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特殊人群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一、小儿感冒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应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等。

(3)下列情况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应注意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不要口服或注射普热息痛;如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二、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的感冒发热不要上来就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首选青霉素。

(2)在确需使用抗生素时,不可几个疗程连续使用。

(3)不要同时联合使用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联用,联用不仅不会增强疗效和抗菌范围,反而会增大毒性。

(4)使用后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耳鸣、耳内发胀、口面部发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早期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找医生诊治。

(5)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孕妇及对这类抗生素毒性敏感者及他们的子女应慎用这类抗生素。

四环素可使儿童牙釉质损伤,形成黄斑牙,甚至影响骨骼发育。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四环素为成人用剂型,儿童不应使用,孕妇、乳妇也应慎用。此外,氨茶碱、成人用滴鼻净及激素、兴奋剂,安眠药等,都要求禁止给儿童乱用,以防中毒。

三、哺乳期妇女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服药后,药物会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所以用药要特别谨慎。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用药原则,否则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损害。

(1)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哺乳期妇女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需要用药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2)不应随意中断哺乳。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哺乳期妇女用药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对于服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3)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哺乳期妇女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4)不宜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含有睾丸酮、黄体酮等进入哺乳期妇女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而且,避孕药中的有效成分回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男婴乳房变大及女婴阴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妇女不

宜采用药物避孕的方法。

(5)不可滥用中药。有些中药会进入乳汁中,使乳汁变黄,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黄、炒麦芽、逍遥散、薄荷等。

四、老年人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剂量宜小不宜大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加上老年人肝酶活性和肾排泄能力下降,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毒副反应。一般来说,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的1%,60岁以上的,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

(2)品种宜少不宜多有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对抗作用。老年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如阿司匹林与激素类药品同用可诱发溃疡病大出血。老年人用药应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用药品种最好不超过4种。

(3)疗程宜短不宜长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用药越来越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有时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所以,老年人用药疗程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合理缩短。

(4)方式宜中不宜西根据老年人代谢下降,反应迟缓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用药以中西医结合为好。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比西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少,老年人使用中药治疗更安全一些。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人群来说,用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特殊人群指的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人以及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由于他们的生理状况不同于一般人群,用药时需要格外注意。 1. 婴幼儿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肝脏和肾脏功能较弱,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因此,在给婴幼儿用药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婴幼儿的用药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切勿盲目给婴幼儿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选用的药物应适合婴幼儿年龄段的特点,避免使用对其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的药物。 •婴幼儿用药的剂量需准确测量,可使用滴剂、口服颗粒等剂型,并按照医嘱的用药时间和剂量进行使用。

2. 孕妇 孕妇需要格外注意用药安全,因为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可能 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在用药时,孕妇应该遵循以下建议: •孕妇用药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药物对胎儿的 潜在影响。 •严格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减少或增加药物剂量。 •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危害的药物,如激素 类药物、抗生素、镇痛药物等。 •如果孕妇感到不适,应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 如饮食调整、休息等。 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退。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药物时需考虑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老年 人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容易导致药物之间产生 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建议老年人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以确保药物能够安全使用。 •老年人用药时的剂量调整应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 4. 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疾病状况。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请慢性病患者注意以下要点: •定期遵循医嘱,按时用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维持疗效,不可随意中断或更改药物剂量。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有时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体检,以了解用药对身体的影响。

奥司他韦适应症、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和注意事项

奥司他韦适应症、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 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 1. 用于成人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磷酸奥司他韦能够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但是乙型流感的临床应用数据尚不多)。患者应在第一次出现症状48 小时以内使用(理想状态为36 小时内)。 2. 用于成人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用法用量 磷酸奥司他韦可以与食物同服或分开口服。但对一些病人,进食同时服药可提高药物的耐受性。 1.流感治疗 在流感症状开始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就应开始治疗。 成人和青少年: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成人和13 岁以上青少年的推荐口服剂量是每次75 mg,每日2 次,共5 天。 儿童:1 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 磷酸奥司他韦对1 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2. 流感的预防 磷酸奥司他韦用于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流感预防时的推荐口服剂量为75 mg,每日1 次,至少 10 天。应在密切接触后2天内开始用药。磷酸奥司他韦用于流感季节时预防流感的推荐剂量为75 mg,每日1 次,连用药物 6 周安全有效,服药期间具有预防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1. 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2. 肝功能不全: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和预防流感时均不需要调整剂量。 3. 肾功能不全 4. 妊娠分级C(可能有害)、哺乳分级L2(较安全)。 注意事项 1.奥司他韦对 1 岁以下儿童治疗流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

