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设,无前续课程;后期课程有《采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采购管理实务》、《库存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等。

本课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物流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为宗旨,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课程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入浅出,融知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注重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劳动意识、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考取1+X证书、进行邮政云仓工学交替实习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总体设计原则: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时刻把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以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专业建设方案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结构:按照物流工作运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即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物流系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品包装作业管理、装卸搬运作业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课程依托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实训操作、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不同教学形式,注重融合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劳动教育、社会责任、客户为中心等思政教育内容。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熟知物流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流程,掌握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管理岗位群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操作实务。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沟通合作的品质,并能在对个人、组织与社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基础上,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制定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1.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采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五种运输方式的区别和适用条件;

(3)掌握常见的堆码方式;

(4)掌握摘果式和播种式拣货方法;

(5)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6)了解运输、仓储、装卸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型;

(7)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

(8)了解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9)了解常见的包装标识;

(10)了解出入库作业的基本流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认识常见的物流设施设备;

(2)能够进行简单的物流操作;

(3)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

(4)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敬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现代物流服务意识;

(3)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5)养成勤奋好学、用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习惯。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在对整个行业范围内的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本课程共划分为以下学习内容: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物流系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品包装作业管理、装卸搬运作业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基本涵盖了物流业的主要岗位群和工作范围。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五、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程应采用多媒体授课,充分利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小组调查、视频录像、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可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

基地进行。校内实训室包括:物流综合操作实训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包括: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及其31个省子公司、兄弟院校的物流实训室。另外,可以充分利用“中国邮政网络学院”这个平台,从中选取合适的视频资料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为邮政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物流方案策划等服务,形成校企共同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1.师资条件建议

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不断优化,就要通过大范围地吸引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重建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

2.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议

校内的物流综合操作实训室内,不仅配有主要物流业务的教学软件,还有相应的操作设备,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实训项目的操作练习。同时,利用学院行业办学的特点,积极开发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便于学生到物流速递及其他企业实地参观和考察,以增加感性认识。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重要的现场教学场所,以便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进行现场教学。

3. 教材选用编写建议

本课程应选用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建议选择集理论、案例与实训项目于一体的教材。教材编写要根据从事物流管理和快递运营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物流知识,参照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试、物流管理1+X职业等级考试标准,遵循教育认知规律,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编排教学内容。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流有了一个整体认知,并且初步接触到相关的物流设施设备,为今后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注重常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课程已全部实现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之间完全共享,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例如教学项目的设计、案例的收集等。

(2)注重课业的设计和开发。本课程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设计的课业必须注意可操作性,且要与所学理论知识联系紧密,要求文字简练,脉络清

晰,便于学生操作模拟。

(3)充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本课程可有效利用现代教育网络资源,如本院及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参考文献和网站资料,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学生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可自主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探索,主讲教师也可通过论坛、邮件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课后交流的平台,可创建专业教学论坛,指导其在课外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检索、小组讨论等,提前对相关主题进行准备。教师也可利用论坛指导学生在课外撰写案例讨论报告、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

5. 评价考核建议

(1)评价体系多元化。本课程的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课程表现、阶段性小测、个人作业、小组成绩等构成,小组成绩主要是根据小组完成课业和一些教学项目的情况及效果综合评定,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讨论情况等情况综合评定。每个学生平时成绩的最终给定是在团队小组总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其参与课业的工作量、工作态度等因素进行微调再加上自身课堂表现情况所确定的。

(2)注重过程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课内实训、阶段测试构成。其中,出勤情况的考核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课堂表现的考核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0%,作业主要分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分别占到平时成绩的10%,课内实训主要考核三次,共占平时成绩的20%,阶段性测试共3次,分别占平时成绩的10%。

(3)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核。本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的考核都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卷面考核也要改革传统的内容模式,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之外,主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实际选择物流运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行为,又能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物流服务与管理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审核人:

