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 算法基础(教学设计)

第三章 算法基础(教学设计)

第三章 算法基础(教学设计)
第三章 算法基础(教学设计)

第三章算法基础

教学设计

一、项目简介

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1. 本章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

从生活实例出发,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

2. 本章对应的学业要求

A-3: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A-4: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A-6: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

A-8: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

A-9: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和表示简单算法。(计算思维)

3.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数据与计算》的第三章,也是学习第四章、选择性必修模块《数据管理与分析》、选修模块《算法初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本章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能够运用算法描述和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合理表示算法。

(二)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主动地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根据不同受众的特征,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依据特定任务需求,甄别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并能利用适当途径甄别信息。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计算思维: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运用基本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

(三)目标分析

1. 项目目标

本章通过“设计从A 市到B 市最佳的旅行路线方案”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能够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懂得描述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种类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本章对应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2. 学业目标

(1)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主动地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信息意识1)

(2)根据不同受众的特征,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信息意识1)

(3)依据特定任务需求,甄别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并能利用适当途径甄别信息。(信息意识1)

(4)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信息意识1)

(5)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计算思维1)

(6)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计算思维1)(7)运用基本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计算思维1)

(8)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

(9)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

(10)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信息社会责任1)

重点: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算法的特征与描述方法。

(3)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算法的描述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对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一定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然而,对于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大部分同学处于零起点状态。结合新课程内容标准,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以项目方式整合课堂教学,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充份利用教材和数字化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数字化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创设基于生活需求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项目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完成算法、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相关知识的了解。

五、资源列表

六、学习活动流程

七、学习活动设计

(5)成果交流;

(6)活动评价。

成果

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可视化报告

项目选题

教师活动

提供更多的选题,并参与到小组的选题讨论中。

学生活动

根据教材选题、教师提供的附加选题或自拟,小组头脑风暴后确定项目选题,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项目选题”

栏目。

项目规划

教师活动

强调项目目标及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项目问题,指导小组完成项目规划,组织开展方案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依照项目范例,结合本组选题,利用思维导图制订本组项目规划方案,填写《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项目规划”栏目。

探究活动

项目实施活动1:结合本组选题,通过学习和交流,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活动

以项目范例为例,引导学生对项目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探讨寻找最优路线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程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样例数据和

范例程序)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活动

通过学习,对小组项目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课程教学资源体验用计算机程序求解最少耗时旅行路线的

方案,填写《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探究活动项目实施”栏目中的“活

动1”的内容。

活动2: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尝试,了解算法及其描述方法,完成小

组项目问题的算法设计及其描述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课本中数学方程解的算法步骤,了解算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分组研究和交流三种常用算法描述方法,提供学习资源,

并指导学生用流程图描述出欧几里得算法流程,引导学生完成相应项目

问题的算法设计和描述。

学生活动

分析、学习算法概念及算法描述方法,探究用流程图描述欧几里得算法,小组讨论完成项目问题的算法设计,并使用适合的方法将算法流程描述出来。同时填写《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探究活动 项目实施”栏目中的“活动2”的内容。

活动3:通过讨论、学习、网上检索了解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尝试下载、安装和运行相应的程序设计软件。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网上检索认识计算机程序,了解程序设计语言,提供学习资源和程序设计软件,并指导学生安装和运行程序设计软件。 学生活动

通过讨论确定认识计算机程序的问题,通过学习和网上检索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计算机语言的分类。下载、安装并尝试运行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同时填写《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探究活动 项目实施”栏目中的“活动3”的内容。

项目实施

各小组参照项目范例的样式,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如腾讯文档、演示文稿等,归纳所学知识,梳理探究活动的成果,撰写相应的项目成果报告。

成果交流各小组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将完成的项目成果,在小组或班级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享创造、分享快乐。

活动评价各小组根据项目选题、拟订的项目方案、实施情况以及所形成的项目成果,利用“作品评价量规”及教科书附录2的“项目活动评价表”,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评价。

八、学习成果

“设计从A 市到B 市的最优旅行路线方案”可视化报告

九、评价方案

(一)评价时间线

(二)评价工具

项目范例报告 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 项目范例报告 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

项目活动评价表 作品评价量规

项目选题

活动评价

项目活动评价表 作品评价量规

项目范例报告 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 项目范例报告 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

十、项目实施说明

(一)关于课时分配

建议课时分配如下:

第1课时:范例学习、项目选题与项目规划、探究活动(活动1)

第2课时:探究活动(活动2)、项目实施

第3课时:项目探究(活动3)、项目实施、成果交流、活动评价

(二)关于项目范例

本章教师通过“设计从A市到B市的最少耗时旅行路线方案”项目范例,引导学生学习“算法基础”。

(三)关于项目选题

围绕本章项目学习活动大主题“设计从A 市到B 市最佳的旅行路线方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最佳旅行路线方案,细化项目学习活动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