定。 2.奥司他韦对 13 岁以下儿童预防流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3.在健康状况差或不稳定必须入院的患者中奥司他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资料。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奥司他韦治疗和预防流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 4.在合并有慢性心脏或/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中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的有效性尚不确定。 5.注意严重的皮肤反应或超敏反应,如发生或怀疑出现过敏样反应,请停药并对症治疗。 6.注意精神神经性不良事件。流感患者接受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后出现谵妄和异常行为而导致受伤,且在部分病例中出现致命结果。事件主要在儿科患者中有报道,且通常发病突然并迅速消退,本药对这些事件的影响尚未确定。 7. 警惕细菌感染。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对流感病毒以外的病原体无效。而严重的细菌感染可能以流感样症状起病,也可能与流感病程共存或作为并发症发生,开药者应警惕继发性细菌感染的可能,并进行适当治疗。 8.在无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用的情况下,不能吞咽胶囊的成人、青少年或儿童可通过打开胶囊将其内容物与少量(最多 1 茶匙)适宜甜味食品混和掩盖苦味的方法获取合适剂量的磷酸奥司他韦,甜味食品有如巧克力糖浆、低糖巧克力糖浆、玉米糖浆、焦糖酱以及红糖水。应在充分混和后将全部混和物给病人服用。混和物配制后应马上吞服。 9.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与灭活流感疫苗。由于磷酸奥司他

临床药物治疗学——特殊人群用药

临床药物治疗学——特殊人群用药 一、妊娠期妇女用药 二、哺乳期妇女用药 三、新生儿用药 四、儿童用药 五、老年人用药 一、妊娠期妇女用药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吸收:口服减慢吸入多 分布:血药浓度会降低 结合:游离增加药效强 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 排泄:侧卧肾脏清除快 1.药物的吸收 口服减慢,(胃酸少、胃肠运动慢→达峰推迟、生物利用低;早孕呕吐); 吸入多(心排出高,肺通气大,肺容量加)。 【例题】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 A.胃酸分泌增加 B.胃肠蠕动增加 C.生物利用度下降 D.消化能力减弱 E.食物影响 『正确答案』C 2.药物的分布——药物分布容积增加——血药浓度会降低——易向胎儿扩散 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多,血液稀释,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使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3.药物的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生物转化能力下降,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 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药物的代谢部分,在我们教材中给出的结论就是不同药物有不同效果。但是我们知道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而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肝脏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那么在妊娠期肝脏酶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使肝脏对药物的生物转化功能下降,容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另外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会使胆汁在肝脏中淤积,导致药物从肝脏廓清减慢。 4.药物的排泄——肾血流量增加、滤过率增加——排得快(侧卧更快) 肾排出的药物需加量:硫酸镁、地高辛及碳酸锂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常识 一老年人用药常识 1.1…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都与中、青年不同,故用药必须十分注意。 (1)掌握服药技巧老年人可能因缺乏唾液分泌,吞咽药丸困难,可在吞药片前 先喝一两口温水湿润喉头,然后再服药,并服用一杯温开水。在吞服药片时,最理想的姿势是站立,可防止药片停留在食道上刺激胃壁。有些药片需咬碎后吞服,可将药片掰开,或置少量温水中,待其崩解后服下;有些药片是缓释剂型的,则必须整个吞服,绝不能掰开或溶化开;有些药片需放在舌下含化的,应将其置于舌底,使其慢慢溶化吸收。因此,老人在服药时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或标签,遇有疑问,应及时向医师或执业药师进行咨询。 (2)用药品种不宜多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同时服用 多种药物容易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增强毒性反应。故老年人服药应以单一品种为好,如必须合用多种药物,应向医师或执业药师进行咨询,以利安全有效。 (3)定量、准时服药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容易忘记服药,但药物必须定时、定量 服用,才有预期的效用。如经常忘记服用,则药效减低、甚至无效。为防止忘记服药,可以在每次服药后将闹钟调到下次服药时间,以提醒自己准时服药。绝不应将忘记了的剂量加在下一次以求补偿,这样会引致“过量服药” 而产生不良反应。 (4)慎用某些药物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的功能衰退,一旦用药出现不良反应 就比较严重,因此对某些药物必须慎重使用。 ①解热止痛药老年人使用解热止痛药物如用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近,有可能引 起大量出汗,导致虚脱。 ②泻药老年人便秘,若长期靠泻药导泻,易发生结肠痉挛,使排便更加困难; 长期服用泻药还可能因钙和维生素的丢失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 ③含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男性老年人多患有前列腺肥大的疾患,此类药物易引 起老年人的尿痛、尿闭,甚至血压升高。 ④胃肠解痉药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等,对青光 眼、前列腺肥大等老年常见疾病的患者均不宜应用。 除上述非处方药物外,大量的处方药如安眠药、心血管药、降糖药等都需慎用。 (5)不迷信价格昂贵的药物患者吃药主要是为了对症治病,价格昂贵、外包装精 美的药物,并不一定与疗效成正比,花小钱亦能治大病,一定要抛弃“价格贵的药物,疗效才好”的错误观念。应当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非处方药既安

