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x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x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x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docx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

——电子书包应用课例谈

一、“语言文字”的再认识

众所周知,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自 2011 版新课标颁布以来,对课标的解读往往集中于“运用”、“综合性、实践性”等字眼。但笔者以为,在“互联网+”时代,有学

者们首先应当将视点聚焦于“语言文字”。为何?语言和文字都是信息

的载体,而互联网最主要的优点都体现在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1.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

2.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4.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通过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

5.信息交换的发展趋向于个性化(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

求)

6.使用者众多

7.有价值的信息被资源整合,信息储存量大、高效、快速

[1]

8.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图片、文字等)

因此,首要的整合点就是,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

学信息传递的方式。以《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在课前,

笔者布置了课前自学。(见图片 1)

图片 1

利用电子书包,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提示,完成了初读正音、理解诗意、再读悟情、反思质疑

四个学习任务。

如图所示,在学习之后,学生提交任务单,教师就可以在终端阅览、批改与整理学生的反馈资料。(见图片2)

图片 2

(注:图中的错别字,系学生在输入时操作不当,且在教师

在系统中无法修正)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呈现了以下改变:(一)效率的提高

若从时间的维度来衡量,学生自学的平均用时为22.4 分钟,完成的却是以往课堂40 分钟的活动。而且传统的教学中,38 名学生的信息是无法在课堂上同时反馈给教师的,那么教师自然也就无法把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进一步的个性化指导也就无从说起。所以,

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利用电子书包的学习活动效率都是

远远要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

(二)方向的转移

以往学生总是在被动接受老师提供的信息——无论是引导思考的

问题,还是针对文本的赏析。而利用电子书包,则可以实现“学生——老师”式的信息传递。(见图片3)

图片 3

学生在自学后,将自己生成的全部信息提交到教师的终端。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反馈充分体现了每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水平。(见图片4)

图片 4

除此之外,开放性的思考,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又能体现各个学生独特的思维习惯。这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以往教学中,重点、难点是建立在前人整理、总结的经验上,这是具有普遍性;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重点、难点是随着学生个体差异而不断变化的,难以准确把握。现如今,有学者们要将教学焦点集中在那些学生依靠自身能力难以突破或无法突破的问题上。这样,上述的“高效”才得以实现。

(三)准确度提升

有了以上两点作为依托,学生学习中最细微的错误在网络平台上一览无遗。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也不再觉得无的放矢。例如:《清平乐·村居》一词上下两阙,共分四句。从图中

数据可知,学生最难理解的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一句。最后一句的正确率略高于50%,而其余句则是少部分学生出现问题。课堂教学,孰详孰略,准确鲜明。

二、“学习”的再认识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自主”是最难实现的,因为人的发展是个性化的,认知能力、认知需求以及最近发展区都是各不相同的。如上文所说,教学参考是具有普遍性的。正所谓,众口难调。想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与技能”都是可以转化成信息存在于网络之中的。那么,学习的过程只是简单获取信息的过程吗?答案是否定的。知识与技能是需要内化的。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了,因为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过程,主动权本来就在学习者手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

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晏子的机敏智慧。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晏子出使楚国,晏子还未进城,楚王就打算羞辱他。晏子

完全有理由大发雷霆,拂袖而去,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上网搜索“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自学过后汇报)

生1:当时晋国强大,齐国想要与它抗衡,打算和楚国结盟,所以晏子不能就这么回去。要不然就达不到出使的目的了。

生2:晏子不能生气,否则没有办法和

楚国结盟了。师:那这么说,晏子就只

能装聋作哑、忍气吞声了?生3:不

可以,那样的话显得太没有尊严了。

生4:对,特别窝囊。

师:的确,这真是个难题啊。既要维护齐国的尊严,又要回击

楚王的嚣张气焰,快来读一读,晏子究竟是怎么解决的呢?