(1)设计从A 市到B 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

(2)设计从A 市到B 市交通费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

(3)设计从A 市到B 市路程最短的旅行路线方案;

(4)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设计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

(5)自拟……

(四)关于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对应项目范例的主题,串联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范例的同时自选项目主题,结合范例学习,完成自选主题的项目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使得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教师提供记录表单和学习资源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给予帮助和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一、附件

附件1:项目范例可视化报告

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设计报告

一、引言

数据在信息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人工方式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正变得低下,因此掌握利用计算机和算法更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计算机科学界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设计目的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般建造起来的工程,让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的便捷、美好和幸福。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2020 年将达15万千米;高铁里程2.2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千米,位居世界第一;光缆线路304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前10的斜拉桥,中国占7座;世界前10的悬索桥,中国占6座;港口吞吐量世界前10名中国占7席。当从A市到B市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时,人们可以利用铁路公司、汽车客运公司和航空公司公布的信息,设计出最佳的旅行路线。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学会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懂得描述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种类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三、需求分析和功能描述

1.需求分析

需求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体验人工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算法。

(3)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程序。

2.功能描述

(1)设计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旅行路线的问题分析。

(2)设计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旅行路线的算法。

(3)编写求解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的程序。

四、设计工具和方法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和“头脑风暴”的方法组建团队、明确任务;采用搜索技术,实施探究。

五、设计步骤与过程

1.设计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旅行路线的问题分析

我们从铁路公司、各航空公司和汽车客

运公司网站得知,直达B市的交通工具只有

火车和汽车两种,出发地有B

1,B

2

,…,B

k

市(没有A市),从A市出发到B

1,B

2

,…,

B

k

市的交通工具有飞机、火车和汽车三种,

这样从A市经B

1,B

2

,…,B

k

市到B市的交

通情况如右图所示。

由于从A市到B

1,B

2

,…,B

k

市有不同

的交通工具,每一种交通工具又有不同的班

次,因此从A市出发到中转城市B

1,B

2

,…,

B k 市就有M

1

、M

2

,…,M

k

种班次。同样,从

中转城市B

1,B

2

,…,B

k

市到B市也有不同

的交通工具,每一种交通工具有不同的班次,

因此从中转城市B

1,B

2

,…,B

k

市到B市就

有N

1,N

2

,…,N

k

种班次。于是从A市经B

1

B 2,…,B

k

市到B市的交通班车(班机)数共有:

S=M

1

×N

1

+M

2

×N

2

+…+M

k

×N

k

寻找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就转化为在S种联运班次中找到一种耗

时最少的联运班次。这样就需要遍历每一个班次进行比较,人工方式找到能够中转且等待时间和行驶时间最少的班次,工作量极其浩大!

假设从A市到B市的中转城市只有B

1,B

2

市,从A市经B

1

,B

2

市到B市的交通情况如表

3-2和表3-3所示。

于是,从A市经B

1市到B市的联运班次有7×9=63班;从A市经B

2

市到B市的联运班次

有12×9=108班,合计为S=63+108=171班。然后在171班次中找到能够中转且等待时间加上行驶时间最少的联运班次,如下图所示。

当数据量很大,人工处理效率很低时,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在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的需求情况、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中,在不知道有多少个中转城市和每个城市有多少班车(或飞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爬虫程序(参见配套学习资源包“第三章\课本素材\程序3-1”)到铁路网站、各航空公司和汽车客运公司网站获取

从A市经中转城市B

1,B

2

,…,B

k

市到达B市的交通班次信息,经过数据清洗,形成结构化的

数据存储为Excel文件。

2.设计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旅行路线的算法

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根据获取的从A市到B市的中转城市B1,B2,…,Bk的班次,以及各城市各交通班次的发车时间和行驶时间等信息,采用以下的思想找出耗时最少的联运班次问题,即算法如下:

(1)分别找出能够中转的从A市经B

1,B

2

,…,B

k

市到达B市的联运班次,并计算所用

的时间。

(2)分别找到能够中转的从A市经B

1,B

2

,…,B

k

市到达B市的联运班次中耗时最少的

联运班次,共k条线路。

(3)取k条线路中耗时最少的联运班次为最佳旅行路线。

3.编写求解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的程序

Python语言编写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的算法的程序可参见配套学习资源包“第三章\课本素材\程序3-1”。其中,找出能够从A市经B

i

(i=1,2,…,k)市到达B市的中转联运班次,并计算所用的时间以及找到耗时最少的联运路线的关键程序段如下。

六、设计成果

1.计算机解决问题更高效、更便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当数据量不多时,我们可以采用人工方法来处理;然而,当数据量变多时,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将是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方法。

在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中,我们分析并设计了算法和编写了程序之后,可以快速地找出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2.算法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核心

算法是指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通俗地说,算法就是用计算机求解某一问题的方法,是能被机械地执行的动作或指令的有穷集合。

