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史料解读: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史料解读: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1.参加日内瓦会议

材料一

日内瓦会议已经进入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讨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要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停止敌对行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不仅如此,亚洲各国人民同样地支持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要求印度支那停战的呼声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不断传来。……我们大家既然坐在一起来审查和研究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办法,那么,就应按照目前印度支那及亚洲的实际情况,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如果与会各国代表都具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真正愿望,我相信,会议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人民日报》1954年5月14日

材料二

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为使和平的恢复得到足够的进展,并为使自由表现民族意志的一切必要条件得以具备,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

──《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1954年7月21日)【解读】1954年4月26日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在日内瓦开幕。由于存在原则分歧,与会各方就朝鲜问题未达成任何协议。5月8日会议开

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经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与会国的共同努力,会议就在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结束战争达成一系列协议,并通过最后宣言。以上两则材料分别选自1954年5月12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和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达成的最后宣言。其要点是:①中国主张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民族权利基础上,停止殖民战争,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②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③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恢复该地区和平的重要方面。

上述资料表明:在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国际舞台,为促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缓和印度支那的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2.出席万隆会议

材料一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所有附属国人民都应该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而不应遭受迫害和屠杀。各族人民不分种族和肤色都应该享有基本人权,而不应该受到任何虐待和歧视。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就没有人能够把我们拖入战争;如果我们决心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没有人能够继续奴役我们;如果我们决心友好合作,就没有人能够分裂我们。我们亚非国家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人民日报》1955年4月20日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人民日报》1955年4月21日【解读】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二战后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共有29个国家应邀参加。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周恩来率领出席。以上两条材料分别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和补充发言。其要点是:①在国际关系中,一切国家和所有人民都应当享有平等权益。②亚非国家必须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民族独立和国家间的友好合作。③中国与亚非国家应该在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共同基础上,求同存异,增强互信,彼此支持,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这些资料还表明,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旨在:①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和推动亚非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彼此间的团结合作。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共同反帝反殖,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③以“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亚非国家相互同情和支持。

《推荐》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必修1)专题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讲)(基础版)Word版含解析

【课堂讲解】 本课首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然后要明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最后要通过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的学习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激烈。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独立自主。 2.方针政策: (1)“另起炉灶”。 ①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②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 ①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1.从国际上看由当时国际局势决定。当时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之下,美苏双方以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划分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敌视新中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从国内看由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决定。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实行“一边倒”政策在当时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为新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外部条件。 核心讲解:对比新旧中国在外交上的不同点,然后在对具体史实的基础上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感想:(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例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 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答案】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过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 案岳麓版必修1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2)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3)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目标】 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周恩来于1953 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考试说明】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学习重难点】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 2、提出: 3、意义: 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日内瓦)(1954年) 1、目的: 2、特点: 3、影响: 四、中国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1、特点: 2、中国的作用: 3、会议意义: 第2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习目标】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考试说明】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理解上海合作组织 【学习重难点】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自主学习】 一、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2、恢复: 3、意义: 二、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 1、原因:

2、改善过程: 3、意义: 4、中美正式建交过程 三、中日建交 1、原因: 2、标志: 四、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五、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表现: (2)意义: 六、上海合作组织 (1)建立时间:(2)参加国家:(3)性质:(4)共同目标:(5)意义: 【合作探究】 1、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达成积极共识。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局面的形成,是基于双方达成 A.“区域合作”的模式B.“一个中国”的共识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睦邻友好”的方针 2、“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4、右图是我国于198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 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5、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 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6、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七单元 第26课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电子题库第七单元第26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1.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B.苏联 C.印度D.日本 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日内瓦会议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周恩来为代表团团长参加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3.20世纪70年代,推动日本主动与中国建交的直接原因是( ) A.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日本急需中国广大的市场 C.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D.中美关系的缓和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理解。解答本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直接原因”。4.2012年以来,我国多批维和人员奔赴世界各地参加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解析:选A。联合国安理会是世界上唯一有权采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中国参与维护和平的工作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5.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请回答: 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理解能力,可直接根据材料内容归纳。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史料解读: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1.参加日内瓦会议 材料一 日内瓦会议已经进入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讨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要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停止敌对行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不仅如此,亚洲各国人民同样地支持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要求印度支那停战的呼声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不断传来。……我们大家既然坐在一起来审查和研究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办法,那么,就应按照目前印度支那及亚洲的实际情况,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如果与会各国代表都具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真正愿望,我相信,会议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人民日报》1954年5月14日 材料二 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为使和平的恢复得到足够的进展,并为使自由表现民族意志的一切必要条件得以具备,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 ──《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1954年7月21日)【解读】1954年4月26日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在日内瓦开幕。由于存在原则分歧,与会各方就朝鲜问题未达成任何协议。5月8日会议开

