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心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用心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用心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用心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用心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8月28日上午,聆听了王副主任“幸福教育”的精彩讲座,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群年青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青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孩子们的快乐来自他们的工作,来自他们工作后享受到的乐趣。

我觉得,工作是重要的,因为从工作中能诞生幸福感,也只有在幸福的工作中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只能做对,用心才能做好。当我们明确了方向就应尽心尽力的去学习,去研究,去不断的成长。如果我们平时不学习又如何给孩子们带来精神财富。谁又愿意把孩子交给一个知识匮乏,停滞不前的人呢。因而作为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做一个合格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来不断的提升做人的品位,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另外,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用心体会着学生,用心呵护着学生,用心引领着学生。始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这个无私的心去关心、理解、尊重、鼓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严格地要求他们,期望他们做得更好。在用爱缔造的幸福教育中,让孩子们不断的成长。

“将心注入,一路向前”,让我们一起“追求幸福的教育生活”。

教育应该为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应该为幸福人生奠基 去年“五一期间”,作家吴树先生和记者蒋铮女士来苏州对我进行专访。记得那是一个烟雨蒙蒙的上午,我们就中国教育的变革与挑战、“新教育实验”的缘起与发展等话题,聊得甚为广泛与深入。 碰巧的是两个月之后,在盛夏的一天,我去北戴河看望一位老领导,无意之中又将与吴树先生他们讨论的话题继续聊了起来。老领导求学时有着教育专业的背景,工作后又带来超越教育的视野,对当下教育问题的点评鞭辟入里。他幽默地说,现在有两个“子”成为人们痛苦的重要来源——房子和孩子。从某种意义说,买房子也是为了孩子。“当年我们最直接的痛苦是饿肚子,现在人们最直接的痛苦就是孩子,特别是孩子的教育。” 教育应该为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为什么让人痛苦?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以人为本”。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人的成长,让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人,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的教育方向错了。我们的教育是从社会出发的,我们的教育理念没有全面地以人为本,而是“以教为本”、“以分为本”。扪心自问,有多少教育局长、学校校长是把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他强调,每个人的健康幸福是全社会美好进步的基础。离开了个人的健康幸福,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教育的内容体系来看,主要是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如何认识自

然,如何认识社会,如何认识自我。他指出,我们的教育对认识自我是不重视的,这也是没有“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讲人,讲认识自我。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以人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但现在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材,都不是从人开始。如我们的音乐课,一开始就是讲乐谱,讲技法,为什么不讲讲我们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不讲讲音乐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甚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这是一门离开人就不可能存在的课程,却也照样转来转去转不出社会的圈子,对于许多人生的问题避而不谈,如怎样谈恋爱?什么叫快乐?有了烦恼怎么办?这些问题很少登上我们学校的大雅之堂。我是谁?我要走向哪里?这些根本的人生哲学在学校里没有位置,导致学生们“讲社会头头是道,说自己全都不知道”。 教育应该为幸福人生奠基 一位作家、一位记者、一位老领导,他们对于教育问题所共同倾注的忧虑与反思,引起我极强的共鸣。 人,因教育而成为人,教育,因人而存在,双方彼此依存。因此,教育毫无疑问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珍惜生命,如何热爱生活。所以,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成为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这也正是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正全力投入新生命教育板块研究的出发点。 人活着,为了幸福。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创造幸福。在“以教为本”、“以分为本”的教育中,胜利者似乎能够赢取所谓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聊书稿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聊书稿 大家好,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总结提升自我的机会。教师是书香人,教师手不离书,作为教师我有幸与书结伴,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感到很没底气的!因为我上学看得书,现在基本都用完了,后来就经常是抱着小说看通宵,累得直犯颈椎也没啥收获,直到暑假里,学校开始给大家提供养份,从指定读书的不情愿,到慢慢的发现“书”真得很好!一是不用特定的时间地点,想起来就能看看,看过后,还能回味一下!这些是我暑假里给自己定的读书计划!其中《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让我受益匪浅,今天与大家说说我的一些感受,请大 家跟我共鸣! “幸福”二字,千年的追寻:幸福的真义?(幻灯)

