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②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③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特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两物体之间的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划船、游泳、跳远、跳高、火箭发射等。

3、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注: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

....:“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3)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校零;②不许超过它的量程;③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④使用时,弹簧、指针等不要与外壳摩擦。

注: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注:会画力的示意图。①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②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平移,把它们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6.3重力:用G表示

1、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 = mg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9.8N/Kg(为方便计算,可取g=10N/Kg)其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注:①在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g值略有差异,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重力大小也略有不同。②月球上的物体由于被地球吸引也受到“重力”的作用,g月大约是g地的1/6。

(3)测量: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②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再根据公式G = mg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重垂线原理

..: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应用

..: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注:①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②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用悬挂法找;

③物体的稳定性...

跟底部支承面和重心的位置(高低)有关。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 (2)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 (3)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4)接触面不光滑

3、分类..

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如:人走路时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5、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6、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7、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8、应用..: ⑴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轮胎、鞋底、工具手柄等有花纹。

增大压力: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圈的摩擦;传送带与轮子之间的摩擦。 ⑵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磨刀、滑冰场的冰面。 减小压力:

变滑动为滚动:轮子、轴承。

使两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注: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条件:(1)要有力的作用 (2)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3、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注: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

: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4、杠杆的平衡条件....

: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测量力臂。 ③ 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1221

F L F L =

5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1、 定滑轮:

①定义:在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

: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F=G ) 2、 动滑轮:

①定义:在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重物一起运动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F=1

2G ) 3、 滑轮组

①定义:由若干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若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

注:F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G 物:物体的重力。 (2)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竖直..方向拉: (G 物为物重,G 动为滑轮重)

水平..

方向拉: (f 是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

(3)竖直..

方向拉: S =nh 注:S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 h :物体移动的距离 n :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F F 1

1

f n

F 1

=)(1动物G G n

F +=物

G n

F 1=

水平方向拉:S=nS 物 注:S 物: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

(4)组装滑轮组方法.......

:“奇定偶动” (若n 为偶数,最后一段绳子从定滑轮出来;若n 为奇数,最后一段绳子从动滑轮出来)

注:绳子股数:n=2N

n=2N+1 (N 为动滑轮个数)

注:有时要用倒绕法(先确定最后一段绳子)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

①定义: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选取原则:参照物可以选取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

: 先选择参照物,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或距离是否改变。若改变是运动,反之是静止。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物理学中采取“单位时间比路程”。 2、速度..(v ) ①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公式..: s

v t (S 表示路程,单位是m ;t 表示时间,单位是s ) ③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 /s (米每秒) 常用单位有km /h (千米每小时) ④单位换算....:1m /s=3.6km /h 注:1m/s 的物理意义....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路程是1m 。 ⑤变形公式....

:s=vt t=s/v 注:多段路程求平均速度的问题。要明确是求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速度。

火车过(桥、山洞、隧道)的问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车长+桥长。

3、运动的分类:

4、匀速直线运动......: ①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都相等

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

..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

..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注:①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②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受到惯性的作用”,只能说“物体由于惯性”或“物体具有惯性”。

③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如汽车启动与刹车时人的歪倒情况、跳远助跑、安装锤柄等。

5、知道惯性现象的利用与防止

.....:

对人们有益的要利用

..:如跳远助跑、安装锤柄、拍打灰尘、汽车进站提前关闭油门等。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如禁止超载、超速,要系安全带、保持车距等。

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称这几个力为平衡力。

3、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受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是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注: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常见的几对平衡力

........:

①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重力与支持力;

②用绳子吊着的物体:重力与拉力;

③压在墙上的物体:重力与摩擦力;

④用手拿着的物体:重力与摩擦力;

⑤竖直匀速下落的物体:重力与阻力(浮力);

⑥水平匀速运动的物体:

水平方向:拉力(推力、牵引力)与摩擦力

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

6、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8.1 认识压强

1、压力

..:用F表示。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 F = G 。(4)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影响压力

..的.作用效果

....的因素: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具体关系为: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用P表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

F

P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 S:米2(m2)。

注: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

..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

×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

..:可通过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来改变压强。

减小

..压强: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

..压强: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等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

(F

P

S

=)。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

:U 形压强计 ①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②原理..:两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规律..

: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压强公式....:P=ρgh (h 是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注: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

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D 、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①先计算出液体某处的压强P=ρgh ;

②再计算这个面积上受到的压力F=PS 6、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

: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

: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等。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0P 表示。

注:“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等。

4、大气压的....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0P =760mm Hg=76cm Hg=1.01×105

Pa(1标准大气压)

注:上方是真空; h :内外液面高度差。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10 m

③h 与水银槽中的水银多少无关;跟玻璃管的形状、粗细、倾斜无关;跟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无关。 5、大气压的特点......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注:大气压还跟温度、天气、气候有关。

6、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用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液、带吸盘的挂衣勾、抽水机等。

8、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

: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9.1 认识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法 F 浮=G -F 示(在空气中和液体中的两次示数差) 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产生的。 F 浮= F 向上-F 向下 注:桥墩没有受到浮力。

5、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具体关系为: 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注: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9.2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2)表达..式.

注:物体浸没在液体时,V 排=V 物

可以看出:浮力大小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只受浮力和重力。 (2)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注:

①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 比较ρ液

与ρ

②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在水中总是漂浮。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液

排ρm

=V ;排

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注:轮船由江河进入海洋(ρ

河水

海水

)时,所受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船身会上浮一些。

(2)潜水艇...

: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在液体中总是漂浮,所受重力不变,浮力不变。在液体中浸入的越多,说明液体的密度越小。 3、求浮力的方法:

①弹簧测力计.....法.:F 浮=G -F 示(特点:有弹簧测力计,先后测出在空气中、液体中的示数) ②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 F 向下(特点:知道物体浸在液体里的深度和上下表面的面积) ③公式法...

:F 浮=G 排 =m 排g =ρ液

V 排g (特点: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或质量;知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和液体的密度) 注:一般是浸没,V 排=V 物 ④平衡法...: F 浮=G (特点: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或悬浮状态) 注:求浮力时,有时会同时使用两种公式。(①③经常结合一起用。)

9.4 神奇的升力

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气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应用..: 4、升空原理....

: 飞机:升力(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直升飞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飞艇:浮力。

第十章 从粒子至宇宙

10.1 认识分子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提出“原子”的概念,意思是“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2、阿伏加德罗:最早提出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注: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3、分子非常小,数量非常多。

注: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为10-10

(0.1nm ),其质量也非常小。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扩散..: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注:①固体、液体、气体,都会发生扩散。 ②扩散现象....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这种跟温度有关的分子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3、固、液、气体的特点.........: 固体:有一定体积,有一定形状;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分子在一定的位置振动。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无形状;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群可以相互滑过。 气体:无体积,无形状;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10.3 “解剖”原子

1、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确认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2、原子模型

....:卢瑟福“核式结构”

原子核(+)质子(+)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

注:电子、质子、中子三者中电子质量最小。

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1、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

2、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跟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3、常见物体大小尺度排列:

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人>细胞>病毒>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