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

(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

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

(2)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需要,最好系列车型一次性进行总体设计,同类零件进行合理的分档加以系列化,以满足用最少的零部件组合尽可能多的产品。

(3)层次设计相互交叉的原则:

汽车设计过程从整车到零部件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下一个层次的设计依据,而下一个层次主要围绕上一个层次的基本技术要求来进行工作,且上、下层次应及时协调、沟通。

第一层次:包括总体设计造型、外型造型设计、总布置尺寸设计、各系统或总成的性能要求和主要参数选择等。

第二层次:包括汽车各系统或总成结构型式的选择、分析计算、特殊的运动校核。

第三层次:零件结构、尺寸、材料的确定,受力分析、运动分析;

(4)遵循法规原则:

汽车在交通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及出口国的法规要求,而且各国的汽车法规都在不断地修改完善,所以,新开发的车型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法规,还要满足完成开发时或预期未来某一时间的法规,使产品的某些技术指标适当超前。

4、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制订设计方案和选型:通常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一般需做以下工作:

①、收集国内外同类型汽车的技术资料,为性能参数、零部件结构、产品系列、技术水平、适用法规、产品优缺点等。

②、使用调查:目的是了解用户对汽车型式、载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了解使用条件(为道路条件:一般公路或高速公路,平原或山区、坡道大小等,气候条件和地区海拔高度);了解使用习惯,驾驶员的知识层次及技术水平,货物种类、装卸方式、运距、是否拖挂、功率输出等;了解同类车型的实际使用情况、优缺点,特别是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稳定性、可靠性、承载能力、维修方便性以及用户对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转向器、车架等主要零部件结构型式、品牌的偏好。

③、了解本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员工素质等条件,掌握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劣势。

④、给出主要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指标,制订出技术性能、经济指标、技术继承性和维修性的优先保证项目。

⑤、在以上基础上作出简化各个总成的多种设计方案草图,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⑥、进行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草图,确定整车的主要尺寸、质量参数及各主要总成的基本型式,大致计算主要性能。

(2)编写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设计方案的书面总结,为技术设计提供依据,除了附总布置草图和车身造型效果图外,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任务来源和设计依据;

b、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使用条件;

c、设计原则;

d、产品型号、布置型式及主要技术规格和参数;

e、使用的可靠性、寿命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f、主要部件的结构型式和特性参数;

g、国内外同类汽车性能的分析和对比;

h、本车拟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i、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的水平。

j、生产纲领、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目标成本和技术经济分析;

k、维修保养方便性要求和续驶里程。

(3)技术设计

设计任务书批准后,对汽车各部件的设计便全面展开。我公司需在设计任务书下发后,绘制总布置草图,对国内外同类汽车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并校核有关整车技术规格和参数,对设计任务书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进行以下工作:

a、进一步细化总布置草图,形成尺寸控制图,完成总布置材料、设计任务书,精确地确定各部件的位

置及支承连接方式;

b、对各部件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基本型式、特性参数、控制尺寸和控制质量等。提供整车有关

数据和设计载荷,完成项目描述书并及时修改及试制样车描述书。

c、在各部件设计过程中,总体设计人员与部件设计人员一起在尺寸控制图上对各部件的设计方案进行

布置和分析,共同完成各子系统和部件的布置方案。

d、各部件总图完成后,要及时将部件图画在尺寸控制图上,作进一步的布置和运动校核图(绘制各种

运动图),使之相互协调,并符合总体设计要求,保证各部件间有足够的静态和运动间隙,并有良好的维修方便性的装配工艺性。

e、确定各操纵机构走向、位置和活动范围。

f、确定各总成的质心位置,核算汽车满载和空载的轴荷和整车质心高度。

g、必要时,可做实体模型进行实体校核,也可利用三维设计进行运动及物理安装关系校核。

(4)绘制汽车总装配图:(整车[方案评审申请单、评审报告处理及反馈]、底盘、各系统)

目的:

1、检查各部件相互位置、连接尺寸、安装空间和拆装方便性,核算尺寸链,检查运动件的活动范围。

2、标明外形尺寸及总布置的各项尺寸链;

3、检查操纵机构的活动范围及位置。

(五)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

完成并下发试制图纸的同时,要完成以下工作:

[1] 专用件明细表(即新开发零部件选点推荐表),备注栏应注明车架、货厢、驾驶室及相关零部件需生产技术部组织的试制件。

[2] 编制生准单(按车型生产技术部组织的件与试验所组织的专用件分开列、通用件与专用件分开列出。注;a、未下发A图的借用件应按专用件列出;b、按采购状态列出,无重复、遗漏)。

[3] 图样清单;

[4] 试验任务书;

[5] 零部件技术认证要求及计划;

[6] 试验问题整改、样车评审意见整改。

[7] 完成生产技术准备用图(A图)设计及有关文件编制;

[8] 完成服务文件(说明书、备件目录、维修手册、改装指南、产品主要卖点)。

一、汽车的总体设计

(一)、汽车型式的选择:即轴数、驱动型式、布置型式以及车身型式;型式对汽车的使用性能、外形尺寸、重量、轴荷分配及成本有密切关系。

1、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a、轴数:根据汽车的用途、总重、使用条件、公路车辆的总重限制和轮胎的承载能力来确定。

交通部[2000II号令]公路车辆总重及轴荷限制:

单车、挂车列车、全挂列车:≤4000kg双联轴(每侧单胎):≤10000kg

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重:≤4600kg双联轴(每侧单+双胎):≤14000kg

单轴(每侧单胎):≤6000kg 双联轴(每侧双胎):≤18000kg

单轴(每侧双胎):≤10000kg 三联轴(每侧单胎):≤12000kg

三联轴(每侧双胎):≤22000kg

b、驱动型式:常用4×2、6×4、4×4、6×6、等代号表示,其中第一个数为汽车车轮总数(双排轮胎按一

个胎计),第二个表示驱动轮数;

c、4×2式汽车结构最简单,自重小,成本低,油耗低,常用于总重≤19t的公路用车;

d、6×4式载重量大,但自重较大,成本较高,常用于总重>20~32t的公路车辆;

e、4×4越野性能好,爬坡能力强,但结构复杂,成本高,自重大,常用于矿山工地的恶劣使用条件;

f、8×4、6×2、

g、6×6、8×8多用于越野性能要求高的军车;

(二)汽车布置型式的选择:

指以动机、驱动轴和车身的相互位置关系而言,货车按驾驶室与发动机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平头、长头、短头(半长头)式。

1、平头式: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室的下方。

缺点:1)维修发动机不便(当驾驶室可前翻时可消除此不足);

2)换档操纵距离远,换档机构较复杂;

3)驾驶室隔热、隔振效果差,需增加隔热、隔振措施;

4)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稍显复杂;

5)汽车高度较大;被动安全性较差。

优点:1)载货面积利用率高;

2)整车总长小,机动性好;

3)转向灵活;

4)驾驶视野好;

5)自重小;

由于重型车总长受法规限制,及轻抛货运输对长货厢的需求,平头式货车优点较显著,使用日益广泛。

(3)平头式的不同布置方式:

1)发动机在前轴之上,两座位之间

优点:发动机位置较高,易维修,整车高度可降低,风阻可小些。

缺点:乘座空间拥挤,隔热、隔振困难,右行时驾驶员从左走向右仙下车不方便。一般用于重型车2)发动机在前轴之上、座位之下:优点:室内宽敞,通道平坦,乘座舒适性改善。3)发动机在前轴之后、座位之下:缺点:驾驶室需要前翻,否则维修不便。

方案3):由于发动机后移,使后轴荷加大,对后双胎车较有利,满载时后轴荷可达68%,空载后轴荷可达50%左右,故空车时侧滑现象可减少,乘座舒适性改善,驾驶室两侧有轮包,当轮胎较大时,会占去不少空间,故中型车上较少采用。

2、长头车: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室前方。(缺点与平头车相反)

3、短头车:将发动机一小部分伸入到驾驶室内。

4、偏置式:驾驶室偏置于发动机的一旁,常用于超重型自卸车及特种车辆上,

(三)汽车主要尺寸的选择;

1、轴距:(空载状态测量)

轴距短时:通过性和机动性提高,自重轻,但若轴距过短时,导致货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的纵摆和横摆较大,乘座舒适性变坏,制动或上坡时重量转移大,操纵性和稳定性变坏,传动轴夹角变大,故一般来说:在满足主要性能、装载质量和轴荷分配条件下将轴距设计的短一些,牵引车的机动性要求较高,故轴距较短。

