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

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

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

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

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徒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

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呈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

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 (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中性意义。从这一角度上说“狗”和“dog”除了本义相偶合以外,其余引申义、喻义基本是属于语义彼此空缺的范畴。

以上仅是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主要原因。必须指出的是:语言之间存在词汇、语义上的空缺,完全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地对待。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 (逻辑) 2、直译:papertiger(纸老虎),loseface(丢脸),Seeingis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ofmind,outof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islikeshowing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 er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Banthemater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 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2013中科院考博突破秘诀:https://www.sodocs.net/doc/cf6555687.html,/product/PR000076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复习必备:https://www.sodocs.net/doc/cf6555687.html,/goods.php?id=2980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真题:https://www.sodocs.net/doc/cf6555687.html,/goods.php?id=2689 2012中科院考博分数线:https://www.sodocs.net/doc/cf6555687.html,/201203/kaobo_558210.shtml

词汇空缺与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

第4期戴拥军:词汇空缺与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作用),法律翻译首先要保证}擗用语的严谨准确性,以维护法律文本的严肃 性和权威性;其次,法律翻译也要求目的语与原语在法律功能上的一致性,即法律功能上的对等。作为法律用语中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律术语在使用上的规范性反映的是法律用语的文体特征和某一法律文化中法律体系(体制)的典型特征。对于存在词汇空缺的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我们必须谨慎从事,一是要符合汉语词语结构规律和我国人们的用语习惯,二要保证源术语在汉语中具有相等或相似的法律功能。本文只讨论存在词汇空缺的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关于其他英语或汉语法律术语的翻译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l、尊重惯译,保持既定译名的规范与统一 一些英语法律术语,特别是一些沿用已久的法律术语,当其译文经过实践即时间的检验已被世人接受并广为使用时,似不宜再“推陈出新”,以免产生混乱甚至造成误解。例如,Common1aw长期以来国内译界一直将其译为“普通法”,拟与以德、法为主的大陆法系相区别。但陈忠诚教授认为,Com—monlaw应根据上下文的具体含义将其译为“习惯法”、“案例法”、“非制定法”和“英美法”等等[s];潘大为教授主张Commonlaw应译为“习惯法”,并说明Commonlaw与其他法律名词并用时常展现出不同的意义。实际上,Commonlaw译为“普通法”并非错误,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不同上下文中用“普通法”以外的其它词语作为Commonlaw的译名(赵德云)。类似的情况还有Equitylaw(衡平法)和Intelligentproperty(知识产权)等。 2、直译,以引进新的法律概念 在翻译某些存在词汇空缺的英语法律术语时,我们采用直译法的好处是既准确的转达了源术语的本意,又引进了新的法律概念,丰富了我国法律语言词汇。比如,statutoryrape现被译为“法定强奸罪”[6],用来指“未经或经法定年龄以下的女性同意与其发生性接触的犯罪行为”。该术语曾被译为“奸污少女构成的强奸罪”,看似清楚明了,实则不够准确,不能达到与源术语相等的法律功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法定年龄以下的女性”不一定是“少女”(也可能是“幼女”),二是此处“强奸”非通常意义上之“强奸”,这种行为人虽未行使强暴(即被害人同意)亦按行使强暴论,根据制定法规定,仍要以强奸罪论[7]。译为“法定强奸罪”既使人耳目一新,又符合法律语言严谨准确之要求,达到了源术语所具有的法律功能。再如,把FamilyDivision译为“家事庭、家庭法庭”,把ChanceryDivision译为“大法官法庭”,把Queen’sBenchDivision译成“王座法庭、王法庭”就是使用了直译法。中国法律制度中没有“家事庭、家庭法庭”、“大法官法庭”、“王座法庭、王法庭”这些概念,直译创造了新词,丰富了我国现有的法律语言词汇。 ?3、直译加解释,兼顾准确与理解 在存在词汇空缺的英语法律术语翻译过程中,有时直译虽然可以直观地传达源术语的含义,但也会给读者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在此情况下,就需要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例如,上文提到过的aJimony,如果直译为“抚养费”就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因为汉语里的“抚养费”有多种解释。鉴于此,不妨在“抚养费”前面加上解释“经法院判决在分居或离婚以前一方付给另一方的”,这样,读者在理解上就不会有困难。再如,deposition是英美诉讼法上所特有的制度,指双方当事人在审判前(pre—trial)互相询问对方或其证人作为采证(discovery)。因为是在审判前,又是在庭外进行,如果直译为“录取证词”或“采证”都不够准确。陈忠诚教授建议译为“(庭外采取的)证词或供词的笔录”较为妥当。[8]在美国侵权法中,libel和slander都表示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若两者都译为“诽谤”必然引起读者的困惑。根据Black’sLawDictionary的解释,libel指的是“以印刷、文字、图画或符号等手段的一种毁损名誉的方式”(amethodofdefamationexpressedbyprint,writing,pictures,orsigns);而slander贝H指的是“欲损害他人之名誉、职务、职业、业务或生计而说出之贬低或毁誉性言辞”(thespeakingofbaseanddefamatorywordstendingtoprejudiceanotherinhisreputation,office,trade,business,ormeansof1ivelihood)。由此可见,libel指的是以文字或其他书面形式对人进行诽谤,不妨译为“(书面)诽谤”,而slander则指的是以口头的形式诽谤他人,可译为“(口头)诽谤”,这样读者就一目了然了,同时也表达了源术语的确切含义。 4、解释性翻译便于,更好地让读者接受 因为法律制度(体系)和语言之间的较大差异,某些存在词汇空缺的英语法律术语采用直译或直译加解释的方法都不能准确表达源术语的整体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解释性翻译法。虽然这种方法有时会使源术语的法律功能受到影响,但对于读者了解异域法律文化却有很大帮助,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和接受。例如,在英美普通法法律制度中关于不动产(realproperty)的规定中有三个较难的法律术语:tenancyincommon,jointtenancy和tenancybyentirety。从字面上看,三个术语似乎意义相近,因为都有tenancy一词,且common,joint和entirety 79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

