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文,萧峰

论文,萧峰

论《天龙八部》中萧峰形象

摘要:

《天龙八部》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武侠小说界的晴天霹雳。无论就其思想性或艺术性而言都成为中国新武侠小说派一个绝对的异数。而本书中的第一主人公——萧峰,更是将武侠小说人物的形象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从其侠义精神、武功人品、爱情观念等各个角度都折射出崇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金庸笔下第一英雄的天人般的风采,也为新中国文学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悲剧人物形象。

关键词:金庸萧峰人格魅力

引言:

金庸是中国新武侠小说派的旗手,在其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篇篇异彩纷呈。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展示了刀光剑影变幻莫测的武林风云,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行侠仗义、叱咤风云的真英雄、真豪杰,到人面兽心、卑鄙龌龊的伪君子、真小人,从粗犷豪迈的大漠莽汉到特立独行的江南怪人,从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到调皮可爱的市井无赖,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击节称赞。就英雄人物而言,塑造得最成功的,无疑是《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萧峰。作者在萧峰的形象塑造中,不断将其拔高,最终成就其金庸武侠小说中第一英雄形象,并赋予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本文将通过萧峰的武功与智谋、性格特征及其命运悲剧三个方面去探讨这一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英雄气质及其人格魅力。

一、萧峰的形象

关于英雄,自古以来无数文学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形象方式诠释了它,从古西腊传说中的阿喀琉斯到中国宋代的梁山好汉,英雄的话题始终是人类所追问不休的。同样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不乏英雄形象的存在,萧峰正是金庸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所成功塑造的英雄形象。

1.萧峰的武功与智谋

萧峰是金庸笔下的一个异数,十五部武侠小说所塑的主人公虽各具特色,然总少不了历经一番磨难,唯萧峰是一个例外。从萧峰一出场,就赋予了他非常人的姿态。且看第十四章“剧饮千杯男儿事”:

“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转。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①

在这短短的几十字里,就足可表现出萧峰大气磅礴、神威凛凛之气势,萧峰的形象也就印入人心。接下来的“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可以说是对萧峰的一个概括性的综述。论及武功与智谋都得到很好的讲述,智擒十方秀才,义服四大长老,都可以说是极力煊染了萧峰的武功才智和应变能力。当时一场针对萧峰的有预谋的叛乱一触即发,而他尚不知情。从部属的种种异常行为中,他察觉到形势严峻,但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通过冷静的分析,他认定变乱的主谋是自己的得力下属——能言善辩、工于心计、办事干练的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于是他不动声色,故意与丐帮四大长老说话,趁全冠清毫无防备之际,突然向他发起攻击,封其膝关节穴道和哑穴,令他下跪,不能说话。这一下兔起鹘落,举手

投足间将武功不亚于四大长老的全冠清制服,使得帮众不敢轻举妄动。然后他利用平时在帮中建立的威信,发号施令,调遣帮众,将一场祸乱化解于无形。萧峰在平息内乱过程中,始终从大局着想,不让帮中兄弟自相残杀,显示了他的领袖风范。对违反帮规长老的处置,他顾念他们以往对丐帮的贡献,不惜自流鲜血以洗净其罪,从而令四长老心服口服,死心塌地听他的号令。在这样一个平息内乱场合的短短叙述里,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萧峰武功的精湛更极其深刻的表现了他的领导艺术和智谋的高超。

再看书中另外两个场面,一是聚贤庄恶战群豪。“乔峰眼看群雄不讲公道……乔峰奋起神威,右手斗然探出,已抓玄寂胸口的‘膻中穴’,将他身子高高举起。众人发一声喊,不由自主的退开了几步。玄寂要穴被抓,饶是有一身高强武功,登时全身酸麻,半点动弹不得,眼见自己的咽离圆盾刃口不过尺许,乔峰只要左臂一推,或是右臂一送,立时便将他脑袋割了下了,不由得一声长叹,闭目就死。”②聚贤庄一战,少林寺玄难等天下英豪俱是身怀绝技之辈,可是萧峰如疯虎、如鬼魅、忽东忽西的乱砍乱杀、狂冲猛击。不少高手上前接战,都被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数杀了。在乔峰与玄寂的对话、对打中更体现了乔峰才智过人、武功高超,他说:“久仰‘天竺佛指’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③这段话问得何其之妙,全场之人无不瞠目结舌,无以言对。太祖长拳的一招一式也在萧峰的运使之下虎虎生威,无坚不摧。他孤身一人连毙数十名好手,当真是威震天下。战后,中原群雄恨之切齿,却也是闻之落胆,回思其时庄中大厅上血肉横飞的惨状,兀自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第二个场面是少室山英雄本色。“萧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愤怒,当即大步迈出,左手一划,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击去,正是降龙十八掌的一招‘亢龙有悔’,他出掌之时,与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说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际,两人相距已不过七八丈。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萧峰于三招之间,逼退了当世的三大高手,豪气勃发。”④

