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2、记住原子及原子中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3、记住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学习重点] 原子的构成

[学习难点]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 自学交流讨论展示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化分为原子,那么原子在化学变化是否可以再分呢?

2.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下图

α粒子是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α粒子流打在金属箔上出现不同的散射情况,说明金属原子内部结构的有以下信息?

1.大部分α粒子能畅通无阻地穿过金属箔。

2.少量带正电的α粒子也能穿过金属箔,但发生较大偏转。

3.极少量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被弹回。

由此看出,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

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课堂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1.阅读第70页,回答: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的体积怎样?原子核能否再分?如果可以分,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构成原子、原子核的各种粒子是否带电?若带电,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否相同?

2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_______ _______(1个带)

()()

原子_______

()

________ (1个带)

()

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_______ =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二.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课本71页,然后回答: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 指导学生进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要求学生用课本上提供的数据计算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将所得结果保留整数结合表4-2中的数据,思考:相对原子质量与构成原子的这些微粒有什么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

算。(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或疑问

【有效训练】

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相比____(填很小或较小),居于原子_____;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个_____的空间里围绕着____ ___运动。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在原子中,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在原子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 质子B中子 C 电子 D.原子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他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

4.原子是()

A.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 .是电中性粒子,其中组成它的各部分均不显电性

C.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5.不显电性的一组微粒是()

A. 质子、中子、电子

B. 原子核、原子、分

C.中子、原子、分子

6、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

B、12

C、1.66×10-26kg

D、1/12g

拓展提升

1.氧原子虽然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但原子用其他方法仍然可以再分,原子中心有一个带8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___,其外有8个_______作高速运动,由于每一个_______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整个_______不显电性。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较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的原子核。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下列现象。(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小部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元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 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

3.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有关它的信息

【重点、难点】识记元素符号、元素定义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元素

2.物质的分类:(举例)

混合物

物质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是、、、、等。

4.记住1-18号元素符号和其它常见的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

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课堂探究

1.复习

(1)原子的构成

(2)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的关系

2.引出元素、定义元素和元素符号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照片或是图片,包括药品、各种食品的包装或标识等,通过阅读、比较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让学生体会标识着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比较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如O2、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符号O这种成分。引导学生认识他们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引出氧元素的定义。

阅读教材图4-4地壳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引导学生熟记位于前四位的元素种类。

利用教材图4-5、图4-6,让学生体会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引出学习元素符号的重要性。并要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的书写。

通过图4-8引入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表中各个数字的意义、了解化学家门捷列夫对科学的贡献,练习使用元素周期表。

3.元素组成的物质以及物质的简单分类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并举例练习

三、自我小结、交流共享

四、达标测试

1.新华社5月23日报道,继通过食盐补碘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国又将启动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问题的“补铁工程”。卫生部已批准以酱油为食物载体,逐步开展补铁工程。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2.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B.O4是一种单质

C.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D.O4是一种化合物

3.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钨矿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多的()

A.铝B.硅C.氧D.铁

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不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单质

C.一定是纯净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

5.下列元素符号都表示金属元素的是()

A.C、Cu、Ca B.S、Fe、P

C.K、Mg、Ba D.H、Na、He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常温下)的各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单质;②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

③一种稀有气体单质;④一种固态氧化物;

⑤一种液态氧化物;⑥一种气态氧化物。

五、评价反思

课题3 离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重点: 离子形成的过程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

【课前预习】

_______ _______(1个带)

()()

1. _______

()

原子________ (1个带)

()

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_______ =_____________

2.学生阅读一篇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2.思考: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课堂探究】

(一)、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第78页图文。(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每生各举一例。如下图)7.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

8.思考: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意见,达成共识。)

(二)探究离子的形成

1、学生阅读课本79页: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分组表演: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让两个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结合学生的表演每生设计一个方案,小组交流确定最佳方案。)

4.师生分析

5.归纳总结: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在本课题,我们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有效训练:课本第80页习题。

【拓展提升】

常见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相同元素

B.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D.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

(2)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难点:1.化合价的理解及应用

(一)课前预习

(1)读读、写写、比比:读出下列元素的名称:H、O、Cl并试着组合成熟悉的一些物质的符号

(2)1.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2H Fe2+ 2H+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二)课堂探究