一、前言 “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本专业的目标。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贯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以努力改变物流课程教学中所面临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性不够的弱点。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把专业培养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现代物流基础课程代码: 二、基本信息 学分:4 学时:80 课程类型: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 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和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因涉及的产业活动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国内外对物流的理论、方法、技术、管理、经营诸方面还都在探索之中。由于这门学科跨度大、知识含量高、涉及学科门类广,作为商贸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现代物流的产生、基本理念、基本功能和技术鞥基础知识,具有初步开展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通过介绍物流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趋势,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物流知识及从事物流职业的兴趣。 《现代物流》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面向商贸、物流、营销和电子商务等相关的基础教材。 (二)、课程目标 1、课程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初步开展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 2、课程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由于本课程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的知识繁杂,所以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1).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3).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一些应用型技术专门人才,通过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物流操作技能。 4).掌握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5).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现代物流学课程的方法。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现代物流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灌输物流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职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认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物流认识 学时/学分:90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仓储与配送国际货代运输服务与管理 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 开课专业科(部)或教研室:物流与电子专业科 一、课程性质 《物流认知》是我校面向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平台课和必修课,安排在第1学年第1学期,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在讲授具体的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要先学习《物流认知》这门课程,以解决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入门问题。从知识上来讲够用就行,不强调系统性和深入性,但强调通过为初学者建立整个物流职业的知识框架来认识物流的宗旨和目标。 因此,本课程承载着为学生呈现物流行业概况的任务,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企业、对物流业务和对物流岗位的认知,建立起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在以物流服务基本功能要素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因此还承担着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重任。 二、课程设计思路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适应现代物流的教学需要,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重大变革。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服务,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与来源与行业和岗位发展需要紧密切合,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融合企业岗位技术培训课程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为驱动;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采取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达到工作岗位所应掌握的技能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本课程面向的是整个专业的认识和基本

国际物流 课程标准

国际物流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专业学习领域定位 本学习领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之一,本课程中各学习情境分别包含了相关国际物流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各学习情境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国际物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他课程的知识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强化了物流的专业性。 二、学习目标 国际物流主要以国际物流业务为主,对国际国际物流各业务进行教学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以下三类指标进行描述。 1. 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国际物流基本概念。 (2)掌握国际物流各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 (3)了解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2)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将国际物流技能真正应用到企业实际活动中去。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学习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国际物流基础知识与国际物流实务两个学习情境组成。 四、学习领域设计说明 1.专业学习领域设计 依据课程学习目标,根据学院现有条件,选择适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适合教学操作的只是和实训内容,作为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训任务载体。根据设计学习情境,学习单元,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托工作任务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训练过程。 2.学习情境设计

学生成绩的评定为累计积分模式,分为两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期末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核方式为对两个学习情境的综合考核。 六、其他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介绍和培养学生对物流运作和 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技能。本课程将涵盖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 优化、运输与仓储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供应链策略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配送和售后服务等; 3. 熟悉运输与仓储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货物运输方式选择、仓库布局和管理等; 4.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运用,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与准 确性; 5. 了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策略,包括供应链设计与协调等; 6.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 1. 物流管理概述 - 定义物流管理及其作用

- 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2. 物流运作与优化 -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 生产与制造管理 - 配送与运输管理 - 售后服务与逆向物流管理 3. 库存管理与仓储技术 - 仓库的布局与设备选择 - 仓储管理的优化与效率提升 - 仓储安全与风险控制 4. 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 -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电子商务与物流跟踪技术 5. 供应链管理与策略 - 供应链的概念与特点

