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往往都很忙,他们是不愿在一个对她一无所知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如果对采访对象毫无了解,一开始就提出诸如“你今年多大年纪?”“你出生在哪里?”之类鸡毛蒜皮的问题,采访对象不仅会对你的无知感到厌烦,还会认为你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马上就会失去谈话的欲望,采访自然也难以进行。采访前要把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对采访有用的信息,根据需要拟定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提问的时候也不至于问一些外行话。

二、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三、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能否建立起谈话时的融洽气氛,是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一般情况来讲,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朴素平常,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记者的随身物品。

四、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先进行一下沟通,在谈话过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核实。

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能感受到记者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会比较容易拉近距离。同时,根据现场沟通情况再次核定采访提纲,如果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自己拿不准该不该问,应就这些问题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再进行采访。这样,在确认采访提纲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对所要采访的内容有所了解,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六、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七、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无论何时,对何

人都有平等的尊重,这很重要,不要因为对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办法让他愉快,或者让他不快(有人认为用问题激怒对方显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实上你和对方不是对立关系,你的任务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现你自己),也不要因为对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八、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九、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在采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尽量让自己的表情和采访的内容相一致,并通过点头等肢体语言来回应对方的话语。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访中要把自己的通讯设备打到静音或者关机状态,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声响。

十、在采访中一定要仔细听对方说话,并从他的话语中搜集新的采访点。无论是在提出问题时还是在倾听对方回

答时,记者都要专注,不要在提出问题后就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了,而是要看着对方,专心致志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内容。这样一是显得尊重对方,同时也可以了解对方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被采访对象没有表达清楚或者偏离主题的时候,适时地进行引导。

十一、要学会随机应变。不管你事先采访提纲准备得多么充分,真正采访时,我们总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出乎我们的想像。这时候,就需要随机应变,抓住对方回答中的新线索、新疑问,继续提问。

十二、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采访人的行为举止,甚至说某些话时他的眼神表情,这些细微之处常常凸显他的价值判断和他的性格。这个细节写进了文章,读者能够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被采访者的处境。

十三、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十四、采访时间不要太长,除非你和被采访者惺惺相惜而引发了别的讨论(那个时候采访其实也已经结束)。你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该问的问题问完,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效

的问题上,否则会让被采访者不耐烦。

十五、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十六、在采访结束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和被采访对象进一步交流,就采访报道进行一些探讨,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更多讯息,也可以对我们的采访进行一些补充。同时也能拉近我们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和他们成为朋友。

十七、争取全面了解被采访人。在采访中,注意采访被采访者的联系人,他们无意的流露有时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十八、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提问的分类: 1. 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 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提问的方式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

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新闻,首先要知道采访什么,也就是说应有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但是很多刚刚进入校园新闻宣传部门的人都会问,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对于新闻采访还显得很陌生。校园新闻采访和写作相对于外面的正规媒体显得单纯和简单得多。 新闻采访又分为三个阶段:采访前、采访过程中、采访以后。在这里我主要想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吧。 采访前 作为一个校园记者很多时候有很多的新闻信息都是靠别人提供和指导老师安排,然后才会开始之后的一系列工作。 一对消息来源追问 1、消息来自何人何处 2、谁是负责人 3、如何联络,将具体的联系方式合适清楚。 4、判断有无新闻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那些常规发生,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必要去关注。 5、有没有新闻画面,得到信息源以后判断是否需要新闻图片,即使的和摄影记者沟通,保证新闻报道减少漏洞出现。 二了解背景材料 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可以找到重要的知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例如,我校某位同学省委奥运会志愿者,在采访前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了解,并对奥运志愿者选拔等知识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三制订采访计划,列提纲 采访哪些人?先采访谁?后采访谁?新闻稿写多少字?写成消息,还是通讯?要采访几天?采访中要涉及哪些问题?有了这个路线图,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清采访目标,理清采访思路,一步一步完成采访任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要想一下,你对这个事情你比较关注什么?) 作为一名新手,第一次采访难免会有些手忙脚乱,做一份采访提纲比较必要。一方面避免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心里有底,控制主动权。 采访前这些准备都做好了,就是电话联系被采访者越见面时间和地点。在这个采访前过渡到采访过程中的这个阶段,也就是在去见被采访对象之前我们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注意细节: 1、合适的着装,并不需要太刻意,但是穿着背心和拖鞋就不合适。 2、工作证,佩戴好工作证让人显得更加专业,更让人信服。 3、录音工具,MP3之类的东西,避免因为初次采访紧张而遗漏重点信息。 4、采访提纲