书中说:“幸福是个极富有魅力和诱惑力的字眼,其不同于职业、安全、社会地位、自由、金钱、收入等其他生活追求,这些只是提供给人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幸福则具有本体性意义,是人们存在和生活的基本目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古往今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在普遍地追求幸福,探寻幸福,而对幸福真义的把握无疑将有助于人们获得并创造幸福。” 到底幸福的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那么我们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是没有夜以继日的作业批改,没有呕心沥血的教案准备,没有没完没了的琐事纠缠。但我要说,教师的幸福其实很简单,课堂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同事的帮助、领导的鼓励……这一切足以让

我们感到幸福,桃李满天下之时是我们教师最幸福的时刻。说到底,幸福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同时也是人生的增亮剂、保鲜膜。 教师要有专业心态,即人生态度: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首先:接受现实。 作为教师,工作性质使得该职业成为一个身心消耗型职业,尤其在心理层面。 《教师和角色冲突》美国教育学者格雷斯,两位教授体验:“你绝不知道你做过什么,或者你是否做了些什么。从事体力劳动比这更令人感到满足。尽管你劳累不堪,但毕竟能看到成果。你能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是否好。而作为一个教师,这一切都不得而知。”“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比起律师或医生来,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要更多地耗损心力……因为他的工作似乎永远不会了结,永远看不到尽头。”这是教师的伟大角色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因此教师职业“特殊性”。 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某种程度上的重复性以及成果的间接性和滞后性,这使得在当下人人追求高效率、快节奏和讲究高速度、高效益的现代化职场中更加显得“格格不入”,这就导至教师的职业倦怠。 我们要自我认同,一定要对“教师”这个名词,对自身认可和接纳。我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至是这样的:“睁开眼睛就想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忙了一天终于在晚上才静下心来看蔡先生的幸福人生讲座,总觉得这种净化心灵的学习是需要特定环境的,就像安静的夜能够平复内心的浮躁,让人真正的思考与学习。说实话,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平静,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歉疚与感激冲击着我的脑海,实在是受益匪浅。 蔡老师在讲座的开始就提到一幅让我印象极深的画面,以前当我们准备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对我们说,“快,叫你爷爷奶奶吃饭。”接着,就是我们去后院叫爷爷奶奶,他们开心的牵着我们的手幸福的一起去吃饭,多么和谐温馨的场景!然而,如今的情景却是这样的:爷爷奶奶一遍一遍叫看电视的我们去吃饭,我们中的很多人仍然置之不理,这不仅是对长辈的不尊重,更是我们中华优良传统道德的丧失,就像蔡老师说,我们以前遇见喜欢吃的东西就首先给爷爷奶奶,我们会觉得施比受更加幸福开心,的确是这样,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桑葚,常常到山上摘,然后用衣服兜着一路捧回家,这个过程是尤为快乐的,想象着爸爸妈妈看见时高兴的笑脸,心里真的是比自己吃到更甜! 只身在长沙,想家是难免的,尤其是想起过去有时候还和父母顶嘴,实在是不应该,爸爸妈妈转眼已经快老了,爸爸由于常年操劳,头发已经白了大片了,只能靠染发来遮掩岁月的残忍,前段时间,看见一句很感人的话:爸爸是个好人,岁月你别伤害他,妈妈是个美人,岁月你别伤害他。话虽如此,岁月毕竟不留情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每一刻时光,爱父母,尊敬他们让他们开心,而不是让他们整日为我们的

不懂事担心受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悲剧但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遇到吧。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那个公益广告,一个可爱的孩子端着一盆水向妈妈走来,说“妈妈,洗脚。。”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则广告有印象,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也是内心的歉疚吧,我们长这么大了,又何时给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呢,我想暑假回去试一试,我想看看我爸妈的双脚经历过多少沧桑,那些岁月的细纹里又有多少是我带给他们的。 蔡老师的这些道理是父母的身教与古书里得来的,就像先生说的,是老祖宗的东西,我们现代很多人崇洋媚外,认为西方的知识更先进,我们学习他们的心理学,模仿他们的行为做事,实际上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这一点体现在考试上,就是文言文占的分值越来越少了,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没有时间读那些古书,无法品读它们的经典与内涵,自然是这个结果。 蔡老师后来说到教育,说到“上所施,下所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现在很多孩子不听话,很叛逆,其实是与家长有关的,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言传身教,这是古人的方法,很有效,要不“叛逆”这个词怎么不早一点出现呢?当然目前仍是孩子的我们则应该多从自己身上 找原因,孩子与父母相互理解,及时沟通,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进家庭内部的感情,让我们更好的接收幸福。 想一想,蔡老师说的每一点都是正确的,而且通常能够震撼人心,呼唤我们沉睡已久的纯洁善良的心灵,像蔡老师这样,每天自己幸福快乐

