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伸缩缝介绍

伸缩缝介绍

伸缩缝介绍
伸缩缝介绍

伸缩缝

1.设置伸缩缝的目的

伸缩缝的设臵,是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结构过大的附加内应力,从而避免当受拉的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引起结构产生裂缝。

温度变化包括大气温度发生变化和太阳辐射使结构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不同,从而导致温差内应力。对超静定结构来说,即使结构各部位间的温差很小,但温度变化引起构件伸缩也会引起内应力。温度变化越大,结构或构件越长,产生的变形和引起的内应力也越大。一般来说,温度应力主要集中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顶部主要由屋盖和建筑物内部的温差引起,底部则因地基和建筑物温度的不同引起。

混凝土收缩是指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体积减小而引起收缩,从而使超静定结构构件的变形被约束而引起收缩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2.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设计中为了控制结构物的裂缝,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用温度伸缩缝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的长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混凝土规范》给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注:①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臵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③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④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⑤对下列情况,表11-32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a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b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c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d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e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⑥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表11-32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a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b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c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确定伸缩缝最大间距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要区别结构构件工作环境是在室内(或土中)还是在露天。对于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结构,由于气温变化明显,会产生较大的伸缩,因而比起围护在室内或埋在地下的结构来说,温度应力要大得多。因此,对前者伸缩缝最大间距的限制比后者要严,也就是说,前者比后者的限值要小。

(2)要区别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的类别。结构物是由许多构件组成的,每个构件受到周围构件的约束,同时也约束周围的构件。排架结构比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比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小,因而引起的内应力较小。因此,伸缩缝最大间距的限值也呈递减的趋势。另外,对于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体形大的结构,由于混凝土体积也大,故由温度和收缩引起的变形和内应力积聚也大得多,往往容易引起裂缝,因而将其伸缩缝最大间距的限值也更严。

(3)要区别是装配式结构或整体现浇式结构。由于混凝土收缩早期较大,后期逐渐减小。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收缩变形大部分在吊装前即已完成,装配成整体后因收缩引起的内应力就比现浇结构要小。因此,对同同—种结构体系和构件类别来说,由于施工方法的不同,对整体现浇式结构最大伸缩缝间距的限值要比装配式结构严。

(4)规范表中数值不是绝对的,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条件

适当调整。例如对于屋面无保温隔热措施的结构、外墙装配内墙现浇或采用滑模施工的剪力墙结构、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及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均应根据实验经验适当减小伸缩缝的间距。

(5)从表中看出,在确定伸缩缝最大间距时,未考虑地域和气候条件。我国各地区气候相差虽然悬殊,但在一般情况下,温差的变化对结构应力的影响差别并不很大。因此,未把地域和气候条件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

3.伸缩缝的作法

(1)当建筑物需设沉降缝、防震缝时,沉降缝,防震缝可以和伸缩缝合外,但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2)根据《混昆凝土规范》第9.1.4条规定,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臵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这是由于考虑到位于地下的结构处在温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中的原故。

4.控制结构裂缝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

为了控制结构裂缝,增大伸缩缝的间距,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在建筑物的屋盖加强保温措施,如采用加大屋面隔热保温层的厚度、设臵架空通风双层屋画等。

(2)将结构顶层局部改变为刚度较小的形式,或将顶层

结构分成长度较小的几个部分 (如在顶层部位,将下层剪力墙分成两道较薄的墙)。

(3)在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如顶层、底层、山墙、内纵墙端开间)适当提高构件的配筋率,在满足构件承载力的要求下,采用直径细而间距密的钢筋,避免采用直径粗而间距稀的配筋形式。适当增加分布钢筋的用量。

(4)对现浇结构可采用分段施工。在施工中设臵后浇带(在基础、楼板、墙等构件中),使在施工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再用比主体结构高一级的掺引添加剂的混凝土补浇后浇带。

后浇带、施工缝和收缩缝的区别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伸缩缝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特意留出来的缝,以避免各部分之间的互相拉扯造成的变形或破坏。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因为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后面两个均需要有设计单位设计。施工缝和后浇带在最后交付使用时是没有的,伸缩缝则一直存在。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 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臵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臵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冬虑便于

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压实度

(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因此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选于《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写)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试样干密度。再取由击实试验后所得的试样最大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影响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填料(填料的粒径)、含水量、每层压实厚度、压实机具、碾压遍数等。

