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心理学课后的思考与感悟

社会心理学课后的思考与感悟

社会心理学课后的思考与感悟
社会心理学课后的思考与感悟

社会心理学课后的思考与感悟

—浅谈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帮助

摘要:文章先对心理和心理学进行了定义,然后将心理学知识和现实想结合,对在升学时动机对人的影响,第一印象中认知的作用,意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和记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对我们生活有巨大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动机,认知,意志,记忆。

Abstract: The essay firstly defines psychology, and then it combines psychology with the real word. It gives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motivation, conscientious, willpower and memory in the real world. And finally it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our world is world about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y indee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life.

Key words:psychology, motivation, conscientious, willpower, memory

引言:

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例如,人在独处和在群体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心理与行为是怎样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在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教育起什么作用?运动员在比赛的瞬间如何能承受各种压力?运动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总之在人类活动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心理学问题,都需要心理学!这体现了心理学的博大精深。

社会心理学课后的思考与感悟

—浅谈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帮助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学可以说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事,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

而说到心理学,就不得不提到心理。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一般心理,包括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而另一个方面则是指个性心理,包括了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其实心理与心理学并不高深,它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它源自生活,又能很好地指导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时时处处都在与心理学打交道,无时无刻都在运用心理学,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属于自己心灵的书。

二.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对动机的实际运用

记得在几年前,当我还是一个高三学生的时候,整天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会坚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那时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还是很充实的。但是当我考上大学并且进入大学以后,我发现我真的迷茫了。相对于高中的时候,大学后的生活虽然自由了很多,但是很多时候我却感觉无所事事,不知道该怎么支配,感受到的只有空虚和无聊。

记得刚进入大学的那段时间,我每天还会比较多的时间来看书学习一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开始变得逐渐散漫起来,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而花在上网、睡觉、吃饭这些事情上的时间却在不断增加。而很多时候,我也会感觉大学的生活很没有意思,是在为了一纸文凭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而在大三之前,我都一直在想我之所以会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也曾经认为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但是上了大三之后,接触了到了社会心理学,我才意识到了这些变化真正的原因—动机。

动机是指根据个体需要而确定一定目的,制定行为方案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内部激励。在高三的时候,我之所以能够很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其原因就是存在着一个考上好大学的动机。而在这个动机的驱动和激励之下,我自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并且有着一种充实感。但是当我考上了大学以后,由于原来的目标已经完成,原动机的驱动力就会随之消失。而又由于我没有新的目标,因此就未能形成新的动机。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事情,人也变得懒惰起来。而

网络游戏、睡觉等等又成为了获得新动机的反诱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自然就会感觉到空虚和寂寞,对大学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而现在随着我对问题的认识,我也找到了改变之前生活的办法—找到新动机。而我现在找到的这个新动机就是考研。而在这个新动机的驱动下,我现在似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模式。为了考研,我现在也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用在游戏、睡觉等娱乐活动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我也重新感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一种充实感。而这可以说就是动机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给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对认知的实际运用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对他人产生知觉上的偏见。比如在知觉他人与印象形成中,我们会对人产生第一印象。而凭着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会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后来信息获得的解释,即我们所说的产生了首因效应。虽然人们凭着第一印象对他人进行评价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这印象的形成是非常牢固的,若不经过深入了解一般是不轻易改变的。又比如说我们会对某类人或某个群体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虽然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此更方便,能够省时、省力,但是也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形成的印象往往是错误的,只注重了群体特征忽视了个体差异。

其实这是心理学在知觉他人与印象形成的一个应用。我们都知道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绝大对数人都会有过过分相信自己判断,对人、物做出错误的认知判断,而这产生的原因则是因为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去记忆能够证实自己观念的那些信息,从而产生了知觉记忆上的歪曲,即知觉存在选择性和恒常性的特点。

而以上心理学对我们产生的偏见的解释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启发。既然我们的知觉存在选择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我们就应该充分的利用它,并从中受益。比如在第一印象这个问题上,我们知道第一印象对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性,那么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生活中注重自己的第一印象。比如在工作、在面试等场合通过展现出自己好的第一印象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由此在第一印象方面给自己加分。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作为一个评判的人,在进行选拔,评价的时候,则不能仅仅通过第一印象来轻易对一个人作出结论,而应该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考察之后再下定论。