一、什么是化学式

活动1:

[议一议]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那么,表示每种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可能有几个?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为化学式。纯净物的化学式只有一个,是唯一

的。

书写物质化学式时应以事实为基础,不能想当然任意书写。

[举例]O2、H2、H2O、Fe、S等符号分别是氧气、氢气、水、铁、硫的化学式。

活动2:

[讨论]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

[归纳]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表示物质及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原子构成。

[举例]H2O:既表示物质水及水由氢氧两元素组成,又表示一个水分子及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活动3:

[提问]怎样表示两个水分子?n个水分子?

活动4:

[讨论] H、2H、H2、2H2各表示什么意义?

[交流]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H2表示四个意义,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个氢分子,—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2H2表示2个氢分子。

[归纳]元素符号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二、化合价

活动5:

[提问]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是否相同?

[投影]

活动6:

[设问]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为何都是固定地、唯一的?

[归纳]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说明]化合价是元素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活动7:

[投影]课本P83表4-6(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归纳]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2.有些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

3.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钡钙镁锌正二价,

铜一二、铁二三,铝正三、硅正四,

氟氯溴碘负一价,养通常是负二价。

4.根的化合价:

-1价:OH-、NO3-、ClO3-、MnO4-

-2价:SO42-、CO32-、MnO42-、SO32-、SiO32-

-3价:PO43-

+1价:NH4+

5.化合物中,一般金正非负。

6.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活动8:

[计算]NaCl、H2O、Al2O3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

[归纳]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活动9:

[设问]如何表示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归纳]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表示方法:在符号的正上方先标“+”或“-”号,然后标数值。

(三)拓展提升

1.化学式H2O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

A.表示水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水分子

C.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D.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

-2

D.Al2(SO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四)总结反思

第2课时

城南街道中学邱玉娥刘美芹

学习目标

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重点:化合价知识及其应用

难点: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一)课前预习

1.指出下列符号“2”的意义:

CO2 、2O 2O2 、

2Mg2+MgO2 。

2.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铝离子;②3个氢原子;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分子;⑤空气中和地壳中含量都是第二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

(二)课堂探究

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活动1:

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除此之外,可以根据成分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I投影]课本P84例题及解法

[归纳]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1.写出元素或根的符号;

2.求最小公倍数;

3.算原子个数;

4.检查是否正确。

[做一做] 1.已知碳为+4价,氧为-2价,写出它们组成的化学物的化学式。

2.已知铁为+3价,硫酸根为-2价,写出硫酸铁的化学式。

3.已知:O为-2价,求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4.已知:Fe为-2价,求Fe2(SO4)3中硫酸根的化合价。

[归纳]根据化学式能求出元素或根的化合价,依据就是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三、物质的命名

活动2:

[读一读]如何读下列化学式?

1.HCl、HF、MgO、Al2O3、AgCl、Al2S3、CaF2

2.P2O5、SiO2、N2O、CO

3.HClO3、HMnO4、HNO3、H2SO4、H3PO4、H2MnO4

4.NaOH、Ba(OH)2、Al(OH)3、Mg(OH)2

5.Hg(NO3)2、KClO3、KMnO4、CaMnO4、BaSO4、AlPO4、CaCO3、K2MnO4

6.NH4Cl、NH4F、(NH4)2S、NH4NO3、(NH4)2SO4、(NH4)3PO4

7.FeO、Fe2S3、FeCl2、FeS、Fe(OH)3、FeSO4、Fe(OH)2、FePO4、FeSO3、Fe2(SO4)3、FeMnO4、CuCl2、CuO、CuSO4、Cu(OH)2、Cu2S、Cu2O

[归纳]化学式的读法

1.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读为“某化某”(从后往前读)

2.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读为“几氧化几某”。

3.氢元素和原子团组成的物质,读为“某酸”。

4.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物质,读为“氢氧化某”。

5.金属元素和原子团(除氢氧根、铵根外)组成的物质,读为“某酸某”。

6.“NH4+”命名时看成一种金属元素。

7.Fe +2 +3 高价时读为“铁或铜”

Cu +1 +2 低价时读为“亚铁或亚铜” [强调]

(三)课堂提升

1.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

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铬的化合价与氧化物中的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A.ZrO2 B.Zr2O C.Zr2O3 D.ZrO

2.在NH4NO3、N2、NO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四)总结反思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2)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重点: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难点: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

(一)课前预习

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3.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各有何含义?

