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采用超车视距。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采用超车视距。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采用超车视距。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是指在道路交叉口处,车辆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来车的距离和速度的距离。视距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利用率,道路设计者会采用超车视距的概念。超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超车时所需的安全距离。通常情况下,超车视距要求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来车并安全超越。

超车视距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的速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超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等。根据相关规范,超车视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超车视距= (VF1 + VF2) × T + ((VF1 + VF2) × (VF1 - VF2))/(2 × a)

其中,VF1为超车车辆的速度,VF2为被超车车辆的速度,T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a为超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超车视距的设计要求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在高速公路等等级较高的道路上,超车视距一般要求较长,以保证超车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而在城市道路等等级较低的道路上,超车视距要求相对较短。

超车视距的设置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流量。在道路曲线较多的地方,超车视距需要更长,以保证驾驶员能够安全地进行超车操作。此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也需要较长的超车视距,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超车视距的设置不仅仅是道路设计者的责任,驾驶员也需要在实际驾驶中加以注意。在超车时,驾驶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具备足够的超车视距,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超车操作。此外,驾驶员在超车时还应注意观察前方和后方的车辆动态,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采用超车视距是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利用率。超车视距的计算和设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超车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驾驶员在实际驾驶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具备足够的超车视距,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超车操作。通过合理设置超车视距,可以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B A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4分 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 五个等级。(笔记)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P98 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 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 向稳定性。P31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 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P59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P20 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P148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P190 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P132 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P36 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P96 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 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 二、名词解释:20分 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 公路。(笔记)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P30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笔记) 5.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P194 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 超高。P111 7.计算行车速度: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 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P11 8.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P73 三.问答题:20分 1. 怎样选择垭口?P145。 垭口选择主要考虑四个方面:1)垭口的位置;2)垭口标高的选择;3)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4)垭口地 质条件的选择。 2. 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笔记) 对于新建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边缘的标高,其它各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 超高加宽路段,采用未设超高加宽前该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办理,也可按具体情况采用 行车道中线标高。 3. 为什么要加宽?加宽为何设置在内侧?(笔记)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因后轮通过前轮的内侧,原则上采用车道内侧加宽;2)内侧加宽工程量小;3)内侧 加宽线形美观。 4. 请介绍双车道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方式超高形成过程? 见书P113 5. 城市道路设置锯齿形街沟的目的和设置条件是什么? 见书P94 四.计算题:36分 1. 某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40Km/h ,路面横坡度为2%,最大超高横坡度为8%,试求该路的极限最小半径(取 f=0.14)。6分 R=40*40/[127(0.08+0.14)]=57.26m 可取60m 2. 山岭区某三级公路测设中,测得某相邻两交点偏角为JD14右偏17o 32 00 ,JD15左偏11o 20 30 ,取 Ls=30,R14=65m ,R15=120m 。若此段设为S 型曲线,试求两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多少,并求JD15的曲线要 素? 15分 3.某一纵断面设计线如图所示,起点QD 桩号为K7+540,在变坡点A 、B 、C 处分别设有竖曲线,半径分别为4000, 6000,8000m ,试确定变坡点C 的竖曲线要素,若纵断面设计线起点高程为473.74m ,C 点的地面高程为 514.49m ,求C 点填挖高和K9+140的设计标高。15分 学号 姓名 班级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2)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 城市畸形交叉道路设计 所属课程:道路勘测设计 院系年级:11级土木工程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 姓名(学号): 2014.4.9 §1-1概述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1、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二、交叉口设计的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 2.视距计算 3.立面设计 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 5.结构设计 二、交叉口形状适用范围 ①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②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三

路交叉。

③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④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⑤错位交叉: ⑥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三、交叉口类型选择 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交叉口拓宽 定义: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交叉口拓宽 适用条件: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环交: 定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裕称转盘。 环交适用条件: 适用于多条道路相交或转弯交通量较大,且地形较平坦的交叉口。在快速道路和交通量大的干线道路上、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位于斜坡较大地形以及桥头引道上均不宜采用。 §6-4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方法有:限定车流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

