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如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每一位歌唱者都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在考试、演出、比赛时,许多演唱者由于歌唱状态不佳,从而使演唱水平大打折扣。根据声乐艺术的特点,最佳的歌唱状态是由良好的生理状况、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技术状态这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并且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声乐演唱中造成紧张的原因

演唱时的紧张,主要是心理因素,也就是心里状态不正常。所谓心理状态,指的是当前时刻脑功能的积极性或心理活动水平。起码的水平,就是觉醒水平,这种心理活动水平,当遇到紧急时刻则产生应激状态。心理状态好比是心理活动的背景,一切心理活动都在它上面进行,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心理活动规律就可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演唱者的觉醒水平直接影响自身的演唱控制活动水平,在不同的应急状态下,演唱者调动各种心理潜力应付紧张局面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的大敌。临场过分紧张就会忘词、走调、声音颤抖,和平时的正常水平相差甚远,甚至判若两人。一个演唱者临场紧张时产生了一种害怕、不能自信、犹豫不前的情绪,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兴奋。这个兴奋的程度超过了演唱者的控制能力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歌唱以及想象进入情景、角色的指令就受到了紧张兴奋中心的强烈干扰,于是指令的传达变形,原有的长期练功形成的一定程度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的固定联系也被打乱,破坏性的效应就会无情地出现了。

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紧张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每一个歌唱者的身上,常有这种现象,有些学生自身条件好、乐感也好、歌唱技术过硬,但是一到考试、比赛或是参加演出活动等场合,就会紧张失常,在歌唱的过程中心跳加速、呼吸快而浅、手冰凉、腿发抖、脸色苍白;更有甚者记忆力突然出现空白、忘词忘谱、节奏错乱、出现跑调现象。可见解决学生的演唱中的紧张心理在歌唱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学生演唱中紧张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主观因素

1. 心理因素

(1)演唱者心理失去平衡,产生自卑、恐惧心理,从而失去演唱的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由很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是很难避免的。对于演唱者来说,如果歌唱前处于一种十分平静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演唱自然是平淡的,缺少激情和感染力,也就很难和观众达到共鸣。虽然适度的紧张心理是我们演唱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如果心理过于紧张则会起到相反效果,从而给演唱者带来心理障碍,使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恐惧、自卑心理,甚至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能正确的估价自己,导致在演唱中走神,情绪不稳定,造成心理紧张,使演唱水平发挥失常。

(2)精神状态不佳,使演唱水平大打折扣

演唱者的精神状态就是在演唱时所表现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不佳就是由于演唱者演唱前自己心里有包袱,有压力等原因造成的,从而导致睡眠不足、无精打采、心事重重,使自身演唱的水平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有的学生上台演唱前老是怕自己唱不好,老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消极心理阻碍了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由于休息不充分、消极的心理状态等原因造成演唱者精神状态不佳,使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理紧张,严重地影响了演唱水平的发挥。

(3)过分注重个人的得失,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学生演唱时杂念过多,如:过多追求老师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得分的高低及求胜心急切;演唱的不成功或是成绩过低,又怕丢面子,再加上考试时心理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

情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给自己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演唱时不能专心致志、精神涣散、从而导致信心不足、发挥失常。

2. 个人主观技能

(1)基本功不扎实,日常练习不充分

基本功在声乐演唱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基本功不牢固,如何完美地表达声乐作品?我们都知道在建一所大楼之前,都要先打好基座,基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座楼房的成与败。我们不妨把基本功当作基座,把演唱的好坏当作楼房的成败,由此可见,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演绎声乐作品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基本功扎实了日常不练习同样也会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演唱者如果平时学习不够用功,比如:课堂上对于老师所强调的演唱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够重视,课下又没有做到及时地复习、推敲,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不能真正地消化,就会导致演唱者对声乐演唱的认识不深刻,在声乐演唱中造成紧张心理,不利于演唱者正常水平的发挥。

(2)对歌曲的难点把握不够,理解和表达不深刻

由于歌唱者对自己的演唱曲目熟练程度不够,准备不充分,如个别的音、节奏唱不准、歌词背不下来、一些难点处理不到位、对歌曲的深刻寓意不理解以及对歌曲一些细节的情感处理不好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着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如果演唱者存在上述情况就匆忙上台演唱,必然引起演唱者紧张的心理,从而影响演唱时各种器官功能的协调如:嗓子干、手脚冰凉、心慌、出汗,更甚者会出现脑子里一片空白、唱错词、跑调、破音、声音失去控制等,更谈不上对歌曲内容的诠释了,既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破坏了歌曲情感的表达,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3)选择不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或与伴奏配合不协调

有的演唱者选择较之自身演唱水平过高过大的曲目,而自己的演唱能力达不到或是勉强达到;有的演唱者只根据自身爱好而不切合自己的实际水平来选择曲目,都会使演唱者在演唱时心怀恐惧,产生紧张心理。所以演唱者不切合实际、好高骛远认为自己会超常发挥的侥

