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侠之大者_千古流芳_对乔峰_段玉_虚竹的侠客形象解读

侠之大者_千古流芳_对乔峰_段玉_虚竹的侠客形象解读

侠之大者_千古流芳_对乔峰_段玉_虚竹的侠客形象解读
侠之大者_千古流芳_对乔峰_段玉_虚竹的侠客形象解读

2005年10月增刊

社会科学家

SOCI AL SC I ENT I ST

O ct12005

Supple m et

[文艺论丛]

侠之大者,千古流芳

)))对乔峰、段玉、虚竹的侠客形象解读

任庭义

(西北大学电影学专业,陕西西安710069)

关键词:侠客;乔峰;段玉;虚竹

摘要:正在热播的武侠剧5天龙八部6中塑造了乔峰、段玉、虚竹等三位侠义英雄人物,他们之间的忠信义,以及他们慷慨赴死的决心与斗志,可谓/惊天地,泣鬼神0。侠义英雄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从而成就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0的美名。

中图分类号:I20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05)增刊-0255-023

据金庸的武侠小说5天龙八部6改编的武侠剧5天龙八部6获得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金鹰奖0,可见观众对武侠剧的认同和肯定。5天龙八部6以乔峰、段玉、虚竹等三位侠义英雄人物为核心,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结构严谨、张驰有序,在如歌如泣的诉说中讲述他们之间的忠信义,以及他们慷慨赴死的决心与斗志。侠义英雄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从而成就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0的美名。

一、乔峰:侠客的完美化身

乔峰在其短短的一生中,保境安民,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所作所为,光明磊落,都不失大侠的典范。

在杏子林中,乔峰敏锐的洞察了丐帮兄弟的异常,但他以大局为重,不动声色,以/帮主流血,代人受过0的明智之举,感化了丐帮兄弟。即使后来被逐出丐帮,他仍然顾及兄弟情意,只身入虎穴,到西夏人手中去解救丐帮人。

在聚贤庄,乔峰明知群雄要取他性命,却为了救一个无亲无故的少女,将生死置之度外,冒死去求薛神医医治受伤的阿朱,获得众人的尊敬。

在少林寺中,慕容博以/报母仇作为复国交易0时,乔峰大义凛然:/杀母大仇,怎么能作为买卖交易,此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峰所为?0慕容博质问他/食君之禄,却不知道精忠报国,只记母亲私仇0时,乔峰反驳/你见过边关上宋辽互相仇杀的惨状吗?你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吗?0/我萧峰对大辽精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绝不是为了杀人取地,建功立业。0乔峰此等以天下苍生为念之心,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0。少林寺得道高僧都称赞他:天下英雄,惟乔峰是而。

在辽国,南王叛乱,乔峰没有临阵逃脱,而是以兄弟情意为重,和辽帝生死与共,以一人之力,敌数万大军,智擒叛乱者。即使后来乔峰身居南院大王要职,仍无一丝一毫争名夺利之心。为了不伤及无辜兵士,也为了顾及君臣情面,他不忍南征,抗旨逃走。当被辽帝擒获时,乔峰无视自己已经身处险境,而是对士兵说:/我若南征,这里的万余将士,未必有一半能够回归北国。倘若我真能救得这许许多多的生灵,皇上纵然将我处死,那我也是死而无悔,就怕把我杀死以后,皇上又派别人南征0。其爱民之心,其侠义心肠,可昭日月。

雁门关外,为了宋辽百姓的安危,乔峰被迫逼辽帝立下/永不踏入大宋0的重誓。作为契丹人,他的这种做法冒犯了皇帝的威严,是对君王的不忠。在忠孝节义面前,他只有插刀自尽。

乔峰的悲剧,实质上是命运的悲剧。命运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的罩住乔峰,不让他有片刻喘息的机会。这正如古希腊悲剧5奥狄浦斯王6中的奥狄浦斯。奥狄浦斯本是忒拜王的儿子,身份显贵。忒拜王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于是在他出生时,将他扔在野外。奥狄浦斯却大难不死,并成为科任托斯国王玻吕玻斯的养子。长大后,他从神谕得知自己将杀父娶母。为了逃脱可怕的逆乱的命运,他离开/父母0,向忒拜)))自己的出生地走去。在一个路口,因为误会,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命运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让本有着过人毅力的英雄人物奥狄浦斯成为人民的/罪人0。在命运面前,任何人都无能为力。乔峰的命运,也是如此。他本是辽国贵族,可以享受衣食无忧的豪华生活,但一次偶然的机缘,他遭受了/母死父跳崖0的变故,来到了宋朝)))汉人的聚居地,并在这长大,而且成为武林丐帮的帮主。他刚正豪迈,威名远扬,人称之为/北乔峰0。但当时,民众根本不认可胡人的身份,他们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0。所以,在乔峰拒绝副帮主之妻康敏的求爱时,康敏选择的报复手段就是揭穿乔峰契丹人的身世。在被指为契丹人后,乔峰声明扫地,受尽中原武林人士的唾骂,从此饱受身世之

255

3收稿日期:2005-09-17

作者简介:任庭义(1980-),男,山东青岛人,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2004级电影学硕士。

