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劝学》复习学案打印版

(完整word版)《劝学》复习学案打印版

文登新一中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

设计者:郐婷审订者:赵凝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2018、9月日

一、课前积累: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二、基础巩固: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同“”,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同“”,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

4.君子生非异也“”同“”,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意思

1.蚓无爪牙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用心一也()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三)找出词类活用字并解释意义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故木受绳则直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四)积累实词一词多义

绝: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4.佛印绝类弥勒()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假: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久假不归()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积累虚词一词多义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惧有伏焉()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而: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吾尝跂而望矣()

6、蟹六跪而二螯()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锲而舍之……锲而不舍()10、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六)指出特殊句式类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輮以为轮()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七)句子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情境式默写(每空2分,共50空100分)

1.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2.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3.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4. 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5.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6.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7.《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

8.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

“,。”9. 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0. 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1.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12.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

13. 荀子在《劝学》中,用细流成海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14.荀子在《劝学》中,用骏马、劣马正反对比设喻,论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四个句子是:“,;,。”

15.荀子在《劝学》中,用蚯蚓为喻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五个句子是:

“,,,

,。”

16. 荀子在《劝学》中,用螃蟹为喻反面论述学习不能浮躁的三个句子是:

“,,。”

17.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的比喻观点相同。

18.荀子在《劝学》中,与其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班级姓名分数

《劝学》情景式默写答案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中职语文(苏教版)第三册(单招)第14课《劝学》word教案

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论证方法; 难点:比喻论证——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所要论证的道理,如此论证的效果;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诵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4个课时 一、荀子与《荀子》 1、(1)荀子: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人们尊称他为荀卿,通称荀子。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 主张“人性恶”:“明礼义而化之”,即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明礼仪而化之); 主张“人定胜天”:他认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去认识、改造、利用它。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

(新教材)2020新课程同步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课后分层训练(十七)劝学(Word版含解析)

课后分层训练(十七) 劝学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以为轮 B .君子生非异也 C .吾尝跂而望矣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解析:选C A 项,“”同“煣”;B 项,“生”同“性”;D 项,“有”同“又”。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曲中. 规 中:合乎 B .声非加疾.也 疾:快 C .金石可镂. 镂:雕刻 D .风雨兴.焉 兴:起 解析:选B 疾:劲疾。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苛政猛于. 虎也 B.?????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D.????? 吾尝终日而.思矣蟹六跪而.二螯 解析:选A A 项,均为介词,比。B 项,助词,表陈述语气/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C 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停顿。D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用心一也 D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解析:选D A 项,“日”,名词作状语。B 项,“上”“下”,名词作状语。C 项,“一”,数词用作形容词。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解析:选D D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B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C项,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6.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在《荀子·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4)(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在《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在《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1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12)《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文学文化常识 (1)补充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荀子》是战国末期(时期)思想家荀况及其门人弟子的著作。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

2022高考《劝学》复习学案

课前必背古诗文: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劝学》复习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 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即使)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 ..()之所学 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 ()者,用心躁.()也。 二、语言知识归纳: 三、作文素材挖掘: 四、能力迁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n 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时:按时令。(2)灌:奔注。河:黄河。(3)泾:jīng通“径”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4)不辩: 分不清。(5)旋:转,改变。(6)望洋:仰视的样子。(7)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 节义高尚之士。(8)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9)长:永远。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 试翻译上文,总结文言文知识。

《劝学》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共3篇 《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 《劝学》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吕坤所著的一篇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劝诫青年学习为主题,旨在告诫人们要珍视时间、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本篇《劝学》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前导入、文本解析、写作探究、课后拓展。 一、课前导入 1. 以“劝学”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何在? 如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2. 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劝学”的背景,介绍 作者吕坤的生平和文学作品。 二、文本解析 1. 课文语言风格分析 《劝学》一文运用了大量的古文风格,语言简洁、意蕴深厚。其句子结构完整,语言雅致,有很强的审美效果和表现力。学

生需注意文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夸张、排比、对仗等。 2. 课文主旨内容解析 从整个文章的结构上看,《劝学》一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青年人无知”的形容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阐述了学习的几种方式,包括诵读、研读、模仿等。第三部分则强调了从学习中得到的好处。学生需理解这些内容的关联和内涵。 三、写作探究 1. 就“学习方法”这一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议论文,以 《劝学》为参考,论述现代年轻人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2. 基于课文所表现出来的“乐学”的特点,要求学生写一篇 自己的“劝学文”,呼吁自己的同学珍惜时间,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增强自信、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四、课后拓展 1. 扩大文章主题。与“学习”相关的话题极多,可以进一步 拓展文章的主题,如职业发展、专业选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个人职业规划对学习的重要性。 2. 听取名家讲座。请来名家或教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学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劝学》精编解析

