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考试大纲识记与领会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劳动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A、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

1、识记:

(1)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3劳动的创造性

(3)劳动的分类:1)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经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4)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 (劳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不同)

2、领会:

(1)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1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2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3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4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

(4)其它分类标准:必要和剩余、生产性和劳务性、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死人和社会等。

B、劳动方式与劳动行为

1、识记:

(1)劳动方式的含义: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

(2)主要的劳动行为:1劳动分工 2劳动协作 3劳动竞争

(3)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1社会传统文化因素 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3社会政治环境因素 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 5社会人际关系

2、领会:

(1)不同劳动方式产生不同劳动结果的原因:1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2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的属性相关3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2)劳动分工的三种分工形式: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3.按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

(3)劳动协作的不同类型:1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分为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2根据劳动协作所发生的空间,可分为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3根据协作行为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4)劳动竞争的不同种类:1一方的成功寄托在另一方不成功的基础上2两败俱伤3双赢。

(5)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区分:主观:指劳动者自身的因素,如生理、心理、年龄等;客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3、简单应用:用竞争的观点原理解释如何达到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双赢局面。

C、劳动制度与劳动关系

1、识记:

(1)劳动制度的含义:是从属于经济制度之下的一个制度系统,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满足劳动关系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并为社会所公认的劳动行为规范体系。

(2)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1、存在的普遍性 2、组织实施的强制性3、构成的系统性4、相对的稳定性

(3)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部分的社会关系,即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特征: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本质性。

(4)劳动关系的类型:1、利益冲突劳动型关系2、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3、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2、领会:

(1)形成劳动制度的两种途径:1自发形成2人为制定.

(2)劳动制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1对于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2为用工单位获得适当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比较合理的、有规则的途径,加强了用人单位组织活动的秩序3有利于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劳动环境。

消极作用:处理不当,产生负面效果。原因:1劳动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存在缺陷2劳动制度的模式化3劳动制度为利用集团所操纵。

(3)决定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最基本因素:决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最基本的因素是所有制性质(

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

第二章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一些用于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常用方法,并要求考生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方法。如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制定工作说明书对一个企业人员、岗位设置的运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性较强是本章的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1、识记:(1)劳动力: 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16岁)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

2、领会:(1)开发的双重性特征和原:被开发对象、开发主体。原因:

P26

(2)劳动力人口质量的主要包括内容:1劳动者的身心素质2劳动者专业技能水平3劳动者智力结构状况。

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实际,由于低素质人口群体的出生率居高不下导致的“逆淘汰”现象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的不利影响。

B、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指标计算

1、识记:(1)劳动力人口数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非自立人口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在业人口数

(2)劳动力人口率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率= ×100%

2、领会:

(1)劳动力就业率= ×100%

(2)劳动力参与率= ×100%

C、向劳动力资源投资

1、识记:(1)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1投资超前、效益滞后2投资的产出特殊3投资的表现形式特殊4阶段性和连续性

(2)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1教育开发2使用开发3管理开发4政策开发

2、领会:(1)对向教育投资的内容进一步细分:1国民教育投资2在职教育投资3职业技术教育投资4终身教育投资。

(2)在职教育的主要形式:1文化教育2职业培训3新技术、新工艺培训。

(3)劳动力资源投资与物质生产资料的相同之处:1都是经济性,收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都受到一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

(4)人们在从事劳动力资源投资时须注意的问题:1注意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2注意劳动力资源投资重点知识技能更新问题3注意劳动力资源投资的层次。

(5)世界上教育开发的趋势:一体化开发、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国际化目。

(6)管理开发和政策开发的途径:

管理开发途径:1加强立法2建立机构3制定计划4筹措经费。

政策开发的途径:1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政策2培训、能力与待遇挂钩的分配政策3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的优惠政策。

3、简单应用:联系身边事例,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D、企业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1、识记:(1)内容分析:选对人、育好人、用准人、留住人。

(2)工作绩效评估:对企业内员工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

(3)晕轮效应误差:评估人在对被评估人作绩效评估时,把绩效中的某一次要方面甚至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某一方面看得过重,从而影响了整体绩效的评估。

(4)近因误差:一般说来,人们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而对远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淡薄。