侯春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感悟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读后感 星海小学侯春 还记得寒假的时候刚读完王开东老师的《教育:非常爱非常痛》的时候,心情很是不错,不仅被王老师的文采折服,更是被他那种对教育的睿智和纯真所打动。于是就随手翻开了另一本书,邰亚臣的《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因为不了解邰亚臣,看了几页他的著作百度了一下他的姓名,才知道原来邰亚臣曾任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校长。评论说:他说话谈吐不凡很有气质,还被评为北京市甚至全国最有文采的中学校长之一。还有他在北京任教任职期间对师生的巨大影响和实施一系列活动,了解到这些让我对邰亚臣老师肃然起敬,邰亚臣老师的教育理念真的是让他的师生获得了“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真谛”。 在邰亚臣老师的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他用自己的感悟“不重复做自己”,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并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他在自序中写道他的“怪癖”,正是这份坚持,逼迫自己一次一次的发现自己的潜能、领略他人的智慧。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能有邰亚臣老师的这一“怪癖”,相信我们的教育真的会让人生变得更美好。 在教育的路上邰亚臣老师用他诗歌的气息和文采为我们展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做一个饱满、有品质的人。作为校长,他没有深受体制的滋扰,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果在有名气

和明亮之间选择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竭尽全力打造一所照亮学生内心的学校。”就是这份勇气和担当让他深受学生喜爱。他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文字为我们讲述着每一个教育故事和感悟。邰亚臣校长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精神气质的圣地。如果说功利性的过度规划摧残了个性,那么,同样源于功利性的过度的竞争意识则是优雅的大敌,使得学校成为了战场。他告诫学生、老师、家长远离竞争,有一段振聋发聩的话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可能确信不疑,奥数、英语、有名的中学、顶尖的大学、收入很高的工作都是往生命银行里存入的巨款。但如果没有闲适与从容、逍遥与自在,多年以后,我们认为的巨款可能就会变成呆帐、坏帐。相反,听从内心的呼唤,不断体验生命中的新鲜,可能会成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最后我想说:邰亚臣校长用诗滋养这教育的土壤,把他的学生送向了远方!

做幸福的教师演讲稿(最新)

做幸福的教师演讲稿三篇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而是追求幸福,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影响教师的人生幸福指数的因素很多,所教学生集体的学业是否成功,学习生活是否幸福,教师本身的工作是否愉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应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人。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呢? 一、善待自己——做一个身心和谐、健康的人 作为教师,要获得生活的幸福,我认为应该调整个人的工作生活方式: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要轻易地透支生命去做于己不利,于人未必有力的所谓“奉献”。 2、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自我保健、游戏、娱乐、健身等活动,以调整身心、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健康状态。没有健康的身体,去谈幸福是不可能的,脱离生存环境谈师德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脱离事业发展进行师德修养是不起作用的。 3、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只是善待自己最基本的要素,在专业知识上不断获得发展,在教学技能上不断取得进步,在道德层次上不断求得升华,使自己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才是真正善待自己。 如果准备以教师为终生职业的话,我们还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不与经商者比财富,不与从政者比地位,不与他人比花天酒地,任凭“你黄洋街上炮声隆,我自然不动”,做自己该做的工作。 当我们从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的时候,当我们的内心的幸福溢于言表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用自己美好的心境,去创设学生的美好心境,用自己的幸福去营造学生的幸福。 二、善待学生——做一个慈母般的教师 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长的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那么,怎样善待学生呢? 1、善待学生就要爱他们,要了解他们。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