恨、家国之恨、事业之恨、爱情之恨。作为一名契丹人,乔峰应该为国效忠,接受皇帝的圣旨,率兵南征,但他深知一旦战争爆发,必将生灵涂炭。为了芸芸众生,他只有抛却君主的重托。作为一名武艺超群的侠客,身处当权者和民众的尴尬处境中,在别无选择之际,他只有一死换得辽宋的和平。实际上,乔峰是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0的真正英雄。对朋友,他恪守信义;对君王,他誓死效忠;对民众,他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真正侠义人士,是中国千百年来侠客的完美化身。四十集的5天龙八部6,乔峰的戏份就占了二十八集,从中也可见编剧导演对此人物的偏爱。

二、段玉:义字当先

段玉是大理的储君,未来的皇帝,但是他却视功名如尘土,与乔峰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在少林寺,群雄围攻乔峰之际,段玉没有趋利避害,远祸全身,而是勇敢的站了出来,叫乔峰/大哥0,承认与乔峰的结义之情。他的这一举动,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一旦承认与乔峰的结义关系,在当时情况下,就会成为群雄围攻的对象。在遍地如林的高手中,有可能命丧黄泉。这和有/南慕容0之称的慕容复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慕容复明知乔峰是正义男儿,在关键时刻,却落井下石,成了背信弃义的/小人0。当看到慕容复和庄聚贤齐攻乔峰之际,段玉心想:/我口口声声说,要和两位哥哥同患难,事到临头,却躲在人群中,受人保护,这算什么意气。反正左右是个死吗,我虽然武功不行,但以凌波微步,也能和慕容复纠缠一番,让大哥腾出手来,先打退那个丑脸再说。0段玉走上前来,义正言辞的指责慕容复试图让乔峰和庄聚贤/两败俱伤,坐收渔翁0之利的卑鄙做法,并且与慕容复苦战,以助乔峰一臂之力。

当听到乔峰被辽帝所擒,命在旦夕,段玉放下皇帝的尊严和身份,以兄弟之情为重,远赴大辽,去救结义兄弟。遥想当初/玄武门之变0,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帝位,杀死自己的亲兄弟。而段玉为了结拜兄弟,甘冒生命之忧,和辽国的铁骑对抗,其胸襟是何等的宽广。他的所作所为,确实可以谱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壮歌。

在段玉身上,凝聚最多的是朋友之间要讲信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0的传统美德。为了信义,他无视自己高贵的出身,没有流连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勇往直前,决不言悔。

三、虚竹:重信重义

虚竹身世凄凉,他从小生长于少林,天性纯良,宅心仁厚,也正因为此,他幸得高人指点,练就一身非凡的武功。

在灵鹫宫,虚竹为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解除了生死符的困苦。他的这一义举,受到他们的拥戴。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自愿臣服于虚竹的旗下,听从他的差遣。他的所作所为,也打动了一直在场的段玉,他们义结金兰。

在少林寺,当看到乔峰、段玉和众兄弟饮酒,再叙结义之情时,虚竹按捺不住,不顾寺中长老的阻拦,跑到乔峰和段玉面前说:/今日我们众兄弟有难同当0。正如乔峰所说/你不畏艰巨、大义而出,足见是一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0最终,虚竹助乔峰击败了丁春秋,为乔峰铲除了一个劲敌。

当听到乔峰被辽帝所擒时,他带领灵鹫宫的所有人员,助乔峰脱离险境。并且和段玉智擒辽帝,这促使辽帝立下/在有生之年,永不侵宋0的誓言,为宋辽的百姓尽了一份勉力。

千古民间侠客梦。武侠梦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四梦(神仙梦、明君梦、清官梦、武侠梦)之一。因此,侠义行道在远古就受到民众的青睐。在当今,侠客那种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等品质成为观众要求伸张正义的社会冲动的宣泄渠道,体现了侠义传统的一种传承方式。乔峰、段玉、虚竹三人为了信义,舍生忘死,荣辱与共,他们的侠义行为,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对一些为了某种利益,背信弃义,抛弃亲情,忘却友情,只顾私情的人是一种强有力的鞭挞。

[责任编校:方正]

(上接第254页)诗人思念故乡的凄凉心情,而5城上6一诗则暗含诗人被迫离家、自我实现受阻、功名不得的人生失意感。

以上诗作可以看出:李商隐桂管之行乡愁模式正好体现了家国双双失落而进退两难之时的这种愁绪,他只有在孤独寂寞中品味人生经历和人生痛苦,对不可知的命运发出悲叹。

三、思念模式

中国文化让士人们必须出游,获取功名,女子只能在家操持内务,侍奉公婆,于是出现了游子闺妇之思。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要求平衡和安定的,便出现了一种平衡型的双向思念模式。在思念模式中,闺怨的失落感、乡愁的孤独感,以一种对称、均衡、稳定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以一种想象中稳定的夫妻关系来代替现实中二人关系的失落,来缓解离别的孤独和不安,以渲染这种思念的悲剧性。请读5寓目6诗:

园桂悬心碧,池莲饫眼红。此生真远客,几别即衰翁。小幌风烟入,高窗雾雨通。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

诗首联写园中碧桂、池中红莲令人眼饱心醉,颔联反衬出自己客居异地的落寞,也暗透出繁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概。颈联写幕府异域风物,更令人思念妻子。尾联回顾昔年与王氏初婚时两情欢洽情景。全诗是思家之作,总写夫妻远别之后,才知道从前琴瑟之乐的可贵,这种思念是双向,遥远的。

