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

老师好,同学们好!

1、为什么要改变现行的退休年龄?

①从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本身来看,该起源于1951年,形成于1978年,具体的规定是:男干部和男工人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特殊工种(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的工人可提前5年。20 世纪50 年代全国人均寿命只有50岁,而现在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提高到了70多岁。就人均预期寿命延长20多岁的这个差距来说,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相对偏低,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国情。

②从养老金的支付来看,现行的退休年龄将给养老金的支付带来了沉重压力。

③从教育层面来看,高级知识分子受教育的年限很长,等到博士毕业也已属于大龄,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他们最多也只能工作30 年,文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工作年限越短,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④从性别差异来看,据统计,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而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代女性可以和男性承担相同的社会经济责任,法定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体现了对女性的不公平。

⑤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退休年龄都有增加的趋势,且男女退休年龄趋同。所以我认为现行的退休年龄必须要改,而且要逐步增加。

2、为什么退休年龄要改成弹性的?

①从弹性退休制度本身来看:它的内容是:允许劳动者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符合一定条件(身体状况、缴费年限)时,自由选择退休方式(一次性退休与分期退休,即逐渐缩短每周的工作时间、直至完全退休)并得到相应的退休收入的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

②从劳动者的利益来看,体力劳动者愿意早退,脑力劳动者愿意晚退。为了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尊重人们的选择权,所以我认为,退休年龄应该是弹性的。

③从法律角度来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 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 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所以,我认为强制退休是不合理的。

④从养老金的支付来看,弹性退休年龄制度有助于减缓养老金支付的压力

⑤从就业方面来看,好多人认为,增加退休年龄会使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是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就业岗位间不存在绝对的替代关系。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而“两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工作岗位不足和过剩,而主要在于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差异,所以弹性退休年龄对就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3、总结

综上所述,弹性退休利大于弊,它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我认为当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要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而在于制度本身如何构建,相关配套制度(工资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如何建设,如何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改革,如何给广大劳动者带来更大的福利。谢谢大家!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精)