道路工程11

第一章总论 1 道路运输的特点:适应性强机动性好快捷投资少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油耗和环境污染相对较大道路的基本属性:公益性商品性超前性储备性道路的经济特征:道路产品是固定在广阔地域上的线性建筑物,不可移动道路的生产周期和使用周期长道路虽是物质产品,但不具有商品的形式具有特殊的消费过程和消费方式道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和经济服务 2 公路功能: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任务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担任大运量运输的集散运输任务特殊条件下也可独立担负长途运输任务城市道路功能:联系城市各部分,为城市各种交通服务,并担负城市对外交通中转集散构成城市结构布局的骨架,确定城市格局为防空防火防震及绿化提供场地是城市铺设各种公用设施的主要通道为城市提供通风采光,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划分街坊,组织沿街建筑,表现城市建设风貌 3 道路按使用特点分: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专用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 4 公路组成:线形---平面线形(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纵面线形(直线竖曲线)横断面线形(分隔带行车道路肩路缘带人行道绿化带)结构---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沿线设施;城市道路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交叉口立体交叉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交通安全设施排水系统沿街设施地下管线绿化带地铁高架桥 5 道路工程的主体:路线路基路面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 1 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等各种基本线形组成基本要素: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2 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原则: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功能,正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与舒适路线走廊带的确定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与配合,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综合效益道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论证,确定公路路线方案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使道路的各项构造物布置恰当选型合理经济实用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路线线位应合理利用地形,路线要同城镇规划相协调,综合考虑农田与水利建设,尽量少占农田避开古迹自然文物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以有利于环境保护等进行路线平纵横设计,做到平面舒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3 平原区选线特点:地形平坦沟渠河较多经济发达人工建筑多主要矛盾---路线与地物的关系选线要点:选好控制点确定路线走向处理好路线与地物村镇的趋避关系兼顾排水要求处理好道路与道路道路与其他路线的交叉关系控制点间线形应相对顺直短截,应避免长直线和小偏角 4 丘陵区选线特点:两山夹一水分水岭多山丘连绵侧沟发育主要矛盾---地形变化多线形指标线位高低跨河挨岸选线要点: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在注意平纵面线位选择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平纵横三个方面应综合考虑根据路线等级不同考虑不同方案决定线位高低时应充分注意主沟侧沟水流及支脉的影响 5 山岭区选线特点:山高谷低地形较复杂地质气候水文等变化较大主要矛盾:沿河(溪)线---河岸选择线位高低跨河换岸的地点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

交叉路口规范

交叉路口规范 篇一: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辅导: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 (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道路交叉口; (2)渠化交通:使用交通岛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口。在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指挥):常用于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 (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2.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交叉口按竖向位置可分为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两大基本类型。 3.平面交叉口设计 (1)形式:十字交叉、X形交叉、丁字形(T形)交叉、Y形交叉、多路交叉、环形交叉。 (2)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型、车速来确定。交叉口转角半径 (3)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设置要考虑尽可能缩小交叉口面积,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提高交叉口通过效率,将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要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设置,缩

短行人横过车行道的时间;尽量靠近交叉口,缩小交叉区域,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 人行横道宽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过路行人的数量及行人过路信号放行时间,通常选用的经验宽度为4~10m,规范规定最小宽度为4m。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4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则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小宽度为1m)。当行车密度很大或车速很高,过街行人很多时,可考虑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地道或天桥。 (4)停止线:停止线在人行横道线外侧面1~2m处,以保证行人通过时的安全性。 (5)交叉口拓宽:建议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增辟左转车辆的专用车道。进入交叉口的右转车辆多于4辆时,需增设右转车辆的专用车道。增设车道的宽度,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0.25~0.5m,应不小于 3.0m;进口段长度一般为50~75m。 4.环形交叉口设计 平面环形交叉口又称环交、转盘,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岛,车辆绕中心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连续不断地通过交叉口,这也是渠化交通的一种形式,使所有直行和左、右转弯车辆均能在交叉口沿同一方向顺序前进,避免发生周期性交通阻滞(相对于信号灯来管制),消灭了交叉口上的冲突点,提高了行车安全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平面环形交叉口多适用于多条道路交汇的交叉口和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当相交道路总数超过8条时,就应当考虑道路适当合并后再接入交叉口。 (1)中心岛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