《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 我们刚刚提到‘修身’当中第二个重要的科目,就是‘行笃敬’,我们的行为要笃实,要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恭敬之心。之前提到了,对人的恭敬一定从家庭开始落实,家庭当中最先的一定是孝顺、恭敬自己的父母,进而再推演到对于兄弟、长辈的恭敬。我们刚刚也有提到,整个生活当中都是落实一个恭敬的态度。最后我们也提到挂电话一定先请长辈先挂,我们再挂掉,所以点点滴滴都在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弟子规》里面又讲到:【将入门。问孰存。】要到人家的家里,应该先打个电话看看他在不在,打电话的时候还要问人家方不方便,不要说‘我现在过去好不好?’你这么急促,人家说‘嗯,好,好吧’,你就要‘听思聪’,看人家那个‘好吧’就是很勉强,这个时候你要主动问‘你是不是待会儿有啥事?假如不方便我换个时间也行’,这样人家就不会觉得太唐突。不管你是拜访还是打电话,也要对于时间要恭敬,不能在吃中饭的时候去,不能在已经很晚了,要睡觉的时候去,这个就是没有替人设想,没有尊敬他人,所以我们时时也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刚好大中午在吃饭,你还打给人家,人家那个饭还咬半口,都不知道怎么跟你讲话。而任何一个时间打去,第一句话先问‘请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当你时时都能这样恭敬,人家跟你相交往觉得很舒服,很没压力,所以要从我们开始做起。当我们的言语都透露恭敬,孩子在你的身旁学的都是这些恭敬的言语,所以这个都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入门”的时候当然也要先问,敲敲门,或者像我们在看韩剧‘商道’一样,先出声说‘都房大爷,我是尚沃’,等屋里的人回应了,有先叫我们进了,我们才可以进,假如叫我们等一会儿,那我们就恭恭敬敬在那里等一会儿。当你进到人家的家里,刚好一楼没有人,这个时候你可不可以继续往上走?看没人,跑到二楼去,结果人家刚好回来,‘你怎么在我们家二楼?’所以“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很多动作你可不能太随便,不然会造成别人的误会,所以这个恭敬还要恭敬到能避嫌,避人家对你的怀疑。所以有一句话说‘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就是种瓜的时候你不要蹲下来绑鞋带,因为那个瓜都长在地上,结果人家远远一看,那个人在偷我家的瓜。李下不整冠,李下结了果实,你在那里戴帽子,人家看好像要把我们家的果实摘掉了,要能避嫌。所以你入到人家的家里面,还没确定有没有人,一定要说‘有没有人在?’喊几声没有人应,你就不能再进去了,所以这些都是处处表现恭敬。 【用人物。须明求。】要使用任何一个东西,物都有主,你一定要取得别人的允许再拿。你不要已经给人家用完,用过了,然后人家刚好进来,‘借我用一下’,人家一看,点头,但是脸色很难看。现在很多人要跟人家借笔,直接把笔拿起来,‘这枝借我好不好?’人家能说不好吗?这个都是不够恭敬。应该是说‘您可不可以借我一枝笔?’人家想借哪一枝让人家拿,说不定那枝就是他习惯用的,他就不喜欢人家拿,你还给人家拿去,所以要处处替人着想,不可以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固堤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来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毅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三、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

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科学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让儿童适应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从教生涯也就四五年,在学校学习如何教育时,心里对未来总是切切的,在学校对自己的能力蛮自信的,但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到时会不会束手无策,带着担心与期望我回到了家乡走进了课堂,课堂与自己想象的比较远,站在台上看到一双双充满着期待的眼睛,正是这种期望在影响着我,让我快速成长起来,专业化发展,因为这样让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不易以及繁忙,但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编织自己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听了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案例后,感触很深。 我的教育生涯就是我的生活,怎样让生活精彩起来呢,那得用心治学,这跟生活一样,会经营,首先要有策略,李老师四字治学方略是:“思、学、行、著”即:教师应该是思想者,要善于反思,并且这种“思”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就边反思边学习、求教,不是照搬、硬套,而是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注意吸纳、借鉴。实践取得了成绩,就思考成功的原因,归纳出经验和规律,及时地写下自己思想的轨迹,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实践”、“学习”、“著述”相交融,使自己一步步向前,实现一个个新的跨越。我在教学启发是,在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读书,我认为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老师一定能吸引学生。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教师越能加强教学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一个好老师。“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这几年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激发自己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首先,在观念上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只有把教育当成生活来打理后,幸福感就会提升。如在教育生活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就是幸福的。 其次,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渴求知识,理想阶段的孩子们,特别是我一年级的孩子们,要把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学龄前儿童慢慢引领上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坚定必胜的信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个引领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爱心、细心、仁心,也正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教师因学生的出色表现而体味到幸福的含义。如: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个个音节的时候,当他们诵读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时,当他们唱出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当他们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当他们解出了一道道难题而舒展了皱了许久的眉头时,当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时,此时的老师是幸福的!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1 以前我一直在追寻幸福的答案,苦苦不得其解,甚至觉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本来就是一趟苦旅。后来学习了张选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才对什么是幸福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首先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一种心境,你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就会收获一分内心的安宁,生活就是面镜子,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它哭他也对你哭。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也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于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所有的愤怒和痛苦,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着。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下。而如何拥有幸福生活呢?张选老师建议我们习读《弟子规》,以《弟子规》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个守孝悌、知礼仁的人。首要就是“入则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时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花费了许多心血,有时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是为我们着想的。我常常有种感受: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难有人会对自己那么贴心贴肺地关怀。虽然我们渐渐独立离开父母,可爸妈的心一直系在我们身上,关注我们的近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父母。为人不单要孝还该做到“谨”和“信”等美德,诚信就代表一个人的人格。“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与义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虽然我们不曾讲出,但内心深处必定坚守着这个信念,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别人帮助我们是对我们有恩,而我们更应当讲道义。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自身修习完善自然会收获应得的。幸福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幸福在于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创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金盆银匙、锦