如上文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不是单纯地获取信息,而是要借助信息将知识和技能内

化。上例中,晏子回击楚王的语言处处透着“机智”与“巧妙”。想要总结出这两个词语,只要打开互联网,可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但这只是单纯地获取信息,信息背后的内涵,学生又能体会到多少呢?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怎么能得到锻炼呢?

但是了解时代背景之后不难发现,晏子完全是随机应变,他肩负联楚抗晋的使命,而楚王又处处发难,他反唇相讥,又留有余地,这样的尺度是多么的难以把握,这样才更加显示出“机智与巧妙”的意义。

语文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总结出那么几个关键词、中心句,就真的是毫无意义了,尤其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学者们要做的,是借助便捷的信息搜索功能,借助广博的信息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感悟。

而对于“学习”的再认识,这里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1.教师的引领者地位不可缺失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失去了作用,学习者可以信马由缰。相反地,教师对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把握更为重要,要时刻保证教学仍在语文这一学科范畴之下。在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的同时,不能失去了语文的本位。

笔者曾执教三年级的《爬ft虎的脚》一课,曾让学生在课上搜索有

关爬ft虎的资料,了解爬ft虎的习性、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等信息,

学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似的浏览了许久,但是并没有什么有效积累,就算有积累也是与语文学科教学无关的积累。这样表层的学习,实际上是走上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反向道路。同样的问题也曾出现在许多写景状物类的课文教学中,例如《秦兵马俑》、《翠鸟》等。

2.教学参考的指导地位不可缺失

教师研读教材时,常有“掘地三尺”、“独辟蹊径”的习惯。实际上大可不必,有学者们仍然以教学参考提供的目标作为基础即可。而且,过度地字斟句酌,牵强附会,汉语言本身的魅力反而大打折扣。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仍然要以教学参考提供的教学目标为基本标准。

仍以《清平乐·村居》一词为例,曾见过这样一段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辛弃疾的背景资料,然后又提问学生有什么的新的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辛弃疾忧国忧民,他希望这样天下的人都能有这样的田园生活。

对此,有学者个人觉得,对文本的挖掘有点过度了。虽然从情理上说得通,但是作品本身并未有明确的情感表达,互联网上的信息固然准确,却也不能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而且,文本的解读和领悟,不是必须依靠写作背景的,有时反而会形成干扰因素。这一点,在古诗词教学时尤其明显。例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类的送别诗,了解背景自然能更有效地体会到那种难舍难分的情绪,而诸如《牧童》、《舟过安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写作背景就

毫无必要。虽然读诗常有“知人论世”一法,可也要灵活运用,不能一概而论。

三、“综合性、实践性运用”的再认识

语文的核心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运用”这两个字展开。什么水平可以说达标了呢?“有学者口述有学者心,有学者手书有学者口。” 也就是能灵活选择恰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依据上文观点,“语言文字”实际上就是有学者们生活中的“信息”,如果“学习”是“信息的输入”,那么毫无疑问,“运用”就是“信息的输出”。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优点已在上文提及,不再赘述。但同理可知,信息输出也是具备那些优点的,所以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时,必须要考虑到结合优势。

指导五年级下册《桥》时,为了让学生能将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简

洁有力的语言实践于生活表达,笔者组织了一次练笔活动。

1.搜集有关火灾的新闻,筛选出有见义勇为行为的新闻。

2.总结这些“平民英雄”的共性,以及他们的言行,积累写作素

材。

3.完成两部分练笔:(1)环境描写——体现出火灾现场的形势危

急。

(2)形象描写——用多角度的描写塑造英雄形象。这次的练笔,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见

图片4、图片5)

片 4

图片 5

学生的练笔能够借鉴课文写作手法,结合生活素材,进行自主创造,

而且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由此可见,设计练笔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脱离文本。有学者们常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不是来源于活生生的人吗?而工具性不也是为了与人交往、抒情说理而存在的吗?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但是互联网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有了互联网的助力,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践性”语言文字运用时,才更加有的放矢。