此外,5念远6、5凉思6也是诗人的思念之作。

李商隐桂管之行有如此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悲剧意识,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这还与他的身世和社会环境有关。他一生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但累世孑孤,幼年丧父,佣书贩舂;仕途坎坷,试宏博而被黜不取,任秘书省校书郎而旋调为弘农尉;一生十寄幕府,羁泊飘零;加上党争的牵累和妻子王氏的早逝等不幸,使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悲剧氛围中。身世和党争是形成他的诗歌具有悲剧色彩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校:方正]

256

乔峰的英雄形象

乔峰的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多种文学形式 2. 学习人物塑造 3. 理解金庸小说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点: 人物的刻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班级:初二(9) 教学时间:2005年12月20日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拍国内版的电视剧《天龙八部》,已在数家电视台热播。由胡军扮演的乔峰形象深深打动着我,吸引着我,令我屡看不厌。正如金庸先生所言,他认为一生所创英雄,惟乔峰最为满意。我并无攀附金先生之意,因为原著遗憾地实未曾拜读过,仅观赏电视剧,《天龙八部》就已令我心驰神往,赞叹不已啦! 乔峰形象中寓含着较深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和人本主义意义。宋,辽,金,元,西夏时代,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撕杀,又相互同化,融合,是非正邪难于分清的一个混乱时期。尤其从现在的中华多民族国家角度去分析,就更为复杂了。 金庸先生塑造的乔峰,正是生于乱世,起于草莽的,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能为朋友,为下层人两肋插刀,对恶棍,对小人,对阴谋诡计疾恶如仇的那种大英雄。乔峰的英雄形象,不同于以往和一般的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他不仅仅是武艺超群,也不光凭正义报打不平,铲奸除恶。这些一般武林英雄所具备的品格,他当然具备。乔峰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性格。 乔峰是一个异族,一个非我族类的英雄。在历史主义角度,两个对立,仇视的民族,能够产生这样的英雄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他的历史性和超历史性。乔峰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他能撇开民族偏见和偏私,从普遍人性的角度,宽容大度的对待一切,把所有人都看作自己同类,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这是何等可贵的

伟大品质!他是一个真英雄,大英雄。英雄所在就是他的超历史性。乔峰的典型性格,不是他的身份被揭发之后才突变的。在他的性格深处,能发展到那一步,似乎是天经地义,水到渠成。最感人至深的就是他用自己的血和生命,来化解两个敌对国家民族间的征伐杀戮。这一点是任何其他武侠英雄所望尘莫及的。 乔峰是一个悲情英雄,一个悲剧结局的英雄。一个异族,在中华国土上演艺了一番惊天事业。把乔峰放在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特殊的民族关系中描写和塑造,悲凉英雄更显英雄,苍凉侠气铮铮傲骨更令人折服。难怪金先生沾沾自喜于乔峰的塑造,而对于人们耳濡目染,异常熟悉的扬过,郭靖都未能出乔峰其右,就不足为怪了。 乔峰是一个平民英雄。他的平民性格是他有别于其他英雄的又一长处。他从不把自己看作救世主,也从不拿自己当高人一等的贵胄。为人平和,善良,宽厚诚实,对落魄,落难者的深切同情和怜悯,是他又一过人之处。乔峰不是先知先觉,十分聪明的英雄。他在凶险江湖和叵测人心中,往往后发制人。不识则以,一招致胜。乔峰的同情和爱是有原则的。对阿紫的关心爱护和对她的心狠手辣的厌恶,集中在他一身。对幕容复的先佩服而后厌恶,都集中反映了这一点,反映了他的鲜明爱憎。英雄多情但原则不改。 乔峰是一个人性中的英雄。他对阿朱感情之厚重,对她的死无与伦比的歉疚,对父爱的追寻及对大恶人的仇恨,都体现在一身。他的英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实感人的。他不贪恋权势,有近乎凄凉的自卑;同时也有简单的轻信。他的形象是人性化的,是非模式化的;他具有活生生的普通人的性格和情感。这非但没有冲淡他的形象,反而加重了他的生活性和社会性。 乔峰是一个坦荡君子,大度英雄。他不念旧恶,不揣偏见。尤其没有阶级和种族的偏见。这是乔峰英雄形象更提升一步的重要所在。他是重义气的,但他更讲是非。他有民族意识,但却独无民族偏见,更没有民族歧视。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因为汉民族的人称契丹等为胡,而他们又叫汉人为狗汉。真可谓“胡汉不归路”,最后英雄只能以血谏,以命谏。悲壮之极,感人之极! 乔峰是一个超历史的英雄。《天龙八步》是小说不是历史。英雄也是艺术形象而非历史形象。民族偏见和仇恨把乔峰欺辱到何等地步,而他仍屡次三番伸出援手,救助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这是何等超历史,超民族的真英雄!比一比那些只想吃胡虏肉,饮胡虏血的民族英雄;看一看那些只为博取功名,封妻荫子的,替封建帝王舍身拼杀的英雄,那一个能与乔峰相比?因此,英雄形象的高大感人,缘出于情感性格的超历史性,超民族局限性以及强烈的现实感。这种人性的共鸣,起到震撼灵魂的巨大作用。在一个为民族仇杀,为民族偏执情绪,为所谓的正邪,对错掌控和愚弄的社会环境中,乔峰无疑是石破天惊,发聋振聩的英雄,是一个超群脱俗的,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真英雄! 乔峰英雄形象的人性意义是巨大的,深远的。民族有可能泯灭,但人性是长存的。民族不是区分是非的界限,更不能以民族划分优劣。站在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不管以什么理由,其理由多么动人,仇视并屠戮另一个民族都是错误的。人性中最伟大的核心部分是生命。英雄何尝不爱惜自己?但将生命换取两个民族的相安和平,用

