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化学常用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方程式

一、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 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高温)2Cu + CO2↑

(5) 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6) 氧化物的反应

a)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b) 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c)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d)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e)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7) N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钠在空气中燃烧:4Na + O2 = 2Na2O

b) 钠与氧气反应:2Na + O2 △ Na2O2 过氧化钠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e) 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8) Fe及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高温=F3O4 + 4H2↑

b) 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c)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d)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 aOH = Fe(OH)3↓+ 3NaCl

e)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f)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g)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h)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i) 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9) Al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 OH + 2H2O = 2NaAlO2 + 3H2↑

b)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c)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d)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e)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f)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g)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h)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

i)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j)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k)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10) Cl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a) 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2FeCl3

b) 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

c)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2NaCl

d) 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e) 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

f)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g) 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h)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i) 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 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11) N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a)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2NO

b)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c)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d)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2SO3

e)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12) 氨及其反应方程式

a) 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

b)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c)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

d) 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

e)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f)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g) 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2HCl

h)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i)

(13) S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 SO2 + CaO = CaSO3

b)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c) SO2 + Ca(OH)2 = CaSO3↓ + H2O d) 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e) SO2 + 2H2S = 3S + 2H2O

f)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g) 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

h)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i)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j)

(14) N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a) 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b)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c)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

(15) 硅Si的反应方程式冶炼纯硅

a) Si + 2F 2 = SiF4 b ) 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3

b) 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

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粗硅)

c) 粗硅转变为纯硅:Si (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 (纯)+ 4HCl

二、 氯的化学方程式:

1)

C

l2+SO2+ 2H2O = H2SO4+2HCl 2)

2

HCl = H2+Cl2 3)

2

NH3+3Cl2 = N2+6HCl 4)

8

NH3+3Cl2 = N2+6NH4Cl 5)

S i(粗)+2Cl2 = SiCl4 6)

C +2Cl2 = CCl4 7)

C l2 +H2 = 2HCl 8)

3Cl2 +2P = 2PCl3 9)

C

l2 +PCl3 = PCl5 10)

C l2 +2Na = 2NaCl 11)

3Cl2 +2Fe = 2FeCl3 12)

C l2 +2FeCl2 = 2FeCl3 13)

C l2+Cu = CuCl2 14)

2Cl2+2NaBr = 2NaCl+Br2 15)

C l2 +2NaI = 2NaCl+I2 16)

5

Cl2+I2+6H2O = 2HIO3+10HCl 17)

l2 +Na2S = 2NaCl+S

18) l2 +H2S = 2HCl+S

19) l2+SO2 +2H2O = H2SO4 +2HCl

20) l2 +H2O2 =2HCl+O2

21) KClO3与浓HCl 发生如下反应: KClO3+6HCl→KCl+3Cl2↑+3H2O,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D

A.6:1

B.1:6

C.3:1

D.5:1 1个Cl 由-1 到-1,未变。(HCl ) 5个Cl 有-1到0,被氧化。 1个Cl 由+5到0,被还原。

22) 列反应中氯元素只被氧化的是 ( ) A. 5Cl2 + I2 + 6H2O = 10HCl + 2HIO3

B. MnO2 + 4HCl = MnCl2 + 2H2O +Cl2↑

C.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D.2HClO =2HCl +O2↑ 选B, 逐一解释下

A.氯元素 由0价变为-1价,被还原。

B. 氯元素 由-1价变为0价,被氧化。

C.氯元素由0价变为-1和+1价,既被还原,又被氧化。

D.氯元素 由+1价变为-1价,被还原。

三、 氯的离子方程式:

1) Cl2 + H2O = Cl- + H+ + HClO 2)

Cl2 + 2OH- = Cl- + ClO- +

H2O

3) Cl2 + 2OH- = Cl- + ClO- +

H2O

4) Cl2 + 2I- = 2Cl- + I2

5) Cl2 + H2SO3 + H2O = 2Cl-

+ SO42- + 4H+

6) Cl2 + H2S = 2Cl- + 2H+ + S↓

7) Cl2 + 2Fe2+ = 2Fe3+ + 2Cl-

(向FeBr2溶液中少量Cl2)

8) 3Cl2 + 2Fe2+ + 4Br- =

2Fe3+ + 2Br2 + 6Cl-(足量Cl2

9) 2Cl2 + 2Fe2+ + 2Br- = 2Fe3+

+ Br2 + 4Cl- (当n(FeBr2)/n(Cl2)= 1 :1时)

10) 8Cl2 + 6Fe2+ + 10Br- = 6Fe3+

+ 5Br2 + 16Cl- (当n(FeBr2)/n(Cl2)= 3 :4时)

11) Cl2 + 2I- = 2Cl- + I2

12) Cl2 + 2I- = I2 + 2Cl-(向FeI2

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13) 3Cl2 + 2Fe2+ + 4I- = 2Fe3+ + 2I2

+ 6Cl-(足量Cl2)

14) 4Cl2 + 2Fe2+ + 6I- = 2Fe3+ +

3I2 + 8Cl- (当n(FeI2)/n(Cl2)= 3 :4时)

15) 2Cl- + 4H+ + MnO2 = Mn2+ +

Cl2↑+ 2H2O

16) Cl- + Ag+ = AgCl↓

17) ClO- + H+ = HClO

18) ClO- + SO2 +H2O = 2H+ +

Cl- + SO42-

19) ClO- + H2O HClO + OH-

四、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铝与盐酸:2AL+6HCL=2ALCL3+3H2 气体

2) 铝与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气体

3) 铝和稀硝酸:Al+4HNO3===Al(NO3)3+NO↑+2H2O

注:常温下,铝和浓硝酸不能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行!