- 供应链设计与协调 - 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管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和个人作业等。学生将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来培养实际 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个人作业(30%):综合应用课程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个人作业; 3. 课程论文(20%):对某一物流运作环节或企业实践进行案例分 析并撰写论文; 4. 期末考试(30%):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六、参考书目 1. 《物流管理导论》(李宁著) 2. 《供应链管理与实践》(陈海平著) 3. 《现代物流管理》(冯威著) 4. 《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周国栋著)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设,无前续课程;后期课程有《采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采购管理实务》、《库存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等。 本课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物流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为宗旨,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课程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入浅出,融知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注重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劳动意识、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考取1+X证书、进行邮政云仓工学交替实习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总体设计原则: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时刻把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以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专业建设方案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结构:按照物流工作运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即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物流系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品包装作业管理、装卸搬运作业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课程依托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实训操作、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不同教学形式,注重融合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劳动教育、社会责任、客户为中心等思政教育内容。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熟知物流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流程,掌握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管理岗位群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操作实务。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沟通合作的品质,并能在对个人、组织与社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基础上,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制定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1.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采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五种运输方式的区别和适用条件;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物流基础 二、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三、建议课时:52课时 四、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物流的最基本的内涵,有关物流的定义、物流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物流各主要功能环节(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物流岗位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网络营销,市场调查,现代推销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1、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和标准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点,以物流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内容呈现形式选择 (1)项目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是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一个个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还引导学生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本课程部分章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和实验融为一体,进行现场教学。该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是在课程在理论教学中依托实际案例,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二者融会贯通。 (3)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在讲解解决实际问题时,常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物流基础 核心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流基础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45(理论课学时:30,实践课学时:15)学分:3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与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技术装备、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标准化与绿色物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物流管理流程的《物流管理》课程按着项目任务进行模块设计。该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凸现实践教学,即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2. 课程基本目标 2.1、知识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识别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模拟物流管理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奠定核心专业课的认知基础。 2.2、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物流管理活动中简单的物流单据的制作、录入、处理、存储、传输、整理汇总等;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洞察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 课程标准 编订:王红艳 审核:张翠花 汽车与物流学院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 1.课程性质 (1) 2.课程任务 (1) 三、课程目标 (2) 1.知识目标 (2) 2.能力目标 (3) 3.素质目标 (3)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3) 五、教学基本条件 (4) 1.师资要求 (4) 2.仪器设备要求 (4) 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 (4) 六、课程实施建议 (4) 1.课程模式建议 (4) 2.教学建议 (5)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5) 4.其它 (5) 七、考核与评价 (5) 1.理论考核 (5) 2.实践考核 (5) 八、教材和参考书 (5) 1.教材 (5) 2.参考书 (6) 九、有关说明 (6) 教学设计方案 (7) 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11) 1.“对物流的理解和认知”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11) 2.“储存”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12) 3.“运输”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14) 4.“配送”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16) 5.“装卸搬运”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18) 6.“包装”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20) 7.“流通加工”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22) 8.“物流信息”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24) 9.“企业物流”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26)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物流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其它相关专业(连锁经营管理、营销与策划、信息管理等)的知识拓展课程。该课程为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物流专业的所有知识点,概括性强,学生容易认识、理解,真正服务于下一步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需要在《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通过前续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本门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其后续课程有《仓储业务操作》、《运输业务操作》、《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等。 2.课程任务 《物流基础》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物流的整体

《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号: 20641 课程名称: 物流管理 开课系: 商务系 制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9年 8月21日制(修)订

学院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在我们呈现高歌猛进之势,现代物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源和竞争资源,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特点的行业。 学生应掌握本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经管类及其他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开课系:经管系 总学时:48 周学时:3 学分:3 二、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本节课共14章,主要有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物流类型、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现代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现代物流的特点 3、物流职能的内容与实现方式 教学重点: 现代物流的含义,现代物流的职能 教学要求: 1、掌握物流的定义及内涵 2、了解现代物流的形式及其发展 3、了解现代物流的职能 4、掌握现代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第二章物流系统 教学内容: 1、物流系统的定义 2、物流系统性要求 教学重点: 系统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评价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 2、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物流系统的构成 3、阐述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

