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导学案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导学案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导学案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导学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科学导学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多样的天气》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探究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知识目标:1.能说出天气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天气的词语、诗歌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什么叫天气,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目标

活动一说天气

1、观察书中第四页四幅图片,说说都是什么季节?

2、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3、想一想,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图画、短文、小诗等)表现出来。

活动二怎样知道天气的变化

1、理解、记忆天气的概念。

2、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消息的呢?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当堂检测

什么是天气?

我的收获

作业

收集关于天气的谚语。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科学导学案

附:

“乌鸦沙沙叫,阴雨就会到”:乌鸦对天气变化很敏感。一般在大雨来临前一两天就会一反常态,不时发出高亢的呜啼。一旦叫声沙哑,便是大雨即将来临的信号。

“雀噪天晴,洗澡有雨”:麻雀堪称"晴雨鸟"。若在连日阴雨的早晨,群雀叫声清脆,则预示天气很快转晴。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便飞到浅水处洗澡散热。这预示未来一两天内有雨。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这是因为天气久晴,空气中所含水分较少,尽管夜间降温,一般仍不会产生大雾。如果突然出现了大雾,很可能是因为暖湿空气侵入,形成了平流雾,预示天气将转阴雨。相反,雨后空气中水分很充沛,但由于云层覆盖地热不易散发,晚上地面降温不显著,也不易形成雾。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夜晴无好天。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多样的天气》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探究目标:1.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2.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3.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课前准备:

天气谚语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什么叫天气,如何预测天气?

复习

1、天气的含义

2、在天气预报出现前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目标

活动一

1、我收集到的天气谚语。

2、人们将观察天气的经验积累成气象谚语。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现在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活动二

1、指导学生设计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2、了解央视天气预报图形符号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必要修改。

活动三

看书上《科学在线》了解现在天气预报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情况。理解舒适度指数的含义。

当堂检测

我的收获

自己总结

课外拓展

就今天的天气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课外资料

天气谚语

“乌鸦沙沙叫,阴雨就会到”:乌鸦对天气变化很敏感。一般在大雨来临前一两天就会一反常态,不时发出高亢的呜啼。一旦叫声沙哑,便是大雨即将来临的信号。

“雀噪天晴,洗澡有雨”:麻雀堪称"晴雨鸟"。若在连日阴雨的早晨,群雀叫声清脆,则预示天气很快转晴。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便飞到浅水处洗澡散热。这预示未来一两天内有雨。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这是因为天气久晴,空气中所含水分较少,尽管夜间降温,一般仍不会产生大雾。如果突然出现了大雾,很可能是因为暖湿空气侵入,形成了平流雾,预示天气将转阴雨。相反,雨后空气中水分很充沛,但由于云层覆盖地热不易散发,晚上地面降温不显著,也不易形成雾。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夜晴无好天。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试题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试题 1、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称之为_______一类是有生命的,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法,我们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茄子苗的营养品。 4、我们可以拍照片,还可以制_________________ 表来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5、在观察小鸡的生长情况时,主要的观察项目是羽毛的_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__和体重,粪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6、我们要用________的小米喂小鸡,如果用________的小米喂小鸡,小鸡会消化不了撑死的。 7、其他昆虫也像蝴蝶一样,在生长过程中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称为变态。 9、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是身体的____________在发生变化,身体的______________ 同样也在发育。 10、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会死亡 11、人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12、当长到___________时,身体将不在生长。13、人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4、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都会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并不可怕。 15、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要在妈妈体内生长__________的时间。 16、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7、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8、像食盐、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__________。 19、做混合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合理性,每只烧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应相同 20、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_______出来,_______到________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21、混合后_________分离,而且很难__________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22、生命是______________的过程,人如果死了,就不能再复活。 23、蜡烛燃烧后有_______和___________生成。 24、蜡烛燃烧后不可能再生成新的蜡烛,说明蜡烛的燃烧是___________的过程。 25、水果、菱、藕都含有一种叫做________的物质,当_______的小刀跟________接触后,会生成一种叫做_________的________色的物质。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 1学案 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学案 第一单元电 2.点亮小灯泡 [一]学什么 1.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2.怎样使小灯泡发光。 [二]怎样学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三]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四]重点提示 (一)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 (二)小灯泡的构造 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2.猜猜小灯泡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试着画一画电流的路径。 在小灯泡中,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人,经金属架流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 3.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二]让小灯泡发光 1.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下面几种连接方式,哪种能点亮小灯泡,哪种不能点亮小灯泡? 图一: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亮。 图二: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直接用导线连接,小灯泡只有金属头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图三: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锌壳接触,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亮。 图四: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铜帽接触,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没与电池的锌壳连接。小灯泡不亮。断路。