幸心理,严重影响演唱水平的发挥。如:在声乐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选择中级或高级阶段的曲目,在演唱中就会感到很吃力甚至导致不两的生理现象。与此同时演唱者对歌曲伴奏不熟悉,与伴奏者配合的不默契也是造成演唱时紧张的因素,由于心理紧张因素严重阻碍致使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也给演唱者心理上造成负担,形成消极的不良心理。以上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演唱失败的原因。

3.生理因素

主要是指演唱者由于受到外界或自身影响产生生理上的变化,而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造成演唱时的紧张,主要体现在:

(1)气候

气候的变化容易使歌唱者着凉。身体着凉后,演唱者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这时在鼻腔、咽腔及口腔黏膜上附着的致病细菌便大大的繁殖起来并分泌毒素,由于疾病的侵入使演唱者无精打采,没有一个好的状态投入演唱,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严重影响演唱者水平的发挥。

(2)休息

如果睡眠不足,血液里面酸性成分增多,肌肉容易疲劳,特别是喉肌、声带反映最明显,不利于演唱水平的充分发挥。

(3)饮食

演唱前如果吃得过饱或是吃刺激性的食物,都会对演唱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吃太甜、油腻的食物容易生痰,妨碍发声,从而导致不良心理状态,引起演唱时紧张心理的产生。

(二)客观因素

1.演唱环境对演唱者的影响

演唱者演唱时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上压力过大引起心理紧张,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表演场地——舞台、考场等,还有观众、老师及演出的气氛,与演唱者的心理不相适应,

如:演唱时观众的掌声、喝彩声、考试时老师的表情、伴奏声音过强或是过弱等客观因素,它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使演唱者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得不到发挥,而且还给演唱者带来心理压力,丧失意志力,失去自信心,致使演唱以失败而告终。

2.舞台经验不足,对环境的转换不适应

二声乐演唱中造成紧张的解决方法

以上概括分析了造成演唱者演唱时紧张的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下面针对这两大因素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来解决:

(一)主观方面

1. 心理因素

(1)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自信心

良好的歌唱状态是轻松、愉快的。只有心情平静、情绪松弛,才能用正确的方法与感觉来调整,使全身处在积极、协调的状态中歌唱发声。如果在练唱时心情有丝毫的、莫名其妙的紧张害怕,都会导致嗓子周围不该用力的肌肉变得紧张起来。为了解脱嗓子周围的舒服里,教师提醒学生“放松”。可是,学生做到“放松”屈辱不是那么容易。实际上,肌肉的松弛首先是心理上的松弛,心理上不能消除害怕的紧张因素,生理上的肌肉松弛是做不到的。可见,拥有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是一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前提的。

不良的心理状态既有损于身体健康,又影响演唱效果, 要消除这些消极的不良心理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自信心。恐惧、自卑心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意念的一种感觉,存在于想象中,要摒弃一切杂念,正视和客观地评价自己,要有暴露自己缺点和不足的勇气。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才能真正达到成功的彼岸,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恐惧、自卑心理就会慢慢的消失,从而树立歌唱的自信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每次考试或演出。增强自信心克服紧张的情绪,信心对于演唱非常重要,信心越大心里就越放松,

演唱水平就会越高;信心越小,心里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低。因此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对于成功的演绎一部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演唱前稳定一下精神状态

针对演唱者精神状态不佳造成演唱时紧张这种情况,我们不妨试一试以下几种方法,如:在演唱前多做几次深呼吸、小声哼唱歌曲、默念歌词,或做一下放松运动,如:做扩胸运动、伸展运动或是到舞台上走一走、站一站、练一练,想象着有许多观众的期待,想一想老师对学生演唱水平是否提高的期待,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或是整理一下服装缓和一下情绪,这样便会对自我心里起到调节的作用,稳定一下紧张的情绪,以安静平和的心情,饱满的情绪,积极的心理状态,不去想结果如何,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歌曲的演唱中去,来完美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和意境

(3)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个人的得失,集中注意力

演唱时,演唱者要抛开一切杂念,正确的估计自己,不要考虑演出或是考试的后果。对于演唱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也不必过分的计较,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不要把个人在演唱中的得失看得太重,不要想一鸣惊人,也不要怕个别挫折,一定要认识清楚:由患得患失引起的紧张只会给自己帮倒忙,使自己失败得更惨。要集中注意力继续演唱下去,做到自我镇定、自我控制,摆脱自我、超越自我,不必在乎外界事物的干扰或演唱的成功与否,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歌曲感情的处理上,置身于情境之中,以美好平和的心态投入到作品中。这样,慢慢得紧张的心理状态便会被美妙的音乐冲淡,其他一些有碍于演唱时的杂念也会随之消失,从而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2、主观技能方面扎实基本功,做好演唱前的准备

(1)扎实的基本功

能够成功的演绎一部作品,对基本功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老师所强调的问题课下要认真的体会实践,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对于新的知识能够消化吸收并为我所用。要刻苦学习,踏实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不断地磨练,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于战胜困难。学习要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做到“温故而知新”,加强基本功的锻炼。扎实的基本功为演唱者成功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做好演唱前的工准备作