(二)课堂探究

一,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和原子一样,质量都很小,使用和记忆非常不方便,因而一般也不用分子的实际质量,而是采用其相对质量。

[讨论]什么叫相对分子质量?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阅读课本p84_85页的例题总结出

1.如何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如何根据化学式求出化合物中的元素质量比

3.如何根据化学式求出化合物中某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

[练习]多少克硝酸铵和316g碳酸氢铵的含氮量相等?

解:设质量为x的硝酸铵和316g碳酸氢铵的含氮量相等。

NH4NO3——2N——2NH4HCO3(氮原子相等的比例)

80 158

x 316

80:158=x:316

x=160 g

答:(略)。

(三)课堂提升

1.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 )

A.Fe3O4 B.C2H5OH

C.CO(NH2)2 D.Cu2(OH)2CO3

2.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3.某蔬莱种植基地原计划每亩菜田施用氮肥碳酸氢铵7.9kg,因缺货现改施尿素[CO(NH2)2]若要达到同样的施肥效果,则每亩菜田所需尿素的质量是( ) A.3 kg B.3.95 kg

C.6 kg D.7.9 kg

(四)总结反思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程目标导航】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重点) 4.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难点) 5.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重难点) 7.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重点) 【课堂评价方案】 1.通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检测目标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 【课前预习方案】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如铁、水、食盐。 4.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叙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探究方案】 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阅读:课本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 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5.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导学案(共2课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九年级主备课:朱甫全审核人:化学组 导学知识目标点: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个性)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由金属材料制成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 2、金属材料包括和。 3、Al、Fe、Cu发现朝代有早到晚排列顺序是:、、。 二、课堂导学: 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仪器和药品(在家中寻找一些废弃的金属用品,如:易拉罐、废电池皮、回形针、铜导线、罐头瓶盖等。) ②步骤 a把它们打磨后,观察颜色状态,并试试能否被弯曲折断。b用小刀在表面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的大小。c在火焰上方烧烤,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d用铁锤锤击,看能否拉长压扁。e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③交流讨论 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②; ③;④。个性:。 2、讨论:课本P3

3、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金属之最: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⑵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⑶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⑷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⑸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⑹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⑺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⑻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⑼密度最小的、最轻的金属——锂 课堂练习: 1、大多数金属都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一般有金属光泽,______ 和_ 较大,较高,具有良好和、性能。在室温下除外,金属都 是,但不同的金属还具有各自的一些特性,而且各种金属的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来水管,你认为选用下面哪一种既经济又耐用() A.普通钢管 B.铜管 C.不锈钢管 D.塑料管 3、下列金属中导电性能最好的是() A.铜 B.铝 C.铁 D.银 课外练习: 1、用金属的化学式填空: ①白铁皮表面镀上的一层金属是。 ②镀在保温瓶胆夹层的银白色的金属是_____。 ③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金属材料是______。 ④体温表中的液体金属是___________。