3.对意志的实际运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给自己设定各种小的计划与目标,比如说每天背几个单词,每天坚持看经济学文献,每天锻炼身体等。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在刚刚设立这些计划和目标后的几天时间内,我们能够坚持完成计划。但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变得懒散,开始给自己找理由,开始完成不了设定的目标。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我们放弃了原有的计划与目标。

而在学习社会心理学之前,我一直没有想通这些情为什么老是发生,并且也没有找到一些好的解决方法。而现在学习了社会心理学之后,我对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也已经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

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于人的一般心理中的意志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心理学定义,意志是指个体能自觉确定目标,根据目标支配和调节行为并克服困难挫折最后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通俗来讲,意识包括了预定目标,确定方案,执行方案,克服困难和实现方案这五个部分。而我们之所以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执行方案和克服困难这两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而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则要么是由于我们开始设定的动机驱动力不足,使我们丧失了继续坚持的动力;要么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够坚忍不拔。所以,当我们出现半途而废,不能坚持计划的情况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寻求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才是解决自身的问题。

而针对这两种原因,我也分别想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对动机驱动力不足而导致的半途而废,我觉得可以通过培养个体良好需要和动机,设立可行度高的计划来改善。而对意志力不够坚定而导致的半途而废,我觉得则可以通过寻求监督(如找室友监督、找女朋友监督),设立惩罚,或在坚持完成任务后给予内部与外部奖励来克服。

而就我个人而言,我以前存在的问题则属于第二种,由于意志不够坚定而导致的半途而废。针对我的问题,我采取了外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自己,具体来说,就是在每周完成任务之后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以此作为外部激励。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效果很不错。

4.对记忆的实际运用

而在我们的大学学习中有很重要一环,就是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它会直接影响我们期末成绩与评价,所以拥有好的记忆方法是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很多人在对知识的记忆上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但是效果却不是那么好,很些知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但是过不了多久却又会被自身遗忘。而通过这学期对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记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并且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的问题的办法。

首先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能够重现和再认的过程。它的特征为保持和遗忘。而根据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知道人的遗忘规律有着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的特点。

而从记忆的这些特点和课上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提高记忆力的办法,即及时巩固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和在运动中加深记忆的方法。而针对我自己的情况,我也总结出了一些新的改进办法。比如现在,在需要记忆一些知识的时候,我会采用“温故”这个办法,即每隔一段时间则对已经背诵到的知识进行一些巩固和复习,加深印象。又比如,现在我在进行运动或是吃饭的时候,我会有选择的对一些记忆内容进行回顾。同时,我现在在进行记忆的时候,也不会向往常一样,不断的背诵直到所有的内容背完为止。相反,我会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做一些放松的事情,然后再继续去背,以此来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结论

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关于心理学的世界,不敢说100%,但是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99%的事情都会与心理学相联系,而以上我提到的例子仅仅是把心理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一点皮毛而已。而从这些例子之中,我们也可以充分看到心理学因素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而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用心理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生活。它能使人内心豁然开朗,看淡人间的纷争,希望自己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欲望,为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人必须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的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它也能在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遭遇挫折的时候,遇到不顺的时候,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巨大的帮助,使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它还能传予我们生活的智慧。

所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开始把心理学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心理学帮助我们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https://www.sodocs.net/doc/c68084287.html,/view/dc047ec48bd63186bcebbcc6.html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https://www.sodocs.net/doc/c68084287.html,/view/931396.htm

3.《谈谈心理学知识对我们的影响》https://www.sodocs.net/doc/c68084287.html,/s/blog_4a0036040100a8i3.html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古代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主要依据主观思辨和猜测去阐明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直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各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历史变化的时期,真正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形成标志应该是1908年应该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不约而同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有三大理论来源,及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上世纪2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开始走向科学,进入确立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社会心理学形成标志应该是1908年应该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不约而同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