古诗文中的鲲鹏形象

古诗文中的鲲鹏形象 鲲鹏,在中国人的人文情结,是少不了的。今人贺喜,常会说“鹏程万里”。而俗语也是有的,如“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还有表“变幻夸诞之谈”的“鹏游蝶梦”。而在古诗文中,鲲鹏也是常出现的一个形象。我们现在就来看看。 一、《齐谐》中的鲲鹏形象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奇事的志书,这本书中对鲲鹏形象是这样描述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意思是说,大鹏要迁往南海,展开它的翅膀,拍起的浪头高达三千里,盘旋而上,驾着云气,离开海面九万里;凭借六月的大风飞行离去。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鲲鹏是硕大无朋,威力巨猛的,成了高大形象的化身。 二、《逍遥游》中鲲鹏形象 在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对鲲鹏形象的描写充满浪漫想象,富于夸张变化: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中的这只大鹏从北冥出发,展翅高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一直飞向南海。这只巨鸟有着与普通鸟类所无法想象的抱负和能力,但在庄子看来,它仍然是“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没能真正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鲲鹏在《逍遥游》成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的一个反面例证。 三、李白诗中的鲲鹏形象 李白诗中写到鲲鹏的诗,最早的是他的《大鹏赋(并序)》。赋中是这样描述鲲鹏的形象的: 焯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足萦虹霓,目耀日月……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块视三山,杯观五湖。 这篇辞赋写于李白的年轻时期,有着明显自比的性质,在赋中,诗人塑造了壮大真实而又神威无比的鲲鹏形象。这只俯瞰人间的鹏鸟,就是自信、自傲、狂放独立、壮志凌云、浩气贯日的诗人形象。 最有名的是《上李邕》全诗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在渝州拜谒李邕时因不合时俗放言高论引起李邕及其下属不快而失意,一气之下,干脆直呼李邕之名作诗以进。这首诗以大鹏自喻,写自己才力非凡,志向高远,表现出李白的狂傲,写出他“未获接见”内心的激愤。 李白晚年,还写过一首关于鲲鹏的诗,这就是《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人生暮年的李白,心中的理想之火仍未熄灭。诗人的悲哀,不是凄凄惨惨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 阿拉尔中学胡小波 摘要:萧峰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他武功盖世,才略非凡,人格高尚,情感美好。然而,他流着契丹人的血,却喝着汉人的奶水长大,这就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萧峰虽是小说中虚构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所宣扬的思想和内涵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萧峰的美是一种绝世的、悲戚的、悲情的、悲壮的美。 关键词:萧峰武功智慧情感悲剧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公认的大师。他的武侠小说既是地摊上受读者青睐的读物,又是文学殿堂供人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有广泛的读者群,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益匪浅。我读过他的几部作品,觉得最有韵味的就是《天龙八部》。它是部小说,更似一部禅书,如露如电,一切如梦幻泡影。 金庸的小说中有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忠厚老实的郭靖,嗜酒如命的令狐冲,处处留情却最是痴心不悔的杨过等。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曾无数次在这些英雄中筛选最令人心折的英雄,筛选出来的结果就是最具魅力的萧峰。本文就从武功和智慧、情感世界以及悲剧命运三个方面来分析独具魅力的萧峰形象。 1、萧峰的武功和智慧 萧峰自幼拜师于玄苦大师,修炼少林武功。那少林武功乃天下武学正宗,少林派为武林泰山北斗,以此雄厚资本,配以萧峰天生异禀,他的武功高深我们可以想象。后来他拜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汪剑通为师,又得“降龙十八掌”等高深武功,再加上常年奔波劳碌实战的历练,其武功可以数一数二了。当然,在书中,我们可以这说:萧峰的内力肯定不是第一,比他内力高深的不下五人,如扫地僧等。萧峰的武功招数精妙也不是第一,也有不少人的招数比他更为繁复和精妙,比如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等。可他的武功却为天下第一。武功天下第一,非以内力而论,非以招数而论,是以其运用之妙,以其神乎其技而论。萧峰对武功的运用之妙,肯定地说:天下第一。 萧峰的武功几乎没有痕迹可见,似乎完全是萧峰自己的威力,什么招数到了他手中都变得厉害无比。作者描写萧峰出招情况,也往往不提招式名称,总之这个人一举手、一投足,皆是无不如意、无不别具威力,能人所不能。金庸在书中这样说的:“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授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我们可以看出,上文说的并不是萧峰的内力如何登峰造极,而是讲他对武功的运用之妙,当真是匪夷所思。若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请出,他的武功也断难达到萧峰的地步。从上述描写完全可以看出,萧峰虽然内力不是最深,招数亦不是最精,但他对武功的领悟力与运用之妙是任何人都无可匹敌的。他的这一个特点,在金庸全部的作品中只其一人而已。如此的武功,这样的英雄,实在令人心折神往。 当然,萧峰不仅武功高强,智慧也非同凡响。首先,看他在平息丐帮叛乱中的体现。叛首叫全冠清,外号“十方秀才”,为人足智多谋,武功高强,可他面对萧峰时,智谋、武功毫无用处。书中描写道:“全冠清武功之强,殊不输于四大长老,岂不知一招也无法还手,便被扣住。乔峰手上运气,内力从全冠清两处穴道中透将进去,循着经脉,直奔他膝关节的‘中委’、‘阳台’两穴。他膝间酸软,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诸帮众无不失色,人人骇惶,不知如何是好。”