2、领会:(1)企业组织培训经常使用的方法:1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情况,长期培训、短期进修、在职培训、脱产学习。2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实用。

(2)劳动力配备的主要原则:1因事择人2因才用人3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3)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1获得人事决策信息2为职员提供信息反馈3

有理由于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4)工作绩效评估的标准和主要方法:标准:1绝对标准2相对标准3客观标准。方法:1常规方法:排序法、两两比较法、等级分配法。2行为评价法:量表平等法、关键事件法、行为平等法、行为观察平等法。3工作成果评价法:绩效目标评估法、指数评估法。

(5)减小误差的措施P63

3、简单应用:(1)制作工作说明书。

(2)T小组

(3)两两比较法。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理论,要求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经典理论,领会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弄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了解

劳动力市场歧视和主要表现。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事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劳动力市场概述

1、识记:(1)劳动力市场含义:是市场经济体制对冷死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一种形式,是劳动力双方在劳动使用权转让以及购买上达成一系列合约的总和。

(2)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因素:1、自由劳动者2、使用劳动力的部门与雇主3、供求关系 4、交换方式和规则

5、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主要由以下四个标准所决定:a生活费用标准 b支付能力标准 c比较工资标准 d社会压力标

(3)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

1.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

2.中心劳动力市场与外围劳动力市场

3.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

4.有组织的劳动力市场与无组织的劳动力市场

5.公共部门就业市场与私营部门就业市场

(4)劳动力市场结构。

2、领会:(1)劳动力市场含义的理解:1是一种资源配置形式,是一中运用市场机制自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形式2是有一个交易场所3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4是一个生产要素市场5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2)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区别。P67

(3)最低劳动标准主要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4)人才市场的功能:1信息传递、评估推荐、余缺调剂、优化配置、社会服务。

B、劳动力市场理论与运作

1、识记:(1)劳动力市场配置模式: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有3种,“行政配置”型模式、“市场配置”型模式、“混合配置”型模式。

(2)劳动力流动;劳动力的职业、就职岗位和就职地区的变动,是劳动者就业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过程。

2、领会:(1)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

1、新古典学派:源自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19世纪早期经济学家为代表人物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是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

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要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新古典学派经常从可检验的一半假设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给出某些理论上的预测。

2、制度学派:代表人物是维伯伦、科芒斯、密特赛尔

3、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相比,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特别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弱化供求要素方面的作用

②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资缺乏弹性,失业是一种长期、普遍的现象,劳动力的流动存在着障碍,信息的传播极不均匀③非常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文化、习俗等因素在工资决定过程中的作用④在方法上,制度学派乐于使用案例研究,乐于运用归纳法,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人们揭开劳动力市场实际运作的面纱。

(2)按照劳动力流动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空间、地域标准:

岗位流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的流动

企业流动——由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

地区流动——由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

(二)按流动方向标准:

水平流动——同一地位等级、声望等级的流动

垂直流动——不同地位等级、声望等级的流动

(三)按流动原因标准:

结构性流动——由于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导致的流动

个别性流动——由于劳动者个人的原因导致的流动

(四)按职业变动标准:

职业流动——在不同职业之间的流动

非职业流动——在不同地区、行业、单位之间的流动

(3)影响流动的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 3个体因素 4、科技因素 5、政策因素 6、媒介因素

(4)劳动力流动的正负效应:

正效应:是实行经济结构变动的必要条件2能够是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保证率劳动力市场的活力,提高了效率。

负效应:由于个人利益取向的趋势下的劳动力流动,常常带有一定的非理性和盲目性,因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简单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孔雀东南飞”这一现象。

C、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

1、识记:(1)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每额外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

(2)劳动边际产量: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投入所能增加的产量。

(3)边际收益产量: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带来的手艺增量,等于边际产量与边际手艺的乘积。

(4)等产量曲线:

2、领会:(1)W=MR×MPL或W=MRPL

(2)边际技术替代率=

D、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1、识记:(1)劳动力供给: 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劳动力市场上、某一

价格(工资)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

有三个组成部分;

劳动力数量

工作时间

劳动效率

(2)劳动力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工资率的条件下,企业或社会愿意雇佣而且能够支付其工资的劳动力数量。

