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以穆棱市为例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以穆棱市为例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以穆棱市为例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以穆棱市为例

遥感变化监测 流程

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 方法及数据选取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它处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Land Use and Land Cover)。由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而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空前规模改变着陆地环境。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地球表面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监测(Land Use and Land Cover Monitoring)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地表变化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图像处理工作,大致包括:一、数据源选择,二、几何配准处理,三、辐射处理与归一化,四、变化监测算法及应用等。 一、遥感数据源的选取 不同遥感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不同,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是变化监测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变化监测之前需要对监测区域内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监测对象的空间分布特点、光谱特性及时相变化的情况,目的是为分析任务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用于变化监测的图像最好是由同一个遥感系统获得,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获得同一种遥感系统在不同时段的数据,则需要选择俯视角与光谱波段相近的遥感系统数据。 1时间分辨率 这里需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时相变化特点来确定遥感监测的频率,如需要一年一次、一季度一次还是一月一次等。同时,在选择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变化监测时需要考虑两个时间条件。首先,应当尽可能选择用每天同一时刻或者相近时间的遥感图像,以消除因太阳高度角不同引起的图像反射特性差异;其次,应尽可能选用年间同一季节,甚至同一日期的遥感数据,以消除因季节性太阳高度角不同和植物物候差异的影响。 2空间分辨率 首先要考虑监测对象的空间尺度及空间变异的情况,以确定其对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的要求。变化监测还要求保证不同时段遥感图像之间的精确配准。因此,最好是采用具有相同瞬时视场(IFOV)的遥感数据,如具有同样空间分辨率的TM图像之间就比较容易配准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瞬时视场遥感系统获取的数据,如某一日期的TM图像(30m ×30m)与另一日期的SPOT图像(20m×20m),来进行变化监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一个最小制图单元20m×20m,并对这两个图像数据重采样使之具有一致的像元大小。 一些遥感系统按不同的视场角拍摄地面图像,如SPOT的视场角能达到±27°,在变化监测中如果简单采用俯视角明显不同的两幅遥感图像,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例如,对一个林区,不均匀地分布着一些大树,以观测天顶角0°拍摄的SPOT图像是直接从上向下观测到树冠顶,而对于一幅以20°观测角拍摄的SPOT图像所记录的是树冠侧面的光谱反射信息。因此,在变化监测分析中必须考虑到所用遥感图像观测角度的影响,而且应当尽可能采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俯视角的数据。 3光谱分辨率 应当根据监测对象的类型与相应的光谱特性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类型及相应波段。变化监测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如果在两个不同时段之间瞬时视场内地面物质发生了变化,则不同时段图像对应像元的光谱响应也就会存在差别。所选择的遥感系统的光谱分辨率应当足

遥感数据解译大面积监测

遥感数据解译大面积监测 每年夏收与秋收后,秸秆焚烧现象非常普遍。秸秆焚烧带来了很多危害,不仅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数量明显升高,而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CO、CO2等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造成能见度降低,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广西善图科技有限公司 鉴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种种危害,秸秆焚烧的监测变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监测手段(如逐点人工排查)具有效率低、覆盖率低、成本高等缺点。而遥感技术以其时效性、覆盖面广、分辨率高等优势使得快速大面积监测焚烧情况成为可能。 1.选择数据源 2.热异常数据地理定标 3.火点信息提取 4.土地覆盖数据地理定位与镶嵌 5.农用地信息提取 6.疑似秸秆焚烧点提取 7.输出结果(制图输出) 8.确定技术流程,进行业务化应用 介绍遥感动态监测知识,并以城市用地遥感变化监测为应用背景,从数据的选择、预处理、变化监测类型分析、方法的选择制定一个遥感流程,之后在ArcMAP中构建整个监测流程的业务模型,通过ArcGIS Server发布成Web Service,并在Web端构建应用。 地球表面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遥感影像是我们监测地球变化最直接和权威的数据源,我们可以从遥感影像中可以获取的变化信息:海岸线、森林健康、城市扩张、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土地覆盖、冰雪范围、水面变化等。量测变化信息的方法可选择:简单的图像差异、特征变化、波谱曲线变化、图像变换、分类后比较等。 本应用专题以城市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监测为应用背景,变化信息为植被覆盖和人工建筑物。演示如何构建遥感变化监测技术流程,并将整个流程部署到ArcGIS Server企业级应用中,包括以下步骤: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特选参考)