为满足多种用户的需要,针对同一系列产品车,应考虑出基本型,长轴距和短轴距等几种变型。

三轴汽车的中后轴之间轴距多为轮胎直径的1.1~1.5倍。

其中:C—一般取50~100(重型车可适当增大),若有副水箱、进气道,应保证进气道、副水箱与车

厢间隙50~100。

L H—根据汽车载质量及货物比重计算出货厢容积、货厢面积来定,现常常参照同类车型或根据市场、任务书要求来定。

L R—符合GB7258要求,货车≤55%L。

L F—一般由车身或初步总体布置来确定,自卸车应大一些,同时还应考虑总长LF+L+LR不超过法规:载货车≤12m;全挂列车:≤20m;半挂列车≤16.5m;

最小转弯半径满足GB7258。(考虑避开在常用车速时整车发生振动的可能性)

2、轮距:

①轮距大时—优点:横向稳定性好,悬架角刚度大;缺点:易给车身甩泥。

②轮距小时—优点:不易给车身甩泥;缺点:横向稳定性不好,悬架角刚度小。

影响因素:a、前轮距与车身宽度要协调;后轮距总宽不超过25000mm。

b、考虑法规:GB7258:最大侧倾稳定角不小于35°。

总质量/整备质量<1.2:≥30°

③前轮距需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车架前部宽度。

2)前钢板弹簧的布置方式及片宽。

3)前轮最大转角和轮胎宽度(双胎中心距)

4)转向纵拉杆与车轮及车架(或板簧)的动态间隙:胎与拉杆间隙不小于20mm;球销拉杆与板簧不小于15mm。

5)前桥资源的影响。

以上因素需要总体布置才能确定。

④后轮距需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B2=2l+k+2G+4d+2F+2S+T

其中:l—车轮外偏距(按不小于双胎中心距确定)

G—U型螺栓与轮胎间隙(>30~40mm)

d—可压扁

F—轻卡:70~80mm;中重卡:80~120mm

S—U型螺栓与车架间隙:≥15mm,对于平衡悬架,需考虑限位板δ20+3~5

3、前悬L F

由车身状态及总布置而定。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①应保证前轴、发动机、车身轮罩三者之间的X方向相对位置关系。

②足以安装钢板弹簧前支架、车身前悬置、发动机悬置及水箱、转向器、保险杠、大灯支架、牵引钩

等。

③保证接近角达到设计任务书要求。

4、后悬L R

①取决于货厢长度、轴距、轴荷分配。

②满足离去角要求。

③后悬长不超限(GB7258要求,载货车LR≤55%轴距)

5、汽车的外廓尺寸

(1)总长、总宽、总高要通过详细的总布置才能确定。

(2)外廓尺寸必须符合GB7258《外廓尺寸限值》要求。

(四)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装载质量: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满足质量利用系数的要求:中重卡:装载质量/整备质量≥1。

(2)必须与汽车的用途和使用条件相适应。在碎石路等坏路上行驶的车辆较良好路面行驶的车辆的在质量应有所减少(约为好路上的75~85%)。

(3)符合同类车型的在质量发展趋向及市场的需要。

2、整备质量:定义为:带有全部装备,加满油箱(油箱中加油量超过90%的油泵容积),但无装载

和乘员时的汽车质量。

主要考虑:即要先进性,又要可行。在总体设计阶段,需要预先估计出整备质量,其方法如下:

a、对同样级别的样车和各个部件的质量进行测试及计算,以此为参考,进行估算。

b、无样车时,应先考虑国内外同类级别汽车的数据,为新车选择一个适当的质量利用系数,再按所

要求的装载质量算出整备质量。

3、总质量:指装备齐全,按规定装满乘员和货物的整车质量。65kg/人。

4、汽车的轴荷分配

轴荷分配对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如牵引性、通过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等)和轮胎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总体设计时应当对轴荷分配提出要求。

主要确定原则:

①轮胎磨损均匀原则;希望每个轮在满载状态下的负荷大致相等。

②充分考虑使用条件和操稳性。

③轮胎允许的最高车速应满足整车最高车速的需要。

④轮胎花纹应满足使用条件(附着性能、行驶噪声等)的需要。

对于在泥泞路面上行驶的车辆(如越野车,部分工地用自卸车往往满载前轴荷:26~27%左右,后轴荷:73~74%左右(以减小前轮阻力,保证足够后轮驱动力)。

良好路面上的货车:满载前轴荷可增大至30~34%,但不宜过大,否则转向沉。

4×2后单胎:前轴荷≤59%,否则后轴易侧滑(空车)。

鞍式牵引车:由于驱动时后轴的轴荷转移系数m2有所减小,可适当增加后轴的负荷,以提高附着重量及牵引力.

⑤静态与动态的方向稳定性要求

a、静态方向稳定性条件:

其中:L1—质心至前轴距。

L2—质心至后轴矩。

Cα1、Cα2—两前轮胎侧偏刚度。

当S<0时:重心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前,汽车有不足转向特性,静态稳定性好。

当S>0时:重心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后,汽车有过度转向特性,静态稳定性不好。

当S=0时:为汽车临界车速。低于此车速,行驶稳定;高于此车速,汽车就会失去操纵稳定性。

b、动态方向稳定性条件:

V—车速(m/s)。

K—稳定性因素。

L—轴距(m)

〈五〉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

1、动力性参数

(1)直接档最大动力因数D0max,标志着加速能力和不换档克服坡道阻力能力,有汽车的类型、用途、道路条件以及对加速、油耗的要求来决定。

(2)一档最大动力因数D1max:标志最大爬坡能力、克服困难路段能力和起步连续换档加速能力。

主要根据汽车所要求的最大爬坡度和附着条件来选择(见上表)一般公路用车D1max=0.3~0.4,矿用自卸车D1max=0.3~0.46。

(3)最高车速:根据汽车用途、道路条件及有关按转措施来选择。

(4)比功率和比扭矩

比功率:评价汽车动力性的综合指标。

比扭矩: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

2、燃油经济性参数:一般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是等数百公里油耗(在良好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

3、通过性参数:一般参考同类车型来选取

最小转弯半径(直径)

最小离地间隙

纵向通过性

接近角

离去角

4、操纵稳定性参数

①不足转向特性参数:通常用在0.4g向心加速度作圆周运动时前、后轴侧偏角之差δ1-δ2作为评

价指标。

②车身侧倾角:当汽车以0.4g的向心加速度作圆周运送时车身的侧倾角在3°左右,最大不超过4.5°。

否则要在设计上采取措施。

③制动点头角:当以0.4g减速度制动时,点头角<4.5°,否则不舒适。

④撒手稳定性。

5、行驶平顺性参数:

设计要求:前、后悬架的偏频n1和n2fc1、f)车身振动加速度及前后悬架的动挠度fd1、fd2。

设计时,应保证:n1≈n2或n1稍大于n2,以减轻纵向角振动和共振。

6、制动性能参数

必须符合GB7258

主要设计要求及指标

km/n初速制动距离:

不超出车道宽度:

踏板力:

(六)发动机的选型:考虑汽车用途、总重、总布置形式、动力特性和经济性要求,使用条件、材料和燃料资源,排放和噪声方面的法规限制,现有的社会资源成本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用户偏好等。

1、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1)目前,载货车、牵引车、自卸车采用柴油机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柴油机相对汽油机有以下优点:

(1)燃油经济性好,在部分负荷下节省的燃油更多,且柴油价格低,故使用成本低。

(2)工作可靠,耐久性好。

(3)排气污染低。

(4)在同样续驶里程下油箱小,易布置。

(5)不易发生火灾。

(6)可通过增压,增大缸径来提高功率,易获得大功率发动机。

缺点:工作较粗暴,振动和噪声较大,尺寸和重量较大,造价较高,启动较困难。但这些缺点随着柴

油机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已大大改善。

2)发动机基本型式(即直列或V型、平置或斜置等)和冷却方式的选择。

直列式结构:工作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密度小,布置灵活,中重型货车上普遍采用但当发动机排量较大时,直列式缺点突出:如过长、过高、重量大。

V型:①长度显著缩短(约25~30%),高度低,重量减轻20~30%。

②曲轴管和曲轴刚度增加,扭振特性改善。

③缸数变化范围大,如V6、V10、V12(而直列一般6缸,最多为8缸)