第三章物流类型 教学内容: 1、物流不同类型 2、第三方物流 3、国际物流 教学重点: 社会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物流的不同类型 2、懂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3、懂得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4、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包装 教学内容: 1、包装概念 2、包装材料容器机械 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 4、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 教学重点: 包装包装机械设备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绿色包装集成包装教学要求: 1、掌握包装的概念 2、掌握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机械知识 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 4、了解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 第五章装卸搬运 教学内容: 1、装卸搬运的特点概念 2、装卸搬运合理化 3、装卸搬运机械 教学重点: 装卸搬运 教学要求: 1、明确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 2、熟悉装卸搬运的分类和方法 3、掌握装卸搬运的原则和合理化 4、熟悉装卸搬运合理化 5、了解装卸搬运机械及选择 第六章运输 教学内容: 1、运输的概念作用 2、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教学重点: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技术运输管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约运输的概念、各种运输方式的分类和作用 2、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技术 3、了解字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决策方法 第七章仓储保管 教学内容:

《国际物流》课程标准

《国际物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 1. 课程性质、地位 《国际物流》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国际物流的视角来完成报关业务,使物资流通在跨越国界的过程中,做到流通方向更合理、流通时空更恰当、流通成本更经济、流通效率更高、流通创造的效益更大,使学生达到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国际业务能熟练处理与操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以了解物流领域的最新信息,掌握物流专业英语词汇,能够进行国际物流单证的填写和录入,成为知晓跨国物流运作、物流国际合作的外向型物流管理人才。 《国际物流》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基础、经济学基础、商品学实务、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续课程主要有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国际物流专业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为特点,以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同时贯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依据国际物流实际运作将课程划分为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包括若干任务与案例。案例包括核心知识点,重点帮助学生完成从散点知识到知识整体性

的转化;任务包括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求,突出技能的实境训练。 (2)该课程以形成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岗位工作任务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在工作任务中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货运基础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货运基础的相关实践操作。学生从货运基础理论、商业模式等角度对国际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解和掌握,熟悉货运基础对经济活动、企业管理和政府公务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突出面向传统企业商务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通过强化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现代物流基础、一般管理理论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 (二)分类目标 1.技能目标: 掌握国际货物运输过程的实务流程; 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中各类信息、单据在公司内外流转的各种程序; 能对商品进行正确归类; 能准确制作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 能熟练登陆主要专业网站、自主查询各类服务的现行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 能根据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制定客户订单; 能正确接受货主、承运人等客户的咨询; 能计算各种进出口税费; 能熟练代办租船订舱、保险等业务,并能协调处理货运货损事故等。 2.知识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 掌握国际货运单证相关知识; 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全流程等知识; 掌握一般进出口货物和保税货物的报关报检全流程等知识; 熟悉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学会处理运输纠纷; 熟悉货运保险和货代责任险知识; 掌握计算税费方法。 3.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具备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地位 《物流基础》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物流管理专业处于先导地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掌握仓储、配送、运输、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基础》的前导课程为管理能力与素质提升、商品学及商品养护技术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续课程主要有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公路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实务、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基础的认识,提升学生在物流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基本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以完整的