农业生态遥感监测的内容为2014年北京市1期冬小麦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2期玉米(春、夏玉米)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4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14年秋季露地菜面积监测。具体的生产流程如下: 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专题监测方法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2014年冬小麦数据,以2014年4-5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2014年北京市玉米,以2014年6-9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1-1)。

业务需求与 统计制度 基于行政村成果的分层抽样 数据 采集 及预 处理 综合信息数据库 基于行政村的种植规模分区 分区现势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 信息 提取 及修 订 基于种植规模的不同提取方法 外业调查和内业修订 满足内业信息提取精度 成果 精度 评估外业调查及精度评估 成果 整理 矢量数据和统计报表标准化 分析反推修订 达标 未达标 分 目 标 , 分 区 域 , 分 数 据 , 分 技 术 标 准 规 范 与 质 量 控 制图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水环境检测和遥感

摘要: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不同含量和类别的水质参数的水体光谱特征不同, 这使得遥感影像能用于水体水质的监测。简要介绍了水体水质监测中遥感应用研究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水质遥感监测原理与方法、常用的遥感数据和几种主要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进展,讨论了目前遥感在水质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遥感; 水环境监测; 水污染 1.引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江河湖海的各种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它们包括生活废水污染、泥沙等悬浮固体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和热污染等。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对这些污染进行监测非常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遥感监测在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已引起环境保护等部门较广泛的重视。国内外通过各方面的努实践认为,各种水体污染在遥感图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除有的不清晰外) 。因此目前,遥感已成为我们用以监测水环境的依据,而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是一先进的技术途径。2.水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资料表明,近10 年来, 我国的水污染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无机污染减少,有机污染上升;工业污染下降,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增加。总之目前,我国水环境面临三大问题: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 ②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 ③生态用水缺乏,水环境恶化加剧。水污染的现状可以表明,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因此,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力度,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的工作势在必行。 水环境是由地球表层水圈所构成的环境,它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数量、空间分布、运动状态、化学组成、生物种群和水体的物理性质。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土壤-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乃至宇宙空间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水环境的遥感监测多是对地表各种水体进行空间识别、定位、及定量计算面积、体积或模拟水体动态变化。随着遥感基础研究的进展,对水体本身的光谱特性有了深入研究,同时进行许多水质光谱数据测试。对水体的遥测也转换到水体属性特征参数的定量测定,如水深的控制、悬浮泥沙浓度的测定、和绿素含量的测定,以及污染状况的监测等。[1.2] 3.遥感水质监测方法 水体因为各组分及其含量的不同造成水体的吸收和散射的变化,使一定波长范围反射率显著不同,是定量估测内陆水体水质参数的基础。水质遥感监测常用的方法有3种:物理方法、经验方法和半经验方法。 3.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以由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上行辐射与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特征吸收和后向散射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利用遥感测量得到的水体反射率反演水体中各组分的特征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并通过水体中各组分浓度与其特征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相关联,反演水体中各组分的浓度[3]。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由于物理方法所要求的数据源难以满足,物理方法中的很多模型都只能采用经验的关系,基于物理方法得到的水质参数算法精度并不是很高。 3.2 经验方法 经验方法是伴随着多光谱遥感数据应用于水质监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经验方法基于经

