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主题: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认识不合理的归因产生不良的影响。

3、掌握积极的归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积极的归因方法。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方法:问题启发法、讲授法、故事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5分钟)

有一个人因杀人进了监狱,这个人有两个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也因杀人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家,事业有成,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有人分别问他们,不料他们说了一句共同话。请同学猜猜看,他们会说怎样一句相同的话呢?

(答案:“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呢?”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两个儿子对自己不同的生活走向所做出的归因看似相同,但在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受了杀人犯父亲的遗传,不可能会有好的作为;而另一个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命运,父亲给自己的遗传。

这个故事说明,这两个人对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找出了不同的原因,一个是积极的,一个是消极的,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我们的考试也跟这个故事有类似的地方,考试之后总是有人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有些人人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也就是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我们也会对自己的考试成功或失败寻找原因。当一个人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听到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各位:失败就一定是成功之母吗?

学生:不一定。

师:为什么?什么情况下是,什么情况下不是?

师:是的,的确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失败进行正确积极归因,然后针对原因找出对策,重新振作,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由此可见,正确积极的心理归因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就是“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归因:归因简单地讲就是寻找原因,即你对学习、考试成败的原因作出判断。

二、自我归因(5分钟)

这次期中考试同学们考得如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请大家对自己的考试进行归因分析。

认真分析:你觉得这次考得如何,好还是不好,原因列出来,为什么考好,为什么考差。可以具体分析到各个科目,考差的同学,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考好的同学也得好好分析,为什么考好。

邀请两到三个同学回答。

过渡语:到底我们的归因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我们要来介绍归因原理,你就知道答案了。这个归因原理有点难理解,大家要认真听。

三、归因原理介绍(25分钟)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两个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归因(从自身寻找原因)和外归因(从外界环境或者他人身上找原因)、可控性归因(这个原因我可以控制的)和不可控性归因(不管我怎么做都改变不了的原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

1、能力高低(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天赋,天生遗传的能力)

属于内部、不可控的归因。

分析:当成功时归因于自己学习能力强,会增强信心,但当失败时归因于自己能力差,会打击积极性,产生自卑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所以归纳为“双重性”一类的归因类型。

2、努力程度

属于内部、可控的归因。

分析:当成功时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会感到愉快并继续努力争取成功,当失败时,归因于努力不够,会推动下次更努力学习,所以归纳为“积极”一类的归因类型。

总结:积极归因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消极归因是自己无法解决的外部因素。

归因的不同会对我们的成长、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积极归因会成为我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消极归因会成为消极逃避的借口,推脱了责任,如果一个学人经常进行消极归因,比如这次考差,归于试卷太难,下次考差,还是归于试卷太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对这个科目丧失信心,他肯定会退步,因为自己不愿尝试努力,老把责任外推。

四、小练习(10分钟)

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以下哪些是积极归因,哪些是消极归因?并说明原因。

1、这次考好,是因为我运气好,猜都让我猜中。(消极:归于运气好坏)

2、我太笨了,不是学数学的料。(消极:归因能力低)

3、我这次没有好好复习。(消极:归因努力程度)

4、考试时我太马虎、粗心,都没仔细检查. (消极:归因努力程度)

5、这次考好,是因为试卷太容易了,谁都考得很好。(消极:任务难易)

6、我的基础太差了,现在再怎么努力也已赶不上了。(消极:属于内归因,但不可控的因素)

7、这次考卷太难了,都不会做。(消极:归因任务难易)

8、同学们都比我聪明,所以我考得比他们差。(消极:考差的责任归于别人比自己强)

9、运气不好,我读到的都没考到。(消极:归因运气好坏)

10、这次考得好,是因为我学习方法改进了。(消极:内归因,可以可控制的因素,就类似于努力程度,但不属于努力程度)

五.结束话题

用以一句话总结下今天我们所上的内容,对考试成败进行积极归因,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即努力程度就正确了。(如果你不能判断它是不是属于努力程度,那你就判断它是不是属于内部可控性归因。)

