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的定义

①植物是适合生活在陆地上的多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②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

→内部有疏导组织

③在生殖方面→具有雌和(或)雄配子囊,产生雌雄配子

→胚在配子囊中发育

2、植物界的分类

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型

二、植物体由各器官构成

1、根(root)

功能:①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②将植物固定于地面

③储存营养物质④合成氨基酸、激素、生物碱等

根系——根的总称,可分为两种:

直根系——主根明显,从主根上生出次根,主次分明,其固着能力强,有的还能储存营养物质

须根系——主根退化,从茎的基部长出丛生的须根,具有和土壤更多的接触表面积其中,源于茎基部的根又称为“不定根”,如榕树的气生根

根的变态:特别膨大,存储营养物质

2、茎(stem)

茎一般生长在地面上,连接着叶和根,其上生长着叶、花或果实

结构特点:①茎上有节,节上长叶②顶端有芽,节上叶腋内也有芽

生长特性:趋光性和背地性

变态: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3、叶(leaf)

生长在茎的节上,通过叶柄或叶鞘与茎相连,形态多种多样

结构特点:扁平,具有网状或平行的叶脉

表皮有气孔

功能: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②蒸腾作用

变态:猪笼草,仙人掌的刺

三、植物的组织

按照组成细胞是否具有分裂能力,植物组织可被分成两大类:

分生组织——其细胞不分化,始终保留分裂能力

成熟组织——细胞分化,不能分裂,成为特定功能的细胞群

1、分生组织

细胞特点:

细胞未分化,具分裂能力,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厚,无或仅有很小的液泡,细胞彼此紧密连接,无细胞间隙

功能: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种类——按照细胞的活跃程度分:

①常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分生组织——纵向生长

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根、茎内部的形成层——横向生长

②处于潜伏状态的组织:腋芽内的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①成熟组织

按照组织的功能可分成五类,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保护组织结构:位于植物体的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

功能:防止水分的过度挥发;

控制植物体与周围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抵抗外界风雨和病虫害

分类:初生保护组织、次生保护组织

A、初生保护组织——即表皮层

细胞特点:活细胞,细胞扁平,形状不规则,细胞间犬牙交错,紧密镶嵌,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壁表面有角质或腊质层

有的表皮细胞引伸或分裂形成毛状附属物,称为表皮毛

功能:保护植物体免受伤害,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

实例:叶的表皮组织

B、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细胞特点:扁平,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

包括:栓外层——死细胞,具有栓化的次生细胞壁

木栓形成层——活细胞,属于侧生分生组织

栓内层——死细胞,具有栓化的次生细胞壁

功能:保护

②薄壁组织:是植物体中数量最多的组织,各器官均含有大量的薄壁组织

细胞特点:细胞壁薄,无次生细胞壁,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排列松散,有较大的细胞间隙,细胞等径或长形

功能:储存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泌作用,具有很强的分生潜能,受刺激后能恢复分裂能力,如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

分类:A、同化组织——含有叶绿体,如叶肉、幼茎的皮层,发育中的果实

B、贮藏组织——细胞呈球形或等径,排列疏松,如块根、块茎、果肉等

C、储水组织——细胞大,液泡中含有大量粘液,如旱生肉质植物的茎

D、通气组织——细胞间隙发达,能贮存大量空气,如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中

③机械组织(mechanical tissue)

机械组织是支持植物体的组织,根据细胞特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A、厚角组织

细胞特点:活细胞,较长,细胞壁在各个角上有不均匀增厚,但不木质化,是初生壁性质

功能:常成束存在,具有较强的机械支撑能力,又具有初生壁的性质,能随周围细胞的延伸而扩展,不会限制幼嫩组织的生长

存在部位:幼年植物的根、茎;草本植物的根、茎;木本植物的叶柄

B、厚壁组织

细胞特点:死细胞,具有均匀加厚的次生壁,其细胞壁的纤维素分子中沉积了木质素功能:坚硬,具有强支撑能力

种类:纤维(分布在植物茎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

石细胞(分布在坚果的壳、果肉中)

④维管组织

高等植物特有的组织,实现了水、无机盐、营养物的远距离运输,根据运输物质和分布部位的不同

A、导管

细胞特点:为死细胞,细胞壁木质化,细胞末端壁上有穿孔,上下的导管细胞通过穿孔相通连连续的管状结构

分布:根、茎的木质部、叶脉

运输物质:水、无机盐

运输方向:单向,根→茎→叶

B、筛管

细胞特点:活细胞,成熟时无细胞核,细胞呈长形,两端壁上密布着筛孔,又称筛板,筛管细胞之间通过筛板纵向连接成筛管

与筛管细胞有发达的胞间连丝联系的伴胞,是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具细胞核,细胞质浓厚,保证筛管细胞无细胞核也能存活

分布:根、茎的韧皮部、叶脉

运输物质:有机营养物质

方向:双向

⑤分泌结构

细胞特点:活细胞,由薄壁细胞特化而来,胞质溶胶浓稠,含有大量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功能:合成并排出分泌物

分类:A. 外部分泌结构——分泌物排出植物体表面,如腺表皮、腺毛、蜜腺和排水器等

B. 内部分泌结构——分泌物不排出植物体外,如分泌细胞(树脂)、分泌腔(花香)、分泌道(橡胶)、乳汁管(白色的乳汁)等

四、植物的系统

被子植物由三大组织系统构成,即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皮组织系统——是覆盖和保护植物的一层致密的表皮和周皮;

维管组织系统——具有输导水分、养分和机械支持功能;

基本组织系统——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还包括具有机械支持功能的厚角细胞和厚壁细胞

§1·2 植物的生长与生殖

一、植物的生长

特点:一生中能持续生长,是无限的

1、根的结构和生长

I、根尖

位于主根和侧根的尖端,是根的最幼嫩、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功能:生长、延长;吸收水分、无机盐

所有根尖均由四个部分构成:

根冠——保护分生区

分生区——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构成,分裂能力强

伸长区——细胞开始分化,细胞长度增加10 倍

根毛区——细胞完成分化,表皮细胞向外伸出指状突起,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场所,形成表皮、皮层、维管柱

II、根的初生结构

由根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结构,其生长能使根变长

从根毛区的横切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表皮——覆盖在根表面的一层细胞,其外壁薄,且形成半球状突起、延长,最终形成管状根毛

功能:能穿过土壤颗粒的间隙与土壤颗粒紧密接触,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皮层——由薄壁细胞构成,从外到内分成三层:

外皮层:为紧邻表皮的一层细胞,常木栓化,可取代表皮起到保护作用

皮层:由多层细胞构成,具有存储营养物质的功能

内皮层:由一层薄壁细胞构成,其径向和横向壁部分加厚,木栓化或木质化,形成“凯氏带”,使水溶液只能透过内皮层细胞进入中柱,是控制皮层和中柱之间物质交流的通道中柱——由薄壁细胞和维管细胞构成,能分成三部分:

中柱鞘:内皮层内的一层薄壁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能产生侧根

初生木质部:位于中柱中央,呈放射状分布,负责将水和无机盐运送到茎

初生韧皮部:位于两木质部之间,与其相间排列,负责运送光合作用产物

III、根的次生结构

由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细胞分裂产生的结构,其生长导致根变粗,包括:由形成层细胞→向内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

→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

由中柱鞘细胞转化成的木栓形成层,分裂产生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根的周皮周皮取代表皮和皮层,起到保护作用

侧根的产生:

中柱鞘细胞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根原基,突入皮层,然后再分裂、分化出顶端分生组织和根冠,在根毛区后伸入土壤

侧根与主根的维管柱保持贯通

2、茎的结构与生长

I、初生结构

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初生维管组织和髓

A、表皮

细胞构成: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外壁较厚,上有角质或腊质

功能:保护

B、皮层

细胞构成:由多层薄壁细胞构成,其中靠近表皮部分有几层细胞的细胞壁加厚成厚角细胞功能:机械支持

C、初生维管组织

构成:由多个分散的维管束构成,分散在皮层和髓之间,其中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维管组织有所不同:

单子叶植物——其维管束由韧皮部(外侧)、木质部(内侧),中间无形成层,不规则排列,分散与皮层和髓的薄壁组织中

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由韧皮部(外侧)、形成层(中间)、木质部(内侧),围绕髓周排成一个环形

功能:运输、机械支持

D、髓

细胞构成:由许多薄壁细胞构成

功能:储存营养

II、次生结构

由形成层分裂分化产生的结构——茎的加粗,只有双子叶植物的茎有次生结构

A、维管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构成的一完整环形,包括:

初生维管束中的形成层

髓线中部分薄壁组织部分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形成层向外分裂分化,形成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木质化低,韧性强)形成层向内分裂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包括:导管和木纤维(高度木质化,坚硬)功能:机械支持、运输

B、木栓形成层——由皮层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

向外分裂分化,形成木栓层

向内分裂分化,形成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新老周皮之间夹着死亡的皮层和韧皮部组织,就形成了具有不同裂纹的树皮

功能:取代表皮起保护作用;具有大量的孔隙,是茎的气体通道

III、木材

由次生木质部构成,包括:

心材——形成时间早,全部为死细胞,高度木质化,导管被代谢产物填充失效

边材——形成时间晚,木质化程度不高,导管具有运输功能

IV、年轮

春天细胞生长快,细胞体积大,排列疏松,形成早材

秋天细胞生长慢,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形成晚材

每一年次生木质部由早材渐变成晚材,就形成若干同心的纹轮,即年轮(annual ring)

3、叶的结构

典型的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

1、表皮

分布:位于叶片的上下表面

细胞组成:

扁平、透明、彼此交错紧密相连,外侧有腊质或角质,不含叶绿体的表皮细胞

半月型的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围成气孔

功能:保护叶片内部组织、气体交换、水分蒸腾

导致气孔打开的因素:

适度光照、低CO2 浓度、30℃左右的温度——保卫细胞内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被消耗,细胞内pH 值增高,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升高,淀粉被水解成为磷酸葡萄糖,细胞内水势下降,吸水膨胀,最终导致气孔打开

导致气孔关闭的因素:

黑暗,高CO2 浓度、温度过低——保卫细胞内CO2 积累,细胞内pH值降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低,葡萄糖合成淀粉,细胞内水势升高,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阴雨天——叶子的表皮细胞吸饱水分,挤压保卫细胞,气孔无法打开

2、叶肉

由薄壁细胞构成,内含叶绿体,约30 ~40 个/ cell

可分为栅栏组织——由并列柱状细胞构成,上表皮下

海绵组织——由形状不规则细胞构成,细胞间隙大,位于下表皮上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储存营养物质

⑴、光合色素

中心色素——叶绿素a

天线色素——一部分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c、d

辅助色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

⑵、光反应与电子传递

2H2O O2 + 4H+ + 4e-

⑶、暗反应

a、C3 途径——大多数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途径

b、C4 途径——热带地区植物常用的合成有机物质的途径,其对CO2的利用率比C3 植物高,如玉米

c、景天酸代谢途径——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一些肉质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途径,其光合速率低,但能在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的环境下生存

夜间气孔打开,固定CO2,合成有机酸

白天气孔关闭,防止水分挥发,分解有机酸产生CO2,进行C3 途径,合成葡萄糖等

3、叶脉

主要是维管组织,通过叶柄与茎中的维管组织相连

功能:运输水、无机盐;运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支持叶片,使之能展开

二、植物的生殖

1、花——被子植物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当被子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阶段时,茎的顶端的一些分生组织不再形成叶原基和芽原基,转而形成花原基或花序原基——花是一种特化的节间很短的变态枝

I、花的结构

一朵花包括:花托——花被轮生于其上

花被——包括①花萼,在花开放前对花蕾起保护作用

②花冠,生长在花萼内,常有艳丽的颜色,芳香的气味

雄蕊群、雌蕊群——着生于花托上,是真正具有生殖功能的部位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

花粉的成熟过程: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雌蕊的成熟过程:减数分裂→核有丝分裂3 次

成熟的胚囊是一个含8 个细胞核,由7 个细胞组成的结构

II、花的形态是鉴定植物种类和进行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2、开花与传粉

当花药与胚囊生长成熟后,花冠张开,即开花

传粉——花药破开,花粉落在柱头上的过程,根据花粉的传播途径,可分为:

I、风媒花

花的特点:

花小,颜色不鲜艳,无蜜腺,无香味

花粉数量众多,小而轻,易随风飞扬

花柱长,且有分支,能增加接收面积

植物多密集生长

实例:全部的裸子植物,约10%的被子植物,如稻、麦、杨、柳等

II、虫媒花

花的特点:花形较大,色彩鲜艳,有蜜腺,有香味

实例:

蜜蜂,蛾,甲虫,蜂鸟

3、花粉的发育与受精

I、花粉的发育

II、受精

发生双受精,即花粉中的两个精子

一个与囊胚中央的极核结合,形成3 倍体的胚乳核;

另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2 倍体的合子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也是植物有性生殖中最进化的形式

4、种子与果实

I、种子

A、胚的发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合子进行一次横向的有丝分裂,形成:

顶细胞——较小,原生质浓厚,富含核糖体,进一步分裂分化形成胚芽、胚轴和胚根

基细胞——较大,横向分裂,形成胚柄,起固定作用

胚体两侧的细胞分裂生长快,形成突起的子叶,其中呈心形的为双子叶,一片的为单子叶B、胚乳的发育

在胚发育前,胚乳发育就开始了——胚乳核通过连续分裂形成胚乳,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双子叶植物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将营养物质全部转入子叶