在小说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这三章中,对萧峰的武功描写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点。有三招击退星宿老怪,力挫游坦之,击败慕容复的“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的描写,也有将无名老僧打的吐血的描写。但还是会有很多人会觉得萧峰武功不是很高,在《天龙八部》里,段誉会六脉神剑,凌波微步,虚竹更精通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这些逍遥派绝学,鸠摩智的小无相功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萧峰有什么?擒龙手,太祖长拳,这些能和段誉、虚竹、鸠摩智的那些武林绝学相比吗?当然萧峰还有降龙十八掌,但是这样就能认为萧峰武功不行吗?论及武功,可以用书中的叙述,二十四回——烛畔鬓云有旧盟。“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受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

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但除了武功之外,读书、手艺等等都只平平而已,也与常人无异。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⑤这也正说明了武功最强不是那些华丽名称的招式,而是最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掌一剑,越简单越有效,《神雕侠侣》有这样一段描述“如此练剑数日,杨过提着重剑时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击刺挥掠,渐感得心应手。同时越来越觉以前所学剑术变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独孤求败在青石上所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他一面和神雕搏击,一面凝思剑招的去势回路,但觉越是平平无奇的剑招,对方越难抗御。比如挺剑直刺,只要劲力强猛,威力远比玉女剑法等变幻奇妙的剑招更大。”⑥萧峰的武功是和独孤九剑一脉相承的,他的武功描述中很少有招式的描写,更多是一掌,一脚,大有大斗,小有小斗这样的描述,降龙十八掌这种天下绝学也只使一招亢龙有悔而已,加上他数以千计的临敌经验和盖世的才略,可以说萧峰的武功是已经脱离普通招式范围的无往而不利的极高,达到了随心所欲返璞归真的境界。

2:萧峰的性格特征

作者在赋予了萧峰一流的武功和机智才略后,也赋予了他英雄般的性格特征:胸襟坦荡豪迈刚毅

萧峰在杏子林平乱过程中,他智擒“十方秀才”全冠清,其时形式对萧峰十分不利,全冠清更是要揭露其真实身份,欲将萧峰置之于死地。萧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处变不惊。面对全冠清的咄咄逼人,没有丝毫恐慌,而是让他讲个明白,这对于一个处在权力高端的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能做到的事。而相反和他齐名的慕容复在小说最后当包不同指摘他认贼作父,鲜廉寡耻时,慕容复不顾情义一掌将其击毙。包不同是一手将慕容复从小扶持长大的,而全冠清对于萧峰来说只不过是个部下且并无私交,在形格势禁的情境下,萧峰能不顾个人安危,为四大长老插刀洗罪,让全冠清讲个清楚,足以表现他的坦荡胸襟。少室山萧峰和丁春秋、游坦之激战时,慕容复趁机向萧峰挑战,萧峰力挫三雄后,豪气勃发,在天下豪杰面前举袋痛饮,其豪迈之气,不可逼人。接下来,在和段誉,虚竹三人的联手下,将丁春秋、游坦之、慕容复一一击败。萧峰这时本可轻取任一人性命,可是他没那么做,此种胸怀非大丈夫不可为。

虽万千人吾往矣,聚贤庄大战前一刻,面对三百多位英豪,萧峰端起一碗酒来,说道:“这里众家英雄,多有乔峰往日旧交,今日既有见疑之意,咱们干杯绝交。哪一位朋友要杀乔某的,先来对饮一碗,从此而后,往日交情一笔勾销。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天下英雄,俱为证见。”⑦英雄豪迈,可见一斑。