四、研究建议

回顾有学者们一天的生活,衣、食、住、行被互联网改变的例子俯拾皆是,所以说,面对早已深入有学者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互联网技术,将之与教学的融合怎能不是大势所趋?但在今后的探索过程中,有学者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对成效,不可操之过急

教学的变革具有特殊性,不能因为“大势所趋”就头脑发热,追

求“跃进式”的效果。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地域的差异性,文化

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改革的效果。所以,有三点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这三个词说来简单,但实际是非常考验耐性的。因为需要求在研究的前期进行大量的数据积累,正因为有了数据基础,后期的方法研究才有理有据。另外,不得不提及的是,在此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固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但有时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一味低头苦干,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徒劳无功。

(二)对网络,不可来者不拒

语文教学于诸多学科中又有其特殊性。前文在“互联网”思维下,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再认识。但无论何时,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仍然是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互联网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绝不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

而且互联网及其部分衍生事物,都对传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有负面影响——“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感到担忧,他说,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经常在网上使用这种语言(姑且称之为一类语言吧),便会不自觉地把它带入日常交流,甚至是作品中来……如果不加以制止,必将影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2]因此方面不属于本文论述重点,故在此仅举一例。但管中窥豹,互联网固然有其先进性,但绝不可迷信它的“强大”,也不可让学生对其产生依赖心理。否则就与课程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

五、总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人也无法阻挡。通过实践与探索,笔者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此为契机,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谁也不敢妄言推动历史车轮,但每位志同道合者只需尽绵薄之力,定能积足下之跬步为千里之远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教学 写在前面的话: 早在上世纪,人们纷纷预测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果如所料,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IFI信号覆盖的局势也已慢慢实现,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教育形式的大变革势在必行,曾经的一方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承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必将由“互联网+教育”填充进。作为从“黑板+粉笔”时代走的跨世纪的教师们,唯有加快学习的脚步,尽快掌握新技能,才能跟得上“翻转堂”的大翻转。 鉴于上述缘由,本人在初中语教学中进行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初中语拓展教学的尝试。 首先,全面了解微信平台的特性,学习平台的使用。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实现将自己所要发表的信息分享给圈内好友,还可以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微