第一节平面设计 第5.1.1条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二倍。 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60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段长度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二、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受地形限制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采用复曲线。 1.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2.小圆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但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1m; 3.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值小于或等于1.5。 三、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难以实施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 四、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且两圆半径都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可不设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线。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采用超车视距。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采用超车视距。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是指在道路交叉口处,车辆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来车的距离和速度的距离。视距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利用率,道路设计者会采用超车视距的概念。超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超车时所需的安全距离。通常情况下,超车视距要求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来车并安全超越。 超车视距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的速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超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等。根据相关规范,超车视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超车视距= (VF1 + VF2) × T + ((VF1 + VF2) × (VF1 - VF2))/(2 × a) 其中,VF1为超车车辆的速度,VF2为被超车车辆的速度,T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a为超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超车视距的设计要求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在高速公路等等级较高的道路上,超车视距一般要求较长,以保证超车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而在城市道路等等级较低的道路上,超车视距要求相对较短。

超车视距的设置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流量。在道路曲线较多的地方,超车视距需要更长,以保证驾驶员能够安全地进行超车操作。此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也需要较长的超车视距,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超车视距的设置不仅仅是道路设计者的责任,驾驶员也需要在实际驾驶中加以注意。在超车时,驾驶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具备足够的超车视距,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超车操作。此外,驾驶员在超车时还应注意观察前方和后方的车辆动态,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道路平面交叉口视距采用超车视距是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利用率。超车视距的计算和设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超车过程的安全性和顺畅性。驾驶员在实际驾驶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具备足够的超车视距,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超车操作。通过合理设置超车视距,可以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平面交叉口红线控制技术标准

平面交叉口红线控制技术标准 4.2.1 平面交叉口视距线控制 1、采用视距三角形法,视距长度依据道路等级所对应的停车视距确定;交叉口侧石转弯半径一般按相交道路的较低等级道路红线取值。郑州市路口规范视距控制长度与侧石转弯半径详见附表5。 2、道路交叉口视距线应严格按照规范视距控制标准执行。对中心城区以内(西三环以东、北三环以南、南三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老城区现状建筑占压规划道路交叉口视距线的情况,应通过加强交通管理、限制车速等措施加以解决,待建筑更新时退至规划控制视距线外,附属临时建筑随道路改造拆除或退至视距线外;新建、改造地块交叉口控制视距线均严格按规范视距控制标准执行。 3、当级别差距较大的道路相交(支路及以下等级道路与45m及以上宽度道路相交)或者道路斜交达到30度以上、75度以下或105度以上角度时,会产生视距线过小情况。此时应根据路口人行道宽度不小于路段人行道宽度原则进行校核,即利用较窄道路的路口侧石转弯半径减4米(R-4=R1)作为半径绘制圆弧,取其与道路切点连线,与规划视距线进行比较,取其大者作为控制视距线标准。 道路斜交为30度以下角度时,直接按10米半径绘圆弧与道路切点连线,与视距线进行比较,取其大者作为控制视距线标准。 4、部分畸形交叉口、设置路口安全渠化岛的道路交叉口,以路口的详细设计坐标控制为准;其他另有详细设计的以批准的详细设计为准;对无法绘制视距线的交叉口,按照第3条标准实行。 4.2.2 平面交叉口拓宽渠化控制 规划次干路以上道路交叉口均进行平面交叉口拓宽渠化。已完成道路详细规划的交叉口以规划成果为准;未进行详细规划的渠化路口按《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有关标准控制。 1、道路交叉口拓宽渠化长度控制方法:

道路等规范强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强制性条文 第3.4.1:交叉口范围内的最小净高应符合表3.4.1的规定,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 表3.4.1 最小净高 第4.3.3: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 第5.5.1:在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处,应设置车道变速车道。 第6.2.9:无人看守或未设置自动信号的铁路道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图6.2.9)严禁有任何妨碍机动车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机动车驾驶员要求的最小瞭望视距(Sc)应符合表6.2.9的规定。 表6.2.9 道口最小瞭望视距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强制性条文 第3.4.2 :新建、改建交通工程规划中的平面交叉口规划,必须对交叉口规划范围内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口道、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体规划。 第3.4.2-5:改建、整理规划,检验实际安全视距三角形限界不符合要求时,应按实有限界所能提供的停车视距允许车速,在交叉口上游布设限速标志。 第3.5.2-3: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必须满足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安全停车视距不得小于表3.5.2-1的规定。视距三角形限界内,不得规划布设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1.0m且影响驾驶员视线的物体。 表3.5.2-1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安全停车视距 第3.5.5: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的规划最小净高应与道路规划最小净高一致,并应根据规划道路通行车辆类型,按下列规定确定: 1 通行一般及机动车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为4.5-5.0m,主干道应为5m;通 行无轨电车的道路,应为5.0m;通行有轨电车的道路,应为5.0m 2 通行超高车辆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根据通行的超高车辆类型确定。 3 通行行人和自行车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为2.5m。 4 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支路降低规划最小净高应经技术、经济论证,但不得 小于2.5m;当通行公交车辆时,不得小于3.5m。支路规划最小净高降低后,应保证大于规划净高的车辆有绕行的道路,支路规划最小净高处应采取保护措施。 第4.1.1-1:新建道路交通网规划中,规划干路交叉口不应规划超过4条进口道的多路交叉口、错位交叉口、畸形交叉口;相交道路的交角不应小于70°,地形条件特殊困难时,不用小于45°。 第4.1.3:4.进出口道部位机动车道总宽度大于16m时,规划人行过街横道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进口道规划红线展宽宽度必须在进口道展宽的基础上再增加2m。

城市交通判断题

四、判断题: 1.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宜为5条。 [ × ] 2.平面交叉口视距采取超车视距。 [ × ] 3.设置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时,可将进口道中线向右侧偏移。 [ × ] 4.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1米处。 [ √ ] 5.平曲线加宽包括静态加宽和动态加宽。 [ × ] 6.中间带由两条右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 √ ] 7.平面交叉路线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 45°。 [ × ] 8.环道计算行车速度以相交道路中最大计算行车速度的0.6~0.8倍计取。 [ √ ] 9.最小交织长度不应小于以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行驶4s的距离。 [ √ ] 10.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1米处。 [ √ ] 11.路面宽度大、横坡小时,锯齿街沟宽度b可用较大值。 [ × ] 12.设置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时,可将进口道中线向右侧偏移。 [ × ] 13.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时可选用分离式立交。 [ √ ] 14.计算立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交叉口处应按路段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 [ √ ] 15.停车车位的不知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有平行停放,垂直停放,斜向停放,三种类型。[√] 16.交通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 [ × ] 1. 城市道路是指大、中、小城市及大城市的卫星城规划区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 2.道路设计车速就是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人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行车速度。() 3. 从工程经济的角度出发,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最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值: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5~10年。() 5.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6.国内外常见的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可抽象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方格网式、放射环式和自由式。()7.道路网密度即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8.道路面积密度是城市主干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 9.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10.根据车行道的分隔情况,城市道路常划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五幅路。() 11. 平曲线加宽包括静态加宽和动态加宽。() 12. 中间带由两条右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13. 路拱对排水和行车都有利。() 14. 对于城市快速路来说,过长的直线对于道路工程不好。() 15. 在绘制道路施工图时,通常采用比例为1:1000~1:2000。() 16.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7. 主路车行道宽度包括根据交通发展预测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二者关系确定的车行道宽度、紧急停车带宽度预计路缘带宽度之和。() 18. 快速路在纵断面设计时,除了考虑最大纵坡以外,同样要考虑陡坡最小波长和缓坡最大坡长问题。() 19. 出入口一般情况下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左侧。() 20. 高速道路基本路段是指不受驶入、驶出匝道的合流、分流及交织车流影响的路段。() 1.中国的城市道路一般分为类: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错)(蔡文明-20080450101) 2.道路网密度就是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对)(曹幸普-20080450102) 3..连续车流通行能力,是指两个道路交叉口间路段上及全面控制车辆出入的高速公路上的通行能力.(对)(代跃-20080450103) 4.城市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不经常变化,很稳定。(对)(董朝宁-20080450104) 5.城市交通是以满足车的出行为核心,而不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错)(杜立-20080450105)