4) 铝与氢氧化钠:2Al+2NaOH+H2O=2NaAlO2+3H2气体

5)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加热)Al2O3+H2O

6)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Al(OH)3+NaOH=NaAlO2+2H2O

7) 氢氧化铝与盐酸:Al(OH)3+3HCl=AlCl3+3H2O

8) 氧化铝与盐酸:Al2O3+6HCl=2AlCl3+3H2O

9)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Al2O3+2NaOH=2NaAlO2+H2O

10) 偏铝酸钠与盐酸:NaAlO2+HCl+H2O=Al(OH)3沉淀+NaCl

11) 偏铝酸钠溶液与少量的盐酸反应: NaAlO2+HCl(少量)+H2O= NaCl + Al(OH)3

12) 偏铝酸钠溶液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NaAlO2+4HCl(过量)=NaCl+AlCl3+2H2O

13) 硫酸铝与氨水:Al2(SO4)3+6NH3.H2O=2Al(OH)3沉淀+3(NH4)2SO4

14)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AlCl3+3NaOH=Al(OH)3沉淀+3NaCl

15) 氯化铝与氨水:AlCl3+3NH3·H2O==Al(OH)3↓+3NH4Cl(反应到此为止不再继续)

16)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AlCl3+4NaOH=NaAlO2+2H2O

五、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Cu

2Cu+O2加热1373K2CuO

4Cu+O2==2Cu2O (过氧化铜)

2Cu+O2+H2O+CO2=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Cl2=点燃=CuCl2

2Cu+4HCl+O2=2CuCl2+2H2O

Cu+2FeCl3=2FeCl2+CuCl2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2Cu+2H2SO4(稀)+O2==2CuSO4+2H2O (加热)

2) 铜的化合物

(1)氢氧化铜和氧化铜

4C uO==Cu2O+O2↑(>1273K)

Cu(OH)2=加热=CuO+H2O (353K)Cu(OH)2+H2SO4=CuSO4+2H2O

Cu2+ + 2OH- =Cu(OH)2↓

3) 硫酸铜

(a)硫酸铜俗名胆矾或蓝矾,其水溶液呈蓝色

(b)硫酸铜的制备:Cu+2H2SO4(浓)====CuSO4+SO2↑+2H2O(加热)

2Cu+2H2SO4(稀)+O2====2CuSO4+2H2O (加热)(c) 硫酸铜的加热:CuSO4==CuO+SO3↑(无水硫酸铜>923K时,分解成CuO)

或者:2CuSO4==2CuO+2SO2↑+O2↑(加热)

六、铁的化学方程式

1) 铁在氯气中燃烧2Fe +3Cl2 === 2FeCl3

2) 铁与硫反应Fe + S === FeS

3) 铁与水反应3Fe + 4H2O(g)=== Fe3O4 +4H2↑

4) 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 +2HCl == FeCl2 + H2↑

5) 铁和稀硝酸反应1:Fe + 4HNO3(稀,过量) ==Fe(NO3)3 + NO↑+ 2H2O

6) 铁和稀硝酸反应2:3Fe(过量)+ 8HNO3(稀) == 3Fe(NO3)2 + 2NO↑+

4H2O

7) 铁与硫酸铜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8) 氧化亚铁与酸反应FeO +2HCl == FeCl2 + H2O

3FeO + 10HNO3(稀) == 3Fe(NO3)3 + NO↑+ 5H2O

9) 氧化铁与酸反应Fe2O3 + 6HNO3 == 2Fe(NO3)3 + 3H2O

Fe2O3+6HCl稀=2FeCl3+3H2O (除锈,还要用水冲)

Fe2O3+3H2SO4稀=Fe2(SO4)3+3H2O

10)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1) 氯化铁与硫氰化钾:用硫氰化钾检测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12) 氢氧化铁受热反应2Fe(OH)3 === Fe2O3 + 3H2O

13) 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14) 氢氧化亚铁与酸反应Fe(OH)2+ 3Cl2 == 2FeCl3 + 2HCl == FeCl2 + 2H2O

3Fe(OH)2+ 10HNO3 == 3Fe(NO3)3 + NO↑+ 8H2O

Fe(OH)2+H2SO4==FeSO4+2H2O

Fe(OH)2+2HCl==FeCl2 +2H2O

15) 氢氧化铁与酸反应Fe(OH)3 + 3HNO3 == Fe(NO3)3 + 3H2O

16)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7) 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