描述算法的常用方法有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流程图描述算法和伪代码描述算法。

3. 计算机程序就是指计算机可以识别运行的指令集合

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简而言之,计算机程序就是指计算机可以识别运行的指令集合。

在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是伪代码所描述的解决问题的算法都不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还必须将算法按照一定的规则编写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运行的程序。而人们编写程序的时候需要遵循的规则就是计算机语言规则。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指一组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语法规则,通常简称为“编程语言”。它是一种被标准化的交流技巧,用于向计算机发出指令。正确地使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能让程序员准确地定义计算机所需要使用的数据,并精确地定义在不同情况下所应执行的命令。

七、结语

本章通过“设计从A市到B市最佳的旅行路线方案”项目,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同学们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学会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懂得描述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种类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附件2: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

第三章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

完善下列高级程序语言的编译过程与解释过程流程图:附件3:作品评价量规

项目及分值评分标准与分值

得分

自评互评

作品选题20准确把握项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5选题切合实际、符合科学。5选题有应用价值、创新价值。5选题适宜解决、可行性高。5

规划与分析15准确分析设计的目的。5准确分析方案的需求。5准确描述方案的功能。5

工具与方法10合理使用数字化工具及资源。5围绕项目进行自主、协作学习。5

步骤与过程30交流与沟通的团队合作能力。5能完整经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5运用流程图描述算法。10通过探讨和网络检索了解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语言。10

成果与报告15明确问题,设计出最优线路选择的合适算法。10能运用三种常用方法之一描述项目问题的算法流程。10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排版美观。5合计得分100

源程序()程序

目标程序

()程序

()程序

可执行程序

其他目标程序(a)编译过程源程序()数据()程序

()数据

(b)解释过程

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教案

3.1 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 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 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 难点:构造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形欣赏,感受几何学中的对称美 1.投影课本P87的彩图。 教师活动:提问,(1)欣赏完这四幅图后,大家有什么感受?(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师指出:由图案的“漂亮”到图形的“对称”,说明大家已经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几何图形,对称在建筑、镶边等艺术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现实世界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二、做一做,进一步领悟图形对称性的运用 1.教师活动:提问,(1)你亲戚或邻居结婚时窗户、门上都贴了什么? (2)你能剪出一个双“喜”字吗?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画才能剪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思维的广阔性。 2.学生活动:剪一种简单的花边,并进行对照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剪出丰富多彩的不同图案;(2)利用课余时间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三、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1.(出示投影2). 某公司要求,大厅的地面设计成图3—8所示的图案,试设计出一种大小相等,图案相同的正方形地砖,用它们可以铺成如图3—8的地面。(投影显示课本P89图3—8)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提供设计的多种方式。 教师活动:评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投影显示课本P90图3—9与图3—10。 [说明]图3—10所设计的形状,通过旋转和拼接就可以铺成如图3—8的地面。 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 学生活动: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3.小明家的地面设计图为左下图所示的图案(局部),能否只用右下图设计地面砖?是否还可以将地面砖设计得更小一些?

最新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试讲人: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能够对高级营销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把握企业产品整体营销与市场现实的矛盾并探索其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营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效。 二、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市场细分的依据及其标准 教学提要 重点 市场细分的标准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2、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难点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使用 教材 《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市场营销》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华夏出版社

教学时数45分钟标准课时×2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相似需求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即小市场群。市场细分的基础和依据是消费求的异质性理论。 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大量营销阶段 (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三)、目标营销阶段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二)、有利于转我目标市场的特点 (三)、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一)、市场细分的原理 (二)、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五、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 地理环境因素 2. 人口因素 3. 心理因素 4. 行为因素 (二)、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 人口变量 2. 经营变量 3. 采购方法 4. 形势因素 5. 个性特征 六、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二)、可实现性 (三)、可盈利性 (四)、可区分性 七、课堂研讨

汽车维修工具及设备授课计划教案

《汽车维修工具及设备》 授课计划--教案(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职称 系、部、名称 系、部、签字 制订日期:XXXX年XXXX月XXXX日