2015年11月市政工程大专期末复习题1

第三篇复习题 11-2 1.沥青路面的破坏可分为两类? 沥青路面的破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它是路面结构整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一处及多处的破坏,这种破坏严重时可能不具有支承车辆荷载的能力; 另一种是功能性破坏,即由于路面的不平整,使其不再满足行车要求的功能。 2.沥青路面的缺点? 沥青路面的缺点是: (1)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时,其耐水性差,易产生水损坏,一个雨季就可能造成路面大量破损; (2)沥青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差,脆点到软化点之间的温度区偏小,经不住天然高低温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 (3)沥青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使用后将产生老化和龟裂破坏; (4)平整度的保持性差,不仅沉降会带来平整度劣化,而且材料软化会形成车辙。 3.按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路面分哪三种类型? 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路面分为下述三种类型: 柔性路面:柔性路面是指刚度较小,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较大,路面结构本身的抗弯拉强度较低,它通过各结构层将荷载传递给路基,使路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 刚性路面:是指面层板刚度较大,它的抗弯拉强度较高,一般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半刚性路面:在沥青路面结构中含有一层或一层以上厚度大于15cm的半刚性基层且能发挥其特性,此沥青路面结构称为半刚性路面。 11-3 1.路面的基本结构层有哪些?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相对位置、作用、采用哪些材料。 路面基本结构层: 一、面层 二、基层和底基层 三、垫层

面层: 层位:位于道路最上层,表面层也称磨耗层; 作用: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垂直力和制动的水平力作用,及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 面层主要材料: 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基层: 基层层位: 位于面层之下,底基层或垫层之上; 作用:主要承担着面层传下来的全部车辆垂直荷载,并把面层传下来的力扩散到垫层或路基。为主要承重层(强度要求高)。 底基层: 底基层层位: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 作用:次要承重层(强度略低于基层)。当路面基层太厚、垫层与基层模量比不符合要求时都应考虑设置底基层。 材料要求: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垫层: 层位:垫层是介于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层次。 作用: ①始终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②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防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材料:粒状材料和整体性材料 2.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分类名称 裂缝类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反射裂缝 变形类沉陷、车辙、波浪(搓板)

城市道路设计题目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题目及参 考答案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城市道路设计 一、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 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 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项选择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 % % % %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 秒秒秒秒 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 A.圆形 B.长方形 C.椭圆形 D.卵形 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 A.车行道 B.路缘带 C.分车带 D.路旁建筑物 9.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 ]

道路平面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平面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平面设计试题及答案2010-04-1423:09第二章平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和()。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而两 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消耗和()磨损。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 和()三种。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应设缓和曲线。 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 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和()等因素有关。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米时,应 在平曲线()设置加宽。 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类 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类加宽值。 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 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米,物高()米。 16、行车视距分为()、()、()、()等四种。