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支持推送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名字可以重复。通过公众账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发布,共享,推送等功能。 微信平台可以展现形式多样的画面、视频、声音等本内容,这会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尤其是有着历史人和自然景观的场景,能够让学生们很快乐地进行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初中语人性的特点,更容易使学生在微信中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微信平台,教师可以将重难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在每一个同学的面前,让学生在余时间机动进行学习,进行延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潜意识传达给学生这些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难点。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的堂教学,以学校堂教学为主,以微信平台为辅,同时及时调整内容,更新内容,随着教学的进度更新微信内容。 其次,建立班级微信号,邀请学生及家长加入。 利用微信平台组织线上语活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经典情感美朱自清的《背影》,由于学生阅历、理解能力有限,对中书写的真挚情感把握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借助ppt、微信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前先安排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父爱母爱细节体现的照片,并配加一定的字描绘,并用微信发给老师,先让学生初步感悟亲情。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再读《背影》,写下个人感悟,用微信反馈给我。在堂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正如美国专栏作家说过“地球变平了、地球变小了、地球变热了,地球变体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使得教学模式、组织形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是否做好了顺应时代变革的体会,是否做好了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准备,这个都对中国的未来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结合这些课题我想谈四点意见。为了节约时间我就不展开了。 时代变革呈现了三大特征。第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 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思维的模式。 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我想这三大特征简述如下。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成为地球村。我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实现了全球的流通,时空在压缩,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成为小小的村落,以产品生产为例,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生产,而必须依赖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一种产品可能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及十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使得其发挥技术、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最终的产品将是国际性的产品。例如播音747飞机一共由45万个零件组成,他们由6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所生产的,其中包括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他的发展远远超越了经济合作的范畴,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等方方面面,这对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信息化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网络科技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以手机为例,现在的手机非常时髦,它有完美的声音、音响功能,不过好景也不会太长,新的手机革命已经拉开了帷幕。英特尔公司宣布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芯片,他的尺寸跟我们的手指盖大小差不了多少,但是耗电量远远低于我们的家用电器。Google公司已经宣布马上要推出要把计算机的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在未来不远的一天一部手机就可以取代所有的银行卡、信息化,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这对教育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之高点。 第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创新成为崭新动力。知识成为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知识更新和速度不断地加快,根据联合国世界科学情报技术系统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2.5%,同时知识跟进的周期不断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融合探析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融合探析 发表时间:2020-01-08T14:45:47.530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作者:周安琪[导读] 多媒体技术革新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实现一次质的飞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255000 摘要:使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结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形象性、直观性、丰富性等具体化声文图信息的整合和展现,促进教学知识点的完整展现,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从而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的实现,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实现师生双赢的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操作进行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多媒体技术革新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实现一次质的飞跃。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严格把握多媒体技术的适用程度,尽可能全面消除影响教学效果的风险因素。 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多以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也是以教材为主,对小学生而言,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教学为例,课文主要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但是由于小学生思维与认知发展的限制,不能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深刻的体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这些美景,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化繁为简,突破难点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想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必须对课文中的疑难知识点有详细的认识与分析。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如果将古诗词的教学翻译成现代文就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情感需求,甚至会减弱古诗词的韵味及其审美价值,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利用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将古诗词以优美的诵读方式展示给学生,还能够以详细的解读让学会对古诗词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接受语文的熏陶,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难懂的语文知识化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拓展延伸,强化练习 在小学语文拓展延伸练习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练习效果。在课后练习中,将学生感兴趣或者不易理解的问题整理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新颖化并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看到更有趣的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最终落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把握适用尺度 多媒体技术自身优势相对明显,能持续优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流程,属于新型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但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领域充分发挥其教学工具的作用,是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由此可见,严格把握多媒体技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时机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多媒体技术滥用问题相对严峻,促使教育部门将是否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视为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一旦过犹不及则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阻碍其教学进度。如以泉城教学为例,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济南四大名泉相关视频导入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济南泉水形成初步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是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必然需要,与此同时,也是迎合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以及新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具有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件设计,以及课堂内容中语文教学情境的营造和呈现,都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在树立学生思想观念方面起着规范化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繁祥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中外交流,2017,(43):259-260。 [2]姜亦珍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8,(28):208。 [3]李凡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7,(9):96。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在小学逐渐得到普及,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策略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化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理解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所在,积极的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摸索,进而较好的把握该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助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就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应用;策略;探索 所谓互联网+教学模式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其周边的产品、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都积极的将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但不可否认,在应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就此进行改进和完善,以进一步把握该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开展有效化备课 备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环节,通过高质量的备课工作可以促使教师较好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语文教师要进一步重视起备课工作,并积极的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全面的提升备课的质量和效能。例如,在学习《观潮》小节内容时,一方面,教师要对学情和教材进行把握。对于学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线上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在线摸底考试的形式对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和个人学习水平进行把握,还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把握。对于教材,语文教师不妨观看对应的公开课、电子教案、电子教学设计等,来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关键点进行把握。另一方面,要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和名师交流、上网查看对应的课程标准等来合理科学的进行目标设计。如可以设计为:认识“罩、屹、潮、称”等生字;了解各段落的内容,并对文章进行分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等,为后续的高效教学实施助力。 二、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形象化教学 课堂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环节,该环节是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全面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继而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秋晚的江上》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该节课的知识框架组成进行细致化和有效化的展示,并使用PPT课件对该诗歌中的生字词、诗歌描绘的景象等进行细致化和形象化的讲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性的课堂提问,有效的带动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互联网+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应用意识,始终将该教学模式当作一个教学手段,而非目的,从而更好的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效的强化课堂的教学实施,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在课堂的基本学习行为给予学生的评价,有效化和高质量