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来学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解读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及职务描述; (2)能合理化组织运输; (3)能合理化仓储; (4)能根据配送作业情况进行订单的分配和拣选; (5)能根据不同的物资设计装卸搬运方法; (6)能选择合理的流通加工方法; (7)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装合理化的作业; (8)能根据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对物流运作作出决策 (9)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物流服务; (10)能根据本量利分析的结果,提出成本控制方法; (11)能够进行绿色物流管理; (12)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 (13)能够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技术。 2、知识目标: (1)了解物流标准和物流系统的构成; (2)掌握物流的概念、功能; (3)理解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基本概念; (4)掌握运输方式和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5)掌握仓储方法和仓储业务流程; (6)了解包装功能和掌握包装的合理化方法; (7)掌握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8)掌握流通加工合理化方法;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wl76511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物流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物流管理从企业运作的层次上看,从实物分配开始,到整合物资管理,再到整合信息管理,通过功能的逐步整合形成了物流管理的概念。从企业关系的层次来看,则有从制造商向批发商和分销商再到最终客户的前向整合,以及向供应商的后向整合,这是渠道关系的整合。从操作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它除了包含与商品运动有关的各种活动外,还包括组织间的协调活动与事业流程的调整活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为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主要从物流管理中的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客户管理这几方面展开,此外,物流管理中的业务外包、业务流程重组、物流管理中的网络优化及最终绩效评价等也是我们物流管理学习中的必备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对《物流管理》的学习,使物流专业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点,而是把视野扩展,看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内部之间各部门的联系、各个流程的联系,及各个主体之间的管理与协调。 一、课程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我们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物流中的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时,尤其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从管理的对象来看,物流是以存货资产作为管理对象的,物流管理则是对存货流动中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事实上,从经济学角度看,物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思想和战略方法,它强调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到一条链上,共同运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1+1>2的效应。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做到: 1.熟悉物流管理中的知识模块

课程标准-现代物流基础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 课程基本信息表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选用的教材《现代物流基础》。根据《关于开展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与《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现代物流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要求,紧密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特点,在“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学习以期让学生掌握物流、物流管理、物流系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有关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建立物流运输概念体系,在掌握物流经营与管理方式业务的理论基础上,具备组织运输、采购、制定库存控制方案等能力,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课程任务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流各子系统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掌握物流七大基本职能、物流分类、物流仓储、运输与采购工作原理,熟悉常见物流设施与设备,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等各项素质。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相关内容,理解物流的基本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能初步掌握物流运作流程与基本职能。 (一)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物流功能与作用认识能力; 2.养成良好的物流职业习惯; 3.具备谨慎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知识目标 1.培养物流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职责; 2.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三)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2.娴熟把握不同物流基本职能的处理办法; 3.具备编制物流作业流程与标准的能力。 (四)思政目标 1.热爱祖国、积极跟随党的指示,拥护党的决定; 2.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崇高的爱国理想; 3.具备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思想; 4.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与前后课程的关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无前续课程。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后续课程是仓储与配送管理等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物流分类、物流仓储管理基本流程、常用仓储管理设施与设备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流程与业务处理能力,对学生学通学精后继课程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教学内容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 表2 课程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The manuscript can be freely edited and modified

大连电子学校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我们确立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课程的设计思路:以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拓展;彻底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育学生具备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职业素养;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Right Product;Right Time;Right Quantity;Right Quality;Right Status;Right Place要求是指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实现总成本最小..一流的员工来自一流的职业素养;我们重点培育学生具备物流管理6R服务规范的职业素养;处处以成本为核心做好物流管理;爱岗敬业;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自己赢得机会..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运输管理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原则 一、课程定位 《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旳专业基础课和关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有关专业群旳知识拓展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处在先导地位,对专业关键能力旳培养起着重要旳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旳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旳过程、现代物流管理旳理念、现代物流旳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旳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旳基本知识有一种初步旳理解,并能就采购、运送、仓储、库存管理、配送、物流信息技术等实务方面旳某些知识和技能,为后来深入深入学习物流有关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由于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旳第一门课,因此它没有前导课程。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货品学》、《现代采购实务》、《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旳 针对专业培养目旳对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规定,本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现代物流技术、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旳如下: 知识目旳:掌握物流及物流管理旳概念、物流七大功能要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与物流原则旳知识和措施; 技能目旳:可以从事物流筹划、设计业务操作以及具有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将物流管理旳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有处理物流活动过程中旳多种基本问题旳能力; 情感目旳:具有认真刻苦、严谨旳工作态度、热爱物流管理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绪 本课程在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吸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相结合旳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明确课堂教学旳价值取向,突出自主探索式学习。引入目旳式教学法旳先进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价值目旳旳原则,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旳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将传授旳知识内化为学生旳自身素质为目旳。 我们对本课程旳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自主探索式学习放在了与理论知识学习同等重要旳位置上,两者并重,并且课程中包括大量旳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 2.充足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发明能力。 本课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旳自主性和创新性,充足运用我系旳试验室平台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旳硬件支持,采用开放式旳试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仓储作业实务》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课程类别: A类: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课 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物流基础是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物流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物流的整体的认知与简单任务操作。要求学生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专业技能的基础,能进行简单的物流任务操作,能胜任物流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能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要求,达到助理物流师的水平,并使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良好的职业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物流基础》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经过此课程学习,学