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经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与会国的共同努力,会议就在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结束战争达成一系列协议,并通过最后宣言。以上两则材料分别选自1954年5月12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和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达成的最后宣言。其要点是:①中国主张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民族权利基础上,停止殖民战争,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②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③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恢复该地区和平的重要方面。 上述资料表明:在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国际舞台,为促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缓和印度支那的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2.出席万隆会议 材料一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所有附属国人民都应该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而不应遭受迫害和屠杀。各族人民不分种族和肤色都应该享有基本人权,而不应该受到任何虐待和歧视。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就没有人能够把我们拖入战争;如果我们决心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没有人能够继续奴役我们;如果我们决心友好合作,就没有人能够分裂我们。我们亚非国家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人民日报》1955年4月20日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精选资料、感谢阅读下载 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业分层测评24 岳麓版必修1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合作原则D.“求同存异”的方针 ( ) 【导学号:24940153】 【解析】根据题干可判断此次会议应为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 D 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24940154】 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 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为首的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答案】 B 3.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1971年11月8日。A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1972年,D项是在1971年3月,故选B项。 精选资料、感谢阅读下载 【答案】 B 4.(2021·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和民间交流一直存在,但政治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处于不正常的敌对状态。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 B.日本追随美国 C.朝鲜问题 D.“文化大革命”【解析】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是针对日本跟随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的反映,故A项错误;日本追随美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朝鲜问题是影响邦交正常化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导学号:24940156】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1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智慧(1) ——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外交一、教材分析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课。 本课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介绍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应用和历史意义。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重点是恢复的原因。第三目“历史性的握手”,介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重点是背景和意义。第四目“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内容较为繁杂,需要重新整理线索,方便学生记忆。故在本课教学中,我将本课知识点以年代为线索划分,分成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外交四个部分。 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正确理解目前紧张的中美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内容在2016年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今年的高考中也极有可能会出现。 二、学情分析 高三(14)班在我校属于文科次重点班,但是基础还是普遍较为薄弱,且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热情已有所降低。班里学生经历了高一高二两年多的时间的历史学习后,已经对知识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部分学生仍旧存在时空架构和历史解释方面的问题,对于答题正确率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我将在导学案中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排查基础知识,并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归纳,最后挑选了适量的优质题目以供学生训练。在本课讲授过程中会适当插入一些当前中美、中印外交时事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图片材料,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以表格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述我国20世纪7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3.帮助学生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主要史实,探讨其原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拓展: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又称“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五国发起,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陈毅、章汉夫、叶季壮、黄镇为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的会议。共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参加。周恩来在会上几次发言,指出: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认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在各国代表团的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会议有力地推动和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日内瓦会议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参加会议除五大国和朝鲜双方外,还有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关于朝鲜和平统一问题,外国武装从朝鲜撤走问题,双方进行激烈斗争。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就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5月8日开始,大会转向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老挝王国和柬埔寨王国。中国、苏联、越南代表团始终坚持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而美国代表团极力反对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5月初,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战役的重大胜利,为和平解决印支问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讨论老挝、柬埔寨问题遇到困难时,6月16日,周恩来提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四点建议,得到许多国家赞同和支持,为解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测试第25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必修1)(含答案)

第25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唯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B.“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外交三大政策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3.读下列“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4.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中美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是指( )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中美两国建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D.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5.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

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 ( ) A.《阿拉木图宣言》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7.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0—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派出1450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五、六、七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五、六、七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 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

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4年9月,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外交历史专题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外交历史专题岳麓版必修1 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某某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某某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某某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某某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理解掌握新中国在日内瓦和亚非国际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就。理解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概况和意义。理解掌握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正常化原因、概况和意义。理解掌握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则及其指导下的外交成就和意义。理解掌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新发展及其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整体把握我国五十多年的外交发展历程,培养综合分析和认识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外交政策发展演变和外交成就,认识外交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预习与思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相比有何不同? 在谈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问题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毛泽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试分析中国能够加入联合国的原因有哪些? 3.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联系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谈谈你的看法。 4.列举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对外交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主体知识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政策 ①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处于状态中。 b._____等西方国家却对新中国采取________态度。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内容:包括“ ”、“ ”和“ ”三大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在同和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年,周恩来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第二年访问和时确立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内容:、、、、。C.意义:标志着;它超越和的差异,其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的基本准则。 ③“求同存异”的方针。 以独立姿态登上世界政治舞台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参考学案3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知识梳理】

【预习检测】 1、选择题 (1)《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求异的。”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 D.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3)1971年10月25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在APEC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4)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深化拓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阶段特征: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

高中历史万隆会议

高中历史万隆会议 (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 1、(4分)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A.推动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C.建立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 2、(4分)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3、(4分)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会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4分)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5、(4分)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