《史记》中刺客与侠客形象分析

《史记》中的侠客 刺客与侠客是两个非常神秘而陌生的群体,特别是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讲,很难见到。不过,最好还是不遇见,特别是刺客。遇见刺客和侠客都不是好事,不过影视剧中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刺客与侠客特别多。咱们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看过这种影视剧也看过武侠小说,拿武侠小说来讲,最有名的是金庸和古龙。我印象中金庸的小说中出现的大侠和刺客特别多。不过这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虚构的成份太多,虚构、杜撰、想象、夸张的成分太大,不太可信。比如说拿金庸的作品来讲,他小说里面的一个侠客有一招武功叫乾坤大挪移。我想了半天没有明白是什么武功,后来我琢磨好像应该是能量守恒定律吧。还有一种武功叫六脉神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我琢磨有可能是激光武器吧。古龙的小说中有一个大侠善于使飞刀,他的飞刀非常厉害,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怎样出飞刀,但是对手已经被杀掉了。我怀疑,古龙也没有见过吧。 虽然文学作品中刺客与侠客非常多,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刺客与侠客,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从古到今,在现实生活中刺客、侠客却一直存在。举几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了;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总统也遇刺了,但是他命大没有被杀掉;2007年巴基斯坦的女政治家贝·布托被杀掉了。这是刺客。侠客也有,而且到今天也有。比如说06年去世的歌手丛飞,他曾经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用自己唱歌的钱资助贫困生,但是他自己的日子过的很差,我认为这是大侠。还有天津有一个叫白芳礼的老先生,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他用登三轮的钱资助贫困生上学。我认为白芳礼先生也是个大侠。去年汶川大地震出现了一个叫陈光标的,他自己出钱出物,到灾区救灾去,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称赞。我认为他也是个侠客。但是像陈光标这种人,咱们现在不把他叫作大侠,叫作“志愿者”。他们身上闪耀着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不过他们这些人与传统的武侠和传统的侠客的区别在于他们已经没有武功了,没有武艺了,他们只是有侠义。 我们从文艺作品中看到的刺客、侠客不可信,现实生活中又很难遇到,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些人,想了解这些陌生的群体,那怎么办?我认为有一个方法,从可靠的史料中寻找信息。我认为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所写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就属于比较可靠的资料。而且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门给刺客、侠客立传的人,而且司马迁也是对刺客、侠客的态度比较客观的一个人。司马迁以后到了东汉,东汉大史学家班固写了一部《汉书》。《汉书》也有《游侠传》,但是没有刺客传。他在《汉书》中虽然写了游侠,但对游侠的态度却与司马迁截然相反,而且他针对司马迁对游侠的态度,进行了批评。这是《汉书》。到了《后汉书》,不仅没有刺客传也没有游侠传,也就说在中国传统正史中,从《后汉书》以后二十多部史书中就已经没有刺客列传了和游侠列传了。所以说咱们要找刺客与侠客的可靠的资料,最重要的一个是《史记》一个是《汉书》。其实在其他的史书中也出现过类似的史料,但比较零散,不像《汉书》和《史记》有专门的传记。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本文是关于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要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要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要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想以近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一下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设题方式】 示例: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010年高考山东卷) 【答题策略】 “简要概括”“性格特征”是审题要点。据此,只要找到答题语域,提取或整合出体现“性格特征”的词语即可,无需分析。先找出答题区域在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在作者描写和叙述中有体现。比如,“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是善良本分的体现;“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是写祥子的勤劳;“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

则体现了他的真诚自然。 【答案示例】 勤劳;朴实(憨厚老实,善良);上进(有生活目标,有追求,有上进心);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 二、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 【设题方式】 示例: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010年高考浙江卷)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答题语域】 在弟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答题策略】 “加点的动词”“简析”“心理”是审题要点。据此,要联系前后文和文章的主旨,对每个动词加以分析,从而把握其心理特点。比如,父亲在弟弟困难的时候“喝令”他收下自己的退休工资卡,语言是强硬的,但其中的疼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示例】 ①拍拍:表现了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