18) 亚铁离子转化成铁单质Fe2+ + Zn == Fe + Zn2+

19) 铁转化成亚铁离子Fe + 2H+ == Fe2+ + H2↑

20) 铁离子转化成铁Fe2O3 + 3CO === 2Fe + 3CO2

21) 亚铁离子转化成铁离子2Fe2+ + Cl2 === 2Fe3+ +2Cl-

22) 铁离子转化成亚铁离子2Fe3+ + Fe ===3 Fe2+

23) 氯化铁与碳酸钠溶2FeCl3 + Na2CO3 + 3H2O == 2Fe(OH)3↓+3CO2↑

+6NaCl

七、高中常用的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 反应:2H++SO42-+Ba2++2OH-=BaSO4↓+2H2O

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

(2)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H2SO4+Ba(OH)2=BaSO4+2H2O (3)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沉淀完全:H++SO42-+Ba2++2OH-=BaSO4↓+2H2O

NaHSO4+ Ba(OH)2=BaSO4↓+NaOH+H2O

(4)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ˉ=CO32-+H2O

NaHCO3+ NaOH=Na2CO3+H2O

(5)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钙溶液:Ca2++HCO3-+OH-=CaCO3↓+H2O

NaOH+CaHCO3=CaCO3↓+

Na2CO3+H2O

(6)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钙溶液:Ca2++2HCO3-+2OH-=CaCO3↓+H2O+ CO32-

NaOH+CaHCO3=CaCO3↓

+Na2CO3+H2O

(7) 向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Al3+ + 3OH-=Al(OH)3↓

AlCl3+3NaOH=Al(OH)3+3NaCl

(8)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 +4OH-=AlO2-+2H2O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4+2H2O AlCl3+4NaOH= NaAlO4+3NaCl

(9) 氯化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 3++3NH3?H2O= Fe (OH)3↓+3NH4+

FeCl3+3NH3?H2O= Fe (OH)3↓+3NH4Cl

(10)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13++3NH3?H2O= Al(OH)3↓+3NH4+

A1Cl3+3NH3?H2O= Al(OH)3↓+3NH4Cl (11)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氨水(同上) A13++3NH3?H2O= Al(OH)3↓+3NH4+

A1Cl3+3NH3?H2O= Al(OH)3↓+3NH4Cl (12)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 CaCO3↓+H2O

Ca(OH)2+NaHCO3-= CaCO3↓+

NaOH+H2O

(13)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2OH-+2HCO3-= CaCO3↓+2H2O+ CO32-

Ca(OH)2+NaHCO3= CaCO3↓+NaOH+H2O NaOH+ NaHCO3= Na2CO3↓+ H2O

Ca(OH)2+2NaHCO3= CaCO3↓+2H2O+ NA2CO3

(14) 铝片溶于苛性钠溶液:2Al+2OH-+2H2O =2AlO2-+3H2↑

2Al+2NaOH=2NaAlO2+3H2↑

(15) 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3Cu + 8H+ + 2NO3-= 3Cu2+ +4H2O+ 2NO↑

3Cu+8HNO3(稀)△3Cu(NO3)2 + 4H2O + 2NO↑

(16) 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Cu + 4H+ + 2NO3-= Cu2+ + 2NO2↑+2H2 O

Cu + 4HNO3 (浓)= Cu(NO3)2 + 2NO2↑+2H2 O

(17) 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Fe+4H++2NO3-= Fe2++2NO↑+2 H2O

Fe+HNO3(稀)= Fe(NO3)2+2NO↑+2 H2O

(18) 稀硝酸与少量的铁屑反应

2Fe+8H++2NO3-= 2Fe3++2NO↑+4 H2O 2Fe+8HNO3(稀)= 2Fe(NO3)3+2NO↑+4H2O

(19) 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盐酸Fe (OH)2+2H+ = Fe2++2H2O

(20) 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3Fe (OH)2+10H+ + NO3-= 3Fe3++8H2O+ NO↑

(21)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的二氧化碳C1O一+CO2+H2O= HCO3-+HClO

(22)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少量的二氧化碳:Ca2++2C1O一+CO2+H2O=Ca CO3↓+2HClO

(23) 氯化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A13++3NH3?H2O= Al(OH)3↓+3NH4+

(24) ??Na2CO3溶液与少量硝酸溶液:H+ + CO32-=HCO3-

(25) 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2H+ + CaCO3 =CO2↑+ H2O+ Ca2+

(26) CaCO3溶液与醋酸溶液:2CH??3COOH+ CaCO3 =Ca2++2CH3COO-+CO2↑+ H2O

(27)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 + SO42-+Ba2+ + 2OH-= Cu(OH)2↓+ BaSO4↓

(28) 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Mg2++SO42-+Ba2+ + 2OH-= Mg (OH)2↓+ BaSO4↓

(29)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混合

Ba2++2OH一+ NH4++HCO3一=BaCO3↓+H2O+ NH3?H2O

(30)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HSO3-+OH-==SO32-+H2O

(31) 在稀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过量氢氧化钠混合:NH4++HSO3-+2OH-==SO32-+H2O+ NH3?H2O