刚才有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考试结果进行归因分析,现在大家看一下自己的归因是积极还是消极,如果消极归因,进行重新分析,改为积极的归因,如果是积极的,你就可以针对这些原因找出对策,也就是我要怎么做下次才能考好,或者考得更好。

(考试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同学们有没有进行积极的归因,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可以改变的内部因素,针对原因找到对策,付出行动,这样才能转败为胜。)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节课老师有个知识点讲错了,正确归因好,还是积极归因好,正确归因可能得出的是消极的,正确归因不如积极归因。所以我们的课题应该是积极归因,不断进步。

归因方式量表

归因方式量表(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姓名性别年龄填写日期 提示: 1)阅读每一个情境, 设想你处在这种情境中 2)考虑如果它实际发生在你身上, 你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3)把这个因素写在空白处 4)回答六个关于因素的问题, 对于每个问题, 圈出相应的数字. 不要圈出文字. 5)完成每个情境后继续下一道题目 情境 你遇到一个朋友, 他/她称赞你的外表 1.写下上述情境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2.你朋友的称赞是因为你本身的原因, 还是由于其他人或情况 完全因为其他人或情况 1 2 3 4 5 6 7 完全因为我 3.以后, 当你和你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这个因素有可能再次出现吗 绝不会再次出现1 2 3 4 5 6 7 会总出现 4.这个因素只是影响朋友之间的交往, 还是也影响你生活的其他方面 只影响这个特定的情境 1 2 3 4 5 6 7 影响我生活中的所有情境 你找工作不成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5.写下上述情境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6.你找工作不成功是因为你本身的原因, 还是由于其他人或情况 完全因为其他人或情况 1 2 3 4 5 6 7 完全因为我 7.以后, 当你找工作的时候, 这个因素有可能再次出现吗 绝不会再次出现1 2 3 4 5 6 7 会总出现 8.这个因素只是影响你找工作, 还是也影响你生活的其他方面 只影响这个特定的情境 1 2 3 4 5 6 7 影响我生活中的所有情境 你变得非常富有 9.写下上述情境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10.你变得富有是因为你本身的原因, 还是由于其他人或情况 完全因为其他人或情况 1 2 3 4 5 6 7 完全因为我

正确归因 实现自我

正确归因实现自我 ---考试之后的心理辅导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结果是几家欢喜,n家忧啊,考得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安慰:“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各位: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心理学上所谓归因,就是指原因总结,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理解为尝试寻找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就是“正确归因,实现自我”。 一:个例分析 先请各位当当专家,看下面的个例: 小张是一名初一学生,小学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初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平时他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很晚,电视很少看,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可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还是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怎么办才好。 请你帮小张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告诉他以后该怎么办。(每先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总结: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小学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毕竟都是小学的精英,聚到一起来,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改进自己

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小学的一套。初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4.取得家庭的配合,不给太大的压力。二:尝试自我归因: 这次期中考试你考得如何?请你对自己进行归因分析。 (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原理介绍 心理学家张铁忠教授等人发现,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 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四:正确归因的目的—完善自我

学会正确归因

一导入 1.热身活动 一只青蛙跳下水咚 二只青蛙跳下水咚咚 2.寻找游戏中成功失败的归因 3.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下如何进行合理地归因,期中考试刚过,不知每个同学考得怎样。现在我请同学们将自己考完后最突出的感受谈一下(同学说感受)。通过刚才同学的发言,使我了解到大家对考试的心情,很令人理解。在谈的过程中,自然涉及到考好考坏的原因。究竟怎样的归因方法合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首先进行一个小调查——《学习诊断》 二学习归因自评 学习诊断 了解影响自己学习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符合自己的情形,请在题号后面打。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 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 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6.学校令人讨厌 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 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 9.考题总是太难 10.不喜欢任课教师 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 14.缺乏恒心和毅力 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16.学习基础不好 17.自己努力不够 18.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19.对学习没有兴趣 20.本身能力不够 三交流反馈 1.小组交流,看自己所选的和别人的一样吗?为什么自己这么选择? 2.学生反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补充) 3.教师反馈 (1)我们刚刚在做的这个过程就是归因。什么是归因呢? 人对行为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这叫归因。原因非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因此归因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2)你觉得自己是内归因还是外归因呢?