特布他林药物用法、特殊人群用药、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及药物过量表现处理

特布他林药物药物用法、特殊人群用药、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及药物过量表现 处理 硫酸特布他林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用于如下疾病治疗: 肺部疾病引起支气管痉挛 成人常用剂量 硫酸特布他林用于成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的治疗,常用制剂包括普通片剂、普通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吸入剂和气雾剂/喷雾剂,具体用法用量如下: 开始 1—2 周,一次 1.25 mg,每日 2—3 次。以后可加至一次2.5mg,每日 3 次。24 小时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g。 口服液体制剂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10mL,一日 3 次。 注射剂用法用量: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 0.25 mg 加入到 100 mL 生理盐水中,以 0.0025 mg/min 的速度缓慢静脉滴注。成人每日 0.5—0.75 mg,分 2—3 次给药。或遵医嘱。 吸入剂具体剂量个体化,通过雾化器给药,无需稀释备用。经雾化器吸入1个小瓶即5mg药液,可以每日给药3次。用注射液雾化吸入,剂量为每次 0.25 mg,每次15—20 分钟,每日 3—4 次。 气雾剂或喷雾剂用法用量:喷雾吸入,一次0.25—0.50 mg,一天 3—4次,严重患者每次可增至1.5mg,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 6 mg。 儿童常用剂量 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的治疗,常用制剂包括普通片剂、普通胶囊剂、颗粒

剂、口服液体制剂、吸入剂和气雾剂/喷雾剂,用法用量如下:儿童每日0.065 mg/kg,分3 次口服。 颗粒剂仅用于12岁以上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065 mg,一日3 次。24小时最大剂量不超过7.5 mg。 口服液体制剂的用法用量:口服,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065 mg,一日3 次。 注射剂的用法用量:皮下注射,5 μg/(kg·次),15—30 分钟后按需使用,可重复应用,4 h 总量<10 μg/kg。 吸入剂的用法用量:20 kg 以上儿童:经雾化器吸入1 个小瓶即5 mg的药液,可以每日给药3 次;20 kg 以下的儿童:经雾化器吸入半个小瓶即2.5 mg(1 mL)的药液。每日最多可给药 4 次。 气雾剂/喷雾剂的用法用量:喷雾吸入。>6 岁,每次1—2 喷,每日3—4 次;>12 岁,每次0.5 mg,每日4 次。 气道阻力增加疾病 儿童常用剂量 用于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哮喘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等气道阻力增加疾病治疗,常用制剂包括片剂、气雾剂和注射剂,具体用法用量如下: 片剂用法用量:口服,50 µg/kg,Q8 h,按需服用。 注射剂用法用量:皮下注射,5—10 µg/kg,视需要每20—30 分钟重复1 次,直至显效。 气雾剂用法用量:雾化吸入。先将0.25 mg/mL 的注射剂加生理盐水至2.5 mL 稀释成0.1 mg/mL,每次0.5—1 mL/kg 作气流雾化吸入,Q8 h,按需服用。上机患儿可经气管插管雾化吸入。 老年患者剂量调整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目录 一. 老年人 (2) 1. 定期复查肝肾、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2.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相互作用或混淆。 (2) 3. 注意药物的口服时间和用量,以免影响药效或增加患者负担。 (2) 二. 儿童 (2) 1. 根据医嘱确定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3) 2. 避免过长时间的使用药物。 (3) 3. 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用药的差异。 (3) 三.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3) 1. 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3) 2. 尽量避免使用未经临床验证的新药。 (4) 3.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4) 4. 避免使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4) 5. 尽量避免使用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 (4) 四. 患有慢性病或过敏体质的人 (5) 1. 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5) 2.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5) 3. 注意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5) 4. 尽量避免使用已知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5)