压实度检测方法

通过试验比较,压实后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灌砂法,饱水时用环刀法是可行的,但如何获得砂的最大干密度ρd

max,即检测标准是关键。对于粘聚性较好的土来说,通常是采用标准击实法,但对于几乎无粘性的砂采用该方法却不可行。因为砂不具粘性且为松散状,不易成型。因此必须另觅他法,想办法获得ρdmax。

1.确定砂的最大干密度ρdmax(即测定其最小孔隙比)对于无凝聚性粗粒土,其紧密程度可用相对密度D1表示,其试验方法可采用相对密度试验法,从中确定该试验的三大参数: 最大干密度ρdmax、最小干密度ρdmin。其中对于最大干密度(最小孔隙比)常采用振动台法,振动锤击法。由于振动锤击法比振动台法测得的ρdmax为大,安全系数较大。因此我国以振动锤击法为标准方法;对于最小干密度(最大孔隙比)通常可用漏斗法、量筒法和松砂器法,一般采用漏斗法。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后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其最大干密度ρdmax=M/Vmin(m—试样质量,Vmin—试样最小体积)。试验方法详见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P97(此略)。

2.检测方法

对于纯砂或粘聚性差的砂性土,通常采用常规压实度检测方法(灌砂法)进行检测,基本步骤为:灌砂筒量砂标定→选点→挖试坑→灌砂→称量→数据整理。值得一提的是,纯砂经过压实后试坑是不易坍孔的。至于其他常规方法,在此不赘述。

3.路基压实度计算方法

公式:压实度=试样干密度/最大干密度(100%)

(1).干密度

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生,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

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湿密度

岩石的密度与组成岩石矿物密度,空隙和吸水有关。根据岩石试样含水状态不同,可分为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和干密度三种,前两种称为岩石的湿密度。天然密度是指岩石在天然状态下的密度,饱和密度指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密度。干密度是在105°C到110°C下干燥24小时后的密度。土力学中的湿密度(天然密度)

天然密度以下式表示:

g/cm3

土的密度取决于土粒的密度,孔隙体积的大小和孔隙中

水的质量多少,它综合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砂土一般是1.4 g/cm3

粉质砂土及粉质粘土1.4 g/cm3

粘土为1.4 g/cm3

泥炭沼泽土:1.4 g/cm3

伸缩缝的处理

伸缩缝的处理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20米, 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

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中设置伸缩缝及其最大间距问题,目前认识不尽一致,各国的规定和作 理论, 2[ 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

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在地震区,凡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的,都应根据地震要求增加缝的宽度,防止在地震时两墙由于震幅不同而相撞。 防震缝其设置要求见建筑防震。

伸缩缝处理方案

伸缩缝漏水处理方案 伸缩缝漏水处理方案 伸缩缝漏水处理方案第一步: 1、堰顶伸缩缝表面处理方案 对于检修门后至溢流面分缝处的伸缩缝,在缝两侧打交叉25-30厘米深的斜灌桨孔,进行化学灌浆处理。见溢流面灌浆布置图。对伸缩缝上层止水带损坏起防渗止水作用,这样使库区的水不能渗入伸缩缝内,达到止水功能。然后,在灌浆的伸缩缝表面涂刷SK手刮聚脲(或拜铁膜),对伸缩缝进行双重防护。 2、化学灌浆材料及灌浆工艺 混凝土伸缩缝宜采用遇水膨胀的灌浆材料和表层涂刷柔性封闭材料处理混凝变形缝。 对于伸缩缝,采用水溶性聚氨脂化学灌浆材料,该材料是一种在防水工程中普遍使用的灌浆材料,其固结体具有遇水膨胀和较好弹性止水的特性,以及吸水后再次膨胀止水的双重止水功能,尤其适用于变形缝的漏水处理。该灌浆材料可灌性好,强度高,无毒性,当聚氨脂被灌入含水的混凝土伸缩缝中时,迅速与水反应,形成不溶于水和不透水的凝胶体及二氧化碳气体,这样边凝固边膨胀,体积膨胀几倍,形成二次渗透扩散现象(灌浆压力形成一次渗透扩散),从而达到堵水止漏、补强加固作用。化学灌浆材料的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混凝土伸缩缝采用高压灌浆施工工艺。 (1)灌浆孔造孔及清洗 沿混凝土伸缩缝两侧打14毫米的斜孔与缝面相交,孔距为~,孔深距表面 25-30cm。灌浆孔造好后,进行清孔。用高压气吹出造孔时产生的粉尘,然后再用高压水冲洗灌浆孔,冲出孔内的混凝土颗粒、石块等物质。清孔验收标准以孔内无任杂物为准。 (2)埋嘴 将已洗好的灌浆孔,装上专用的灌浆嘴,进行压气,检查孔与缝是否相通。若不相通,要检查原因,直到孔与缝相通。将灌浆嘴轻轻打入斜孔内。 (3)灌浆 为了保证灌浆质量,本部位的灌浆采用高压灌浆工艺,灌浆机为美国原装注浆机。灌浆压力要分级施加。以为一级。在每级灌压下,若吸浆量小于min时,升压一次,直至达到最高灌压, 最高灌压5~8MPa; 灌浆结束标准,当所灌孔附近的伸缩缝出浆且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相当时,结束灌浆。 3、伸缩缝表面涂刷SK手刮聚脲材料及施工工艺 采用涂刷SK 水层封闭伸缩缝表面。SK 表2。 SK 结构材料所研制的BE14 剂处理,这是一种100% 面剂涂刷后固化时间一般在7小时以上,干燥面的粘接强度较潮湿面略高,粘接强 度均大于3MPa,7天龄期的粘接强度就接近最大值。