2.小灯泡能点亮的电路的共同点: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小灯泡中的两个连接点(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 3.电流的路径 电路中的电流总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小灯泡的灯丝,流回电池的负极。 4.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5.短路和断路 (1)短路:当电线的两端直接用电线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2)断路:电路中某处断开连接,没有形成一个回路。 6.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只有1.5V,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总目标: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 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 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 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 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 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 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能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变化的现象和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 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 活动前注意要求: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②描述变化的过程。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 共植树多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 三、课堂达标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 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 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 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 1、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流程】 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合作探究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4)小结 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 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 2、电荷有什么性质

3 、简单电路 【学习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 温故互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2、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 教室的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 请你画一个简单电路图。 拓展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试题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试题 1、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称之为_______一类是有生命的,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法,我们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茄子苗的营养品。 4、我们可以拍照片,还可以制_________________ 表来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5、在观察小鸡的生长情况时,主要的观察项目是羽毛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体重,粪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6、我们要用________的小米喂小鸡,如果用________的小米喂小鸡,小鸡会消化不了撑死的。 7、其他昆虫也像蝴蝶一样,在生长过程中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称为变态。 9、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是身体的____________在发生变化,身体的______________ 同样也在发育。 10、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会死亡 11、人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12、当长到___________时,身体将不在生长。 13、人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都会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并不可怕。 15、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要在妈妈体内生长__________的时间。 16、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7、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8、像食盐、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 __________。 19、做混合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合理性,每只烧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应相同 20、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_______出来,_______到________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21、混合后_________分离,而且很难__________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22、生命是______________的过程,人如果死了,就不能再复活。 23、蜡烛燃烧后有_______和___________生成。 24、蜡烛燃烧后不可能再生成新的蜡烛,说明蜡烛的燃烧是___________的过程。 25、水果、菱、藕都含有一种叫做________的物质,当_______的小刀跟________接触后,会生成一种叫做_________的________色的物质。 26、水果中含有一种叫做_________的物质,水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_______接触,就会生成一种________的物质,使水果变色。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xK b1.Co m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总目标: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 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禾U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 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 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 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 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 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能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变化的现象和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 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 活动前注意要求: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②描述变化的过程。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 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 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⑴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师:(先出示一空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会。(教师演示:纸掉下来) 师:(再出示一装满水的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不会。它被水吸住了。(师操作,纸没有掉下来) 师:为什么两次的现象不一样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二)、亲历探索,解决问题

师:(出示一吸盘)这是什么?玩过吗? 生:是吸盘,玩过。 师:怎么玩? 生:可以把它吸在玻璃上。 师:还能吸在哪里?试一试。 (生活动后汇报) 生1:可以吸在书上。 生2:可以吸在手上,不过一会儿就掉下来。 生3:可以吸在文具盒上。(有金属的,有塑料的) 生4:可以吸在墙上。 …… 师:你在哪里见过吸盘?吸在哪里?做什么用? 生1:我在厨房里见过,吸盘吸在墙上,用来挂一些锅勺什么的。 生2:我在卫生间里看过,吸在瓷砖上,用来挂一些布,一些卫生间里的用品。 生3:我的房间里有。吸在墙上,用来挂装饰品。 生4:有的司机把吸盘吸在玻璃窗上挂一个中国结。 ……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吸盘,来挂一些物件。那么怎样才能使吸盘牢牢的吸在一些物体上的?它的密秘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玩一玩吸盘,并仔细观察。 (一会儿,学生举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集(116页,Word版)