单子叶植物还是以胚乳的形式存在

C、种子的形成

珠被发育成种皮

II、果实

胚珠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能分泌物质,刺激包裹在胚珠外的子房发育成果皮

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被子植物中,除了子房外,花托、花萼等也参与果实的形成

5、种子的萌发

种子在经过休眠后,在有足够的水分、氧气,一定的稳定条件下,就能开始萌发

萌发过程中,对生长点的保护:

双子叶植物,其胚轴形成弯勾单子叶植物,有专门的胚芽鞘和胚根鞘

§2·1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自养——生物从自然界摄取无机小分子,合成制造有机大分子

光合自养——生物体以太阳光为能源,将CO2、H2O 和一些无机小分子制成有机大分子一、植物对CO2的需求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被子植物的叶片多为扁平状,这种扁平状特征扩大了叶的表面积,与其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相适应

二、植物对矿物质的需求

植物吸收矿物质→作为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调节体内一些代谢反应

根据植物对矿物质吸收的量来分:

1、大量元素——碳、氧、氢、氮、磷、硫、钾、钙、镁

2、微量元素——氯、铁、硼、锰、锌、铜、钼、镍

以上17 种元素为所有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营养元素的供给缺乏可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引起植物死亡

三、植物对水的需求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水直接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一些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作用

几乎所有的无机物和有机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水还能使植物保持其固有状态

四、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吸收部位——根毛区

1、根毛区的吸收

水:根毛细胞液泡中的高渗溶液使土壤颗粒间的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根毛;

氧气:必须先溶解在土壤溶液中,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根毛;

阳离子: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离子,阳离子结合在土壤颗粒上,必须通过与根毛释放出来的H+ 进行阳离子交换(cation exchange),才能进入根毛;

阴离子:必须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毛

2、共质体运输途径

共质体——是指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的连接形成的一整体

3、质体外途径

五、水的运输与蒸腾作用

1、根部的压力

根部的压力,即根压(root pressure),是指渗透压力使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根部,水在根中向木质部渗透性扩散而产生的静水压力

2、导管的毛细管作用力

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水具有强表面张力

水能在毛细管中形成内聚力和向上吸附作用力

3、叶片的蒸腾拉力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分子具有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动的趋势,这一水分子运动的潜在能量即为水势

单位:帕(Pa)符号:

结果:在任何水系统中,水总是从水势高的区域向水势低的区域运动

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

六、矿物质的运输

一般情况下,矿物质溶解在水中,通过导管从根运输至茎,再到叶、花、果实、种子能重复利用的矿物质离子Mg2+、Mn2+ ,可通过筛管从老组织运输到新组织中

七、有机物质的运输

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会转化成蔗糖,以蔗糖溶液的形式在韧皮部通过筛管

从糖源向糖壑运输

糖源——产生可溶性糖的部位

糖壑——储存或消耗糖的部位

压流(pressure-flow)模型,又称集流(mass-flow)模型:

特征:就近收集、就近供应,双向运输

八、营养的储存

对一年生植物,主要储存在果实和种子中,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能量

对多年生植物,可储存在根、茎、果实、种子的薄壁细胞中。

§2·2 植物的营养与土壤

一、肥沃的土壤必须具备的条件:

表层达20cm 左右,由沙和粘土构成

表土中有大量正在分解的腐殖质

表土中有大量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线虫、昆虫

二、菌根(mycorrhiza)

植物的根与真菌共生,菌丝紧紧地缠绕在根上,形成网套,使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增大优势:

菌丝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菌体能分泌酸,促使土壤中的矿物质溶解

真菌能保护植物免受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三、根瘤(root nodule)

豆科植物的根与固氮菌共生形成的结构,还有一些非豆科植物,如木麻黄与弗氏放线菌共生优势:

固氮菌能将空气中的N2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H4+

四、植物的异养

1、寄生植物

菟丝子——无叶绿素,有特殊的根插入寄主植物的维管柱中,并从中吸收营养物质槲寄生——有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寄生在落叶乔木上,从寄主的维管组织中吸收有机物质

2、食虫植物

生活在酸性很强的沼泽地中,其中的含氮物质匮乏,能从动物中获得含氮养分来维持生存,如猪笼草、茅膏菜

§3·1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一般是由生长旺盛的组织细胞合成的,如根尖、茎尖、种子中的细胞,植物不具有专门的分泌激素的内分泌器官

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一、生长素(吲哚乙酸)

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IAA 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少,

IAA 主要在植物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后,通过薄壁细胞,向下运输——单向运输特殊结构:

负责运输生长素的薄壁细胞,其顶部的细胞膜上有生长素受体,而底部的细胞膜上没有生长素受体

IAA 仅能从薄壁细胞的顶部进入细胞,穿过细胞,从细胞的底部出来,进入下一个薄壁细胞的顶部

3、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大量的第二信使(Ca2+)激活

4、生长素的生理功能

A、刺激植物生长

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刺激植物细胞的延长和分裂——

根<茎<叶

高浓度的IAA 反而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C、顶芽优势

植物的顶芽在生长上占优先权,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原因:顶芽和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能促进顶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结果:离顶芽越远的侧芽,能较早发育成侧枝

D、促进果实发育

E、其它作用

促进植物休眠;抑制块茎、根状茎和鳞茎发芽;增加坐果率;疏花疏果;诱导形成层细胞向内分裂分化成木质部组织

5、人工合成生长素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的功能与IAA 相同,在结构上具有一共同点

——有一饱和芳香环,环上带有一有机酸链

——能被细胞上的生长素受体识别结合并发挥作用

特点:不被植物组织降解,比天然的IAA 更有效

实例:萘乙酸(NAA)、2,4-D

二、赤霉素

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其中不成熟的种子中含量最高

能合成赤霉素的组织有:胚、顶端分生组织、幼叶

赤霉素的生理功能

刺激细胞延长——最突出的作用

刺激种子中的淀粉酶、蛋白酶以及DNA 的合成——促进种子的萌发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抑制种子的生成——用于培养无籽果实

三、细胞分裂素

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胚、果实,但主要是由根合成和运输,随木质部汁液上运至茎

生理功能:

①促进细胞分裂②促进种子萌发、果实发育、植物开花

③防止和延缓器官的衰老——给切花保鲜

四、脱落酸(ABA)

合成部位:叶、茎、根和未成熟的果实中的质体

生理功能:花、叶、果实的脱落有关

抑制植物的生长、种子的萌发,维持休眠

使气孔在失水时关闭,帮助植物协调不利环境

五、乙烯合成部位:

成熟的果实、茎节、枯黄的叶子、成熟的花

在生长素浓度高的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合成乙烯)