(3)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的数量指标,是指正在从业或积极谋求从业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或人口总体的比重。

2、领会:(1)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成为劳动力供给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在法定年龄

有劳动能力

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2、从事工种的选择3、劳动参与率4、个人的财富总量5、劳动工资率

(2)人口成为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条件:1在法定劳动年龄内2有劳动能力3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三者兼备。

(3)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供给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一个经济变动指标,受人口、性别、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时间、产业结构等影响。

(4)影响需求的宏观因素:1、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2、科技的进步3、产业结构与资本有机构成

E、劳动力市场歧视

1、识记:(1)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劳动能力等自身条件相同的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没有相同的就业、晋升机会与报酬水平。

(2)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最主要表现:1、机会不均等:就业机会不均等、晋升机会不均等 2.分配不公平

2、领会:(1)产生歧视的原因:1、个人偏见(雇主、雇员偏见;顾客歧视) 2、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3、不完全信息

4、传统习惯

(2)认知障碍的两大表现:1对特殊就业群体的认知障碍2城乡劳动力的差别。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中的机会不均等。

第四章劳动者收入分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劳动者收入分配理论。学习这一章要掌握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适用性。了解劳动工资的构成和类型;计算欧希玛指数和基尼系数;只有这

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现行收入分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贯彻我国现行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

1、识记:(1)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参与收益分配,其分配收益率由市场来决定。

2、领会:(1)按劳分配的条件。

(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前提或基础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3、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有着很大的差别,劳动还是主要以个人谋生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按表现2允许和鼓励资本、就属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将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制度。

(4)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已成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多种分配方式。

4在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只要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就能保证我过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B、劳动工资

1、识记:(1)劳动工资的构成: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2)工资水平:某一特定时期及地域内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

(3)货币工资:劳动者提供劳动后所得到的货币额。

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品数量。

2、领会:(1)计时工资的适用条件:1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的工作2不变以件计数的工作3产、供、销特殊部门4规模较小,商机对下级可事实直接管理的单位5任务完成的周期很长,不便于计件的工作。

计件工资的适用条件:P128

(2)西方代表性的工资决定理论1维持生存工资理论2工资几斤理论3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4均衡价格工资理论5集体谈判工资理论6购置力工资理论7人力资本理论。

(3)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1劳动生产率2在职工人人数3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4)确保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不致下降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补,即物价补贴;二稳,即稳定物价;三挂钩,即工资与物价挂钩。

(5)我国劳动工资改革及发展趋势:

1建国初期及第一一次全国性工资改革

2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1.取消工资分配制度2.调整和改进工资关系3.改进企业职员和工人的等级制度4.改进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

3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到1977年前的工资制度:不足地方:1分配上的平均主义2.工资水平偏低3工资级差别小,调资频度低4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抑制了创造力的发挥.

4第三次全国性工资改革:企业、事业、机关工资改革的力度逐步加大,进一步完善了工效挂钩,简历了最低工资的保障制度,推行了公务员制度,实行经营者年薪制,这一切工资制度越来越适应社会主语市场经济发展。

C、收入分配差别

1、领会:(1) 职业工资差别:由于不同的职业在地位、声望以及要求从业者的技能上不同,从而引起不同职位在收入方面的差别。

(2)脑体工资差别:由于脑体劳动两者之间存在着劳动质的区别产生的差别。

(3)工龄工资差别:由于工龄长短而引起的工资差别。

(4)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1劳动者自身原因2劳动力市场因素3国家政策原因。

2、简单应用: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现状。

D、欧希玛指数、洛仑兹曲线及基尼系数

1、识记:(1)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2)基尼系数为1时,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3)一般均在0.1~0.6之间。

2、领会:(1)五等分欧希玛指数=

十等分欧希玛指数=

(2)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G=

3、简单应用: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欧希玛指数和基尼系数。

第五章就业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就业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就业的定义和社会性、经济性、流动性、变动性、计划性的特征;了解影响就业的因素;形成对我国就业结构一个整体性的构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就业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就业的定义和特征

1、识记:(1)就业:指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

(2)就业的基本特征:社会性、经济性、流动性、变动性、计划性。

2、领会:(1)就业必须符合的四个条件①劳动主体必须从事社会劳动②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报酬和经营收入③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必须是合法的④劳动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2)引起岗位变动性的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是的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作适应性变动2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的部分劳动者按照素质要求作变动。