合理归因教案

为什么?怎么办? ——合理归因,有效决策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你的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77)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是人类操作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起着不可估量与替代的价值。自我效能感是与具体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一种概括性的个性特征。比如,某大学生面临即将到来的研究生考试,自我效能感就是该大学生对自己参与研究生复习以来的客观自我评价而生产的迎考自信力量。因此,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对能力的信念,在个体的活动成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在另一方面可能并不如此,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 (二)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班杜拉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1、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努力程度。高自我效能感者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以更大的努力战胜困难;而低自我效能感者相反。 2、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高自我效能感者与环境作用时,确信自己能很好地把握环境,因而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要求及困难的解决上;而低自我效能感者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上,从而产生焦虑、恐惧,阻碍了已有行为能力的表现。 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因素 班杜拉认为,人们接受并整合来自实践的掌握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效能信息,形成和改变自我效能。 (一)个体的实践经验总结。来自实践活动的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它可以就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是否具有获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提供最可靠的证明。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可能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当个体尚未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之前。对于先前已经具备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而言,偶尔的失败不会影响其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他更有可能寻找环境因素、努力不足和策略方面的原因。这样的归因方式,失败不仅不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反而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替代性经验。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人们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通过持续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就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相反,对失败者的观察会使个体怀疑自己进行类似活动的能力,进而降低动机水平。 (三)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他们往往将受到的压力视为业绩不良的征兆,而把耐力活动中的疲惫感和疼痛感看作是生理缺陷。同时,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消极的情绪状态则有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 (四)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言语说服是否可靠和有效,必须根据劝说者是谁、他们的信誉以及他们对活动性质的了解情况来权衡。言语说服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往往随个体对劝说者的信任程度而变化。个体对劝说者的知识、能力越信任,对劝说者的言语信任度越高,他们对自我效能的评价越有可能受到劝说者言语说服的影响。因此,最有效的言语说服是对个体而言的重要他人或是个体认为有声望、有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和可信任的榜样。这四个因素常常综合起作用。但是,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是因人而异的。

学会正确归因(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案)

学会正确归因 (一)归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对行为作原因推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换言之,它研究人如何理解和解释行为的原因。不言而喻,人的行为原因是多重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解只从某些方面去推论和解释。人们如何去解释行为的原因?各种人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否有差异?有无众人皆遵循的规律?不同的原因会不会影响以后的行为?心理学家对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作了探讨,从而形成了现代归因理论的构架。因此,归因理论是近十年来社会心理学中一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已从基本概念发展到实际应用范围,对理解人们的行为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1、成就动机低的人具有如下归因特点: ⑴把成功较多归因于外部原因而不是内部原因,不认为努力是成功的因素,因此不爱参加有关成就的活动。 ⑵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因此面对失败时容易放弃。 ⑶选择太易或太难的任务,因为过易或过难的任务产生最小的自我评价的反馈(太难的任务,失败了可推诿个人责任;太易的任务,容易成功,成就感不强)。 ⑷认为结果与努力关系不大,因此付出相对少的努力。 成就动机和成败归因关系的研究在教育上有其应用价值。例如,怎样的原因解释会如何影响教师施行奖励和惩罚,因为归咎于他没有做出努力;能力低但付出高的努力的学生比能力高亦付出同样努力的学生受到更多的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归因的影响而变化。把成功归因于努力,但不倾向把失败归于缺乏努力,但不把成功归因于高努力的人,表现出最小的自我奖励。 纳维研究了先前的成功率和现在结果的差异对归因的影响。实验表明,当一个人过去屡屡失败现在成功了,或者过去成功现在失败了,那么人们大多会归因于不稳定因素、机遇和努力。当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结果一致,过去成功现在也成功,过去失败现在也失败,则倾向于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和任务难度。 维纳研究了成就动机和归因的关系,他的研究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如下归因特点: ⑴把成功归因于高的能力和努力,因此当取得成功时,提高自我奖励或提高自豪感。 ⑵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因此面对失败能坚持努力。 ⑶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因为中等难度的任务会产生最大的自我评价的反馈(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成就感越大,但也很难实现。中等难度的任务最富挑战性)⑷认为结果是努力决定的,因此工作努力。 2.归因偏差 归因理论的构架是以人民总是用理性的方法处理信息为假定的,因此它的一般形式中包含一种逻辑的、合理的机制。然而人的行为并非都是纯粹理性和逻辑的,归因过程往往产生偏差。有些偏差来自认知,有些偏差来自动机。