教案

●新课导入: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钳子 1、种类与用途 (1)鲤鱼钳:按长度分为150mm、200mm、250mm三种。可用来切割金属丝,弯扭小型金属棒料,夹持扁的或圆柱形工件。 (2)尖嘴钳和弯嘴钳。按长度分为130mm、160mm、180mm、200mm四种。是用来修理仪表及电信器材。 (3)钢丝钳:用来夹持工件与折断金属薄板以及切断直径较小的金属丝。 (4)挡圈钳:按用途分为轴用挡圈钳、孔用挡圈钳、和特种挡圈钳。用于拆装带拆装孔的弹性挡圈。 (5)断线钳:能比较省力地剪断较粗的金属线材。 (6)多用钳:利用一组复合杠杆能产生很大夹紧力,兼有活动扳手、普通钳子和夹具的功能。 二、旋具 种类与用途 (1)一字槽螺钉旋具:用于拆装一字槽的螺钉、木螺钉。 (2)十字槽螺钉旋具:用于拆装十字槽口的螺钉。 (3)花键头旋具:适用于在空间受到限制的位置处,拆装小螺母或螺钉。 三、锤子 种类与用途 (1)钢制圆头锤:用于砸、敲东西。 (2)软面锤:用于过盈配合的组合件拆装。 四、扳手 种类与用途 (1)开口扳手:用于拆装一般标准规格的螺栓或螺母。 (2)梅花扳手:用于拆装螺栓或螺母。 (3)套筒扳手:用于拆装部位狭小、特别隐蔽的螺栓或螺母。 (4)活扳手:用于拆装不规则的带有棱角的螺栓或螺母。 (5)管子扳手:用于扭转管子、圆棒以及用其他扳手难以夹持,扭转光滑的圆柱形工件的工具。 (6)扭力扳手:与套筒扳手配合使用,能显示扭转力矩的专用工具。

第三章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三章医院急诊科管理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急诊科的任务 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急救、培训、科研 (一)急诊:急诊科要求24小时随时应诊,急诊护士负责接收、预检分诊、参与诊治和护理就诊的病人,随时接收院外转来的伤病员,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后续救治. (二)急救:急诊护士应与医师密切配合,对重病人或伤员,及时、有效的抢救,必要时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抢救生命. (三)培训 (四)科研 二、急诊科的设置 (一)基础设置 急诊科的设置主要为预检分诊室、急诊诊断室、急诊抢救室、治疗室、清创缝合室、重症监护室、观察室、隔离室8个部门。 (二)辅助设置与布局 辅助科室包括急诊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也应在急诊区域内。 (三)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绿色通道即急救生命绿色安全通道,是指对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1.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范围: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预见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病人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2。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方便有效的通讯设备 (2)急救绿色通道的就诊流程图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 (4)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可移动推车和床、可充电或带电池的输液泵、心电图机、多功能(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吸引器、气管插管、除颤起搏设备、简易呼吸机等。 3.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4。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应制度 (1)首诊负责制是急诊科的工作制度之一。 首诊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并及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或相关院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应随叫随到,组织抢救工作。 首诊科室: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科室。 首诊医师: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医师。 首诊医院: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医院. 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或确系他科患者时,应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患者取预检分诊处改科别。凡是遇到多发伤、跨科疾病或诊断未明的伤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首先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前,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如需要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向医教科(医务处)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第3章计算机软件2(教案)讲课稿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简单回忆一下:计算机软件主要包含哪几部分?(答:程序、数据、文档)。程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市面上的程序设计语言有成百上千种,大家所知道的有哪些呢? 新课讲授:

3.3 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 3.3.1 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1.机器语言 由0、1代码组成,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特点:占用空间小、执行速度快,不易学习和修改 不同类型机器的指令系统(机器语言)不同,通用性差。 2.汇编语言(符号语言) 用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中的指令和数据 特点:易修改,保持了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不同类型机器的汇编语言不同 3.高级语言 由贴近自然语言的“词”和“数学公式”组成 特点:易学、易读,易修改,通用性好,不依赖于机器 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3.3.2 程序语言中的数据成分和控制成分 高级语言种类繁多,但是其基本成份都可归纳为四种: ●数据成分 ●运算成分 ●控制成分 ●传输成分 1.数据成分 数据作为程序操作的对象,具有名称、类型、作用域等特征。 使用前要对数据的这些特征加以说明。 数据名称由用户通过标识符命名,类型说明数据需占用存储单元的多少和存放形式,作用域说明数据可以使用的范围。

2.控制成分 控制成分提供一种基本框架,在此基本框架支持下,可以将数据和对数据的运算组合成程序。 (1) 顺序结构 用来表示一个操作(或语句)个操作开始,顺序执行,直至序列的最后一个操作。 (2) 条件选择结构 由一个条件(P)和两个供选择的操作A和B组成。 执行过程: 先计算条件表达式P的值, 如果P的值为真,则执行操作A; 否则执行操作B。 (3)重复结构 重复结构为程序描述重复计算过程提供控制手段,重复结构有多种形式,最基本的形式为while型重复结构。 3.3.3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 1.语言处理系统的作用: 把用非机器语言编写的各种程序变换成可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或最终的计算结果,或其他中间形式。 3.3.4 常用程序设计语言介绍 1、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总结同学们所知道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几种较有影响的语言(讲述各语言的主要特点): FORTRAN语言 最早的一种高级语言 主要用于数值计算方面的程序设计语言。

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试讲人: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经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能够对高级营销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把握企业产品整体营销与市场现实的矛盾并探索其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营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效。 二、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 教学目的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市场细分的依据及其标准 教学提要 重点 市场细分的标准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2、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难点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使用 教材 《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市场营销》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华夏出版社