借助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417174545.html, 借助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作者:谭燕琴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9期 【摘要】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理念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借助互联网,使得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就是一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将针对如何借助互联网使得语文教学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引进互联网展开语文教学及相关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互联网语文教学课外实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被改变。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很广、实践性很强、综合性很高的学科,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更应该把语文的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课外,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让互联网走进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基础学科,贯穿了整个教育阶段。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深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以往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主要围绕着考试来展开,在学校里是单纯的灌溉式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得我们的教学往往事倍功半。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就需要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将互联网引进到语文教学当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建立同学间的学习组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如何借助互联网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1)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09-03-30T11:34:41.82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作者:胡兆琳[导读] 本文以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二章《算法初步》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探索研究教学模式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 【摘要】本文以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二章《算法初步》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探索研究教学模式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授课(演示)理解反馈 “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45-02 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具体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同时也需要我们对该教学模式的优劣进行研究。数学方面,《几何画板》、《Excel》、《Powerpoint》、《Flash》等软件都是数学辅助教学的常用软件,借助这些软件及相关技术、设备,我们就可以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起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此类的案例有许多。例如,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帮助我们进行统计分析,怎样画散点图,怎样求回归方程,怎么画拟和曲线等,在课堂上用电脑平台演示给学生看,从而使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一章《统计》的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我们高一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第二章《正弦函数y = Asin(ωx+φ)的图象》一节,通过在网络教室的上机课,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图象,设置参数、拖动鼠标来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数形结合,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下面以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二章《算法初步》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探索研究教学模式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算法初步既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初步》的课时安排建议(共12 课时),①教学重点:算法的基本思想,算法的基本结构,算法的基本语句,排序问题;②教学难点:变量,赋值,循环结构。显然,我们的教学难度很大,课时少,教学内容抽象,重难点多。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针对该教学内容大体采用了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授课(演示)→理解反馈→练习巩固→检查评价”;第二种是“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实践探索(上机)→意义建构→综合评价”。第一种教学模式“授课(演示)→练习巩固→理解反馈→检查评价”,主要是针对《算法初步》中数学概念、计算机术语、基本思想、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课。如《§1 算法的基本思想》、《§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3 排序问题》中的排序原理的教学课都适合该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该教学模式是第二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因为数学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那么“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无从开展,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问题,无从思考,更无从探究。 例如,学习“插入排序原理”,该知识内容很抽象,且教材在该知识的阐述上不够详尽,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我们的课堂教学分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授课(演示),我们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优秀Flash课件(该课件由网上下载),该课件将一组待排序的数据转换成一列高矮不等的人,数据的大小排列转换成人的高矮排列。插入排序问题马上变的直观,易于理解。其次,练习巩固。作为数学,我们的课堂练习必不可少,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再次,理解反馈。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学生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好坏,不是由专家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学生决定的,通过意见反馈,我们可以更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我们在网络教室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你对老师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能否理解?(A、完全理解;B、基本理解;C、较难理解;D、不能理解)你对哪些知识点不理解?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A、专心听讲;B、基本专心;C、经常走神;D、没有听讲)等等,在网络教室上课时,我们的问卷可以具体一些,因为我们利用网络教室的设备可以快速的收集和统计学生的意见。最后,检查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知识技能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平时课堂表现、课堂提问、练习、作业、测验等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算法学习中知识技能评价,主要依据能否正确的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语句来描述算法。第二种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实践探索(上机)→意义建构→综合评价”,主要是针对《算法初步》中知识的深化和灵活应用、课题研究等教学课。如《§4 几种基本语句》、《变量的理解,对赋值的掌握》、《算法描述时对循环结构的灵活应用》等都适合该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的速度增长着,促使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更有效,能培养出更多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参考文献 1 耿玉明.建构适应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数学,2003.4:5~7 2 黄爱民.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河池师专学报,2003.23(2):72~74 3 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多媒体具有对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又有推理、演绎和交互的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枯为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段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用课件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一”,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和“\”,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在艺术的感染、熏