④易设计出高转速、大功率的发动机。

⑤整车布置时,发动机可前移,从而使轴距短、自重小。

但是:造价高,在平头车上布置易受车身的影响。

3)冷却方式:一般采用水冷(风冷仅用于军车及重型越野车)

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1)发动机最大功率Pemax及相应转速np

①按最大车速Vamax计算Pemax

其中:ηT—4×2(驱动方式):0.9

f—0.15~0.02

Ga—单位:N

Vamax—单位:km/h

K—风阻系数

F—通风面积m2(B1×H)

Pemax为净输出功率,一般比发动机外特性上的最大功率低12~20%。

②按要求的最大爬坡度imax%计算:(作为前一种方法的补充)

Va—一般货车取15km/h(按一档、发动机最大扭矩计算)

θmax—最大坡度角(可按最大爬坡度imax%计算,imax%=tgθmax)

发动机转速的选择:一般中型货车用柴油机2200~3400r/min

重型货车用柴油机1800~2600r/min

轻型货车用柴油机3200~4200r/min

发动机转速高时:发动机重量可减轻,但发动机热负荷将增高,磨损加剧,寿命下降,振动和噪声将加大,低速性能将变坏,故发动机最大功率转速不宜过高,尤其是重型车不宜过高。

3、发动机适应性系数φ

驾驶员疲劳,减少传动系磨损,降低油耗。

柴油机φ值范围:1.6~2.6之间(1.7以上较多)

WD615.67A:φ=;6C280:φ= ;6C215:φ=

(七)轮胎的选择

轮胎尺寸是绘制总布置图和性能计算的原始数据之一,故总体设计前必须选择轮胎型号。

1 选择依据:

(1)汽车类型:载货汽车可按设计满载工况计算轮胎负荷系数(即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一般取1或稍小于1,常取0.9~1.0。

在良好路面上行驶且车速不太高的货车可允许超载10%。

轻型货车因车速较高,行驶中动负荷较大,故常取下限值0.9左右,其中前轮负荷率应适当小于后轮负荷率,以利于安全性。

自卸车因车速不高,负荷系数在1左右,甚至达到1.1。一般地,负荷率不应大于1.2轮胎寿命短,且易爆胎。

(2)使用条件及性能要求

(a)公路用车尽量选尺寸小的胎,以提高动力因素,降低质心高,减轻非簧载质量,改善平顺性。

(b)越野汽车:常采用断面较宽,直径较大的超低压轮胎,同时采用越野花纹轮胎(一般小于250kPa),以减小轮胎接地压力,提高通过性。

(c)山区用车:为满足制动鼓大,鼓与辋间隙要求大,一般采用轮辋较大的轮胎。

(d)常在高速公路上行时的高速货车,尤其是车速高于100km/h的车辆,宜采用子午胎或无内胎轮胎,以满足高速化的要求。

(八)汽车总布置图设计:(总布置设计的特征:目标要明确,要多方案进行比较,要有技术上、经济上、法规上、环保上等方面的约束)

1、目的;将整车设想变成具体的设计方案,同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能否满足整车尺

寸和参数的要求,寻求最有利的总布置方案。在总布置之前,应在广泛收集国内外主要零部件忠诚资源基础上,初选出主要总成(如前、后桥,变速器,前、后悬架,转向器,车身)用类比方法或CAE 分析方法初选车架的断面尺寸。

2、总布置图的绘制(分为整车总布置和驾驶室总布置两大部分):

(1)概念:

a、车架平面线:货车一般以车架纵梁翼面上较长的一段平面(即车架上平面)作为标注各部件垂直

方向安装尺寸的基准面或零线。

b、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基准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府视图上的投影。它

是标注各部件纵向安装尺寸的零线。

c、汽车中心线:即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正视图上的投影线,它是标注横向尺寸的基准

线。

d、地面线(辅助基准线):即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的上的投影线。它是标注汽车高度、货台高度、

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鞍座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e、前轮垂直线(辅助基准线):即通过前左、右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当

车架上平面与地面平行时,前轮中心线与前轮垂直线重合。它是标注轴距、前悬、后悬的基准线。

(2)总布置的绘制及各主要部件的布置

1)一般从侧视图开始绘制总布置草图

①画地面线I:先确定车架前倾角αF,一般将车架上平面绘成水平,地面线画成一带αF角的倾斜

线。αF按不同类型的汽车来确定,货车按满在静止状态取0.5~1.5°,建议取0.5~1°为宜,或参照同类车型确定。

②在线IA、B两点,使AB弧长等于轴距尺寸。

③过A、B两点分别作地面线的垂直线(即前轮垂直线II、III)分贝过O1、O2画铅垂线,即前后

轮中心线OX。

④分别在II、上截取2=rr2(滚动半径)则O1、O2为前后轴中心。

⑤确定并划出车架上平面线IV。先在前轮垂直线上截取AAaA’点画一水平线,该水平线即为车架

上平面线IV,线IV与III交于B’,令BB’=b,则tgα=(b-a)/L

a的确定依据:要根据前轴处地隙、前轴断面高度、前板簧总厚度、前缓冲块铁芯高、前悬架的东挠度fd,与车架纵梁断面高度来确定。

其中:fd要满足平顺性要求(一般轻卡,缓冲块压缩1/2时fd≈80,油底,转向横拉杆与前轴间隙为≥90)。

板簧总厚:要满足前环的承载能力的要求。

前轴断面尺寸:要根据前轴荷及前轴资源情况确定。

前轴处地隙:要满足通过性要求,并考虑资源等条件。

前轴处车架断面尺寸:根据纵梁强度、刚度及总布置情况综合确定。

2)动力总成及传动系的布置:(以发动机前置后驱动型式为例)

动力总成在整车上的定位基准点为:发动机缸体前(后)断面与曲轴中心交点,该点相对车架上平面、前轮中心线、整车中心线的坐标及相对车架上平面及整车中心线的夹角来确定动力总成的准确位置。

原则:

a、由于动力总成要占货车整车整备质量的13%~20%,故应尽量降低其位置,以降低整车的质心高

度,提高其稳定性。

b、保证在前轴上跳至极限状态下,发动机与前轴的垂直间隙不小于15mm。发动机与车身的垂直间

隙不小于25~60(根据车身悬置类型而定),水平间隙≥30mm。

c、发动机的油底壳不得低于前轴。

d、动力总成的前后位置还需保证空载状态下的钱轴荷不大于59%,满载状态前轴荷不小于20%。

e、兼顾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结构设计以及机滤器、柴滤器、喷油泵、发电机、起动机等维修方便性,

排气管路走向合理性,散热器风扇位置合理性,不宜于过高或过低。

f、保证发动机总成与车架间隙不小于20mm,与满足动态无干涉的要求。同时尽量使左右轴荷相等(一

般宜向右偏一小距离),同时考虑变速操纵机构走向通道及机油口、机油尺的布置要求,发动机左右托架的互换或对称。

h、动力线的后倾角及水平面内的倾斜角均以减小传动轴夹角为目的来确定,一般建议不采用水平面

内倾斜的方案,以减少其在发动机悬置、散热系排气、进气等系统设计方面的不便。动力总成的最大后倾角以1~4°为宜,也有个别车型的动力线后倾4.5°。后倾角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一缸润滑不良(尤其在上坡时)及后桥上翘角过大引起的润滑不良。

I 要考虑长短轴矩、后驱动与全驱动、平板车与自卸车、长短车身等系列化的变型车的需要,尽量做

到发动机悬置、发动机附件、车身悬置等部件的通用性。例:

j、传动轴的布置及夹角,临界转速的校核:一般最大夹角<6°,多万向节传动轴的当

中后桥传动轴夹角应小于15°,且不得超出传动轴万向节摆角范围,不得由啮合件脱开或顶死现象,传动轴应布置成等速传动,防止传动系异响。

3)行驶系的布置(车架、车轮、车桥、悬架)

①车架的布置

a、车架的前部宽度纵梁断面尺寸(包括翼面宽)确定后,车架内宽应保证与发动机、散热器有一定的

横向间隙(静态:>10mm,动态:>25mm)而车架外宽满足前轮最大转向角、前减震器、稳定杆的布置,纵拉杆直径、车轮与纵拉杆间隙,前轮距、轮胎宽度、前簧支架结构等的需要。还需兼顾转向器的位置与车身地板上的转向传动轴孔的位置协调性,驾驶室举升上下支座的横向安装位置协调性,中冷器的布置空间等。

b、车架后部宽度B

在整车宽度不超过2.5m的前题下,车架后部宽度B通场由下列尺寸组成:

B=N-2L-2b-2E-2G-2C-2F

其中:N-轮胎外宽;b-胎宽;G-板簧与轮胎间隙;F-U型螺栓与车架间隙L-双胎中心线;E-后宽度;C-U型螺栓厚度(直径)

车型中部宽度应考虑车架宽度系列化、标准化,并考虑与前、后部宽度过渡区的工艺性,并尽量减小宽度差值。

c、纵梁的形状

先通过有限元分析并考虑同类车型确定车架最大断面高度,根据车架前后宽,确定纵梁是否需要弯曲建议尽量采用横向直梁,以改善工艺性和减小纵梁附加应力,如确需纵梁横向弯曲,应将过渡区加长一些。纵梁断面形状一般为“[”形,也可根据需要设计成“Z”形或“[]”形。

d、纵梁在侧视图方向的形状及布置原则:在满足车身悬置、发动机悬置、散热器悬置、主销后倾角、前轮跳动量、前后悬架的布置基础上,尽量采用直梁,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一般纵梁高度变化常在前后轴处)。

e、横梁的布置及横梁的形状

横梁形状大致分为槽形梁、帽形梁、圆管形梁和鳄鱼口形梁等。

横梁布置要根据其在车架的不同部位来确定,保证车架在不同区域内有合理的扭转刚度。同时满足各部件的安装需要,减小纵梁受力。一般在纵梁受力很大的部位必须设置横梁:如前后悬架的托架附近、自卸车车厢转轴支架或举升缸支架附近、发动机悬置点附近。

②悬架的布置:对整车姿态、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产生影响。

首先需根据布置空间初步确定悬架的主要参数:如伸直长、片宽(总厚度即可计算出),再进一步进行总布置分析,最后确定最优悬架主参数,即既保证整车的平顺性又满足整车布置空间的需要。

从整车布置方面对悬架布置的要求

a、悬架前后支架处可以有布置横梁的空间,尤其是前悬架,否则应适当调整板簧长度。

b、转向系与前悬架应能协调工作,两者的运动干涉应在许可范围内。

c、后悬架应保证轮胎与板簧、板簧与车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前悬架应保证前轮在最大转角状态下

车轮与纵拉杆间隙不小于25mm,拉杆与板簧(或其支架)有不小于15mm的间隙。

d、前板簧的后倾角及后板簧的前倾角要充分考虑对整车转向特性的影响。兼顾板簧支架结构设计的

合理性。支架尽量低一些,与纵梁腹板与翼面同时连接为好。载货车的车轮往往因结构上难以布置而较少考虑。

e、前簧尽量布置在纵梁下方,以增加前轮转角。且固定端在前,以缓和路石冲击。减震器应尽量垂

直布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行程和减少偏差,若空间不允许,也可斜置(最大摆角不大于4°)布置时,上支点不应超出车架上平面太高(80mm),下支点应保证最小地隙,减震器不得在极限状态下顶死,在自由弧高状态应能自由装配,并有15mm行程。

f、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要匹配,并保证整车在以0.4g侧向加速度作圆周运动时的侧倾角小于6~

7°。否则应调整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③驾驶室与底盘的布置

a、保证车身与发动机、散热器、中冷器、车轮有合理的垂直间隙。其中发动机、散热器等与车身底板的

垂直间隙应不小于:车身悬置采用外浮动型式时≥25mm;采用浮动悬置时应在车身悬置软垫压缩1/2时间隙≥25mm;车轮与轮罩翼子板间隙应经过车轮跳动校核后确定,一般要求在车轮向上斜跳至极限位置时,车轮与翼子板轮罩间隙≥30mm,以满足装防滑链的需要。

b、车身前后位置应满足散热器与前地板间隙、轮罩与车轮中心重合等需要,同时校核翻转轴、换档中继

轴与散热器等的间隙。驾驶室翻转时不得有前围与车架等构件的干涉现象,发动机后端外露出车身长度不影响车厢的安装,且应有护板(应考虑长、短车身的布置)。

c、驾驶室的前后位置往往与发动机的位置相互影响,需相互协调,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方案。

④转向装置的布置:转向泵的布置与车身的位置及空间、车架形状、前板簧、转向传动轴等条件有关。

应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1)转向盘的布置:首先应校对它与驾驶员座椅的关系,而座椅又取决于踏板机构、视野状况等。其次,考虑方向盘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并以取得方向盘前部盲区距离最小为佳,又不致于使方向盘挡住仪表视线,转向盘中心与车门的间隙不小于350mm,转向盘边缘与车门间隙不小于100mm,转向盘中心与座椅中心横向最大盘心不大于40mm。

2)转向器万向节的布置

a、转向器摇臂球销中心尽量靠近转向节臂球销中心的跳动中心,以保证前悬架与转向机构的运动协调关

系。转向节臂球销在高度上接近主片中心,以防止制动时距偏。

b、转向传动轴与转向柱及转向器的夹角尽量保持相同或接近,以保证转向过程中,前轮摆动与转向盘转

动之间有一定的传动比。若不相等,传动轴夹角差尽量不要大于4°,否则会降低传动效率,加大不等速传动。

c、转向传动轴下万向节中心尽量接近驾驶室的翻转中心,以便减小在驾驶室翻转时,转向传动轴花键的

伸缩量。驾驶室翻转过程中,转向传动轴花键最小啮合长度不小于花键直径的1倍(但齿啮合长度不作为强度校核的依据),最短时不应顶死(要考虑车身的上下振动因素)。

d、对与转向机与转向节臂球销中心的跳动中心距离太大时,可以设置中继摇臂。

e、转向传动轴与车身地板,传动轴护罩等边界相邻件应有15mm以上的动态间隙。

f、转向器的安装应牢固、可靠,转向器安装面尽量与纵梁腹板和上翼面同时相连或增大连接面积,或在

此附近设置横梁。

g、在最大转角范围内,拉杆之间不得出现死角,各节点不得发卡,传动比变化应尽量小。转向中各件不

得与边界件干涉。

h、转向梯形底角应以系列车型中产量最大或轴距居中的车型来确定,也可两者兼顾决定以某一车型为基

础设计,其它车型直接采用。

⑤变速操纵机构的布置:首先需根据车身、变速器等技术状态合理选择换档机构型式(杆、软轴)

a、变速手柄位置应以操作方便符合人机工程需要为原则,变速手柄的工作范围、工作行程应合理。一般:

变速手柄选档行程在40~60mm为宜;挂档行程在120~140mm为宜;

换档力选档力变速手柄的活动范围:符合人机工程要求,变速手柄及手刹手柄在任何位置时,距周边零件的距离≥50mm。

b、档位的排列要合理,便于操作

I、按换档次序排列。

II、将常用档位放在中间位置,其它档位仿在两边。

III、为避免误挂倒档,常将倒档设在最靠边位置,有时与一档组成一排。

c、变速操纵要能适应车身翻转的需要。特别是单杆、双杆更应注意,一般要求做运动校核。

d、变速拉杆及手柄等在变速过程中不得与周边零件干涉。

⑥三踏板的布置(油门、离合、制动踏板)

a、应参照GB/T11563《载货汽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所给定的尺寸范围合理布置,并参考同类车型

进行优化设计。(用第95百分位人体尺寸确定车身最大尺寸界线,这样可满足共90%的大多数人的身材需要)

b、三踏板的起始

油门踏板:保证足角α在90~110°之间,工作行程(角度)15°

β角:95~135°;γ角:95~120°

离合踏板:行程在80~150mm左右,最大不宜超过180mm

踏板力:在150~200 N为宜

制动踏板:踏板力:350~550 N(紧急制动)

⑦燃油系的布置

a、油泵容积应满足最大续驶里程,一般为400~1000km,自卸车取下限,平板车、牵引车等长途运输

车辆取上限。目前,半挂牵引车、平板车的续驶里程有增大趋势,甚至到1500多km,如果单个油箱难以布置,可分为主副油箱;但这样会增加成本。

b、油泵的位置:尽量将油泵与排气管分开,在汽车两侧布置。如果不能分开,可在消声器或排气管与油

泵的较近部位加隔热板,同时应将排气口与加油口、油泵、通气口的距离保持在300mm以上。

应考虑汽车两侧的轴荷分布均匀,在确定前后位置时,一方面可考虑轴荷分配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在改变轴距形成变型车时油泵尽量保持不动,形成模块化。