交叉口设计

第四章交叉口设计 4.1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 1、平面交叉设计原则 (1)、平面交叉口的型式有十字形、T形、Y型、X形及环形交叉等,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性质和交通组织等确定。 (2)、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3)、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宜太短。 (4)、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见表4.1。 表4.1 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 (5)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应清除。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见图4.1。 图4.1 十字型交叉口视距三角形X型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4.2 交叉口曲线要素 1、交叉口平面计算 交叉口转弯半径计算: 转弯半径 1( )2 B R R F =-+ 2 1127() h V R i μ=± 式中:B ——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取3.5; F ——转弯处非机动车道宽度,没有取0; R ——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 1V ——右转弯设计速度,一般取路段设计车速的0.6倍; μ——横向力系数,取0.2 ; h i ——交叉口路面横坡度,一般取2%; 则,交叉口半径为 2 1127()h V R i μ=±=20.62 m (25.20 m ) 1( )2 B R R F =-+=13.75 m(18.45 m) 交叉口半径应在13.75 m 至18.45 m 之间,取交叉口半径1R =15 m 紫叶路在桩号为:K0+188.788 、K0+901.648 和K1+452.085有三处交叉,其中K0+188.788位十字交叉,其余两个均为T 型交叉 2、交叉口平面曲线要素计算: 对于未设置缓和曲线的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 tan 2 T R α =∙ 180 L R π α= ∙∙ (sec 1)2 E R α =- K0+188.788(1)处交叉口 R=15.00 m ,α= 09356'7"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公路交通标记和标线设置规范 第一部分概述 1.1规范设置公路交通标记标线的意义 公路交通标记和标线是公路交通的重要治理手腕,它是经由过程图形.符号.色彩.文字情势传递规范化信息,为公路上行驶的交通流供给了应遵守的交通司法.将交通治理的敕令和请求传递给公路运用者,是治理和劝导交通的重要举措措施.例如:禁令标记明白交通治理中不被许可的交通行动;部分指导标记指导道路运用者应该采纳的交通行动;不合情势的交通标线设置了限制交通流的路权等.这种传递的信息具有司法强迫性,是进行法律的司法根据. 交通标记和标线设置是公路设计.施工.运营和养护治理中,交通工程工作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可否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标记标线,直接决议着向公路运用者传递信息的有用性.准确完美地设置公路交通标记标线,不但能表现道路交通律例和响应的掌握治理措施的落实,同时能更大程度上进步公路通行率和有用加强交通安然性. 1.2标记标线设置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标记和标线》(GB5768-2009)划定,运用和设置标记标线应遵守的重要原则如下: 原则一:公路交通标记标线应传递清楚.明白.简练的信息,以引起公路运用者的留意,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发明.认读和反响的时光. 原则二:公路交通标记标线不该传递与公路交通无关的信息,如告白信息等. 原则三:公路交通标记和标线传递的信息不该互相抵触,应互为填补.须要解释的是原则三,在尺度的运用中,包含公路运用者和治理者有误会,认为标记和标线表达寄义应完全一致,标记的设置

