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6年级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全套)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6年级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全套)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年度第一学期

时间安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柔弱无骨,在悄然流逝着,随着时光的游走,一个崭新的学期即将开启。

在这个新学期里,我继续担任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个质的突破,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好地提升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做合格公民。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可见,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做人”,不只是需要学习知识或者观念领域的内容,因而,本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让学生在观念上知道一个或者几个分化的知识系统(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做人”,更不只是技能学习的问题,因而,本课程的核心不是让学生学会诸如刷牙、打扫卫生和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做人”,也不是单纯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灌输,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对德性的研究“不是为了了解德性,而是为了使自己有德性”。类似的,学做人不是关于人的研究活动,也不是关于人的技艺活动,而是关于人自身的建构以及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的实践活动。因而,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观念的和技艺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是引导学生在整合、理解上述知识与观念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行动实现生活和人本身的逐步完善。

2.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各领域的学科知识,而是融合性的实践智慧。从课程设置的过程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取代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程,在内容上,除包含以往小学阶段的品德、历史、地理外,还融合了心理、法律、生活与社会等多个领域,成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上述几门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更不意味着,品德课程的教学可以按其内容的学科相关性划分为心理课、品德课、历史课、地理课,或者生活课和社会课。上述划分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误解。以学科分划观念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是综合课程建设初期阶段的样态。小学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化,就是要在实现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突破这种拼盘式的综合观念,进一步明确此综合课程内容的内在结构,使这些综合在一起的多领域的知识,围绕着“做人”这一核心目标,实现内在的有机融合,发展成为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融合的、广域的综合课程。

3.德育课程不能涵盖儿童的整体生活,但力求反映儿童的整体生活。德育课程应该反

映儿童的全部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儿童在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遭遇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该是课程关注的重点。当然这种关注既有品德教育,也有生活指导和科学知识学习。儿童生活中所遭遇的事件和问题,有些是道德性的,或者说是与道德有关的;有些则是非道德性的,或者说是与道德无关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两种情况结合在一起,很难区分得开。德育课程对生活的关注应采取一种整体关注的方式,将原本综合在一起的生活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儿童,同时实现多种教育目的。

4.德育课程不能涵盖儿童生活的全部,只是为儿童整理、反思与拓展自己的生活提

供一个范例。一门课程,在有限的文本和时间(教学时间)内根本无法涵盖儿童的全部生

活,即使这门课程以“生活”来命名。儿童在德育课程学习中所用的时间和获得的经验都不能代表儿童生活的全部。但德育课程却应力求反映儿童的整体生活,通过课程学习,促使儿童在专门的时间和空间里,对自己以往的和现在正在过的生活进行整理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将要过的生活进行规划与展望。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1.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做事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2.利用这一学期主要处于相对温暖的春季,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包括亲近来自大自然的风、植物和动物,帮助他们克服与大自然的疏离,建立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对身边植物的了解与欣赏,以及在与植物共处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对自己身边常见动物的观察与接触,以及自己与动物共在、共处时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与大自然亲近和共生共存的观念,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玩耍时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从大自然中获得快乐。

3.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出生给家人带来的喜悦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和法律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构者。

4.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本单元有两个层次,为并列关系。前四课侧重引导学生学习与个体相处,针对同伴群体生活中的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四个核心主题,引导一年级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与同伴相处时遇到的这些问题,从而促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的形成。最后一课针对学生刚刚戴上红领巾,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这个组织中,引导学生学会更加积极、愉快、负责任地生活,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少先队员这个新身份。

(二)教学资源分析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和第4课《不做“小马虎”》组成。本单元四课分别对应整洁、精神、守时惜时和认真细心的好习惯,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具体图示如下。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不同主题的习惯养成教育,因而,可以考虑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学校教育活动中。一方面将学习习惯教育课程化,使之成为学校生活的必要环节,系列化为有明确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使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校本化和班本化,与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进行,使之对学生的生活发挥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作用。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由第5课《风儿轻轻吹》、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第7课《可爱的动物》、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四课组成。本单元前面三课主要涉及大自然中的风、植物、动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最后一课总结本单元的教育观念:与自然共在,感恩自然。鉴于此单元的上课时间多在阳春三月,全国多数地区已经适合开展室外活动,因此,建议本单元内容与学校的春游等与春天相关的教育活动整合,这样,可以使教材内容真正实现校本化和班本化,将本单元的教育内容与学校生活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起来,进行人与自然教育主题的价值引导。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个别地区春天到来的时间会比较晚,因此,建议这样的地方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本单元内容的上课时间。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由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10课《家人的爱》、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2课《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