萧峰的豪迈之气,更多的体现在他与酒的故事里。刚出场时,在无锡松鹤楼上,便连干四十碗高梁酒,只过得一会儿,他便又要喝酒。聚贤庄中,他一口气喝了五十余碗白酒。女真族部落中,萧峰连尽十余袋烈酒,竟使女真人人人敬畏。辽国皇帝营帐中,文武官员一个个上来向萧峰敬酒,萧峰喝了三百余杯,仍是神色自若,使百官无不骇然。少室山下萧峰一口气不停,将袋装二十余斤白酒喝得涓滴无存,脸色却一如平时,毫无酒意,令群雄相顾失色。他天生异禀,美酒与武功相辅相成,唱得越多武功越高。酒量宏大,映衬出萧峰性格的豪迈自在。千百年来,似乎酒就和英雄有了千丝万屡的联系,酒壮英雄胆,酒助英雄兴。梁山泊一百零八位英雄便是以酒演绎了一出出回肠荡气的英雄史诗,鲁智深的大醉、林冲的酒气冲天、武松的酒后打虎……似乎这每一件事情都与酒有些“瓜葛”。萧峰也正是在酒中演绎着他英雄豪迈。

萧峰的性格中,有一种令人十分震撼的质素。萧峰对阿朱讲他幼时杀人一段,因受不得冤屈,黑夜之中来回数十里路,不声不响,七岁杀人,前后无人知晓。意志胆量智力惊人之极。在这小小的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萧峰在这“最受不得冤屈”的背后有着刚毅的性格特征。萧峰的刚毅不同于普通人的性子刚烈,他的刚毅般的性格总是和他的豪迈之气相连,有着石破天惊般的英雄气质。

当遇别人对他冤屈时,萧峰的理性总是变弱,钢铁般的意志,立即变得极为强悍,任是天大的挫折,也绝不灰心和低头,心中既有悬疑,就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所以,当天下人都冤枉他弑父、弑母、弑师三大罪状后,理性终于在聚贤庄大厅如雪崩般崩溃。

当玄难把快刀祁六之死强加在他的头上时,不受冤屈的萧峰陡然间失去理性,犹似变成了一头猛兽,如疯虎、如鬼魅、忽东忽西的乱砍乱杀、狂冲猛击。杏子林中,折刀为誓,不杀汉人,被暂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可萧峰眼看群雄无耻不公,挡不住他,却去欺侮阿朱这奄奄一息的弱女子,高傲倔强之气大盛,大声说道:“事到如今,他们也决不容你活了,咱们死在一起便是。”当他受阿朱牵累,多处受伤,意识到难以突出重围,于是放弃抵抗,免得多伤人命,道:“你们动手罢!”刚毅的他,面对天下英豪,何之所惧,但当他念及多伤人命时,引颈受戮,慷慨豪迈如此,读之令人热血沸腾。

3.萧峰的悲剧命运

在金庸塑造的众多武侠人物中,萧峰以不争的事实名列群雄之首。金庸本人也说过,他最喜欢的武侠人物,一个是杨过,一个是萧峰。萧峰其刚正如洪七公,其侠义比郭靖,其用情之专如杨过,其擅操权柄如陈近南,其豁达如令孤冲……而最使人感慨的却是萧峰身上那荡气回肠的悲剧意识。萧峰的英雄形象也正是随着其悲剧命运的不断加深而得以完善并最终确立的。

在《天龙八部》一书中,萧峰是被塑造得近乎神一般完美的武侠人物。从“杏子林商略平生义”到“虽万千人,吾往矣”;从少林寺外一声断喝:谁说星宿派武功胜得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到燕云十八骑倚马畅饮英雄

洒;从慨叹“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到“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买卖交易……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直到雁门关外“教单于折箭”,为天下苍生饮箭而死。萧峰的出场时时透出一种英雄气概。金庸自始至终都在尽力完善萧峰的形象,萧峰不仅是武学上的奇才,而且是道德上的完人。金庸将他写得这样十全十美,正是为了写英雄无路,命运弄人的悲剧,其形象越完善,悲剧结果的悲剧性就越强。萧峰之死死于命运的捉弄。