《劝学》复习学案NO1 命制:宋凌筱审核:张志升时间:2011-6-14 班级学号姓名 (一)注重积累 1、充分重视课本,重视最基本的文言实词的积累。近十年高考中所考查的42个单音节实词中,属于课本所列的文言实词词语表中的有14个,占30%,其余的28个也大多是课文中出现过,能找到出处的。 2、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实词积累。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练习中出现的实词,要及时进行整理、归纳,以不断丰富扩大词汇量。 3、整理归纳古今同形的复音词。近两年注重对古今同形的复音实词的考查,因此应该注意对这类词语的整理归纳。如:卑鄙、猖獗、城市、窗户、聪明、地方、风流、横行、婚姻、结束、具体、可怜、前进、青春、痛恨、形容、批示、行为、寻常、宣言,等等。(二)强化方法 在掌握有足够量的实词以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方法的强化训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境分析法:词义是不定项的,许多词语都具有多种意义,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下文,通过分析语境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语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这种两两、双双的语言对举现象,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语境中的意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 4、成语对应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平时多掌握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是很有帮助的。 5、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如“公父母春秋高”中“春秋”一词,我们就应联想到《谭嗣同》中“春秋三十有三”一句,即可推断出是指“年龄”的意思。 另外,在考场上,还应该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思考角度,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词义。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积累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学案(2)及答案

《劝学》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张军会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等词义。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背诵全文。 三.知识链接: 《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取得不断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 二是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相比。指出客观条件变化,可以引起事物自身特性的改变。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 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舆马、舟楫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作者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理。 《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步。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精炼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学习过程: 学生齐背一、二、三自然段。 研读第四自然段。 1.解释加点词语 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2.翻译重点句子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完整版)《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城阳七中年级导学案 姓名班级主备人:韩超编号:(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此书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陕州夏县人,北宋家,家,孙权字,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 (二)字词句积累 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孤岂欲卿()但当shè( )猎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中考链接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2、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3、仔细阅读《孙权劝学》,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四)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通,。 邪(yé)::通,。 2、一词多义 ⑴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⑶之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 ②忽啼求之( ) ③或以钱币乞之( ) ⑷若①孰若孤( ) ⑵见①见往事耳( ) ②关ft度若飞( ) ②见藐小之物( ) ⑸当①当涂掌事( )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②但当涉猎( ) 3、古今异义古今 博士: 往事: 及: 大: 孤: 更: 过: 但: 4、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归纳文中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 ①解释: 造句: ②解释: 造句: 6、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五)拓——拓展延伸。 1、请写出两句读书名言并注明作者、出处。 (1) (2) 2、请写出两个名人勤学故事。 (1) (2) 3、说说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主要经历、小故事(不少于三个)。 (1)人物:故事: (2)人物:故事: (一)答案:《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君实政治史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完整word版)《劝学》复习学案打印版

文登新一中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 设计者:郐婷审订者:赵凝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2018、9月日 一、课前积累: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二、基础巩固: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同“”,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同“”,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 4.君子生非异也“”同“”,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意思 1.蚓无爪牙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用心一也()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三)找出词类活用字并解释意义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故木受绳则直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四)积累实词一词多义 绝: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4.佛印绝类弥勒()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假: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久假不归()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积累虚词一词多义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惧有伏焉()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而: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吾尝跂而望矣() 6、蟹六跪而二螯()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锲而舍之……锲而不舍()10、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六)指出特殊句式类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輮以为轮()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七)句子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劝学》《师说》

学案22《劝学》《师说》 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 · 以为轮 ②虽有.槁暴.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生.非异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②“有”同“又”,再;“暴”同“曝”,晒③同“智”,见识④同“性”,天性⑤同“授”,传授⑥同“否”,不 2.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①劝劝.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②金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黄金 ③跪蟹六跪.而二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④博学君子博学 ..而日参 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⑤爪牙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答案①鼓励②金属制的刀斧等③蟹腿④广泛地学习⑤爪子和牙齿⑥托身,藏身⑦求学的人⑧用以,用来⑨跟从并且⑩一般人⑪小的方面学习⑫不一定 3.多义实词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⑤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⑦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直上穿过 (3)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师.道也 ③吾从而师.之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⑥《烛之武退秦师.》 (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 ④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⑦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⑨来吾道.夫先路(《离骚》) 答案(1)①借助②假期③临时委任④假装 (2)①横渡②断绝③停止、中断④与世隔绝的⑤陡峭的⑥全然(3)①老师②学习 ③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尊师学习⑤掌握一定技艺的人⑥军队(4)①传授②流传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①道理②风尚③道路④方法、策略⑤思想、学说⑥志趣、意向⑦说、谈论⑧天道,自然的规律⑨同“导”,引导 4.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以为轮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全国版)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第四册——《劝学》《师说》《与高司谏书