基于 MODIS 数据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

基于MODIS 数据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 1 专题概述 每年夏收与秋收后,部分城市始终笼罩着浓浓的烟雾。这些烟雾不是来自重工业污染,也不是化工产品爆炸,而是来自秸秆焚烧。秸秆焚烧已经成为影响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持续大雾还会使得重点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甚至引发交通事故。秸秆焚烧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数量明显升高,而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CO、CO2 等气体,这样的气体刺激呼吸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鉴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种种危害,秸秆焚烧的监测已经引起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利用实时监测结果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即时制止是杜绝秸秆焚烧的首要手段。而传统的监测手段(如逐点人工排查)具有效率低、覆盖率低、成本高等缺点。 卫星遥感手段以其时效性、覆盖面广、分辨率高等优势使得快速大面积监测焚烧情况成为可能。MODIS 是先进的多光谱遥感传感器,具有36 个观测通道,覆盖了当前主要遥感卫星的主要观测数据。其中MOD14 热异常数据可供直接获取使用,能够探测比气象卫星更小更多的火点(面积50 平方米),是监测秸秆焚烧理想的数据源。 2 处理流程介绍 一、数据获取 MODIS 数据下载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a116503514.html,/data/search.html。 (1)在网页中选择需要的数据源类型。其中,MOD03 数据是用于对1KM,QKM,HKM 数据进行几何纠正的。日期类型为:月/日/年时:分:秒,网页中显示的时间为UTC时间,换算为北京时间为:UTC 时间=北京时间-8 小时。 (2)在“spatial selection” 选项中选择“latitude/longtitude”,按监测区域的经纬度选择图像范围。 (3)单击“search” 查到需要的数据,勾选需要的数据,单击“order files now”,输入你接收信息的邮箱,点“order” 开始订购该数据。如果要搜索多天数据,可以选“add files to shopping cart” 继续搜索其他日期的数据。 (4)所订购数据的存放位置信息:单击“Data->Track Orders ” 可以查看所有已订购的数据的状态。如果“state” 显示“avalable” 即可开始下载。 (5)本专题所用数据如下所示(见“1-MODIS 数据”文件夹):? “MCD12Q1.***”– 2009 年数十景土地覆盖数据,使用自带地理参考进行地理校正。用来提取农用地。? “MOD14.A2012163.0305.005.2012163094359.hdf” –是UTC 时间3:05 从中国地区过境的热异常数据,用于提取焚烧火点。 ? “MOD03.A2012163.0305.005.2012163094039.hdf” –地理校正数据,可以对MOD14 数据进行地理校正。 二、处理流程 在获取到所用数据之后,便可以利用ENVI 进行秸秆焚烧点的遥感监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火点提取:利用MOD03 地理校正数据建立GLT 文件,利用此GLT 文件对MOD14热异常数据进行地理校正。对校正结果进行火点的提取。GLT文件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秸秆焚烧在线监测方案

某地秸秆焚烧在线监控建设工作 方 案 计 划 书 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8.5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依据 (3) 三、项目概述 (3) 3.1系统概述 (3) 3.2建设目标 (5) 3.3系统优势 (7) 四、数据管理平台 (7) 五、平台软件 (8) 5.1系统登陆 (8) 5.2电子地图位置呈现功能 (8) 5.3监测因子图形展示 (9) 5.4历史数据查询 (10) 5.5站点管理 (10) 5.6设备监控 (10) 5.7短信配置 (11) 5.8火情预警 (11) 5.9用户管理 (12) 六、硬件设备 (12) 6.1视频监控单元 (12) 6.5.1对比分析 (13) 6.2烟雾监测单元 (14) 6.3环境质量监测单元(可选) (15) 6.3.1气体监测单元 (15) 6.3.2颗粒物监测单元 (16) 6.3.3气象监测单元 (17) 七、系统配置清单(参考) (18) 八、公司资质 (19)

某地秸秆焚烧在线监控建设工作 一、项目背景 秸秆是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杂粮等农作物在收货籽实之后剩余的部分。而秸秆焚烧则指农作物秸秆被当作废弃物露天焚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约占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其数量大约相当于我国北方草原产草总量的50余倍。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作生活燃料和大牲畜的饲料,由于作物单产水平较低,秸秆数量也极为有限,秸秆总量供应紧缺。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作物单产提高,秸秆总量迅速增加,而直接作为生活燃料和饲料的比例大幅度减少,农民为赶农时,多数地区就开始出现秸秆焚烧现象,并越来越严重。 秸秆的露天焚烧属于低温焚烧,不完全燃烧,其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悬浮颗粒物等造成大气污染,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雾霾的发生。不仅如此,各地区每到收获的季节因为焚烧秸秆而引发火灾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秸秆焚烧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早在1999年环保部就发布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设立禁烧区的同时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开发、秸秆气化、秸秆微生物高温快速沤肥和秸秆工业原料开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而如今政府每天都会用卫星监测秸秆焚烧情况,并对监测到的火点进行汇总发布,各地环保局也出台了相应的焚烧管理办法,对焚烧工作极为重视,每年夏秋季收获时节,环保部、农业部及各地政府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监控焚烧秸秆的情况。但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每年的秸秆中仍有3亿多吨被当作废弃物直接焚烧或扔掉,给大气质量、生态环境、交通安全和火灾防护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焚烧秸秆通报