论金庸武侠剧中悲剧英雄人物萧峰

论金庸武侠剧中悲剧英雄人物萧峰 我非常喜欢金庸先生的作品,认为它厚重,历史感、社会性强,人物性情真实、鲜明,情节波澜壮阔、出人意表,再加上优美的语言,读到精彩处,令人荡气回肠、如遇电击,实是为武侠作品中的珍品。 在金庸先生塑造了众多的武侠英雄人物,如仁厚善良、抵抗外辱的郭靖,为了爱情而冲破礼教的种种束缚的杨过,重情重义的张无忌,惩恶扬善的洪七公等等,但使我震撼最深的却是《天龙八部》中的萧峰。 为英雄者,其一必有浩然正气,其次有救危扶弱、不畏强权之心,并能付诸于行动,再次还要功力超凡、能量惊人。《天龙八部》中的主人翁萧峰,便是其典型的代表,但不同于其他英雄人物的是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形象。 萧峰,原名乔峰,原丐帮帮主,武功盖世,在武林中具有极高的社会声望。江湖人称:“北乔峰、南慕容”,如果把以前的武林比作现在的娱乐界,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哥成龙,但他却没有成龙那样的好运气。萧峰刚一开始,就被陷害为弑师杀父母的凶残之徒。为丐帮作出了巨大贡献却被丐帮帮众所仇视、遗弃,称之为野蛮、凶残的“契丹人”。(我国民族史上一直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加之宋朝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时地对宋民进行掠夺和杀戮,所以汉人对契丹人恨意极深,认为是野蛮和凶残的一类人。客观上讲,食肉的游牧民族确实比食草的耕种民族更富有暴力倾向。)就这样的一个人,在层层的误会、冤屈和寻找自己仇人的过程中进行着他的人生历程。 为什么说他是个悲剧人物呢?纵观人生轨迹,亲情、爱情、事业这三大项几乎把人生涵盖,暂且从这几点上分析一下。 一、亲情。萧峰自幼母亲被杀,被乔氏夫妇收养,拜少林高僧玄苦为师,后乔氏夫妇被杀,玄苦被害,世人皆认为是萧峰所为,就连玄苦临终时也认为是萧峰杀了自己。由此背上了弑师杀父母的罪行。他为了洗清冤屈,苦苦寻找这个陷害他的大仇人,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仇人终于被找到,原来这个人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二、爱情。萧峰大战聚贤庄,用他的…蛮劲?,即本性中的坚毅、刚强、扶助弱小,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保护和救助着一个柔弱的女子—阿朱,因此也获得了阿朱爱。以后,爱情愈加浓密,就是现在说的热恋进行时,刚强的汉子在阿朱水般的柔情和细腻的关怀与理解中尝到了另一种温暖。在此时,正当他们在甜蜜中规划美好未来生活的时候,命运和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由于误会。他用他生平的绝技——降龙十八掌,打死了他深爱的、深爱他的唯一的女人,雷声轰鸣,雨声大作。在黑夜的呜咽中,英雄的心被他自己撕成了碎片。曾几何时,在他受尽冤屈、耻为契丹人、被世人遗弃的时候,阿朱给了他心灵温暖的港湾,引导他走出困境。他们彼此深深相爱。但他却打死了自己最深爱的人,永远毁灭了自己情感的归宿。 三、在事业上。萧峰身为丐帮帮主,武功盖世,地位崇高。但被丐帮帮众所驱逐,成了众矢之的。从个人的角度上,他从高高在上的伟岸英雄变成了弑师杀父的无耻小人。在民族利益上,萧峰生于契丹,养于北宋,在汉人和契丹人的交战中,他将如何自处?萧峰重情重义、血性男儿、正气浩然,他若帮契丹打宋朝,就是无情无义,非英雄所为,他若帮宋打契丹,则是数典忘祖,这也正是他所不耻的,正是这种两难的处境,决定他的死亡。在雁门关外,强迫契丹皇帝在有生之年永不侵宋的情况下,两军之前,他用箭穿透了自己的心脏,飘飘然寻阿朱而

论文,萧峰形象

论《天龙八部》中萧峰艺术形象 摘要: 《天龙八部》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武侠小说界的晴天霹雳。无论就其思想性或艺术性而言都成为中国新武侠小说派一个绝对的异数。而本书中的第一主人公——萧峰,更是将武侠小说人物的形象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从其侠义精神、武功人品、爱情观念等各个角度都折射出崇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金庸笔下第一英雄的天人般的风采,也为新中国文学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悲剧人物形象。 关键词:金庸萧峰英雄形象人格魅力

