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突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接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你认为我们这里的地形如何?根据自己的见识说说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原因是什么?

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二、课前热身

请同学们看地图册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什么地形吗?

明确:陆地地形虽有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有五种,它们分别是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外貌作初步的描述。

(2)学生自学教材P27-29。

2、四边互动

互动1: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要求学生讨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明确:海拔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A点海拔500米,B点海拔1500米,C点海拔-500米。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如果示A、B两点的相对高度(1500-500=1000米)。

强调:前者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后者是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互动2:出示相应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课堂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五大组,并将每大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地形名称,然后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的特征,最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明确:通过列表比较,准确辨别各种地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自述活动让学生熟悉各地形的

互动3:(1)结合查阅图2-45,思考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明确: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2)这两大地带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山脉呢?

明确: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第二大山脉带主要是东西方向延伸,由喜玛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互动4: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知识,分组讨论,查阅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明确: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中国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

互动5:了解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后,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是什么模样吗?

明确:(1)海底地形中的大陆架是开发海洋资源最重要的地带。

(2)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3)大洋中脊火山活动比较剧烈。

三、达标反馈

1、填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进距离,叫做(海拔)。地球表面最高的地方——珠穆朗峰,海拔8848米;最低的地方——死海,湖面为-400米。那么地球陆地表面最大相对高度是(9248)。

(2)已知某一山坡上甲地比乙地高40米,乙地的海拔为80米,那么甲地海拔高度是(120)米。

(3)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叫(平原)。

(4)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叫做(大陆架)。

2、读图题(图略)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海拔:甲(1500)米,乙(550)米,丙(0)米。(2)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950)米,乙、丙两地相对高度是(550)米。

五、学习小结

指名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世界地形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的]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 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 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 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1、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2、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 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3、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1、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2、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3、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4、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1、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 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1、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

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 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总计第课时 学习任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形态特征,主要地形区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2、能对照地图说出著名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方法与过程: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学会本节的主要问题 重难点:1、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主要地形区在大洲的分布 2、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读P27图2——31完成要求 第一种:定义注意它有之分。第二种:定义 练习:在下图中指出哪些是海拔,哪些是相对高度 A A的海拔,B的海拔 300 C的海拔 200 B A与B的相对高度, 100 A与C的相对高度。 0 海平面 100 C 注意:在计算相对高度时,海拔高的减海拔低的,减深度时一度要变号为加。 二、陆地地形 1、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练习: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在洲;最大的高原,在洲;最高的高原,在洲;最大的盆地,在洲。 2、世界上的两大山脉带:一是,二是。与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一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二是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组成)。 在图中找出这几条山脉,并指出其走向。三、海底地形 学生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陆地 A B C D E F 海底地形分三部分: 1、, 2、 3、包括()在这三部分中其中以的经济开发价值最高,可以从事 四、巩固练习: 1、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游,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洲。 2.向海洋的浅海地区是,其深度一般不超过米。 3、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中的“山小”是指高度。 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位于洲。 6、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是米。 7、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00米)的相对高度是 8、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 C.按一定走向有规律的分布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9、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C.蒙古高原D.东非高原 10、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 )。 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科迪勒拉山系D.阿特拉l 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伯利亚大平原D.恒河平 15、海底地形多样,属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米)的称为( )。 A.海岭B.海盆c.大陆架D.海沟 16、大洋底部一般有( )。 A.洋盆海岭海沟B.大陆架大陆坡洋盆C.大陆架海岭海沟D.大陆坡洋盆海沟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世界的地形联系起来,既符合地理规律,又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渴望学习新知识,参与意识较强,但地理综合能力还比较缺乏,对地图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差,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区别山脊和山谷,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山体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难点: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方法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比较法六、教学过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39页活动2中的第(3)小题过渡:我们去爬山,会看到不同的山体形态 展示山体地形部位的图片,直观认识下列山体地形部位名称 【合作探究:】山体地形部位的判读 环节一:读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总结山顶、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山顶——拓展盆地地形类型的判别。 陡崖——拓展适合发展的运动项目及可能出现的景观。 此处插入本土地理景观——陵水枫果山瀑布号称“海南第一瀑” 环节二:观察模型,找出哪些是山脊,哪些是山谷,结合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区别呢? (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型新课 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结合景观图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难点) 3、了解世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在图上记忆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和位置。(重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部位,判读坡的陡缓。(重难点) 5、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地形模型。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等 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导学阶段: 导入:我们生活的地表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比如上蔡县是平坦的地方,而有的地方则是高大的山脉,那么地表的高度起伏的形态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地形。 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阶段: 学生据目标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地形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后小组内交流。 点拨阶段: 一、陆地地形 (一)地形概念和高度 提问:1、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哪五种基本地形? 2、高度有哪两种表示方式? 3、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据图完成33页活动。 4、通常我们标注在地图上的高度是哪一种高度?海拔有几个值?相对高度呢? 在问答中引导学生对高度的不同表示理解,并能估算某地的海拔或者相对高度。我国海拔的起点是黄海的海平面。 (二)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 通过课本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明白,对地形的描述主要从“海拔高度”和“地表起伏状态”等方面。 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1 也可以从描述的两个方面总结五种地形的异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金榜教案(第1课时)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海底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小明从地形图上发现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 玛峰的高度是8 844.43米,可来自青藏高原的卓玛 却说珠峰的高度只有4 000多米。聪明的你觉得他 们谁对谁错呢? 分析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相对高度), 导入新课。 模式三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陆地表面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地 形图片,导入新课。 观察与发现 展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 图片,学生观察与思考: 通过引导学 生思考,明确 相对高度、海