B、影响就业的因素

1、识记:(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2)结构性失业:是失业现象中的特殊现象。不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而是由于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不能胜任新职业岗位而造成的失业。

2、领会:(1)劳动力供给与就业需求之间存在的三种关系。(2)影响就业的因素:1、劳动力资源因素:数量(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基本平衡),质量 2、就业观念

3、经济因素:“孔雀东南飞”

4、社会保障因素

(3)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①经济发达程度的地区差异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去向和就业的区域分布,“孔雀东南飞”就是这种影响的集中体现②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就业需求总量③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就业结构④经济结构影响就业结构

(4)就业观念影响主要表现:就业流上。

(5)社会保障对就业的影响:①社会保障制度影响人们的就业就业观念和就业去向②失业保险标准过高导致资自愿不就业

C、就业结构

1、识记:(1)狭义的就业结构:就业的产业结构,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布。

(2)全球范围内就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步下降;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稳中趋降之势;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则呈普遍上升之势。

2、领会:(1)就业结构的变动呈现的规律:1第一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逐步减少、呈快速下降趋势2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减相抵、但有稳中趋降之势3第三产业西南的就业人数不断提高,都呈上升的趋势。

(2)我国的就业结构变动的阶段:1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这段时期。

D、就业制度

1、识记:就业制度:国家关于劳动者就业的各项证词法规,是直接和间接约束劳动者就业的制度总称,包括用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辞职退休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是构成劳动制度的基本内容。

浙江2020年4月自考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165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 ) 1.劳动是 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 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 .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 .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 .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 .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1

00165 2013年7月考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行为属于劳动行为的是( B)P10-11 A.罢工行为 B.劳动竞争 C.劳资谈判 D.工会活动 2.行动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方式四个因素。其中______因素贯穿其他三者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A)P11 A.劳动方式 B.劳动计划 C.劳动准备 D.劳动实施 3.劳动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说明劳动力资源具有(D)P31 A.社会性 B.时效性 C.重复性 D.生物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44 A.工作分析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B.工作分析由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两部分组成 C.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必须编制在一起,称为“工作分析表” D.工作描述由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5.下列关于劳动力资源投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D)P36-P39 A.劳动力资源投资超前、效益也超前 B.劳动力资源投资的产出与一般物质资料投资的产出相同 C.劳动力资源投资主要以直接生产活动之外的经济活动形式体现出来 D.劳动力资源投资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 6.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劳动协作可分为(B)P13 A.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B.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 C.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 D.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 7.洛仑兹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累计百分数曲线,其中,有一条下凹的曲线。下列关于这条下凹曲线描述正确的是(B)P147-P148 A.下凹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B.下凹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自考0165劳动就业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doc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横向社会的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实现的,纵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延续的,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 A.直接性 B.普遍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2.劳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公布,所有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制度执行机构的惩罚。这是劳动制度的( ) A.存在的普遍性 B.构成的系统性 C.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B.潜在性特征 C.先天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4.目前,我国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 A.16~50周岁B.16~60周岁 C.16~55周岁 D.14~55周岁 5.劳动力资源的__________就是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府领导力度,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 A.教育开发B.使用开发 C.政策开发 D.管理开发 6.“市场配置”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因为( ) A.人的有限理性B.人的全面发展 C.信息的完全性 D.信息的对称性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由衰落的旧产业流向崛起的新产业 8.劳动边际产量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 ) A.收益总量 B.收益增量 C.实物产出量 D.边际产量 9.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假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产量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 B.为了便于采用图表分析,假设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即资本和劳动力 C.企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垄断性的 D.工资是劳动力的唯一成本,劳动力是异质的 10.根据洛仑兹曲线推导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是( ) A.欧希玛系数B.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上篇就业 第一章就业概论 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 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 2.就业具有社会性 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第一节就业 一、就业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凡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 1.在规定实际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 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 我国的就业者包括: 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3.私营业主; 4.个体户; 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7.农村从业人员; 8.其它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 二、就业的形式 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形式 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形式 3.按行业划分的就业形式 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形式 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 6.充分就业与不充分就业 第二节失业 一、失业的概念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 下岗职工:指在本企业无工作岗位、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和在社会上没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三无”人员. 二、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A.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B.信息的不完善、不对称性,使求职者与拥有空缺岗位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时间.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是 A. 劳动力内部的失衡. B. 产生于技术革命 C. 产业结构调整 D.产品结构调整时期. 3.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除夕季节性波动,从而形成季节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5.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6.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三、失业的度量 对失业的度量要用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在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的平均周数/52周 四、失业的影响 1.经济资源浪费和产出减少 2.消费需求减少 3.失业津贴和社会救济支出增加 4.大量社会问题产生 5.失业者的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 第三节历史沿革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对劳动力的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 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 2.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 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 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 5.城镇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 二、对传统就业制度的改革 1.把企业和劳动者推向市场 2.从市场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就业工作 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节就业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就业的总体形势 就业结构方面,从1980年到1998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比重由68.9﹪下降为49.8﹪,第二产业由18.5﹪增长到 23.5﹪,第三产业由12.6﹪上升为26.7﹪. 二、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历年劳动与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横向社会的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实现的,纵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延续的,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 A.直接性 B.普遍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2.劳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公布,所有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制度执行机构的惩罚。这是劳动制度的( ) A.存在的普遍性 B.构成的系统性 C.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B.潜在性特征 C.先天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4.目前,我国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 A.16~50周岁 B.16~60周岁 C.16~55周岁 D.14~55周岁 5.劳动力资源的__________就是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府领导力度,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