由于家庭生活是多元且相对私密的生活领域,因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家庭生活观念的同时,要注意尊重家庭之间的差异,避免干预。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由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第14课《请帮我—

下吧》、第15课《分享真快乐》、第 16课《大家一起来合作》和第17课《我们都是

少先队员》五课组成,本单元五课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本单元前四课的关键词分别是:乐群、互助、分享、合作。需要提示的是,关于同

伴交往的教育是贯穿小学低年级整个阶段的。在本套教材中,一年级上册设置了《拉拉手,交朋友》的话题,重点是适应新生活,结交新朋友;本册设置的《我们在一起》的话题,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与同伴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并养成在群体交往中的基本行则,学习过有创造性的群体生活。这四个主题,针对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较常出现的以为方式;二年级下册设置了《我们好好玩》的话题,侧重引导学生了解一起游戏时的规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而设置。目前,部分学校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以德育主题活动或者学校特色文化的方式进行相关教育设计,建议教师将此教育主题与学校相关教育活动融合进行,实现学校德育的一体化。

本单元最后一课,结合单元主题《我们在一起》,突出了学生与其他少先队员、与少先队组织“在一起”。教师可以将本课内容与少先队教育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调整本课的上课时间,进行灵活处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不等同于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抽象的法治概念与具体的法律法规,而是将法治教育蕴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之中。教材设计始终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精选具有法治教育意义的具体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身边的法,学习法律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生活方面最基本的知识。

实施新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可以运用以下教学设计方法。

1.以“故事教学”走进“家庭生活中的法”

家是儿童重要的生活场域,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如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单元,可引导学生建立家庭生活规则,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建构积极的家庭生活观念;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课,可使用简单的家庭谱系图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启蒙,使其初步了解家庭间的伦理关系。

2.借助“角色扮演”初步建立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教育是小学法治教育的内涵与重点。教学可立足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借助“角色扮演”,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不同规则的作用,从而学会遵守规则,养成

良好有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设置“情境模拟”,陶冶法治积极情感

低年级儿童难以开展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为

儿童提供实践机会。此类教学应走出课堂,通过参观、实践等方式,带领儿童充分接触大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从而产生对大自然感恩的情怀。由此,让儿童逐渐形成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积极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三、德育渗透教育

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习惯,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的自我启航。

遵循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儿童与伙伴。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状态。“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四、教学评价

活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表现,如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兴趣、责任感、创造性与合作精神等。因为学生只有在参与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即使失败了,这种参与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

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应以教师的评价为唯一的标准,而应采取多维的、开

放的评价标准,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收获的喜悦、成功的快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附:教学进度表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教师日期

教学进度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班级:二年级(1)班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师:* *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体现道德与法治新课程面貌和价值导向。新编写的教材以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为核心.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领土主权教育爱祖国教育、爱中国共产党和爱社会主义教育.将其融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体系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勾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遵循综合建构的原则.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连续性、发展提升性和差异性。将多种课程资源、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多种学习策略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充分体现本课程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4.把教材建构成开放的学习资源.依据实际的环境和学习情境.为师生在活动教学中建构和拓展有意义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提供时空.并为城乡学校根据地域、文化背景开发利用仁富的课程资源留有余地.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材特点

第一.以道德教育和法治规则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领土教育、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第二.凸显教材的课程品性.提升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内涵.明晰教材中道德发展的线索。

第三.加强教材对当今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规则问题、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性问题的针对性。

第四.重视融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素.提升德育品位和功效。

第五.重视初步的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发展.开发问题意识和引导批判性思考。

第六.突出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躲远智力技能在活动中的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七.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多元的学习评价。

第八.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综合整体性建构。

第九.进一步加强教材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第十.创造性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

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

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道德与法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

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6.加强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结合班队活动进行教学。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 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 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 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 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 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 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 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 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 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 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 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 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 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 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 标的自然统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 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 进度表(3篇) 的品德和行为惯。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 么是不好的,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2.培养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3.培养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能够与同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 4.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感受生活的美好 和快乐。 5.培养儿童探究的精神,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主题单元,分别是“爱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心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珍惜友谊”和“爱护环境”。每个主题单元包含多个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爱护自己的身体

1.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2.研究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3.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研究如何正确地洗手和刷牙。 第二单元:爱护自己的心理 1.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研究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研究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4.研究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第三单元:尊重他人 1.了解尊重的含义和重要性; 2.研究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 3.研究如何礼貌待人; 4.研究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第四单元:关心他人 1.了解关心的含义和重要性; 2.研究如何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研究如何帮助他人; 4.研究如何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悲伤。 第五单元:珍惜友谊 1.了解友谊的含义和重要性; 2.研究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 3.研究如何维护和发展友谊; 4.研究如何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第六单元:爱护环境 1.了解环境的重要性; 2.研究如何保护环境; 3.研究如何节约资源; 4.研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教学方法 本册教材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研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6年级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全套)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年度第一学期