演唱者对自己演唱的曲目准备得不充分,害怕会出现问题而紧张,或许对歌词不够熟悉,害怕忘词;或许伴奏没有配合好,担心在舞台上出丑等等,这些现象是由于学生演唱对歌曲生疏或是作品超出自己的能力所急,便产生这种紧张心理。因此做好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对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试练时间,要熟看乐谱,注意音准、节奏、速度,一丝不苟,千锤百炼。

第二熟背歌词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

第三要多合伴奏,熟悉歌曲的伴奏,与伴奏者默契配合,以免在台上与伴奏脱节,产生慌乱。

第四歌曲的难点在于对某个字,某个音,某个间奏准确无误的把握。

第五选择适合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音域的宽窄、歌曲的起伏、风格特点、难易程度要适当。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演唱时,无论高音还是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当机立断,改换歌曲。例如: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歌曲的选择不能脱离最基本的歌唱训练,不要有明显的唱法区分。选择的曲目一中低音区为主,速度稍慢,节奏平稳,旋律抒情、优美、连贯,情绪表达不宜起伏太大。根据每个人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的不均等,旋律应简单、易记,歌词不要太深奥、复杂,但是有一定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像:歌曲《月之故乡》,歌词与旋律多次反复,易懂易记。歌词的内容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情思,有一顶的欣赏价值。在声乐学习的不通解段选择不同的演唱曲目,或是根据个人的自身特点选择曲目,可以更好的发挥演唱水平,更好的演绎声乐作品

第六公开练习。在演唱之前进行公开练习是为了多锻炼自己,平时请同学、老师听自己练习唱歌,演唱好了可积累经验,演唱不好可汲取教训,这种公开练习会减轻考试、演出及比赛时的紧张程度。

2. 生理方面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歌唱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歌唱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所使用的“乐器”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乐器演奏”的好坏取决于身体健康状况,所以歌唱者要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歌唱者的身体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性别、年龄等具体情况适当的做出安排,各种体育运动都可以量力参加。但对于某些剧烈或容易造成大量体力消耗的运动应尽可能的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造成咽喉不适,或因过度疲劳使发声器官充血、水肿,是嗓音疲劳、嘶哑,影响歌唱。如每天早上坚持跑步,这样一天都会心情愉快。打打网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抵抗疾病的感染,增强歌唱者身体机能,使演唱时处于身心俱佳的状态。

(2)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在考试或是演出之前,要充分休息,来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在演唱前必不可少的,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增强体力、祛除神经紧张的方法,从而可以在演唱中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3)注意饮食

饮食对歌唱发声生理卫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饮食习惯,正确的营养搭配和进食方式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成功的演唱有着不可忽视作用。因此演唱者在饮食上应注意:

演唱前不要吃的太饱,平时要定食定量;少吃刺激性的事物如:辣椒、蒜、葱等,这些食物对身体会产生不良刺激,引起口腔、咽部、食道和胃肠器官的粘膜与器官组织造成慢性损害,产生病理反应印发慢性炎症;不要吃过冷、过硬、过热、过咸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对发声器官有着重大的影响。过热的食物回导师口腔、咽喉和发声器官的局部充血,使分泌物增多。直接影响发声质量。过冷的食物会刺激有关器官的肌肉、粘膜组织的收缩,尤其是在歌唱之后,应禁止使用冷饮,强冷刺激会使嗓音变得嘶哑,甚至会造成声带及粘膜组织的轻微出血,危及嗓音健康;太咸的食物会使人口渴、嗓子发干,饮水过多不利于发声。

(二)客观方面

1.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临近演出时演唱者要尽量避免一切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如观众的掌声、喝彩声等要置身于局外,集中精力演唱曲目。一般登台前不要随意的更换曲目;尽量不要和同学有过多的交流;尽量减少于外界的接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轻松自如的态度面对每一次考试或演出。尤其注意的是演出前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出汗着凉,影响临场发挥。

2.积累舞台经验,适应不同环境的转换,增强自信心

许多人演唱时易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影响了演唱水平的发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舞台实践,平时锻炼的少,舞台经验少。一般来说演唱者初上舞台或登台少,就免不了临场紧张,随着表演的次数增多,紧张便会慢慢的消失,从而也会提高歌唱的自信心。在平时应多参加一些文艺演出,体会一下舞台感、提高给予自己的能力,从大量的舞台实践中获得控制自己的歌唱心理。与此同时要不断从变化的歌唱环境中努力提高自己,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歌唱心理,不管是在任何地方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舞台演唱时要保持外热内冷的状态。外热:精神饱满,情感及表情要热烈;内冷:头脑要清醒,要能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应付各种意外,把握住演唱成功的命脉。演出后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随着舞台经验的增加演唱者

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也增强了自信心。歌唱心理的本质就是人们的大脑对艺术实践的现实反映,不重视艺术实践,就不可能凭空对歌唱产生强烈的情感和歌唱的自信心。因此加强舞台实践来丰富舞台经验,不断提高演唱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对于演唱者正常发挥演唱水平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要记住:自信,永远不要胆怯,不要畏惧和软弱无力,要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歌唱艺术。这样,就能在心理上、生理上及客观实践上获得真正的协调、统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声乐演唱中只有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技术状态及丰富的舞台经验等,才能更好地消除声乐演唱中的紧张因素。因为演唱时的紧张容易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和歌曲的完整表现,所以,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的大敌。只有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解决了演唱时的紧张因素,我们才能更好地演绎一部作品,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来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5.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6.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0。