教学时数45分钟标准课时×2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相似需求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即小市场群。市场细分的基础和依据是消费求的异质性理论。 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大量营销阶段 (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三)、目标营销阶段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二)、有利于转我目标市场的特点 (三)、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一)、市场细分的原理 (二)、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五、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 地理环境因素 2. 人口因素 3. 心理因素 4. 行为因素 (二)、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 人口变量 2. 经营变量 3. 采购方法 4. 形势因素 5. 个性特征 六、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二)、可实现性 (三)、可盈利性 (四)、可区分性 七、课堂研讨

新教学大纲模板讲课教案

附件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课程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英文名称: abc 课程编码:×××××××(跨学期结束的课程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依次罗列,以逗号相隔)课内教学时数:××学时(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用××+××+……表示),其中课堂讲授××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用×+×+……表示) 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 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 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 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月(宋体常规五号) (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 1、课程教学内容:按相当于教材中的章节目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突出各章的重点、深度、广度。本段文字包括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排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编制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和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简明反映课程的教学深度和难点。 2、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明确提出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绪言(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设置)

《第三章教学设计》学习辅导1

《第三章教学设计》学习辅导1 学习目标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能正确说出教学设计的定义、目的、研究对象、系统方法和理论基础。 2.知道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步骤),能正确描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系统过程的一般模式图,并能说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3.知道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能说明各个要素的含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4.知道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所包括的内容。明确学习内容分析的任务,掌握学习结果分类的方法和学习内容分析的一般方法。 5.知道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的内容,掌握学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和依据,能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分析。 6.知道学习目标分类的内容,掌握学习目标分析和编写的一般方法,能正确使用ABCD法对学习目标进行阐述。 7.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8.知道制订教学策略的依据。 9.知道教学策略的设计程序,能依据教学理论中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理论,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选择、决策和组合。 10.知道加涅提出的九环节教学策略。 11.理解集体授课、自学(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12.知道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并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合理选择和创新。 13.理解北京一师附小提出的创设“四个环境”的内容。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创设“四个环境”。 14.知道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和程序,能合理选择、正确运用教学媒体。15.知道教案的构成要素、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 16.理解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两种方法,并能对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分别进行说明。17.知道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应用,能组织、完成教学设计的成果评价和改进教学设计工作。 基础知识1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目的

授课教案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当代的表现。 教学时数:6节 教学内容: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社会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马克思在1859年总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明确地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了。随

教案(第3章 选区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选区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掌握基本的选取工作、选区的扩展、羽化以及改变图像或画布大小。要求学生灵活的掌握选区的应用、掌握选区的调整。学会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下抠图及选框的调整。 【教学重点】:学会在各种各样的图像下抠图及选框的调整。 1、要求学生灵活的掌握选区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的使用。 3、要求学生能在不同复杂度的背景下抠出所需要的图案。 【教学内容】:介绍抠图工具和选框工具的使用,再用这些工具来制作实例,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 关于选区: 1、选区是封闭的区域,一旦选区建立,大部份操作只对选区范围内有效。 2、选区可以移动,在选区内按下鼠标拖动即可。 3、选区的运算方式指添加、减去、交叉等操作。 选区工具: [规则图形选择] 1、椭圆选框工具矩形选框工具 [不规则图形选择] 2、魔棒工具 掌握要点:容差的含义(颜色选取范围。值越小,选取的颜色越接近,选取范围越小。)魔棒适合使用在图案颜色层次不多的情况中。 容差:20容差:50 容差:100 3 、套索工具: 掌握要点:使用此工具可以创建出不规则的选择区域,但用此法选择的区域往往无法抠出图案的边界。 3、多边形套索工具: 可用于勾画轮廓形状呈线条形的不规则的多边形选择区域。

4 、磁性套索工具: 可用于边界线色彩明显的图案抠图。此类选区可作逐步调节。 5、选择 --- 色彩范围。 6、路径 案例1 绕 案例2:花样年华 案例羽化融图 1:打开已经安装好的PS软件.导入两张图 2.选取移动工具.把背景2直接拖入背景1: 3.选取套索工具.这里我选择磁性套索.把人的大概形状套出来 4.选择.羽化照片.像素设置30 5.再次选择.反选 6.按“delete"间对图片进行删减效果.最后保存。

“一师一优课”教师授课教学设计模版

浠水县巴河镇西河中心学校 “课内比教学”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章节:Unit3 课题: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八一班 授课时间:2015年9月30日 授课教师:唐丽 西河中心学校教务处 2015年9月制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第一课时 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and how to compare people. Learn the rules of changing adjectives into comparative degree. Help to use comparative degree to compare two people. 2、过程与方法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3、情感态度价值观 To have students understand people have quite different traits, but they should overcome the bad habits and keep good healthy habit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honest, kind people. 学情分析 第一类: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基础差,能及格,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 第四类:跟不上英语学科的正常的进度. 教学重点 比较级的变化和用法 教学难点 比较级的变化和用法 both的用法 教学过程 Step1 Present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compare two objects by height /weight and so on List som e adjectives and their comparatives:good-better funny-more funnier outgoing-more outgoing:and make a sentenc e like ,Sh e speaks English better than me. Let the students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above.