生理功能:

抑制细胞延长

抑制开花,对芒果、波萝例外

促进水果成熟

促进组织、器官老化

促进离层的产生和纤维素酶的合成

六、激素的拮抗作用

1、生长素和乙烯

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生长,乙烯抵消生长素的影响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植物协调根部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3、赤霉素和脱落酸

二者的比值决定了种子的休眠或萌发

七、植物激素在农业上的用途

1、果实成熟的控制

2、无籽果实的生产(赤霉素和生长素)

3、疏果

4、除草(用2,4 -D 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3·2 植物的生长响应和生物节律

一、向性改变植物生长的方向

1、膨胀运动

运动方式:叶片向上合拢

代表植物:含羞草

特殊结构:叶片与叶柄基部有特化的叶枕结构,其细胞的膨胀度极易发生变化

运动特点:快速、明显

2、向性

特点:较缓慢,是一种生长运动

分类:

向光性——向着阳光生长

向重力性(极性)——根朝下生长,茎朝上生长

向触性——植物的卷须(如豌豆的叶卷须)接触到支持物后,相对一面的生长变快,于是卷曲起来

功能:帮助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相协调

二、植物的生物钟

植物通过感知昼夜长短的变化来调控生长过程

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变化而发生反应的现象

根据植物开花的光周期反应,可把植物分成 3 类:长日植物、短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控制植物开花的并不是日照长度,而是夜间长度

长日植物应为短夜植物(short-night plant );短日植物应为长夜植物(long-night plant)长日植物,短夜植物——当夜长< 临界夜长时,开花

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

短日植物,长夜植物——当夜长> 临界夜长时,开花

一般在夏末、秋冬季开花

日中性植物——与夜长无关

常年开花

对不同植物而言,临界夜长是不同的

三、植物光敏素与生物钟有关

1、植物光敏素

结构:蛋白质和色素的结合物质,具有两种形式(Pr和Pfr),两种形式能相互转变

§3·3 植物对植食动物和病菌的防御

一、植物防御植食性动物

1、物理方法:长刺

2、化学方法

合成有毒化学物质

合成恶臭的化学物质

合成引诱植食动物天敌的化学物质

一、植物防御植食性动物

1、物理方法

长刺

2、化学方法

合成有毒化学物质

合成恶臭的化学物质

合成引诱植食动物天敌的化学物质

二、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植物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1、阻止或避免伤害

①表皮屏障

②受侵害的细胞释放杀死微生物的分子,并向临近细胞传递化学信号进行类似防御

③受侵害的细胞壁会变得更坚固,延缓病原微生物的传布

2、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特殊结构:

植物有许多抗性基因,其表达产物为R 蛋白

每种病原体中有一组无毒蛋白基因,其表达产物为Avr 蛋白(S 蛋白)

R 蛋白能专一性地与Avr 蛋白(S 蛋白)结合

特点:

是一种全身获得性抗性,非专一性的防御响应,能让植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许多病原体都有抗性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的比较 棉花叶横切(禾本科):有维管束延伸层,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间隙发达。 松树叶横切(裸子植物):有树脂道,叶肉部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一圈内形成层,有气孔。 夹竹桃叶横切(旱生):表皮由2至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排列紧密,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下陷的气孔窝结构,气孔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细胞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眼子菜叶横切(水生):表皮细胞壁薄,细胞内含叶绿体,外壁没有角质层,不具气孔,叶肉细胞不分化成多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或分化成大型的气室。

玉米叶横切(C4):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表皮两个维管束之间有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内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为大型单层薄壁细胞,内涵较大的叶绿体,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为C4植物所特有。 水稻叶横切(C3):表皮细胞较大,细胞疏松排列,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较小,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名科叶形叶序叶脉叶尖叶缘 银杏叶扇形簇生 二叉平行 叶脉叶基(楔形) 不规则 三节 状,中 间凹入 鹅掌楸 叶马褂形互生网状脉截形(叶尖) 掌状半 裂 玉簪叶椭圆形簇生 弧形平行 脉 急尖(叶尖)全缘

金钱松 叶披针形簇生 急形异短尖 (叶尖) 铁树 (复叶)羽片条 形 对生叶 序 侧出平行 脉 急尖(叶尖) 羽状全 裂 红花木倒形羽互生网状脉 急形异短尖 (叶尖) 细锯状苦楮披针形互生网状脉尾尖锯状 野生豌豆羽状复 叶 叶须卷 羽状全 裂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叶子是花植物的一种主要进行蒸腾的器官,所以旱生植物的叶子为了减少蒸腾,其相适应的结构产生变化。水生植物的叶浸没在水里,在结构上与旱生植物迥然不同。可见不同环境植物叶的形态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即使生长在同一环境,它们克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题库

第七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本章主要考点 1、高等植物组织的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 2、植物根、茎结构的形成及组成 3、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差异 4、单子叶植物在根、茎结构上的差异 5、叶片结构及对生理功能的适应 6、植物的生活周期,重点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认识各阶段的核相变化 7、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重点掌握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结构 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雌蕊、子房、胚珠、胚囊、胚、种子之间的关系 9、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10、导管与筛管在形态、构造、功能、分布等方面的异同气孔器的结构,气孔开关的机制以 及对CO2吸收和水分散失的调节 1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途径及方式 12、根压、蒸腾作用在水的运输中的作用,内聚力学说的主要内容 1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必需元素 14、植物激素的种类、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主要作用 15、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16、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长日植物,短日植物 17、光合作用:(1)光反应与碳反应的联系与区别;(2)光合色素与光系统的种类与作用; (3)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过程;(4)卡尔文循环的3个阶段;(5)C3途径与C4途径;(6)光呼吸;(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名词术语 1.直根系和须根系 2.凯氏带 3.髓射线 4.维管射线 5.维管系统 6.年轮 7.早材 8.晚材 9.边材 10.心材 11.完全花 12.不完全花