(32)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2Ag+ = Cu2+ + 2Ag

(33) Cl2通入NaOH溶液::Cl2 + 2OH-== Cl-+ ClO-+ H2O

(34) 氯化铁和铜反应::2Fe3++Cu=2Fe2++Cu2+

(35) FeCl2溶液中通入Cl2::2Fe2++Cl2 = 2Fe3++2 Cl-

(36)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 Cl -

(37)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 = 2Fe3++2 Cl-

(38) 在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I-+3Cl2==2Fe3++2I2+6Cl-

(39) 在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 = 2Fe3++2 Cl-

(40)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MnO2+4 H+??+2 Cl-Mn2++Cl2↑+2H2O

(41) 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2Na++CO32-+H2O=2NaHCO3↓

(42) 少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Ca2++2OH-=CaCO3↓+H2O

(43) 足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OH-=2HCO3-

(44) 少量的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SO2+ Ca2++2OH-=CaSO3↓+H2O

(45) 足量的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SO2+ OH-=2HSO3-

(46) AgNO3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Ag++ 2 NH3?H2O = Ag(NH3)2+ + 2H2O

(47)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3++ Fe =3Fe2+

(48) 钠和冷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49) 铁粉和稀硫酸::Fe + 2H+ == Fe2+ + H2↑

(50) FeSO4酸性溶液中加过量双氧水:2Fe2++H2O2+2H+=2Fe3++2H2O

(51)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 OH-=SiO32-+ H2O

(52) Na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 Cu2+=2Na++Cu(OH)2↓+H2↑

(53) Na与FeCl3溶液反应:6Na+6H2O+ 2Fe3+=6Na++2Fe (OH)3↓+3H2↑

(54) O与H2O反应:Na2O+2H2O=2Na++2OH-

(55) Na2O2与H2O反应:2Na2O2+2H2O=4Na++4OH-+O2↑

(56) Al2O3与盐酸反应:Al2O3 + 6H+ ==2 Al3++ 3H2O

(57) 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2O3+ 2OH-==2 AlO2-+H2O

(58) Al(OH)3与HCl反应:Al(OH)3 + 3H+== Al3++ 3H2O

(59) Al(OH)3与NaOH溶液反应:Al(OH)3 +OH-=AlO2-+2H2O

(60) Na2Si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SiO32-+ 2H+ H2SiO3↓

(61) 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SiO32-+ CO2+ H2O H2SiO3↓+ CO32-

(62) Si与NaOH溶液反应:Si + 2 OH-+ 2H2O SiO32-+ 2H2↑

(63) SO2通入氯水中,氯水褪色:SO2 + Cl2 + 2H2O2H++SO42-+2 Cl-

(64)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SO2 + Br2 + 2H2O2H++SO42-+2 Br-

(65) 氨水中滴加稀盐酸:NH3?H2O +H+==NH4++H2O

(66)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少量):H+ + CO32-=HCO3一

(67)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2H+ + CO32-=CO2↑+ H2O

(68) 向Na2SO3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少量):H+ + SO32-=HSO3一

(69) 向Na2SO3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2H+ + SO32-=SO2↑+ H2O

(70) 向Na AlO2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少量):AlO2-+H2O +H+ =Al(OH)3↓

(71) 向Na AlO2溶液中滴入过量稀盐酸:4H+ + AlO2-=Al3++2H2O

(72) Ca(HCO3)2与硝酸反应:H+ + HCO3-=CO2↑+ H2O

(73) 铝与盐酸反应:2Al + 6H+ =Al3++ 3H2↑

(74) 银与稀硝酸反应:3Ag+4H++NO3-=3Ag++NO↑+2 H2O

(75) 银与浓硝酸反应:Ag+2H++NO3-=Ag++NO2↑+ H2O

(76) AlCl3水解显酸性:Al3++3H2O = Al(OH)3+3H+

(77) Na2CO3水解显碱性:CO32-+H2O = HCO3-+OH-

(78) (NH4)2SO4水解显酸性:NH4++H2O = NH3?H2O+H+

(79) AlCl3 与NaAlO2溶液反应:Al3+ + 3AlO2-+6H2O=4Al(OH)3↓

(80) Al2(SO4)3与NaHCO3溶液反应:Al3+? + 3HCO3-=Al(OH)3↓+ 3CO2↑

(81) Fe(NO3)3与NaHCO3溶液反应:Fe3+? + 3HCO3-=Fe(OH)3↓+ 3CO2↑

(82) 氯气与水反应 : Cl2 + H2O = Cl - + H+ + HclO(次氯酸) (83) NaHCO3与盐酸反应 :H+ + HCO3- =CO2↑+ H2O

(84) 氨水与醋酸反应:NH3?H2O+CH3COOH =NH4++CH3COO -+H2O (85) 水与少量CO2?反应:CO2+H2O =HCO3-+ H +