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慢性病或过敏体质等人群,他们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问题。以下是一些用药安全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减慢,易发生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因此,在老年人用药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定期复查肝肾、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减缓,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滞留增加,达到了对身体有害或可能会引起药物中毒的程度。因此,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生理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相互作用或混淆。 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其患有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然而,多种药物的同时使用会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副作用的出现或药效降低,甚至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3. 注意药物的口服时间和用量,以免影响药效或增加患者负担。 老年人药物代谢减缓,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将药物从体内排出。因此,在老年人用药中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口服时间和用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进行用药,避免药效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使用药物需要特别小心谨慎。通过遵守上述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二.儿童

125团医院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25团医院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因药品的特殊性,其使用涉及到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这类特殊人群,用药稍有不当就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特制订特殊人群(孕产妇、儿童、老人)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特殊人群用药要依据其生理特点、机体功能,所给药物的剂量要从分考虑药物有效性安全性。 2、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损害、驾驶员等用药安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小儿和老年人用药 1。小儿用药 (1)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 A 新生儿期用药特点(出生后28天内) 吸收: 药物的 局部用药体表面积相对成人较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局部易中毒易中毒:硼酸、水杨酸等 口服用药胃粘膜未发育完全、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长 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血液循环不足影响分布不采用大部分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药物分布: 体液高于成人,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低,排出较慢关键血浆蛋白药物结合程度结合力低,药物游离比重大,易发生药物中毒脂肪含量低,脂肪性药物不易充分结合,易中毒 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足代谢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药物排泄:肾小球过滤率比成人低30%~40% 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时间尽量延长. B 婴儿期用药特点(出生后1月~3岁)

相对新生儿期显著成熟,但从解剖学,发育尚未完全,用药需给予注意口服药以糖浆剂为宜;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充分摇匀;维生素AD滴剂绝不能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 以免油脂吸入性肺炎 注射给药常用静注或静滴 神经发育未成熟常出现高热惊厥可适当用镇静剂婴儿期使用吗啡等会引起呼吸抑制,不宜使用,氨茶碱慎用。 C 儿童期用药特点 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排泄比较快.注意预防电解质平衡紊乱,不宜长期或大量应用算碱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慎用骨和牙齿发育受药物影响四环素 18岁以下儿童慎用(2)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2。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 3。小儿禁用药物. (3)小儿禁用的药物 四环素 -——8岁以下氯霉素磺胺药去甲万古霉素对乙酰氨基酚呋喃妥因——- 新生儿 2.老年人用药 (1)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a起病隐袭,症状多变 b 病情难控,恶化迅速 c 多种疾病,集于一身 d 意识障碍,诊断困难 e 此起彼伏,并发症多。 (2)老年人药动学特点与药效学特点