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王冕学画》时,王冕“开始画得不像”,这时在屏幕上出现他开始学画的荷花圈(形状不像,运笔不流畅),“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屏幕上又出现了后来画的荷花图(与湖里的荷花一模一样)。接着两幅图在屏幕上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讲出为什么会画得跟湖里的荷花一样。这些生动的动画影像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王冕学画成功的原因是“不灰心,天天画”,从而懂得了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化难为易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的整合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孔子拜师》第二课时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东莞市道滘镇实验小学叶志乐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三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孔子拜师》的优秀案例,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可参考下列网页。【百度搜索】 三、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 四、教材分析 教材及学情简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本课围绕单元主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我国更多的故人以及他们的故事,增强见识,启迪智慧。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重要场所。作为语文教师,尽量要创设有益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读出感情,有感而发,各抒己见。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远近闻名、止境、学问、品行、相距”并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结合本文内容的学习,渗透“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分角色朗读 五、教学方法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孙文波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Tel: Fax: E-mail: 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只有深刻理解其发展的趋势,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教学改革 的方向,才能从各个方面来改革我们当前的教育。本文尝试分析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条 件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见图1)。 关键词:信息模式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逐渐形成 图1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图 1引言 在21世纪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成熟,都给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子,必然会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等根本性问题的改变。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教育的四大支柱等观点为基础,分析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2从教师为中心模式向学生为中心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主体性能充分体现的教学模式 教育中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这是教育思想转变的基础。这种转变必将引起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一系列的转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多媒体、网络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有喜欢的内容可学(文字、图像、动画等合成的形象、生动内容),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与电脑、与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而且可以用各种形式(写、画、唱、合作)创造性地反映学习成果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体现学生首创精神的特点。 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多媒体条件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生动的、现实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比较麻烦创造的模拟情景,使学生通过与电脑的对话,在电脑的具体应用,使知识得以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网络环境使反馈信息变得四通八达而又非常迅速,从而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自我的反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成熟,教学手段的不断先进,学生的主体性会越来越得到体现,最终形成学生主体性高度体现的教学模式。 3从班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向集体、个体、小组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模式发展,逐渐形成无班级界限、自由式教学模式 以班级集体组织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向班级、个体和小组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学习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等的作用。固定的、无个性的班级学习教学模式阻碍了这种交互作用,如人与物的交互变少,与多人交往的机会减少,学习的形式不够灵活,信息量不够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群体的资源得不到共享等等。所以多种形式课堂教学形式的结合势在必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越系发达,个体学习成为人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个体学习能力越将成为人的一种主要能力,所以教学中的个体教学模式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主渠道。同样,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学会共同生活”(即如何进行协作)是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志,小组学习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形式,同时小组学习能使信息通达,资源进行共享,使群体能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而班级学习教学模式虽在概念上要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其集体化样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能使信息反馈的面变得最大,信息交流的速度更快,更直接。由此可见,集体、个体、小组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 随着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化等不断发展,按年龄、成绩分组的班级模式逐渐淡化,并最终消失。班级的概念发生了改变,变为一种临时的而非固定的集合体。人们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由分组、自由决定组合形式,并逐渐形成无班级界限、自由式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主体性将更加突出。 4从教师讲授模式向学生主体探究学习、教师辩证指导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虚拟、逼真的情境式教学模式 由教师讲授模式向学生主体探究学习、教师辩证指导模式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电脑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所有知识和能力都不是教师直接教给的,而是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和形成的。教师制作软件,提供学生自学的条件,指导学生的自学;通过反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知识;并提供拓展学习资料,让学生拓展学习。教师充分体现了辩证指导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 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各种资源是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自主学习,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才能在探索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学习资源的介绍者、提供者。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情境,组织探索活动,进行个别、小组和集体的辩证指导,在交互中用问题或情境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并进行反馈和评价,介绍和提供各种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等。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虚拟、逼真的情境式教学模式逐渐变成现实。人们在各种逼真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策略 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吸引了较多人的眼球。而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整合,则是指将多媒体和语文教学全面融合,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现阶段,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被大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然而,在小学这一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依照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指引学生大胆创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达成优化改进教学活动的这一目标。 一、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可生动、灵活地再现教学内容,带给人一种立体感,而这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并激发学习兴趣。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资料转化为新鲜、有趣、生动的画面,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当学生看到上述生动画面后,可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借助特定的情境与美好的图画,刺激好奇心,最终激发求知欲,增强语文学习动机[1]。以春天这一课节为例,我们借助多媒体展现春天的景色,并播放与春天相关的短片,有效再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并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下朗读课文,使其感受多姿多彩的春天。除此之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现名家朗诵,使其欣赏名家的风采,陶醉于春天怡人的景色中。当本课节结束后,大多学生意犹未尽,沉醉于春景中不能自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切实提升思维情感