焚烧秸秆通报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焚烧秸秆通报范文一 关于2015年夏季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2015年5月以来,我部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秸秆焚烧火点卫星遥感巡查监测,各地认真组织开展现场巡查检查。从巡查监测数据及各地实地核查情况看,2015年全国夏季秸秆焚烧情况总体较2014年同期明显好转,但部分地区违法焚烧秸秆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出现秸秆焚烧火点数同比大幅增加的现象,秸秆污染防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5年夏季秸秆焚烧火点卫星巡查监测情况 2015年5月20日-7月31日,环境卫星和气象卫星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1158个(剔除卫星误判火点,不含云覆盖下火点),较2014年同比减少961个,减幅为45.35%。 从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分布情况看,火点数排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安徽、四川、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北,火点数分别为512个、196个、185个、33个、32个、29个、28个、23个、21个、14个(见附件1)。其中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4省份火点数较2014年同比有所增加,特别是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其余6省份较2014年同比均有所减少,尤其是安徽、湖北、河南等3省火点数大幅减少,减幅分别达95.03%、82.28%、37.18%。从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强度看,平均每千公顷耕地面积火点数排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河南、河北、山东、海南、北京,平均每千公顷耕地面积上的火点数分别为 0.050个、0.031个、0.025个、0.019个、0.017个。 二、各地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湖北、河北等省人大会通过专项立法,出台并实施了关于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有关决定;安徽省委书记、省长深入一线,督促各级政府以“零容忍”态度推动禁烧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

农业生态遥感监测的容为2014年北京市1期冬小麦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2期玉米(春、夏玉米)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4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14年秋季露地菜面积监测。具体的生产流程如下: 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专题监测方法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2014年冬小麦数据,以2014年4-5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2014年北京市玉米,以2014年6-9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1-1)。

图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环保卫星远程监控秸秆焚烧火点

环保卫星远程监控秸秆焚烧火点 10月中下旬,不少地方出现雾霾天气。在秋粮收获区,焚烧秸秆的浓烟加剧了雾霾污染的程度。烧秸秆的人可能会想,谁会查到这里呢,其实,天上早有一双“眼睛”监测着大大小小的火点。 接收卫星图像资料,数据分析,数据汇总、撰写报告……环境保护部卫星中心运管、大气遥感部等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不停地忙碌着,这样的工作状态,在环境卫星发射以来的三年里,一直持续。 火点在“天眼”监控之下 “前些天河南烧秸秆造成郑州雾霾的情况,你们能监测到吗,” “当然,监测秸秆焚烧是我们最早开展的应用业务。”环保部卫星中心大气遥感部厉青博士说,“最近情况有所变化,东北平原的火点比较集中,尤其是黑龙江。” 从2011年9月20日起,卫星中心开始对今年秋季的秸秆焚烧进行集中监测,每天都会制作全国范围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分布图和报告,并通过环保部网站向社会发布监测简报。打开环保部网站“环境执法”栏目,每天全国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情况一目了然。 “卫星是我们在天上的眼睛。从2009年开始,卫星中心就持续向环保部提供秸秆焚烧卫星监测简报,为环境监察执法和秸秆禁烧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环保部卫星中心总工程师王桥告诉记者,我国的环境卫星、风云卫星以及国外一些卫星都具备红外观测能力,能够大范围地对森林火灾、秸秆焚烧等高温火点进行动态监测。 遥感监测最终是为应用服务,卫星火点监测最看重的一个因素就是定位精度。厉青说:“这些标注在全国地图上的卫星监测火点,看似分布比较集中,其实在地