会议前期准备工作

会议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会议议题,内容 2、确定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间 3、确定与会人员多少,公司有哪些,能确定重要人员名单最好 4、确定会议的方式,是演讲式、讨论式还是什么? 5、确定会议场所,根据会议的人员多少和场合设备需求确定是在培训室还是朗讯208中厅 大会议室,确定好后抓紧预订。 6、提前开会分工各协助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细,做到个其所能。 7、制发会议通知,由会议主要负责方发出会议通知,通知内容要全面的包括时间、地点、 会议形式、协助工作人员、参会客户等。 8、确定会议必需品,需要桌椅板凳多少;场地的桌椅是否足够;是否需要桌布;是否需要 纸笔等;矿泉水需要多少;宣传册需要多少;是否需要礼品,什么样的礼品;是否需要投影仪、话筒、激光笔、录音笔等电子设备;拍照的相机;是否需要桌牌,若需要名单有谁;会场布置风格要求 9、是否需要买小零食、水果、餐食 10、各协助部门提前进行培训 11、准备会议文件资料,各工作人员进行提前学习熟知 12、根据需求布置会议场所 注意事项: 1、会务准备时列出物资清单为佳,同时派专人落实和保管,以免遗忘或者遗失 2、是否需要设签到席,派专人负责签到 3、如果需要音响等电子设备必须事先调试,确保万无一失;如有必要,还要准备录音笔、mp3等现场录音设备(也须调试),并安排专人负责; 4、如果现场需要播放PPT,需事先将所有需播放PPT拷入笔记本电脑,放至桌面文件夹, 并按次序加前缀,需要事先调试投影仪位置,调试好分辨率等; 5、要适时提醒出席者关掉手机、寻呼机,或将其调至静音状态 6、结束后清点物资并整理干净后才能离开现场,以免遗失所带的物资。 7、结束后应该主动及时将新闻稿、照片和活动总结发送给相关负责人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 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原晶 在小记者做采访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采访方式便是现场提问采访。现场提问采访往往有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更可能会遇到很多突发或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小记者们随机应变,并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不变应万变。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的老师就对小记者采访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如果采访对象紧张或拒绝回答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我们采访时是最常遇到的,因为在大多数被采访时都会紧张。记者采访谁,就有可能将谁的事儿登在报纸上或在电视里播出,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所以,被采访人容易紧张是很正常的。另外,如果我们提的问题,非常生硬或抽象难懂,被采访的人不知该怎样回答,也会表现得紧张以致于无法做出回答。 这个时候应当怎么办呢?采访一个人,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这些材料说不说、怎么说都要由被采访者来决定,而这个决定往往是根据小记者的态度做出的。因此,采访的时候,小记者必须像知心朋友似的与采访对象交谈。要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理解对方。比如可以闲聊几句家常或爱好之类的话,使被采访人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再谈主要的事。当然,谈主要的事时,也要和蔼可亲。 举个例子,譬如我们采访一位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不能上来就问“你平时学习一般,怎么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呢?”这样不仅让人紧张,还会令人反感不爱回答。可以这样说:“听说你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真替你高兴,你是怎么快速做到提高成绩的呢?一定有什么技巧吧,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我们如果这样说,他(她)就不会紧张,也愿意配合采访了。 二、如果采访对象答非所问怎么办

采访时提问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如何有效提问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