读书,打造幸福靓丽的人生

读书,打造幸福靓丽的人生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阅读与人生》中写到:“我的主要课程有两个,一个是看课外书,一个 是写日记。”无独有偶,我也有这样的爱好。猛然间,我觉得我离文学大师又近了一步,于是坚信,我的人生会因读书而幸福,因写作而靓丽。 作为一名班主任,日常的繁杂事务让我无暇顾及读书,每当下午放学时,我内心总会有深深 的遗憾,恨自己没能挤出一点时间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但是,尼采说过:“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所以,我把读书放在了晚上。每天晚上九点半准时与书相约,化用一句古诗:月上柳梢头,相约书案前。翻开馨香的书页,徜徉在智慧的海洋里,自由游弋。 一、读书,让我成为儿子的榜样。 儿子今年十二岁,在他的心中,我一直是一个霸道、武断的母亲形象,唯有读书与写作,让 儿子心悦诚服。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没有昔日孟母择邻处、断机杼的果 断与魄力,只有用自己的习惯来影响儿子。很幸运,我已接近成功。那一次,儿子无意间打 开我的抽屉,用一种惊讶的语气说:“妈妈,你又买书了?”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儿子眼中的 惊喜与渴望,我知道他已经对书有了浓厚的兴趣。自从儿子识字以来,读书就是我们母子每 晚的必修课,我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 二、读书,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把每一个学生带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热爱,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一直致力于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必说每日的晨诵午读课,也不必说每周的阅读作文课,单是偶尔遇 到的闲暇时间,我总喜欢携一本书置身学生中间。此刻,不需要言语的表达,我相信一种无 声的润泽早已悄悄沁入学生的心间。于是,我与学生一起读毕淑敏的《心灵的力量》,希望 每一个学生正确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一起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好让学生尽早知道 读书、求学的重要性;一起读《人类群星闪耀时》,让学生树立以伟人为榜样,相信自己也 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发出耀眼光芒的信念……书,是我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纽带;书,是我与学生友谊长存的桥梁。 三、读书,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幸福。 每当我疲惫劳累时,是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让我彻底的放松;每当我失意沮 丧时,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找到快乐的方向;每当我得意忘形时,是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及时看清自己;每当我轻松闲暇时, 是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珍惜当下的拥有。 那浪漫的《诗经》、《楚辞》,那玄妙的诸子散文,那整齐的汉赋小品,那惊艳的唐诗宋词……无不让我在古典文化的艺术长廊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记得陶继新的《做幸福的老师》一书开门见山点出:“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须。”罗曼·罗兰 也说过:“要想散布阳光给别人,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作为教师,要时时自省教育是什么。徜徉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不断地去探索答案。忘不了陶行知的忠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 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忘不了韩军的提醒: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忘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导: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是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领悟是心灵的升华,这 也许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读书,我喜欢上了写作,每天坚持至少一千字,只是为了 寻求一种幸福感。我在2016年12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人生就是一场赶路,我们需要放慢 脚步,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一朵小花也是一个生命,一片落叶也代表一世浮生,一抹流 云也会在或卷或舒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美丽的风景,幸福就在这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116832744.html,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鲜子英 来源:《今日教育》2012年第10期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美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生活中去,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把这种美融驻于自己的心灵。美的生活,就是美的教育。 幸老师告诉了我她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一条爱情短信,非常莫明其妙,她想,可能是一些短信公司发的吧。看着短信还有些新意,读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也没立即删除。过了几天,当她再一次阅读这条短信的时候,突然感觉这个号码是在哪里见过的,还有点熟,当时自己的心都跳了起来。 她开始去找这个号码是谁的,找了两天都没有结果。当她整理班级注册薄时,却意外发现了这个号码居然是班上一个男生的,还是班长!她分析,这几天她与他的交往很多,他是如此自然,肯定不是发给她的。那是谁的呢?哦,对了,一定是发给班上的与她名字极相近的那个女生,发短信时点错了号码。 她来到教室,发现班长伏在课桌上,萎靡不振。一看班主任到教室,他立即低下了头,明显不正常了。她推测,也许是他自己发了好几天短信见没有反应,再查看时才发现发给了班主任老师。她来到他身边,轻松把他叫出教室,说,“怎么了,蔫了吗?”然后,很正常地布置了班上的工作。 班会上,她自然地讲到了爱情:“同学们,爱情,几乎是世界最美妙的感情,令人魂牵梦萦,对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来说,无论怎样禁绝,都阻止不了你们对爱情的渴望,因为爱情绝对值得你们追求、付出、奋斗……你们的老师当年也是,甚至去书店特意买来泰戈尔《情人的礼物》放在自己的枕边,希望有一天有人深情地给自己诵读:…如果我拥有天空和空中的所有繁星,以及世界和世上无穷的财富,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她是属于我的,给我世界上最小的一角,我就心满意足了。?只是,我们应该让爱情更加美丽,美丽得没有一点尘滓,美丽得没有一点云翳,美丽得没有一点遗憾。” 接下来的几天,班长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幸老师的话,让我想起当年我的学生是如何关注他们老师的爱情的。我的学生现在告诉我:我的恋爱,我们散步方式和路线,穿着打扮,我们的不声不响地结婚,到最后孩子即将出世……这一切,他们都非常关注,一直都是他们的热门话题。甚至,他们成群结队地站在某个