气象学与气候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的水分 重点: 1、影响饱和水汽压大小的因素 2、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 3、人工降水的原理 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大气中的水分的来源:海洋、湖泊、河流、潮湿的土壤、植物的蒸腾 作用:1、通过水质三态的变化,形成云、雾、雨、雪、雹等 2、参与地球表面的水分循环。 §3-1 蒸发与凝结 要求: 1.熟练掌握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 2.掌握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 一、水相变化: (一)动态变化: 1、蒸发:大水面上由水转化成水汽的物理过程。 条件:温度愈高,速度大的水分子就越多,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也越多。 吸热:L=600C/g 2、凝结:在水布水汽转化成水的物理过程。 条件:大气中水汽深度愈大,单位时间内落回的水分子数愈多 放热:L=600C/g 3、动态平衡:在水面上,落回的水分子数与跑出的水分子数相等,此时的 水汽压就是饱和水汽压,此时的水汽就是饱和水汽。 4、水的升(凝)华: 升华:冰面上的冰分子转化成了水分子的过程 凝华:冰面上的水汽分子转化成了冰分子的过程 潜热:溶解热+蒸发(凝结)热=80+600=680 C/g (二)水相变化的判据: 设:N: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数 n:单位时间内落回水面的水分子数 当N> n时,水面蒸发,空气中水分子数增加 N= n时,水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跑出和落回的水分子数相等 NE时,水面出现凝结现象,空气处于过饱和状态 e=E时,水面上出现动态平衡,即没有蒸发也没有凝结现象 e

第三章存储设备教案

第三章存储设备 3.1 硬盘 【计划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计算机应用一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激发思维,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础知识:硬盘的性能指标、使用硬盘的注意事项、安装硬盘和光驱,是学生全面了解硬盘。 重点知识: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的工作模式和光驱的性能指标。 了解知识:如何选购硬盘和光驱、移动存储设备。 【教学组织过程】 1.上讲回顾 2.教授新知 【授课内容】 3.1 硬盘 3.1.1 硬盘概述 硬盘是电脑中容量最大的外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等都保存在硬盘中,只有在电脑工作时才调入到内存中,待运算完毕后再保存回硬盘。 1.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是电脑中最重要,也是容量最大的外部存储器。 硬盘是一个密封好的大铁盒子,在硬盘内部被抽成真空的,硬盘盘片放置在主轴电机上,磁头和盘片保持着极微小的距离。当硬盘工作时,主轴电机带动着盘片高速旋转。 ●磁盘的磁头 硬盘的数据存取工作都是依靠磁头来进行的。磁头就象是硬盘进行读写的“笔尖”,通过全封闭式的磁阻感应读写,将信息记录在硬盘内部特殊的介质上。 ●硬盘的盘面 目前主流硬盘的盘片大都是由金属薄膜磁盘构成。 ●硬盘的主轴电机

通过硬盘的主轴电机,带动硬盘的盘面在硬盘内高速旋转,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浮力使磁头漂浮在盘片上方进行工作。 2.硬盘的性能指标 了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对选购硬盘有很大的帮助。硬盘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时间、平均访问时间、突发数据传输率、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最大外部传输率、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连续无故障时间、转速和缓存等几项。 ●平均寻道时间 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 ●平均潜伏时间 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连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 是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同擦黑能够是上两项时间之和 ●突发数据传输率 是指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也称为外部数 据传输率。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 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 数据从电脑的内存传送至硬盘的高速缓冲区或从硬盘的缓冲区传送至电脑的内存 的传输率,称为外部传输率 ●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 简称 S.M.A.R.T,现在出厂的硬盘基本上支持的这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片表面 媒介材料等进行监测,当SMART检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的问题时会及时向用户 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 ●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 ●转速和缓存 硬盘的转速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的转速,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 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的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 的重要标志之一。硬盘的主轴电机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漂浮在盘片 上方,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转速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硬盘转速一般有5400RPM、 7200RPM、10000RPM。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缓存的大小与速度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 速度。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2MB和8MB等几种。 3.硬盘的借口类型 SCSI接口:主要用于小型机和服务器。 IDE接口(PATA接口):PC常用接口,有两大优点:易于使用与价格低廉。 SATA接口:新型硬盘接口,采用串行传输方式,线缆连接简洁,借鉴了SCSI的一些技术,性能很高,有取代PATA的趋势。 3.硬盘的不同工作模式 硬盘的工作模式主要有3种:NORMAL、LBA和LARGE NORMAL是硬盘最早的IDE模式,称为“硬盘的普通模式”,支持最大容量528MB。