谈如何让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

谈如何让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如何能让被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了探讨。 标签:新闻采访;采访者;准备工作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如何能让被采访者尽快进入采访状态,是决定一条新闻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采访过程中,运用多种采访技巧,能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和有价值的资料,也能够让被采访者尽快了解你的采访思路,从而配合记者完成好采访工作。采访就是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来获得各方面的新闻线索,本文就是从访前准备,到亲近被采访者来说明采访工作就是来源于生活,平淡真实的表达被采访者所经历的事件,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完成好采访任务,呈现出色的新闻作品。 报道思想的明确和新闻线索的获取,并不意味着采访活动的顺利,更不意味着采访目的的实现。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还包括记者头脑中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的熟悉,采访活动的计划拟定和方法的选定,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过程。不经历这一过程,采访的目的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记者要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圆满完成采访任务。 (一)采访前文字材料的准备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我认为准备还应该分为采访前文字材料的准备和采访问题的准备。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战斗”,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这种“战斗”由于条件所限,往往非常短暂,而为了这短暂的战斗,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采访前,需要研究这个事件和这个人物的有关材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初步掌握一些人物从事职业的常识,为采访做好准备。都说记者是多面手,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就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积累。我在采访一位版画教师时,为了使采访更加深入,能够了解版画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版画的发展过程,我就先从网上了解了大量的版画知识,知道版画的制作过程,知道了在深圳宝安区还有一个观澜版画村,也了解了版画有许多种类。她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所以面对镜头的时候非常紧张,总是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我访前所做的准备在采访时就和她有了共同语言,我们从国内外知名的版画家聊起一直到垦区指导过她的版画教师,让她不再紧张,和我自然的交流起来,采访工作也就非常顺利的完成了。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摘要:电视构图的完美,可以反映一个摄影记者基本功的扎实与不足。电视人物采访时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态,以及被摄体与陪体、背景、光线等的合理安排,以及画面中人物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恰到好处。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与技巧应用使的电视画面具有了艺术的美感。笔者探讨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用光方面的技巧。 关键词:人物采访;构图;用光;技巧 一、光线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光线有冷暖、角度、明暗、顺逆的变化,人物在不同的光影中可以刻画不同的心里特征、表现被摄体的造型效果,因此,合理的利用和规避光线,对于拍摄人物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自然光中,光线的色温、角度等都是有机联系与常态变化的,熟悉了解色温与光线角度的变化常识,对于刻画人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解了光的规律以后我们还可以合理的加以调整与改变,以便于为我们拍摄利用。 日出与日落时分色温较低,暖色调的色彩可以反映强烈的生活气息,很多带情感类的人物拍摄可以用到此种光线。日出后两小时与日落前两小时,光比合适,非常适合被摄人物的采访。中午顶光,明暗反差强烈,容易在人物面部形成浓重的阴影,不适合人物面部的良好表现,但可以刻画一些反映人物刚毅、阳刚之气。如果采访人物中碰到类似自然光,采取的办法一是规避,寻找合适的场景或遮挡物;二是利用反光板等辅助设备调整光比。前侧光(三角光)是采访人物时

常用的光线,可以刻画人物的立体感。逆光的运用往往是为不表现人物特定形象时的表现手法,在大场景中可以表现画面的纵深。阴天散射光缺乏立体感,但女性人物的拍摄还是可以较好的利用此光线。 在室自然光的人物拍摄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房间四周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尽量使人物安排在有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都能满足的光照位置,光比可以利用窗帘的遮挡、被摄体所处光线位置的远近来得以调节,这样拍摄的人物就富有立体感及空间感。 人物的不同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构图、色彩、运动、明暗、形状、动感等来表达,总的来讲,对比、节奏、趣味中心的设置可以根据你在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人物的特点以及节目容来安排设计,这涉及到拍摄者的基本常识及艺术修养。 二、构图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采访被摄人物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被采访人物的性格、爱好、习惯、身高、修养、社会阅历及地位、受教育程度等,了解了被采访者,才能在拍摄时根据容紧扣主题,使人物在电视画面中表现的生动、形象。 在投拍人体的情况中,必须要关注图像的水平状况。许多人在运用摄像机的情况中总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否调节至水平状况,实际上在现实的运用环节里,只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不行的,也需要使用寻像器进行观察镜头是否确实位于水平方位了,因为水平仪观察的是绝对水平,然而人们的图像里水平是一种相对水平。由于人们并非在投拍海平面,却是在投拍人体,所以被摄人物在镜头里一定要

