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6.1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前准备

滑板,多媒体课件,磁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感觉到肌肉不同程度地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什么是力

活动1:让学生观察下面几张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

学生分析:蚂蚁搬运食物,蚂蚁对“食物”产生了“搬”的作用;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对杠铃产生了一个“举”的作用;起重机提升重物,起重机对重物产生了一个“提”的作用;甲、乙两磁体运动一段距离,一个磁体对另一个磁体产生“推”的作用。

蚂蚁搬食物

运动员举杠铃

起重机提重物

磁体推磁体

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

活动2:请学生回答:

(1)力是什么?

(2)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体会发现以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活动1: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分析:小朋友把橡皮泥捏成想要的形状;运动员用力拉弓,使弓弯曲;成年人两手施加力可以使弹簧发生弯曲。综上分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活动2:多媒体展示踢球动画。

学生分析:运动员甲用脚踢球,使球由静止变成运动。运动员乙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守门员丙用手接住球,球由运动变成静止。综上分析:力可以使物体的速度或方向(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总结归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探究点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选甲、乙两同学均站在滑板上,当其中一人用力推另一人时,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两人的运动情况,活动结束后,甲、乙两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分析:甲同学推乙同学时,感觉乙同学也在同时推他,他们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乙同学在推甲同学时,感觉甲同学也在同时推他,他们也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教师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探究点四:力的三要素

活动1:学生实验:

(1)学生甲在门上同一点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

(2)学生乙在门上不同点用大小相同的力推门。

甲、乙同学报告自己的感受。

活动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刚才的活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

板书设计

6.1怎样认识力

1.什么是力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反思

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中,还是在尖端的科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力”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力,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因此,认识“力”,研究“力”,运用“力”显得十分必要。力学知识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力,辨别力。而这一节则要让学生认识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明白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为以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做必要的铺垫。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会作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

弹簧,弹簧测力计,拉力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让两名学生分别拉同一拉力器,其他学生猜想他俩谁用的力大,引出力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测量力

老师介绍常用测量力的工具并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投影]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纸条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教师归纳总结:(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主要是由弹簧、指针、挂钩、刻度板等组成。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①首先要看清量程,也就是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否则就会损坏弹簧。②认清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若没有,则需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④使用前轻轻地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⑤使用时,拉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二)怎样用图表示力

[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讲解] 老师假设刚才人拉车的力为100N, 演示如何用力的示意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

[学生练习]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2.6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板书设计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1.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成正比

3.使用方法

(1)调零

(2)认清量程、分度值

(3)使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示意图:画法

教学反思

通过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会画力的示意图。在中考中,本节有可能与高中的胡克定律相联系,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做一点这方面的拓展,一方面是作为知识扩展,另一方面可以为考试做一定的铺垫。

6.3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会用G=mg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与应用。

4.知道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中对人类征服自然的科技成就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及物体的重心。

【教学难点】

重力和重心概念的建立。

课前准备

钩码三只、弹簧测力计一只、橡皮泥和线;具有有关重力教学的教学视频、图片、动画素材;具备有关重力方向的演示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1.放开手中的粉笔,为什么会自由下落?

2.把杯中的水倒出来,水为什么从高处流向低处?

3.包围地球的大气为什么不会逃逸?

4.月球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动?

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重力的产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在20世纪,有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男孩。一天,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成熟的苹果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有一个苹果刚好落在小男孩的头上,于是,小男孩想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小男孩是谁吗?

生:牛顿。

师:那么他想到的是什么问题呢?

生: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师:我们班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解答牛顿的疑问啊?

生: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

师: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在座的每位同学,这里的桌子、仪器等受不受重力作用?生:受。

师:那么天上的飞机和小鸟,它们受不受重力作用?

生:受。

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粉笔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粉笔;水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水。重力在物理学中用字母G表示。生活中,物体重力的大小,称为物重。

探究点二:重力的方向

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师:砸到牛顿的苹果为什么落下,从什么方向落下的?