7.汪明洁、梅学明、张庆朗等,《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

8.高师《声乐基础教程》教材编写组,《声乐基础教程》第二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

9.罗依琪,《声乐艺术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9。

10.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1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

12.祁君, 《浅谈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J].南京,艺术百家,2005,(1);121-122。

13.叶蔚, 《谈如何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J].北京,艺术教育,2005,(3);61。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众所周知,声乐演唱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情感的表达,它在演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声乐演奏的核心,还是其重要的灵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声乐演奏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要高度重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奏中的真实性以及符合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深刻地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才能不断加深人们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目前,我国声乐演唱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阻碍音乐事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相关问题,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方式途径重要性要求 21世纪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人们会更多的享受听觉盛宴,而这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声乐演唱。可以想象,如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必要的情感,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时候的声乐演唱就会变得干瘪、毫无生气,这样的演唱又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呢?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就演唱者而言,它不仅是艺术的表演者,还是艺术的创作者。就声乐而言,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以及理解,但是,只要演唱者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情感,那么演唱者就会形成对声乐的正确认识,真正通过演唱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在演奏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情感,只有这样,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才会更多的投入心思,由此可见音乐演奏中情感投入的重要地位。很久以前,中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向人们展示了演唱中融入情感的重要性,他说: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可见,在我国古代,声情并茂已然成为演唱者的追求,它指出演唱必须要以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歌曲的演唱。有人会问:在演唱中,到底是什么占据了主导作用呢?本文指出,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主导就是情,只有有了情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使得演唱生动、吸引人,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此外,情感还是声乐艺术的核心,而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情感,为此,演唱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去,要能够体会声乐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以及意境,这有利于使歌唱者的演唱更加具有魅力。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演唱者情感的表达必须要符合感情的诉求 不同的演唱者在理解以及体会不同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一味追求感情的一致性,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最初的活力。值得重视的是,人们的情感并不是杂乱的,相反的,受历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的限制,人们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理智的支配。就声乐作品而言,它是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具体反映,演唱者要想科学、积极地将其演唱出来,就必须关注作品的时代精神、社会意义以及听众的愿望,要能够从歌曲本身出发,不断引发听众与自身的共鸣。 (二)情感的表达必须真实

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a15537200.html, 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作者:张春芳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4期 【摘要】在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之灵魂,而歌唱时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又是一项内心富有想象力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只注重演唱技巧而忽视作品的情感处理却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声乐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处理两个方面着重阐述作品情感处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声乐作品;情感;情感处理声音;歌曲风格把握 一、声乐作品所含词曲作者的情感 (一)熟悉了解作品 声乐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在“声音—作品—情感”的体系中,作品是声音和情感间的桥梁。当一个演唱者拿到作品时,首先必须了解它、熟悉它,才能把词曲里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充分理解,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可能真正诠释作者通过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给听众以最好的艺术境界和情感共鸣。所以,唱好一首歌需要做以下前期的案头工作:第一,诵读歌词、熟悉词意。通过反复而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理解歌意,掌握歌曲咬字吐字的规律和法则,正确理解歌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含,培养对作品韵律和乐感。第二,分析和掌握歌词内容。要充分收集歌词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因素,充分体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第三,熟唱曲调、唱准音高、掌握音乐节奏,熟悉音乐节拍,感受蕴含其中的旋律感,还要注意歌曲中的变换,包括节拍的变换和调性的变换转调,符合词歌意境。第四,找准换气点、正确进行换气。换气混乱会影响歌曲演唱的完整性、表现力,影响声音质量,无法体现歌曲的艺术意境和感情诉求。换气是简单的分句,更重要的是追求艺术表现,达到艺术效果。要根据歌词意思、旋律分句和感情表现需要,找准换气点和换气方法,掌握好换气速度。 (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首歌曲都是作者的情感追求,都有其时代性、思想性、情感性,反映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现象、特定历史、特定风貌。为达到演唱效果,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意境,演唱者就要准确而充分地表达出歌曲内涵,通过歌词去挖掘主题情感和思想,充分了解词、曲创作的背景和作者所追诉的情感。如古曲《高山流水》的背景是伯牙万分悲痛于钟子期,在其坟前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以至如今以“知音”来形容朋友间的情谊。《十面埋伏》的背景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该曲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而《祝酒歌》要通过旋律给人的感受是热情、奔放的,将抒情曲、舞蹈曲、进行曲为一体,达到普天同庆、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声乐演唱时心理学 如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每一位歌唱者都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在考试、演出、比赛时,许多演唱者由于歌唱状态不佳,从而使演唱水平大打折扣。根据声乐艺术的特点,最佳的歌唱状态是由良好的生理状况、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技术状态这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并且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声乐演唱中造成紧张的原因 演唱时的紧张,主要是心理因素,也就是心里状态不正常。所谓心理状态,指的是当前时刻脑功能的积极性或心理活动水平。起码的水平,就是觉醒水平,这种心理活动水平,当遇到紧急时刻则产生应激状态。心理状态好比是心理活动的背景,一切心理活动都在它上面进行,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心理活动规律就可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演唱者的觉醒水平直接影响自身的演唱控制活动水平,在不同的应急状态下,演唱者调动各种心理潜力应付紧张局面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的大敌。临场过分紧张就会忘词、走调、声音颤抖,和平时的正常水平相差甚远,甚至判若两人。一个演唱者临场紧张时产生了一种害怕、不能自信、犹豫不前的情绪,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兴奋。这个兴奋的程度超过了演唱者的控制能力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歌唱以及想象进入情景、角色的指令就受到了

