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的意义》课件

《比的意义》课件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准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准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准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水平。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升解决问题水平。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的意义》(苏教版).doc

《比的意义》(苏教版)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2、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观点。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出示:我们六(5)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5)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师选择: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 ⑵女生人数比男生少 多少人? 师:请同学口头列式。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板书:23÷21 ⑷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1÷23 师:从同学们对六(5)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比差关系。用什么方法?(减法)。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除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把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这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叫做--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意义”。二、探索新知1、教学比的意义⑴指⑶ 师:23÷21,是谁和谁比?师述:用新的数学比较方法说,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又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比21(板书)。扶放启发:请同学想一想,仿上例(指21÷23)那么21÷23又可以怎么说呢?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21比23(板书)⑵说一说:①苹果有4个,梨有5个。苹果和梨的关系怎么说?②舞蹈兴趣小组有女生9人,男生4人。(同桌互说,后指名说)。⑶师:用比的方法不但可以对同类量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 同类量:师可结合上例简单说明] 师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问:①求汽车的速度怎样计算?100÷2=50(千米)(板书)②(指100÷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呢?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板书)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多少千米)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⑷学生举例 举一个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不同类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同桌互说,后指名说)⑸总结①思考、讨论: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②指导学生看书 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定义的?指名说一说答案,然后齐读。(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比、比的意义和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以后进行学习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面学习比的性质以及利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生活提供了帮助。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类比等能力,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展示这样两个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复习利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应用题,为后面比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说课稿比的意义

小学数学说课稿《比的意义》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

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设计意图:提高对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我执教的比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写时选择的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航天工程为载体,运用飞船里的两面小旗引导学生探讨长与宽的关系,从而引出同类量的比。再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和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类量的比。进而通过这两种情况,概括比的意义。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明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比值的计算方法及表示方法、探讨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还安排了两道做一做,一是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比值,目的是用以巩固比的慨念。另一道是求未知前项或后项的练习,旨在从侧面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上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的关系,不仅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课的地位,结合本班学生的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计算比值。 3、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及区别,感受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合情推理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养成了认真倾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新知。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采用激励、评价、指导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说流程 本课设计了激趣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个环节。 第一部分,激趣引入。Ppt出示卢延鹏同学的5张照片(其中三张照片未变形二张变形明显),让学生观察对比有何发现?如何分类?为什么其中三张照片未变形而另二张变形?再给出5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变形和未变形的长与宽的关系。然后适时引入新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身边同学的照片作为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为理解比的意义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包括5个数学活动,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材48-49页内容。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弄清楚比的意义及比的读写法、比值的计算。区分路程比时间与上面的比的区别(同类量比和不同类量比) 3、探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介绍比号的来历,引导学生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4、学生尝试说几个比(利用身边的数据) 5、探讨比赛中的比是我们今天学的比吗?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因此在

比的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基础性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 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例的意义苏教版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教学重、难点: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组比是

否能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4、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紧紧扣住生活实例采用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合作、交流、总结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我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理解》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对这个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教材分析 我们来分析一 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度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有。这个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二)重点、难点与关键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 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1、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区别。 3、关键: 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分析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点之后,我们才能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 (2)能准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有和应用。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我借助一下几种教具来辅助这节课的教学。

比例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叶复明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 1、谈话导入 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他们的年龄关系? 六(2)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 (根据回答板书) 2、旧知导入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 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 3、小结 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比的意义,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 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

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 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 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 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五、应用知识做练习。 (1)求比值。 105:35 1.2: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17:8 4:1 102:113 (3)选择题 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A、4:12 B、12:4 C、 (4)判断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认识》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3、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的主题图) 1.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组织学生同桌交流,然后点名学生回答) 2.师:图中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 cm ,宽10 cm 。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较多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 cm ,宽比长少5 cm 。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1510倍,宽是长的1015 。 3.引出新课。 师: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

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比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比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包括两个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与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提出不同的问题,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情,我预设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比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比的重要性,感受比的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此目标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小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本章节共3课时,比的意义是第一课时。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会说出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并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比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正确解决两个量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在五年级学生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有了一定的比较,对于本节课对比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很好的知识正迁移作用,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开展。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观察、推理、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等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养成认真倾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这些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的展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渗透给学生积极自学、认真听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在合作交流之前,我要求学生先要有成熟的思考后在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才有深度,才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理解比 教学中,我从“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这个情境入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自主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长、宽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接着,指出像这种倍数关系,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表示,从而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后面寻找比与谁有关系埋下了伏笔。 例1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同类量之间的比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例2主要教学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为了