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

英语翻译学习资料(含中英文解释)

例1.Winners do not dedicate their lives to a concept of what they imagine they should be, rather, they are themselves and as such do not use their energy putting on a performance, maintaining pretence and manipulating(操纵) others . They are awar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loved and acting loving, between being stupid and acting stupid, between being knowledgeable and acting knowledgeable. Winners do not need to hide behind a mask. 1.dedicate to 把时间,精力用于 2.pretence 虚伪,虚假 6 .1 斤斤于字比句次,措辞生硬 例2.Solitude is an excellent laboratory in which to observe the extent to which manners and habits are conditioned by others. My table manners are atrocious( 丑恶)—in this respect I've slipped back hundreds of years in fact, I have no manners whatsoever(完全,全然). If I feel like it, I eat with my fingers, or out of a can, or standing up —in other words, whichever is easiest. 孤独是很好的实验室,正好适合观察一个人的举止和习惯在多大程度上受人制约。如今我吃东西的举止十分粗野;这方面一放松就倒退了几百年,实在是一点礼貌也没有。我高兴就用手抓来吃,(eat out of a can)开个罐头端着吃,站着吃;反正怎么省事就怎么吃。 3.Whatsoever 完全,全然 1.Be conditioned by 受……制约 2.Atrocious 丑恶 6 .2 结构松散,表达过于口语化 例3.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位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您下车吗?”他又问了一遍。女乘客还是没理他。他耐不住了,放大声问:“下车吗?”,那女乘客依然没反应。“你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起了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看。女乘客这时也急了,瞪起一双眼睛,回手给了男乘客一拳。(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1999 :练习 3 ) 译文1:Once at the crowded door of the bus, I heard a man passenger asked politely a woman passenger before him: “Are you getting off?” The woman made no

