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摘要:近几年来,通化分公司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和谐企业建设,企业的市场竞争

能力、创效能力日益增强,社会贡献、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所属百里花加油站被团中央、集团公司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称号,企业

已驶入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和谐企业;以人为本;创新能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规划,落实部门责任,

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将创建活动纳入到了考核体系。同时,把创建工作进展程度

作为考核基层单位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做到“三个结合”、“三个同步”。“三个结合”即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与党建相结合、与经营业绩相结合、与争创先进单位相结合,“三个同步”即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与企业经营管理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

二是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按照创建“五星级和谐单位”总要求,

以“五型机关”、“五型班组”为载体,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基层

党组织开展了选出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

制度、形成一个好机制、创造一个好业绩为内容的党支部“六个一”创建活动。

三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向更宽的领域发展。工会组织发

挥职代会的作用,通过开展企务公开、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快公司民主管理

建设的进程。基层工会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等活动;各级

团组织开展了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做“岗位明星”、“加油状元”等活动。

(二)坚持职代会制度,保障发挥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公司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每五年换届一次。每年年终召开工作

会议暨职工代表大会,向代表报告上一年度的工作业绩和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及

工作计划。

(三)积极推进企务公开,确保健康发展

不断完善企务公开渠道,通过党工团论坛,为广大员工交流、提合理化建议

提供平台;企业的经营、基本建设、费用支出等情况,在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全部

公开;利用办公信息管理平台发布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人事变动、规章制度、

调资方案等,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保障了职

工在企务公开过程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了企务公开的质量。

(四)完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内容,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本着同工同酬同待遇的原则,做到了工资分配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与

卫生制度、劳动保险及福利制度、政治待遇“六个一样”。

(五)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一方面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公司组

织的《劳动合同法》培训班,了解出台背景、目的,重点学习《劳动合同法》相

关条款。另一方面,聘请通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家来分公司授课,结合

企业实际,抓好贯彻实施。

二是不断完善和规范工资薪酬制度。每月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严格执行

劳动定额标准,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员工八小时工作制,不强迫或者变相强

迫员工加班,切实保障员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的,均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用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用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用版)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样,成功企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如同做人要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行为准则那样,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本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与行事方法,它是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空间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赋予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也孕育富含人情味和人性魅力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经营中能否认识到“员工第一”,这不但是一个“位置”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员工”究竟在领导心

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般说来,人的追求并不仅仅以薪金报酬为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提高薪酬在员工看来只是应得的回报,如果能在心灵上给员工以关怀和慰籍,则更能产生感召力。在加强企业管理、发展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口号上和文娱活动中,而是真正发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思想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上。就是要做到“员工第一”,真正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员工的人生目标和个人发展中去,把企业的发展观念与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和统一,充分反映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这才是“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上的真正意义所在。 “人”是企业中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员工个人,企业文化都是一个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做企业文化工作,就是要真正地做到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理解企业的困难、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成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之中,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 最早提出“以人为本”思想,并见于典籍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子,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的思想应该说有积极意义。怎样理解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人为本”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就企业来说,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从事物质实践活动的员工。 既然如此,“以人为本”就是企业把人当作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把人才真正视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和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增进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企业界的制度、规范各项发展措施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理解为一个整体,应该是企业对人的潜在才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其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客户价值”的概念融入企业管理中,正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容。把“客户价值”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以此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二、倡导企业文化理念的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 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客户信誉的全面提高两个方面。从根本上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

最新-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精品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文章标题: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一论述,再次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担负着发展民族工业、创造财富、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保护环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没有和谐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对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在新的时期加快发展,就要立足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氛围。 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发展为了什么,这是发展观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发展目的的定位不准确、不全面、就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失去正确的方向。 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是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最大限度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但是,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发展的最终归宿是满足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多层次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建筑企业要从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发展愿望和物质需求,使他们在参与企业财富创造的同时,共同拥有享受财富的权利。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无论发展生产力还是完善生产关系,无论发展物质文明还是发展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