浅谈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浅谈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一、概述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立交桥的大量出现,道路桥梁车辆通行量的增大,车辆速度的加快,对桥梁伸缩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桥梁整体来说,桥梁伸缩装置不再是无足轻重的部分,它在承重、伸缩、防水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整体功能及寿命。近年来桥梁伸缩缝的破坏成为高等级公路桥梁的一大病害,如广深高速公路刚通车几个月,就开始更换维修所有桥梁伸缩缝,极影响了该路正常使用,市梅林至观澜高速公路通车不到一年,且交通量远远没到设计要求,而全线100%伸缩缝不同程度都遭到破坏,面临着全部更换和维修,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设计选型不当,施工安装质量差、伸缩缝本身质量差等,因此,市机场至荷坳高速公路指挥部在伸缩缝订货中特别重视,先后参观考察了全国各大生产厂家产品在地区的运营状况,并招集各大厂家以及国外产品代理商共聚一堂,介绍其产品性能及其运用情况,本人作为市机荷高速公路设计代表参加了这次产品介绍会,并参与了该线全部桥梁伸缩缝的计算,现就综合各厂家的产品,综合这几年的设计施工谈一谈。 (一)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 桥梁伸缩装置在设计、型式选定上,桥梁伸缩量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影响梁体伸缩量的大小,主要有二种主要因素:气温变化引起的伸缩量(△Lt),混凝土的徐变,干燥收缩引起的伸缩量(△Lc+△Ls)。其它如受日光照射,梁体上、下缘的温度不同而产生挠曲,梁端会发生转角变位;跨径大的梁体一侧受日光照射,也会发生一些变位;但这部分变位量一般较小,在设计上无考虑的必要,一般作为预留量和构造上的需要量考虑。 1、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 规定应用的温度围(Tmin,Tmax是指使用地区的最低及最高气温),并根据安装时温度(Tset)计算梁的伸长量和收缩量。 △Lt=(Tmax-Tmin)γ·L △L+=(Tmax-Tset)γ·L △L-=(Tset-Tmin)γ·L 式中△Lt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 △L+ ——温度升高引起的梁的伸长量 △L- ——温度降低引起的梁的伸缩量 Tmax ——设计最高环境温度