词汇空缺与翻译

词汇空缺与翻译 [摘要] 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很难处理的一种文化障碍。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一种语言里有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找不到对应的词,这种现象称为词汇空缺。本文探讨了产生词汇空缺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有效补偿手段:音译,直译、意译、词义概括化或具体化、造词 [关键词] 词汇空缺原因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词汇空缺现象指由于文化的差异,各种语言按照各自独特的方式对世界进行不同的特化,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而不同的词汇系统必然使得不同的语言中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所以,一种语言有的词不一定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对应的词。这种现象存在于任何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尤其在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词汇空缺现象给英汉互译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分析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处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不可避免地摆在译者面前。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王振亚将词汇空缺定义为“某个民族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另一民族中并不存在”(王振亚,1996)。众所周知,语言通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例如汉语中的“麻将”“哪里”“旗袍”在英语中就属词汇空缺。英语中的“Cheesecake”,“AmericanDream”等词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等地表述。 2.2风俗习惯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 包括的东西很多、很广,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方面。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平洪,张国扬,2000)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人往往选择吉日办事,在大多数地方,人们忌讳在单日办事。百年好事,总想选个逢双日。在西方人心中,单双日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们认为“十三”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对它很忌讳。就像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单双日的特殊含义感到莫名其妙,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中不吉利的“十三”也很陌生。 2.3价值观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100本口笔译教程资料下载汇总

要命的翻译资料哈哈哈哈哈哈100本口笔译教程资料下载汇总(2010.04.07更新)来源:李策Jackie的日志 口译实践推荐书目 翻译实践推荐书目 2010.04.07更新以下: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下载 南开大学出版社_崔永禄_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英语专业翻译实践与鉴赏教程)下载[翻译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潘能--英汉汉英口译教程下载 [翻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胡刚--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PDF下载 [翻译教程]陶庆--实用英汉汉英口译教程下载 白靖宇--文化与翻译PDF下载 《英语同声传译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P3迅雷下载 梅德明—新英汉口译实践(成功之路)文本及听力下载 [迅雷下载]商务印书馆:《英诗格律及自由诗》(译者必备) 笔译教程精品推荐: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思果《译道探微》、《翻译新究》和《翻译研究》 钱歌川三本经典译学论著《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湖北教育出版社-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钱歌川:《翻译的技巧》 [南开大学出版社]李学平:通过翻译学英语.pdf 余光中谈翻译(文本+mp3) 外研社-陈德彰英汉翻译入门 [教材]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pdf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贾卫国:英汉对照描写辞典 复旦大学出版社--耿红敏:实用英汉翻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胡晓吉:实用英汉对比翻译.pdf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贾文波: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pdf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论英汉翻译技巧.pdf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pdf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居祖纯-汉英语篇翻译 [青岛出版社]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pdf [教材]魏志成:汉英比较翻译教程练习.pdf 蒋胜翻译教程TranslationbyJiangSheng 李军--常用英语习语翻译与应用 管新平:汉英等效翻译 北京语言出版社-- 达妮卡:口笔译概论 王宏印-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诚-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毛荣贵-翻译技巧111讲

词汇空缺

好狗和坏狗--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 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 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彼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皇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bitch),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 (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摘要]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言词汇空缺翻译策略 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因此,在英汉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考虑各种语言的个性和词汇的空缺现象,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词汇空缺的涵义及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 词汇空缺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例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常吃的“馒头”、“腊八粥”等在西方国家就从未有过,于是英语没有对应的词汇;而“pizza”、“turkey”等中国从未有过,因此在汉语里没有与其对应的词汇。再如,汉语中用“月下老人”象征媒人。而在英语的众神谱中,却没有这样一位老人。英语中主司爱情之神是美艳绝伦的维纳斯和调皮、喜欢恶作剧的丘比特。这两个颇具异族情调的爱情之神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一个词汇空缺。同样,反映汉语民族文化的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存在着空缺,如“风水”、“红包”、“有喜”、“中举”、“贱妾”、“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引起词汇空缺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五种,即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别、对