生: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

活动:演示实验:让同学注意观察两条铅垂线的方向。一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的铅垂线;二是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铅垂线。

教师分析:在地球表面的每个地方,竖直是个特定的方向,跟当地的水平面相垂直,近似指向地心。

举例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铅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铅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得是否水平。

探究点三:重力的大小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活动: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分别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物体的质量不同,但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说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N/kg。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N/kg,这个值用g表示,g=9.8N/kg。粗略计算,g可取10N/kg。

3.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使用这个公式时,质量m用千克作单位,重力G用牛顿作单位,g=9.8N/kg。

教师归纳总结:从G=mg知道,重力跟质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是实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探究点四:物体的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粗细均匀的同种材料组成的棒,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球的重心在球心;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增大底部支承面积,降低重心位置,都可以增大物体的稳定性。

板书设计

6.3 重力

1.重力: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铅垂线的应用

3.重力的大小

(1)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到的重力

(2)重力公式G=mg,g=9.8N/kg

4.物体的重心

(1)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看成作用在某一点上

(2)物体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

课堂内容丰富,感性材料比较多,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重力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牛顿故事引发学生联想,得出重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采用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也更好把握住本节的重、难点。

6.4探究滑动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2.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毛巾,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①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

②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③推出的砂壶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

教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学完今天的课我们就会知道原因了。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生活中的摩擦

教师:摩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图: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事例,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概念。

教师归纳总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叫作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探究点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

教师先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

活动1:把手放在桌面上,轻压桌面,拖动;手用力压桌面,再拖动。

活动2: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再在玻璃上写字。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实验的感受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提出可能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有关,跟物体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跟物体的重力有关等。

教师既要对学生大胆的猜想给予鼓励,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可合并为四个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有关。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了。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呢?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变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如何才能准确读数?并且要求学生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大多数学生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并且让全体学生对该方案进行评估、纠错、补充、完善。

除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外,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如:可用大玻璃瓶代替木块,用细绳牵引玻璃瓶在木板表面上滑动,在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加水的多少来改变压力的大小;还可以通过瓶底朝下和瓶口朝下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还可以让瓶子滚动来研究滚动摩擦等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每2-4人为一组,因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组可选择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必选问题: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自选问题:其他几个猜想任选

其一进行实验。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做如下具体指导:

①匀速直线拉木块运动时,拉动木块所用的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②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眼睛注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③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了保证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牵引木块时,可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而不是只拉住吊环。

④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分类整理,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在接触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6.收获与反思:

实验结束后,询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这里的“收获”不仅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了哪些方法、有哪些情感体验,如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也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并且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活动:阅读“信息浏览”中关于“在相同压力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的资料。实验验证:把带轮的小车车轮向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小车倒置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探究点二: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进行讨论,举出例子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摩擦都是有害的,生活中也存在有益的摩擦。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多媒体展示:鞋底摩擦大可防滑,传送带等。

教师总结:可见,生活中存在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教师提问:谁能举出增大摩擦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举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实例。如:(1)轮胎印上花纹,增大摩擦;(2)演奏前在小提琴的弓弦上擦些松香;(3)自行车的刹车。

总结:可以通过增加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摩擦力。

教师提问:谁能举出减小摩擦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举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实例。如:(1)打气筒的内部做得很光滑;(2)在自行车车轮的轴承中加润滑剂;(3)自行车的车轴处装有滚珠轴承;(4)气垫船能够快速行驶;等等。

总结: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使摩擦面分离。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等,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气垫导轨的原理。

教师归纳总结:(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加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使摩擦面分离。板书设计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

1.摩擦力

(1)概念

(2)产生

(3)方向

(4)分类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加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4)使摩擦面分离

教学反思

与传统教材相比,该节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材先结合生活中的两个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再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摩擦,体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提供依据。“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两个环节,教材并没把现成的方案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详尽地写出来,而是指引思路,通过“金钥匙”教给方法,利用简捷明了的图片提示实验方法步骤,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方法编写,既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又不会使学生茫然无措,有利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力臂的概念和画法;杠杆的分类。

课前准备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运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自制“蜡烛跷跷板”:①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顶端一样露出烛芯。②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③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儿,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儿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调试蜡烛,使它平衡。这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④点燃蜡烛两头,熔化的蜡就会一滴一滴地不断滴下来。滴下蜡油的一端会向上翘一些,蜡烛两端会交替上下晃动,跟跷跷板一样。这个实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教师:多媒体展示的工具中共同点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都是硬棒;(2)工作过程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3)除了固定点不动以外,还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使它转动,另外一个阻碍它转动。1.提出问题