记者采访技巧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 经验交流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7202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Preparation work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before reporter's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往往都很忙,他们是不愿在一个对她一无所知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如果对采访对象毫无了解,一开始就提出诸如“你今年多大年纪?”“你出生在哪里?”之类鸡毛蒜皮的问题,采访对象不仅会对你的无知感到厌烦,还会认为你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马上就会失去谈话的欲望,采访自然也难以进行。采访前要把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对采访有用的信息,根据需要拟定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提问的时候也不至于问一些外行话。 二、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三、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能否建立起谈话时的融洽气氛,是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一般情况来讲,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朴素平常,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记者的随身物品。 四、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先进行一下沟通,在谈话过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核实。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能感受到

记者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会比较容易拉近距离。同时,根据现场沟通情况再次核定采访提纲,如果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自己拿不准该不该问,应就这些问题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再进行采访。这样,在确认采访提纲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对所要采访的内容有所了解,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六、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七、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无论何时,对何人都有平等的尊重,这很重要,不要因为对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办法让他愉快,或者让他不快(有人认为用问题激怒对方显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实上你和对方不是对立关系,你的任务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现你自己),也不要因为对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八、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

开会前的准备(文秘工作人员必备)

开会前的准备 为建立健全会议服务三级检查保障工作,确保全区性大型(重要)会议和区直机关各部、委、办、局的各项会议圆满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会务管理岗位职责。 一、大型(重要)会议的会务服务 大型(重要)会议期间,后勤保障中心会务组负责人全面负责会议的接待工作,召集各有关人员召开会前会,布置会前准备工作。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会务情况检查指导: 一级检查对服务人员的检查,包括:会议服务人员着装准备等。对照会议备忘录,落实服务细节等。 二级检查对会场布置的检查,包括:整体会场、音响设备、灯光系统、多媒体、主席台背景、会徽等项目落实情况。 三级检查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会议主办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协调会议服务环节、跟踪会议服务需求,落实会议服务细节,协助会务组完成会议接待任务。 (一)全区性大型(重要)会议 1、会议计划 召开全区性大型(重要)会议,会议主办单位应提前三天报会务组安排。会议组织者应以同时以书面(紧急情况除外)或电话,通知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会务组负责人。 2、会前准备

(1)确定会议名称、会标、欢迎牌、会议指示牌、会场座位安排示意图,会期、参加人员范围、开会时间和地点; (2)设置主席台桌椅、讲台,桌牌、签到册、签到笔,选票箱、会徽; (3)提供主席台和讲台麦克风、多媒体设备、电视; (4)会务组织者提供会议议程,或牵涉到需要插播音乐的有关领导讲话稿; (5)会内音乐:迎宾曲、国歌、投票及颁奖音乐、背景音乐等; (6)主席台前鲜花、讲台花篮、长青树、绿叶植物、来宾胸花等; (7)主席台茶水、湿纸巾,参会人员矿泉水或茶水; (8)调配会务专用车辆,联系交警大队协助交通安全; (9)保卫人员执勤; (10)会议组织者要求准备的其它事项。 3、会议签到 会议组织者应事先准备签到册。规模较大的会议实行个人签到,单位领导签到。会议结束时,组织者可对各单位的出勤情况检查或抽查。 4、会议文件 全区性正式会议的会议文件由会议主办单位准备。会务组协助通知文印室打印文件材料并组织装袋。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应及时将剩余的会议文件移交会务主办单位。