第四册 ——《劝学》《师说》《与高司谏书》《原君》 一、文言实词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视之如寇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弯曲(2)“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3)通“智”,才智(4)通“性”,资质,禀赋(5)通“授”,传授(6)通“否”,不(7)通“仇”,强盗,仇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贤不及.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余嘉其能行古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后更.十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亦将闵.足下之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君子之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皆自谏诤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秋》之法,责.贤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下有公利而莫或 ..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去.之而不欲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 ..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画圆形的用具。(2)磨刀石。(3)片刻。(4)半步。古代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 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教育与修养的论述。通过对《劝学》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本文旨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中《劝学》的教学与教案设计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劝学》,并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将重点突出学生跟据文本内容对于《劝学》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章解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中领悟到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学习陈寿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看法,从而引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追求卓越,并铭记着“怀道、塑性、求实、创新的人生价值观”。 二. 教学内容 1.《劝学》内容概述。

2.内容大意。了解陈寿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进一步理解《劝学》的文化内涵。 3.文学鉴赏。学习《劝学》中的意象、情感、意义构成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修养教育。通过讲解陈寿的学习态度,引领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 教学设计 1. 准备工作 教学前,教师应提前阅读《劝学》全文,了解陈寿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思想进行梳理,挖掘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提前准备PPT、制定教案、准备习题,以此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保证授课顺利进行。 2.课堂展开 第一节: 1.引入 用文学细节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场景: “日行访友,道路阻隔,要过荧荧灯影,有白发者,以手持灯,

《劝学》的课前预习学案及答案

《劝学》的课前预习学案及答案《劝学》的课前预习学案及答案「篇一」 《劝学》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劝学》的导学案应该怎么制定? 《劝学》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三、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四. 学习过程: (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 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 假舆马者假舟楫楫者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4.11 劝学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劝学 学习重点 1.记:背诵本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学问,背诵荀子名句。 2.读: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3.写: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4.练:把握文言文的句读技巧。 一、诵记名言警句 荀子名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劝学多思箴言 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惜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准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二、了解文学常识 作者及背景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训练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同学。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受着划时代的变革。很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动身,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主见,并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见,批判别人,毁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制服自然,应当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荀子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概浑厚,多用排比和比方,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已由语录体进展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的著作收入《荀子》中。《荀子》共二十卷,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劝学》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学宫的最高长官)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写下的鼓舞学习的箴言。 三、夯实基础学问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木直中.绳(zhònɡ)②以为轮(róu) ③金就砺.则利(lì) ④参省.乎己(xǐnɡ) ⑤须臾.(yú) ⑥舆.马(yú) ⑦蛟.龙(jiāo) ⑧跬.步(kuǐ) ⑨骐骥.(jì) ⑩驽.马(nú) ⑪金石可镂.(lòu) ⑫蛇鳝.(shàn) (2)多音字 ①省 ⎩⎪ ⎨ ⎪⎧反省.(xǐnɡ) 省.会(shěnɡ) ②暴 ⎩⎪ ⎨ ⎪⎧槁暴.(pù) 暴.力(bào)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2专题《劝学》Word版含答案

劝学(节选)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某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的使用情况。 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设计思想 《劝学》是荀子的名篇,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劝勉学习,因此,讲解本文首先应从论述文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 本文大量使用比喻论证,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可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本文是学生上高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字词句的串讲也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荀子的名言: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劝学》的课前预习学案及答案

《《劝学》的课前预习学案及答案.do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中绳(zhng)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https://m./wenxue/quanxue/579184.html 下载说明: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 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 联系客服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我知道了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完整版)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劝学》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批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 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 ;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 (又 )、 暴(曝)、生(性)、輮 (煣)、知 (智)、乎 (于)”等。 2.能力目标 本课在论述事理、论证看法时大批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色。 认识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拥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以及学习一定“累积” “坚韧不拔”“全神贯注”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批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论述事理、论证看法时大批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色。 有关链接 文学文化知识 1.荀子 (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 楚国兰陵令。以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以后最有名的儒家 学者,是战国期间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问渊博,重实践,拥有必定的朴实唯心主 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 32 篇。大部分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 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应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记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 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辟、语言朴素、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率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半有给人们鼓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意,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说为“劝止”,词义 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鼓励人们要不断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知识,发展才能,培育崇高的道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说明、工具书,联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而后经过课 堂点拨、达成课后“思虑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确实掌握。 2.学生应存心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劝学(节选)》学案2

《劝学(节选)》学案 资源简介说明:此资料可以在新授时使用,内容包括学海拾贝(基础知识)、整体感知(内 容感悟理解)、思考探究(深层探讨)、随堂检测(当堂达标),另外,还有温馨提示(帮助学 生寻找答题突破口)和资料链接(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资料既能引导学生 掌握本篇课文的基础知识,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较为理想的新授课资料。一.学海拾贝 连线串珠,构建知识殿堂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 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 ( ) ..()参省 跬.步 (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