看教材图,提问: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跷跷板为什么能平衡?跷跷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2.设计方案

师生通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可以得出:跷跷板中间有一个固定的转动轴,男生、女生分别给跷跷板一个向下的力,调整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当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和两力的大小满足一定条件时,跷跷板就能处于水平状态。

为了用实验研究上述问题,可以对它进行简化,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匀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使学生领会到,对实际物体(研究对象)进行简化、抽象后,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3.进行实验

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入教材表格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把悬挂点选在木尺的中心处,使用前要调节木尺平衡,钩码对木尺拉力的大小就等于钩码的重量,注意测准钩码的重量和钩码到O点的距离。要多次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和它在木尺上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

4.分析和论证

老师可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根据你的实验分析,木尺水平平衡由哪些因素决定?分析你的实验数据,看看在什么条件下,木尺才能平衡?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会认识到木尺水平平衡由两边力的大小和两力到支点的距离两个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杠杆、动力、阻力、支点、力臂的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介绍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概念时,要向学生指出: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使杠杆绕轴转动的力为动力;而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为阻力。②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受到的力,是其他物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不要把杠杠作用给别的物体的力误认为是杠杆受到的力。③无论是动力臂还是阻力臂,都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为了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可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沿a 、b 两个不同方向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观察两

次的拉力是否相同,想想为什么?

明确了动力、阻力、力臂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表中收集

的实验数据,找出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的数量关

系,即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或。

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用较小的力可以撬起大石头?为什么跷跷板上大人也会被小孩跷起来?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从支点O 向动力F 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 1,从支点O 向阻力F 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 2。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线。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画力臂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明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画力臂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支点,

1221L L F F

(2)画力的作用线(过F1、F2的直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足在力的作用线上,

(4)标出力臂。可简记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力臂”。

除了画教材上所给的几个杠杆的支点和力臂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类器具,让学生巩固力臂的画法,多做几个练习,进一步理解力臂的含义。

人体内许多地方的骨骼、关节也构成杠杆,学生对此感到很好奇。教师可以联系生物课、体育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学科渗透,再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体会这些杠杆是如何工作的。“机械手”体现了简单机械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最好配合幻灯片或多媒体动画进行介绍。

探究点:杠杆的应用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另外还有一种等臂杠杆。

1.省力杠杆

多媒体展示:压水机的手柄杠杆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探究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归纳总结: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省力但费距离。

请同学们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杆。

出示省力杠杆如:铡刀(图)、瓶盖起子(图)、独轮车(图)。

最新粤沪版-2017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

粤教沪科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注意:取g=10N/kg )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估测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的拇指宽约为10cm B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C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D .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s 2.如图1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3.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如图3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 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5.位于市区商业大楼旁的观光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内乘客可透过电梯的玻璃观看路面的树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 6. 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以下关于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汔车突然启动时乘客会向后倾倒,是因为乘客受到惯性的作用;②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③汽车拐弯时司机通过转动方向盘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④汽车行驶时尾部的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⑤用力踩刹车是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7.如图4所示的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水,若将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变化 情况是 A .压力减小,压强增大 B .压力增大,压强减小 C .压力和压强都增大 D .压力和压强都减小 8.如图5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 .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 .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D .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A.剪刀 B.起子 C.镊子 D.钢丝钳 (图1) (图2) (图3) A B C D (图5) (图4)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F)的概念 .. 注: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②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③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特点 .. (1)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两物体之间的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划船、游泳、跳远、跳高、火箭发射等。 :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效果 .... 注: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力的单位 .. 注: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1)原理 .. :“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2)使用方法 .... :①使用前要校零;②不许超过它的量程;③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④(3)注意事项 .... 使用时,弹簧、指针等不要与外壳摩擦。 注: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试卷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09—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制卷教师:座位号: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 2、在右图中,要将一圆柱体重物推上台阶,最小的作用力 应是 () A、F 1 B、F 2 C、F 3 D、F 4 3、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4、图1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钢丝钳 B. 起子C羊角锤. D.镊子 图1