A.教育开发 B.使用开发 C.政策开发 D.管理开发 6.“市场配置”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因为( ) A.人的有限理性 B.人的全面发展 C.信息的完全性 D.信息的对称性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由衰落的旧产业流向崛起的新产业 8.劳动边际产量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 ) A.收益总量 B.收益增量 C.实物产出量 D.边际产量 9.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假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产量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 B.为了便于采用图表分析,假设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即资本和劳动力 C.企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垄断性的 D.工资是劳动力的唯一成本,劳动力是异质的 10.根据洛仑兹曲线推导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是( ) A.欧希玛系数 B.洛仑兹系数 C.基尼系数 D.贝克尔系数

劳动就业概论练习题

劳动就业概论练习题 (课程代码:00165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经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包括增长在内的全面的经济【】 A、现代化过程 B、总量减少 C、劳务总量减少 D、人均GDP减少 2、我国法律规定,男性的劳动年龄界限为【】 A、15——64岁 B、16——60岁 C、16——55岁 D、18——60岁 3、2005年,全国人口有【】 A、12亿 B、13.08亿 C、13亿 D、12.8亿 4、2020年,我国城市化将提高至【】 A、35%以上 B、45%以上 C、55%以上 D、65%以上 5、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是【】 A、劳动力供求规律 B、工资规律 C、劳动力市场组织规律 D、劳动制度 6、印制职业资格证书的是【】 A、劳动部门 B、教育部门 C、公安部门 D、人事部门 7、台湾地区劳动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之一是【】 A、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B、妇女就业难 C、自主创业 D、低龄化 8、我国女性的法定劳动年龄上限为【】 A、45周岁 B、50周岁 C、55周岁 D、60周岁 9、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增长 B、生活消费 C、收入分配 D、生产技术 10、我国法定最低劳动年龄界为【】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1、1978年至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 A、6.4%左右 B、7.4%左右 C、8.4%左右 D、9.4%左右 12、我国1978年至200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与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期相比,高出日本【】 A、5% B、4% C、3% D、2% 13、人口每增加1%,要达到充分就业就需经济增长【】 A、3% B、4% C、5% D、6% 14、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例为【】 A、55% B、60% C、62% D、72%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劳动就业概论课程代码:00165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劳动就业概论课程是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提高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劳动与就业的一系列关于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关于劳动、就业等问题的相关政策;学会用本书介绍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能应用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来人生做出科学的规划和人生定位,为日后的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应先修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概论,可后修组织行为学等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现代劳动就业的挑战:全球化与知识经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体化与业务外包,掌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解释,了解分工与合作,理解劳动力跨国流动模型,了解人力资本的特性,掌握内生增长理论的内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产组织方式:一体化抑或业务外包(重点) 识记:一体化的分类,一体化线性格局,企业外包格局, 理解:交易费用理论、范围经济理论、资源能力理论解释一体化,一体化与业务外包的理由 应用:解释业务外包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二)分工与合作:跨国就业与跨行兼职(次重点) 识记:跨国就业的常见形式,兼职, 理解:什么引起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跨国流动模型,理解兼职的三方需求。(三)主导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重点) 识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特性, 理解: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向原因,内生增长理论的内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 应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