下列描述的高度哪些表 示海拔?哪些表示相对 高度? ①学校旗杆高15米 ②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③姚明身高2.26米 ④吐鲁番盆地高-155米 结论: ②④是海拔 ①③是相对高度 拔的概念。练习与总结 问题:甲、乙两地海拔及 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分 别是多少米? 思考: 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 度? 2.如何计算相对高度? 总结:海拔、相对高度的 概念及相对高度的计 结论: 相对高度=两地海拔之 差。 掌握相对高 度的计算方 法。

算。 追问与思考地表有高低起伏状况, 哪种高度的表示方法表 示地表的高低,哪种方 法表示地表的起伏状 况? 结论: 海拔→地表高低; 相对高度→地表起伏。 理解高度表 示方法的应 用。 承转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有很多地形类型。 观察与发现观察五种地形景观图, 发现:常见的地形类型 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 图,并观看《地形的特 点》视频,分析各种地形 类型的特点。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 和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 的特征,讨论后归纳并 完成表格。 结论: 山地、丘陵、平原、高原、 盆地 1.高原与平原,地表起伏 小,但高原边缘陡峭,而且 海拔高,超过500米。 2.山地与丘陵,地表崎岖 不平,但山地海拔高,超过 500米,丘陵海拔低,一般 在500米以下。 明确五种基 本地形的概 念,理解不 同地形类型 的异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与反思2022