0702特殊人群用药之儿童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之儿童用药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故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儿童期用药特点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的排泄比较快。但应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为儿童对水及电解质的代谢功能还较差,如长期或大量应用酸碱类药物,更易引起平衡失调,应用利尿剂后也可出现低钠、低钾现象,故应间歇给药,且剂量不宜过大。激素类药物应慎用: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等;雄性激素的长期应用可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和发育。骨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如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孕妇、哺乳妇女及8 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 当前儿科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药物在体内过程与成人不同。由于用药特殊化、复杂化,从而要求在药物品种、剂量、规格、用法等方面应更细致考虑。当前国内一些药物的剂型规格不完整,甚至不适合儿科临床使用,因而给患儿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许多人错误地把小儿用药看成是成人用药的缩减,造成小儿 用药成人化,以致出现不少问题。 4.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目前,抗菌药的滥用现象较为突出,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有的甚至用价格昂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据统计,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使用抗生素者高达99%,对急诊患儿,有的首先给予庆大霉素,名曰“保险,勿需皮试”,殊不知导致了肾毒性和耳毒性的严重后果。另外对于儿科的感染性腹泻,有的不恰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事实上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缩短病程,亦不能减轻腹泻症状,相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成为20世纪年代后的主导抗生素之一,但该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软骨组织损伤。然而,临床的实际情况是12岁以下的小儿及孕妇中使用较为普遍,且用量偏大。 4.2解热镇痛药滥用 当前含吡唑酮类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仍有销售,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儿童使用时很易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应在用药前后检查血常规;又如新生儿使用含阿司匹林的制剂,由于新生儿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迟缓,药物吸收慢,易在胃内形成黏膜腐烂。据英美以及其他国家有关资料表明,给发热儿童使用阿司匹林与雷耶(Rege’s)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Rege’s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并与肝脏的脂肪变化有关,可出现于感冒、水痘等病毒感染之后,病死率高达50%;再如,感冒通用于儿童可造成血尿,因为其成分之一双氯芬酸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故对于生长发育阶段而肾功能发育不全的儿童应禁用。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剂量不宜加大,3岁以下儿童慎用。 4.3 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当作绝对安全的营养药 不少独生子女家长及部分医师将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视为“营养药”,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例如微量元素锌,浓度达15 mg/L则有损害巨噬细胞和杀灭真菌的能力,可增加脓疮病的发生率。因此在补锌时,应注意可能伴随的并发症。服用维生素应根据身体需要,若滥用和过量长期使用则会产生毒副反应。如有的家长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妇女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应谨慎使 用药物。在用药前应与医生咨询,并告知医生是 否怀孕或哺乳。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推荐适当的 药物。 避免自行用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自行使用非处方药, 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潜在的不良影响。 注意饮食:在用药期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注意饮食,避免 摄入对胎儿或婴儿有害的食物或饮品。 用药剂量:儿童和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功能较弱。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剂量。儿童 和老年人应按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 定期评估:对于长期使用的药物,儿童和老年人应定期接受医 生的评估,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防止误服:儿童和老年人的药物应妥善存放,避免误服或未经医生指导的用药。 遵循医嘱:慢性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用药建议使用药物。任何药物的改变或停用都应事先咨询医生。 监测副作用:慢性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并随时向医生报告。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慢性病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用药前应向医生咨询,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存储药物:所有人都应将药物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远离儿童和宠物。 药物过期处理:过期药物应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可随意丢弃或使用。 药物包装:使用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使用。避免将不同药品放在一起,以免混淆。

以上是特殊人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最终的用药决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本段介绍孕妇与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包括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害的药物以及注意药物对母体的影响等。 本文将介绍儿童与青少年在用药时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内容: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必须确保用药剂量准确。 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存在的疾病情况确定用药剂量,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注意使用儿童专用的药物剂型,如液体悬剂或儿童片剂,以便准确测量和调整剂量。

药品说明书中的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药品说明书中的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药品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和 适应情况却有所差异。因此,药品说明书中通常都会包含特殊人群用 药的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本文将就药品说明书中 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等的用药注意事项 进行详细探讨。 一、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1. 儿童年龄段的确定:儿童用药时需要根据具体年龄段来确定剂量 和给药方式。通常将儿童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段,如婴儿期(0-2岁)、 幼儿期(2-6岁)、学龄前期(6-12岁)等。 2. 儿童剂型选择:儿童对于不同剂型的药物吸收和代谢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药物剂型时需考虑儿童的特点,如液体剂型更适合婴 幼儿,而咀嚼片则适合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3. 儿童剂量计算: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儿童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 素进行个体化计算。通常采用单位体重法或体表面积法来确定合适的 剂量。父母在给药时应准确计量,并严格按医生建议给予药物。 二、孕妇用药注意事项 1. 了解药物安全等级:孕妇用药需要谨慎选择,尤其是在胎儿器官 发育的关键时期。药品说明书中通常会提供针对孕妇用药的安全等级,如A、B、C、D和X等级,分别代表了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孕妇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在避免使用X级药物的情况下尽量选择A或B级药物。 2. 考虑益毒平衡:在孕妇用药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风险与益处,确保益毒平衡。有时为了保护母体健康,孕妇在必要时仍需使用一些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3. 孕期用药禁忌:药品说明书中通常也会列出孕期禁用的药物或药物类别。孕妇应严格遵守这些禁忌,避免使用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的药物。 三、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 肾功能监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肾功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药物使用中,特别需要注意对肾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以避免药物在体内积蓄过高而引发药物中毒或药物不良反应。 2. 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疗效降低或者副作用增加,因此老年人使用药物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3. 剂量调整: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代谢能力下降,药物剂量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在用药前,老年人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使用正确的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四、慢性疾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要点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要点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年人合理用药进行指导。 一、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 1. 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2. 培养老年人合理用药观念:教育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遵循医嘱,不滥用药物,避免盲目自购药品。 3. 提高老年人药物安全意识:使老年人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风险,提高药物安全使用的意识。 二、优化老年人用药结构 1. 选择适当的药物: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 2. 合理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也应在药师或医师建议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3. 注重药物剂型的选择:老年人由于吞咽困难、胃肠功能减弱等原因,应选择易于吸收、便于服用的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等。