13.心皮 14.传粉 15.双受精 16.子房上位 17.子房下位 18.真果 19.假果 20.聚花果 21.聚合果 22.世代交替 23.生活史 24.蒸腾作用 25.根压 26.必需元素 27.向光性 28.光敏色素 29.光周期 30.长日植物 31.短日植物 32.光反应 33.光合膜 34.天线色素 35.荧光 36.光系统 37.光合磷酸化 38.光合电子传递链 39. C3途径和C3植物 40. C4途径和C4植物 41. 景天酸代谢途径 42.光呼吸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八章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花、花芽分化、开花、传粉和双受精等的基本概念,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中雌雄蕊的发生、分化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懂得影响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的内外在因素及其生物学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雌雄蕊的发育和分化的解剖结构特征; 双受精过程及其意义;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繁殖: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以延续种族的现象称为繁殖或生殖。植物的繁殖主要有三种类型: 1、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再生直接形成新个体。如扦插、嫁接等。 2、无性繁殖:在植物体上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直接发育成为新 个体。 3、有性生殖:植物产生雌、雄性细胞(配子),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发 育成新的个体。 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都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第一节花的组成和发生 一、花是适应于生殖而节间缩短的变态短枝条。 (一)花梗(花柄):是连接茎的小枝,也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并支持着花。有长、有短、或无。 (二)花托:是花梗顶端略膨大的部分,着生花萼、花冠等部分,有多种形状。 (三)花萼:花最外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常绿色,有离萼、合萼、副萼。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四)花冠:花第二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花瓣组成;常有各种颜色和芳香味。有离瓣花、合瓣花。可吸引昆虫传粉,并保护雄蕊、雌蕊。 花被:花萼和花冠的合称。常分为两被花、单被花、无被花(裸花)三类。 (五)雄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雄蕊的总称,有多种类型,但每个雄蕊的结构如下: 花丝:常细长,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 雄蕊 花药:呈囊状,产生大量花粉粒。 (六)雌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雌蕊的总称。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个雌蕊。 柱头:承受划分的地方,有各种形状。 雌蕊花柱: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壁———果皮 子房—果实 胚珠————种子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姓名:赵雪学号:20101920 班级:国经1005 【摘要】:提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旱生植物为例,从旱生植物的根茎叶三方面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如何与其抗旱的功能相适应的。最后对文章进行一些总结。 【关键词】:旱生植物、形态结构、功能 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有的花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有的花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靠动物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如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或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枫杨等,果实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或带有翅,随风飞扬。这些都体现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外界的各种生态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变化,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本文主要谈由于水分引起的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又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2]。具体以旱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来解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 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叶具有保持水分和降低蒸腾作用,其通常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减小蒸腾的适应:就外型而言,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蜡被和表皮毛发达,有的植物形成复表皮。就结构而言,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或限定在气孔窝内。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多,甚至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分布。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脉发达,可提高输水率和机械强度,如夹竹桃和松叶。这些形态上的结构特征,或是减少了蒸腾面,或是尽量是蒸腾作用迟缓进行,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一些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了高度的抗旱性,来适应干旱环境[3]。

生态学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植物的形态结构变化

植物在不同环境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摘要: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适应不同的逆境环境,植物在形态和结构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依此来保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本文详细阐述了植物的根茎叶在高CO2、低CO2、缺氧、高温、低温、干旱、盐因子等不同逆境下所发生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关键词:植物;环境;变化 The plants variation of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bstract: The growth of the pla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 is a unified whol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ifferent adversity environments, the plants hav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s in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to keep their normal life activ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lants variation of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uch as high CO2, low CO2, hypoxia, high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drought and salt factor. Key words:plants; environments;variation 植物体是一个开放体系,生存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不是恒定不变的,为了适应不良环境,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那么,植物面 对高CO 2、低CO 2 、高温、低温、缺氧、干旱、盐渍等不同环境会发生增氧的变化 呢? 本文讨论了在各种不良环境中植物形态和结构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大气 大气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在各种各样的大气环境中,长期的大气变化使其获得了一些适应某种大气环境的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其中也包括形态结构方面适应的特征。因此某种大气环境因子突然改变就必然导致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出现某种变化[1]。

植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种子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9.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10.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1.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二、填空题: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直至()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及()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由()、()、()、()、()、()六个部分构成。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 11.有些植物可以用()、()、()来繁殖后代,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 它们的新生命的。 12.种植了凤仙花,我们可以用()、()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13.凤仙花植株包括()、()、()、()、()、()六大器官。 14.种子由()、()组成,种子里有()、()、()等。 15.种子的萌发需要()和(),大多植物在()播种。 6.植物的叶大多()、( )生长,以便于()。 7.()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8.植物的绿叶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和()。 9.光合作用用简单文字图表示为() 10.植物的茎能从()向()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向()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和()。 12.我们可以用()、()和()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13.凤仙花栽培的土质以()而()良好的()土为好,以()、( ),()、()、()等条

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一、实验名称: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二、实验目的 (1)识辨数种常见花卉; (2)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类型; (3)掌握描述花形态结构的基本术语; 三、实验用具 3.1. 实验材料:新鲜的金鱼草花、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百合子房横切片 3.2. 实验设备:WiFi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互动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洗瓶等 3.3. 实验试剂: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4.1. 花的各部分结构解剖 金鱼草花的观察:在体视镜下解剖金鱼草花,自内向外观察其组成。 (1)花柄(花梗):着生在茎上,支持花朵。 (2)花托:花柄顶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部分。 (3)花萼:为花的最外一轮,萼片为(绿)色,共(5)片,萼片(分离)。 (4)花冠:位于花萼内轮,花冠由(2)片(白)色的花瓣

组成,花瓣基部愈合,分离部分呈唇形,上唇(二) 裂直立,下唇(三)裂开展外曲,故称唇形花冠。花 瓣形状、大小各异,通过花的中心只有一根对称轴能 将花分成相等的两半,故属不完整花(两侧对称)。(5)雄蕊群:位于花冠的内方,共(4)枚,其中(2)枚较短,(2)枚较长,称二强雄蕊。每枚雄蕊由两部分 构成:细长的部分为花丝;顶端的囊状物称为花药。(6)雌蕊群:位于花的中央,形似一瓶装物即雌蕊。雌蕊顶端扩大部分为柱头,基部膨大部位为子房;二者之 间较细的部分为花柱。子房的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为 子房上位。用刀片将子房做若干个横切,用体视显微 镜进行观察,课间子房分为(2)室,由此可推断这 种雌蕊为(2)心皮合生的复雌蕊。 按上述内容解剖观察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 4.2 百合子房结构 取百合子房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百合的雌蕊是由三心皮联合而成的复雌蕊。 百合子房主要有子房壁、子房室、胎座和胚珠租车那个,横切面上可见有(6)个子房室,每室中可见(1)个胚珠(实为纵向两列)。胚珠着生处为胎座,百合胚珠着生在中轴上所以为(中轴)胚座。子房壁最外面一层的细胞叫外表皮,最内一层细胞叫内边皮,内外表皮之间为薄壁细胞;在对着