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林义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 摘要:我国现行退休制已严重滞后于社会保障改革的进程。由多种因素诱致的职工提前退休问题日趋严峻。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退休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经济转型与经济环境、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尖锐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对退休制度调整具有重要的潜在制约作用。作者提出应坚决抑制提前退休,渐进推行弹性退休政策,实施标本兼治的退休制度综合改革策略,强调发展模式和就业模式的调整是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关键制约因素。关键词:退休制度改革/养老保险/提前退休/弹性退休政策 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就其基本制度框架而言,仍继续延续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制度设计,即除特殊工种外,退休年龄一般被确定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退休政策,不但自身面临诸多弊端,而且由于近年来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重了退休制度调整的难度,使其成为决策部门开始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退休政策的调整必须作为应对我国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思路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退休政策改革调整时间表的延误,不但会使未来的改革陷于被动,而且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与人口就业问题的协调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因而,对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制约退休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应当予以系统探索。 一、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退休制度的基本格局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现行退休政策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职工55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又放宽5年期限。制定这一退休政策的基本依据,主要是在于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客观背景。5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和人均GDP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平均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1995年的68.28岁(男)和71岁(女)。较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较高人口寿命之间的较大反差,直接加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负担,影响养老保险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同时,现行退休政策未能与劳动力市场调节协调配套,导致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法定退休年龄较大幅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是现行退休制度由来已久,但尚未进行调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对构建中的统帐结合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具有严重的负面效应。 2.普遍化的提前退休日益加剧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一、中国的现状 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迅速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专家预测还表明,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3%,到2050年,比例将变为38.6%,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 目前,中国采用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这种代际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没有成形的养老保险转制支付机制,造成养老基金账户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而亏空的名义账户要想做实也非一两日就可达成。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据以上中国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结论,其必要性有两点: 第一,可以在中国进入老龄化后,补充市场所缺的劳动力。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必然的事,伴其发生的还有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紧缺的转变,庞大的老年群体去遗享天年了,市场劳动力迅速撤离,这个空缺因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而导致经济发展迟滞。可是现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返聘的现象,这也提醒了人们,很多60岁依然精力旺盛,劳动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从这一现象分析,延迟退休恰恰只是应了人们的呼声和需求,而且对紧缺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补充。 第二,是弥补养老基金赤字的必要措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入,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亏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既能增加缴费年限,也能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数,有专家预算,每延迟退休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少160亿元支出,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从养老基金持续发展来考虑,延迟退休是无奈但十分有效之举。 三、延迟退休利弊分析 制度的改革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维护多数人利益,延迟退退休制度也不例外。 延迟退休的有利方面体现在: 第一,补充市场劳动力,适应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曾加,延迟退休能增加在岗时间,正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弥补了老龄化情况下市场劳动力紧缺的不足。第二,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弥补财政赤字。由完全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增加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延迟退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第一,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出现利益倒流现象。某些行业的职工工作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如果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耗;除此之外,延迟退休“造福”了那些少干活多收益的岗位群体,他们恨不能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而他们却享受这草根阶层人民所缴的税费,那么,延迟退休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利益倒流的现象。 第二,未能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状况下,腾出就业岗位。老年人霸者岗位不退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延迟退休一定要在就业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施行。 第三,不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发展观念。中国的传统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带小孩,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弹性退休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最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相关官员还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强大反弹.据人民网的调查,有高达93.9%的网友反对延领退休金,由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推出的类似调查亦有80.5%的网友表示反对. 大部分人都知道,退休金制度本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由在职员工缴纳社保基金支付给上一代人,而这代人的养老钱则由下一代人支付.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高达1.7万亿元,而据多位社保专家测算,通过延缓退休年龄则每年大约能弥补200亿元. 推迟退休年龄的明显动机,使得民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既然是一个由退休金制度甚至是人口政策造就的制度性问题,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要通过增加老百姓晚年的劳动来买单?这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家来说,尤其容易引发广泛的担忧.况且,每年200亿元与1.7万亿缺口对比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一个在情感上难以被认可的政策,哪怕其真的是在顺应经济发展、寿命延长等客观现实,也会遭受舆论过度的解读.试想,若在当前财政仍有盈余的情况下,通过财政补贴先行偿还历史债务,再推进退休年龄延迟,岂非更能被公众所接受? 此外,至为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当前实行的“退休金双轨制”.当前制度下,社会企业单位职员都需要缴纳养老金,退休后正是根据其工龄以及缴纳养老金的多寡来按标准领取,唯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职员无须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由财政统一支付.即便这样,退休后事业单位职员和机关公务员所领取的退休金反而是企业退

谈中国养老体制

浅谈中国养老体制 一、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经济、医疗水平都高速发展且发达的现代社会似乎已经不相符了。并且随着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实行几十年来,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已经初见端倪。那么作为已经为国家、家庭奉献了青春,已经老去的人们,将何去何从?我国的养老机制现状如何?假期我在对于此进行了浅显与不全面的收集与调查,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养老院失独老人养老保险养老体制 二、导论 (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养老体制运行十多年来,对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养老制度时间不长,本身还不是很成熟,而快速的老龄化又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新的问题。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强调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二)、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 1、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

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2、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 (1)、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在我国,纳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低于20%的国际最低标准。 (2)、统筹层次低。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局面,绝大部分还是市县级统筹,只有个别省份建立了省级统筹,养老保障制度 的“适用性”和“便携性”差,有关养老保险具体的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基金的调剂等问题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标准等具体政策方面千差万别,老工业区及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收不抵支,养老基金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致使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3)、养老保险收支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临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 (4)、养老保险转轨成本高。 (5)、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 (6)、养老保险缴费率高。全国23%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明显高于世界10%的水平,也超过国际20%的警戒线水平;养老保障标准低,城市基本养老保险月均1000元,而农村不到100元。 3、养老资源严重缺乏 老年人口数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社会养老

上海市户籍管理制度与上海弹性退休制度汇编

上海市户籍管理制度与上海弹性退休制度汇编 上海市户籍管理制度 上海市户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常住户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本市居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本市居民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户口管理是指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手续的办理,以及《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籍证明》等户口证件的申请、签发。 第四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办理户口登记,户口迁移,以及申请、签发《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籍证明》等户口证件,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 《居民身份证》的申请、签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是本市户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各公安分、县局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各公安派出所按权限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户口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市居民应当依法在经常居住的合法住所地登记常住户口。常住户口登记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户口登记