三、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1. 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2. 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 3. 注意疗程控制:对于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合理安排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导致药物依赖或产生耐药性。 四、加强药物监测和评估 1. 定期检查:对于长期用药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于新使用的药物,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应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加强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 1.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应关注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协助其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 心理支持:老年人在患病期间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庭成员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3.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特殊人群用药之老年人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之老年人用药 (1)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增高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性增高,包括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特别是在缺氧或发热时更为明显。 一些药物易诱发老年人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及利尿剂等,使用时应谨慎,尤其对于高龄、脱水、感染、高热等的老年人。 心血管系统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内环境稳定功能减弱,生理病理因素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变差,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一些血管扩张剂、α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等更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体位性低血压 (2)少数药物敏感性降低 老年人对β受体激动剂及阻滞剂的敏感性均减弱。老年人对同等剂量的异丙肾上腺素加速心率的反应比青年人弱,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等减慢心率的作用亦钝化。(3)用药依从性差而影响药效 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主要与独居生活、记忆力减退、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药物了解不够、忽视按医嘱服药

的重要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药物疗程的长短、服药种类、用药次数及患者的精神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依从性。 2.老年人药动学方面的改变 (1)吸收 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铁剂、钙剂等)来说,这些药物的吸收需要酶和糖蛋白等载体参与,而老年人这些蛋白的分泌下降,故吸收减弱。 老年人服用药物种类数较多,合用的药物也会在吸收环节发生相互作用,如质子泵抑制剂会升高pH而抑制亚铁离子的吸收,钙剂与左甲状腺素钠合用导致后者吸收减少。 (2)分布 亲水性药物(如乙醇、对乙酰氨基酚等)血浆药物浓度升高,分布容积减少;而对脂肪组织亲和力较大的亲脂性药物(如地西泮、利多卡因等)分布容积增大,从体内消除缓慢,药物作用更持久。 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对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影响较大,白蛋白的降低或合用其他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都会使游离华法林浓度增高,增加出血的风险。 (3)代谢

2015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

2015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 药的专家共识 2015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摘自: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1月第35卷第1期 In tJRespir,Ja nuary2015,Vol.35,No.1 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专家组 编者按:普通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部分由病毒引起,虽呈自限性,但其各种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感影响工作和生活。若不及时恰当治疗,严重者甚至会因鼻黏膜水肿、咽喉部水肿导致呼吸不畅和气短等症状或者出现合并症。 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在《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了“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 [1],就普通感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做了详细的阐述,但主要针对的是一般人群。在临床工作中,老年人、妊娠妇女、儿童、药物易过敏者,以及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等基础疾病者不在少数,我们将这部分患者定义为特殊人群,其药物使用安全和合理的用药剂量非常值得关注。因此,国际呼吸杂志编委会相关专家反复讨论斟酌,参考国内外有关特殊人群感冒诊治和用药专家意见以及相关文献,起草了本共识,以规范特殊人群普通感冒的诊治,指导正确、合理用药, 从而提高临床