它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求发展。 它不仅要求经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必须以人为核心,始终围绕人的发展来展开,而且要求把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建筑施工企业要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员工的利益。 一是要立足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加大任务承揽力度,争取多揽大活,多揽“含金量”高的活,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项目这个企业效益源头的监控力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增加职工收入。 二是针对基层职工队伍老龄化,体力较弱的实际,成立以内部正式员工为框架,招用有技术或特长的民工的“架子队”,这样既可以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企业积累财富,又增加员工收入,达到了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切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创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方面,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向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应带头依法纳税、守法经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并且大多规模较大,员工众多,对社会性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企业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民主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注重安全生产,提高福利待遇,并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化解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企业的和谐稳定。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学习塑造人,创新成就卓越。 过去,我们对经营企业的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 简单地认为,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就是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在一些企业中,重物、轻人,重投入、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重速度,

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作者:刘艾晨 【摘要】2002年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执政兴国的新理念,“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做出的科学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从实践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文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社会安宁 【目录】 一、“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二)“以人为本”是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进一步完善 (三)“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二、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及最现实的问题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保障是民安所在 (三)安宁是民生所盼 三、“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 邓小平同志说过,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我国着力于建设和谐社会,这正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社会的稳定和谐,人民生活的稳定安康。这符合辩证法也符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需要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目的是“促和谐”,本文重点阐述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民生问题,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一、“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大特征,既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的总概括,其内容都是围绕“以人为本”而展开的。正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是一个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各种权利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以人为本对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对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何谓“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有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

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这也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求为本,认真研究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满足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由来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理论变革。 第一次是以“泰罗制”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第二次变革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它适应了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企业劳动与劳动构成不断变化的要求,提出了人本管理原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次重大变革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使西方从管理思想到管理实践都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西方管理理论普遍重视对人的研究,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泰罗、法约尔及此前的亚当? 斯密等人,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推行以物质刺激为主的管理方法。梅奥、马斯洛等行为科学家则认识到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要通过不断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则进一步把人看作是“决策人”、“复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实践证明,和谐校园的创建与发展,教师是关键。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在充分相信和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发展的各种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是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教师的快速成长、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使其“精神追求更高,内涵发展更快,形象塑造更美,自我感觉更好”是学校进行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原则。学校要通过制定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发展筑路搭桥。要全面、发展、辨证地看待教师,公平调控差异。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发挥智慧和才能创造机会。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创设民主科学、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要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和培训。通过这样的努力,为教师创造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 二是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既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群体的和谐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尽量彰显教师的自身优势,褒奖教师的长处,用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焕发教师的热情,昂扬教师的斗志,增强努力的信念,坚定成功的决心。同时要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

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爱业、乐业的思想。要通过“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活动,使教师搞好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以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是要知人善任,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大法宝。从客观上讲,教师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有伯仲之分。作为学校领导能否知人善用,扬长避短,合理配置,是发挥每位教师作用的关键。所以,要善于分析,科学协调,发挥“尺有所长”的功效,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位教师在实现价值的前提下,愉悦身心,充分发挥才能。 四是体察教师需求,发挥“甘霖”效应。力求做到“一个关 心,两个尊重”即关心教师的疾苦,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以亲情换友情,以真心换真情。教师为社会、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有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需要,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以,作为学校和领导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予以满足。当满足教师某一需求时,必将赢得相应的感动和信赖,而这种 “久旱逢甘霖”的满足必将焕发教师更高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幸福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人、个性的人、将会成才的人。在这一学生观的指导下,要充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和谐校园 年级 2011级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 11112110 姓名姜娜娜 任课教师曲金华 完成时间 2012年10月25日 成绩 年月日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内容摘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校园应是依法治校,章法有序,利益协调,安定祥和,充满活力,师生和衷共济,员工各尽所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提高领导班子能力是关键,依靠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主体是根本,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是中心环节。更多还原 关键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理论 一、教育的意义 (一)教育、和谐的深层含义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 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二、和谐校园的发展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 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ad7237655.html,)/总结报告/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样,成功企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如同做人要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行为准则那样,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本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与行事方法,它是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空间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赋予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也孕育富含人情味和人性魅 力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经营中能否认识到“员工第一”,这不但是一个“位置”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员工”究竟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般说来,人的追求并不仅仅以薪金报酬为唯一目标,更重要的 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提高薪酬在员工看来只是应得的回报,如果能在心灵上给员工以关怀和慰籍,则更