引言: 金庸是中国新武侠小说派的旗手,在其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篇篇异彩纷呈。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展示了刀光剑影变幻莫测的武林风云,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行侠仗义、叱咤风云的真英雄、真豪杰,到人面兽心、卑鄙龌龊的伪君子、真小人,从粗犷豪迈的大漠莽汉到特立独行的江南怪人,从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到调皮可爱的市井无赖,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击节称赞。就英雄人物而言,塑造得最成功的,无疑是《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萧峰。作者在萧峰的形象塑造中,不断将其拔高,最终成就其金庸武侠小说中第一英雄形象,并赋予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本文将通过萧峰的武功与智谋、性格特征及其命运悲剧三个方面去探讨这一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英雄气质及其人格魅力。 一、萧峰的英雄形象 关于英雄,自古以来无数文学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形象方式诠释了它,从古西腊传说中的阿喀琉斯到中国宋代的梁山好汉,英雄的话题始终是人类所追问不休的。同样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不乏英雄形象的存在,萧峰正是金庸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所成功塑造的英雄形象。 1.萧峰的武功与智谋 萧峰是金庸笔下的一个异数,十五部武侠小说所塑的主人公虽各具特色,然总少不了历经一番磨难,唯萧峰是一个例外。从萧峰一出场,就赋予了他非常人的姿态。且看第十四章“剧饮千杯男儿事”: “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转。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① 在这短短的几十字里,就足可表现出萧峰大气磅礴、神威凛凛之气势,萧峰的形象也就印入人心。接下来的“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可以说是对萧峰的一个概括性的综述。论及武功与智谋都得到很好的讲述,智擒十方秀才,义服四大长老,都可以说是极力煊染了萧峰的武功才智和应变能力。当时一场针对萧峰的有预谋的叛乱一触即发,而他尚不知情。从部属的种种异常行为中,他察觉到形势严峻,但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通过冷静的分析,他认定变乱的主谋是自己的得力下属——能言善辩、工于心计、办事干练的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于是他不动声色,故意与丐帮四大长老说话,趁全冠清毫无防备之际,突然向他发起攻击,封其膝关节穴道和哑穴,令他下跪,不能说话。这一下兔起鹘落,举手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48170288.html,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10期 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 一、前言部分 要研究中国的小说就绝对不能跳过对唐传奇的研究,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其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技巧、文章体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传奇原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以“传奇”为小说作品命名的,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而且传奇的内涵也时常是多义的。王国维也说过说:“传奇知名,至明凡四变矣。”大约到了元代,人们才把唐代出现的这种小说新文体称之为“传奇”。①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 对唐传奇的研究长久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其的评论与阐述从宋代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形成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唐传奇作品,内容涉及对唐传奇原著版本的考订、注释、校勘整理,到对其题材内容的分析、深入挖掘当时的制度背景、人的内心世界,再到文体与嬗变、创作动机、小说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二、主题部分

浅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法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金庸笔下人物的性格色彩分析

金庸笔下人物的性格色彩分析 先分析作者。 金庸大侠:蓝色,非常聪明的蓝色,琴棋书画、儒释道法,金大侠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构思的小说情节巧妙,逻辑严密,成书以后又专门拿出时间来修订,都是蓝色的典型特征。 他笔下的东邪黄药师,其实就是自己的影子。蓝色的人认为凡是有果才有因,所以金大侠笔下的人都不是天生的高富帅,反而是要经历诸多的磨难才能有所成就。 对比古龙先生,红色性格就非常明显,好酒随性,作品里的人,主人公天生都是高富帅,情节更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完全体现红色性格的无限创意。 分析一下金大侠笔下的人物。 《射雕》 东邪黄药师:蓝色,非常聪明的蓝色,(不是说蓝色就聪明)他的成就是因为聪明和坚持,他的邪体现的是蓝色愤世嫉俗的正义,而不是红色的随性无拘。他是最“邪”的,他做的是又都是最正的,他批《孟子》,不守规矩,只是希望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华和与众不同,但不会希望所有人都跟他一样胡闹,所以他希望女儿聪明更希望女儿乖巧,希望女儿能像他一样做一个聪明的蓝色,可惜黄蓉不是蓝色。黄药师对妻子的爱更体现蓝色对爱情的忠诚。 西毒:黄+蓝 北丐:红 南帝:绿+蓝 中神通:蓝,循规蹈矩、死板教条的蓝。他其实是非常喜欢林朝英的,蓝色的他很喜欢、甚至羡慕林朝英的活泼、聪明、古灵精怪,但是非得死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信条,让两人孤独一生。也因为他是蓝色,所以他事事想的周全,临死还设计欧阳锋一回。 林朝英:红,聪明的红,她非常喜欢王重阳的理性、有责任感、忠诚,所以王重阳和林朝英是互相吸引、互相喜欢,可惜了被王重阳的死板蓝给害得难成正果。周伯通:红,无拘无束的红,不负责任的红,调皮捣蛋的红。 黄蓉:黄色,非常聪明的黄色,(不是说黄色就聪明),就是那种希望自己掌控一切的黄色,坚决反对父亲掌控一切,所以是让蓝色的黄药师不喜欢的,她也不喜欢蓝色的黄药师。黄蓉利用自己的聪明来反抗父亲黄药师,跟黄药师唱反调,以至于借跳海自杀逃跑。她喜欢郭靖是因为郭靖听她掌控。她为了向洪七公学艺做漂亮的菜,其实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对比一下赵敏,同样是因为爱人和父亲站到对立面,黄蓉是因为和父亲闹翻,所以和郭靖在一起;赵敏则是因为和张无忌在一起,才站到父亲的对立面;而且黄蓉更多是认为黄药师不对,自己选择的“傻”哥哥很对,对于父亲的不支持她没有多少愧疚;而赵敏是对父亲有很深的歉意的。赵敏是蓝色。. 83版射雕是经典,因为演黄蓉的翁美玲就是黄色,因为爱汤镇业却无法得到,所以殉情,这是就是黄色的极端表现,如果是蓝色,会满足和享受追求真爱的过程。张纪中版的射雕,周迅是内向的绿色,所以再怎么努力也不是黄蓉的感觉,反倒是画皮2的她是更像本色演出,虽然是妖,却有人一样柔软的心。 郭靖:蓝色,蓝色的他能坚持,所以虽然笨,但是却学会了好多厉害武功,因为知道自己笨,所以愿意听黄蓉的,这是蓝色不讨厌黄色,难得的一个例子,他愿