高层建筑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摘要:沿建筑物长度方向在适当部位需要设置伸缩缝,可以防止长度较大的建筑物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发生破坏或产生裂缝。高层建筑伸缩缝问题涉及伸缩缝位置的设置、伸缩缝的施工工艺、温度收缩及与建筑物相邻时如何处理等问题。下面简单介绍高层建筑伸缩缝的设置、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字:伸缩缝,高层建筑, 施工, 温度,相邻 Abstract: the building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in the proper positions need to set up is adjustable seam, can prevent the length of the larger buildings in climate change happe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struction or cracks. High-rise building is adjustable seam issue involves the expansion joints position setting, the expansion joi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mperature shrinkage and adjacent building and how to deal with problems. The following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djustable seam set,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 expansion joints, high-ris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adjacent 1 高层建筑伸缩缝概述 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为了防止建筑物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发生破坏或产生裂缝,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需要设置伸缩缝。其做法:沿建筑物的长度方向在适当的部位预留缝隙,使得建筑物的屋顶、楼层、墙体等地面以上的构件都断开,而建筑物基础由于埋在地下随温度变化变形较小,故不必断开。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必须要设置时,满足防震缝的要求。 1.l 伸缩缝的构造要求 温度的变化和混凝土材料的干缩导致高层建筑中结构开裂。通过大量的研究,考虑设计施工及经济等诸因素,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中的开裂,规范给出了结构伸缩缝设置的最大间距,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伸缩缝设置最大间距可见表1。 表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设置位置及作用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设置位置及作用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作用在于调节由车辆荷载和桥梁建筑材料所 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斜交桥的伸缩装置一旦被破坏,将严重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性与安全,甚至造成行车安全事故。 桥梁伸缩缝装置的设置位置: a、安装时,按实际温度确定其安装宽度值。 b、伸缩缝安装过程,必须使用伸缩缝装置整齐排列,保持一定 的倾斜度。确保伸缩装置的最高平面与完工的桥面相平。 c、施工方法 ①清理槽口,使之达到设计宽度和深度,清除与位移箱埋入有干扰的钢筋,预留坑的开口必须大于伸缩缝的安装宽度。 ②检查伸缩装置的各梁之间间隙是否符合安装温度要求,否则,应用水平千斤顶、夹具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设计要求,调整好后,立即安上专用夹具。 ③根据伸缩缝中心位置设置起吊装置,将伸缩装置安入在槽口内,并使伸缩装置的顶面与桥面标高相同。同时注意纵横坡也应与桥面相符。 ④伸缩装置吊入预留槽后,其中心线应与梁端预留间隙中心线对正,其长度与桥梁宽度对正。

⑤对伸缩装置直线段进行调整,并使各纵梁的缝隙均匀一致。 ⑥再在伸缩装置箱体或锚固板处,立焊Ф16以上的钢筋进行高度定位,横焊Ф16钢筋进行宽度定位。 ⑦伸缩装置正确就位锚固后,便可以将伸缩装置一侧的锚固钢筋和预留槽预留钢筋焊接以保证伸缩装置线向固定并找平,焊接时只要每隔2~3个锚固筋焊接一个即可,然后再按上述步骤焊接另一侧的锚固筋。待两侧达到固定后,就可将其余焊接的锚固筋再进行焊接,确保可靠锚固。在焊接锚固筋时要注意不要在边梁和中梁上任意施工焊,以防钢梁发生扭曲变形。 ⑧伸缩装置如果分段安装,接缝处必须焊接,焊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每根梁焊好后,再按⑦步骤进行锚固。 ⑨根据缝的外形尺寸和预留槽口制作模板,模板放好后应遮挡严实,以防水浆流入位移箱内,伸缩缝上平面加盖板,以防砂浆落入橡胶密封带,在检查装置的正确平整度和中线位置,以及缝隙是否均符合要求后,方可灌入混凝土,并对混凝土充分振捣压实,尤其应注意位移箱与预留坑基面不能留下空洞。待混凝土固化后撤去模板和伸缩缝上的固定卡。 ⑩在伸缩缝处混凝土未达到80%的强度前,伸缩缝不能承受外来荷载作用。

(完整版)伸缩缝施工方案(最终版)

伸缩缝 4.1 一般规定 1)伸缩缝应由厂家或专业队伍到现场负责安装施工。 2)伸缩缝材料应固定平放,以防变形。伸缩缝产品必须有合格证,经验收后才能用于安装。 3)应在桥面铺装前检查和整改预留槽宽度,预埋钢筋应定位准确,并经验收合格。 4)应先安装一条工艺试验伸缩缝,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4.2 材料要求 1)桥梁伸缩缝安装前应检查桥梁伸缩缝是否有出厂外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并经监理、设计及相关人员对伸缩缝的外观质量、几何精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2)混凝土应根据设计选用,一般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纤维掺入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3 施工工序 伸缩缝的施工一般采用反开槽法施工。 施工工序:

4.4 施工工艺 1)放样槽口、开槽 ①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根据施工图的要求确定开槽宽度,准确放样,打上线后用切割机锯缝,锯缝线以外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用塑料布覆盖并用胶带封好,以防据缝时产生的石粉污染路面。据缝应整齐、顺直,并注意将混凝土切透,以免开槽时缝外混凝土松动。 ②采用风镐开槽,开槽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应将槽内沥青混凝土、松动水泥混凝土凿除干净,应凿毛至坚硬层,并用吹风机和高压水枪清除浮沉和杂物。开槽后严禁车辆通行,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槽两侧边缘,以免槽两侧沥青混凝土受损。 ③梁端间隙内的杂物,尤其是混凝土块必须清理干净,然后用泡沫塑料填塞密实。如有梁板顶至背墙情形,须将梁端部分凿除。 2)安装伸缩缝 ①伸缩缝安装之前,应按照安装时的温度调整安装时的伸缩值,伸缩缝定位宽度误差为±2mm,要求误差为同一符号,不允许一条缝不同位置上同时出现正