提升思维情感有利于多媒体技术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且这还是基础条件。多媒体技术于教学情境创设和培养学生思维情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可提供理想的视觉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段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感情变化和心理状况,科学运用多媒体,以此完成课件制作,全面激发和提升思维情感,使其产生共鸣,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创设自主、向上、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喜好特点和心理需求,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高度集中[2]。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一般较为枯燥和单一,为此,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视频和音频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新课导入。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的与雷锋相关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下面课程的进行。随后,借助多媒体来播放相关音频,使其仔细聆听,并对生僻字进行标注,利用视频与音频,让学生在开始阶段便可明确文章大意,促进后续内容的讲解。由此不难发现,小学阅读教学和多媒体之间的融合,除能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还可改善教学质量。 四、全面运用展示功能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大多苦于没有写作素材,进而不能有效完成写作教学任务。但多媒体技术内部的PPT却能生动、完整展现写作资料,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以景物描写作文课为例,可把描写景物所用的写作技巧、重要例文等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使其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大胆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标新立异的文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目标导航】 1.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感受互联网传递信息便捷的神奇性。 2.学习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和整理信息,知晓网络交往的规则和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对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文明、恰当地进行网络交往,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搜集关于互联网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这一类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微博吗?你们会用微信QQ聊天吗?你们会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和娱乐吗?相信大家都有过这些经历吧!没错,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重点解读】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1.网络词语小研讨“点赞”“吐槽”“抢沙发”“萌萌哒”“3Q”“喜大普

奔”等网络词语,有的来源于某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网民借此表达自己的褒贬;有的起于键盘敲击的错误,进而干脆以谐音或简化的方式,构成一种简洁的表达;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以调侃的方式造一个新词……搜集一些常见的或最近正在流行的网络语言,搞清楚意思,做一下分类,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达它们的意思,思考这些网络词语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小组讨论:写作文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作文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网络词语?应如何规范地使用网络词语? 2.电子阅读面面观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一种常见方式。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同学、老师、家长、亲友中做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他们花费在电子阅读上的时间,电子阅读的方式或途径,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在阅读中所占的比重,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等等。小组研讨: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 3.用互联网学语文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丰富,搜索快捷。善用互联网,有效利用其中海量的信息,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邀请信息技术课老师或者IT从业人员到班级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专题讲座,教大家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和专题数据库等。讲座可以分为三个板块:信息游戏——掌握检索的要领;求助和指教——运用社交媒体;不期而遇——漫步网络图书馆。利用所学的网络技能,搜索一下本单元有关散文的各方面知识,包括散文的文体特征、发展历史、分类、阅读策略等。小组讨论: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 【研讨练习】 题一:在学校的科技月活动中,××班开展了“科海泛舟:漫谈我们的触屏时代”的语文实践活动。 下面是一同学收集的资料,阅读后,请完成相关题目: 近日,网络流传甚广的《低头族之歌》:“你沉默的刷屏,亿万个屏奴一样的人们,用你那囧囧的眼神,低头在那形形色色的伤痕……紧紧盯着小小的荧屏,不抬头看路边的风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似乎提醒着我们手机已经占据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进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条件逐步改善,'互联网+'技术作为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教师高效施教和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文字、声像、动画等信息资源整合处理,形成声、文、图、境并茂的'互联网+'教学系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立体、动感等方面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既能激发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又能拓宽视野培养创造思维,实现教学成果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一、'互联网+'技术的大容量,充分展现了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文本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依托,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不仅仅是入选文本自身承载的内容,更包含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天文、地理、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信息容量不断扩延的背景下,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入选文本的初衷与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依据'互联网+'信息量大和快捷高效的特点,设计了实施流程、文本资料、教学课件等材料,根据教学需求随“机”展现,在有限时间内辐射传递大量信息。'互联网+'教学系统走进课堂,使原有教学模式固有的矛盾迎刃而解。以《欲速则不达》一文的教学为例,本文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有:齐景公、晏婴其人;二者的关系;当时的交通概况等等。文字知识有:古今词语含义的不同;文言文与白话文句式的不同;同一字词在文言文中意义不同等等,文本涉及的时代与学生生活实际久远,在文意理解上自然存在很大困难。如果单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部分目标,事倍而功半,很难达