面上相距很远,环境监察执法的同志很难对每个火点进行实地核查。如果我们的工作再有误差,就可能给执法带来更多困难。” 令人欣慰的是,与卫星同步的地面火点核查表明,监测结果对高温火点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定位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环境监察和执法的需要。 目前,卫星中心接收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分发的两颗国外卫星数据,每天对全国范围内的火点进行两次监测。当日简报通常在第二天上午发布,内容包括全国整体及各省、区、直辖市下辖县、市的秸秆焚烧火点数量、位置等信息。 “在应急条件下,如果有特殊监测需求,卫星中心会立即处理当日数据,监测结果可在数据接收后1小时内完成。一旦发现大范围、密集火点,立即向环境监察执法部门反映情况,报送监测报告,同时通知相关的地区或部门,为其准确执法提供及时的依据。”王桥说。 卫星监测“站得高,看得远” 从天上看秸秆火点,仅仅是环境卫星业务应用的一小部分。经过多年努力,环保部卫星中心已基本建立了一套以环境一号卫星为主、综合利用其它卫星数据以及无人机航空遥感等数据源的环境遥感监测应用技术体系,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都有专门的监测应用系统。 “地面监测手段跟不上的时候,遥感的作用就发挥出来。”卫星中心水遥感部吴传庆博士说,几年前,舟山群岛暴发赤潮灾害,一位地面监测站站长试图乘船跟踪一次赤潮暴发的过程。这位站长从赤潮出现的地方出发一直追寻,船连续开了7个小时,还没有找到赤潮的尽头。 “蓝藻水华的监测也是一样,太湖水华暴发面积动辄几十上百平方公里,利用遥感手段大范围快速监测就成了最佳选择。”吴传庆介绍,在蓝藻集中监测的几个月,通过卫星监测的数据每天会传送到环境保护部。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几个月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docx

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 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专题监测方法 (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 2014 年冬小麦数据,以 2014 年 4-5 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 2014 年北京市玉米,以 2014 年 6-9 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 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 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范、 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 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 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 1-1 )。

数据业采集 及预务处理需 信息求提取 及修与订统 成果计精度 评估制 度成果 整理 综合信息数据库 基于行政村的种植规模分区 分区现势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 基于种植规模的不同提取方法 外业调查和内业修订 满足内业信息提取精度 基于行政村成果的分层抽样 外业调查及精度评估 未达标 达标 分析反推修订 矢量数据和统计报表标准化 标 分 目准 标 , 分 规 区 域范 , 分 数 与 据 ,质 分 技 术量 控 制图 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 产流程。“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 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 。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 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 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遥感监测成果说明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 遥感监测成果说明 1 . 遥感监测任务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DOM影像图为基础底图,高程数据等控制资料为基础,以区县为单位,使用2019年采集的最新遥感数据制作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通过套合、对比2019年遥感监测影像图与三调影像图,提取两期影像上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和拆除图斑。 2. 成果内容 以县级辖区为单位,以文件夹形式管理阶段遥感监测成果。内容、命名与格式见下表: 表1 统一时点遥感监测信息管理文件夹内容、命名与格式 注:1.没有围填海造地图斑的监测区无填海造地图层文件。 2. 监测区遥感数据分批次下发,批次成果后时相DOM仅包括沿镶嵌线或接边线 裁切后的该批次新影像,镶嵌块信息文件为该批次更新后全辖区完整文件。 3. 镶嵌块信息 镶嵌块信息全部在属性表内体现,包括对应影像文件名称、数据源、时相等。详见下表:

表2 镶嵌块信息文件属性结构 4.监测图斑属性 监测图斑属性表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监测图斑属性表结构

5. 图斑类型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及尽可能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统一时点阶段遥感监测图斑提取类型及说明如下,填海造地图层单独存储。 第一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特征(如地基、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公园等)。根据影像特征再细分为ABCDEF 六个二级类。 A类指可确定为住宅小区、工厂、别墅、高层建筑、集中建设的大规模农村居民点、学校、运动场、机场、大型游乐场度假村等大型建设项目及可确定为以上用地类型的建设地基。 B类指不能明确归为A类的建筑或建设项目,具有或疑似彩钢特征的建设项目,零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以及已建项目内部新建或扩建的附属绿地、广场、停车场)。 C类指内陆地区大型水工建筑、港口码头、堤坝等。 D类指非建设用地附属的独立广场、停车场、露天货站、驾校等以地面硬化为主的用地; E类指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 F类指简易的疑似设施农用地或简易临时建筑。 第二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痕迹,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