生能够掌握物流系统中八大职能(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对物流基础岗位的职业能力素养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物流的概念,掌握物流的基本功能及活动要素; (2)理解企业物流的主要内容及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3)了解物流标准化的主要方法; (4)掌握物流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 (5)理解职业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与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岗位; (6)掌握商品包装的相关知识内容; (7)掌握装卸搬运的相关知识内容; (8)理解五大运输方式的概念、作用和实践应用; (9)了解仓库、仓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 (10)理解仓储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和作业流程; (11)理解流通加工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及在物流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12)理解配送和配送中心的含义; (13)掌握配送的基本形式; (14)掌握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 (15)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16)了解物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物流系统中八大职能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物流问题; (2)能够明确各物流基础岗位的要求并能够处理相应任务。 3. 素质目标 (1)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2811006 课程名称:物流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物流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流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及用人单位高标准的用人需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操作人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学院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开设顺应新疆经济发展、依托交通领域建设需求、开设具有区域、行业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应用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与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技术装备、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标准化与绿色物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塑造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广西商业学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树立供应链管理这种战略意识,具有从事供应链相关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及客户服务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含义; 2.了解物流的功能要素; 3.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4.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5.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6.明白供应链组织构建; 7.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8.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具有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物流业务(仓储、运输、搬运、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操作流程技能等;具有熟练的供应链管理业务(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取得相应IT认证资格,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标准

(一)基础模块 1.物流的概述 1)物流的概念 2)物流的作用 3)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物流的功能要素 1)运输 2)仓储 3)装卸搬运 4)包装 5)配送 6)物流信息 3.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及发展 3)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1)采购管理 2)库存管理 3)客户服务管理 4)供应商关系管理 5.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1)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概述 2)条码技术 3)射频识别技术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5)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6.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1)快速反应系统(QR) 2)有效客户反应(ECR) 3)电子订货系统(EOS) 4)订单处理系统(OPS)

物流概论课程标准

《物流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物流类专业群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物流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到学习物流专业课程的对未来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该课程的开设为开展后续物流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 一是按照“企业内部物流体系、供应链体系、物流行业发展新形式”逻辑顺序; 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物流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本课程从新的设计理念出发,将抛弃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学法:在每章的开始有开篇案例,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本章涉及的知识有初步了解。然后分层次分点讲解知识点,最后进行章后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出一份分析报告,下一节课做案例展示,以此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物流的含义及物流系统的要素; ②了解物流标准的基本知识; ③熟悉物流主要作业活动的基本流程; ④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含义及业务模式; ⑤了解产业物流及绿色物流; ⑥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①能规范进行物流基本操作; ②能合理选择运输路线: ③能理解并严格执行JIT制度; ④能用供应链思想分析物流案例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⑤能优化运输方案: ⑥能适应具体物流岗位工作要求; ⑦能终身学习以胜任变化环境下的物流工作。 (3)素质目标: 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②坚持准则、廉洁自律、严谨规范的法律意识; ③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岗位意识; ④勤学思辨、参与决策、服务领导的管理意识; ⑤理论扎实、实务熟练、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门课根据教学需要共有10个项目,合计76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