应尽量使输油管路最短。

应尽量减小油管在车架侧面的悬伸尺寸,同时保持足够的离地间隙,并保证不超宽。

必要时,可将由泵做成异形。

c、输油管路的布置:

☆在输油管路直径满足流量和供油阻力情况下,走向应顺畅,布置圆角半径应足够大(以大于15倍管径为佳);

☆贴近车架或其它件布置、固定,避免悬空,如果必须悬空布置,应设置固定支架,防止管路下垂;☆防止与运动或其它零件干涉、摩擦,供油管路与车架或制动管路可以用扎带每隔300左右固定,在分岔处必须固定,

☆远离热源和电源接头。

☆管路穿孔应有橡胶圈等作为防护。

⑧进气系统的布置

a、进气口应尽量设计在空气清洁的正压区,以增加进气量,同时避免设在机舱内的负压区、集灰区、甩

泥区,并避免吸入雨雾、尾气,并尽量将进气口升高,如车身前围板风口、车身顶或车身侧面偏上方。

b、进气管路的断面尺寸要足够大,满足进气量要求,管路尽量短,接口要尽量少。

c、进气管路走向要顺畅,尽量避免大于90度的急弯,减小进气阻力。

d、带中冷器时,中冷器应布置在通风口处,一般在散热器前,中冷器的散热面积要经过计算匹配,其风

阻不能过大,否则将影响发动机散热。中冷器管路应走向顺畅,固定牢固。中冷器与散热器组合方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两者热变形的不同。

e、中冷器与散热器安装:⌝应考虑在不拆动力总成情况下的拆装方便性;⌝与车架的安装要用橡胶进行

弹性连接;⌝中冷器与散热器要有斜拉杆与车架弹性连接,以保证在工作中的正确位置;

f、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管路间应采用波纹管路过渡,钢管与软管间应用卡子固定。

g、在空滤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路中根据需要设置进气消声装置或共振箱。以降低进气噪声,改善进

气气流。

h、空滤器保养接近性要好,空滤器可按较大发动机来选型布置。

i、进气金属管内不许涂漆,不许生锈。

j、对于工程用车,在散热器前下方要设计防护隔栅,隔栅应具有通风和一定的强度。

⑨排气系统的布置

a、排气管走向要尽量顺畅,减少折弯。同时消声器前的排气管应有一定长度,以减小消声器的热负荷。

b、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排气管要用波纹挠性管过渡,避免运动干涉,同时与发动机连接的排气管连接法

兰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法兰处断裂。必要时,可增加在发动机上的支承点,或法兰处设置球形活动法兰。

c、要考虑排起辅助制动装置的安装空间。

d、消声器前、后端管路长度比例要合理,以改善消声效果。

e、排气管、消声器应与导线、制动管路及其它橡胶件有足够间隙。排气口不得朝向轮胎,加油口、电瓶

加液口、电器件、电线、制动、离合管路以及可燃物等。排气口尽量远离泵(300mm以上),否则应有隔热板。

f、排气管与车架的连接需采用结构合理的挠性支承。

g、排气管、消声器的布置尽量不要影响纵向通过性。

h、排气管的直径要足够大,排气口的形状要以降低噪声为原则合理确定。

⑩散热系统的布置

a、散热器散热芯与风扇的纵向空间应能满足系列车型用发动机的需要。以保证散热器悬置的通用性。

b、散热器的通风面积在条件许可下要尽量大一些。尽量避免散热芯相对护风圈口中心的偏置,同时考虑

中冷器对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影响。

c、散热芯与发动机风扇叶片距离:中重卡在60~120mm之间,一般不小于风扇直径的15%-20%,

风扇叶片与护风圈的径向间隙为1%D,风扇叶片应外露出护风圈的1/3为宜,尽量使风扇中心与散热芯部中心重合或向上偏20~30mm。

d、散热器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布置的低些,如下图,但需保证自卸车水管不能影响接近角,必要时要设

置水管保护架。

e、为改善散热性能,在水管与车身之间设置密封橡胶板(帘),水管下方可设导流罩,防止气流小循环。

f、尽可能使发动机风扇远离机体而前伸,以利于气流的流动。

g、副水箱的位置应高于水箱出水管适当高度,副水箱补水管应与发动机进水口相连接,水箱和发动机排

气口要低于副水箱对应的接口位置,以利于排气;

h、副水箱加水口接近性要好,加水要方便;

i、水箱的悬置应采用有减震措施的两点支承,并应有一根或两根撑杆(也应有减振块),

j、水箱接头尽量少,水管走向要顺畅,固定要牢固。

k、为防止冬季发动机过冷,应考虑采用硅油风扇离合器、电磁离合器或加装保温帘、百叶窗。

⑾蓄电池的布置

a、应尽量靠近起动机。

b、拆装要方便。

⑿贮气筒及管线路布置

a、贮气筒与压缩机、制动阀、气室间的距离尽量小,且不要高出车架与传动轴、桥等运动零部件应有足

够的间隙,且放水方便,易接近,系列车型的贮气筒位置尽量不变。

b、制动输油管路、线束的布置要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尽量分类,分开布置。要求:安全、可靠、整齐

美观。在一条管路上,当连个固定点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要采用软结构过渡,要使管子与管子之间合理排列。一般地,平行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或完全束在一起,交叉管之间距离应不小于20mm。

c、不要将管子、电线紧贴在纵梁内侧的下翼面上,以免积水而使管线腐蚀。前、后桥气室的气管要能满

足前、后桥跳动的需要并有一定的裕量,并且要加固定。

d、整车设计人员要与总成设计人员共同商定,选择行走和驻车制动操纵方式及其布置方案。

⒀备胎的布置

a、一般布置在车架尾部下方:拆装方便、重心低,但要避免影响离去角。

b、车架侧面倾斜或水平布置,采用悬链和螺栓固定方式:拆装方便、重心低,但有时会影响纵向通过角。

也会给测架带来扭转应力。同时,对于短轴距车型难以布置。倾斜布置较水平布置可适当提高纵向通过性并减小对车架的扭转力矩。

c、车厢前部或车厢与车身之间,由备胎支撑于车架和悬挂于车厢前部两种方式,前者需液压翻转或采用

机械推拉翻转式结构,成本高。后者成本低,但拆装不如前者方便。这两种方式多用于自卸车的备胎安装方式。当然,自卸车备胎也又布置于车架尾部下方,但会影响离去角。

⒁货厢的布置

a、货厢与驾驶室间的距离应合理(一般为40~100mm,自卸车等可更大些)。

b、货厢和货物的重心离后轴中心线的距离对汽车轴荷分配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平头车、自卸车该距离

多为轴距的12~22%,满足前、后轴有合理的满载轴荷。

c、货厢地板高度:应尽可能低一些,以利于装卸,降低整车重心高度,采用平货台时,货厢满载时地板

高度可由轮胎外径加上必要的跳动量来确定。轮胎跳动量可取为100~130mm或由试验确定、修正。

同时应考虑装大一号轮胎或装防滑链时车轮跳动的需要。

d、货厢的栏板高度在满足货厢容积基础上尽量降低,以降低满载时质心高。

e、设计安全架高度时,应使安全架高出驾驶室顶70~100mm(自卸车除外)。

f、应设计符合法规的侧防护栏,且防护栏不得超宽。

g、对自卸车后轮挡泥板常固定于车厢上,应校核车厢举升到最大倾角是,车轮挡泥板不得与车轮干涉,

后厢板不应与地面干涉且有必要的间隙(>100mm)。

h、货厢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必须充分注意:应有钱、后限位栏板或支架(平板车);货厢连接骑马螺栓应

在后轴附近均匀分布,且装骑马螺栓处应在纵梁内设置支撑板,防止纵梁变形;货厢前端与纵梁的连接方式宜采用侧面螺栓连接,以适应车架变形。

i、货厢纵梁前端应设计为燕尾形或倒斜角。如下图,其位置应前伸至前簧吊耳支架前,避免落在车架刚

度突变处。

j、货厢尾部可超出车架尾部,以减轻车架质量。

(15)牵引鞍座的选型与布置

a、牵引车的鞍座总成有50号和9号两种型号。

.鞍座选型依据:最大设计鞍载质量;鞍座离地高度;用户或市场特殊需求。

b、鞍座与车架之间通过垫板相连接,为了避免在车架上翼面打孔,一般需要设置角板作为过渡零件,同

时也可以达到调整鞍座高度的目的;鞍座与垫板、垫板与角板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螺栓连接或螺栓与限位挡块相组合两种方式,前者一般适用于不超载的情况,后者一般用于严重超载的情况;

c、鞍座前置距的确定:要根据满载状态整车轴荷分配的合理性来确定。

d、动态校和:通常按鞍座前顷7度、后倾8度来进行校和挂车前端是否与底盘干涉,车架后端是否与挂

车干涉的问题。同时还要校和挂车前伸部分在转弯过程中与底盘零部件的间隙在100以上。

三、整车性能计算

整车性能计算往往与整车总布置设计交叉进行。是总布置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1、整车动力性计算:①确定发动机功率、转速及最大扭矩等(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加速性能)②匹