访谈经验总结:访谈事前准备工作以及注意事项

访谈经验总结:访谈事前准备工作以及 注意事项 一. 访谈事前准备工作 1. 找到知名站长,找站长的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a) 到个大论坛如A5,chinaz,SEOwhy,28推等论坛收集站长资料,找到合适的知名的站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找到;站长的QQ号,微博帐号,个人网站URL,站长的创业过程,本站长擅长哪个方面,最好是能要到站长的手机号码,这样有便于以后的交流。这些都是在收集资料时所必须要收集的。 b) 到其他访谈里找已经接受过访谈的嘉宾,如A5的豆豆访谈,她们访谈过的人都是一些比较有名气的人,而且在她们的访谈内容里,你也可以找到站长们的相关资料,先找到QQ号,这是最方便交流的渠道。 c) 让上期参加访谈的嘉宾给你介绍相关站长,一般接受你访谈的站长都是比较牛的,让他们给你介绍的站长肯定也是很他们水平相当的,或是比他们更好的,这个方法是很好的,因为站长给你介绍的,基本上,都是经过他本人同意的,这样你就减少了他不认识你而拒绝你的矛盾了。都说熟人好办事么。 d) 在QQ群里找人询问,问他们近期想了解那方面的知识,大家一直觉得那个问题需要解决的,你可以找相关方面擅长的站长来参加访谈,这样也能和群里的人达成共识。这样的人可以到论坛中寻找。论坛里人多,见识也广,一般互动行好的论坛,你在论坛提出的问题,很块就有人为你找到合适的人选。 e) 到中国站长俱乐部里去寻找。那里都是实名制的站长,在俱乐部里找名气高的站长,活跃度高的,那里一般都能找到他们的相关资料。 f) 在平时工作时留意站长们的动态,如博客留言时,看站长们的博客主要是对那方面比较擅长,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这样在你想找他们时,便可轻易找到。 g) 当找站长有瓶颈的时候,自己可以想一个话题,之后在百度搜索,随之,有相关的博客或是微博等信息,即可找到相关的站长。 h) 当找的独立博客的博主觉得不合适的时候,可以看看他的友情链接中,有没有合适的。 2. 与站长交流,制定访谈时间 找到站长的联系方式时,直接和站长讨论访谈事宜,访谈一般一个月做4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一) 培训目标: 1.了解采访的基本要素。 2.掌握采访实际操作一:如何选择信源,善于获取采访机会。 3.了解提问的方式,学会如何提问。 培训过程: 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怀疑 1.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2.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1.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1.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2.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 ㈠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一) 培训目标: 1.了解采访的基本要素。 2.掌握采访实际操作一:如何选择信源,善于获取采访机会。 3.了解提问的方式,学会如何提问。 培训过程: 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怀疑 1.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2.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1.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1.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2.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 四、如何提问 ㈠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会议准备工作流程

会议准备工作流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公司会议准备工作总结会前准备工作 一、确定会议内容、会议时间、地点、对象、经费。 1、确定会议目的及内容。 2、确认主要领导人是否有空,确定是否和重要工作有时间上的冲 突。 3、确认会议场地是否能满足会议需要,如外定酒店会议室,提前 联系酒店。 4、向财务中心申请会议经费预算。 二、确认会议主要负责人,确认会议主持人,确认邀请参会嘉宾和领导 名单,确认参会人员名单。 三、会议负责人安排会议议程。 1、确认会议主要流程及各发言人内容。 2、控制会议时间,安排会中休息。 四、会议材料的撰写 1、安排会议主旨材料撰写。 2、通知发言人准备讲稿。 3、准备会议需用材料,准备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便于查阅。 4、撰写领导的发言报告。 5、准备主持词。 五、会前会场准备工作。 1、分配会议各项工作,提前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2、布置会议场地,打扫会场卫生,准备鲜花盆栽。 3、检查会议使用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是否正常运转。 4、准备会议需用道具。 5、给参会人员准备纸和笔。 6、如参会人员距离会场过远,安排车辆接送。 7、制作会议指南,含会议时间、地点、流程、注意事项(会场 纪律),分发或通知参会人员。 六、安排会议预演。 1、在会议召开前1-2天,会议准备人员进行会议效果预演,及 时发现问题,完善会议准备工作。 2、审核所有发言人讲稿,审核会议所用资料是否正确。 会中现场工作 1、安排人员准备会议茶水和就餐。 2、安排摄影、摄像人员。 3、分配签到员和座位引导员,安排参会人员座位。 4、安排考核人员维持会场秩序,记录参会人员会议中不良表 现。5、安排会议记录人员。 6、主持人根据会议情况决定是否在会议中调节气氛,提高会议 人员参与度。 会后善后工作 会后工作总结及后续工作安排。 1、会场卫生清理,道具、设备收回。

