度。 二、诊治经验 (一)学术观点张良英教授以中医传统理论和经典著作作为诊治崩漏的理论依据,以临床疗 效为标准,主张中西医合璧,辩病与辩证结合,治疗崩漏尤其重视脾肾,分期分年龄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兰室秘藏》“论崩主脾肾之虚,治法重在温补”的理论依据, 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老师指出,崩漏的发病虽然与脾虚、肾、血热、血瘀均有关,但 老师长期观察发现,崩漏病脾肾虚损者较多,其发病与脾、肾二脏的功能正常与否关系非常 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固藏,若女子二七先天肾气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七七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均致肾气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 即发为崩漏。脾为后天之本,主中气,统血,若素体脾虚或忧思过度;或饮食劳倦;或大病 久病,损伤脾气,脾伤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也可发生崩漏。 (二)辨治经验 1、崩漏的诊断 老师认为准确诊断崩漏对治愈本病起着关键作用,强调诊断时要紧紧抓住月经周期、经期、 经量均发生紊乱这一关键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情况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停经数月而后骤然暴下,继而淋漓不断;或淋漓量少累月不止,突然又暴下量多如注;或

心 肝 脾 肺 肾 各主什么

心肝脾肺肾各主什么? 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藏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藏意。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肝藏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肾主生殖。肾藏志。 1,【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2,【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主皮毛)】【在窍为鼻】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5,【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

儿科论肺脾肾三脏病变

广中医10中西医(1) 哮喘的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邪留伏于肺窍;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嗜食咸酸,膏粱厚味以及鱼腥发物等。病机为外因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若三脏功能失调,则致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痰饮留伏,成为哮喘之夙根。如肺气虚衰免责治节无权,水津失于输布,凝液成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上贮于肺;肾气虚衰,不能熏化水液,使水湿上泛为痰,聚液成饮。所谓痰之本木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饮也,贮于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造成哮喘痰饮伏留的内在因素。 缓解期: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 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贵肾气丸 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 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以致邪毒入里,伤及脏腑,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发病。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客于肺卫,肺气郁遏,宣降失司,通调失职,水道不利,以致风遏水阻,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水湿疮毒内侵,初伤肺脾,继则伤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失所主,三焦气化失常,则水泛为肿,湿热下注,热毒内侵,损伤下焦,伤及血络,导致血尿;水湿内盛,困阻脾胃,中阳不振,脾失健运,则身倦乏力,病势缠绵;湿热久稽,耗伤阴津,则手足心热,而现阴虚邪恋之证。 肾炎综合征:小儿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入里,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而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气化、运化功能失常,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聚,则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制水,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水,司开阖与气化。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水谷精微输布,封藏,均依赖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开阖与三焦、膀胱气化来完成。若先天禀赋不足,或阳水反复不愈,或调护失宣,或外邪入侵,使正气内溃,则肺、脾、肾三脏俱虚,主水无权,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精微不能输布,封藏不密而下泄,则出现蛋白尿。 本证: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水化湿——防己茯苓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补肾——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多元化治疗重症肌无力45例