各种植物叶片和花的形态的描述

实验一 被子植物基础形态特征观察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通过观察家乡周围的植物,学会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2. 分别采集1株双子叶和1株单子叶草本植物,比较二者之间的根、茎、叶、花的差异(以图、文介绍); 3.采集5-10种有花或有果的植物,拍摄图片,并解剖花、果结构,描述各植物的叶片形态、花序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雌蕊类型、子房位置、果实类型等等形态学特征。 二、实验材料 要求:每个同学均以自己家乡周边的野生或栽培植物为材料 我的实验材料: 植物材料:倒地铃、茼麻、香葙、三角梅、番薯、洋紫荆、火焰树、银胶菊、长春花、素馨花、鬼针草、缨丹、曼陀罗、大叶相思、大红花、菜花、红花羊蹄甲、美人树、树菠萝、玉米、蓖麻 操作材料:刀片、手套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识别 2.常见被子植物的叶片形态特征 2.常见被子植物的花序类型 3.常见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特征 4.常见被子植物的果实特征 四、作业(实验报告) 1. 以图文形式介绍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答:本次用到的材料为玉米(单子叶植物)和蓖麻幼苗(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两片子叶还是发育成一片子叶,两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幼苗的第一片叶子很薄,叶子多为平行脉,主根不发达,多是须根系,单子叶植物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数目通常是三片,或者是三片的倍数 ?双子叶植物幼苗最初只有两片对生叶,叶子多为网状脉,多是直根系,主根发达,花中萼片、花瓣的数目都是四片或五片 玉米幼苗图片:蓖麻图片

2. 拍摄10种以上不同形态的叶片,描述叶片特征 1、牵牛花属于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一个叶柄上只长一张叶子,所以它是单叶植物。叶片呈宽卵形或近圆形,深或浅的3裂,偶5裂。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钝,叶面或疏或密有微硬的茸毛。叶尖的形态为渐尖,叶尖较长,有内弯的尖。叶缘平整,为全缘叶。叶基呈心形。牵牛花叶片由叶基分出多条主脉,为掌状网脉。 2、合果芋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一个叶柄上只长一张叶子,所以它是单叶植物。它是异形叶性,因此在同一株植物上叶片可能有两种形状的叶片。幼叶叶片通常呈两型性,箭型或戟型。老叶裂成5-9裂的掌状叶,叶的颜色变深变绿。叶尖呈箭型。叶基是戟形的,2裂片尖锐向外指。叶片左右两端的缘平整,是全缘形态的叶缘。叶脉为网状脉,有一条明显的主脉,并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各侧脉之间,又一再分出细脉,组成网状脉。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定根和不定根 直系根和须系根 初生结构 通道细胞 不活动中心 凯氏带 内起源 外始式 次生生长和初生生长 早材和晚材 心材和边材 春材和秋材 木材 树皮 单叶和复叶 完全叶 叶序 等面叶和异面叶 异性叶性 叶镶嵌 变态 同工器官和同源器官 1.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原因各有哪些? 答:种子休眠的原因:胚的影响——银杏、人参等的种子采收时外部形态已近成熟,但胚尚未分化完全,仍需从胚乳中吸收养料,继续分化发育,直至完全成熟才能发芽。另如樱桃、山楂、梨、苹果、小麦等种子胚的外部形态虽已具备成熟特征,但在生理上必须通过后熟过程,在种子内部完成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以后才能萌发。种皮的影响——主要是由种皮构造所引起的透性不良和机械阻力的影响。有的是种皮因具有栅状组织和果胶层而不透水,导致吸水困难,阻碍萌发(如豆科植物种子);有的种皮虽可透水,但气体不易通过或透性甚低,因而阻碍了种子内的有氧代谢,使胚得不到营养而不能萌发(如椴树)。有些“硬实”种子则是由于坚厚种皮的机械阻力,使胚芽不能穿过而阻止萌发(如苜蓿、三叶草)。抑制物质的影响——有些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种子或果实内含有萌发抑制剂,其化学成分因植物而异,如挥发油、生物碱、激素(如脱落酸)、氨、酚、醛等都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这些抑制剂存在于果汁中的如西瓜、番茄;存在于胚乳中的如鸢尾;存在于颖壳中的如小麦和野燕麦;存在于种皮的如桃树和蔷薇。它们大多是水溶性的,可通过浸泡冲洗逐渐排除;同时也不是永久性的,可通过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使之分解、转化、消除。 种子萌发的原因: 1,温度——适宜的温度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过高、过低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2,水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存在子叶或胚乳内营养物质的转运及细胞分裂的进行都需要水分。 3,氧气——在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后,只有氧气充分,贮存在胚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才能够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中间产物和能量,满足萌发所需。4,光——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有些植物如早熟禾、月见草等的种子在无光条件能萌发,但在有光时萌发得更好。而某些百合科植物和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时会受光照抑制,这类种子为嫌光种子。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的比较 棉花叶横切(禾本科):有维管束延伸层,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间隙发达。 松树叶横切(裸子植物):有树脂道,叶肉部分化成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有一圈内形成层,有气孔。 夹竹桃叶横切(旱生):表皮由2至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排列紧密,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下陷的气孔窝结构,气孔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细胞分化成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叶脉就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眼子菜叶横切(水生):表皮细胞壁薄,细胞内含叶绿体,外壁没有角质层,不具气孔,叶肉细胞不分化成多层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或分化成大型的气室。

玉米叶横切(C4):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表皮两个维管束之间有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内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为大型单层薄壁细胞,内涵较大的叶绿体,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为C4植物所特有。 水稻叶横切(C3):表皮细胞较大,细胞疏松排列,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较小,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名科 叶形 叶序 叶脉 叶尖 叶缘 银杏叶 扇形 簇生 二叉平行 叶脉 叶基(楔形) 不规则三节 状,中间凹入 鹅掌楸 叶 马褂形 互生 网状脉 截形(叶尖) 掌状半 裂 玉簪叶 椭圆形 簇生 弧形平行脉 急尖(叶尖) 全缘 金钱松 叶 披针形 簇生 急形异短尖(叶尖) 铁树(复叶) 羽片条形 对生叶序 侧出平行脉 急尖(叶尖) 羽状全 裂 红花木 倒形羽 互生 网状脉 急形异短尖(叶尖) 细锯状 苦楮 披针形 互生 网状脉 尾尖 锯状 野生豌豆 羽状复 叶 叶须卷 羽状全 裂