课题1 金属材料(一) 几种重要的金属

课题1 金属材料(一) 几种重要的金属 知识梳理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2.金属材料的发展史:商朝,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开始炼钢,铜和铁一直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3.金属的物理性质: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都是固体。 4.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 用途,当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金属材料的发展和利用 1. (2020成都)下列成都出土的文物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东汉说唱俑 B. “郫”字青铜戈 C. 龙纹铅饼币 D. 黄金面具 【答案】A 【解析】A、该物品的材料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正确; B、青铜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C、铅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D、黄金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故选A。2.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由早到晚的顺序正确的是(B) A.铁→铜→铝 B.铜→铝→铁 C.铜→铁→铝 D.铁→铝→铜知 知识点2 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2020河南)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铜制电线 B.铁质铁锅 C.金制项链 D.铝制饮料罐 【答案】 A 【解析】性质决定用途,金属能用于作导线,正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选A。4(2019·常州市)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C)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耐酸性 5.通常状况下,颜色呈紫红色的金属是( C ) A.铁 B.银 C.铜 D.铝 6.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钨的熔点高,可用作灯丝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只在炊具 C、银的导电性好,常用来做导线 D、金光泽好,耐磨,易加工,常用来做金饰品。 7下列有关“金属之最”描述中,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A.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铁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D.银是最好的导电导热金属 【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十三中学李彦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将教材中的图、表复印放大、剪下; 2、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片;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类比想象,模型展示。 1、(投影)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对照投影。) (设计意图: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 3、(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呢? (投影)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生阅读思考。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原子的构成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该主题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②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能进一步认识元素的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习用微观的观念来学习化学。 ②逐步增强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 类比法,讲授法。 教学材料 教材,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在《天下 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捶,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绳 子,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 的一半,后天取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如此“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 所以“万世不竭”。这句话体现了物 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 没有止境的哲学道理。 感受物质的无限可分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 及人们对事物认识无止境 的追求。 创设良好 的学习情 境,激发学 习的兴趣, 激活学生 思维。 提出问题 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 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 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 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呢?可再 分,不可再分? 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感 受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 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吧。 回忆已有知识:物质 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 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 子。 …… 引导学生 寻找最近 知识发展 平台,为新 知识原子 能否再分 作好承接。 科学 史让学生 对本节课 所要探究 的内容产 生兴趣。 收集证据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 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同学们能解 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因为原子核外有带负 电的电子…… 感受科学 家的探究 过程,激发 对微观世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导学案及习题

课题1《金属材料》导学案 知识点一:金属材料的分类 纯金属(种) 金属材料 合金(几千种), 知识点二:金属材料发展史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继而进入,和 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至今仅 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铝具有和等优良性 能,现在铝的年产量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据第二位。 知识点三: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性:1 2 3 4 5 6 差异性:金属的颜色、密度、熔点、硬度及导电导热性有很大的差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色(铁粉是色),但铜却呈色; 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却是液体;和的导电 性较好而铅较差; 的熔点最高; 知识点四: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在选择使用哪种金属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因为物质的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物质的,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 考虑、、、,以及 和等多种因素。 拓展: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熔点最高的金属熔点最低的金属 知识点五:合金 1.定义: 2.铁的合金包括和,它们的不同,因而性能不同。 3.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硬度和强度,熔点,抗腐蚀性, 颜色。 4. 和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用途: 。

课题1《金属材料》习题 1.上海世博会部分场馆的图片如下。图片说明中出现了金属材料的是() 2.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 ...金属材料的是() A.不锈钢B.玻璃C.铝合金D.铜线 3.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 导电性 B. 抗腐蚀性 C. 导电性 D. 延展性 4.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 硬度 B 价格 C 耐腐蚀性 D 导电性 5.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 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都是铁,但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性能也不同。 B 生铁和钢都是碳的合金 C 生铁就是含杂质较多的钢,钢就是含杂质较少的生铁。 D 生铁是混合物,钢是纯净物。 6.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合金只能是金属熔合而成 C合金比纯金属性能更优D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 7.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化,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其他条件均以满足),判断不能制得的合金是() 8.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 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 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A 用来做保险丝 B 用于制航天飞机 C 用来制造人造骨 D 用于制造船舶 9..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是,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报警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10.下列关于合金与金属的比较正确的是() A含碳量:钢>生铁B抗腐蚀性:不锈钢>纯铁

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 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 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 案(一)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原子核 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 质子中子 (1)电性和电量 (2)相对质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8 8 8 16 钠11 12 11 23 铁26 30 26 56 铀92 146 92 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 a 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kg/(a 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教案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⑵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⑶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能力目标 ⑴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⑵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 一座桥梁。 ⑶初步教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情感目标 ⑴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⑵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⑶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⒈原子构成。 ⒉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模式 课堂讨论法 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什么是原子?原子和分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回答](将学生分成七组,每组六人其中一人是发言,另一人补充。)学生甲: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而氧气仅由氧气组成的。学生乙:“不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学生丙:“还不行,要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空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而氧气仅由氧气一种分子构成所以说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学生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在