归因方式

题目:举2—3例说明你以前的归因方式是怎样的(成功和失败后一般怎样归因)?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方式是怎样的?今后你将对你的归因方式进行怎样调整? 一,成功和失败后,我一般这样归因。 (一)成功后我的归因方式是这样的: 1,任务简单,而且运气比较好。 例子:上次英语四级考试能顺利通过,不仅是因为英语四级考试本身的难度不大,而且完全填空部分的题材也是我所熟悉的。而且考试之前的预测题里我也做过类似的题目,所以在整个考试过程中我能顺利完成试题,从而一次性通过这次考试,所以我将这次的成功归结于任务简单而且运气也较好。 2,归因于我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 更多时候,我是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且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二)失败后我的归因方式是这样的: 1,首先会分析的是可能自己确实还没有准备,比如说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 例子:不知不觉,记忆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的高考战场上,当理综考试试卷发下来时我当时的茫然是全所未有的,考后我对自己的唯一总结是平时的知 储备不多,所以关键的时候会感到无力。 2,失败和运气的好坏也有一定关系

例子:体育高考是体育生所必经的一个阶段,但在考场上有很多偶然性,我记得我们的100M测试是在华师进行的,但不幸的是那天我是唯一一个被分到与其他学校的一起,而且是在下午的第一场,最终失常发挥,因此我一直觉得是我当时的运气不好。 二,产生的影响 1,由于我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不够,所以能激励着我更加努力的去提升我自己,从而更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2,成功归因于运气导致结果的稳定性很差,而且差异性大,从而造成我做事如果失败了喜欢找借口,对事情的成功进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在失败或成功后,当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归因后,其总结的结果才能对我们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三,正确的归因方式 1,一般情况我们要多做努力方面的归因。 事实证明,只有从努力方面归因,我们的动力才会更持久。 2,同时我们也要根据自己和现实情况实事求是的全面的归因,要把每个方面都涵括在里面。 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才能更全面的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

正确归因激励自我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归因激励自我 活动形式: 专题讲座 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本次讲座,使学生能够正确归纳期中考试成败的缘故,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以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 活动流程: 引入话题——个例分析——原理介绍——自我归因——自我分析——完成问卷——收集整理——分析反馈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同学们:“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学生会回答:不一定。)“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如此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特不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确实是“正确归因,激励自我”。 二、个例分析:

归因的领域专门广,涉及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缩小范围,仅就学习来谈谈。先请各位同学当当心理专家,看下面的个例—— 九年级学生小王,平常尽管父母专门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九年级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专门大。平常他特不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专门晚,电视专门少看,文体活动也专门少参加。可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他依旧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如何办才好。 请同学们帮小王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缘故: 生:我们认为他成绩下降的缘故有: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奋发图强;2.尽管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3.因文体活动专门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4.由于七八年级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九年级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5.家庭关怀可能升温太快,让他感受压力大。 师:那他以后应该如何办呢? 生:以后他能够如此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接着以往常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们怎么讲都在奋力拼搏,聚到一起,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 2.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往常那一套。九年级不但