医师对于特殊人群普通感冒的诊治水平,避免因不规范用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普通感冒以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为主,咳嗽亦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伴或不伴有咽痛、发热或肌肉疼痛等症状。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2],其他病毒包括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涕,初期也可有咽部 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2-3d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 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无并发症的普通 感冒一般5-7d可痊愈。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临床上一般不进行普通感冒的病毒学检查,通常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体检多无异常。伴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者可以查到相应体征。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通常需要鉴别的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鼻窦 炎、过敏性鼻炎、链球菌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在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需要注意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对可疑的患者及时行鼻拭子、咽拭子采样检查。流行性感冒通常表现为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可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目前治疗感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对于普通感冒临床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并嘱患者尽量加强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针对各种感冒症状,常用的感冒药成分如下: 一、解热镇痛药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 1.对乙酰氨基酚:属苯胺类,是该类最早使用的“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起到解热、镇痛作用。为环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用药方案、特殊人群应用、全身不良反应、急诊疾病应用、风湿病中用法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用药方案、特殊人群应用、全身不良反应、急诊疾病应用、风湿 病中用法及注意事项 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呼吸科等多学科疾病治疗。糖皮质激素是国家医疗所需的基本药物,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药源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药品不良事件。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种类繁多,按照药物作用时间的差异,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如表1所示。 由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差异,糖皮质激素的给药剂量分为:

中剂量:0.5-1 mg/(kg*d)泼尼松 大剂量:>1mg/(kg*d)泼尼松 冲击剂量:7.5-30mg/(kg*d)甲泼尼龙 长疗程维持剂量:2.5-15mg/d泼尼松 其用药方案包括:冲击治疗,短程、中程、长程治疗以及替代治疗。 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应用 特殊人群通常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由于这类群体特有的生理状态,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别于其他用药人群。为此,临床应严格把控特殊人群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对于儿童,需根据其病情、年龄、体重确定糖皮质激素的最佳治

疗方案。孕妇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控制原发疾病;接受中等以上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mg/d)的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哺乳。 全身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亦有众多的药品不良反应。 1.皮肤和外貌:皮肤紫纹、轻度多毛症、水牛背、满月脸。 2.眼:眼球突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心血管系统:液体潴留、高血压及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4.消化系统: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5.血液系统: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易被误认为细菌感染。 6.骨骼和肌肉: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 7.内分泌和代谢: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皮下脂肪分解增加、皮肤变薄。 8.神经精神系统:睡眠紊乱、谵妄、情绪不稳。 9.免疫系统: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糖皮质激素在急诊疾病应用 糖皮质激素用于以下5大类危急重症: 1.急性或爆发性感染,如肺炎、脑膜炎、心肌炎;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过敏性疾病的重症或急性发作期,如过敏性休克; 4.内分泌急症,如肾上腺危象、甲状腺危象等; 5.急性创伤性疾病,如急性脊髓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

特殊人群临床用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特殊人群临床用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特殊人群未经许可说明书标示以外用药安全 在处方调配、处方书写质量检查、病历翻阅中,发现特殊人群用药存在很多风险因素,结合国内、院内特殊人群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探讨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的问题及思路,供同道参考。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没有经过许可的(Unlicensed)或是药品说明书标识以外的(Off-label)用药现象在国内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成年人用药,这类问题最主要牵涉到的是药品说明书没有相应的适应证,而患者病情需要使用该药,即老药新用等问题,以及临床诊断与处方书写用药不符问题。但是,对于特殊人群用药,Unlicensed和Off-label时,其用药可能导致的问题比成年人复杂,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疗风险几率增大。 1 Unlicensed用药 指市场上没有适宜的药物使用时,改用其他制剂替代。有如下情况:(1)许可的药物再调配,如药房临时用片剂、胶囊剂等来制备粉剂、液体混悬剂、软膏剂等。(2)药物许可,但剂型不许可。如腔道给药,妇科用药最为多见。如:甲硝唑、制霉菌素等。(3)特殊生产许可范围的药品。即药品实际已使用多年,但未进行过任何临床试验,或是没有符合有关规定和许可,如中医骨伤、骨外用制剂或内服制剂。(4)药品准字号药物缺失时,用化学试剂代替。目前市场上没有许可的制剂或药品级的制剂可以供临床使用,在特殊情况下用化学试剂治