建筑伸缩缝做法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P167页表8.1和8.2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 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等部分全部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能各自自由沉降的独立的刚度单元。 凡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1、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 2、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式、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 3、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一般为超过10m)、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时; 4、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 ??5、原由建筑物和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之间。 ??二、沉降缝的构造: ??沉降缝可以兼作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 1、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处理:

各种缝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沉降缝的区别 1.后浇带 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施工缝 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筑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3.沉降缝 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4.伸缩缝 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此有专门规定。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类型

伸缩缝的类型 1)镀锌薄钢板伸缩缝。在中小跨径的装配式简支梁桥上,当梁的变形量在20—4 0mm以内时常选用。 2)钢伸缩缝:它的构造比较复杂,只有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或跨径较大的桥梁上才采用。钢伸缩缝也宜于在斜桥上使用。 3)橡胶伸缩缝。它是以橡胶带作为跨缝材料。这种伸缩缝的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在变形量较大的大跨度桥上,可以采用橡胶和钢板组合的伸缩缝。 伸缩缝型号: 伸缩缝按照性能及安装方法可以分为:GQF-C型、GQF-Z型、GQF-L型、GQF -F型、 其中GQF-MZL型数模式桥梁伸缩缝装置,是采用热轧整体成型的异型钢材设计的桥梁伸缩缝装置. GQF-C型、GQF-Z型、GQF-L型、GQF-F型伸缩缝装置适用于伸缩量80mm以下的的桥梁接缝, GQF-MZL型伸缩缝装置是由边梁、中梁、横梁和连动机构组成的模数式桥梁伸缩缝装置,适用于伸缩量80mm-1200mm的大中跨度桥梁.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分为: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和KS伸缩装置以及TST弹塑体伸缩装置 一、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 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分为:GQF-C型桥梁伸缩装置、GQF-MZL型桥梁伸缩装置 1、GQF-C型桥梁伸缩装置特点: 建筑高度低,国产热轧整体成型异型钢材高度仅50mm,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明显的可靠性、舒适性和耐久性。既方便旧伸缩装置更换,又可供新桥时选用。 选用原则: 桥面铺装层厚度≥80mm 伸缩量≤80mm

2、GQF-MZL型桥梁伸缩装置特点: MZL型伸缩装置结构突出的特点是:由边梁、中梁、横梁、位移控制系统、密封橡胶带等构件组成的系列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的承重结构和位移控制系统分开,二者受力时互不干扰,分工明确,这样既保证受力时安全,又能达到位移均匀,使所有中梁在一个位移控制箱内均支承在同一根垂直横梁上的传统作法,这样对大位移量伸缩装置非常有利,减少了横梁数量,使位移控制箱体积减小到最小范围,节约了钢材。该结构还克服了斜向支承式伸缩装置要求加工和组装精度相当高的苛刻条件,否则四连杆结构极易出现自锁现象,影响伸缩自由和不易保证位移均匀的弊病。该结构各连接处均采用既能转动又能滑动结构。所以,对弯、坡、斜、宽桥梁适应能力强,可满足各种桥梁结构使用要求。 二、KS系列跨越式伸缩缝 KS系列跨越式伸缩缝是公司最新开发的一种新型伸缩缝产品,它仅用桥面铺装层厚度即可达到可靠的锚固,对桥梁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它防水性能好,减震,受力合理,对梁端间隙的施工误差不敏感,使用寿命长,自动清理缝内垃圾,少养护,造价低。因此该产品一经问世,即受到桥梁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普遍好评。 KS系列跨越式伸缩缝的标注: 伸缩缝长度(m) 伸缩量(mm) KS系列伸缩缝 例1:KS(Ⅰ)140—12.5 表示伸缩量140mm的KS(Ⅰ)系列伸缩缝一条,长12. 5米。 例2:KS(Ⅱ)70—13.7 表示伸缩量70mm的KS(Ⅱ)系列伸缩缝一条,长13.7米。 KS系列跨越式伸缩缝有KS(Ⅰ)与KS(Ⅱ)两种型号,每种型号根据伸缩量的不同分为:KS(X)20、KS(X)30、KS(X)40、KS(X)50、KS(X)60、KS(X)70、KS(X)80、K S(X)90、KS(X)100、KS(X)120、KS(X)140、KS(X)160、KS(X)180、KS(X)200、K S(X)250、KS(X)300、KS(X)350、KS(X)400十八种规格。 三、TST(改性沥青)弹塑体桥梁伸缩装置 1、原理: 将专用的特制的弹塑体主料RS橡胶加热溶溶后,灌入经加热的碎石中,形成“T CS桥梁接缝弹塑体”。碎石支持车辆载荷,TCS-Z专用粘合剂保证界面强度。 2、特点:

各式桥梁伸缩缝介绍

伸缩缝 GQF-C型、GQF-Z型、GQF-F型、GQF-L型伸缩装置均是由两根边梁(C型、 Z型、F型、L型热轧异型钢材)和橡胶密封带组成,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于伸缩量为0~80mm的桥梁。 桥梁伸缩缝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时间 对于公路桥梁伸缩缝安装时,对于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对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桥梁伸缩缝。 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桥梁伸缩缝运输与包装

伸缩缝装置应根据分类、规格及货运重量规定成套包装,可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不 论采用何种包装方式,都应捆扎包装平整、牢固可靠,如有特殊要求,可由厂方与用户协商确定。包装箱外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体积、重量及储存、运输时的注意事项。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技术文件须用塑料薄膜装袋封口。 桥梁伸缩缝胶条是专门为各种型号的桥梁伸缩缝配套的产品,规格型号全部按照交通部,铁道部的标准生产可与C型、F型及E型缝及其它型号伸缩缝配套使用。橡胶伸缩缝是利用橡胶的高弹性来适应温度变化时,桥面所产生的伸缩变形。橡胶伸缩缝它具有安装方便、行驶平稳、防水、防尘、噪音小、重量轻、造价低的优点得到了桥梁工程界的欢迎与好评。NR和CR表示橡胶种类:NR表示天然橡胶、CR表示氯丁橡胶胶料适用范围1、采用氯丁橡胶(CR)的伸缩缝装置适用于温度为-25 - +60地区2、采用天然橡胶(NR)的伸缩缝 装置适用于温度为-40 —+60地区 模数式桥梁伸缩缝 GQF-MZL模数式桥梁伸缩缝是一种由边梁、中梁、横梁和连动机构组成的模数式桥梁伸缩缝装置,适用于伸缩量80mm-1200mm的大中跨度桥梁。本产品适用于载重车辆比较多的道路桥梁,其中GQF-MZL_ZX模数式桥梁伸缩缝的结构设计完全遵循了重型化的理念,大大提高了伸缩装置承载能力和使用稳定性,并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在设计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桥梁专家的意见,专家们认为:重型桥梁伸缩缝的运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作者:————————————————————————————————日期: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现浇55 剪力墙结构现浇45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外墙伸缩缝规范

外墙伸缩缝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

桥梁伸缩缝设置位置和作用

桥梁伸缩缝设置位置和作用 桥梁伸缩缝一般有对接式、钢制支承式、组合剪切式(板式)、模数支承式以及弹性装置。 对接式 对接式伸缩缝装置,根据其构造形式和受力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填塞对接型和嵌固对接型两种。填塞对接型伸缩装置是以沥青、木板、麻絮、橡胶等材料填塞缝隙,伸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受压状态。该类伸缩装置一般用于伸缩量在40mm以下的常规桥梁工程上,但已不多见。嵌固式对接伸缩缝装置利用不同形态的钢构件将不同形状的橡胶条(带)嵌牢固定,并以橡胶条(带)的拉压变形来吸收梁体的变形,其伸缩体可以处于受压状态。也可以处于受拉状态。 模数支承 当桥梁的伸缩变形量超过50mm时,常采用钢质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当车辆驶过时往往由于梁端转动或挠曲变形而产生拍击作用,噪声大,而且容易使结构损坏。因此,需采用设有螺栓弹簧的装置来固定滑动钢板,以减少拍击和噪声,该伸缩缝的构造相对复杂。 剪切式 该装置是利用各种不同断面形状的橡胶带作为填嵌材料的伸缩装置。由于橡胶富有弹性,易于粘贴,又能满足变形要求且具备防水功能。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钢制支承