萧峰生于辽国,却被命运安排在大宋长大。在为丐帮立下汗马功劳后却被揭穿他是契丹人。此后,萧峰在一种矛盾的情绪中展开了对自己身世的追问。由此而带来一系列事与愿违的事情开始上演,聚贤庄一战上杀死了无数中原豪杰,在对自己身份的寻访中更让他蒙上了杀父、杀母、杀师的不白之冤。而这些似乎都还不足以说明萧峰的悲剧命运。萧峰的亲生父亲萧远山,在萧峰身份被揭穿后,一连杀死了谭公、谭婆、单正、玄苦大师,甚至连不懂武功的无辜的乔氏夫妇也冤死在他的掌下。杀人的理由只是他们故意隐瞒事情的真相。这一切都被算到了萧峰的头上,使萧峰蒙冤,当萧峰知道真相后,胸口一酸,愕然道:“这些人既是爹爹所杀,便和孩儿所杀设有分别,孩儿一直担负着这名声,却也不枉了。”⑧言语中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人死已然不能复生,但对作为凶手的父亲却也无可奈何,中间充斥着浓烈的悲剧色彩。而阿朱的出现及死亡是萧峰悲剧命运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萧峰与阿朱虽无夫妻之实,但随着阿朱的死亡,却已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因为在萧峰的心中,阿朱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阿朱的死,是萧峰心中永远无法解开的结。

萧峰的悲剧类似希腊神话中的悲剧,其悲剧的起源不是性格上的缺陷,而是来自对命运的挑战。复仇并不是萧峰追查的真正原因,对命运的不屈服,才是促其追查的真正理由。萧峰可以接受失败,却无法接受不明真相的失败,正如他可以去死,却不能糊里糊涂地去死一样。事件的真相,命运的真相对萧峰而言远远超过了复仇的成功与失败的这些小节。对萧峰而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没有意义,对生命意义和命运意义的执著追求,导致了萧峰的悲剧。群雄会上对死亡意义的怀疑,促使萧峰追查“大恶人”,致使阿朱的死亡;对阿朱死亡意义的怀疑,促使萧峰最终追查到的“大恶人”是自己的父亲;对在辽国的叛乱中死亡意义的不甘心,促使萧峰在两军阵前擒敌主帅,成了辽国南院大王。最后在雁门关外的自尽选择终于完成了这一死亡的意义。对英雄萧峰而言,命运的发展他并不关心,但对命运的抗争,自我体现的这个意义则是萧峰这个悲剧英雄的起始与主题。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悲剧中的那种激情和愤怒的力量往往比其它的力量更强大,更能给人以深思和激励。所以英雄形象的建立不仅仅在于描写他做了什么,受了多少苦难,还在于他最后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触动和反思。萧峰是金庸笔下形象最完美的人物,也是最受金迷们及金庸本人所喜欢的人物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萧峰身上所显现出来的由于特定时代而造成的不可疗救的悲剧性。缘于

命运的错乱,致使在那个特定时代的萧峰对命运的不屈的抗争和对生命意义的执著的追求,在读者内心深处产生了深刻共鸣,更多地体现着人们对崇高的完美的人性追求,这也正是萧峰悲剧命运所体现的悲剧形象的重要意识。

二、萧峰的魅力

在金庸笔下的人物形象中,有许多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如至情至性的杨过,侠之大者的郭靖,自由之神令狐冲,以及为爱冲破一切樊篱的赵敏,还有以自我价值实现为终极目标的韦小宝,他们无一不突破自我形象而散发着特殊的人格魅力,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但要是说到人格魅力最近完美的我个人认为非萧峰莫属。

萧峰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也是金庸笔下至情至性、至善至勇、至忠至仁的最接近于完美的人物。在他身上,高度浓缩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英雄的一切规范,你可以品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你也可以找到无论身处何方心系天下苍生的悲悯情怀,更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豪迈,“醉里挑灯看剑”的气度,甚至还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侠骨柔情,以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永恒悲伤。萧峰的意义早已超越人物形象的简单意义而升华为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他承载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英雄这一概念的解说。

杏子林中的叛乱,宋奚陈吴四长老都参与了,每人都罪当一刀处死。但萧峰宽宏大量,不记叛乱重罪,一面叙述他们以往的功绩,一面一刀刀插在自身,代他们流血洗罪。这不仅是大仁大义的英雄行为,最为难得是他能放弃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这不仅仅是性格的使然,更是性格的一种升华。为了救治一个非亲非故,无恩无义,低三下四的小丫头阿朱,萧峰明知天下英豪群聚聚贤庄,正商议如何杀他,却仍单刀赴会。那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概,此等豪迈之气,直追关公。