-局域网组建教师授课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首页) 共页 科目局域 网组 成 第一章第1 节 课题:局域网组成 授 课 日 期 第 一 周 课时 2 班 级 16计算机网络 授课方式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 络。 作 业 题 数 拟用 时间 90分钟 教学目标熟悉计算机网络概念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实 训 设 备 及 材 料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难 点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 式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用、分类、分类方式。 教学反思从何种角度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 络的基础知识和深入了解 备注:适用于所有课程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上课起立,清点人数,维持秩序。 教学回顾:无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计算机是如何链接互联网的?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介绍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展开课程学习,具体内容如下: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从应用角度、资源共享、技术角度三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就是地理上分散的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统一的通信协议的控制下,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在线处理或者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A、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 B、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C、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网络(空气、电磁波) D、其他分类方法:按照用途(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按照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按照网络使用的目的(共享资源网络、数据处理网络、数据传输网络)1. 局域网按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可分为以太网、令牌总线网、令牌环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 (1)以太网采用了总线竞争法的基本原理,结构简单,是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一 (2)令牌总线网采用了令牌传递法的基本原理,在物理上是一种总线结构,网上(3)令牌环网也采用了令牌传递法的基本原理,它是由一段段的点到点链路连接 (4)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5)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网络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作业:P22 第2题

第三章 世界石油讲课教案

第三章世界石油

第三章世界石油 1.最早开凿油井的国家是? 答:中国。 2.《水经注》是谁的著作? 答:北魏时期,郦道元 3.我国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炼油车间叫做? 答:猛火油作 4.世界上第一口天然气井凿成的时间和地点是? 答:公元前250年前后在四川成都双流一带。 5.世界上第一次钻井技术革命的标志? 答:北宋时期的卓筒井钻井技术。 6.世界上开发最早的天然气田是? 答:四川富顺县的自流井气田。 7. 被誉为世界石油科学专家第一人的是哪位科学家? 答:沈括。 8. 哪个国家的人发明了煤油灯? 答:法国人。 9.世界炼油技术革命的先导是什么? 答: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的威廉.柏顿发明了热裂化工艺。 10.世界第一座热裂化炉建于哪一年? 答:1911年。 11.工业化连续性热裂化装置建于哪一年? 答:1921年。 12.第一种催化剂是什么催化剂,谁发明的? 答:法国人尤金.德利于1937年开发的硅酸铝催化剂。 13.20世纪50年代以来,催化裂化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答:催化剂的创新、回收。 14. 炼油工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 答:催化剂的应用。 15.被誉为世界现代石油工业开端的是哪一年: 答:1859年。 16.天然气田最早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熬盐。 17. 石油工业赖以发展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人才。 18.世界第一家石油公司是? 答: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 19. 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是哪里? 答:泰特斯维尔。 20.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是? 答:德雷克井。 21.最早记载油井的著作是? 答:《元一统志》 22. 被称作“世界石油大王”的是? 答:约翰·洛克菲勒。 23.世界上第一个石油垄断企业是? 答:标准石油公司。 24. 石油史上第一次采用法律手段进行的反垄断事件是? 答:1911年,把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解体为34家公司。 25.享有“石油教父”美誉的石油人物是谁? 答:约翰·费希尔。 26.什么事件意味着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是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国际性产业? 答:1861年,第一船煤油出口欧洲。 27. 石油成为第一战略物资的开端是那次事件? 答:1911年英国政府与英波石油公司签订合作合同。 28.打开辣妹石油生产大门的是哪次事件? 答:委内瑞拉发现洛斯巴罗索油田。 29.被称为俄国“洛克菲勒”的是? 答:诺贝尔家族。 30.被阿塞拜疆人誉为“黑金和白金”的两种物品是什么? 答:石油和棉花。 31.苏伊士石油危机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使得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储备的重要性以及石油对自身的制约性、是各国开始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本国石油资源和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32.国际上两次石油危机的时间? 答:第一次危机1973年10月6日,第二次石油危机1978年底。 33.三代“石油巨头”分别是?