板式橡胶制品这一类伸缩装置,很难满足大位移量的要求;钢制型的伸缩装置,很难做到密封不透水,而且容易造成对车辆的冲击,影响车辆的行驶性。因此,出现了利用吸震缓冲性能好又容易做到密封的橡胶材料,与强度高性能好的异型钢材组合的,在大位移量情况下能承受车辆荷载的各类型模数支承式(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系列。 弹性体 弹性体伸缩装置分为锌铁皮伸缩缝和TST碎石弹性伸缩缝,弹性体伸缩装置是一种简易的伸缩缝装置,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当伸缩量在20mm-40mm以内时可以采用TST碎石弹性伸缩缝装置,是将特制的弹塑性材料TST加热熔化后,灌入经过清洗加热的碎石中,即形成了TST 碎石弹性伸缩缝,碎石用以支持车辆荷载,TST弹塑性体在一25℃~60℃条件下能够满足伸缩量的要求。 按照设计图纸提出的不同型号、长度、密封橡胶件的类型及安装时的宽度等要求进行伸缩装置的购置和装配,不同牌号和型号的伸缩装置均由专门的生产厂家成套供应。伸缩装置预先在生产厂家组装好,由专门的设备包装后运送工地。装配好的伸缩装置在出厂前、生产厂家按图纸要求的安装尺寸,用夹具固定,以便保持图纸需要的宽度并分别标出重量、吊点位置。若组合式伸缩装置过长受运输长度限制或别的其他原因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在工厂试组装后,可以分段组装运输,但模数式伸缩装置必须在工厂组装。用于该分项工程的伸缩缝材料均按计划进场,伸缩装置运到工地存放时均垫设高度距地面至少

一、公路桥梁伸缩缝的作用及分类

一、公路桥梁伸缩缝的作用及分类 1.1桥梁伸缩缝的作用 由于桥梁处于室外,在动荷、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梁体产生位移,位移过大时就会影响行车舒适和安全。为了调节桥梁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接,需设置伸缩缝。但是设计不当,安装质量低劣,和缺乏科学的及时养护,伸缩缝处就会跳车,这是目前国内常见的病害,并且越来越突出。桥梁伸缩缝处出现破坏、下沉、错台,在车俩通过时对桥梁产生跳动冲击,产生附加荷载,影响行车舒适性,严重时产生安全事故。为了消除台阶、跳车等现象,我国已经采用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桥梁伸缩缝的安装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项目,施工缺陷是不容忽视的。 1.2桥梁伸缩缝分为以下五大类: 钢制支承式、组合剪切式(板式)、模数支承式、对接式及无缝式伸缩缝。 二、公路桥梁伸缩缝的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熟悉相关施工图纸和伸缩缝安装操作规程,检查异型边梁的平整度、顺直度和缝体间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必须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小型机具,而且跳板必须质量坚固以使过往的施工车辆能顺利通过,同时配齐配足防止污染路面的帆布、塑料布和养护用的塑料薄膜、草苫子等,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2、切缝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放样,使用切割机据缝,注意对据缝线以外路面的保护,防止污染,并保证切缝切口完好。 2.3 开槽 用风镐开槽,应将槽内混凝土及杂物清除干净,尤其是梁端间隙内的杂物,并理顺、调直槽内预埋筋,如发现预埋筋数量不足,应打膨胀螺栓,补足预埋钢筋,并请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共同验收、确保伸缩缝的质量。 2.4安装 2.4.1 伸缩装置安装前,检查伸缩缝预埋筋的锚固宽度。一般按50cm设置为宜,桥台上易采用背墙的宽度为宜,这样即加强伸缩缝装置的稳定,又方便了桥面板的施工;用高压水枪清除伸缩缝槽内杂物,并检查其是否干净,对型钢进行平整度检查,在安装过程中,检测伸缩缝型钢顺直度及平整度,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内,顺直度控制在3mm以内,顶面与路面高差控制在2mm以内。 2.4.2 安装固定时,用龙门吊架和10*10的角钢作定位角钢,伸缩缝的中心线与梁端中心线相重合,伸缩缝顶面比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标高要低(1~2mm).在临时进行固定隔点焊之前,对标高与直线度调整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固定时按伸缩缝边梁的锚固装置与预留槽的预埋筋从桥宽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每隔2-3锚固筋焊一个焊点,为保证伸缩缝不发生变位,从两侧对称施焊,严禁从一端平移施焊。 2.4.3 固定后对伸缩缝的标高再复测一遍,确认没有出现变形、偏差后,把锚固钢筋与预埋钢筋在两侧同时焊牢,一次全部焊牢,如焊时不好施工时,可先一侧焊,再焊另一侧。当单侧焊工作量大时间长时,且温差变化影响大,可在单侧焊好后,再焊接另一侧左、中、右部位进行锚固,同时对另侧其他各锚杆加以焊接,注意焊点与型钢的距离,确保型钢不变形。为了防止出现跳车现象,根据规范要求型钢平整度要控制在0-2mm范围内,伸缩缝焊接牢固后,要去掉临时固定卡具、定位角钢等,使其自由伸缩。 2.4.4模板安装,模板一般采用泡沫板,纤维板、薄铁皮等,且安装必须牢固严密,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不出现移动,防止砂浆流入缝内,影响伸缩缝的使用。在两测低于路面标高3mm钢筋网。