紧张兴奋中心的强烈干扰,于是指令的传达变形,原有的长期练功形成的一定程度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的固定联系也被打乱,破坏性的效应就会无情地出现了。 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紧张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每一个歌唱者的身上,常有这种现象,有些学生自身条件好、乐感也好、歌唱技术过硬,但是一到考试、比赛或是参加演出活动等场合,就会紧张失常,在歌唱的过程中心跳加速、呼吸快而浅、手冰凉、腿发抖、脸色苍白;更有甚者记忆力突然出现空白、忘词忘谱、节奏错乱、出现跑调现象。可见解决学生的演唱中的紧张心理在歌唱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学生演唱中紧张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主观因素 1. 心理因素 (1)演唱者心理失去平衡,产生自卑、恐惧心理,从而失去演唱的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由很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是很难避免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声乐演唱技巧初探

声乐演唱技巧初探 一 文/戴宇山 作为声乐作品,无论词曲多么好,写在纸上是没有生命力的, 必须通过歌手的 再度创作,用语言和声音来表现歌曲意境,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诚然.演唱者除要有丰富的修养外,还要有富有创造力的想象.清楚作品背景,分析曲式,词曲的创作手法, 以及词曲作者的表现创作风格, 意图,只有正确分析歌曲结构, 旋律,节奏的特点和风格,搞清歌词的语汇,才 能把握好感情, 正确表现韵律,做到声情并茂. 下面就声乐作品演唱技巧谈几点体会: 人们要歌唱就有运动,有能量.有运动就要有原动力,有能源.我们说歌唱原动力就是呼吸带给腹腔,胸腔内部的压强.呼吸方法是获得科学化,规律化的原动力的基础.这里就呼吸方法之一的胸腹式呼吸谈些体会. 首先,是胸腹式呼吸方便快捷,较腹式呼吸灵活.较胸式呼 吸支持较深.只有获得较深的支持,又灵活的气息才能正直解放喉咙.使歌唱 者顺畅地驾驭过渡声区.这种气息的获得,只能通过感觉记忆实现.这里的感觉是指人们睡觉前的似睡非睡时呼吸的感觉.把这种呼吸应用到歌唱时,能使歌声更富根基,从而获得较稳定的支持. 谈到支持首先要有可支持的头腔共鸣点.这个共鸣点,经过练习才能获得,它 是感觉的记忆. 这种记忆就是你诚恳答应某人某件事时发出"嗯"的声音时的感觉.在这时头腔有一个焦点.这一 点是歌手追求的高位置歌唱的共鸣点.这种方法同时也解决了开喉的问题