第三章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三章医院急诊科管理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急诊科的任务 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急救、培训、科研 (一)急诊:急诊科要求24小时随时应诊,急诊护士负责接收、预检分诊、参与诊治和护理就诊的病人,随时接收院外转来的伤病员,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后续救治。 (二)急救:急诊护士应与医师密切配合,对重病人或伤员,及时、有效的抢救,必要时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抢救生命。 (三)培训 (四)科研 二、急诊科的设置 (一)基础设置 急诊科的设置主要为预检分诊室、急诊诊断室、急诊抢救室、治疗室、清创缝合室、重症监护室、观察室、隔离室8个部门。 (二)辅助设置与布局 辅助科室包括急诊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也应在急诊区域内。 (三)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绿色通道即急救生命绿色安全通道,是指对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1.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范围: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预见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病人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2.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方便有效的通讯设备 (2)急救绿色通道的就诊流程图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 (4)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可移动推车和床、可充电或带电池的输液泵、心电图机、多功能(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吸引器、气管插管、除颤起搏设备、简易呼吸机等。 3.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4.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应制度 (1)首诊负责制是急诊科的工作制度之一。 首诊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并及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或相关院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应随叫随到,组织抢救工作。 首诊科室: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科室。 首诊医师: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医师。 首诊医院: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医院。 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或确系他科患者时,应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患者取预检分诊处改科别。凡是遇到多发伤、跨科疾病或诊断未明的伤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首先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前,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如需要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中,教科书已经在代数式求值、探索规律等方面渗透了变化的思想,而本章是第一次集中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变量之间关系,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研究变量内容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本章知识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回顾总结表示变量之间的方法,学会用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各种形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从常量的世界走入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一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对象,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进行表达的能力。能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成就感,获得学习的快乐,发展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能读懂表格、关系式、图象所表示的信息,还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刻画一些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按知识点分类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梳理、典型例题、自主反馈、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

1、举例说明常量、变量; 2、举例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 3、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例1. 一名同学在用弹簧做实验,在弹簧上挂不同质量的物体后,弹簧的长 度就会发生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2) 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多少?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如何? (3) 如果此时弹簧最大挂重量为15千克,你能预测当挂重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说明:用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其优点是:对于表中的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因变量的值找到(如本题0千克与12cm这组对应值), 其不足之处是:表格只能列出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的值(如本例10千克与 17cm这组对应值,表格中没有反映出来),难以反映变量之间变化的全貌。 例2.如图:将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截去相同的小正方形,然

教师授课考核标准

教师课堂授课评价表(理论) 听课时间: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第______节课 授课老师职称单位总得分授课内容 评分项目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 中等 分数 最高 分数 得分 (一) 教学目的 5分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专业岗位要求3—4 5 (二)教学准备 5分备课认真,教学内容熟悉,教学文件齐全(教案、 授课日历、授课手册)、规范 3—4 5 (三)语言5分声音清晰,音量、语速适中,普通话标准, 表达能力较强 3—4 5 (四) 教态5分 按规定着装、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富有激情3—4 5 (五)课件10分课件设计清晰、美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实 用性强 6—8 10 (六)课堂设计10分科学、系统,理念新;条理、层次清晰;方法得 当、教学手段适当;时间分配合理 6—8 10 (七)教学内容30分符合课程标准、按教学日历授课4—5 6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要求明确4—5 6 知识深度、广度适当,课堂信息量大4—5 6 紧贴临床需求,涵盖护考大纲4—5 6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5 6 (八)教学方法20分讲解透彻、条理清楚3—4 5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得当3—4 5 理论联系实际,举例恰当3—4 5 气氛活跃、师生互动3—4 5 (九) 时间5分 各教学环节时间把握得当,课时计划完成良好3—4 5 (十)教学效果 5分课堂秩序好,学生参与度高,无迟到、早退、睡 觉、聊天、玩手机现象 3—4 5 综合评价A(≥90分)B(80~89分)C(70~79分) D(69分以下)总得分评语: 评委签名:

教师课堂授课评价表(实训) 听课时间: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第______节课授课老师职称单位总得分授课内容 评分项目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 中等 分数 最高 分数 得分 (一) 教学目的 5分 教学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临床岗位需求3—4 5 (二)教学准备 5分备课认真,实训设备、场地准备充分,教学内容熟悉, 教学文件齐全(教案、授课日历、授课手册)、规范 3—4 5 (三)语言5分声音清晰,音量、语速适中,普通话标准, 口令准确、规范 3—4 5 (四) 教态5分 按规定着装、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动作从容3—4 5 (五)课堂设计10分科学、系统,理念新;条理清晰、方法得当、教学手 段适当;时间分配合理 6—8 10 (六)讲解、示范 20分讲解精练生动,通俗易懂,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3—4 5 示范操作正确、规范、熟练,符合临床要求3—4 5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3—4 5 护患沟通自如,操作动作优美3—4 5 (七)教学内容20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要求明确3—4 5 操作流程、护患沟通与职业要求一致3—4 5 内容熟练、条理清楚3—4 5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4 5 (八)教学组织20分课堂秩序好,无迟到、早退、聊天、玩手机等3—4 5 学生着装规范、参与度高3—4 5 考核认真,关心学生,及时纠正学生动作3—4 5 设备无损坏、卫生整洁3—4 5 (九)教学效果10分各教学环节时间把握得当,课堂目标完成良好3—4 5 学生操作规范、过关率高3—4 5 综合评价A(≥90分)B(80~89分)C(70~79分) D(69分以下)总得分评语: 评委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