翻译常识

一)、翻译简史 1)佛经翻译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 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三个人:释道安、鸠摩罗什和玄奘。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在他的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毗pi)等。他还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录和整理工作。他主张直译的。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诃he )、《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他的翻译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因此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玄奘(602-664)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的经籍不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而且位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玄奘的译文与鸠摩罗什的译文相比,是倾向于直译的。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再加上他工作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著名的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或着说有的直译成分多一些,有的意译成分多一些。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02-103) 2)严复与“信、达、雅” 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要算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了。 严复(1853-1921)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法。他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戊戌变法后,他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肄yi)、《法意》、《穆勒名学》等。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的人。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首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所谓“而雅”,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一百多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中国翻译界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信”和“达”没有什么争论,唯有“雅”字例外。再“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进行翻译是不行了。因此人们对“雅”字作过各种解释,发过各种议论。 周煦良教授说:“信、达、雅三者哪一个最重要?我认为要看内容而定。如果译的是《读者文摘》或旅游见闻,那就要着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如果译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经典著作,信就应当放在首位。……至于文学翻译,那当然要讲究文笔。” 如果一篇译文在内容上是忠实的,在语言上是通顺的,在风格上是得体的,那的确就是一篇很好的译文了。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14-115) 3)林纾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光绪举人。他不懂外语,依靠他人口述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就这样,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4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例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孙漂流记》、《黑奴吁天录》(吁,yu,xu)等。 林纾的译作第一次使中国读者接触到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引起了他们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同

词汇空缺及翻译

词汇空缺及翻译 鞍山师范学院外语系李红梅 摘要:当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时,就出现了词汇空缺。本文从生活经验、世界观、语言文化三方面分析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借以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词汇空缺世界观双关语 Lexical Gap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There are sometimes no equivalent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at’s what we call lexical gap. The thesis aims at improving translation by finding out the reas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ving experience, outlook on world and language and culture. Key words: lexical gap outlook on world pun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但因为人相互之间存在着大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共性,不同的语言是可以相互移译的。然而由于各民族在地域、环境、习俗、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和其语言在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找不到对等的词。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词汇空缺”(lexical gap)①。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概括为三大类②: 1.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里不存在,那么在语言中就可能出现空缺。比如“饺子”是中国的名吃。英语中虽然也有表示类似于“饺子”的词,如“dumpling”和“ravioli”,但却分别指“汤圆”和“有馅的小包子”,它们与饺子不尽相同。用这两个词来译“饺子”,显然是不准确的,但大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许多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亦是如此。如“粽子”、“观音”、“旗袍”、“麻将”、“气功”和“乌纱帽”等等,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再如“idealism”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作为哲学术语,意思是“唯心主义”,不包括任何褒贬之义;而汉语中的“唯心主义”则具有贬义。另一个意义是“理想主义”,可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汉语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含有脱离实际的意思,带有贬义。类似的还有“individualism”和“个人主义”,“propaganda”和“宣传”,“peasant”和“农民”等等。两者之间的内涵意义都不能划上等号。因为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之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相联系。不了解一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是很难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的。 2.人们世界观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有种厌恶的心理。这种不同的态度在语言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汉语表示法有: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bitch),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英语表示法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运儿)等。又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但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如果把一个女人比做dragon, 意思是她凶狠、另人讨厌。在汉语里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有引申为珍异高贵,语言中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马精神”等表达。由此可见,就这两个词而言,除本义相同以外,其余引申义、喻义基本属于语义彼此空缺的范畴。 3.由于语言、文化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翻译硕士考试大纲及复习参考书整理