4月浙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劳动竞争 2.失业 3.复杂劳动 4.评价中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劳动力供给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劳动力数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劳动力市场歧视最主要的表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求职信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4.就业信息分析主要是指信息的信度分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单独面试可以分为___________面试和___________面试两种。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关于劳动协作的分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自愿协作与非自愿协作 B.一般协作与特殊协作 C.直接协作与间接协作 D.有组织协作与非组织协作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行为动机系统所包含的因素的是( ) A.结果 B.需要 C.动机 D.目标 3.在劳动行为的行动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劳动计划 B.劳动准备 C.劳动行动方式 D.劳动实施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B.外显性特征 C.可教化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5.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人口率=%总人口数 劳动适龄人口数100

浙江省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浙江省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劳动是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 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6.()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量,等于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的乘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2016年10月真题 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素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素质是教化的结果 B.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C.素质是先天形成的 D.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2.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优劣势与成功发展的可能性,为个人职业设计与开发提供科学依 据的是 【 A 】 A.职业测验 B.职业选择 C.职业类别 D.职业技术3.下列职业性格类型,适合从事的职业是秘书、翻译、办公室职员等的是 【 B 】 A.独立型 B.服从型 C.协作型 D.变化型 4.从事理科研究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等,属于从业人员应具备的 【 C 】 A.一般能力 B.心理能力 C.特殊能力 D.组织能力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目标指向和皈依是 【 D 】 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6.涉及3—7年内职业目标和任务的职业生涯规划是 【 A 】 A.人生规划 B.长期规划 C.中期规划D.短期规划 7.橱窗分析法中,“公共面孔”用 表示 【 A 】 A.窗1 B.窗2 C.窗3 D.窗4 8.要考查求职者的协调组织能力时,可选择的较好方法是 【 C 】 A.“文件筐”测试 B.笔试 C.无领导小组讨论 D.想象能力测试 9.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和“第一推动力”是 【 D 】 A.观察力 B.识别力 C.思考力 D.竞争实力 10.根据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外在表现形式,可将大学生就业市场分为 【 C 】

浙江2020年4月自考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劳动是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1

自考广东0016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和答案3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165《就业与培训》 广东省自考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A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A.就业 B.就业安置 C.就业培训 D.职业培训 2、社会闲散劳动力是指男( A )、女26-45岁的城镇就业转业人员。 A.26-50岁 B.16-59岁 C.18-50岁 D.26-59岁 3、选出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特点的一项( C ) P7 A.统包就业 B.行政调配 C.市场配置

D.城乡分割 4、ISVD是指( A )。 P50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 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 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 D.指导和信息系统 5、劳动供给弹性,受以下哪一项因素影响( A )。 P29 A.工作时间 B.经济发展水平 C.劳动力总量 D.失业率 6、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 A ) P26 A.工资率; B.就业率; C.失业率; D.劳动力参与率。 7、职业介绍的主体不包括( D )。P41 A.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

B.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媒体 C.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个人 D.人力资源派遣公司 8、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 A )在我国开始建立。 P50 A.职业指导 B.职业介绍 C.职业培训 D.职业鉴定 9、职业指导的原则不包括( C )。 P51 A.尊重与自愿 B.公正与平等 C.公开透明 D.引导与促进 10、( D )是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职业指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P55 A.学历证书 B.职业资格证书 C.从业证书