追求幸福的教育追求幸福的教育人生

追求幸福的教育追求幸福的教育人生 【作者简介】戴铜,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师德模范”、“淮安市首批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淮安市劳动模范”,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我的主张】 人本和谐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 “儿童本位”是百年传承的教育主张,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成就“人”的幸福。 1.立足人本,打好教育的人文底色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校“人本”的内涵,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第一,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历程,多为他们提供实践创新和情感体验的平台。“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充分地了解、理解、尊重学生,做他们学习成长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注重激发学生的“天性”,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 第二,以教师为本。突出教师的“主人”地位,积极引导、教育和培养每一位教师,真诚激励、支持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他们的工作个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鼓励他们的工作创新,成就他们的工作业绩。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规范要求和灵活创新相结合,自我发展和团队共进相结合,努力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促进和谐,注重发展的内涵品质 我们倡导“和谐发展”,是通过建设符合人性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民主、人文、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土壤,让学校成为学生体验成长快乐、教师感受职业幸福的精神家园,并通过学校的和谐教育影响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幸福与教育 读书笔记

《幸福与教育》读书笔记 山卫英 作者:(美)内尔·诺丁斯 精彩片段摘要: 1.人们渴望找回一种积极的生存体验,期待在情感、关系以及共同的生活场址中重建人类共同栖身、依寓的精神家园。——P2 2.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偶然习得,但是许多东西常常可以。就如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黏附于我们,就像我们在田间行走时“喜欢嗡嗡声”一样。在教育上应该有许多免费的礼物,在学习领域中有许多没有目标但却充满欢乐的遨游。——P28 3.存在主义的分析认识到了受难的意义,把苦难放在了一个可以取代生活中的荣誉的地位上。苦难和麻烦就像生死一样属于生活。要想不破坏生活的意义,所有这些东西都不能从生活总去掉。……只有在苦难的白热状态下,生活才能产生。——P34 4.苦难不是要去宣耀,不是要给它一个“尊贵的位置”,而是应该被排除、减少、减轻。应给予受难者以帮助和安慰,而非对之存有疑心。在自然灾难造成的痛苦背后并没有目的,没有理由对故意施于苦难的行为给予认可。——P48 5.当我们说孩子有接受学校教育、训练、吃素食、多睡几个钟头的需要时,这是指那些我所称的“推断的需要”。孩子们很少表达这种需要,尽管成人可以在个人身上找到某些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把那些需要区分为明示的和推断的成为可能。——P60 6.杜威认为,最优秀、最明智的父母需要一种最大限度地适合儿童个体的教育。——P87 7.如果平等意味着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期望每个孩子都有相同表现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按照仿佛所有孩子在学业方面都是同一水平的原则来行动,坚持相同的学业标准,我们已将我们的目的抛在脑后。——P82 8.如果我们要真的把幸福当做教育的目的的话,我们就应该为教学确立不同的指针。我们应该伴随学习和差异学习以更多关注。——P116 9.美德最好要在强健、快乐的关系中来学习。很少有幸福的孩子会变得粗暴、残忍。——P153 10.马丁·布伯所说的“所有真正的生活都是相遇。”这句话是对的。春天使我们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每当上课前,老师都会问:同学们,过去的第一周里你们过得快乐吗?