翻译硕士考试大纲及复习参考书整理 (1)大纲。 ①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②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 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③基本要求。 a。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 000以上,掌握6 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b。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c。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2)考试解析。 基础英语分为三个部分,词汇语法30分,阅读理解40分,英语写作30分。词汇语法部分出题灵活,题型多样,最常见的是选择题形式以及比较有难度的改错题形式,其难度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的水平。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就要多背单词,在此基础上大量地做单词语法题和专八系列的改错题,反复记忆,总结技巧。 阅读理解部分,传统选择题的难度大致为专八水平,但也可能出现GRE水平的理解题,而对于一些非传统的阅读题型,比如paraphrase,answer questions等,考查的不仅是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平时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考生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不可词不达意。 英语写作部分类似于专八水平,但有的学校可能为更突出时效性,会考一些时事文题。考生在平时要多写、多练、多积累、多揣摩、多思考,不可一味地求数量而忽视每一篇的质量。 (3)参考书目。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摘要: 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实例为出发点,力求多方位,全角度地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为突出主题,注重意合,具有静态性,实说性和临摹性的分析语;而英语为突出主语,注重形合,具有动态性,虚用性和剪辑性的综合分析语。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特征有助于英汉互译工作,并能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特征;汉语特征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dicat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is atopic prominent , paratactic , dynamic, concrete, and chronicle, analytic language while English is a subject prominent, hypotactic, stative, abstract, non chronicle, 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languages is a great help to transla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正是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各自有着不同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词法上的差异,因此英汉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译汉时必须使用汉语的句法来表达英语的意思。如果按照英语句法直译,译文将受到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违反汉语表达习惯。反之,汉译英时也必须采用英语的句法来表达汉语的意思,尽可能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因此,熟悉英汉语言句法上的差异对正确地进行英汉翻译十分重要。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特征上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所谓形合是指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是指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英语句法特征是“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句子要按照语法规则来组织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都是件好事。目前,相关的统编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这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的编写思路。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因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译句,而是篇章的翻译。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的工作实际了。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带来一些不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缺乏认识。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 页“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提到参考书,明确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翻译的同志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句为单位探讨翻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我们如果把两种教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明确 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对话,描述,心理描写,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上都有差异。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都有粗略的说明。请学员认真看一下,并可结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的掌握。 其次是语域问题。 所谓“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际方式和交际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可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上学”,如果说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he was ill. 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而如果说Tom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Being ill ,T om didn't go to school 或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illness. 都是正式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分正式。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according to和in accordance 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 is important 和It is of 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这种区别,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A horse is a useful aninal;Horses are useful 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 所以,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句子: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u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 ,Hengshan,towering 1,296m

词汇空缺与翻译

词汇空缺与翻译 一、引言 词汇空缺现象指由于文化的差异, 各种语言按照各自独特的方式对世界进行不同的特化,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 而不同的词汇系统必然使得不同的语言中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所以, 一种语言有的词不一定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对应的词。这种现象存在于任何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 尤其在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之间, 表现得更为明显。词汇空缺现象给英汉互译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分析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及如何处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不可避免地摆在译者面前。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王振亚将词汇空缺定义为“某个民族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现象, 在另一民族中并不存在” (王振亚,1996)。众所周知, 语言通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如果某一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例如汉语中的“麻将”“哪 里”“旗袍”在英语中就属词汇空缺。英语中的“Cheesecake” , “AmericanDream”等词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 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等地表述。

2.2风俗习惯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 包括的东西很多、 很广, 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方 面。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平洪, 张国扬,2000)不同的 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人往往选择吉日办事, 在大多数地方, 人们忌讳在单日办事。百年好事, 总想选个 逢双日。在西方人心中, 单双日没有什么区别, 但他们认为“十三”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所以对它很忌讳。就像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单双日的特殊含义感到莫名其妙, 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中不吉利的“十三”也很陌生。 2.3价值观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具有不同的价值, 引起不同的联想, 具有不同的内涵。例如: 在西方文化中owl 象征着智慧, 词组as wise as an owl 就是典型的一例。然而在中国文化中, 猫头鹰的象征意义不同了。大多数人认为猫头鹰跟迷信有关联, 认为碰上它要倒霉, 所 以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例如“夜猫子进宅”表示厄运 将至。此外, 猫在中国文化中是很可爱的动物,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cat 有不好的名声, 成语 a cat in the pan (叛徒变 节者)就是一例。 2.4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