如何提升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周兴强

如何提升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周兴强 发表时间:2019-11-20T12:14:35.6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作者:周兴强 [导读]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新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云南省昭通广播电视台,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新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信息的收集者、制作者、传播者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承担者发现新闻线索、采集新闻信息、制作新闻作品的重要任务。记者在采访时通过与被采访者的沟通交流获得新闻事实,在沟通的时候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获得最新最重要最准确的信息,是考验记者的沟通能力和掌握的沟通技巧的关键。 关键词:新闻采访;记者;沟通技巧; 记者作为新闻事件收集、整理以及传播的工作人员,在新闻事件影响力发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下发掘最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并将其整理传播开来,发挥新闻事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影响力,成为记者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应时刻提升自身沟通技巧,以保证采访有效进行。 1新闻采访的特点 1.1新闻采访要具有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新闻之所以为新闻就在于其具有“新”的特点,新闻采访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时效性。记者的工作就是把新近发生的事实采集报道出来让公众知道,把时态的发展第一时间告知公众,故而新闻采访具有时效性。 1.2新闻采访的内容要丰富 新闻采访不单单指收集新闻内容,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其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访对象具有丰富性,新闻对象是不局限于特定主体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故而新闻采访中对象常常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是普通工人,有可能是官员领导,有可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也有可能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其二,新闻采访的环境也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从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延伸而来,由于新闻采访的对象是不固定的所以被采访者所处的环境也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其也具有多样性。 1.3新闻采访中注重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职业底线就是要真实客观的报道新闻。新闻采访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到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根据新闻做出决策,所以新闻采访要十分注重采访的真实性。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但是信息的质量尚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是其真实性还需要很大程度上去考证。2005年8月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一农村妇女带着女儿到昭通电视台哭诉自己被村主任欺负事件,请求派记者采访,新闻中心立即派出一组记者前往调查,结果这位村妇是恶人先告状,所反映的事实真相全部是自己编造的谎言。因此记者要善于辨别信息源的真伪,在新闻采访中必须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也才能守住新闻记者的职业底线。 2对记者沟通技巧的新要求 2.1采访速度方面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新媒体对广播电视造成了较大冲击,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更成为了人们的主要信息获取方式,在人人都能进行自媒体操作与发布的新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也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电视台信息采集与加工整理的优势,主动出击,从传统的单一化发展方向转移到全媒体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主体全民化的发展形势下,信息传播速度不仅更快,而且具有更广的受众面,使得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和发布的主体。因此,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加快速度,注重节目制作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以确保受众在第一时间能准确获取信息,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2.2与受众沟通方面的新要求 由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介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所以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在网络媒体下受到冲击,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作为记者,在与受众沟通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完成基本信息报道,而且还要通过沟通和交流,及时地掌握受众所反馈的疑问和质疑,并对其进行深入追踪报道,利用网站和微博,以及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受众做好释疑解惑,切实强化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才能得到受众的理解和认知。这不仅对电视台记者的自身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其职业素养也有较高要求,在树立创新意识下,积极地进行角色转换,不仅要做好采访工作,更要做好沟通交流,使其在深入了解受众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与受众的沟通交流,进而深入挖掘主题内容,使其在有声有色的新闻报道中赢得受众的喜爱。 3提升记者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可行性方法 3.1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正如上面提到的,由于采访对象的丰富多样性导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从而提出具备较高价值的采访问题。因此,记者应在日常采访过程中注重自身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反复锻炼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解读能力。除此之外,新闻事件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社会事件的重要途径,要求记者应坚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能够在新闻采访后及时准确地将所获取的新闻信息展示给社会大众。因此,记者应在平时注重培养自身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坚守基本职业道德的情况下为社会大众服务。 3.2做好采访准备工作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将会面临不同的采访对象和采访环境,事前的采访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记者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做足准备工作,可以在实际采访过程中与被采访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并对被采访者个人信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记者在采访中,就能够从双方的共同话题中提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而记者事前准备工作中所获取的各种有效信息也可以为记者制定相应的问题大纲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帮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3切中要点,突破关键 新闻采访区别于日常沟通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新闻采访需要切中问题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获取最关键的信息。因此,新闻记者应在日常采访沟通过程中养成相应的敏感程度,这项能力可以帮助记者在采访突发事件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最关键的新闻信息并进行跟踪报