(86) Fe2O3 与 HI (碘化氢,碘酸)溶液反应 :Fe2O3+6H ++2I -=2Fe2++I2+3H2O

(87) Fe(OH)3与 HI 溶液反应 2Fe(OH)3+6H ++2I -2Fe2++I2+6H2O (88) 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 -+2H2O = Cl2↑+H2↑+2OH - (89) 电解CuSO4溶液 2Cu2++2H2O = 2Cu +O2+4H + (90) 明矾溶液加氢氧化钡至SO42-完全反应

Al3++2SO42-+2Ba2++4OH -=2BaSO4↓+AlO2-+2H2O

(91) 明矾溶液加氢氧化钡至Al3+完全沉淀Al3++ 2SO42-+2Ba2++3OH -=2BaSO4↓+ Al(OH)3↓

(92) 硫酸氢氨与氢氧化钠等量反应或氢氧化钠过量:H++ NH++2OH - = H2O+NH3?H2O

(93) 过量硫酸氢氨与氢氧化钠:(OH -)+(H+)=H2O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

1000(mL)(g/mol)

1(L)(m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①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

(g)

(g)

=

溶解度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g)100(g)(g)

(g)

(g)

+=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 )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S g w g w g g ()()()()()=

-?100100 w S g S g %()

()()

=+?100100%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

m g g g =

?溶解度蒸发溶剂(水)的质量()

()

()100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

()

m g g =

+?-高温溶解度低温溶解度高温溶解度高温原溶液质量100()()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m n =

()()混混=....

n n ....

n M n M 212211++++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M =?224.ρ(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

5

.?Pa )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 的密度之比D (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D=

)((混)A ρρ=)

((混)

A M M 则M D M A =?()

5. 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说明:该定律及推论只适用于气体。气体可以是不同气体间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气体的比较,即气体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前提请记住公式:PV=nRT=

M mRT =M VRT ρ =m g V RT V 标,=A

N NRT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质量(m )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M )之比,等于其密度(ρ)之比,即: B

A

B A B A ρρ==M M m m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V )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 )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 )之比,即:B

A

B A B A N N n n V V == (3)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V )之比与其密度(ρ)成反比,即:

A

B B A ρρ

=V V (4)同温下,同体积气体的压强(p )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 )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 )之比,即:

B

A

B A A A N N n n ==ρρ 6.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值同一元素化合价变化差×发生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7. 摩尔质量(M )=N A ×每个该物质分子的质量(m 0);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质量(一个)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g C g 1212

1

?

8. 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

(1)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的关系 A Z N =+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①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氧和氟无正价)。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9.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 )min ()()(1h s L mol X X v 或或时间的变化量的浓度变化量-?= 即t C X

??=)(ν=t

V n ???

(2)对于下列反应 mA nB pC qD +=+ 有v A v B v C v D m n p q ()()()()::::::=

v A m v B n v C p v D q

()()()()

=== 10.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

(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下列表达的单位若反应过程中体积不变,也可以用浓度代入计算)

起始量(mol ) a b c d 变化量(mol )

mx

nx

px

qx

平衡量(mol )

mx a -

mx a +

nx b - nx b +

px c + px c -

qx d +(反应正向进行) qx d -(反应逆向进行)

(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 (或B )的平衡转化率(%) ()()

()()

=

?=

?=

?A B mol /L A B mol /L 100%A B mol A B mol 100%

A B mL L A B mL L 100%

(或)的消耗浓度(或)的起始浓度(或)消耗的物质的量(或)起始的物质的量气体(或)的消耗体积(或)气体(或)的起始体积(或)

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 、mol ,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 或mL ,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注意事项见上面第5点。)

①恒温、恒容时:

p p n n 121

2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

V V n n 121

2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ρρ121

2

=

M M r

r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总)

容器的体积=

m V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的计算。

①M M A a M B b r =?+?+()%()%…

其中M (A )、M (B )…分别是气体A 、B …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 、B …的体积(或摩尔)分数。

②M r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g)(mol)

11、溶液的pH 值计算公式

(1)[]

pH c H =-+

lg () 若c H mol L n

()/+

-=10,则pH n =; 若c H m mol L n

()/+

-=?10,则pH n m =-lg

注意:为溶液中H +的总浓度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

与()

c OH -总是相等的,即: c H c OH 水水()()+-=

(3)任何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K W =

注意:指溶液中H +的总浓度和OH -的总浓度的乘积

常温(或25℃)时: (

)c H c OH

()+

-

-?=?110

14

(4)n 元强酸溶液中c H n c ()+

=?酸;n 元强碱溶液中(

)c OH

n c

-

=?碱

12、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 =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注意技巧:①原子个数之比若不能简单处理成最简整数时,应用较小数作为除数,将一项变为1,若另一项还不是整数时,再同时扩

大一定的倍数,即可找出最简式。②当最简式中H 已饱和,则有机物的最简式即为分子式。

(2)商余法: ①知相对分子质量,M 则

→12

相对分子质量

商为C 原子数,余数为H 原子数。

注意: 一个C 原子的质量=12个H 原子的质量; 一个O 原子的质量=16个H 原子的质量=一个CH 4的质量

②知耗氧量A ,则

x A ==5

.1 分子式为(CH 2)x

注意:一个C 耗氧的量=4个H 耗氧的量;