能产生感召力。在加强企业管理、发展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口号上和文娱活动中,而是真正发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思想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上。就是要做到“员工第一”,真正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员工的人生目标和个人发展中去,把企业的发展观念与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和统一,充分反映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这才是“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上的真正意义所在。 “人”是企业中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员工个人,企业文化都是一个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做企业文化工作,就是要真正地做到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理解企业的困难、熟知领导安排自己的良苦用心;又应使领导熟悉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内心需求,理解员工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企业的领导者真正能做到从内心去理解员工,做到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发展,将是企业文化成熟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一个企业保持良性发展,持续进步的源泉和灵魂。

企业经营理念中的“以人为本”

企业经营理念中的“以人为本” 从企业生产要素的角度看,人是第一战略资源和第一生产要素,其他所 有资源和要素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人力是资本,而且是更重要的资本,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因此,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企业经营理念的本质和核心。 一、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要体现“以员工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以员工为中心和出发点,围绕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彼德?杜拉克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各项工作。人是能动的,能与环境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把不断改善员工的劳动环境条件、安全保护条件,提高员工福利、劳动报酬作为重要任务,为员工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以员工为本”的管理要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给员工创造成长的空间,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创业,并以相应的制度环境作保障, 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以员工为本” 的管理要重视员工的需要、激励员工、培养员工,妥善处理员工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协调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让员工在积极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成 果,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所以, 企业要通过各种经济有效的方式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凝聚力,依靠员工提高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要体现“以客户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而且要体现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看,企业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者,但生产能否进行下去,取决于市场的认可。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经营理念不断转变,从最初的“以生产为中心”到“以产品为中心”,再到“以顾客为导向”,直至“顾客让渡价值”概念的提出,将企业经营理念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美国默克公司总裁乔治?默克说过:“我们要记住,药是为患者生产的,药是为人生产的,而不是为利润,但利润总会如期而至,我们对这一点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这是对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真知灼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市场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容量、市场占有率和自己的资金、技术能力,设计、开发、生产产品,在市场需求的满足中实现自身的利益。目前,诸暨有不少企业是一种盲目生产,明知同类产品市场已饱和仍大量生产,并低价竞争,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或是认为市场需要什么跟自己没关系,只要产品能卖出去就行;甚至认为资金花在生产上才是花在刀刃上,而花在市场调研或其他方面就是浪费……这些落后的经营理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所以,在金融危机面前,有的企业包括规模企业,出现了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三、在企业的公共关系中要体现“以社会公众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 中,而且要体现在企业与社会供应商、竞争对手、媒体、政府机构、社区组织、政党及宗教团体等公共关系上。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追求物质财富增长是社会和企业共同的目的。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营造有利环境,而企业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两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要健康、顺利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供排水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导向,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供排水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既追求企业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正确开发和运用企业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树立集体和个人典型,又要提倡共同进步,实现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多年来,作为供排水集团子公司之一的中法合资绍和供水公司,注重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汲取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把