参加展会前的准备工作

参加展会前的准备工作 展会营销分为会前准备、会中执行、会后跟进三部分。会前用功做好准备工作,会中认真执行、展现品牌精华、做出亮点,会后强势跟进,这是品牌成功办展的有力保障。 1.根据企业和品牌展会营销可行性论证和确定参展目的后,选择有影响力、富有经验、专业程度强、行业和市场认知度强的展会,就等于选择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品牌去施展。 2.计划租用多大展位?选择什么位置?计划多少预算? 参展一般需要提早报名,如每年3月份的CHIC一般要求在每年9月份结束报名;并且无论报名先后和要求面积大小都由组委会统一在11月份安排具体展位位置。企业对参展规模和规格要量力而为,不能片面的求大、求豪华,因为展位租金只是展会营销整个预算中的一部分,整个展会营销还会有很多费用产生。 3.当展位确定后,就正式进入会前准备阶段。不要轻视这准备工作,一般成功的展会营销都会提早约半年以上时间进入准备工作。 展会营销会前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品牌展会营销目标和品牌营销诉求(展会营销主题)、建立展会营销指挥部和行动小组(分会前、会中、会后)、选择展示方式(静态展示、动态演示、品牌发布等)、展台设计和展具制造、展品计划与组织、品牌推广和招商资料准备、客户邀请、品牌推广媒体支持选择与组合、人员培训(包括会前准备人员和现场人员)、后勤支援准备等。 4.本土很多企业参展认为参展只是“展位+展品”而已,事先草草准备,更不用说事先确定展会营销的目标和展会营销主题。 一个明确的展会营销主题无疑可为品牌展会营销起画龙点睛之效。 5.展会营销其实是品牌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的结合。所以,接下来就要成立展会营销指挥部,由最高决策层成员担任总指挥,以便宏观调度企业有关资源配合展会营销。 当然,从会前准备工作开始,就应建立展会营销筹备小组,成员应包含企划部、产品开发部、商品部、营销部、陈列部、财务部等部门人员。 建立以最高决策层成员领衔,筹备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的会展营销临时筹备机构。就会前准备的各种事务,制定详细明确的分工职责和时间安排表,指定各项事务的责任人。由总指挥定期组织碰头会,检讨和监控各项准备工作的进程。 品牌展会营销是一项团队工作,虽然各岗位分工不一样,但彼此无法断裂,所以团结协作必须从会前准备工作就开始。 6.参展一般有几种表现方式:静态展示、动态演示和专场发布。企业和品牌可结合企业和品牌的优势资源进行选择。

最新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往往都很忙,他们是不愿在一个对她一无所知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如果对采访对象毫无了解,一开始就提出诸如“你今年多大年纪?”“你出生在哪里?”之类鸡毛蒜皮的问题,采访对象不仅会对你的无知感到厌烦,还会认为你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马上就会失去谈话的欲望,采访自然也难以进行。采访前要把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对采访有用的信息,根据需要拟定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提问的时候也不至于问一些外行话。 二、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三、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能否建立起谈话时的融洽气氛,是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一般情况来讲,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朴素平常,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记者的随身物品。 四、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先进行一下沟通,在谈话过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核实。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能感受到记者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会比较容易拉近距离。同时,根据现场沟通情况再次核定采访提纲,如果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自己拿不准该不该问,应就这些问题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再进行采访。这样,在确认采访提纲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对所要采访的内容有

所了解,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六、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七、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无论何时,对何人都有平等的尊重,这很重要,不要因为对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办法让他愉快,或者让他不快(有人认为用问题激怒对方显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实上你和对方不是对立关系,你的任务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现你自己),也不要因为对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八、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