而当我反思自己过去时间里的经历和心情时,结果常常是觉得自己过得不很快乐,不幸福,可回想一下却又觉得使自己烦恼的并不值得如此闹心!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痛苦大于快乐,忧伤大于欢喜,悲哀大于幸福呢?其实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把不属于悲哀的东西当作悲哀,而把原本该属于快乐、欢喜、幸福的东西看得很平淡,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快乐、欢喜和幸福。 反问一下自己,幸福又是什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幸福生活咧? 首先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一种心境,你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就会收获一分内心的安宁,生活就是面镜子,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它哭他也对你哭。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也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于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谁让我们气的?谁让我们痛苦的?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着。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下。 而如何拥有幸福生活呢?如讲座中所言,做一个如法的人。蔡礼旭老师建议我们习读《弟子规》,以《弟子规》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个守孝悌、知礼仁的人。 首要就是“入则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时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花费了许多心血,有时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是为我们着想的。我常常有种感受: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难有人会对自己那么贴心贴肺地关怀。虽然我们渐渐独立离开父母,可爸妈的心一直系在我们身上,关注我们的近况。每周六我都会给爸妈打电话,讲讲自己一周里的经历或问问家里的情况,如果没有按时打电话,妈就会牵挂着,或看QQ动态来了解我。作为子女我们真该多多理解关心爸妈。想想自己上星期还因为爸对我发脾气而和他冷战,真是后悔,爸的生气还不是因为牵挂关心我?不回电话多伤父母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父母。

打造“完美”教室,启航幸福人生

打造“完美”教室,启航幸福人生 阳高二中岑辉 有人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叙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完整的,有情感、有生命的。所以,我认为作为提供教育叙事的空间——教室,也应该是温暖的,上进的,有文化,有深度的。 有人说,从某一刻起,一位或几位教师和几十个孩子相聚在一个叫“教室”的地方,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时光在这个叫“教室”的地方度过,大家的成就与挫败、悲哀与喜悦源自于这个叫“教室”的地方,师生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为生命中的偶然相遇而珍惜珍重——教室成为师生的生命在此展开的场。我想,学校是精神的居所,教室是心灵的驿站。每一颗心灵都会渴望一个温暖安全可依靠的环境吧。 我曾拥有过的那间教室——28班,没有生动昂扬的命名,没有彰显文化的班旗、班徽,甚至没有任何耀眼的色彩和光芒,更谈不上所谓“完美”。可是,在那个求知若渴,朴素简单的年代里,那个看似空洞的数字背后却依然邂逅着一场场生动的美丽,演绎出一幕幕难忘的精彩,那些个为了所谓梦想倾心尽力的一颗颗火热蓬勃的心,似流星之闪烁,如日月之永恒,感动温暖着我那段青葱岁月,丰盈充实着我整个人生。 一、走近完美,解读完美 新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培养有德行,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实现终极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室,缔造其完美,追求其卓越,成为教育者的共同愿景。 “完美教室”是有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是建构班级文化的终极目标。缔造“完美教室”不是停留在口头的、物质层面的,不是把教室布置的好看