伸缩缝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

伸缩缝施工工艺流程和方法 桥梁伸缩装置安装对行车的平稳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伸缩安装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为保证伸缩装置的平稳性和使用的耐久性,保证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精心施工,保证满足产品的实际使用性能。 、施工工艺流程图 ↓ ↓ ↓ ↓ ↓ ↓ ↓ ↓ ↓

、施工工艺方法 ①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和安装操作规程,检查、验收伸缩缝异型边梁的平整度、顺直度和缝体间隙。 ②机械设备、小型机具配备齐全,尤其是提供施工车辆过往的过桥板必须质量坚固、数量充足,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③配齐备足防止污染路面的塑料布、胶带等材料及养护用的塑料薄膜、浇水工具等。 开槽 ①在桥面沥青砼铺装层施工完成后,根据各种类型伸缩缝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进行准确放样以及确定开槽宽度,打上线以后用切割机切缝,切缝线以外的沥青砼路面必须仔细用塑料布覆盖并用胶带纸封好,以防切缝时产生的石粉污染沥青路面。切缝应整齐、顺直并注意把沥青砼切透,以免开槽时缝外沥青砼松动。 ②用风镐开槽。开槽深度不得小于9cm,开槽时要将槽内的沥青砼、松动的水泥砼凿除干净,应凿毛至坚硬层并用强力吹或高压水枪清除浮尘和杂物。开槽后禁止车辆通行,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槽两侧边缘,以免槽两侧沥青砼受损。 ③梁端间隙内的杂物,尤其是砼块必须清理干净,然后用泡沫塑料填塞密实。如有梁板顶至背墙情形,须将梁端部分凿除。 ④理顺、调整槽内预埋筋,对漏埋或折断的预埋筋应进行修复,统一采用植筋胶或环氧树脂进行钢筋补植,补植深度不小于15cm,补植后的钢筋须请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共同验看。 ⑤开槽后产生的所有弃料必须及时清理干净,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缝体安装 ①安装伸缩装置时,上部构造端部间的空隙宽度及伸缩装置的安装预定宽度,均应

伸缩缝施工方案 -

伸缩缝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目的及依据 1.1 编制目的 为保证我部桥梁伸缩缝安装的规范作业,切实履行企业的责任主体,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订本桥梁伸缩缝安装施工方案。 1.2 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2004);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工程概况 2.1伸缩缝工程概况 本标段伸缩缝采用60、80、160、240型桥梁伸缩缝共计31道,其中60型6道,80型10道,160型11道,240型4道,伸缩缝工程量为372m。 3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由项目总工组织工程科、质检科及相关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公路桥梁伸缩缝装臵》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深刻领会伸缩缝施工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保证

质量及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试验室、驻地办及麻驾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共同完善了伸缩缝材料的检测,指导具体的施工工作。 (二)人员准备 目前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现已到位,为满足施工要求和保证施工质量,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配备了以下主要人员。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1名,项目总工1名,技术主管3名,试验员3名,质检员2名,装载机操作员2名,施工班组20人。(以上人员均从事高等级公路相应工作多年) (三)材料准备 为满足伸缩缝施工的各种规格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项目部已将相应材料做好科充分准备,且均送中心试验室检验合格。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以上各种材料均转运到各施工现场,各种材料均堆放整齐且合理规划,为伸缩缝的施工做好了准备。 4伸缩缝施工安装工艺 6.1 施工前准备事项 6.1.1.施工前所有用于本工程的伸缩装臵、辅料、设备、工具等均应运抵施工现场。 6.1.2.在施工现场根据要求设臵交通安全标志,设备工具和用料应放在指定的地点或区域,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应穿戴安全服、安全帽,注意文明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 伸缩缝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她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与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与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与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与地面高差的影响。 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某些标准图集与《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她防渗漏措施处理。 8、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她防渗漏措施处理。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第5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