学》。 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 答:一条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另一条来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人的社会等级是由人内在的心里气质决定的。 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 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1、直接性;2、整体性;3、选择性;4、防御性;5、惯性。 7、社会认知有哪些途径? 答:社会认知往往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情以及行为习惯等的观察和了解来进行。分为以下途径: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 3、言语表情; 4、人际距离。 8、什么是自我知觉? 答:认识自己,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叫自我知觉。 9、什么是社会印象?它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印象指人们利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基本特点:1、间接性;2、综合性;3、固执性。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1.社会心理学定义是什么?奥尔波特怎样定义社会心理学? 2.系统社会心理学著作何时出现?科学社会心理学创造人是谁? 3.什么是角色扮演? 4.什么是社会测量法? 5.近代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趋向是什么?它们有何不同? 6.试述实验社会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一单元:社会认知 1.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功能有哪些? 2.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举身边示例分析人们日常是如何自我增强的? 4.举例说明自我过程的类型? 5.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6.试述自我监控水平与印象管理的关系? 7.试述印象管理对社会互动的意义? 8.就印象管理一节的学习,谈谈个人的感受。 9、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10、什么是晕轮效应?它对我们认识他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11、人们通过哪些线索形成对他人的知觉? 12、我们怎样构建自我概念? 13、简述印象管理的策略。 14、什么是人际知觉,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15、社会认知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16、试述Heider、 Weiner 、Kelly的归因理论,并比较Weiner、Kelly的归因理论。 17、人们在归因中会犯什么样的偏差? 18、什么是态度?为什么研究态度? 19、态度研究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要点如何? 20、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1、态度改变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2、态度测量有哪些方法?其优缺点如何? 二单元:社会影响 1.什么是民族文化?举例说明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关系? 2.在文化人类学看来,文化影响具有甚麽样的特性? 3.文化通过哪几个层次影响人们?与其对应的学科是甚麽? 4.文化心理学最关注的对象是甚麽? 5.描述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化理论的看法. 7.什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它有何不同? 8.试述中国人的思维特性?它对我们的认知活动有甚麽样的影响?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中国人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0、什么是从众?Sherif和Asch是怎样研究人类从众行为的? 11、试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2、什么是社会促进?为什么会有社会促进现象发生? 13、试述去个性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14、想象你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群体中的一员——有积极影响的群体。这个群体是否获益于有效的领导?它是否证实了某些在本章中讨论过的原理,如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懈怠、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群体思维或是少数派影响。 三单元:社会关系 1、什么是偏见?人们为什么会有偏见?怎样克服偏见? 2、什么是侵犯行为?分析产生侵犯行为的原因与条件。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 2、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4、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E 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环境 5、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映系统。 7、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1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思辨 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 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绪和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20、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21、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22、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研究者研究者应严格按照访谈问卷的顺序和原有问题提问 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除心理学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乃至哲学等都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关系 社会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F.H.奥尔波特(哥哥)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弟弟)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他人的影响包括: 1) 现实的影响; 2) 想像的影响; 3) 隐含的存在的影响(不包括“虚拟”影响、“宏观”的影响)。 社会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 1) 个体的习得行为; 2) 亲社会行为; 3) 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 E)。 其中,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英国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麦独孤。 奖赏是给予喜欢的刺激,属于正强化;取消惩罚,以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2)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社会心理学》思考题整理培训讲学

1.关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有不同的定义,试述两种不同取向的定义内容并分析两者的区别。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区别:同样是研究人们的行为,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阐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等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首先分析心理的变化和过程,找出影响个人行为的社会条件,还要揭示制约个人行为的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是如何对个人行为发生作用的。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试述这三个层面的划分标准及各自的研究内容。 以社会心理现象的规模与水平,采用分析的观点,将研究范围划分为三个层面。 1.个体层面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发挥个体功能特征的结构和心理过程。 2.群体层面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社会层面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以多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特征及其行程过程为研究对象。 3.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并且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共同作用。 社会化延续社会和文化。 4.试述社会化的分类及其主要任务。 ①早期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社会化。 ②预期社会化——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 ③发展社会化——在早期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的基础上,对个体产生新期待,承担新任务时进行。 ④反向社会化——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 ⑤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舍弃过去的社会标准,重新学信新的社会规范的过程。 5.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 ②语言社会化 ③行为规范社会化(法律、道德) ④社会角色社会化 ⑤性别角色社会化 ⑥政治社会化 ⑦民族社会化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社会心理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1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常识的关系? 答:(1)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①J.L.Freedman 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他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做出反应,别人如何对人们做出反应,以及人们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②D.Myers 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他从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角度对社会心理学的重新界定,使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更为广泛。 ③吴江霖 结合他对心理学框架的看法,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他的定义明显是以个体为主,尽管也提到了“若干个体”,但“若干个体”并不等于集体。 ④沈德灿 对国内众多学者的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进行分析整合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