其次,要考虑到共鸣点与口腔,胸腔协调起来竖到胸腹腔共用的横隔膜处,使之直接与腹腔气息相作用.产生极富色彩的高泛音,对你的演唱更富有色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唱好一首歌光有声音是不够的,还要从把握歌词,正确运用"咬"字,"吐"字人手合理安排"顿,挫"与乐句和休止. 准确运用起音,唱好结尾 1.每首歌曲都有启,承,转, 合,张弛有序的发展过程.演唱者在唱到上行音阶时.心理节奏随情感变化而紧凑些,音量较之前面增大,歌词的"咬","吐"较前紧些,喷弹强些,下行则相反. 音量减少,情绪收拢. 2.合理安排"顿,挫"与乐 句休止的结合 好的语言,语汇结合到张弛有序的旋律中,更能出神人化体现作品的精髓.更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如:生活化的语言节奏, 以及丰富的修养应用到歌声里, 更直接揭示出作品的文化底蕴, 就使人们深层次体会作品内涵.演唱技巧而言,这些地方也是换气和调气的好时机. 3.准确运用歌曲的起音. 要唱好一首作品,从情绪上说,有初速度;但就技巧说呼吸又是平静,它们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抒情歌曲运用软起音,飘, 柔,美,稳字头不明显,这是软起声的特点.使人们听了舒展, 开阔,悠扬i进行曲常用硬起音. 它的特点是坚实有力,有明确字头,气声同起,胸腹在横隔膜处 对抗明显,声音给人信心倍增, 鼓舞气势的感觉. 艺术歌曲常用舒气起音,就像喝水时喉咙等待水那样等待声音经过喉咙,这种声音给人以宁静,飘柔,如果是咏叹调可能综合以上几种方法.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感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感 发表时间:2012-09-11T08:47:37.29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孝敬[导读]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演唱则是最能令人感动、陶醉的表演艺术之一。 李孝敬(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1)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演唱则是最能令人感动、陶醉的表演艺术之一。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使欣赏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情感和精神愉悦,也能使紧张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感。 一、对歌词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它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正是由于有文学语言的帮助。语言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它通过内心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向人们直接倾诉。因此,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应逐字逐句体会词作者的用意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因为每首歌曲都蕴藏着作曲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某一种事物的强烈感情。正确深刻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是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可以说,歌唱者对歌词的内涵理解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就会越纯真,越完美。 同时,作为一名演员,平时也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一名演员如果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表现,这样是唱不出感情来的。因此,只有演员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把歌曲唱好。 对于一般的歌曲,分析和理解其基本内容是不难的。比如《黄河怨》,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乐章,以女声独唱形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妇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自己又惨遭日本鬼子的蹂躏欺侮后,万分悲痛,羞辱难耐,在一个凄惨的风雨夜晚,终于投入了黄河滚滚波涛之中。”冼星海指出:“《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演唱的一首悲歌。”在演唱这一乐章时,歌唱者要牢牢抓住它的这一内涵。 二、在演唱时要注意运用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中包括的要素很多,有节奏、旋律、音高等等,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对每个音符和乐句的安排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因此,演唱者在演绎作品之前,要对这些要素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在演唱过程中恰当地运用。首先,要结合作品的曲式曲调进行视唱,反复领悟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等。其次,要对作品曲谱的前奏、间奏、尾奏、速度、表情等做全面的了解,用心酝酿感情。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作品的感情基调,这样才能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 仍以《黄河怨》为例,整首曲子总的旋律多数是在中高声区,情感就应该是在悲愤的基调上加上音量,这样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比如,第一段节奏是有紧有松的,情感的表达就该抑扬顿挫,有收有放,才能充分表现多种情感的交加。第二段的节奏变得比较紧,在速度上就要快些,演唱者的情感也要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后半部分是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如:“我和你无仇又无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这部分的音都在高音区,情绪也要比前面两段还要再高涨,悲愤与凄凉在这里表现得更明显。 三、演唱时要善于运用呼吸表达情感 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比如,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激发人的歌唱欲望,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歌唱者的情感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歌唱者在演唱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如唱喜悦欢快的歌曲时,可以像发现新鲜事物那样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曲时,可以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可以使演唱者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对演绎好整首歌曲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演唱时音色的运用要到位 歌唱的音色就像绘画中的颜色,音色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是音乐中极为动人,并能直接触动感官引起听众感情共鸣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徐大椿说:“唱曲之法,……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丑净,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于曲子相背,不但不动人,反令听众索然无味。”就是说,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对作品的表现有着不同的韵意。演唱者不仅要有美妙的声音,还要有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如唱一首抒情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要用甜美清脆的花腔来表现作品,这样的音色是令人愉快的,很好地传达了作品要表现的情感。 总之,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在论述“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时指出:“感情借着音乐中腾空直上的音浪,把我们带到超凌尘之外的高处。在那里,一片朦胧景色,在众星闪烁之下浮着几只小鸟,宛如天鹅般地在天空中遨游、歌唱,感情借着万古长青的艺术之翼,把我们带进一个只有它可以进入的奥妙境界。那儿的清新而自由的呼吸使我们心旷神怡,我们满怀预感地参加到无形的存在、没有躯壳的精神生活中去。超越我们的贫乏、可怜的尘世的躯壳之上,超越于我们的狭隘的小圈子之上,在我们面前展开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使我们啜饮极乐的清泉,使我们因幸福而感到心弦颤抖。”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要追求真实与美感,它是演唱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使观众为之震撼。