第七条本市居民应当如实申报《常住人口、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所列的户口登记项目。 第八条婴儿可以在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并统一登记为非农业户口。 超过一年未办理出生登记的婴儿,经区、县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审核批准后,可以在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 中央各部委、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集体户口和学生集体户口人员,其所生婴儿出生登记按照国家和市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现役军人所生婴儿在本市申报出生登记,应当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母亲为驻沪部队现役军人,其所生婴儿可以在女军人部队集体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 (二)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应征入伍,其所生婴儿可以在本市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 第十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原本市居民,现旅居国、境外,其在国内出生、具有中国国籍的婴儿,可向本市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出生登记,经区、县公安机关批准后,办理出生登记手续。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本市居民,其在国、境外出生、具有中国国籍的婴儿,可向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出生登记,经区、县公安机关批准后,办理出生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本市居民应征入伍的,应当在入伍前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注销户口。

2020年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效调研报告

2020年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效调研报告 弹性退休制度,即柔性延迟退休制度,其诞生并发展完善于西方,源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其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自由选择,较刚性的退休制度更受劳动者欢迎。XX年上海市试水出台了柔性延迟退休政策,截至日前,该制度已施行4年,虽有成效,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遇冷的看法和评价广泛见于各媒体和口碑中。 4年来,申报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数低于1000人,而且申报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几乎全部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8.6%与21.4%。 1、申报总数低 根据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的数据,上海市每年退休的职工300多万人,返聘比例达33%,以二者为对比对象,申报人数仅仅是年退休职工的三千分之一左右,在决定返聘的人员中有约千分之一的人会选择延迟退休,所占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 2、申报延迟退休的技术人员就非常少

若是以XX年公报上公布的技术人员的总数(见表1)为基数,申报比例则为0.023%; 若是以50岁至60岁的技术工作人员为级数的话,申报比例为0.077%(见表2)。 3、对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知之者甚少 在对上海市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调查中,有一道问题是“您知道在上海各类企业工作的话,现在(从XX年始)就可以和企业协商,延迟领取养老金吗”。在被调研的222人中,“不知道”该政策的占53.8%,“稍微了解”的占43.5%,“清楚”的占2.5%,“非常清楚”的为0。 如果说需要经验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是弹性退休制度茁壮成长的土壤,那么城市化程度高、农业人口非常少、脑力劳动类岗位占比相当大的上海市似乎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弹性退休制度的期许。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上海柔性延迟退休收效微乎其微,原因为何? 1、机会成本大 同返聘相比,上海的柔性退休政策实际上对企业和个人都没什么特别的优惠,在员工延退期间,企业一样要支付养老保险金,企业