保护环境禁止焚烧秸秆征文6篇

禁烧秸秆从我做起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沉甸甸的金黄的珍珠,可想而知,今年又是丰收之年。 那金黄的水稻正等待农民伯伯去收割,可收割后田里留下的秸秆怎么办呢?我们可看见一到烧秸秆的时候,一块块田里火光冲天,远远地看,误以为村子失火了,到了近处你不得不把自己的鼻子捂住,因为那浓烟呛得鼻涕眼泪一糊涂。再向天空看去,彤云密布好像要下暴雨一样。 那么,秸秆焚烧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液化气使用日益广泛,农民朋友对柴草的需求下降,使用土灶几乎不多。 二、焚烧产生的草木灰的确是一种好肥料,故而产生的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行为。 这是一个需要政府反思,积极寻找对策去解决的问题。一味阻止农民伯伯们不烧秸秆,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便利播种只是耍官腔是不行的,等到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时候,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就迟了,这涉及生产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更新不够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那么,焚烧秸秆有哪些危害呢? 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3倍,相当于平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吸入颗粒物欧诺个毒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

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发炎。 危害二;引起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极易随风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再者往往火势顺风把邻居家的稻子或是麦子烧了。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缩小,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尘埃,对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了重大破坏。为此,我呼吁:“禁烧秸秆,让蓝天格外蓝。” 禁烧秸秆,保护环境 “禁烧秸秆,保护环境”,这个标语处处可见,可难免有一些人趁黑夜焚烧秸秆,那袅袅升起的屡屡烟雾,严重地污染了大气,污染了环境。尽管国家、政府严厉阻止,但是几人遵守?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一家拥有50多亩田地的农民愁眉苦脸,正想着怎样将秸秆处理掉,后来经家人提醒,决定趁天黑无人看管时动手,焚烧秸秆。 夜里,看管人员下班了,农民偷偷地来到田里,讲秸秆堆成几堆,用火把点燃起来。正巧,风往南边刮,火势越来越大,一直蔓延到玉米地里,这下可好,焚烧些秸秆也要拿玉米当陪葬品!火越着越大,可怜哦玉米被烧成灰烬,那腾升的烟雾罩住半边天,严重地污染到环境,空气也变得难闻起来。 这时,农民虽然很恼悔,但仍然为了焚烧秸秆,以免播种麻烦,

基于MODIS数据的湖北省秸秆焚烧火点 监测研究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测绘科学技术, 2017, 5(4), 167-17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a116503514.html,/journal/gst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a116503514.html,/10.12677/gst.2017.54020 Research on Monitoring of Straw Burning Point in Hubei Based on MODIS Data Weixuan Shao, Yiguang Deng 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Sep. 4th, 2017; accepted: Sep. 18th, 2017; published: Sep. 26th,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ll day four views 1km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 data in MODIS. And a method based on context is used to extract abnormal fire point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data of land use, land cove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e achieved the removal of false fire point such as buildings. Finally, combined with land use map of Hubei Province, a thematic map of burning fire monitoring at county level is generated. In this paper, the fire point number in Hubei province from Septem-ber 1, 2015 to November 26th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the fire point distribution m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nitoring straw burning by remote sensing method, time-efficient straw burning information can be provided to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t all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mproves the warning and monitoring ability in straw burning monitoring. Keywords MODIS Data, Straw Burning, Fire Point, Remote Sensing 基于MODIS数据的湖北省秸秆焚烧火点 监测研究 邵炜璇,邓奕光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7年9月4日;录用日期:2017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26日 摘要 本文利用MODIS全天四景1 km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热异常火点提取,并在

秸秆焚烧智能监控及预警系统方案

秸秆焚烧智能 监控及预警系统方案

目录 1.前言 (1) 2.需求分析 (3) 2.1.前端基站需求分析 (4) 2.2.传输网络需求分析 (6) 2.3.后端监控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7) 3.建设目标 (8) 4.建设原则及标准 (9) 4.1.建设原则 (9) 4.2.建设依据及标准 (10) 5.秸秆焚烧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总体构成 (11) 6.秸秆焚烧智能监控预警系统详细设计 (13) 6.1.前端智能监测基站详细设计 (13) 6.2.供电系统 (17) 6.3.防盗对讲系统 (19) 6.4.防雷接地系统 (20) 6.5.铁塔基建系统 (21) 6.6.传输网络详细设计 (25) 6.6.1.传输网络选型 (25) 6.6.2.传输网络配置 (26) 6.6.3.传输网络路由 (29) 6.7.后端监控管理平台系统详细设计 (33) 6.7.1.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33) 6.7.2.秸秆焚烧烟火自动定位 (38) 6.7.3.大屏展示系统 (39) 6.7.4.服务器、工作站、监控及报警客户端、报警对讲设备 (42) 6.7.5.辅助保障系统 (48)