学会合理归因

教学课题:学会合理归因 教学背景:人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会影响他将来的发展,如果把失败归为稳定的原因的时候,则不会再去努力争取。 https://www.sodocs.net/doc/ca13786597.html,/view/ba5b301c227916888486d78d.html 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的不断的修整阶段。在初三这个学年,我发现大 部分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对人对事或对学习成绩不断地寻找原因,他们更乐于把原 因推向外部,指向别人。学生对人对事对学习的归因方式,不仅能影响他们的学 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学习、发展的动机,因此,如何让学生了解归因类 型、归因的作用、归因对人的影响就显得很重要。 教学资源:故事、例案、幻灯片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根据需要自己组织自编的教材,在设计时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即热身游戏、情境分析、自我体验,通过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情 境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归因,从而得知归因的类型、作用、对人的影响,并在自 我体验中逐步学会合理归因。 教学方法:分析法、讲述法、演示情境法 教学目标:通过例案认识不合理归因产生不良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培养积极归因意识并能成功运用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引出课题: 《稻草人、木头人》 游戏规则: 每小组推选出一个人出来做麻雀,被选做麻雀的人需要靠近一面墙壁站好,不能动,其他人站到小组内。当麻雀数1、2、3时稻草人时,所有的学生必须都保持稻草人的姿势不动,(稻草人的姿势:单腿站立,双手在两侧伸平),还可以喊1、2、3,木头人。(木头人为双手下垂,单脚站立)麻雀可以让他们保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喊下一个口令时,大家没有保持住而移动的话,这个人就被淘汰出局,如做错了,同样出局。 讨论分享: 1、没有保持住姿势是什么原因? 2、预想一下这样的原因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师小结: 怎么看一件事情的原因,会导致不一样的行为结果。什么样的归因有利于人的成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合理归因》这一课。 二、情境体验析因明理 下面有六个情境,每个情境表达着不同的归因,请每组领一个情境单,按情境上叙述的简单的内容,表演当时的场景。(抽签、小组讨论准备) 情境体验一: 林红平时学习不错,这次月考,她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里,妈妈问她考试成绩。她说:“都怨考试那天天气热,肚子又痛,所以影响了考试成绩。” 思考问题: 林红认为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设想一下把失利的原因归到天气与身体上,对她将来有怎样的影响? 根据归因的可控性、外因、内因、稳定性、对人的影响,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归因?

学生正确归因的意义

正确归因在教育中的意义 在学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主要是通过考试这个手段进行的。每一次考试后,学生都会校对试卷,看看自己做对了哪些和错在哪里,哪里需要改正,成绩和排名是多少;或者老师给学生讲解试题并总结此次考试的学生出现的情况等等。其实这就是一种归因的行为。现在许多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归因;他们认为归因就是找找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然而这只是片面的。事实上,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教育中,老师、学生总是对成败作解释,即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了他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热情程度如何等。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动机,进而影响他们的成就行为和学习成绩。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如何来解释和说明自己的学习成败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归因理论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合理的、适当的归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行为的坚持性。 那学生怎样归因才是正确的呢?学生归因的模式一般分为:积极归因模式和消极归因模式。学生如果把考试成功结果归因于能力高,这让学生感到自豪,且增强对成功的渴望。而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时,就会增强学生的内疚感,从而更努力的去学习,最终够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坚持学习。这就是积极归因模式。相反,如果学生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运气好的原因,会导致他不在乎本次的结果,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而失败时却归因于缺乏能力的原因,就会让他们感到羞愧,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从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对将来成功的期望不高,也不愿付出努力。因此,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学生的归因模式环境因素有关。若学生的学习水平一般,但他却处在一个学习水平都较他之上且比他强很多的群体中。他每次考试都是中下水平,那他就会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会形成学习习得性无助。但学生处在一个学习水平和他相当或比他水平不会太高的群体,那他学习压力没那么大,得到成功的概率较大。若得到成功后,再进行正确归因,那他的进步肯定比前者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家长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时,首先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的,还有学校的学生的水平与孩子的差距。客观的根据孩子的情况去选择学校,不要迷恋名牌学校。虽然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出出色的学生,但这前提条件是,学生间的学习水平差距。要明白,不是所有读重点学校的孩子都是出色的;选择非重点学校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学生的归因模式与自身性格有关。性格乐观、开朗的学生,一般的归因模式是较积极的。他们会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若失败了,他们往往会对自己说,没关系,下次在努力点就会有进步。性格较内