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延迟退休2020年即将尘埃落定

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延迟退休2020年即将尘埃落定 按照人社部此前口径,渐进性退休年龄办法将在2020年报经中央同意,并向社会征 求意见。“吹风”多年之后,舆论再三讨论的政策终将尘埃落定。 学校同时也是SAT的考点,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在学校参加SAT考试,学校也提供很多 关于SAT的培训给学生,以帮助学生考出尽可能满意的分数。学校提供升学顾问,以帮助 学生申请到理想大学。全美大多数的优秀大学每年都会来到学校给学生做申请指导。 对于延迟退休的问题,学术界的观点一直高度统一,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新生劳动力不足,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消失,老少抚养比例平衡问题越来越凸显,整体延迟 退休是大势所趋。 不过,在具体执行中,应该推行“一刀切”,还是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目前仍有讨论 空间。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唯有民主法治,方能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跨越千年,大 道曾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当代的中国,民主是社会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法治是治 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威,作为约束所有社会成员的根本规范。“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引领我国的政党民主法制制度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光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延迟退休方案中,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 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 人社部前副部长胡晓义也表示,会首先考虑从现在规定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起步,采取小步徐趋的办法,就是一年提高几个月,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步平滑 过渡。 秋季(越野,足球,排球),冬季(男女篮球),春季(男子棒球,高尔夫,女子足球, 女子垒球,男子网球,男女混合田径 在历史上,抗金名将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加害致死,恐怕更多也是出于宋廷对军 事将领军权膨胀的疑惧相关,文献记载当时南宋半数军队都有“私军”的性质而被冠以 “岳家军”“韩家军”等称谓。岳飞死前已担任清远军节度使,而节度使这种军事封疆大 吏早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就废除了,非战时危急时刻是不可能出现的,而连金军都 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叹息,而更加恐惧的应该是宋高宗赵构。难怪明代文征 明说:“区区一个秦桧怎么能置岳武穆于死地呢?怕是宋高宗指使的吧。”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高爱娣刊发时间:2010-03-18 10:30:20《理论前沿》[字体:大中小] https://www.sodocs.net/doc/cf17143088.html,/content/2010-03/18/content_1074528.htm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有效发挥社会互济功能,也不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因此应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重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和职业界限,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 2009年新年伊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启动的消息。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破除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人人皆有保障,才是改革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构成复杂、模式多样,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两种,共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民工四种养老保障模式。这些养老保障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独立,缺乏衔接,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碎片化”的制度设计,无助于体现公平公正,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有效发挥养老保险的社会互济功能,也不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革弊图新已呈必然之势。 (一)“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待遇差距。 至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完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则未列入改革范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从而形成了养老资金来源上的“双轨制”。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养老金标准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核计发放。养老金的缴费和发放体制上存在的“双轨制”,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差距逐渐拉开,退休前收入基本相当的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退休后的收入差距可能相差两倍甚至更多。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公务员养老被视为“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而享受另一种“超稳定”、“超水平”养老方式的特殊群体。处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制边缘的农民工养老,由于缴费门槛高、跨区域转移难及15年的缴费年限等政策限制,一直存在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等现实问题,实际上根本起不到养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保的农民工2416万人,只占在城镇就业的2.3亿农民工的17%。 (二)“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淤塞了社会成员的职业流动。 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公务员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差别,不仅导致了他们退休后的待遇差距,还在相当程度上淤塞了这两类职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企业职工调到机关或事业单位,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无法衔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到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没有来源,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并加剧了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职业壁垒,严重妨碍了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如果要离开,由于没有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没有个人养老保险金积累,原本退休后可以领取的退休金又没有了,明智的选择当然是留在行政单位不动;公务员选择离开和退出原来工作单位,同样意味着他将失去将来的养老保障;由于涉及相关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政府机构在辞退公务员问题上顾忌重重,导致公务员退出机制不畅,形成公务员管理中“只进不出”的格局。 (三)“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将使“城保”陷入财务困境。

数学建模大赛获奖论文-关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研究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关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研究 摘要 养老金又称为退休金,是退休职工生活的依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养老金问题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金融等互相关联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政府对退休职工所采取的政策,反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况,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我国现在养老保险改革正处于过渡期,养老保险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老龄化社会的顺利过渡。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曲线已经越过刘易斯点[]1,这也是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重要原因。养老金的发放与职工在职时的工资及社会平均工资有着密切关系,工资的增长又与经济增长相关。因此,未来退休金的增长也会随着工资的增长等比例增加,退休金也是增长的。为了使我们的模型更加准确,我们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引入福利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人口学的相关理论,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对于问题一,我们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利用支出法计算GDP,得到含有劳动报酬的函数方程式。进而通过Matlab软件拟绘出了附件1提供的山东省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曲线,通过拟合的函数方程,得到了2011年——2035年山东省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具体数值,并通过SPSS软件对所求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与结果符合很好,即从山东省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确实能够在21世纪中叶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针对问题二,我们结合问题一中所提到缴费指数参考值,计算出工资平均增长率为8%,针对职工在不同年龄段所缴养老保险金及缴纳年限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30岁时开始缴纳养老金,到55岁、60岁、65岁退休时替代率:34.4%、41.8%、48.6%;40岁时开始缴纳养老金,到55岁、60岁、65岁退休时替代率:36.1%、43.1%、58.5%。 在问题三中我们利用问题一和问题二的数据和结论,进行计算分析得出:30岁时开始缴纳退休养老金,到55岁、60岁、65岁资金缺口:402636元、437378元、262276元;40岁时开始缴纳退休养老金,到55岁、60岁、65岁资金缺口:180900元、167263元、279241元。计算出该职工30岁起缴纳养老金,领取养老金到66、69、73岁时,其缴存的养老保险基金与其领取的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而40岁起缴纳养老金,领取养老金到64、69、71岁时,达到收支平衡。 对于问题四:企业退休养老保险金收支平衡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为了简单化处理,我们在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数学模型时,重点考虑了替代率对收支平衡的影响,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其他因素也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且提出了模型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SPSS软件、刘易斯点、回归分析、动态合意替代率、平衡模型