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也是人们认为最全面的。 (2)常识的界定 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事物的认识等。 (3)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的关系 ①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是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 ②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尽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似乎不带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问题的特殊性,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价值观和信念意识形态的影响。 2.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谈谈社会心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广泛影响。 答: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社会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体本身的特性,还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这些领域对人类生活的有广泛的影响。 (1)个体过程 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改变、归因问题、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应激和情绪问题等。 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人类认识自己与生活的价值。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对自我的分类以及对自我概念的测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五大假说: 一、情境具有强大的作用 1、人总会处于情境中,往往是看不见的,意识不到的事物会使个体失去反应 低估情境约束的影响 2、情境会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一方面:你所观察的人所在的情境,会影响你对这个人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们观察事物的情境,也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识,我们目前的情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对别人的看法 3、你曾经的情境经历会影响你现在的体验和反应,情境的残留物会形成一些心理过程 二、我们经常会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做一些事情 1、基本归因错误: 当我们对比人作出判断时,我们并没有考虑在那一刻我们自身的作用,自身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动机,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的想法不同时,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2、我们为什么会对别和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原因在于意识经验的构成 共情缺口产生原因:所处情境不同,无法从一种情境转换到另一种情境 二、情况更糟 我们通常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偏见具有适应性和功效性,快速作用过程(无意识过程) 四、我们精确知道人们做事情的原因,他们是哪种人,我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 五、人类有两种基本动机需求 1、人们想要被别人喜欢有归属的需要 2、人们想要准确、一致、可信 “错误共识效应 Ross提出假设,对于自己认同的理论,人们会夸大支持者的人数 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坚持的观点是正常的普遍的,而跟我们不同的观点是不正常的,有问题的 对于错误共识效应的产生和原因,现在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数种不同的心理在起作用。 1,选择接触和认知。这个理论认为,人类会更容易记住自己认同的观点,而忘记跟自己不同的观点。同时,人们会愿意跟认同自己的人交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选择性无视。如果同时出现认同自己和不认同自己的观点,人们更容易重视认同自己的观点,造成一种“很多人同意我”的假象。 3,把主观评价当成客观推理。人们会把自己的主观评价当成客观推理的结果,继而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doc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 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3.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4.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C)。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A.父亲 B.朋友 C.外交官 D.妻子 2.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A.警察 B.朋友 C.外交官 D.法官 3.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4.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6.下列有关文化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化具有普遍性 B.文化具有共享性 C.文化具有遗传性 D.文化具有整合性 4.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5.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3.规定性角色 答: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1、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应如何解决? 2、社会心理学的三大心理学来源是什么? 3、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4、目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社会化的种类有哪些?2、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是什么?2、总体印象形成模式有哪些?3、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4、什么是图式,什么是自动化思维? 5、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自尊、自我服务偏见、自我效能感、控制点? 7、简述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论的内容。8、简述凯利三维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9、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什么是态度?有哪几个因素构成?2、态度的特性是什么? 3、影响态度和行为二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4、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要经过几个阶段? 5、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6、影响态度劝说宣传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的内容。8、简述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的内容。 9、简述纽科姆的A?aB?aX模式的内容。10、什么是偏见?偏见的特征是什么? 11、偏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2、如何消除偏见? ·1、沟通的要素有哪些?2、什么是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3、沟通有哪些种类?·1、什么是人际关系,有哪些类型?2、简述舒茨的三维理论的主要内容。 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4、人际关系中自我暴露的程度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5、人际关系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6、亲密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7、简述斯腾伯格爱情理论的主要内容。