萧峰在百花会上对马夫人视若无物,竟连正眼也不瞧一眼。这和武松有着多么相似之处,英雄近酒远色,富贵不淫,萧峰俨然有古来英雄风范。但萧峰不是不接受女人,在阿朱追随他到雁门关后,二人山盟海誓,情定终生。阿朱随萧峰追杀恶人,同行同宿数千里而相持以礼,最终,阿朱为了萧峰甘愿代父而死。至此,这段凄美的爱情本该告一段落,可是,英雄也是人,在没有阿朱的日子里,却时时可以感受到阿朱的存在。面对阿紫的真情、疯狂炽烈的爱,面对耶律洪基赏赐的无数美女,他全然不见,毫不动心。他的心中只有一个阿朱,谁也无法取代的阿朱。只因在萧峰眼中,阿紫不是阿朱,阿紫只是阿朱的妹妹而已。而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

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至此,爱愈弥坚,其至情不亚于杨过,其痴情不逊于段誉。对爱的真谛,阿朱给予阐述,对爱的坚持与信仰则由萧峰来体现和完成。这是符合我国人们几千年来的对爱的追求的,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境界,是对爱情的终极演绎。萧峰的人格魅力至此已征服千万痴情儿女。

在经历了身世被揭,爱情陨落,生父使自己蒙冤后萧峰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因平乱有功后当上了南院大王时,他面临着的是国家与民族的艰难抉择。

在小说第四十二章“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中有段话,最能表现萧峰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慕容博要与萧峰父子谈一笔“交易”,用他的命,换萧峰侵宋,说得萧远山都有些动心了,然而萧峰却不答应。他说,“杀母之仇,岂可当做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⑨接下来一段,“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立功业。”⑩上面这两段话,是萧峰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连少林寺无名老僧也夸他“宅心仁善,这般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在小说结尾“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中,萧峰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为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威逼辽国皇帝有生之年不得攻宋。民为贵,君为轻。这种思想,通过萧峰的行动表现出来,更说明他的高尚人格。

萧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无名老僧称赞他为“惟大英雄能本色”,“菩萨心肠”,“大仁大义”,在这一点与郭靖毫无二致,但萧锋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在萧锋身上,他真正既超越了政治主义,也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无论是大宋王朝还是辽国的统治者都不是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而萧锋所致力于维护的既非契丹族的民族利益,也非汉族的民族利益,而是超越任何一个民族的天下苍生的共同利益或普遍利益。终于,萧峰为了两个对他都深怀疑忌的民族的民生安宁和远离战祸,甘愿断箭穿心。金庸对这个具有超越意识的英雄形象的塑造,笔力万钧,叙事如颂。在这个悲剧英雄形象的完成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萧峰人格魅力的极致展现,也看到了一种仁爱无疆的英雄民族精神的表现与完成。

结语:

萧峰是金庸笔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人物。古人认为“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英雄除了机智勇敢,还应该有胸襟气度,果敢节操,远大的理想和宽广的胸怀,当然还要有卓越的才能,这些萧峰全都具备了。

金庸这枝妙绝惊人之笔,通过萧峰的一生极其深刻地塑造了萧峰这一伟岸的人物形象,但金庸没有把他写成传统意义上的“侠客”,而是以“英雄”形象超越“侠”的概念。通过透视其性格特征谱写这一英雄形象光辉的人格魅力。萧峰对朋友的义薄云天,对爱情忠贞,对天下苍生的爱怜无一不冲破人物所处环境的局限而彰显出伟大的人格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萧峰以满腔热血,反对战争,祈求和平,为实现民族之间彼此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为实现宋、辽两国罢兵,甘愿献出自己最为宝贵的性命,体现了一个英雄的最高境界,闪射出人性壮丽的光辉,使他的光辉形象达到顶峰。

注释:

①金庸,《天龙八部》,第481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②金庸,《天龙八部》,第699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③金庸,《天龙八部》,第693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④金庸,《天龙八部》,第1456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⑤金庸,《天龙八部》,第880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⑥金庸,《神雕侠侣》,第918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⑦金庸,《天龙八部》,第686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⑧金庸,《天龙八部》,第1492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⑨金庸,《天龙八部》,第1521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⑩金庸,《天龙八部》,第1521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参考文献:

1.金庸,《天龙八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2.金庸,《神雕侠侣》,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3.陈墨,《孤独之侠》,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

4.陈墨,《金庸小说赏析》,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年。

5.陈墨,《金庸之谜》,南昌:百花洲出版社,1996年。

6.金庸,《射雕英雄传》,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

7.施耐庵,《水浒传》,湖南:岳麓出版社,2006年。

8.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9.孔庆东,《醉眼看金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