声乐演唱练声方法

声乐演唱练声方法 练声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下面小编整理了声乐演唱练声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声乐演唱练声方法01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像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e、i、o、u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3、连音练习 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像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7、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06T10:04:43.22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董晓莉 [导读] 将其应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从科学角度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能力与心理品质,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石家庄 摘要:心理学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效果。本研究针对声乐心理学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总结了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探讨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应用 心理活动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艺术心理活动是歌唱艺术过程中,演奏者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声乐教育中应用艺术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有益。 一、声乐心理学概述 声乐心理学是声乐艺术和心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是研究声乐艺术中人的心理规律,为声乐歌唱艺术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歌唱活动的本质,就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歌唱者的声乐技巧与歌唱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关于声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心理反应法、集中注意诱导法、意志调控法、声乐学习记忆法几种。歌唱者接受过声乐技巧的训练后,通过对歌唱者的心理引导,用呼吸、咬字等声乐方法呈现和诠释一首歌的内容。 目前,我国的声乐教育还是以声乐技巧为主,在声乐心理学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本文将通过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声乐老师需要全程掌控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传达歌曲需要展现的内容,可以说,声乐心理学教学是同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心理因素,以此来引导学生演绎歌曲,并加强自我心理调控,掌握自我感官信息的调控方法,从而达到声乐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声乐心理学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学课堂,对声乐教学转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堂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素质培养,其中声乐技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声乐能力,而声乐心理学则可以通过对学生个体特征的研究来把握音乐中节奏、音律的变化。深入研究声乐心理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声乐心理学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传统的课堂声乐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声乐技巧教学,而在声乐心理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声乐水平。 三、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保持师生关系的协调性 声乐心理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的一个过程。师生之间必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正面的交互影响,完成教学任务,在声乐心理学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此外,在声乐心理学教学中,教师的态度也十分重要,善于应用教学情感的声乐教师,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产生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 为了提升声乐心理学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挖掘学生的个体能力,分析、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声乐教学的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其次,要围绕声乐教学的教学目的来培养声乐人才,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顺利的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同时,声乐教师也需要全面把控声乐艺术表演节奏,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同时具备艺术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声乐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嗓音特征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条件不同,适合的练习方法也不同。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身体容易处于紧张的状态,致使发声器官的协调性受到影响。对于此类学生,声乐教师需要鼓励他们高声歌唱,对于学生取得的小小进步,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演唱信心。学生只有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发声器官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对于演唱技巧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和鼓励他们向着更高层次来学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此外,演唱者的个人气质也会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产生直接影响,外向、活泼的演唱者通常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同时他们更加善于演绎热情奔放的声乐作品。性格内向、文静的歌唱者则更加喜欢和适合细腻、抒情的歌曲,也非常善于挖掘这类作品的内涵。所以,教师需要在尊重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考虑学生的意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演唱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推行体验性学习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声乐教育往往无法使用基本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只能够通过技巧和情感的展示来让学生理解、学习,因此,教学不能过分拘泥于技巧传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实践。在现阶段的声乐改革活动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体验活动的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让学生通过生活以及实践积累来完成艺术修养的提升和艺术技巧的掌握,这样的运用方法从被教育者的情感变化入手,全面引导着学生的感情变化。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在传统声乐教学活动中,心理疏导一直备受忽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在声乐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声乐潜力,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一项外部因素,要充分发挥出外部因素的作用,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内部因素,积极学习声乐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其应用在实践教学活

声乐基本技巧——发声练习细节讲解

声乐基本技巧——发声练习细节讲解 一.声乐发声练习曲 声乐发声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非常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开始的练习总是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阶开始练声。一般来说选择“o”或者“u”之类的比较圆润的元音开始着手练习,因为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的状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唱歌者应根据自己的感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母音来练习。我们在练习中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千万不能一个劲地傻唱。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3、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声乐艺术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歌唱既是一种生理操作,也是一种心理操作,是心理操作通过生理来实现的。本文试图就声乐艺术心理问题,从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意义所在,正确把握声乐艺术心里的重要环节来做一番浅显的探究,分析个中原因并努力寻求克服歌唱心理障碍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字:声乐教育;声乐表演;歌唱心理;心理障碍 歌唱是一种美好而复杂的活动,美妙的歌声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意识等多方面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歌唱者在创造歌唱艺术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歌唱艺术表演上还是在歌唱技巧表现上,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然而,歌唱者在歌唱时的心理状态调整得如何,对其歌唱和歌唱的训练,以至对师生的教与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歌唱心理的研究,就是用科学方法研究歌唱各种心理现象的本质、作用及其规律,从而提高歌唱者对歌唱心理的调控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唱教学的迫切需要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马腊费奥迪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从心理学角度去解释和研究声乐教学,是歌唱技能技巧训练的本质所在。因为良好的歌唱是由人的歌唱技术(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听觉调节等生理因素)、心理情感(包括歌唱中感情的投入和喜、怒、哀、乐变化等心理因素)以及高级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层对歌唱思维、歌唱器官的控制和协调等因素)共同完成的。然而,在歌唱实践中,无论是歌唱表演的成功或者失败,人们往往都容易简单的归结为歌唱技术的优劣,少有人从歌唱心理的角度去探索成败的原因。殊不知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识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感觉和知觉、表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需要和兴趣、爱好和能力、意志和性格等,所有这些都是属于人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因此,对歌唱心理的研究,就是用科学方法研究歌唱各种心理现象的本质、作用及其规律,从而提高歌唱者对歌唱心理的调控能力。将心理因素融入声乐课教学,更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改进和提高,与传统声乐教学法相比较,它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内涵,使学科间相互交叉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歌唱教学来说,将心理学内容溶入声乐理论中,能使声乐理论更完善、更科学、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对声乐理论来讲,既是内容上的补充和扩展,反过来对声乐理论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正确把握声乐艺术心理,是提高歌唱教学的直接功效 “歌唱是生理学,也是物理学,但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1]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歌唱活动进行心理分析,是自觉的科学认识歌唱原理的思维。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把理论的研究用于歌唱实践的指导中,是让歌唱者把歌唱心理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去充分发挥其功能性和能动性。因此,只有培养积极、健康的歌唱心理,歌唱者的实践才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灵活多样的调节性,从而发挥和把握歌唱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 1.激发歌唱想象力、创造力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感动人,是传达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只有歌者以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本意,才可能使听众受到感染,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依靠歌唱心理思维的指导,培养敏锐的知觉,发展充分的想象力,不断对复杂的歌唱现象做出理智的分析、判断和思考的表达,取决于演唱者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音乐想象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对它实质认识还很肤浅,它与感觉、知觉、意象、联想、思维、情感及意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1]黑格尔也曾指出:“创作就是艺术想象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演唱中的艺术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方式,它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能增强演唱者的情感活动。在对作品演唱时,演唱者应使自己进入想象的境界,将情感化为意象。通过想象的情感、画面空间,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表象来表达,就如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在演唱时借助于想象来完成。如在《桥》(陆在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注意; 3、感知; 4、记忆; 5、思维; 6、定势; 7、迁移 8、智力;9、创造力;10、情绪(情感);11、情商;12、意志;13、气质;14、性格;15、学习 二、简答题 1、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5、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6、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 7、教师在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8、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2、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组织教学? 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 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1、说明该案例符合或违背什么心理学原理。 ?2、简要阐明所符合或违背的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分析(将案和原理融为一体)。 ?实例分析: 在为高年级教师在上课中,发现班上一中队委员思想开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词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般轰动,气得这位老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碰壁(提示:从心理学的意志、品德、需要谈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需要 2、感觉 3、性格 4、想象 5、技能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最新声乐演唱技巧