“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管理方针,贯彻于日常工作中。投入资金改善员工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采用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关注员工及企业外部需求,不断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公司以适宜、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于2005年获得了国际认证,并连续多年荣获哈尔滨市“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二、创建和谐企业必须注重三个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二是良性互动原则;三是和谐创新原则。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其中主要是员工队伍的和谐。供排水集团是群体协同作业较为突出的企业.因此,要树立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改善和化解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同心协力,协同作战,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引导职工对和谐企业的认同,营造和谐管理的氛围,绍和公司通过在管理体系中建立员工协商与沟通控制程序,明确协商沟通的目的、范围、职责及具体的运行准则,为解决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跨越,以企务公开架起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和谐促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都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友爱、博学、和谐的文化乐园。那么,什么是和谐校园?怎样建设和谐校园?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和谐校园是人本的和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因而科学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学校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健康成长。在教学中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师生互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精神氛围。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严中有爱,严而有度。其次,要关爱“两有生”,关注弱势群体,待他们如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慈母般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关系。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告诫学生合作走向双赢,甚至多赢的道理,使学生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之中。最后,教师还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和谐校园是自然与人文气息的和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学校的方方面面无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影响学生,乃至一生。因此,构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自然校园,意义十分深远。 人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的人文底蕴、生态环境,对塑造学生心灵,提升学校的内涵和品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辟文化长廊、文化墙、悬挂伟人名人画像、伟人名人语录,建立报刊阅览橱窗,创办校报校刊;在班级,同学自办手抄小报、剪贴报,优秀书画、手工制作展览、美文欣赏、校园生活掠影等,让学校充满人文气息。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诗歌朗诵、书法、绘画展等,把校园文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展现才华的机会与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让学校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其次,净化、绿化、美化、亮

企业以人为本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不断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让员工能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提高劳动的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那么如何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呢? 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自身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它源自文艺复兴时期,从人本身出发去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的哲学理论。但是,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未真正自觉地运用于西方企业管理之中,更未成为其管理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许多流派,都强调了以人为中心,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潮。在这一思潮的影响和作用之下,西方管理思想向人本主义倾斜。 真正将人本主义思想自觉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成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理念,被誉为“人本管理”,乃是现代的事情。它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革命。 (一)人本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它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和经营实践活动,旨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企业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应当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 1。企业中的人是首要因素,企业是以人为主体而组成的。人本管理强调企业依靠人而存在,由人进行管理,即一切管理活动由人决定,策划,操纵,运作,人始终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主体或主导要素。这就是“人即企业,企业即人”的道理。 2。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为人的需要而管理。人的需要有:第一,社会的人的需要,企业不断创造顾客,满足社会消费需求。这是企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第二,企业投资都的需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三,企业全体员工的需要,一是获取收入最大化;二是施展才干,实现抱负,个人获得全面发展。于是,抽调企业人的智力,知识,技能,锻炼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发展企业人的整体素质,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的。这是人本管理应有的哲学含义,本质和理想境界。 3。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又一项工作,而是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理念,指导思想,管理意识。严格来说,人本管理不是一个管理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它重新认识人性,强调人的重要性和在管理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人本管理要求将这一全新搬弄是非念贯穿和渗透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并指导企业工作,使企业的一切工作纳入人本管理思想体系和基本框架内运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的一切工作,取得预期绩效,实现企业目标。 (二)人本管理的原则 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 1。人的管理第一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高于对物的管理,居于第一位。首先,人是唯一能动的资源要素,是第一资源。物质资源是被动的客体要素,需要有思想,有意识,有生命的人去支配,去管理,去使用;否则,便为无用之物。先有对人的管理,才可能有对物的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述,再次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担负着发展民族工业、创造财富、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保护环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没有和谐的环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对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在新的时期加快发展,就要立足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氛围。 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发展为了什么,这是发展观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发展目的的定位不准确、不全面、就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失去正确的方向。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是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最大限度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发展的最终归宿是满足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多层次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筑企业要从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

发展,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发展愿望和物质需求,使他们在参与企业财富创造的同时,共同拥有享受财富的权利。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无论发展生产力还是完善生产关系,无论发展物质文明还是发展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包含了发展“依靠谁”的深刻内容。它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求发展。它不仅要求经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必须以人为核心,始终围绕人的发展来展开,而且要求把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建筑施工企业要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员工的利益。一是要立足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加大任务承揽力度,争取多揽大活,多揽“含金量”高的活,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项目这个企业效益源头的监控力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增加职工收入。二是针对基层职工队伍老龄化,体力较弱的实际,成立以内部正式员工为框架,招用有技术或特长的民工的“架子队”,这样既可以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企业积累财富,又增加员工收入,达到了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先进材料