时间安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柔弱无骨,在悄然流逝着,随着时光的游走,一个崭新的学期即将开启。 在这个新学期里,我继续担任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个质的突破,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好地提升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做合格公民。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可见,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做人”,不只是需要学习知识或者观念领域的内容,因而,本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让学生在观念上知道一个或者几个分化的知识系统(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做人”,更不只是技能学习的问题,因而,本课程的核心不是让学生学会诸如刷牙、打扫卫生和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做人”,也不是单纯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灌输,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对德性的研究“不是为了了解德性,而是为了使自己有德性”。类似的,学做人不是关于人的研究活动,也不是关于人的技艺活动,而是关于人自身的建构以及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的实践活动。因而,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观念的和技艺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是引导学生在整合、理解上述知识与观念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行动实现生活和人本身的逐步完善。 2.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各领域的学科知识,而是融合性的实践智慧。从课程设置的过程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取代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程,在内容上,除包含以往小学阶段的品德、历史、地理外,还融合了心理、法律、生活与社会等多个领域,成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上述几门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更不意味着,品德课程的教学可以按其内容的学科相关性划分为心理课、品德课、历史课、地理课,或者生活课和社会课。上述划分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误解。以学科分划观念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是综合课程建设初期阶段的样态。小学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化,就是要在实现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突破这种拼盘式的综合观念,进一步明确此综合课程内容的内在结构,使这些综合在一起的多领域的知识,围绕着“做人”这一核心目标,实现内在的有机融合,发展成为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融合的、广域的综合课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安排表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道德与法治 班级六年级 任课教师六年级老师 二○二 0 年春学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 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基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四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个人成长、地球环境、世界文化和全球发展。第单元从个人成长主题出发,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

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第二单元从地球环境主题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仼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坏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第三单元从世界文化主题出发,使学生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方法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 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通用4篇)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通用4篇)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1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生小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小助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班级的好主人,班级集体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建立小干部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学生干部开一次例会,辅导总结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二、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1、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强调《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将在班级设立“值日班长”,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每天在放学前进行一日总结,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加强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深化爱国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守纪律、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5、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6、抓好主题教育。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又要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行为规范宣传周”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开展“学习革命先烈,争做党的好孩子”活动、心理健康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勤奋学习和国防教育活动等。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美化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做到美化、教育化,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我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教师日期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说明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四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个人成长、地球环境、世界文化和全球发展。第一单元从个人成长主题出发,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第二单元从地球环境主题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第三单元从世界文化主题出发,使学生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四单元从全球发展主题出发,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 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我将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贯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 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让学生识记 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让学 生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经过五年的小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能做到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并且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

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5.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6.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六、教学进度表

部编版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教学方案及进度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 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内容,分别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宪法是根本法》。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律对于我们的作用,法律怎样标准我们的行为;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根底和依据,我们要知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树立宪法权威。每一课后有活动园,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根本制 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 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二、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 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根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根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U!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表达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

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本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分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公

民的权利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教师首先自己要,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机构、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了解自己受到哪些加法律的保护,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 三、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 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徳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最新部编版《道徳与法治》六年级 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桯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道法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埠,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从传统的知识中心向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中心的重点转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对认识社会、探究社会充满好奇,因此,学习本册教材将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四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个人成长、

地球环境、世界文化和全球发展。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ーー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而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育部统编人教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含教学方案及进度表〔教育部统编人教版〕 第 1 课开开心心上学去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 、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3 、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 32 分钟〕 一、导入。 1 、师自我介绍。 2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送你们。你们喜欢上学吗?板题:我上学了。 3 、“击鼓传花” ——介绍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进展自我介绍的时机。〕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 、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 、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辞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展礼貌教育。〕 3 、来到学校,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请跟我来,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呢?〔联络实际指名发言〕 4 、参观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师要发新书了,快看看老师发给你什么新书?我们要怎样保护新书呢?〔生讨论—指名答复—补充意见—师小结〕 5 、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讨论—指名答复—补充意见—师小结〕 二、认识课程表。 1 、喜欢这张课程表吗?谁来说说课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2 、认识课程表 3 、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三、总结全文。 活动延伸:

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带名片以及多种游戏方式来交往。 第 2 课拉拉手,交朋友 一、教学目的 1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 、行为与习惯 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那么、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人际交往的根本知识与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方法解决。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 、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送你们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