劳动就业概论

劳动就业概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院系:社会事业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号:0918224051 姓名:王珂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指出确立以就业导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在定位培养目标、进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资格考核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特点与概述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它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化解个人的社会风险、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解除在职职工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原来由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会功能逐步走向了社会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在具体些说,养老保险又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医疗保险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等内容。而且城乡实施了不同的医疗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科是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该专业设立时间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已有100多所,这充分表明我国这方面人才供求不均,加强这方面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它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学科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知识,学科发展需要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支撑;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专业建设需要更多的实践实习环节作支撑,需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路线。具有特点如下: 1、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政策,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管理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研究以市场为基础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及对社会就业进行管理、调控的理论和方法;学习、研究社会保

【Selected】自考广东0016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和答案3套.doc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165《就业与培训》 广东省自考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A.就业 B.就业安置 C.就业培训 D.职业培训 2、社会闲散劳动力是指男(A)、女26-45岁的城镇就业转业人员。 A.26-50岁 B.16-59岁 C.18-50岁 D.26-59岁 3、选出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特点的一项(C)P7 A.统包就业 B.行政调配 C.市场配置 D.城乡分割 4、ISVD是指(A)。P50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 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 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

D.指导和信息系统 5、劳动供给弹性,受以下哪一项因素影响(A)。P29 A.工作时间 B.经济发展水平 C.劳动力总量 D.失业率 6、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A)P26 A.工资率; B.就业率; C.失业率; D.劳动力参与率。 7、职业介绍的主体不包括(D)。P41 A.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 B.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媒体 C.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个人 D.人力资源派遣公司 8、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A)在我国开始建立。P50 A.职业指导 B.职业介绍 C.职业培训 D.职业鉴定 9、职业指导的原则不包括(C)。P51 A.尊重与自愿

B.公正与平等 C.公开透明 D.引导与促进 10、(D)是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职业指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P55 A.学历证书 B.职业资格证书 C.从业证书 D.职业指导资格证书 11、(A)是一种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能力提高的培训。P162 A.创业培训 B.就业前培训 C.企业职工培训 D.职业技能培训 12、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三结合”就业方针不包括(D)。P8 A.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B.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C.自谋职业 D.国家统包分配 13、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实行(A)制度。P89 A.就业许可证 B.职业资格证 C.技术等级证

四川2019年4月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C019·00165(专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四川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 课程代码:0016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05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 A.21.4% B.31.4% C.41.4% D.51.4% 2.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增长 B.结构转变 C.质量改善 D.生产技术 3.我国法定最低劳动年龄界为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4.经济高度集约型增长是指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值达到 A.30%以上 B.40%以上

C.50%以上 D.70%以上 5.下列对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辅相成 B.市场需求拉动 C.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中始终以效率为主要指标 D.注重环境保护 6.经济转型完成的指标是 A.计划经济被废除 B.实现现代化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政府转变职能 7.下列关于经济转型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A.在制度创新上发挥着示范作用 B.外贸带动外资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 C.在产业结构升级上起推动作用 D.外资、外贸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 8.现代社会,更多的已婚妇女选择 A.家务劳动 B.带孩子 C.就业 D.陪丈夫 9.认为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的农业剩余的理论模型是 A.刘易斯模型 B.费拉模型 C.托达罗模型 D.拉克西特模型 10.19世纪末,首次提出推拉理论的是 A.刘易斯 B.亚当·斯密 C德鲁克 D.雷文斯坦