植物茎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宋姗姗

植物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姓名:宋姗姗学号:20121070219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园艺 【摘要】:提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旱生植物为例,从旱生植物的茎方面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解释植物是如何与抗旱的功能相适应的。最后对文章进行一些总结。 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 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外界的各种生态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变化,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本文主要谈由于水分引起的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又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2]。具体以旱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来解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 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一般在严重缺水和强烈光照下生长的植物,植株往往变得粗壮矮化。地上气生部分发育出种种防止过分失水的结构,而地下根系则深入土层,或者形成了储水的地下器官。另一方面,茎干上的叶子变小或丧失以后,幼枝或幼茎就替代了叶子的作用,在它们的皮层细胞或其他组织中可具有丰富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旱生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从茎方面表现出来[4]: 茎是地上的重要部分,经受干旱的影响,远比根部显著,也比较容易观察,它们在形态解剖上的变化是: 沙漠里生长的多年生植物的叶子往往非常退化,幼枝代替了叶子的功能,例如各种梭梭(Haloxylon spp. )和沙拐枣(Calligonum spp. ),茎上已不发育出叶片(或有一些非常退化的鳞片叶,),却在幼小的绿色枝条上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所谓同化茎。有的这些枝条以后也可能脱落。有些沙漠植物的枝条,在干旱季节可以及时枯死,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使植物体内需水的程度减到最低限度,但是一到雨季,它们又能够迅速长出新的枝条。 沙生植物,特别是沙生灌木,常可看到的一种特征,就是形成分裂的茎。例如一种蒿(Artemisia herba- alba),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一种霸王(Zygophyllum dumosum)的茎部都可以裂开成几部分。分裂形成的几个分开部分,由于所遇到的小生境的条件可能不同,因此,有的干死了,而有的却可能存活下来,继续生长。 旱生植物的皮层和中柱的比率较大,茎中的皮层要比中生植物的宽,而维管束则较紧密,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的定义 ①植物是适合生活在陆地上的多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②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 →内部有疏导组织 ③在生殖方面→具有雌和(或)雄配子囊,产生雌雄配子 →胚在配子囊中发育 2、植物界的分类 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型 二、植物体由各器官构成 1、根(root) 功能:①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②将植物固定于地面 ③储存营养物质④合成氨基酸、激素、生物碱等 根系——根的总称,可分为两种: 直根系——主根明显,从主根上生出次根,主次分明,其固着能力强,有的还能储存营养物质 须根系——主根退化,从茎的基部长出丛生的须根,具有和土壤更多的接触表面积其中,源于茎基部的根又称为“不定根”,如榕树的气生根 根的变态:特别膨大,存储营养物质 2、茎(stem) 茎一般生长在地面上,连接着叶和根,其上生长着叶、花或果实 结构特点:①茎上有节,节上长叶②顶端有芽,节上叶腋内也有芽 生长特性:趋光性和背地性 变态: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3、叶(leaf) 生长在茎的节上,通过叶柄或叶鞘与茎相连,形态多种多样 结构特点:扁平,具有网状或平行的叶脉 表皮有气孔 功能: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②蒸腾作用 变态:猪笼草,仙人掌的刺 三、植物的组织 按照组成细胞是否具有分裂能力,植物组织可被分成两大类: 分生组织——其细胞不分化,始终保留分裂能力 成熟组织——细胞分化,不能分裂,成为特定功能的细胞群 1、分生组织 细胞特点: 细胞未分化,具分裂能力,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厚,无或仅有很小的液泡,细胞彼此紧密连接,无细胞间隙 功能: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种类——按照细胞的活跃程度分: ①常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分生组织——纵向生长 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根、茎内部的形成层——横向生长 ②处于潜伏状态的组织:腋芽内的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①成熟组织 按照组织的功能可分成五类,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保护组织结构:位于植物体的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 功能:防止水分的过度挥发; 控制植物体与周围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抵抗外界风雨和病虫害 分类:初生保护组织、次生保护组织 A、初生保护组织——即表皮层 细胞特点:活细胞,细胞扁平,形状不规则,细胞间犬牙交错,紧密镶嵌,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壁表面有角质或腊质层 有的表皮细胞引伸或分裂形成毛状附属物,称为表皮毛 功能:保护植物体免受伤害,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 实例:叶的表皮组织 B、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细胞特点:扁平,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 包括:栓外层——死细胞,具有栓化的次生细胞壁 木栓形成层——活细胞,属于侧生分生组织 栓内层——死细胞,具有栓化的次生细胞壁 功能:保护 ②薄壁组织:是植物体中数量最多的组织,各器官均含有大量的薄壁组织 细胞特点:细胞壁薄,无次生细胞壁,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排列松散,有较大的细胞间隙,细胞等径或长形 功能:储存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泌作用,具有很强的分生潜能,受刺激后能恢复分裂能力,如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