弹性退休制度:退休制度的改革

弹性退休制度:退休制度的改革 弹性退休制度:退休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未调整好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而退休年龄是调整这一对应关系的关键点,为此改革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制度,实行张弛有力的弹性退休制将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弹性退休制,西方国家实行的一种退休制度,即z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段区间(比如60岁到65岁),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这个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因为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越长,缴纳的资金越多,退休的时候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一般不会有人选择提早退休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实际上也是在鼓励推延退休。但是,推延退休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此措施与现在国内就业紧张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0年9月10日,法国议会众议院投票表决,同意将其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由60岁提高至62岁,而退休者要想获得100%的退休金,则必须年满67岁退休,而不论缴费期长短。此消息引发国内民众不满,该新闻一度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2010

年10月1日起,上海也正式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该政策一出台,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 我国是否要延长退休年龄?持赞成意见的人认为,随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不合时宜的退休制度得跟得上时代变化亟需从新调整,尽快实行延迟退休制以减轻“白色浪潮”(名词释义白色浪潮也叫白发的浪潮、银色的浪潮、银发的浪潮。用来形容人口老龄化过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有一个标准,即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结构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对社会养老的压力。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老龄社会峰值点”,欧美国家均提前30到35年制定养老战略。因此,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持反对意见的以一线工人和高校毕业生居多,这是因为,一线工人大多体力消耗大,在职时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退休后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而年轻人则表示,近年来就业压力又成为走出校门的学子身上的一座沉重大山,如果再延迟退休年龄,工作就更难找了。还有网友反映,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假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平均下来就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而此前,已经交了几十年的养老金,因此也让许多人大呼不公平。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对这场退休年龄之辩,看来延迟退休并非是应对老龄化的唯一良药,更不可能以“一刀切”的

上海弹性退休制度

上海弹性退休制度 上海试水弹性退休制企业人才可柔性延迟退休年龄 上海将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记者27日从上海市人保局获悉,上海公布的有关试行意见提出,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试行意见将企业各类人才均纳入了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实施范围,即参加本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柔性延迟退休。 上海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让受教育程度较髙的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其次,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 背景新闻 延迟退休成热点话题 本报讯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们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由此,关于是否延迟退休的争论迅即升温,成为各大网站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延退不能一刀切

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因此,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持赞成意见的人认为,随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已实行多年的退休年龄到该变更的时候了。 持及对意见的以一线工人和高校毕业生居多。这是因为,一线工人大多体力消耗大,在职时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退休后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而年轻人则表示,现在就业压力就够大了,如果再延迟退休,工作就更难找了。 弹性退休接受者众多 不同的利益诉求让社会各方对退休年龄各执一词,目前,弹性退休制度已成为一种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 对于一些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所担心的问题,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可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度,到了退休年龄以后,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如果不想退休,还可以继续工作,一些从事强体力劳动者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中国养老体制的问题及出路

中国养老体制的问题及出路 图 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情况最特殊的国家,必须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解决。 中国养老体制运行十多年来,对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养老制度时间不长,本身还不是很成熟,而快速的老龄化又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探讨我国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我国老年人口是高患病、高伤残、高医疗费用的群体,他们消耗着近80%的医疗资源,医疗费用占整个GDP的8~9%。一个老年人一生的医疗费用占其一生支出的2/3。老年人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仅占预期寿命的70%,带病生存时间长达10年。完全或部分失能的老人由2000年2260万增至2009年4000万,增长近一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急剧增加,2008年达2020亿元,比2004年上涨234%。 由于老年人群参保率低、结构老化、许多单位应参保不参保,无故拖延保费的缴纳,漏报、瞒报工资基数来逃避缴费,致使基金的筹资水平低;从实际医疗消费看,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由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设置的门槛过高,参保老人自付医疗费用比例高,一些老人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就会严重不足,且存在较大缺口,参保老人不得不用现金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这给低收入和多病老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全民基本