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评价并小结]各位同学讲的很不错!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一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如水通电分解(见投影)。那么你们对原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1:“我想知道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 学生2:“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 学生3:“原子有没有质量?” 学生4:“原子和分子哪个大?” …… [引入新课]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并投影]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讲述]原子到底能不能再分?能分,它又是哪几部分构成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学生阅读课本68页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投影]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不同? 3.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不同类原子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小组之间讨论。 [教师]巡视,并适时参加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5回答问题1: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所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学生6补充: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学生7补充:应该是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所构成。 [评价并发问]好!三位同学讲的很具体。那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 [学生思考]七组同学都答原子核比原子要小很多。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很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有小的多,如果把原子核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教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可还是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来看幻灯片“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体积”。

金属和金属材料 导学案

第 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李春森陈永 新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习重点: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学习难点:合金的用途与优势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完成相关导学案 一、预习导学(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 3.实验室制取H2的反应原理 。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二.自主探究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和。 2.劳动工具的使用历史 时代→时代→时代→的利用→的利用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同的物理性质: 金属常温下为态(汞除外,常温下为态),具有性、性、性; 一般密度较,熔点较。2.金属除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以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 ①铁块、铝是色;铜是色;金是色; ②铁可以被吸引;常温下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金属汞(俗称)却是。 ③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差别也比较大,看课本第3页表8-1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3.金属的物理性质很大程度上金属的用途 导电性用于;导热性用于;延展性用于; 机械强度高用于;金属光泽好的用于;

请看课本第3页讨论 4.决定物质用途的因素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要考虑、是否允许,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5.金属之最: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为;②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为; ③目前世界产量最高的金属为;④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为; (三)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具有特性的物质 注意: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1.合金性能与纯金属比较 (1)黄铜为铜锌合金;焊锡为锡铅合金 (2)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主要用于焊接金属等;武德合金是铋、铅、 锡和镉的合金 合金与组成他们的纯金属相比较: 合金的颜色;合金的硬度与强

课题1水的组成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例题1】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的理论值应为1∶2,但小明实验所得数据小于1∶2,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不合适的是() 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二、单质与化合物 【例题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①硫粉;②液态空气;③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所残留的固体;④氮气;⑤铜;⑥水;⑦氯酸钾;⑧四氧化三铁。 综合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雪碧饮料 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 C、汽水、高锰酸钾 D、液态氧、液态空气 2、下列各组量中,不随水的体积变化的是() A、蒸发水所需的热量 B、水的沸点 C、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水的质量 3、下图是表示水的体积(mL)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4、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 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氢气 5、能够由电解水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③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④水的化学式为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 2、水是() 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3、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 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5.下列物质中,能与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这组物质划分为同一类别的是() A.氧气 B.空气 C.铜 D.水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前预习】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交流讨论】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多少? 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表 1 【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 2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2课时 合金(导学案)

漂市一中钱少锋 第2课时合金 课 题 合金课型新授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认识合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质及用途。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实物观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的方法,归纳 合金的主要用途。 2.学会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方法,知道一些重要和 新型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 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关注与化 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 学重点1.合金和其组成纯金属性质的比较。 2.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 学 难 点 1.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 具 准 备 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焊锡和锡、多媒体课件等。 课 前 预 习 1.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 的合金。可见,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2.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具有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强 等特点,因此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导致它们的 性能不同。 4.由于钛和钛合金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等优点,所以被认为是21 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 新 课 导 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知道了金属材料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那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制品是纯金属制成的吗?究竟什么是合 金?为什么要生产和使用合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P6回答。 进 行 新 课 一合金及其性质 【提出问题】 合金和纯金属的性能有哪些差异性? 【交流回答】

课题1-水的组成(知识点+练习)

水的组成 一、水的重要性(P 43课题1前) 三、水的组成 1、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家是:拉瓦锡。 2、电解水实验 (1)实验装置(P 46图3-1) 水电解器或水槽、试管、直流电源(介绍功能) (2)实验现象 ①正负两极上均出现气体 ②正极气体体积:负极气体体积=1:2 (3)气体的检验 ①氧气的检验(P 47图3-2所示) a 、操作: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的口部。 b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结论:气体是氧气。 ②氢气的检验(P 47图3-3所示) a 、操作:1、用拇指堵住试管口;2、试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 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 、现象: 不纯的气体发出爆鸣声 c 、结论:这种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 + 氧气 (分解反应) (H 2O) (H 2) (O 2) ②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即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5)注意事项:在电解水中加入含少量的食盐或硫酸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四、氢气的性质 2、化学性质 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纯的氢气燃烧可能发生爆炸 △氢气具有可燃性 氢气纯度的检验 (1)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如P 47 图3-3所示)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声 通电