论文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探索 为了适应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各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竞相展开各个领域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竞争。哪个国家能够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占居主导地位,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如果不会使用多媒体电脑,就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就不会使用Internet与外界通信,就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领域,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往往又总是滞后的。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即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便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象使用书、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便是我们为之研究、探索、实践的问题。

一、教会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设最有利的信息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字信息的迅猛增长。在“知识爆炸”的严重挑战面前,快速阅读和处理信息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快速阅读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丰富知识,捕捉感兴趣的信息。今天的小学生,十几年后就是国家的建设人才。知识的剧增,对每个建设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扩大知识面适应未来社会的迫切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新世纪并不是遥远的未来,为了能向新世纪初提供善于独立学习的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就必须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把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体系的办法代之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不断地去获得知识,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许多教育人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比教给学生的知识更重要。 在《学生学习能力大纲》中明确指出:“阅读书本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它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浏览、能抓住课文中主要容等能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只会精读所接触的材料是不能适合知识激增的需要,必须学会浏览,在短时间初步熟悉所给的材料,并能对资料进行扼要的叙述。因此,是否具有快速阅读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摘要:当今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多媒体属于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及应用,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完美结合 小学语文学科,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些枯燥,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将困难转化为易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改过去课堂枯燥无味的氛围,化难为易。毕竟,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我们的一言一行皆与语文有关。所以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只有小学生热爱语文,拥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不是被迫性地去学他们不喜爱的内容,如此,才可真正学好小学语文。那么,老师具体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呢? 一、设计动画,让课文起“死”回“生” 语文尽管有丰富的文字语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远远不及画面有吸引力,他们还是没有太大兴趣去学习。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他们不喜欢安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

说,飞舞的蝴蝶远比静静绽放的花朵更能吸引他们的眼光。所以,老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懂得投其所好,让看起来平淡的课文起“死”回“生”,吸引他们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或下载动画,然后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例如,小学语文中会学到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么怎么才能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首诗,让其印象深刻呢?在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幅动画:“骄阳似火,炙热地烤着大地,一个头戴草帽的农民手里挥着一把锄头,一下一下地锄地。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滴下,一滴滴地滴到地上,发出‘吧嗒’的声音。”这样的动态画面,相信一定会让小学生记忆深刻。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对于将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会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简单得多。 二、图片展览,让学生身临其境 小学生是一群追求新鲜的孩子,他们喜欢明媚的颜色,喜欢色彩斑斓的图片。语文课本大部分是黑白的,只有极少数的彩色图片,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而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一篇好几百字的文字介绍,有时还不如一幅图直观明了。比如,小学语文会学到很多描景状物的文章,为了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