第七章 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七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叶的发生组成和叶序 叶是先于根发育出现的结构,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场所,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一。本章主要讲述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叶的发生、组成与叶序 一、叶的发生与生长 (一)叶的发生与生长 1.叶的发生 叶由叶原基生长分化而来。当芽形成和生长时,在茎的生长锥的亚顶端,周缘分生组织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侧生的突起。这些突起是叶分化发育的起点,因而被称为叶原基。叶原基是一团原分生组织细胞,将朝着长、宽、厚三个方向进一步生长,逐渐形成具有叶片、叶柄、托叶等结构雏形的幼叶,最终发育成为成熟叶。叶的这种起源发育方式称为外起源(图7-1)。 2.叶的生长 由叶原基发育成叶的过程包括顶端生长、边缘生长和居间生长三个阶段。 叶原基形成后,首先进行顶端生长,不断伸长,成为圆柱状的结构,称为叶轴。叶轴是尚未分化的叶柄和叶片。具有托叶的植物,叶原基上部形成叶轴;叶原基基部的细胞分裂较上部快,且发育较早,分化成为托叶,包围着上部叶轴,起到保护作用。具有叶鞘的植物(如禾本科),叶原基基部生长活跃,侧向延伸可以包围整个茎端分生组织。在叶轴伸长的同时,叶轴两侧边缘的细胞开始分裂,进行边缘生长(边缘生长进行一段时间后,顶端生长停止)。叶轴的边缘生长,使叶轴变宽,形成具有背腹性的、扁平的叶片雏形;如果是复叶,则通过边缘生长形成多数小叶片。没有进行边缘生长的叶轴基部分化为叶柄,当幼叶叶片展开时叶柄才随之迅速伸长(图7-2)。 当幼叶由芽内逐渐伸出、展开时,边缘生长逐渐停止,整个叶片进入居间生长,最后发育成熟。大多数幼叶叶片的生长基本上是等速生长,但有些幼叶各部分细胞的生长速度并非完全一致,因而在叶的生长过程中,便出现了不同的叶缘、叶形等。叶片在不断增大的同时,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成熟。 在边缘生长时期,叶轴两侧的边缘分生组织经垂周分裂产生原表皮,将来发育成为表皮;近边缘分生组织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交替进行,形成了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在一种植物中叶肉的层数基本是恒定的,是由平周分裂决定的。在各层形成后,细胞停止了平周分裂,只进行垂周分裂,增大叶片面积,但不增加叶片厚度。 一般说来,叶的生长期是有限的,这和具有形成层的无限生长的根、茎不同。叶在短期内生长达一定大小后,生长即停止。但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叶的基部保留着居间分生组织,可以有较长期的居间生长。如禾本科植物的叶鞘可以随节间生长而伸长,葱、韭菜等剪去上部叶片,叶仍可继续生长(即割一茬又长一茬),就是由于叶基部居间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 3.叶的发育、生长与调控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不同物种叶的大小、颜色、形状差别非常大,同一植物在不同阶段其叶形也可能完全不同。 (二)叶在植物系统进化与个体发育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叶的生理功能和利用 (一)叶的生理功能 (二)叶的利用 (三)叶序 三、叶的形态多样性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刘新秦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物科学专业)依据各类植物与水的关系,把其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又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叶具有保持水分和降低蒸腾作用,其通常向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类是减小蒸腾的适应:就外型而言,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蜡被和表皮毛发达,有的植物形成复表皮.就结构而言,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或限定在气孔窝内.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多,甚至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分布.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脉发达,可提高输水率和机械强度,如夹竹桃和松叶.这些形态上的结构特征,或是减少了蒸腾面,或是尽量是蒸腾作用迟缓进行,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一些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了高度的抗旱性,来适应干旱环境; 夹竹桃黄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叶 夹竹桃叶切片图 另一类为肉质叶片,叶片肥厚多汁,叶肉中有发达的储水组织薄壁组职,保水力强.这些植物的细胞,能保持大量水份,水的消耗也少,因此可耐干旱.如芦荟,景天,龙舌兰等. 芦荟白景天翡翠景天金边龙舌兰 水生植物的整个植株生在水中,因此,可以获得充分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但它们的叶--尤其是沉水叶,不怕缺水,而因为水中溶解的空气少,光线为散射光叶绿体,,如何解决获得它所需要的气体和阳光成为所要面对的问题.适应这种生态环境的水生植物,通常叶片较薄,叶面无气孔和表皮毛(浮水叶仅在上表皮有气孔),表皮细胞具叶绿体,可营吸收,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功能表皮细胞所含的叶绿体,对于光的吸收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沉水叶的表皮不仅是保护组织,也是吸收组织和同化组织(光合组织).叶肉不发达,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形成发达的通气系统.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退化,导管不发达.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即具大液泡间隙的薄壁组织.有些水生植物中具气生叶或漂浮叶,后者仅上表皮有气孔,叶肉中也句发达的通气系统.如芦竹、石菖蒲、芦荻和水生美人蕉等。 芦竹石菖蒲芦荻水生美人蕉水生植物在分类群上由多个植物门类组成,包括非维管束植物,如大型藻类和苔藓类管束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典型的水生植物多为被子植物中的单个叶纲. 水生植物有挺水、浮叶、沉水等生活型,以下将做详细介绍: 湿地植物(包括挺水型、浮叶型)-- 生长在浅水湿地,其根系发达且深,下部淹没水中或在陆地上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均可生长,可形成净化带,对地表径流流入湖中的水起过滤作用,阻拦、吸收、转化可能进入水体的有机质及营养盐,有利于水体自净,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挺水型:挺水植物指根生底质中、茎直立、一般植株高大,根部生活在水中,植物大部分挺出水面.光合作用组织气生的植物生活型,主要为单子叶植物. 黄鸢尾水竹 浮叶型:根生浮叶植物是一面叶气生的水生植物活型。一般茎细弱不能直立,根状茎发达,有根在水下泥中,不会随风漂移。 萍莲草荇菜 沉水植物--生长在湖底,整个植物浸没水下,多为观叶植物,能防止底泥的再悬浮而影

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概念、类型、构造以及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根、茎、叶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减数分裂的特点,花的构造、开花、传粉、受精作用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了解: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根、茎、叶的功能与变态。 ◆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简易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会用显微镜 对植物细胞、器官进行观察。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减数分裂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组织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一、植物细胞的概念 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除了病毒和类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Cell)。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或近球形、长筒状、长纺锤形、长柱形、星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形状的多样性,反映了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植物细胞的大小差异悬殊。最小的支原体细胞直径为0.1μm;绝大多数的细胞体积都很小。

三、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种,约占全重的90%;其次有少量硫、磷、钠、钙、钾、氯、镁、铁等,约占全重的9%;此外还有极微量的元素,如钡、硅、矾、锰、钴、铜、锌、钼等。 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是水,此外还有CO2和O2等气体、无机盐以及许多离子态的元素等。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极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四、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其中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 (一)细胞壁 1.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结构大体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细胞壁的变化次生壁常因有其他物质填入,使细胞壁的性质发生角质化、木栓化、木质化、矿质化,以适应一定的生理机能。 3.细胞壁特殊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由于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存在,细胞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将各个细胞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细胞壁的功能:保护原生质体,减少蒸腾,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机械损伤等;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也有一定作用。 (二)细胞膜(质膜) 1.组成与结构质膜主要由脂类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以及微量的核酸、金属离子和水。质膜厚约7.5~10nm,是有横断面上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组成的单位膜。 2.流动镶嵌模型即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嵌入脂质双分子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子层。膜及其组成物质是高度动态的、易变的。 3.生物膜构成细胞的膜种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通称为生物膜。 4.功能质膜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可调节和选择物质的通过,有

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第三节 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绿叶只含叶绿素 B 、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C 、绿叶时刻发生呼吸作用 D 、绿叶的上表面一侧产生氧气多 2、从物质变化来说,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 、把废物变成有用物 B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C 、使气态物变成另一气态物 D 、气态物变成固态物 3、移栽树木时,人们常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是为了 A 、减轻重量 B 、降低呼吸作用 C 、减少光合作用 D 、减少水分蒸发 4、活的植物体在白天 A 、只进行光合作用 B 、只进行呼吸作用 C 、只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D 、光合、呼吸与蒸腾同时进行 5、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 、只在白天 B 、白天和黑夜 C 、只在黑夜 D 、只在光下 6、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 、只在种子中 B 、只在叶片内 C 、只在根系中 D 、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 二、填充题: 1、叶片的结构一般包括 、 、 三部分,叶绿体较集中的部位是 部分的 组织。 2、叶片的表皮主要起 作用,表皮上有一种气体和水分出入的通道叫 ,它的开闭,由 控制。 3 (储存能量) 4、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指光能转变为储存在 里的能量;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化过程是指简单的 转变成复杂的 ,并且释放出 。 5、如果自然界中的森林大面积的减少,那么,大气中的 就会不断的增多, 就会不断的减少。 6、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利用的气体是 ,在呼吸作用中吸收利用的气体是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气体是 ,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气体是 。 7、植物在光合作用中 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 有机物。 一、分析说明题: 1、有一位科学家曾经把一棵2.5千克重的柳树苗栽种道一只木桶里,桶里的土壤事先称了重量。在这以后,他只给树苗浇纯净的雨水。5年以后,柳树长大了,重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足100克,你从这个实验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把两段绿色枝条按图中装置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玻璃罩内。在甲玻璃罩内放清水,以玻璃罩内放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把它们放在黑暗中一天,然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