多元化治疗重症肌无力45例 发表时间:2009-12-17T16:38:32.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8期供稿作者:张朝贵[导读]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张朝贵(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恩施 445000)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8-0113-0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多元化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采取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确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刺推拿疗法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辅以针刺、推拿等有机结合治疗本病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入选病例45例,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18-46岁,平均3 2.6岁;眼肌型10例,轻度全身型20例,中度全身型14例,迟发性重症型1例。有胸腺瘤或胸腺增大者需行手术不选入本治疗组。 1.2 诊断标准①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一过性缓解,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病程呈波动性。②疲劳试验阳性,反复运动后症状加重。如轻度上睑下垂者反复眨眼运动做30次,眼裂明显缩小。③抗胆碱脂酶药物试验阳性。腾喜龙2-10mg,静脉注射,30-60秒后起效,平均持续10分钟。新斯的明0.5-1mg加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观察10-60分钟,每10分钟观察1次,20-40分钟好转最明显。以上两种药物试验有支气管哮喘或心律失常者慎用。④电生理检查。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神经时相应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减;单纤维肌电图颤抖明显增宽并出现阻滞现象。⑤免疫学指标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增高。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治疗根据不同型肌无力选用皮质类固醇,抗胆碱酯酶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及体重个体化治疗。 2.2 中药治疗以加味补中益气汤为主方:①黄芪30g,党参20g,升麻15g,柴胡10g,枳壳20g,陈皮10g,白术10g,当归12g,淫羊藿15g,桑寄生15g,水煎服,1日1剂。②人参50g,制首乌50g,竹节人参50g,山药100g,山茱萸100g,砂仁50g,研末冲服,1日1剂。根据患者实际辨证加减。 2.3 针刺治疗取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为主穴,结合患者症状加减,咀嚼无力加颊车、下关、地仓;吞咽困难加风池、廉泉、天突;眼睑下垂者加太阳、攒竹、四白、鱼腰;上肢无力加肩髃、曲池、合谷、阳溪;下肢无力加髀关、梁丘、解溪,用泻法。还可结合证型施针。留针30分钟,中途行针1次,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针3天,然后进行下一疗程。 2.4 推拿治疗采用捏、揉、搓、擦、拿等手法。取穴:中脘、缺盆、气冲、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肩井、肾俞、秩边、环跳、委中、承山、昆仑、太溪、髀关、伏兔、风市、阳陵泉、悬钟、解溪。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按法于中脘穴,拇指按法于缺盆、气冲穴。据患者证型选穴。如上肢无力用捏、按、揉法于颈脊柱督脉及其两侧膀胱经和上肢受累肌群,配合按揉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搓法于上肢,擦法于项部,拿法于肩井穴,操作10分钟。累及下肢,用捏、按、揉等法于腰脊柱督脉及其两侧膀胱经和下肢受累肌群,配合按揉腰及下肢后面的肾俞、秩边、环跳、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穴,按揉下肢前外侧的髀关、伏兔、风市、阳陵泉、悬钟、解溪,搓法于下肢,拿法于委中、昆仑、太溪,操作10分钟。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住院期间每天由指定医师对患者评分,出院后每3月在门诊随访评分。标准:临床相对评分≥95%者为痊愈,≥80%但<95%为基本痊愈,≥50%但<80%为显效,≥25%但<50%为好转,<25%为无效或恶化。 3.2 结果痊愈38例,占8 4.4%;基本痊愈2例,占4.4%;显效3例,占6.7%;好转1例,占2.2%;无效1例,占2.2%;总有效率97.8%。 4 体会 笔者的加味补中益气汤,方①中重用补气升阳之黄芪,配以白术补气健脾,更以党参增强补气之功,脾虚气陷则用升麻、柴胡升举阳气;淫羊藿、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淫羊藿还能温肾阳以补脾阳;枳壳、陈皮行气可防诸药滋腻,又可使气行则血活。方②为大剂补脾肾、气血之品,据现代药理研究,其补气、益肾药具有调节肌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肝肾亏虚者酌加补肝肾之龟甲、枸杞之类;气血亏虚重者加用血肉有情之熟地、鹿角胶,增强补血之力。全方气血、脏腑并补而达治疗痼疾的目的。 针刺辅助治疗本病选穴遵循《内经》“治萎独取阳明”治则而设。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主宗筋,益用泻法以清阳明热邪。配泻尺泽、肺俞清肺热,因肺主治节,脾主运化,清上源,健中州;肝肾亏虚者取肝俞、肾俞补肝肾,筋会阳陵、髓会悬钟,四穴相配有强筋健骨之效。推拿亦依此原则循经取穴,共达通经活络之效。 总之,治疗本病,方法不一,取其精华有机结合,多元论之确有提高临床治愈率的佳效。参考文献 [1] 张允玲,韩振蕴.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手册[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2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