我国的退休制度

我国的退休制度 一,退休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的退休制度始于汉朝(公元前206年),随后唐太宗进一步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2日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修正案。也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部含退休制度在内的福利型综合性法规。 二,退休需要满足的条件 休退条件:老干部离休是以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作为主要条件的,而干部和工人的退休制度是以年龄和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干部和工人的退休条件大致相同,但因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对退休条件的规定也略有差异,主要条件如下:年龄条件:一般情况下,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干部和工人的退休年龄,男的均为60周岁,女的干部比工人延长了5年。 工龄条件:干部和工人无论是按规定正常退休,还是因为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和身体状况提前退休,都必须是工作时间满10年才符合退休条件,对干部和工人的工作时间要求有所不同的是,干部是参加工作年限,工人是连续工龄。身体条件:干部经过医院证明,工人除由医院证明外,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或连续工龄满10年的,均可提前退休。 公残条件:因公致残,干部经过医院证明,工人除由医院证明外,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不受年龄,参加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的限制,都可以提前办理退休。 公务条件:工人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可以提前退休。这个条件主要是对工人做出的规定,但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这些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职称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对于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少数高级专家,征得本人同意,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任免机关的批准后,其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长,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最长不超过65周岁;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最长不超过70周岁;学术上造诣高深、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杰出高级专家,经国务院批准,可以暂缓退休,继续从事研究或著述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骨干的作用,促进教育、卫生、科学事业的发展,在1990年前,对讲师、主治医师、工程师、农艺师、助理研究员以及具有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中毕业学历或中等学历的中小学教师,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有较强的事业能力,本人又愿意继续工作的,经所在单位报请县级以上主管机关的批准,可将其退休年龄延长1~5岁,延长后的退休年龄,男最多不超过65周岁,女最多不超过60周岁。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除了家庭的“色样”,还有各类的养老机构,以及各种针对困难家庭的特殊照顾。 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其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刘芳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一些罪行不太严重的犯人。 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休妻的重要理由。盛唐时期,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就因为妻子未能尽到“色养”公婆的义务而将其休掉。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侯照料下,安享晚年。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这一点,虽然在现代法治社会不可能实现,但某种道德上的约束却是必要的。 古代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寿命,注定相当数量的老人会没有后代。公元521年,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孤独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到了唐代,国家强盛,养老院更为普遍,当时称为“悲田院”。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是北宋时期的“居养院”,只收养贫困老人。而且,在宋徽宗时期,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使养老人群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称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同时,宋代的官员也特别热衷于慈善事业,譬如大文豪苏轼,任职于杭州的时候,就在城内设立养老院,并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为院长,救济贫困老者。 南宋初年,中国出现专门为包括老人在内的各种贫民设立的福利医疗机构,叫做“惠民和剂局”,全部由各地方财政埋单。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是一个融收容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的“独孤院”类似。“惠民药局”则等同于南宋的“惠民和剂局”。养济院都设立在寺庙和道观里面或周边,因为在古代,寺庙和道观本山就收容弱者和老者,把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与这种带有宗教关怀的民办救济机构设置在一起,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具有较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者有所目标,主动寻求救助。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京城除了加大养济院的数量与规模,还定期轮派官员进行督查,看贫者和老者有午饭吃,有无制度上的弊端。嘉靖十一年,在北京地区,仅政府免费提供给老无所养等各类穷人的衣服,就花费275两银子。国家花钱,直接给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极为良好的养老风气。 清代延续明代制度,继续开办“养济院”和“施棺局”。即便到了清末国家较为衰弱之际,对养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啬。如光绪年间的某一年,仅广东一省的养济院,就花费白银近1.7万两。 孝敬老人和赡养老人,一直是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早在西汉初年,政府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福利政策,对贫穷老人赠与麻布、绸布等多种衣料。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还下令,