若增加一个氧则增加2个H 或增加0.5个C ,即分子式也可以为:(CH 2)x ·(CO 2)a ·(H 2O )b ③知电子总数B ,则

b a B (5)

.1== 分子式为(CH 2)a H b

注意:一个C 电子的数目=6个H 电子的数目; 一个O 电子的数目=1个C H 2 电子的数目

13、依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其分子式的方法

,所得的商为x ,余数为y 。(注意:1个原子团的式量=1个O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

14、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 有关公式:物质纯度=

%100)

)

?g g 不纯物的质量(质量(不纯物中所含纯物质的

原料利用率(或转化率)=

原料的损失率投入原料量实际参加反应的原料量-=?1%100 产率=%100?产品理论产量

产品实际产量

说明:①多步计算需把各步反应方程式逐一列出,然后根据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一步计算即可;②生产过程中各步的转化率、产率可累积到原料或产物上;③原料或中间产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可转化为原料的损失率;④原料损失率、中间产物的利用率、产率、转化率、损失率、吸收率等也可按一定方式转化为原料的利用率。

贴心小提示:高考中有关N A 的考查:①若只给体积数,必看二条件:“标况”、“气体”②若给出溶液的浓度

和体积,必思考二问题:“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是盐类的水解吗?”③另外,应记住以下几点:a、各类晶体的构成微粒是什么,一些特殊物质中(如:金刚石、S i、S i O2、CH4、P4、Na2O2、H2O2、有机物等)化学键的数目是多少?b、哪些是双原子分子,哪些是单原子分子?c、可逆反应的特征:反应物、生成物之间不能完全转化,每时每刻均存在!d、无纯净的NO2或N2O4(因为2NO2N2O4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大家好,我是王伟川,14级北大化学学院 今天与大家分享化学部分的经验 这部分比较长 因为化学,其实高中不同的三个部分,其应对战略并不完全相同 家长可以先了解,然后后续让孩子看 为什么家长也要看? 因为家长如果对于孩子所学,一无所知,很难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不需要家长具体了解内容,而是框架性就足够 这样,家长催促孩子复习,就不是快去复习! 而是,你那个元素化学看得如何了? 也方便和老师的沟通 关于高考化学的学习方法,大部分我们所看到的建议与参考,或大同小异,或笼统概括,或蜻蜓点水地说出“归纳很重要、做题也重要”这样的言语却不加细释 乍看之下言简意赅,然而实际上当学生想要学习它的做法时又显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我决定从一个高考亲历者的角度出发,还原出当年我自己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真实心得与经验,将所有的方法与建议都以最详细的方式呈现出来 力求“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当然,方法因人而异,供各位学弟学妹参考。

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 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总结,类比学习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最为有效 然而对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方法来学习,都有自己的知识图表,如果连自己究竟是哪一块最薄弱尚未清楚,所做的努力可能就是事倍功半了。 从知识点上分,高中化学,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大部分,各种具体的化学实验贯穿其中 基本上,高一上,最多高一下一点点,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元素化学高一下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个基本上要一直到高二上 剩下是有机化学 这里我们举一些例子 元素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 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注意,这种总结,框图,你必须自己写,不能是模糊地我记得的!给一张白纸,你自己写下来,梳理出来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差量法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一.固体差量 1.将19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44.2%。 二.液体差量 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 g与50 g稀硫酸完全反应,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 g,则该铁的纯度是_____%。56%。 三.气体差量 3.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87.5%。 四.增减差量 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77/81。 五.体积差量 5.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和2 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的n值是 A.4 B.5 C.6 D.7 6.同温同压下,40 mL CO、CO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剩余气体36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不少于 A.4 mL B.8 mL C.10 mL D.12 mL 六.压强差量 7.标准状况下,一容积不变的的密闭容器里充满3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原状态,压强变为原来的1/2,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分别是 __________。2.5,0.5;1,2。 七.巧练 8.有KCl、KBr和KI混合物3.87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干燥后是6.63 g,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51% B.40.3% C.32% D.24% 9.将足量的铁粉投入到CuCl2和FeCl3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并干燥