配变速器速比及后桥速比

2、整车经济性计算: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及整车的质量参数、尺寸参数、传动速比等计算出百公里油耗。

以验证传动系匹配是否合理,同时与动力性计算进行协调。

3、最小转弯直径计算。

4、整车整备质量、轴荷、质心高计算及轮胎负荷率计算。

5、整车高度计算。

6、整车平顺性计算。

7、同步附着系数计算。

8、传动系的扭矩匹配计算。

9、稳定性计算(侧倾、纵倾)。

https://www.sodocs.net/doc/a419232515.html,/view/918b224b336c1eb91b375d07.html

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 (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 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 (2)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需要,最好系列车型一次性进行总体设计,同类零件进行合理的分档加以系列化,以满足用最少的零部件组合尽可能多的产品。 (3)层次设计相互交叉的原则:

货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货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2) 1.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2) 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2) 汽车整车整备质量预估 (2) 汽车总质量ma的确定 (2) 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3) 1.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3) 汽车的外廓尺寸 (3) 汽车轴距L的确定 (3) 汽车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4) 汽车前悬L F 和后悬L R 的确定 (4) 汽车的车头长度 (4) 汽车车厢尺寸的确定 (4) 第二章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 (5) 2.1 发动机的选择 (5) 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5)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max e P (5) 发动机最大转矩 max e T及其相应转速T n的选择 7 2.2 轮胎的选择 (8) 2.3 车架的选择 (9)

2.4 油箱 (9) 2.5 离合器 (10) 2.6 万向传动轴 (10) 第三章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10) 3.1 平静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10) 3.2水平路面上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 计算 (13) 3.3.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4) 第四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择 (15) 4.1 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的选择 (15) 4.2 变速器传动比 i的选择 (15) g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的选择 (15) 变速器的选择 (16) 第五章汽车动力性能计算 (18) 5.1 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计算 (18) 驱动力的计算 (18) 行驶阻力计算 (19) 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19) 5.2 动力特性计算 (20) 动力因数计算 (20) 滚动阻力系数与速度关系 (21) 动力特性图 (22)

载货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方案

载货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方案 第1章 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 发动机的选择 1.1.1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参考该题目中的参数,要求设计的载货汽车最高车速是u a =11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或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滚动阻力功率与空气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 (1max 3 max max a D a T e u A C u gf m P +≥η (1-1) 式中,max e P 是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 );ηT 是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辅助 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ηT =95%*95%*98%*96%=84.9%,传动系各部件的传动效率参考《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1得;a m 是汽车总质量,a m =5000kg ;g 是重力加速度,g=9.8m/s 2;f 是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不可认为是常数。取f=0.008,参考《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2得;C D 是空气阻力系数,一般轻型货车可取0.4~0.6,这里取CD=0.5;A 是迎风面积(㎡),取前轮距B1*总高H ,A=1.983×2.221㎡。 22382.4221.2983.15.0m m A C D =⨯⨯= 故

KW KW P 2.104)11076140 221.2983.15.01103600008.081.95000(849.013emax =⨯⨯⨯+⨯⨯⨯≥ 参考《汽车理论第5版》图3-1,东风汽车公司货车、跃进汽车公司货车、国产微型货车等同类型汽车,在此初步选择汽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30KW 。 1.1.2 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及其转速的确定 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其相应转速确定后,可通过下式确定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p emax emax n 9549 P T α= (1-2) 式中,T emax 是发动机最大转矩(N ·m );α是转矩适应性系数,标志着当行驶阻力增加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自动增加转矩的能力,p emax T T = α,Tp 是最大功率时的转矩(N ·m ),α可参考同类发动机数值选取,初取α=1.05;Pemax 是发动机最大功率(KW );n p 是最大功率是的转速(r/min )。 所以 m N m N T ·521·2500 130 05.19549emax =⨯⨯= (其中p n 是参考东风康明斯柴油机的产品所介绍) 一般用发动机适应性系数T p n n α φ=,表示发动机转速适应行驶工况的程度, Φ越大,说明发动机的转速适应性越好。采用Φ值大得发动机可以减少换挡次数,减轻司机疲劳、减少传动系的磨损和降低油耗。通常,汽油机取1.2~1.4,柴油机取1.2~2.6,以保证汽车具有相当的最低稳定车速。初取n T =1450r/min ,则 52.1n n p ≈T ,596.152.105.1=⨯=φ。 1.2 轮胎的选择 轮胎的尺寸和型号是进行汽车性能计算和绘制总布置图的重要原始数据,因此,在总体设计开始阶段就应选定。选择的依据是车型、使用条件、轮胎的额定

货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摘要 汽车的总体设计是汽车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汽车的设计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与相关总成及部件的工作性能有密切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有关总成及部件间的协调与参数匹配,取决于汽车的总体布置。 货车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货车的参数确定,发动机和轮胎的选择,总体布置和动力性的计算等一系列重要的步骤。其中参数的确定又包括了汽车的质量参数,主要尺寸和性能参数的计算等。而本次课程设计同时应用到了EXCEL,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软件,再通过多次校核质心位置和各部分的总成以保证货车的轴荷分配合理。 关键词:货车总体设计;整备质量;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1.1 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汽车主要在宽度有限的道路上行驶,同时与汽车比较,还有人、自行车、摩托车等弱势群体也在使用同一道路,因此存在交通隐患。为了在有限的道路上容纳更多的车辆运行,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从汽车造型和减轻质量等方面考虑,对汽车的外形尺寸需要予以限制。 1.2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汽车的各项性能、成本等,要求达到企业在商品计划中所确定的指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中的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 (3)尽量大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 1.3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其任务是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方针及设计原则,调查研究的内容应包括:老产品在服役中的表现及用户意见;当前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特别是竞争对手的新产品与新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工具等行业可能提供的条件;本企业在科研、开发及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等等,它们对新产品设计是很有价值的。 (2)总体方案设计;其任务是根据领导决策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的设想,因此又称为概念设计或构思设计。为此要绘制不同的总体方案图(比例为1 :10 )供选择。在总体方案图上进行初步布置和分析,对主要总成只画出大轮廓而突出各方案间的主要差别,使方案对比简明清晰。经过方案论证选出其中最佳者。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指标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型式。在总布置草图上要较准确地画出各总成及部件的外形和尺寸并进行仔细的布置,对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作计算与调整,以便较准确地确定汽车的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离地间隙、货厢或车身地板高度等,并使之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进行性能计算及参数匹配。

汽车设计货车设计

摘要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完成了任务书上所要求的某货车的总体设计。 本篇说明书说明了货车设计的总体过程,本次课程设计为载重量1.5吨的轻型货车的设计,首先对汽车的形式进行了确定,其中包括汽车外尺寸的设计,质量参数的确定,轮胎,轴数,驱动形式以及布置形式的选择。其次,以汽车的最高车速和总质量选择了汽车的发动机。然后查资料确定了汽车的整体结构,包括车身,车厢,车头的选择。细节有轮距,轴距的确定等。在确定了发动机之后,计算了车的传动比,选择了变速器,计算了汽车的动力特性,包括了驱动力与阻力的平衡,动力因数,加速度,加速时间的确定。然后计算了汽车的经济问题,计算了理想状态下汽车的燃油消耗情况。最后计算了汽车的稳定情况,保证了汽车可以安全的上路行使,完成了汽车的设计。 关键词:货车;尺寸;结构;传动比;速度;布置。 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1.1 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汽车的总体设计在汽车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它对汽车的设计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与相关总成及部件的工作性能有密切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有关总成及部件间的协调与参数匹配,取决于汽车的总体布置。 要求包括: (1)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2)考虑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