第一单元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日期 主备人 副备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 共植树多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减去的已知加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1、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学习重点解释静电现象学习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细线、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合作探究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导学过程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4)小结 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 2、电荷有什么性质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 导学反思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2、1、18—2、8 课时 2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点亮小灯泡 学习目标1、掌握科学概念。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学习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学习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学习准备导线小灯泡电池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互查;1、什么是静电现象。2、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 合作探究 1、小灯泡的构造 1)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2)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3)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4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王春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9课《地震》,它与《地表探秘》、《火山》、《岩石》共同组成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在学生了解了《地表探秘》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来自地球内部的信息。 我的电子教案的结构安排如下:(出示课件)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认识,教材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其中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和避震演习,了解地震知识及危害。难点是弄清楚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有层次的学习,对地震有真实的感受,并真正的学会一些避震常识。 因为我国刚刚经历四川汶川大地震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学生对地震这一现象可以说还是刻骨铭心。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新课标课程标准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分析),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质疑猜想—观察实验—结论应用”,以激趣导学为主线,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上现有的资源把抽象的、学生倍感陌生的现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利用资源适时的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

点,创设合理的模拟情境游戏让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动手实验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验结合自己的推理想象能力,自主探索地震的形成。因此选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课件出示),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的教学安排如下:(课件:教学过程) 一、质疑猜想,感知地震 上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地球”、“美丽的汶川”和“5。12大地震”图片资料并配上声音,使教学媒体真正成为激励学生情感的工具,我从听觉、视觉入手,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陌生的地震现象再现于他们眼前,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震时会有什么现象,会带来什么灾难?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是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从地震这种现象中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也充分体现出科学这门学科问题多样性和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的疑问是多样的,对于这些疑问师生共同梳理筛选出适合本课研究的内容(课件出示5个问题),通过师生交流,把探索地震带来的灾害作为研 究的重点。

小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144课时 设计者:新密市米村中心校贾寨小学语文组 背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既要完成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第三学段的阅读作准备。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也相应提高。教学中要继续强调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的能力。 目标 (一)认识至少200个字、书写至少200个字,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和句子含义,并学会运用文中语句。 (二)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习作时会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内容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单元导语、连接语、泡泡语、课后习题、教材后附有的八篇选读课文。 3.课外资源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教学挂图、同步阅读、教学录音带、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同步练习、课外读物:《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 (二)教/学活动 1.识字与写字:自主学习200个随文要认的字,会正确书写200个生字。注意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生字。会写的字用识字规律认记。 2.阅读理解:17篇精读课文学习时要根据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文中喜欢的部分。利用课后练习加强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十五篇略读课文学习时先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从内容和表达方法两方面讨论、交流学习课文。 3.三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以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 4.习作:八次习作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写自己观察和看到的人、景、事、物,还有看图想象、写童话故事等。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所做;应该写具体、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口语交际: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在互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平时测验(10%)+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10%) (1)平时检测: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2)课堂表现:课堂上随机提问8—10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2)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9) 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 (20) 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36) 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 (43) 第六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53)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第1课时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内容:第1—3页。 教学目标: 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 二、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 三、搜集对认识种子 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 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 3.小结: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

2.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3.一周后小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胚充足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教后随笔: 第2课时播种 教学内容: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花盆、泥土、种子、图片、资料卡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问:上节课,我们准备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了呢?为什么? 学生汇报讨论小结。 二、播种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想不想亲手实践一下?现在我们就来种种辣椒,看看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 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 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 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 三、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1.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把种子靠杯壁种在玻璃杯里,观察并种子是怎样长成小苗的?并作好记录。 2.简单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