高中化学常用基本公式整理汇总

高中化学常用基本公式汇总 1.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2==== 2CO 碳与氧气(充足)的反应C+O2==== CO2 2.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2CO+O2==== 2CO2 3.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 2CO 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 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 H2O+ CO2↑ 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 Na2CO3 +H2O 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 CaCO3↓+ 2NaOH 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 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 Ca(OH)2==== CaCO3↓+Na2CO3+2H2O 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 Na2CO3+ H2O+CO2↑ 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 CaCO3↓+H2O+CO2↑ 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 CaO+CO2↑ 13.二氧化碳(过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 Ca(HCO3)2 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 CaCO3↓+H2O 14.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2NO 15.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 16.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 17.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 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 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高一化学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方程式小结:(1) 4Na+O2=2Na2O (常温) ☆(2) Na2O+O2=加热= 2Na2O2 (3) 2Na+O2= Na2O2(点燃)(注: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也不同。)(4) 2Na+S=Na2S(爆炸) (5) 2Na+2H2O =2NaOH+H2↑(注: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盐溶液反应)(6) 4Na+TiCl4=(熔融)高温= 4NaCl+Ti (活泼金属能在高温下置换不活泼金属)(7) Na2O+H2O =2NaOH ☆(8) 2Na2O2+2H2O=4NaOH+O2↑(9) Na2O+CO2=Na2CO3 (10 )2Na2O2+2CO2=2Na2CO3+O2(通过对比7与8 9与10掌握反应规律)(11) CaCO3=高温=CaO+CO2↑(难溶性的碳酸盐受热会分解;可溶性的碳酸盐受热不分解。)★(12)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碳酸氢盐受热都会分解。)(13)Ca(HCO3)2加热CaCO3+H2O+CO2↑(碳酸氢盐受热都会分解。)(14)NH4HCO3加热NH3+H2O+CO2↑★(15)NaHCO3,Na2CO3之间能相互转化NaHCO3 →Na2CO3 ①固体加热; ②溶液加NaOH 溶液Na2CO3 →NaHCO3 ①溶液加Ca(HCO3)2或Ba(HCO3)2溶液或②水和二氧化碳16)Cl2 +H2 =2HCl (光照或点燃) ★(17)Cl2 +H2O =HClO+HCl ★(18)2HClO=2HCl+O2↑(见光或受热分解)(19)3Cl2 +2P点燃2PCl3 (20)5Cl2 +2P 点燃2PCl5 (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21)Cl2 +2Na =点燃=2NaCl (22)Cl2+Cu=点燃= CuCl2(23)3Cl2 +2Fe= 2FeCl3(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三价Fe )★(24) Cl2 +2FeCl2 =2FeCl3 ★(25) 2FeCl3+Fe=3FeCl2(Fe3+氧化性比Cu2+强)★★(26) 2FeCl3+Cu=2FeCl2+CuCl2(用于雕刻铜线路版)(27) Cl2+2NaBr=2NaCl+Br2 氧化性Cl2 >Br2 >I2(28) Cl2 +2NaI =2NaCl+I2(29)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与SO2等物质的量同时作用物质时;不具有漂白性。因为生成的H2SO4 和HCl不具有漂白性)(30) Cl2+2NaOH=NaCl+NaClO+H2O★★(3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工业上制备漂白粉)漂白粉成分:CaCl2和Ca(ClO)2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要求写方程式)(32)2NH3+3Cl2=N2+6HCl (检验输送Cl2的管道是否漏气用NH3来检验)(33)8NH3+3Cl2=N2+6NH4Cl(NH4Cl是固体会产生白烟)★(要求写方程式)(34)4HF+SiO2=SiF4+2H2O(用于玻璃雕刻)(推断题有考)(35)(工业制备HNO3的五个反应)(原料为:水和空气):①2H2O 2H2↑+O2↑②N2+3H2 2NH3 ③4NH3+5O2 4NO+6H2O④2NO+O2=2NO2 ⑤3NO2+ H2O =2HNO3+NO(36) 4HNO3=4NO2↑+O2↑+2H2O (见光或受热分解) (37) (工业上制备玻璃的两个主要反应):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SiO2+CaCO3高温CaSiO3+CO2(38) SiO2+CaO高温CaSiO3(39)SiO2+2NaOH=Na2SiO3+H2O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瓶塞不用玻璃塞)△选择题细节(40)SO2+2NH3+H2O=(NH4)2SO3 SO2+(NH4)2SO3+H2O=2NH4HSO3 (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41SO2+Ca(OH)2=CaSO3↓+H2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42)CO2+2NaOH(过量)=Na2CO3+H2OCO2(过量)+NaOH=NaHCO3(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43)CO2+Ca(OH)2(过量)=CaCO3↓+H2O2CO2(过量)+Ca(OH)2=Ca(HCO3)2(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44)2H2SO4(浓)+C加热CO2↑+2SO2↑+2H2O(45)H2SO4(浓)+Fe(Al) 室温下钝化(选择题有考)(46)2H2SO4(浓)+Cu=加热= CuSO4+SO2↑+2H2O(47)2H2SO3+2H2S =3S↓+2H2O(48) 4HNO3(浓)+C=加热= CO2↑+4NO2↑+2H2O(49) Cu(OH)2=加热= CuO+H2O (难溶性的碱受热会分解;可溶性的碱受热不分解)(50)Ca(OH)2+2NH4Cl加热CaCl2+2NH3↑+H2O(实验室制备NH3)(51) NH4HCO3加热NH3+H2O+CO2↑(碳酸氢盐受热会分解)(52)NH4Cl加热NH3↑+HCl↑(53)NH3+HCl =NH4Cl(54)AlCl3+3NH3`H2O =Al(OH)3↓+3NH4Cl(实验室制备Al(OH)3 )(55)3NaOH+AlCl3=Al(OH)3↓+3NaCl(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56)NaOH+Al(OH)3=Na[Al(OH)4](Al(OH)3具有两性)(57)2NaOH+SO2(少量)=Na2SO3+H2O(58)NaOH+SO2(足量)=NaHSO3(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59)2NaOH+SiO2=Na2SiO3+H2O(60)2NaOH+Al2O3=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 4z y ) O2 →xCO2+2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