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能陈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 2、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 理解: 1、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 2、能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3、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运用: 1、制作地形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思考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学生已了解到陆地及海洋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形; 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七大洲地形分布。程序性知识:识别地形图;大陆架和人类的关系;七大洲地形特征。 使能目标: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及其地形特征。 支持性条件:讲授演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的类型、特征,并制作模型使各大洲的地形特性立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事例引导法、讨论分析法、归纳讲授法等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这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课件展示形态差异很大的五幅景观图),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 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 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课件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相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内容 本课时在教材第27—32页。详细教学内容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根本概念。 2.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区分方向、量算间隔、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上下起伏 和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 分成四人一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开动脑筋用乖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地形模型。在制作模型时,自觉地反复去看书,认真领会地形模型不同地区的特征,根据其特征发挥无限想象,激活思维,再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出等高线示意图。欣喜地欣赏自己的作品时,用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事先预习,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对家乡的地形的调查过程中注意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理解到动手理论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打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区分地势上下;根据等高线疏密区分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根本形态。 教学打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络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严密联络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承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进步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1.安排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按学生情况详细分工,便于上课讨论。 2.自己事先用聚丙乙烯制作一个较大的地形模型,做出山谷、山脊、并画出等高线。上课时作为教具使用。 3、关注学生的准备工作情况,及时反响、协调。 学生准备 1.预习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比较教学法:通过对地理知识(五种基本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等)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地形的概况。 2、读图提问法:教学中采取读图提问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读图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当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看地形图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说程序】组织教学: [导入]利用课件放一些我国的各种陆地地形(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平原、江南丘陵等图片)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形,那么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陆地地形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提出疑问,启发学生。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说课稿湘教版 ㈠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将在《世界的地形》一课中使学生达到以下的三维目标: (1)一是知识传授方面。使学生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 (2)二是能力培养方面。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五种地形类型并且能够对照地图说出世界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通过读图、识图、分析图、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说明解释地理事物能力。 (3)三是思想教育方面。使学生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㈡教学内容 1 、简介教材地位。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第一课时,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通过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并且能够阅读常用的地形图。在第一课时将学习——陆地地形。 2 、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作为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第二是符合普遍认识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方便学生记忆。于是我打破原来的顺序把这节课教材五个知识点:概念;图表;两组地形类型比较;景观图;陆地上山脉和平原分布。把它重新编排为三个内容模块:概念景观图;图表;两组地形类型比较、陆地上山脉和平原分布。 3 、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本节课的内容由海拔、相对高度概念、比较五种地形类型及差异和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陆地地形两大部分组成。 重点定为海拔、相对高度概念、比较五种地形类型及差异。确定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学习地形图的基础;二是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将它确定为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陆地地形。确定的依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学生。在教材方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阅读有关的区域地形图。二是初一学生同时接受消化这么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学生对地形图有关知识的了解有限,记忆、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㈢教学方法 1 、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的优点或依据。 在《世界的地形》的总体教学构想是突出两点,一是突出知识结构,二是读图、识图和说图,一改学生以往的死记硬背,进而形成感知、体会、欣赏,再感知、再体会、再欣赏直至成功。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的认知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地图教学,加强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完善认知结构。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2.3《世界的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练习一 1.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可以判断地形,A地为;C为线; D为线;E地为

2.读上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 ⑴ 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3.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最可能为咸水湖的是() 5.读下图,图中断崖顶部E点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 59米 B. 99米 C. 199米 D. 259米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家园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计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形。 教学难点: 1、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2.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 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教学过程: 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度? 2、什么是地形? 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合作探究: 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学生回答: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

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任务二、五种地形类型 自主学习: 1、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2、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合作探究: 1、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 2、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陆地上两大高峻山脉地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山脉带,观察它们的走向分别有何特点?它们分别由哪些山脉构成? 学生之间小组合作,最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观察的结果。 3、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并描述它们所在的大洲位置。

湖南省醴陵市七年级地理上册2_3世界的地形教案2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2)主备人 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与等深线的含义,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学会海拔、相对 高度、等高距的判读和计算; 2.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识别出 山地的不同形态部位; 3.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 重点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 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识别出山 地的不同形态部位 难点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 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识别出山地 的不同形态部位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的内容及地图,完成: 1.在课本37页的图2-45中,查找山脉、丘陵、盆地、平原、高原的分布位 置。 2.观察课本38页的图2-46中,想一想:等高线上标写的数值是海拔还是相 对高度?结合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地形特点,看看这几种陆地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点。 海洋中的等深线上标写的数值为什么是负值? 3.观察图2-47,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图中蓝色、绿色、 黄色、褐色、淡紫色(或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4.结合课本39页的图2-49,认识山地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 部、陡崖,看看它们的等高线分布有何特点。 5.补充: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 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从图中可 以直观地看出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二、合作探究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2.陡坡、缓坡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 (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如B处。 (修公路尽量不跨或少跨等高线) (2)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如A处。 (爬山容易) 3.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地不同形态部位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 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 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5.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 坡度较陡 4.丘陵:〈500 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咼 最高高原一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取大的咼原 巴西咼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一一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一一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一一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利用简单的地形 剖面示意图,启 发学生辨别五种 陆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 本地形特点 通过书上活动, 指导学生从课文 中找出世界之 最,并强调“世 界之最”的重要 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 行对比分析海底 地形是学生比较 喜欢的一部分内 容,可适当将一 些海底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 和增加课堂的趣 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 判断,提高兴 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 原;山地与丘 陵的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 总结盆地的特 点。 定性定量描述 五种陆地地形 的特点 、、亠 注意: 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板书设计: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湘 教版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