最新声乐演唱技巧 2017最新声乐演唱技巧 一、气沉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当然是基础,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气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 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所以气紧,不自 觉的伸下巴,所以气不畅顺,唱罢喉咙不可避免的发炎。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质好坏则取决于自身的生理条件, 对音乐的领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 二、舌平 口腔是气息流出人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你感到越 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介绍一种方法,在练声的时候含上一颗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动弹, 而且能成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但习惯之后,不再用糖的帮助的 时候,你会明显觉得收放自如.不过这个过程很苦,要坚持。 三、腰部力量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条件 很好,高音亮而饱满,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唱高音 时总会觉得音站不稳,摇摇摆摆,老是不听指挥。就像一个物体能 够稳当的摆放在一个地方,必然是因为它有一个支点。而我们的腰 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点。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 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兴趣者可以多多体会。当然坚持练习仰卧起坐更是一个直接 锻炼腰部力量的方法。

四、共鸣 一次好的发声不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颅腔和胸腔的共鸣. 泛音产生于颅腔,使音色饱满,胸腔的'共鸣则使音色浑厚。高音用 得较多的是颅腔的共鸣,中低音则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鸣。一般人都 觉得唱歌最难的就是高音,其实不然。 “你能够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弹弓,你能够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发的高音力量。当这三个腔体都能互 相配合的时候,那就真是如鱼得水,天籁之声。 五、情感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发音技巧中怎么会有情?对所有作品的演 绎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纵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为,歌唱,本来就发源于人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释放。从现在的 国际歌坛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 够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当然,这也是我们演唱中的致命弱点.一个 人如果没有情,怎么能够演绎出作品的真谛。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756)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公共关系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向应考者提供公众心理特征等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本专业应考者处理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等能力。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考者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定势等个体和群体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对公众心理认知、与公众心理沟通及影响公众心理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具备处理某一组织的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与技术。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

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改革

第7卷第2期 2008年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7No .2Feb .2008   收稿日期:2007210219 作者简介:蔡笑岳(19532),男,重庆人,广州大学教授,博导,从事教育学研究。 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改革 蔡笑岳,刘百里,向祖强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文章提出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多元性课程目标,并针对传统的公共心理学课程 所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关键词: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94X (2008)022******* 公共心理学是我国心理学教学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也是心理学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窗 口。[1] 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我国一直以来主要是在师范院校中面向师范生开设。它一方面向学生传授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学、教学法等教育学科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体现师范性特色的重要课程,在师范教育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2]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将公共心理学课程仍旧定位为师范教育的公共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心理学的课程目标进行重新思考,并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及发展 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 目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目标 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开设首先是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服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因此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传授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学习、教学中的心理学规律,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发展阶段特点,使学生具备从事教育活动所必 需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教育活动所要求的心理品质、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该课程第一层次的目标,也是一个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目标。 (二)现实指导目标 公共心理学课程除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外,还应服务于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发挥现实心理生活指导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由青年走向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交友、处理人际关系、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较普遍地存在着困扰、迷茫、矛盾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急需相关的心理教育、辅导工作。[3,4] 公共心理学课程应在合格大学生的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积极结合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通过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活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合理地进行人生发展规划,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公共心理学课程的第二层次的目标,是指向于现实的课程目标。 (三)人类自我认识目标 人既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又是社会活动的本体,还是精神依附的主体。对人的认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使命。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就借用神话的 形式,表达了人类认识自我的愿望。[5] 医学、生理学、神经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 适应专业:师范类专业 总学时:54, 总学分:3 课程简介: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称为公共心理学课程。它是培养合格教师、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系列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任。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和创新性,并结合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高素质的师范型人才。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有关知识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本课程的教学将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性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理论讲授方面,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有关知识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在社会实践性体验方面,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实践,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心理学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心理实验、心理测量、

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研究指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辅之以网络教学,力求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授课教材: 心理学(第2版),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该教材是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材”。内容前沿,体系更完整,结构更合理,形式更新颖,充分反映了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近年来表现出的新、宽、实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书目(书目名称、著<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叶奕乾.心理学(修订二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 3.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4.格里格〃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 5.莫顿〃亨特.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2年01月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7.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9.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