学会合理归因(学习).(优选)

学会合理归因 胶州实验中学心理组 [主题背景] 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活动准备] 游戏道具: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法]游戏、角色扮演、问卷分析、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拓展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 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减轻任务 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好——侥幸 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对学习成败原因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足够努力时,他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题目简单或自己比较幸运时,学生可能就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健康活动课 合理归因

第六课合理归因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③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 ④其他同学监督,用数“5、4、3、2、1停”来帮助计时。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 **妈妈评论说:“**看来还是不够勇敢哦,一放学就告诉我们今天体检的各项检查内容,一直强调有打针哦。我们问他有没有哭,他不正面回答我们,就说好多小朋友都哭的呢。他有点习惯性地逃避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呢。作为一个小男子汉是不是缺少了点担当呢。” 在这里要为木木妈的细心和用心赞一个! 其实类似的说辞,在班级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好几个小朋友说。 “XXX,请你专心,不要在上课的时候随便说话。” “蒋老师,XXX也随便说话了!” 还有诸如“是他先推我的”“这不是我的错”“他也没有好好做操”等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常会觉得很棘手。因为如果忽视掉,会使他觉得委屈——大家都没有遵守规则,为什么我受到批评,他就没有呢?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我顺着他的话,对着另一个小朋友教育一番,无形中强化了他的这种推卸责任、逃避自身缺点的行为。把责任推向别人,或者将自己的责任与别人的责任混为一谈,不管是无意识的还是习惯性的,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处理时,我不得不格外谨慎。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反映了一种心理效应:融合效应。所谓融合效应,是指个人遭遇挫折后,不愿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是把自己在挫折中应负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受到挫折的人相提并论,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我想我们得首先反思,孩子们从哪儿感受到的“巨大压力”? 他们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没能专心听我,而是自己随便讲小话。我对他的提醒,是不是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价成了“不好的孩子”,由此感受到了挫折,因此产生了压力? 爸爸妈妈们煞有其事的问“有没有哭啊?有没有很勇敢?”孩子瞬间联想到:勇敢=棒=好。他当然想当一个好孩子而不是“坏孩子”。所以他会很“聪明”的告诉你们,别的孩子也哭了呢,又不是我一个。 怎样纠正这样的行为?根据认知理论中的行为矫正技术,可以使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而不是把这种方法看成惩罚性的警告和约束。 简单来说,如果这个时候我明确告诉他:“我在上课,而你这种随意讲话的行为让我觉得没有礼貌,我觉得不高兴;可不可以请你专心听我的?如果你想发言,请你举手,我一定请你的。” 他的那种“我犯了错,我被批评了”的感觉会不会少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渐渐形成了自我控制力。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由其自身的认知结构驱动,而不仅仅是去执行别人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 当妈妈想知道孩子体检时的表现,可以假装很无意的问:“今天还抽血了呀?那一定很痛,要是我说不定会哭呢。你有没有害怕,有没有哭啊?”让孩子明白,就算是害怕、哭了,也都是正常的,是被谅解的。他就会坦承。这个时候针对他的恐惧心理,家长们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战胜对打针(抽血)的恐惧,也许会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一、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小任务 二、当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给与及时的表扬、 三、对他犯的错做及时的详细的解释,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他的错误。批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四、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当引导孩子学习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即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事情可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归因方式问卷