5、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小丽和同学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这是物理课堂常见的一幕,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突然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到地上 C、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漂在空中 D、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地滑着、碰撞着 6、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刘翔以12.88s创造了男子110m栏世界纪录 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2min45s前进了1000m C、手扶拖拉机在20min内前进4.8km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30km/h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使灰尘落下 B、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8、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 B、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一定不会保持静止状态 9、你一定听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兔子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杠杆平衡时,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 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 、G 、M ;属省力杠杆的是A 、 B 、 C 、 D 、 E 、H 、I 、L ;属等臂杠杆的是J 、K 。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离。 【提供的杠杆是:A 、撬棒。B 、抽水机手柄。C 、独轮车。D 、钢丝钳。E 、汽水瓶盖起子。F 、摄子。G 、理发剪刀。H 、羊角锤。I 、道钉撬。J 、定滑轮。K 、天平。L 、动滑轮。M 、钓鱼杆。】 1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 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5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5 1。 第七章运动和力 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下)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公式中: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 29、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铡刀,手动抽水机) 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筷子,手前臂) 特点: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点为: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30、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1、定滑轮: (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2)特点: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变拉力方向 (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32、动滑轮: (1)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 (2)特点:省一半的力,拉力F=(G物+G动)/2 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时,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33、滑轮组 (1)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2)滑轮组省力判断: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识记知识之概念篇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⑵_改变物体形状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 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 1×L 1 =F 2 ×L 2 ;或杠杆平衡时,动力 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F 1/F 2 =L 2 /L 1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G、M;属省力杠杆的是A、B、

八年级物理下册 知识点归纳 粤沪版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 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8.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19.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0.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1.三种杠杆:

沪粤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4分) 1.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下列估测数据你认为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800g B. 课桌的高度大约1.5m C.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0.05m3 D.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2.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它表示的意思是() A. 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 B. 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kg/m3 C. 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kg D. 每千克酒精的体积是0.8×103m3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B. 海洋比陆地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的缘故 C. 人在高山上呼吸困难是因为高山上气压比山下气压高 D. 并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 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 2019年6月17日晚,我国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里氏 6.0级地震,造成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地震涉及物理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救灾直升飞机保持一定高度匀速飞行并空投物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 强烈地震引发珠峰雪崩,冰雪石块飞速涌下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C. 由于惯性,救援人员必须提前在飞机还未到达目标区域上方时投放物质 D. 直升飞机升空时,因螺旋桨高速转动在桨上下表面形成压强差使飞机所受升力大于重力 6.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B.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C. 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 飞机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大的原理 7.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托住(塑料片重量不计),放入水中16厘米处,然后向管内缓缓倒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煤油,当塑料片开始下沉时,煤油在管内的高度是() A. 0.8厘米 B. 8厘米 C. 20厘米 D. 16厘米 8.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及其构件完好无损,某同学用其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0N,则物体的重力()

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六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2017年10月16日3时25分在徐闻县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台风可以吹弯大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还可以将沙石吹得漫天飞舞,这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2.手拍桌子,手感到疼,是因为________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3.测量____________的工具叫测力计,它是利用“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__________越大”这个道理制成的。 4.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当运动员拉出弧线球在急速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乒乓球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5.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为60N ,它的质量为________。月球的引力只是地球的1 6,那么该南瓜在月球 上受到重力为________N 。(g 取10N/kg) 6.一种转盘桌,在大桌面与活动桌面之间装有转盘,转盘的主要结构就是滚珠轴承,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装滚珠轴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随着桌面上物品的增加,活动桌面转动的灵敏度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重为G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15N 的力水平向左拉物体,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当把拉力F 增大为20N 时,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 8.如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独轮车属于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设车和泥土的总重G =1000N ,运泥土时从A 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 ,F 的力臂是________m ,F 的大小至少是________N 。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 识点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 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 5.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 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 、G 、M ;属省力杠杆的是A 、B 、C 、 D 、 E 、H 、I 、L ;属等臂杠杆的是J 、K 。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离。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难题上课讲义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 理难题