8、简述参照测量法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有什么关系?2、利他行为有哪些特征? 3、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侵犯行为?侵犯行为有哪些种类? 5、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6、如何控制、消除侵犯行为? ·1、什么是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2、简述优势反应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什么是模仿?什么是暗示?暗示有哪些种类? 4、什么是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从众的条件是什么)? 5、什么是服从?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时尚?有什么特点? 7、什么是流言?流言传播的规律是什么?8、什么是集群行为?有什么样的特点?9、集群行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0、什么是社会运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1、什么是群体?构成群体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合作和竞争? 5、引发群体冲突的因素有哪些? ·1、动机和社会动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什么是成就动机?麦克里兰德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3、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4、什么是权利动机?什么是动机冲突挫折? 5、动机冲突有哪几种常见的表现?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一) 社会思维 1. 自我 (1) 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与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2) 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 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致性: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 (4) 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模仿(玩耍) 、游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5) 与自我相关的概念:自我图式; 自我关联效应; 巴纳姆效应; 自我增强( 主要有六种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设障)。 2. 归因 (1) 归因的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 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3) 归因的理论: ①海德的朴素心理学:个体行为原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遵循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内在属性相一致时,就是在 进行对应推断。琼斯和戴维斯认为,在进行对应推断时,需要考虑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具有低的社会合意性时,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③Kelley 的三维理论:行为者、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种形式。在具体归因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4) 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 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解释; 自我贬损; 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天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容易记忆得多。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A卷) 一、单现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B) A、荣格 B、弗洛伊德 C、阿德勒 D、霍妮 2、个体出生到成年社会化初步完成阶段指( D) A基本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基本和预期社会化 3、根据角色存在形式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A) A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 B先赋角色、后致角色 C正式角色、非正式角色、 D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 4、在人际关系的8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小的是(D) A竞争型 B合作型 C竞争合作型 D无规则型 5、“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A)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反暗示 6、时尚的极端形式是( C ) A时髦 B热 C时狂 D流行 7、从信息传递速度看,以下哪种沟通速度最快( A) A轴型 BY型 C链型 D圆型 8、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的第二阶段是( B )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外化 9、在人际沟通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这种沟通称为( A ) A假相倚 B非对称相倚 C反应性相倚 D彼此相倚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漂亮女孩会不由自主地赋予它们以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作用 D隐含人格 11、人们感到失败不可避免时积极地搜寻,乃至制造影响其成效的不利因素的过程称为( D) A缺陷补偿 B自我照顾归因 C选择性遗忘 D自我设障 12、米德认为,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是(D) A角色学习 B角色分析 C角色意识 D角色扮演 13、迁居到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这种社会化称为( c ) A发展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主动再社会化 D强制再社会化 14、在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类是( D) A动态无声的 B静态无声的 C有声的 D类语言 15、阿德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属于(A) A 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新精神分析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有( ABCDE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E档案研究法 2、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有( ACD ) A时尚 B时狂 C流言 D集群行为 E群众行为 3、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解释有( ABC ) A挫折—侵犯理论 B随异交往理论 C标签理论 D符号互动理论 E社会认知理论 4、有声的非语言符号称为类语言,它包括( ABCDE ) A笑声 B哭声 C叹气声 D呻吟声 E其他声音变调 5、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包括( AC ) A退化 B投射 C攻击 D抑制 E隔离 三、判断(每题1分,共计5分) 1、“望梅止渴”式的暗示是间接暗示。(×) 2、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3、女孩更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男孩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 4、人们用来进行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类是静态无声的非语言符号。(×) 5、实验室实验法比现实实验法的信度高,效度低。(×)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题库 社会心理学