了,就是“完美教室”了,它有着特定的价值体系、明确的实施标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物质文化是“完美教室”建设的第一层面,也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层面,但真正的“完美”建构不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是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和缔造。精神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体现在每个成员对班级目标的接纳、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是师生的共同追求和一致愿望。在这里,“完美”代表一种集体朝向和追求,幸福才是真正的目的,“虽曰不能,心向往之”,要有一颗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心,才能缔造完美,成就完美。 二、建构完美,缔造完美 校园文化走进教室,完美教室精彩校园文化。打造“完美”教室是在发展硬环境的前提下提出的建构软资源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全面育人、育人全面办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凝聚班级集体力量,展示师生个性特色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的巨大力量;是和谐校园健康师生的重要基础。 打造“完美”教室以“统一标准,彰显特色”为基本理念;以“一板两壁”为基础阵地,以“和谐、健康、高雅”为主题,创建和谐文明的教室文化。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也会说话,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耘出春天的“村庄”。打造“完美”教室每一个细节都应致力于此。教室黑板正上方墙壁以校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生活、求知、健体、审美”八字校训时刻警示鼓励学生做一个健康全面发展,会求知、能审美的人;教室后面墙壁上方凸显旗帜文化建设,“国旗、校旗、班旗”三旗为主体设置。国旗居中,凝聚师生集体智慧的校旗与彰显班级个性特色的班旗分别位于两侧,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一板”主要指教室后面的黑板,主要以学校政教处每月德育主题和团委的主题活动为内容,抒发情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在绝望的山谷中,看见一丝新的希望;它能让你在极度的悲哀中,找到新的快活;它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五莲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八班王子齐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在绝望的山谷中,看见一丝新的希望;它能让你在极度的悲哀中,找到新的快活;它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真谛。《爱的教育》是由亚米契斯秏近十年才完成的,它的另外一个题目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孩子安利柯在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锁锁小事。令我影响最深的便是安利柯的新老师:佩巴尼先生。书中曾这样描述他“这次的先生,身材高大,没有胡须,长长地留下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纹,大声说话,他瞪着眼一个一个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是要透到我们的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但当安利柯慢慢地接近这位新老师时,才发现这位新老师也如其他老师一样关心同学。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

书的,读完后我深有感触。爱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无影无形,但我们又缺少不了它。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生活 必要品,但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爱之所以伟大,是因 为他没有索取也不用回报,它只是单方面的付出,默默无闻。从小时候开始,我们便沐浴在爱的阳光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不经意间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我们的身上,而我 们去不曾察觉。爱仿佛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没有人能探清 爱的奥秘,它的每一篇章都如一杯醇厚的酒,那酒香围绕在 鼻尖,围绕在心头……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息息相关。多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爱 就多一份力量。你想领悟爱的境地吗?那就来读一读这本 《爱的教育》吧!读了之后你一定深有感触。

教育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教育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韶关市第十三中学:赖翠英 早在1859年,斯宾塞就从反对当时学校中流行的形式主义和经院主义的状况出发,提出了教育预备说,主张教育应为儿童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我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更认同“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因为儿童生活是独特的,也是完整的。生命因珍贵而珍惜,生活因可爱而热爱。没有儿童生活、学校生活的幸福,未来的幸福生活就可能建立在没有基础的沙滩上。对于学生幸福的学校生活,我们理想的目标是,眼前的学生能够“蹦蹦跳跳上学,高高兴兴回家”。蹦蹦跳跳表现出学校和课堂的吸引力,表现出学生作为儿童的自由心态和活力未被禁锢和压抑。高高兴兴是因为有收获有快乐,一天的学习生活让人充实和实现,未来的生活值得向往和追求。是否“蹦蹦跳跳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可以成为我们判断改进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准。我读过一本书叫《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觉得很有启发。《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书阐明的是: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种生活和行动的方式,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要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面向男女老少,从摇篮走向坟墓的全过程。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都应该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提倡重视教育生活的质量,摒弃教育

的功利性,揭示了当下教育中唯分数是举而缺乏德行教育的畸形现象。由此,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篇关于人的生活质量问题的文章,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的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生活的是否愉快。这和朱教授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观点是一致的。的确,在人的基本衣食温饱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活高质量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心情的愉悦,而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幸福的! 儿童生活的高质量首先在于儿童的好奇心、自尊、交往、归属、荣誉感等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那么,如何提高儿童学习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教育生活质量,让自己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附属地位,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导致学生视学习为苦恼,这是一种毫无质量可言的学习生活。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孩子学习的好奇心和激情,让他们的学习完全出于自觉自愿的兴趣,趋向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当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体现后,潜能可以得到极大的开拓与张扬,创造力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身心也是愉悦的。应该说,这就是孩子们高质量的学习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