1.前言 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重要国策,在各个领域、行业、单位都已成为了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环保单位责任更是重于泰山。自2012年3月2日,我国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污染防治标准以来,这也成为环部门今后的工作重点,2012年5月18日,国家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明确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目标指标、工作任务,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投入要素有约50%最终转化为农作物秸秆。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的浪费。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持交通、民航畅通运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大气污染主要监测对象是PM2.5。PM2.5一般都是指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焚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焚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

秸秆焚烧防控责任追究办法

秸秆焚烧防控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为有效防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落实秸秆焚烧防控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5〕45号)、《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6〕2号)、《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辽委办发〔2016〕52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18年)》(辽政办发〔2016〕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秸秆焚烧防控责任,是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区、村自治组织及秸秆焚烧防控工作相关人员在秸秆焚烧防控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条秸秆焚烧防控工作追责对象包括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区、村自治组织及秸秆焚烧防控工作相关人员。 地方政府、社区、村自治组织对辖区内秸秆焚烧防控工作承担主体责任。 各级环保、农业、公安、林业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承担秸秆焚烧防控工作监督责任。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具体负责秸秆焚烧防控工作相关人员和社区、村自治组织的负责人承担直接责任。 第四条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区、村自治组织和秸秆焚烧防控工作相关人员,经调查核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责任: (一)未建立秸秆焚烧防控工作机制,未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的; (二)按照职责分工,相关部门不按规定对秸秆焚烧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中敷衍塞责、处理不力的; (三)未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及村自治组织三级秸秆禁烧责任制的; (四)未建立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责任未落实到人,巡查不到位的; (五)未有效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未达到省政府确定的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1 水体遥感监测的基本理论 1.1 水体遥感监测原理、特点。影响水质的参数有:水中悬浮物、藻类、化学物质、溶解性有机物、热释放物、病原体和油类物质等。随着遥感技术的革新和对物质光谱特征研究的深入,可以监测的水质参数种类也在逐渐增加,除了热污染和溢油污染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监测外,用遥感监测的水质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浑浊度、浮游植物、溶解性有机物、化学性水质指标。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机理是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这些光谱特征体现在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且这些光谱特征能够为遥感器所捕获并在遥感图象中体现出来。如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近红外波段具有明显的“陡坡效应”,故而这类水体兼有水体和植物的光谱特征,即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低,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却明显升高。 1.2 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过程。首先,根据水质参数选择遥感数据,并获得同期内的地面监测的水质分析数据。现今广泛使用的遥感图象波段较宽,所反映的往往是综合信息,加之太阳光、大气等因素的影响,遥感信息表现的不甚明显,要对遥感数据进行一系列校正和转换将原始数字图像格式转换为辐射值或反射率值。然后根据经验选择不同波段或波段组合的数据与同步观测的地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再经检验得到最后满意的模型方程。 2 水质遥感监测常用的遥感数据 2.1 多光谱遥感数据。在水质遥感监测中常用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包括美国Landsat卫星的MSS、TM、ETM+数据,法国SPOT卫星的HRV数据,气象卫星NOAA的AVHRR数据,印度遥感IRS 系统的LISS数据,日本JERS卫星的OPS(光学传感器)接收的多光谱图像数据,中巴地球资源1 号卫星(CBERS--1)CCD相机数据等。 Landsat数据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数据。1972年Landsat1发射后,MSS数据便开始被用于水质研究中。如解亚龙等用MSS数据对滇池悬浮物污染丰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遥感数据与悬浮物浓度的关系;张海林等用MSS和TM数据建立了内陆水体的水质模型;Anne等人用TM和ETM+数据对芬兰的海岸水体进行了研究。 SPOT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较陆地卫星最大的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10m。SPOT数据应用于水质研究中,学者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如可以利用SPOT数据来估算悬浮物质浓度和估计藻类生物参数。 AVHRR(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是装载在NOAA列卫星上的传感器,每天都可以提供可见光图像和两幅热红外图像,在水质监测等许多领域广泛应用,如1986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用NOAA数据对杭州湾悬浮固体浓度进行了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