归因方式问卷(ASQ) 作者:郭文斌姚树桥 发表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11(2) 测试对象:成人 常模:大学生样本(419名),抑郁症患者(98例),正常对照组被试(100人) 测试目的:成人的归因方式(自评),共10个事件,正、负事件各5个,从总体指标、内在性、持久性、整体性4个方面进行评估 具体项目如下: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文化程度: 指导语:下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生活事件,请您在每一个事件后写出一个主要原因,然后根据这一原因回答一些问题。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数字(1和5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态度,3表示中间态度),并在相应的数字上画一个圆圈。请您实事求是地回答,注意不要漏答,谢谢您的合作! 事件一:您与一位好友关系破裂。请写出一个主要原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在相应的数字上画一个圆圈): 1. 这一原因是由于您自己或主观因素,还是由于他人或客观因素? 由于客观因素由于主观因素 1 2 3 4 5 2. 将来遇到类似的时间,这一原因是否还会存在? 不会再存在总存在着 1 2 3 4 5 3. 这一原因是仅影响这类时间,还是它影响您生活的所有方面? 仅影响这类事件影响所有方面 1 2 3 4 5 事件二:受到别人的表扬。请写出一个主要原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在相应的数字上画一个圆圈): 1. 这一原因是由于您自己或主观因素,还是由于他人或客观因素? 由于客观因素由于主观因素 1 2 3 4 5 2. 将来遇到类似的时间,这一原因是否还会存在?

不会再存在总存在着 1 2 3 4 5 3. 这一原因是仅影响这类时间,还是它影响您生活的所有方面? 仅影响这类事件影响所有方面 1 2 3 4 5 事件三:毕业后,您找到了理想的去处,如升入理想中的学校或谋得一份好的工作。请写出一个主要原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在相应的数字上画一个圆圈): 1. 这一原因是由于您自己或主观因素,还是由于他人或客观因素? 由于客观因素由于主观因素 1 2 3 4 5 2. 将来遇到类似的时间,这一原因是否还会存在? 不会再存在总存在着 1 2 3 4 5 3. 这一原因是仅影响这类时间,还是它影响您生活的所有方面? 仅影响这类事件影响所有方面 1 2 3 4 5 事件四:在一次评选先进中,您被当选。请写出一个主要原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在相应的数字上画一个圆圈): 1. 这一原因是由于您自己或主观因素,还是由于他人或客观因素? 由于客观因素由于主观因素 1 2 3 4 5 2. 将来遇到类似的时间,这一原因是否还会存在? 不会再存在总存在着 1 2 3 4 5 3. 这一原因是仅影响这类时间,还是它影响您生活的所有方面? 仅影响这类事件影响所有方面

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三章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在焦虑不安的等待中,期中考试的成绩终于出来了。在这次考试中,刘华和舒利这对好朋友都考了出人意料的成绩,以前他们总是勉强及格,而这次居然平均成绩都在80分左右。老师表扬了他们,说这是他们努力学习的结果,号召大家向他俩学习。 刘华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是与自己最近的努力分不开的。他甚至后悔自己以前太贪玩,把时间都浪费在踢球、上网、玩滑板这些事情上,耽误了学习。如果早知道刻苦、用功,学习成绩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 但是,舒利却和刘华的观点不一样。他觉得自己这次之所以考得比以前好,纯粹是因为题目容易,考的恰巧是自己复习过的、比较熟悉的内容。努力能起多大作用呢?自己智商就这么高,再努力也是枉然。 半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一次,俩人的成绩拉开了距离:刘华继续保持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且还有略略上升的势头,而舒利却跌回了原来的水平,各门功课勉强及格。 俩人期末成绩的变化是偶然的呢还是与他们对自己期中成绩的解释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基本概念 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大家都会对这个事件作出解释,有的人会想,他可能是睡过头了;有的人猜测,可能是遇上堵车了等等,无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 每个人都会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原因的分析,只不过有时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一般而言,当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更有可能去推测其中的原因。这正如一向成绩好的学生考了高分,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但如果一向成绩不好的学生考了高分,大家都会感到很好奇,于是会推测其原因。 根据归因者与行为者的关系,归因可以分为自我归因和他归因。自我归因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的分析,他归因指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前一种归因中,归因者和行为者是同一个人,而后一种归因中,归因者和行为者不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别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进行归因分析的对象,归因未必都是针对自己的行为来进行的,也未必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人们既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也可能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叶子这次考试不及格,于是她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能力很差;其实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智商高达120,她的低分纯属教师判卷错误。在这个情境中,客观的原因是教师的失误,叶子主观的解释是自己的能力低──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但在这两种原因中,影响叶子的是后者──由于她觉得自己笨,所以感到自卑、自责,觉得无颜见人;而不是因为教师的错误而感到愤怒。可见,这种主观解释比客观、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行为。 按照著名的归因研究者韦纳(B.Weiner,1972)的观点,归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归因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归因是上一次行为和下一次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对上一次行为的原因的解释将对下一次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那么,他就会自暴自弃,因为聪明和笨是自己无力控制的;相反,如果他将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他就会为了获得下一次的好成绩而付出努力,刻苦学习。从这个角度而言,归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归因是一个比较丰富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归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归因理论。