1.(2014·玉林)如图所示,体积为500cm3的长方体木块浸没在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2N,此时水的深度为20cm。(取g=10N/kg),如图所示,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3)木块的密度。 (4)若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要使剩余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在木块上应加多大的力? 2.(2014·来宾)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 的正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2 5 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 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物块A受到的浮力; (2)物块A的密度; (3)往容器缓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 (整个过程中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3.(2014·茂名)小明用质量忽略不计的杆秤测量物体M的质量,如图所示。当秤砣位于位置B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浸没在纯水中,秤砣移至位置C时,杆秤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已知秤砣的质量为2kg, OB=5OA, OC=3OA,g=10N/kg,求: (1)物体M的质量; (2)物体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体的密度。 4.(2014·娄底)随着生活品味的提升,玻璃房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眯,这大玻璃窗户的清洁可由如图所示的“自动擦窗机器人”完成.某“自动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自动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g取10N/kg) (1)当自动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摩擦力为 N.此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自动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2×10﹣3m2,若吸盘在此面积上对玻璃的压强为1.5×105P a,则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多大? (3)自动擦窗机器人竖直向下运动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自动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 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

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公式中: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 29、三种杠杆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 5.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 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与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注意: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例如: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推力作用,而就是足球具有惯性。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或静动转换) 3、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就是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例如 4、力的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就是:牛顿(简称:牛),符号就是N。 1N大约就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与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就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与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与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太空舱内不能测量物重,但可以测量拉力。 9、力的示意图就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与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就 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就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就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就是N,m表示质量,单位就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识记知识之概念篇 班别:姓名:学号: (2009.5.25)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⑵_改变物体形状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杠杆平衡时,动 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F 1/F 2 =L 2 /L 1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G、M;属省力杠杆的是A、B、C、D、E、H、I、L;属等臂杠杆的是J、K。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离。 【提供的杠杆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C、独轮车。D、钢丝钳。E、汽水瓶盖起子。F、摄子。G、理发剪刀。H、羊角锤。I、道钉撬。J、定滑轮。K、天平。L、动滑轮。M、钓鱼杆。】 1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5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1/5。 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知识点总结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 5.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 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6.1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前准备 滑板,多媒体课件,磁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感觉到肌肉不同程度地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什么是力 活动1:让学生观察下面几张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 学生分析:蚂蚁搬运食物,蚂蚁对“食物”产生了“搬”的作用;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对杠铃产生了一个“举”的作用;起重机提升重物,起重机对重物产生了一个“提”的作用;甲、乙两磁体运动一段距离,一个磁体对另一个磁体产生“推”的作用。 蚂蚁搬食物 运动员举杠铃 起重机提重物 磁体推磁体 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 活动2:请学生回答: (1)力是什么? (2)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体会发现以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活动1:多媒体展示图片:

2016-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

2016-2017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它的惯性小D.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 2.水中游动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5km。这三者的速度大小是() 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 D.三者一样快 3.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上来看,它涉及许多物理知识,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坐垫呈马鞍形,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力 B.坐垫下有许多根弹簧,目的是利用它的缓冲作用减小震动 C.在车外胎、把手塑料套、脚踏板和刹车把套上都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 4.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D.无法判断 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世界纪录保持者王濛以43秒048夺得冠军,成为蝉联冬奥金牌中国第一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濛踮起后脚尖做起跑姿势时对冰面的压强变小 B.王濛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王濛加速冲刺时运动状态不变

D.王濛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是因为她具有惯性 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7.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沿竖直方向 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ρ甲和ρ乙的关系为()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以上都有可能 8.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3的物块轻放人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 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9. 潜水员由水面下3m深处潜入水面下20m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压强、浮力变化情况是()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浮力增大D.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10. 小博想模拟同一艘船在海洋和河流中的沉浮情形。她将小铁块B固定在 木块A上面代表“轮船”,用相同烧杯盛装等质量的水和盐水代表“河流” 和“海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第一次将AB放在水中,发现A 的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第二次放在盐水中,发现A的上表面露出了液 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模拟实验可知,轮船由河流航行到海洋将下沉B.AB在水中悬浮,在盐水中漂浮 C.AB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D.两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相等 二.填空题 1. 如下左图为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是杠杆ABC和杠 杆A'B'C'在起作用,其中B、A'分别为两个杠杆的支点,则杠杆ABC是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