比的意义(1)

识。(出示课件5)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长是宽的几倍?宽 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算式表示?(引导 学生说出,教师板书:15÷10 10÷15)B、 师: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 法)C、师: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 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师板书: 15比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师 板书:10比15 )我们来看一看,长与宽 的比,宽与长的比一样吗?为什么?说明什 么?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 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 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比是有顺序的。 D、师: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 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 量。例如:我们班有男生22人,女生24 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和 男生人数的比呢?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师(课件5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 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 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 42252km。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 多少千米?怎样用算式表示?(生说师板 书:42252÷90)B、师:对于这种关系,我 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比90。(师板书:42252比90)这里 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不同类的两个量相比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量, 如:路程∶时间= 速度总价∶数量= 单价3、归纳比的意义。A、师:刚才的两 个例子,都是通过两个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 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 以什么是比?聪明的你能说说吗?(学生试 说,教师总结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 数的比。(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比的意义(师板书课题)B、学生读比的意 义。(二)教学比的读写法和比的各部分名说算式回答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认真倾听,理解明确思考,回答读题,理解,说算式认真听讲,明白归纳读比的意义打开课本自学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代表汇报学生代表汇报认真练习反馈纠错评价想一想,比一比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小组代表汇报听,明确想一想说一说思考说说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建构意义: 1.情景引入: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同学们和老师第一次走进这个熟悉的教室仿佛还在昨天,转眼间快两年过去了,大部分同学都奔 11 了。(课件出示:同学今年 11 岁)裘老师呢,才记得刚从大学校门出来踏上三尺讲台,转眼间,,都奔…… 生: 40 了。(课件出示:老师今年 40 岁) 师:非常感谢,没猜我奔 50。请问你是怎样比较我们两者的年龄的,你能提出有关的哪些数学问题?生 1:老师比同学大几岁?(同学比老师小几岁?)25-14=11 (岁) 生3: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14-25 生4:还可以反过来提问,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25 + 14 师: 通过对同学和老师年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关系:一种是用减法来比较两者相差的岁数,这是一种相差关系;另一种是倍数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用除法计算,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相除关系。 师: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常常把两个量进行比较,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板书:比)【评析】就地取材,教师巧妙地创设了“同学老师比年龄”这么一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境引入教学,引出两个量之间的两种比较关系,不仅使数学课堂顿时鲜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2.建构意义: 师:(指着11 + 40 )同学们看这个除法算式,求“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与哪个量比较?生:同学和老师年龄在比较。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同学的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是11 比40”。 师:(指着 40+11)谁来说说,求“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比可以怎么说?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比是40 比 11。

生活中的比 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浅水龙新小学柯亚枚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我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现这节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与存在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接下来说一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了,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记住“比”这个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基于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探索有趣的、有挑战性的、生活化的问题,而且容易理解和接受形象的呈现方式,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基于对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

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3、情感目标: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的广泛与存在。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区别。 (四)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我借助以下几种教具来辅助这节课的教学。 (1)多媒体课件 (2)表格 (3)多张“生活中的比”的图片。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退回“生活”,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比的意义》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比的意义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比的意义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比的意义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

比的意义

遵循学路,构建概念的本质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 武昌中华路小学方梦雪 一、教学设计背景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比》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比来表示两个同类量或不同类量相除的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意义;比的写法、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值的概念,并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给出比的分数形式的写法。 《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掌握。教学时,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确使用数学术语。 比和除法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部分内容在新教材中被分拆出来,另成单元,主要是为了突出比不仅与分数除法有联系,还与分数、除法等知识有更重要的联系。比的认识安排在分数乘法和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为背景,引出比的两种情形:同类量比和不同类量比。而这是2003年发生的事情,距离学生太遥远,并没有起到结合生活实际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对教学情境进行了改动。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比的意义》一课的内容进行调整,将重点放在理解不同类量的比上。 二、课堂写真 【片段一】从照片引出比。 师:昨天我们见过面了,对吗?咱们班有一个孩子的笑容给方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材料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材第40、41页,包括例1、例2 及做一做和练习八的1——7题。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学习解比例、正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③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课标(2011)版》提出,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必须依赖于过程的经历。教材在编排时也尽量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利于学生的过程参与,因此我在教学时更关注这一点。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观察提问——计算比值——发现规律——得到比例——类比拓展”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教学比例的基本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藉口小学陈其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基础性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 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比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比、比的意义和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以后进行学习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面学习比的性质以及利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生活提供了帮助。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类比等能力,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