(3)重视汽车使用中的安全,可靠,经济与环保。 (4)车身设计既重视工程要求更注重外观造型。 (5)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汽车的自身质量。 (6)设计要在有关标准和法规的指导下进行。 (7)汽车设计是考虑人机工程,交通工程,制造工程,运营工程,管理工程的系统工程。 1.2 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汽车形式的选择 (2)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3)发动机的选择 (4)车身形式 (5)轮胎的选择 (6)汽车的总体布置 (7)运动校核 1.3 汽车的轴数选择 汽车有两轴、三轴、四轴甚至更多的轴数。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主要有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结构等。包括乘用车以及汽车总质量小于19t的公路运输车辆和轴荷不受道路,桥梁限制的不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均可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两轴方案。

简述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

简述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指汽车内部各个部件和系统在整个汽车内部空间中的布置结构和设计理念。它的含义主要包括了汽车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设计、以及用户体验的改善等方面。 一、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 1. 合理利用汽车内部空间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要合理利用汽车内部的空间。汽车内部空间通常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安排各种功能区域和部件,以满足乘客和驾驶员的需求。在这汽车总布置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部件的位置和布局,以实现最佳的空间利用效率。 2. 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 汽车总布置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的座椅布置、舒适的悬挂系统和隔音处理,可以提升乘客在汽车内部的舒适体验。考虑到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汽车总布置设计也需要将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安全设施合理布置在汽车内部。 3. 改善用户体验 汽车总布置设计还包括了用户体验的改善。通过合理的仪表盘布置、

易于操作的按钮设计以及人性化的空调系统等,可以改善用户在汽车内部的体验,提升汽车的驾驶乐趣和舒适性。 二、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不仅仅是对汽车内部空间的利用,更是对汽车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设计。一个好的汽车总布置设计,应该是能够充分考虑到乘客的需求和舒适性,满足驾驶员的操作便捷性,以及保障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兼顾和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称之为一款优秀的汽车。 总结回顾: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汽车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仅关乎汽车内部空间的布局,更关乎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一个成功的汽车总布置设计,应该是能够在空间利用、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做到完美的结合,让乘客和驾驶员都能够得到优质的体验。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与布局,是汽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乎汽车的外观美观,更涉及到乘客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乘客和驾驶员的需求,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提升汽车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合理利用汽车内部空间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汽车内部空间有限,设计师需要将各个功能区域和部件合理布置,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1. 概述 1.1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 (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 (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 2 设计原则、目标 (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3)应从已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新车型。

(5)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6)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 3 汽车设计过程 (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则。 (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即概念设计( concept desi gn)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形式。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图;制作相应的造型的1:5 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1:5 或1:1的精确模型。 (5)编写设计任务书; (6)汽车总布置设计; (7)总成设计; (8)试制、试验、定型。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 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 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 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 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 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 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 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 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 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 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 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 三、底盘总布置: 1、车架宽度的确定: 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 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b.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 满足以下要求: (1)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25mm以上的间隙。 (2)操纵机构的布置。 (3)发动机维修接近性。 c.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 1.2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目录 设计任务书·------------------------------------------------------[1] 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2] 1.1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2] 1.2布置形式------------------------------------------------- [2] 1.3轴数的选择------------------------------------------------[2] 1.4-驱动形式轴数的选择---------------------------------------[3] 第2章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及各部件型号的确定--------------------- [3] 2.1 汽车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3] 2.2 汽车主要质量参数的确定------------------------------------[4] 2.3 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4] 2.4 发动机的选择----------------------------------------------[5] 2.5、轮胎的选择------------------------------------------------[7] 2.6、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8] 2.7、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9] 第3章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10] 3.1、发动机的选型---------------------------------------------[11] 3.2、离合器的初步选型-----------------------------------------[12] 3.3、变速器的选型---------------------------------------------[11] 3.4、传动轴的选型---------------------------------------------[13] 3.5、驱动桥的选型----------------------------------------------[14] 设计总结---------------------------------------------------------[15]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

精心整理总布置设计指南 目录 1.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2.如何确定前悬 3.离地间隙 4.发动机舱布置和检查项目 5.变速器换档杆设计指南 6.驾驶员前方能见度 7.内后视镜设计指南 8. 9. 10.H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驻车制动手柄 33.组合仪表 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1.范围 方向盘,H点和踏板位置建立在所开发汽车的基础之上。 它们表示方向盘,H点和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定义 如何设计与H点和方向盘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的踏板位置。 3.设计基本程序 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3-1)油门/刹车/离合器位置 *SgRP(座椅参考点):H点 单位:mm 踏板间距踏板高度差 分类 C B *1)A *2)A-B B-C 油门-刹车刹车-离合器 设计指南70-80 40-50 最小165 60-70 70-80 30-40 0-5 注:*1)右置:最小155;*2)右置:同样概念 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3-2)与H点和方向盘紧密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 AHP(油门踪点) θ1:1°-2°(正常:1.5°) *1①② 注: *2H 尺寸 注:*1 设计指南 1. 1-1) 1-2) *前悬 离地间隙 1.介绍 做一条可满足最小离地间隙要求的地平线。 2.定义 2.1俯冲姿态 -前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 -前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 -后车轮处于回弹位置。 -后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 2.2最低压缩位置姿态

车辆工程汽车总布置设计论文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汽车整车论文 摘要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是车身设计的重要内容。车身总布置设计是在整车总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汽车车身底版的布置、前围的布置、车身室内人体工程布置、车门布置、发动机舱、行李舱的布置以及其它装备的布置。其中车身室内人体工程布置是主要的内容涉及到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可以说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好坏是决定车身设计和轿车设计好坏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7161轿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主要是利用已给的数据和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对该车型的车身外形布置和内部布置进行设计,并进行相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对某一轿车车身进行车身总布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这将为我们以后毕业从事汽车车身设计的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车身总布置设计人体工程学车身外形布置设计车身室内布置设计 Abstract Car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car body design. It is on the basement of car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includes car floor arrangement、front fender arrangement、interior body ergonomic arrangement、door arrangement、engine module and luggage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and other establishments arrangement. Among them, the interior body ergonomic arran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as it relates to ergonomics. We can say that the quality of car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which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body design and car design. During this time’s Ao Tuo mini car body gene ral arrangement design, the mainly part of my work is to use data which is given by my guiding teacher and the infrastructural knowledge of ergonomics to design Ao Tuo car body external and interior arrangement, and to conduct some calculation about this c ar’s power and economy performance. This calculation can check that whether the car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is reasonable or not. Through this graduate design, I fully know and master the steps and methods of 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to a specific car body, 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our car body design work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body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ergonomics body external arrangement design interior body arrangement design 1.绪论 1.1汽车设计的规律,决策与设计过程 汽车设计尤其是新新车型的设计,是根据社会对该车型的使用要求而提出的整车参数与性能指标进行计算的,显然,那只能从宏观入手,即从整车的总体设计开始,然后通过总体设计的分析与计算,将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分解为有关总成的参数和功能后,再进行总成和部件设计,进而进行零件甚至某一更细微的局部设计与研究。 汽车设计过程:

汽车发动机总成布置设计规范

发动机总成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前置发动机启成的布置形式和布置原则、发前机总成及其附件机舱布置的基本原则、发动机总成及箕附件的布置要求(关于装配、维修方面). 本标准适应于本公司生产的的山、瓦类所有车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动力输出线power output line 发动机的曲轴中心线• 动力输出点power output point 发动机的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缸体后端面的交点口其坐标用来表示发动机在整车中的位置, 发动机仰角engine e I ovation angle 纵置发动知财力较出线与整车XY平面的夹角. 发动机左右倾角engine left/right Inclination angle 纵置发动机缸体粕线与整车X2平面的夹角, 3发动机总成的布式形式 发动机的布置形式对控车性能有若置关圣婴的影q叽发动机的布置H简单分为前置、中区和后置. 本公司生产的车型,发动机均为前置布置,前置发动机总成有两肿布置形式, a)横宣发动机,发动机的曲轴与整车的ZX平面垂直布置,如图1所示x