学会正确归因

学会正确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指同学将自身的学习成败归结于什么原因的心理现象. 事实上,课堂回答老师问题之后,作业完成之后,尤其是考试之后,小朋友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归因.然而,有相当一局部小朋友不会正确归因.有的过高评价自身,认为自身头脑聪明、思维敏捷,有的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埋怨家庭学习环境不好、自身头脑天生就比他人笨,还有的错误责怪他人,老师没帮其复习好、家长没帮其辅导好、甚至认为老师阅卷评分不公正. 作为家长、老师,怎样使自身的小朋友,自身的同学,自觉地学习,积极地学习,愉快地学习,从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我认为,学习悬同学自身的事,只有使他们想学、肯学、好学、乐学,才干实现最满意的学习目标.因此,指导同学学会正确归因尤为重要. 首先,指导小朋友实事求是归因.学习归因一般有三

个维度,即:内在外在维度,稳定性维度,控制性维度,如,考试挂”红灯”,总是归因于自身笨,这便是内在的.稳定的、不易控制的归因,作业总是得100分,经常归因于自身的态度认真,这便是内在的、不稳定的,易控制的归因。实事求是归因,就是说,当小朋友学习上遇到失败,考试与自身比较,与班级中的最优者相比较,或者与一些名人相比较.即使是在学习上遇到失败,也要与班级中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相似,但学习成果却很习目标.因此,指导同学学会正确归因尤为重要. 首先,指导小朋友实事求是归因.学习归因一般有三个维度,即:内在外在维度,稳定性维度,控制性维度好的同学相比较.实践证明: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形成正确归因. 另外,家长与教师还要协助小朋友提高自我分析能力。小朋友们学习上的错误归因主要源于自我意识整,分析能力不强.因此,家长与老师有责任协助小朋友经常进行自我分树,在实践中,加强自我意识,学会正确归因,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摘要:为引导大学生的进行合理归因、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并最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三者之间的特点、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但是,也有研究从正面证实了那些积极归因方式的人能够更好的处理学业和生活中的事情,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归因模式,同时归因方式也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3、大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方式、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 Abstract: In order to guide the conduct of reasonable attributed to college students,enhance their self-efficacy,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the research discuss the attributional style,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from document materials,It will be from the features and other aspects of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o do the research.By analyzing the document materials ,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people who take a negative attributional style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depression, which affects their study and life. However, other research has also confirmed from the positive attribution of those positive people who are better able to deal with things in school and life,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are more healthy. 2、Self-efficacy has an effact of people's attributional style, at the same time,attributional style is impacting. Individual`s self-efficacy. 3、College Students` attributional style on the negative events, and the self-efficacy experience, will influence the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Key-words: attributional style,self-efficacy,mental health 在个体毕生发展的历程中,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他们一般都处在自己一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时期,所以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他们都勇于去承担责任(归因于内在因素)。将正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个体内在的因素,可以增强个体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自信心,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而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在因素,说明当代大学生勇于正视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勇于自己承担责任,对于今后奋发上进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