201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就业者不包括()A、家庭主妇;B、农村从业人员;C、现役军人;D、私营业主。 2、青年失业者是指()岁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A、16—25;B、26—50;C、26—45;D、18—59。 3、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三结合”就业方针不包括()。A、劳动部门介绍就业B自愿组织起来就业、C、自谋职业D、国家统包分配。 4、在2005年前,总体上讲,我国人口结构属于()。A、年轻型;B、老龄型;C、均衡型;D、下降型。 5、据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美元时,第三产业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和。 A、1000; B、500—1000; C、3000; D、5000。 6、在某一组织内,为了合理地使用和开发劳动力,对劳动力所做出的结构性调整是()。 A、劳动力职位流动; B、劳动力跨国流动; C、劳动力城乡流动; D、劳动力跨行业流动。 7、1909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批国立职业介绍机构。 A、《职业介绍法》; B、《职业分类大典》; C、《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D、《职业选择法》。 8、对求职登记6个月以上的求职者,应进一步帮助其修改并实施()。A、就业培训;B、职业介绍;C、确认登记;D、就业计划。 9、ISVD是指(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D、指导和信息系统。 10、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 A、北京职业指导所; B、上海职业指导所; C、北京职业介绍所; D、上海职业介绍所。 11、职业指导人员技术等级分为四级,职业指导师是国家职业资格技术(B )级。A、1;B、2;C、3;D、4。 12、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约占总人口的(),而我国只有不到4%。 A、20%--30%; B、10%--20%; C、15%---25%; D、30%以上。 13、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渠道不包括()。A、农林牧渔业;B、乡镇企业;C、个体私营企业;D、政府开办福利企业。 14、()是农村就业和城市就业的结合点,对于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A、流动就业; B、集中就业; C、分散就业; D、就地安置。 15、()人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负责技术运用和现场实施。A、技术型;B、技能型;C、科学型;D、工程型。 16、清朝政府按照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办学模式兴办的(),标志着我国技术学校的雏形,标志着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离。 A、水师学堂; B、教会学校; C、实业学堂; D、实验技工学校。 17、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不包括()。A、技术等级培训B、岗位培训和练兵;C、转岗专业培训;D、就业前培训。 18、()是一种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能力提高的培训。 A、创业培训; B、就业前培训; C、企业职工培训; D、职业技能培训。 19、按照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下列职业中属于第一类职业的是()。A、事业单位负责人;B、军人;C、服务人员; D、专业技术人员。20、选出属于职业技能鉴定法规的一项()。 A、《职业教育法》; B、《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C、《工人考核条例》; D、《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分类标准,可将劳动分为 A.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下列行为属于劳动行为的是 A.罢工行为 B.工会活动 C.劳动分工 D.劳资谈判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B.工作分析由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两部分组成 C.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必须编制在一起,称为“工作分析表” D.工作描述由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5.由于评估者的情感因素导致的工作绩效评估误差是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第1页(共6页)

A.暗示效应误差 B.偏见误差 C.感情效应误差 D.近因误差 6.不属于劳动力供给组成部分的是 A.劳动力数量 B.劳动力质量 C.工作时间 D.劳动效率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在不同地位等级或不同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8.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是 A.大卫·李嘉图 B.马歇尔 C.舒尔茨 D.亚当·斯密 9.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参与分配,其分配收益率由______来决定。 A.政府 B.社会 C.企业主 D.市场 10.由主试人对应试者提出问题或一项计划,请应试者给予解答或完成相关要求的面试形式称为 A.问题式面试 B.程序式面试 C.综合式面试 D.压力式面试 1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词表对照型试题意在测试应试者的 A.数量关系能力 B.判断推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12.______可以分为在职测评、任职测评、竞职测评和个人测评几种。 A.能力倾向测评 B.职业倾向测评 C.人才测评 D.个性测评 13.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之一是 A.经济发展处于低谷 B.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不能跟上新岗位技术的要求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第2页(共6页)

劳动就业概论名词解释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得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市场化:是职业培训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引导培训,使培训促进就业。 3、职业培训社会化:是要着眼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培训力量共同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前培训:是指为帮助初次求职者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5、学徒培训:是指在生产现 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 青年人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熟 练程度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方 法。 6、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 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 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 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 产操作难题的从业人员。 7、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 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 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 业的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 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 的培训。 8、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 愿望和相应的条件的人员所 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 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必备 能力培训。 9、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 的同一性为原则,对社会职 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 10、技能:是指完成给定工 作所涉及的任务和职责的能 力。 11、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 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 所需的能力水平所作的规定 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 12、岗位:是指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本单位。 13、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水平活动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 14、职业资格: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技能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15、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16、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 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 合法社会性劳动并获得相应 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 济活动。 17、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 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 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18、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 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 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获得有 报酬、自由选择的,生产性 就业的就业水平。 19、失业:是指劳动年龄内有 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 业的劳动。 20、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 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的 人口比例。 21、就业率:就业人数占劳 动适龄人数的比例。 2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 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 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 成。 2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 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 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 业和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 业现象。 2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 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 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 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25、隐形失业:是指经济部 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 等于或小于零的人员现象。 26、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的 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通过 这一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具体 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是权力 机构、运行机构和经济行为 的行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 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