金庸笔下的三种父亲形象

金庸笔下的三种父亲形象 在金庸的小说里,男主人公的亲生父亲几乎都以不同的方式缺席,他们退出了教育儿子成长的职责。 生身父亲只是赋予了生理的血肉之躯,而师父则促进了其武功技术上的发展。 师父给了主人公们行走江湖的生存保障,而“精神之父”则让主人公们的成长有了内在动力。这三者共同构成了金庸笔下父亲的象征。 由于亲生父亲的缺席,师父就要代行其职,但师父对主人公们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有正面也有负面。请看下面的表格: 父亲的缺席有三种方式,一是生身之父就是精神之父,对后代的价值观塑造很具影响力,对主人公的影响一直都在,陈家洛、郭靖和袁承志都属于这种情况,他们的成长,就是追怀父辈的过程,也是遵循父亲价值观的过程。

二便是譬如《天龙八部》中的父亲形象,有了戏剧性的转化,亲生父亲因装死而产生缺席,这为后代的独立成长提供了可能,甚至萧峰的很多罪名,都是由于父亲萧远山的作为,才施加到萧峰身上,导致萧峰对父亲仰慕的同时,又对其滥杀无辜而不齿。 《神雕侠侣》杨过心里,父亲是英俊正直、无故被杀的青年豪杰,但在他得知真相的时候,便悲愤难言,“想不到自己的父亲竟是如此奸恶,自己名气再响,也难洗父亲之羞。”这是后代自我编制的父亲神话破灭时的表现,奸恶的父亲给后辈留下的伤痕久久不能愈合。 第三种缺席的类别,是父亲全完没出现,对孩子也无任何帮助,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是孤儿,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侠客行》里的石破天被母亲的情敌抢走,是在虐待中度过少年时光的。《鹿鼎记》的韦小宝母亲的一名妓女,韦小宝便在妓院长大。这种情形与前两种相比,更加凸显了师父的特殊作用,他是作为父亲的替代者出现的。 《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十五岁离家跟随袁士霄学武,并获得闯荡江湖的阅历,以及“行侠仗义”的价值观。《神雕侠侣》中杨过机缘巧合跟洪七公学艺,在他眼里,洪七公慈祥亲和,刚直中有洒脱,不自禁为之倾倒,这是理想父亲的形象,是生父已死的后代在年轻稚嫩、会怨恨、会动摇的时候,迫切希望的“精神导师”。《碧血剑》中袁承志的师父穆人清、《倚天屠龙记》中指点张无忌的张三丰,和《笑傲江湖》中传授令狐冲的风清扬的身上,都寄托着后辈的希望和敬佩,他们的武功和正义感,为后辈闯荡江湖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和心里基础。《鹿鼎记》中,韦小宝在师父陈近南被害死的时候,失声痛哭,这是韦小宝为数不多的几次真情流露,是突然失去精神之父后的无助状态。 师父代替父亲,成了后代依赖的主体,也成了为他们解疑答惑的帮手。师父的死,则代表着后代将再一次发生身份危机。 如果有了父亲的存在和陪伴,男主人公们便缺乏独立闯荡江湖的可能性,没有了父亲角色的牵制,他们才能卷进江湖漩涡,才有了性格塑造的多样性,进而才能在成长中成就自己。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图文稿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 析方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1、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例: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

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 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

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高考对文学鉴赏的总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讲只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的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物征。譬如鲁迅笔下的河又、孔乙己、祥林嫂,茅盾笔下的吴孙甫,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就是做的鉴赏文学形象的工作。 高考在现代文阅读中提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要求已有许多年,但是,近若干正面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还只有2001年春季考试中心一道题。我个人觉得,在强化文学鉴赏能力考查的现在,就越应重视它,因为考的可能性在增大。 二、鉴赏文学形象的目标 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1]高等教育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空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

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啊,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化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说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 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古代史书中的侠客形象探究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古代史书中的侠客形象探究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注:请下载并填写好请发送到教科处邮箱,优秀的将公布到学校网站。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附|:论文《我眼中的“古代侠客”》 我眼中的“古代侠客” 撰写者: 引言:谈论武侠小说,很难不从“侠”的观念入手。说到底,武侠小说是一种讲述以武行侠故事的小说类型。用梁羽生的话来说,““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 这就难怪研究武侠小说的学者,都喜欢花费笔墨分辨“侠”的观念。因为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武侠小说,以及武侠小说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就只能是一笔煳涂帐。只是专家们关于“侠”的基本特徵的概括实在过于纷纭复杂又都各有自己的说法。 仔细分辨,不难看出各家所赖以观察的角度不同,故其结论相去甚远。因为,在我看来,武侠小说中“侠”的观念,不是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可用三言两语描述的实体,而是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以及当代视界与文类特徵的融合。关键在于考察这种“融合”的趋势及过程,而不在于给出一个确凿的“定义” 一、“侠”的由来 “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文中“游侠”、“私剑”并称,而“带剑者”的特徵是“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后世关于“侠”的观念在此已露端倪,这就难怪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以《韩非子》此说开篇。只是此说语焉不详,且无具体例证;一直到《史记》的《游侠列传》,“侠”的基本特徵才被较为精细地勾勒出来。因此,后世谈“侠”者大多本此: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可与这段话相发明的是《太史公自序》中关于《游侠列传》写作动机的说明:“游侠救人于阨,振人不赡,仁者有采;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传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