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平安建设工作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作为市一小校长,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自上任以来一直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并以此保障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常抓常管,狠抓狠管,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秩序、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和谐的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自身职责。 作为学校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意识,努力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把学校平安建设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担任的工作,尽职尽责,全身心的投入。在带领下,学校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完整的办学章程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出台了“校园每日值班巡查制度”;学校还公布了“安全工作问责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因玩忽职守,造成事故,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决不迁就。则率先垂范,坚持值班,做到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这一系列做法使全体师生树立了高度的忧患意识,从思想上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上级多次平安建设工作检查中,我校的安全工作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表扬。 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构筑安全防范网络 学校平安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个在校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而且涉及到每个公民的家庭幸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长期以来,她一直非常重视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一方面,及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工作人人关心,处处把关,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家庭和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上任后立即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来我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每年寒暑假向每个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信》,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协同作战的桥梁。 三、加强防范措施,实施有效管理 1.设施防范。在校园的安全防范工作中,始终坚持首先确保教育教学设施的绝对安全。重视校舍安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安全事故隐患;节假日安排学校领导和教师值班护校,保证节假日期间学校的安全;加大了对计算机房、图书室、实验室等要害部门的硬件投入,安装防盗监控装置,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加强了对校舍和校产的管理、检查和维护,后勤人员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执行者和完善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者,在现代社会中,它不单纯是一个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和企业员工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的地方,而且还是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追求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与人性组织。在企业里,员工不仅是为企业发展增加财富的“工具人”和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而且还是具有多种需求与发展能力、追求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所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更要考虑其众多利益的相关者,如业主、顾客、债权人、员工、政府和社会的利益,要把赢利性与承担社会责任这一价值合理性统一起来,不断地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综合效益,这样企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生命力才会永不衰竭。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管理的性质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已经远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新的世纪,企业已由单纯追求赢利性的经济组织转变为实现社会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生命体。企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观念,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和企业广大员工积极创造,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培育形成,为全体员工认同与实践的整体价值观

念、经营理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和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与习惯的总和,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追求,以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和国家政策法令为导向,潜移默化地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用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舞着员工士气,培育着员工技能,凝聚着企业精神,塑造着企业形象,具有引导、激励、教育、感化、整合、约束、凝聚、辐射等功能,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参与竞争、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文化更是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能通过对人的管理,影响生产,影响销售,影响市场,影响消费,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决定企业的发展命运,是一种作用巨大、潜力无穷的文化生产力。 “文化对于企业,就如同思想对于人,一个人再强壮、再健康,如果没有思想,也只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而已。”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企业无“人”则“止”。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要素中,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机器要人开,财物要人管,制度要人执行,生产要人负责。离开了人,一切管理都无从谈起。

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认识

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构建一个“安全、民主、公平、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企业,促进人与人及人与企业和谐发展。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如何实现和谐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问题。 下面笔者就以人为本管理构建和谐企业问题谈谈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一、重新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和谐”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和睦而谐调,各方面关系处理得融洽适当。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管理,达到和谐管理的目的,一直是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管理学家指出,在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从人出发,以人为本,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我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问于天地之间,莫过于人”(孙子兵法?月战),是古人对人的作用价值的一个精辟概括。“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邓小平文选)。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发展、管理思想演进的一个结果。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实现和谐管理,构建和谐企业的客观要求。 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采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质、安全、劳动、质量、成本、财务等进行管理全过程中,突出人的作用和地位,把人看作是管理的一体,把充分开发和调动人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作为搞好企业各项管理的第一位要素,使各项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以此保证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管理特点突出表现为: 1、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人的发展看成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把尊重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准则,把提高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把为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和谐互动。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强调人的因素第一,认为员工是企业的细胞,员工的活力就是企业的活力。因此,它强调要把增强企业素质和搞好企业的着眼点放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调动上。 2、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培养人,发展人,造就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当作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强调企业不但要出产品而且要出人才,以一流的人才队伍来保证一流质量的产品和一流的经济效益。 3、以人为本的管理认为人在企业中一方面是企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劳动者,被管理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