量决定于的x+ 4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 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 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化学计算公式

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 ˊD 。??? ? ?? '=ρρ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物质的总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1126?原子的质量一个一个原子的质量 C A 1、A 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 1%、a 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①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211a A a A A (二) 溶液计算 1、V 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 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100%100%?+=?=剂质质液质 m m m m m a ②(饱和溶液,S 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 1a 1%+m 2a 2%=(m 1+m 2)a%混%100100%?+=S S a ④稀释:m 1a 1%=m 2a 2% 5、有关pH 值的计算:酸算H +,碱算OH — Ⅰ. pH= —lg[H +] C(H +)=10-pH Ⅱ. K W =[H +][OH —]=10-14(25℃时)

图中的公式:1. A N n N = 2. m n M = 3. m V n V = 4. n n V =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 ÷ 22.4 L/ mol 22.4 L/ mol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完整)高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推荐文档.docx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1.有关物质的量( mol )的计算公式 物质的质量g ( 1)物质的量( mol ) 物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 2)物质的量( mol ) 微粒数(个) 6 021023 个 / 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L ) (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22.4( L / mol ) (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溶液质量 ( g)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体积 (mL) 溶质质量 (g)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g) 溶质物质的量 ( mol )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液体积 ( 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mol / L) 1(L)溶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0(mL) 溶液密度 (g / mL) 1000(mL) 溶液密度 (g / mL)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摩尔质量(g / mol) 1(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 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 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 V (浓) =c(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溶解度 (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g) ① 溶剂质量 (g) 100(g) 溶解度 (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g) ② 饱和溶液的质量 (g) 100(g) 溶解度 (g) (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 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的关系:

高中化学计算题总结+高考真题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评析】 例1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全国高考题)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体积差: 例3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SO42-)=0.105mol/L、c(Al3+)=0.055mol/L,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42-),则c(K+)为 (上海高考题) A.0.045mol/L B.0.035mol/L C.0.055mol/L D.0.040mol/L 电荷守恒: )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例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 3 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电子守恒: 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上海高考题)A.9.02g B.8.51g C.8.26g D.7.04g

例5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上海高考题) A.0.12mol B.0.11mol C.0.09mol D.0.08mol 原子守恒|: 例8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上海高考题) 方程式叠加 例9 由CO 2、H 2 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 、H 2 和CO的体积 比为 (上海高考题) 十字交叉法 例10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全国高考题) A.锌 B.铁 C.铝 D.镁 例13第ⅡA族元素R的单质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12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为(上海高考题) A.Mg B.Ca C.Sr D.Ba 极值法 R---->ROH 2.8/M1=( 3.58-2.8)/17 M1=61 R2O---->2ROH 2.8/(2M2+16)=( 3.58-2. 8)/18 例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2B(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如果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时A的转化率为(全国高考题) A.40% B.50% C.60% D.70% 估算法

高中化学必背公式

●高一至高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2==== 2CO ●碳与氧气(充足)的反应C+O2==== CO2 ● 2.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2CO+O2==== 2CO2 ● 3.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 2CO ● 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 ● 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 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 H2O+ CO2↑ ●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 Na2CO3 +H2O ●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 CaCO3↓+ 2NaOH ●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 ●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 Ca(OH)2==== CaCO3↓ +Na2CO3+2H2O ●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 Na2CO3+ H2O+CO2↑ ●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 CaCO3↓+H2O+CO2↑ ●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 CaO+CO2↑ ●13.二氧化碳(过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 Ca(HCO3)2 ●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 CaCO3↓+H2O ●14.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2NO ●15.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 ●16.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 ●17.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 ●18.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19.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 NH4Cl ●20.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 (NH4)2SO4 ●21.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 NH4+ ●22.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4NO+6H2O ●23.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 NH3↑+CO2↑+H2O ●24.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 NH3↑+HCl↑ ●25.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 2NH3↑+CO2↑+H2O ●26.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2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NaOH==== NaCl+NH3↑+H2O ●28.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 ●29.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 ●30.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 4NO2↑+O2↑+2H2O ●3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3.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 ●34.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 ●35.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 ●36.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反应2NO+2CO====== N2+2CO2 ●37.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 4HNO3 ●38.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 4HNO3 ●39.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反应2NaOH+NO2+NO==== 2NaNO2+ H2O

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计算方法与推断题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计算方法与推动总结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KMnO4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HCl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产生酸雾:HCl、HNO3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燃烧时的主要现象 ①在氧气中:硫——蓝紫色火焰;铁——火星四射;木炭——发白光。 ②在空气中:镁带——耀眼的白光;红磷——“白烟”; 硫、氢气——淡蓝色火焰;CO、CH4——蓝色火焰 5、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 (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则 5.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