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2)若氢气不纯,再次检验 操作:把试管口用拇指堵住一会儿。或换一支试管或改用排水法收集。 目的:是为了使管内氢气因缺氧而熄灭,以免氢气不纯燃烧发生爆炸。 结论:加热或点燃氢气前,必须先验纯 五、单质和化学物 1、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O 2)、氮气(N 2)、氢气(H 2)、铁(Fe )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CO 2)、氧化铁(Fe 2O 3)、水(H 2O ) 2、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2)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关系: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二年以来,这种化合物叫 氧化物,如SO 2、H 2O 、P 2O 5等。有些化合物中含有氧元 素,这样的化合物叫含氧化合物,如KMnO 4、KClO 3、 CO 2、H 2O 等。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龙去脉 如图3-1-8所示。 3、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混在一起,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两种物质。 六、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 物质 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 纯净的水是( )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食盐水 B. 水蒸气 C. 氢气 D. 氧气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 A. 氧气 B. 氖气 C. 水蒸气 D. 汞蒸气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1 金属材料》学案及练习题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4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交流学习]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精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知能演练提升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2.下列同学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3.如图为某原子的构成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4.人类探月的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有限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核电荷数为2),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5.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6.已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每个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1个水分子里有个质子,个原子核,个电子,整个水分子(填“显”或“不显”)电性。 7.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通过下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原子种类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电 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8 8 8 钠11 12 11 氯17 18 17 (1); (2); (3)。 探究创新 8.【设置情景】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课题1金属和金属材料导学案

课题一金属材料 【目标导航】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了解合金及常见的几种合金的用途。【问题导学】(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一定行!) 学习活动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看谁对金属知道的多!)。 1.列举所见金属使用的实例,这些金属用在哪些方面,都利用了这些金属的什么性质? 相信你能总结出 金属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具有独特的物理性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二:学以致用(尽可能多的展示你的答案) . 1. 你有哪些方法区分铝铁铜三种金属? 2.你知道吗? ①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②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③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结论:物质的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等其他因素。 学习活动三:合金及常见的几种合金的用途(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1.铁合金有哪些类型?生铁和钢的用途有何不同? 2.了解合金与它的纯金属的性质差异 ①分组完成实验8-1,并认真填写实验结果 ②阅读教材5页内容,并认真填写实验结果。 归纳: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硬度_______,熔点________等;所以合金比纯金属有着更广泛的用途。

【当堂检测】 1、“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 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 并回答下列问题。 燃烧灭火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___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 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3、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B、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C、合金中只含有金属元素 D、氧化铁是一种合金 4、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A、首先考虑物质的性质 B、废料的回收、对环境有无影响也要考虑 C、价格贵贱、资源贫富也要考虑 D、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无需考虑 5、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B、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来制造炊具 C、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好,常用来制造医疗器械 D、铝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来制造发热体 6.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 成,内部使用的燃料是丙烷。下列有关“祥云”中使用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燃烧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B.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小 C. 铝合金质轻且延展性好 D. 火炬外体的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7. 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是混合物,其主要成份都是碳 B.生铁硬而有韧性,既可以铸又可煅C.生铁与钢的性能由很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生铁和钢中的含碳量不同 D.钢比较脆,既不可以铸又不可以煅 8. 常温下,____________是液体,____________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通常用____________做电缆线。白炽灯泡用的灯丝是用_________制备的;日光灯内则充入了低压_________蒸气,_________和_________可用作货币,古代用_________做镜子。 9. 常见金属的下列用途各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1)用铁锅炒菜: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人将铜打磨成铜镜:_______________,(3)将铝拉成丝做电线:_________________,(4)油罐车尾有拖地铁链:________________,(5)用黄金做装饰品:________________,(6)手机用锂做电池:________________。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