2千百 图1横置发动机布置形式 b)纵置发动机.发动机的曲釉与整车的ZX平面平行布置,如图2所示3 图2纵克发动机布置形式 4发动机总成的布五原则 对于发动机总成的外型及附件的布置.芹先应保证丁作叱联,布置基本合理,并能满足整车布置的需要和整车性能的发挥。成能保证机舱和底线的布置和设'十分理、发动机舱的通风散热、隔音隔热良好、发动机与车身的振动小.各处间隙合理.地板总成、零部件的T艺性合理、有足够的刚度、发动机最小离地同隙合理、维修保养方便,同时还要保证•驾驶室内有舒适的环境,足够的空间。应遵循以下原则: u)满足动、降态何限要求, b)满足维修方便性等要求: G 满足装配工艺M照要求: d)满足安全碰撞要求: e)满足热力学布置要求, £)满足NVH性能要求, g)满足各系统性能要求. 5发动机总成及其附件机舱布置的基本原则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为了保证中重型载货汽车在道路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一系列设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中重型载货汽车的总体布置设计规范,以确保车辆的可靠性和行车安全。 1.载荷分配规范: 载货汽车的货物应均匀分配在车辆上,以避免重心偏高或偏向一侧。货物的重量应按照设计要求和道路车辆的载荷限制合理分配,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2.车身结构规范: 车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车辆载荷和道路条件的冲击。车辆的结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包括车身长宽高的比例、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等。 3.车辆底盘布置规范: 载货汽车的底盘布置应合理,以确保各个部件的协调工作。底盘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以承受道路冲击和车辆操控所带来的应力。 4.悬挂系统设计规范: 悬挂系统应具有适当的刚度和阻尼,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悬挂系统的布置应考虑到车辆的载重情况,以及道路不平等的情况。 5.制动系统设计规范:

制动系统应满足国家标准,具有足够的制动能力和可靠性。车辆的制 动布置应合理,以确保车辆在急刹车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动力系统设计规范: 动力系统应根据车辆的载重要求和行驶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发动机的 布置应考虑到散热、气流阻力等因素,以确保发动机能够运行在适当的温 度范围内。 7.尾气排放规范: 载货汽车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尾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排放要求,并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8.安全设备规范: 载货汽车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带、ABS防抱死系统、车身 稳定控制系统等,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辆的灯光、反光镜等配件也 应满足国家标准。 以上是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制定这些规范可 以保证载货汽车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并降 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这些规范也有助于提高载货汽车的能 源利用率和环保性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载货汽车标准

载货汽车标准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载货汽车标准是指对载货汽车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这些标准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优化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而制定的。在中国,载货汽车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以确保所有车辆都符合规定,从而保证交通畅通和运输安全。 一、载货汽车的设计标准 1. 载货汽车的设计应符合国家交通运输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车身尺寸、车辆结构、轮胎规格、刹车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2. 载货汽车应具备良好的视觉性能,包括车身颜色、反光标志、车灯亮度等方面,以确保其他车辆和行人能够清晰识别和辨认。 3. 载货汽车的承载能力和牵引能力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车辆在各种路况和载重状态下都能稳定行驶。 4. 载货汽车的安全配置必须完备,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刹车系统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5. 载货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也是重要的设计指标,应尽 量提高车辆的功率输出和降低油耗,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节约成本。 1. 载货汽车的制造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质量控制标准, 包括车辆结构、材料选择、焊接工艺、涂装工艺等方面。 2. 载货汽车的配件和零部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选用优质、可靠的原材料和构件,确保车辆的性能和稳定性。 3. 载货汽车的装配和调试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车辆 在出厂时就符合所有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要求。 4. 载货汽车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认证,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载货汽车的售后服务也是制造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企业 必须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和保修政策,保障用户的权益和利益。 1. 载货汽车的使用必须符合道路交通法规和相关规定,包括驾驶 证明、行驶证明、保险等方面的要求。 2. 载货汽车的运输行为必须遵守货物装载和运输规范,包括装载 比例、可行驶路线、运输速度等方面的规定。 3. 载货汽车的定期检测和维护也是使用标准的重要内容,驾驶员 和车主必须按时对车辆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车辆的安全和可靠性。 4. 载货汽车的尾气排放和环境保护也是使用标准的考量因素,车 辆必须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

sae j1100机动车辆尺寸中文版总布置必学标准

sae j1100机动车辆尺寸中文版总布置必学标准 sae j1100机动车辆尺寸中文版总布置必学标准 1. 引言 在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尺寸标准是非常重要的。SAE J1100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它规定了机动车辆的尺寸和 布置相关要求。本文将以SAE J1100标准为主题,深入探讨机动车辆 尺寸中文版总布置必学标准,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2. SAE J1100标准概述 SAE J1100标准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旨在规定机动车辆的尺寸和布置要求,以确保车辆设计符合相关的安全、可靠 性和性能标准。该标准包括车身长度、宽度、高度、轴距、悬挂高度、悬挂系统、轮胎尺寸、车轮轴距、悬挂系统等内容,涵盖了车辆的各 个方面。 3. 深度解读SAE J1100标准 3.1 车身长度、宽度和高度 SAE J1100标准对车身长度、宽度和高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 括整车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等。这些尺寸的合理设计对于车辆 的操控性、空气动力学性能和行驶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

严格遵守标准要求。 3.2 轴距和悬挂高度 轴距和悬挂高度是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的重要参数,SAE J1100标准对这些参数的设计和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确 保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平顺性。 3.3 轮胎尺寸和车轮轴距 轮胎尺寸和车轮轴距的合理设计对车辆的抓地力、悬挂系统和悬挂几何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参数也是SAE J1100标准所关注的重 点内容之一。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SAE J1100标准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 动车辆尺寸中文版总布置必学标准。遵守这些标准可以确保车辆在设 计和制造过程中达到相关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要求,同时也有助于 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能。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 探讨该标准的应用和发展,为车辆制造和设计提供更好的参考和依据。 5. 个人观点与理解 在我看来,SAE J1100标准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标准之一,极大地推 动了机动车辆制造和设计行业的发展。它不仅规范了车辆尺寸和布置 的相关要求,也帮助车辆制造商和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车辆的关键参数,为用户提供更安全、舒适和环保的交通工具。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和标准的不断完善,未来的车辆将会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

汽车总布置尺寸

汽车总布置尺寸 ——SAE J1100 JUN93 SAE推荐实施 本报告在1973年9月由人体工程委员会核准,1984年6月修订,在1993年6月由人体放置和设计装置标准委员会全面修订 目录 1.范围 2.参考 3.概述 4.基准标记尺寸 5.内部尺寸 5.1 前排座椅空间尺寸 5.2 第二座椅空间尺寸 5.3 卡车卧铺空间尺寸 5.4第三座椅空间尺寸 5.5座椅入口和出口尺寸 5.6视野和控制尺寸 6.外部尺寸 6.1 外宽尺寸 6.2 外高尺寸 6.3 长度尺寸 6.4 离地间隙尺寸 7.货箱尺寸 8.行李厢容积 9.货箱容积目录 10.ISO货箱容积 11.车窗面积 12.踏板 13.H点设计移动轨迹 14.尺寸数值索引 15.尺寸字母索引 16. 注释 1.适用范围——本SAE推荐实施标准定义了一系列关于客车,多用途车,货车的一些统一的内部和外部尺寸。 2.参考 2.1 参考文档——下面的刊物在本文特定范围内组成了部分的文档规范,应采用最新的SAE规范文档。 2.1.1 SAE刊物——Available from SAE,400 CommonweathDrive,Warrendle.PA 15096-0001. SAE J182——汽车基准标记 SAE J826——用于定义和测量汽车座椅放置的装置 SAE J941——汽车驾驶员眼点范围 SAE J1052——汽车驾驶员和乘员头部位置SAE E-7 2.2 术语定义 2.2.1汽车——根据车辆使用定义和内部座椅数量分类。 2.2.1.1客车——载客10人以下的带动力的机动车,不包括多用途客车,摩托车,挂车。 2.2.1.1.1旅行车——有较大的空间,上面可携带货物及载客车。 2.2.1.1.2后背门式汽车—倒车灯间有尾部检修门的客车。 2.2.1.2多用途客车(MPV)——载客10人以下,带动力,一般采用卡车底盘并具有一定越野性能的机动车,不包括挂车。 2.2.1.3卡车——带动力,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专用设备的车辆。 2.2.1. 3.1轻型卡车——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专用设备的机动车,汽车总重率(GVWR)不大于4536kg(10000lb), GVWR是由生产厂家给出的单车装载重量值。 2.2.1. 3.2重型卡车——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专用设备的机动车,汽车总重率(GVWR)大于4536kg(10000lb) 2.2.1.4根据驾驶员座椅布置尺寸可明显的分为两类。 2.2.1.4.1 A级车 (H30)——座椅参考点(SgRP)到踵点垂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