疗一些特殊的患者。如临床上用磷酸氢二钠治疗缺磷病等。

2 Off-label用药 药品使用的年龄、适应证、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等不在生产厂家提供的药品说明书范围之类的用法。 Unlicensed或Off-label用药存在的原因:(1)缺乏适宜的制剂。主要表现在儿科用药上。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者数的20%以上,生产儿童用药的厂家却极少,适宜儿童用药剂型在临床上非常缺乏。根据2006年资料统计,目前国内近90%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医院总比例不到5%。目前医院儿童用药不管是品种、剂量及规格都较为单一。(2)目前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不适宜儿童用药。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征,成人体内获得的临床资料不能简单地应用在儿童人群。因此,儿童用药资料匮乏。即使生产厂家提供儿童用药说明书,其信息亦来源于成年人的用药信息,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3)就目前而言,其药品说明书是意义含糊的。目前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儿童用药剂量常有“儿童酌减”的提示。但这种提示看似一种善意的用药消费提醒,其实是不负责任的

慢性疼痛病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适应证、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及老年、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慢性疼痛病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适应证、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及老年、妇女和儿童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等特殊人群使用注意 事项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是慢性疼痛病重要的临床治疗药物之一,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离子通道药物、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肌肉松驰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调节骨代谢药物、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和中成药等。系统检索和评价ICD11七大类慢性疼痛病的。 慢性疼痛是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 3 个月以上的疼痛,累及全球20%以上的人口,约 2/3 的慢性疼痛患者伴有认知和情感障碍。慢性疼痛病分为七大类。其中不明原因的慢性原发性疼痛被认定为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而由损伤和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为慢性继发性疼痛综合征,包括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继发性内脏痛、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和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 慢性疼痛的机制包括三大类: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可塑性疼痛。这三大类机制在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关节炎疼痛以伤害性疼痛为主,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纤维肌痛和非特异性腰背痛以伤害可塑性疼痛为主。 在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方面,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而离子通道药物和抗抑郁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尤其是伴有认知和情感障碍患者。此外,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肌松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调节骨代谢药物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

体拮抗剂等也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包括伤害性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可塑性疼痛,治疗时尽可能对因治疗。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种类较多,应用时根据疼痛分类和药物镇痛机制,尽可能做到机制性镇痛,联合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慢性疼痛病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 原发性疼痛 (一)定义 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伴有显著的情绪情感异常或功能障碍,且排除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时,可诊断为慢性原发性疼痛。这类疼痛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临床上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诱导是本类疾病的共同特征,使慢性原发性疼痛各种类型均有其自身特征。 临床常见原发性疼痛疾病包括:纤维肌痛症、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灼口综合征、原发性内脏痛中的肠易激惹综合征等慢性疼痛病。此类疾病的药物治疗中,非阿片类镇痛药占据主要的地位。 (二)临床应用规范与原则 1、治疗原则:对症和对因治疗并重;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用药。 2.常用药物治疗方案: (1)抗抑郁药物中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显著减轻FM的疼痛和疲劳,对CRPS 也同样有效,能够缓解 IBS 患者的心境、改善腹痛症状。选择性的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则被批准用于FM。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均能显著缓解BMS的疼痛程度。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也常用来治

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抗菌药物相关政策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物的滥用造就了细菌耐药。目前细菌耐药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抗菌药物管理不仅是医学难题,也是社会难题。 一|、发生耐药性的原因 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细菌耐药。医疗机构和畜牧、水产业对抗菌药物的过度、不规范使用及向环境排放是重要原因。 从临床用药看,由于细菌性感染诊治的专业队伍素质相对薄弱、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范的执行不足和民众使用抗菌药物观念偏差 (许

多民众以及医务人员把抗菌药物当退烧药)等原因,临床的确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对临床细菌耐药上升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抗菌药在畜牧业的广泛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居高不下也密切相关。目前在我国,抗菌药物在畜牧业的使用显得混乱,缺乏抗菌药在此领域使用的法规或执行力度弱;无动物使用的抗菌药种类限制,一些治疗人类感染的重要抗菌药也被用于动物,出现了“人药畜用”缺乏抗菌药在动物促生长、预防及治疗应用中的抗菌药使用的规范。

二、后果 (一)医疗危害性 因细菌耐药,医疗部门不得不用更高档药物治疗,由此可能引发新耐药菌的出现,更增加治疗成本,激化医患矛盾。 (二)环境危害性 各种原因排入水或土壤的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与喳诺酮类药物,因其特殊化学特性,可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难于降解。 三、中国卫生部门控制细菌耐药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策略 1、开展和扩大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相继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 2、印发相关技术规范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现分级管理,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个级别,对高档药物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 (2)出台《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对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4、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5、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 6、建立完善临床药师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 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直接参与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