山东大学心理健康协会心理知识竞赛 题库二社会心理学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答案】B 【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2.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答案】B 【解析】自我意识必须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正是由于缺乏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所以不能形成自我意识。 3.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A.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 B.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 C.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 D.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 【答案】D 【解析】镜我是指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 4.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 A.能力高低 B.身心状态 C.努力程度 D.任务难易 【答案】C 【解析】A项能力高低属于不可控的内在因素;B项身心状态属于不可控的内在因素;D项任务难易属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5.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 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 D.社会知觉理论【答案】A 【解析】贝姆提出粗自我知觉理论,他认为,人们并不总是很清楚自己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和自己行为出现的情境而推断自己的态度。 6.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答案】C 【解析】镜像自我的概念由库利提出,后由米德完善。镜像自我是指个体根据抽象的概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自我概念。 7.“归因”是指()。 A.对客观刺激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推测的过程 B.是对他人的综合认知 C.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判断的过程 D.指在事件研究中,回归到事件产生的原因的一种研究手段 【答案】C 【解析】归因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推断人的行为原因的过程。 8.在有一种以上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的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这是归因的()。 A.不变性原则 B.折扣原则 C.协变原则 D.客观性原则 【答案】B 【解析】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不变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折扣原则是指人们在归因时,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也就是说,在有一种以上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的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 9.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答案】A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⑤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景的重要性。(当同学考我一个较难的问题的时候,我答不上来,我就会认为他知识比我丰富,但这是内在的因素,喜欢的这一情景中的外在 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严厉Luce和Raiffa设计的一种情景,用以研究在利益冲突情况下人们的选择。(两个人逃课,老师想他们都承认错误,于是分开谈话。都承认那么他们俩都扣平时分5分,如果都不承认那么扣2分,如果一个承认一个不承认,那么承认 但很难做决定,犹豫了半天,我觉得我的核心特质是优柔寡断,很难改掉) (一个人想去抢行人的钱 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紧跟着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这时候小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增加。 给我买MP3 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在企业的某一项目小组的任务执行中,领导把每个组员都进行分别谈话说你是个非常有潜力的人,我很看好你。这样,整 那么就发挥不出这么好的效 (我失恋了,很伤 认为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越来越难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而是集中注意于团体情境之上。影响:个体责任感的丧失和对团体的敏感度增加。原因:匿名性、自我意识下降。最重要的是个体责任感的丧失(例: 行深入思考时,更多的使用“中心途径”,即关注论据。当人们不花太多时间去推敲信息内容时,更多采用“外周路径”,即关注不用深思的外部线索。广告中,大多用的是“外周路径”。卖防晒霜的广告,强调的是买了他们的产品能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上海并有滋润嫩白 会做外部归因:我工作是因为奖金高。如果没有奖金,人又会做内部归因:我工作是因为我有兴趣。个体将成就归因与内在兴趣而非外在奖励。给一个内在兴趣高的人外在奖励会使其 密的接触;团体内部有合作且有成功的机会;团体内部有支持平等的规范)下,对立团体间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其存在的偏见。(比如我和一个同学的关系很紧张,在一次偶然的班级聚会上,大家都玩high了,然后我开始和她交流,发现她没我想的那么难相处,最后关系挺融洽)方案:定期举办一些公司聚会或交流会,给雇员与雇员之间有个直接接触的机会,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 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 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视频。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在每组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甚至还有他的口音(特殊语言习惯在两段视频中是一样的)打分。与光环效应相一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生认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语言习惯更令人喜爱,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支持了之前关于光环效应的研究。 无意识判断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给了他们很多机会,学生们还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给讲师打高分。研究结束后,学生们被暗示自己对讲师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评价。尽管如此,

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 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印象管理: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态度: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去个性化: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性水平降低的现象。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合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自尊:指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程度。 责任分散: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 攻击性行为: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说课材料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社会 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 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 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

*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 答:(1)家庭。家庭式个体早起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起点,家庭环境之下的社会化的质量和效果将为个体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内部的教育和父母的思想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特征都对儿童的性格特征和社会交往特点产生影响。学前期儿童的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器以后的社会化进程。次级社会化阶段中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仍会继续,个体将在自己独立的家庭中扮演丈夫、妻子等各种新的社会角色。总之,大部分个体终其一生都无法脱离家庭的影响。 (2)学校。学校是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最大的力量。在学校里个体将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价值和行为规范。学校中进行的社会化对个体的知识储量、技术水平、价值观和人格规范的塑造和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在学校中有利于他们理解角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中的集体类活动尤其是竞赛类活动利于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一群在年龄、兴趣爱好、地位、价值观等方面相同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