要表如今标线上,标线的设置要表如今标记上.一般情形下,如许做最好.但是有些情形下,如许请求可能很难做到或没有须要.如下列一些情形: 情形一:没有设置前提,做不到.在标记和标线的合营运用上,GB5768-2009是有一些建议的,比方,平面交叉口进行泊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掌握的,标记和标线应同时设置,但是有些歧路是砂石路,没有铺装,无法施划标线. 情形二:尺度已经明白了,不请求同时设置.如人行横道,设有旌旗灯号灯的场合,只设标线.(路面未铺装或积雪等原因,标线设置治理有艰苦,只设标记.) 情形三:因为治理庞杂,要经由过程标记标线表达雷同的治理意图可能做不到,或者标记标线设得很庞杂,反而影响驾驶人的懂得和设置感化的施展.如专用车道标记,尺度划定是同一的,重点在于驾驶人一看就明白某种车辆的专用车道,不须要反应现实路面上的标线. 图片:灵活车车道和非灵活车道标记 但是,国度尺度GB5768-20091总则部分明白指出:当道路暂时交通组织或保护等原因,标记和标线信息寄义不一致时,应以标记传递的信息为主.这一条不属于原则三领域. 1.3.公路交通标记标线根本内容 1.3.1分类:公路交通标记分为主标记和帮助标记两大类A)主标记 ⑴警告标记:警告车辆.行人留意道路交通; ⑵禁令标记:制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动; ⑶指导标记:指导车辆.行人应遵守; ⑷指路标记:传递道路偏向.地点距离信息; ⑸旅游区标记:供给旅游区景点偏向.距离;

公路平面交叉

第六章公路交叉 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及公路与其他道路或管线相交的形式称为交叉,相交的地方称为交叉口.相交公路在同一平面位置时,称为平面交叉,相交公路在不同平面位置时,称为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立体交叉 第6-1节公路平面交叉 一、交叉口设计概述 公路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通过或转换方向。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行车速度降低,阻滞交通,耽误通行时间,也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如何设计交叉口,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阻塞及减少交通事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安全地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二是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即通过合理设计,以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2.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行条件; 4.合理进行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布置各种排水设施。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方式也不相同。当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人交叉口后,以不同的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之为分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织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此三类交错点存在相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点对行车干扰及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交织点,再次是分流点。因此,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冲突点。 对无交通管制时,三、四路和五路相交的平面交叉的冲突点、交织点及分流点分布情况如图1-9-1所示。平面交叉的危险点数量如表1-9-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类危险点.其数量随交叉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大,特别是冲突点,其数量随交叉条数的增加呈级数增大,其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开放大学公路概论在线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路概论 A 一、单选题 1、()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A.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2、路拱的作用是()。 A.增加行车舒适度 B.美观 C. 排水 D. 利于转向 3、()是沿路基两侧布置的纵向排水沟。 A.盲沟 B.边沟 C. 雨水管 D. 截水沟 4、下列属于按技术性质分类的沥青路面是() A.层铺法沥青路面 B.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路面 C.路拌法沥青路面 D.厂拌法沥青路面 5、()是无中间带新建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 A.绕内边缘旋转 B. 绕中线旋转 C. 绕外边缘旋转 D. 绕中间带边缘旋转 6、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的视距是() A.会车视距 B.超车视距 C.停车视距 D.错车视距 7、垫层的主要作用是() A.承受车辆荷载 B.承受基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8、新建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A.路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顶面的标高 D.路基边缘标高 9、以下路面结构,属于刚性路面的是()

A.水泥混凝土路面 B.块石路面 C.沥青路面 D.设有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的沥青路面 10、截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 A.路面积水 B.流向路基的坡面水 C.自然沟渠内的水 D.地下水 1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控制指标是() A.混凝土的抗压模量 B.设计弯沉 C.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 D.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2、在路面各结构层中,对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影响最大的路面结构层是() A.基层 B.面层 C.垫层 D.土基 13、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最小纵坡应不小于() A.0.1% B.0.3% C.0.6% D.3% 14、消灭了冲突点的平面交叉口是() A.分离式立交 B.环行交叉 C.三路交叉 D.加铺转角交叉 15、砂砾类材料组成的路堑边坡,验算其稳定性的方法是() A.圆弧法 B.36°法 C.传递系数法 D.直线法 16、在道路纵断面变坡处设置的纵向曲线叫() A.凹曲线 B.凸曲线 C.坡度线 D.竖曲线 17、土质路堤中,高路堤的填土高度指的是() A.15m以上 B.18m以上 C.20m以上 D.30m以上 18、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采用() A.厂拌法 B.贯入法 C.层铺法 D.路拌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