我国退休制度研究

精品文档 我国退休制度研究 退休制度是指在职人员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一定条件后,就退出职务,享受一定待遇的制度。退休制度作为一项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退休制度是否正确,是否适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大致可以发分为五个时期。 一,创建时期( 1950-1958 ) 1 新中国建立初期效仿前苏联,选择的是国家保险模式,其宗旨是“最充分满足有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因此,退休制度也带有浓厚的福利性色彩。1950年3月15日发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是第一个退休法规, 干部和工人实行的是统一的退休制度,, 规定在当时的党政机关以及海关、铁路、邮电等公共服务部门领取工资的工作人员, 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一笔 退休费。 2 1951 年2 月26 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条例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 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 3 1953 年1 月2 日政务院对《条例》作了修订。 4 195 5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将一次性发放退休金改为按月发放,按个人工作年限规定了不同的待遇标准,并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55 周岁,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二,调整时期( 1958-1966 ) 1958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是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实行了统一的退休办法,将企业和机关女职员的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 周岁,女工人为50 周岁,我国还确立了军官的退休制度,并补充了集体制单位的退休制度,更多的群体被纳入到退休制度的体系中。 三,停滞时期( 1966-1976 )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政治经济体制遭到严重的破坏,退休制度也陷于停滞时期。 四,重建时期( 1976-1986 ) 为了修复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破坏,从1978 年开始进入全面修复时期,退休制度也进入了修复期,1978 年国务院同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对干部和工人的退休、退职待遇进行了修改,区分了退休和离休人员两个群体不同的待遇,并在1980 年针对干部群体制定了在退休待遇上更为优厚的离休制度。 五,改革时期( 1986- 至今) 由于传统的养老退休制度也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的退休制度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改革,养老保险逐步在国营企业中实行退休费的社会统筹,并正式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1997 年7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了全国各地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由原来的退休社会保险制度的转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退休制度中的弊端。 纵观我国退休制度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不断的根据社会实际条件的变化来调整退休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弥补原有的退休制度的缺陷,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存的退休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 其弊端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 ,国家财政角度 精品文档 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男性职工一般在60 岁退休,女干部在55 岁退休,女职工在50 岁退休。该退休年龄的确定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男女平均寿命而确定的,但是60 多年来我国的经

弹性退休制工作改革最新消息

弹性退休制工作改革最新消息 要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满足社会保障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较为重视,除 此之外,与社会就业相适应特别重要,一是关系到待业青年就业率问题,二是关系到全社会劳动生产效率问题,总言之是关系到全社会 的稳定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进行过此类 研究。 “延迟退休”时机未到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目前我国人 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女职 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实际工作中引发诸多纠纷。 不难看出,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大是提出“弹性退休”政策的重要因素,或者说就是主要原因。“养老金缺口”所带来的支出 压力,早已是业界共识。许多业内人士就认为,延迟退休可成为缓 解这一压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从养老金的收支状况来看,目前中国的养老基金并无压力。据人民网19日消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副司长 张浩在当日举办的中国养老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城镇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结余已经达到1.9万亿。 此外,从近期来自媒体的多次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公众对“提高退休年龄”普遍抱以反对态度。6月6日,在人民网推出相关调 查的1日内,就有78.5%网友表示反对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认 为不利于年轻人就业;仅有10.6%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 金缺口大;另有8.6%持中立态度,认为应该根据自愿来选择是否延长。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实际退休年龄在53岁左右,很多地方面临大量提前退休的情况。虽然不少地方近年出现“用工荒”,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劳动力大国,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十分严峻。因此,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 协调各方诉求仍需配套改革 如果“延迟退休”制度一旦推出,就意味着所有的在职员工都将按照新规定的退休年龄执行,但由于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收入情况以及利益点等方面的差异,对政策的态度也可能截然相反。 人民网报道称,延迟退休很有可能造成利益集团的不公平分配,延迟退休尤其不利于普通劳动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副主任李晨光曾,对于企业职工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尤其一些临近退休的下岗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和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员延迟退休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为缴费增加,而领取养老金总数减少。 与此同时,“延迟退休”政策可能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会缩减岗位需求,影响年轻人的就业形势;而也有专家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延迟的方式,从长期来看,退休年龄的高低和宏观就业量不存在直接关系,延迟退休年龄与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见,单一政策的改革和推出很难具备灵活性,其作用效果也较为绝对且很难通过长期的实施进行解决。因此,解决老龄化加剧引发的养老金缺口问题,需要对社保制度、退休制度甚至是就业制度的多方面调整共同达成,而非单一措施就能根除。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就表示,为应对老年风险,中国应建立老年风险的内在应变机制,例如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可以考虑采取“女先男后,小步渐进”的延长退休年龄方略,把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年龄段。另外,中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家采取间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以减少提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数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