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高纲0712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高纲0712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高纲0712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高纲0712

高纲0712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165劳动就业概论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劳动就业概论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对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力的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的理论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应考者,掌握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加深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采取的政策了理解力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有

助于社会青年了解和理解我国的现实,与时俱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劳动与就业》的一系列关于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关于劳动、就业等问题的相关

政策;学会用本书介绍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能应用一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来人生作出科学的规划和人生定位,为日后的创业积累

丰富的经验。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劳动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作为全书的开始部分,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石。学习这一章,在理论

上要弄懂劳动、劳动方式、劳动行为、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含义;理解劳动、劳动关系等的类型;了解学习与劳动相关的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间联系

的意义。学习劳动概述,更要学会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劳动的滞后点。事实证明,如何达成劳动的高效率性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达成和谐社会的核心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

1、识记:(1)劳动的含义。(2)劳动的特征。(3)劳动的分类。

2、领会:(1)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的关系。(3)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4)其它分类标准。

B、劳动方式与劳动行为

1、识记:(1)劳动方式的含义。(2)主要的劳动行为。(3)影响劳动

行为的社会因素。

2、领会:(1)不同劳动方式产生不同劳动结果的原因。(2)劳动分工的

三种分工形式。(3)劳动协作的不同类型。(4)劳动竞争的不同种类。(5)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区分。

3、简单应用:用竞争的观点原理解释如何达到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双赢局面。

C、劳动制度与劳动关系

1、识记:(1)劳动制度的含义。(2)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3)劳动

关系的含义和特征。(4)劳动关系的类型。

2、领会:(1)形成劳动制度的两种途径。(2)劳动制度对社会的积极作

用和消极作用。(3)决定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最基本因素。

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

第二章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

一些用于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常用方法,并要求考生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方法。如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制定工作说明书对一个企业人员、岗位设

置的运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性较强是本章的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1、识记:(1)劳动力。(2)劳动力资源。

2、领会:(1)开发的双重性特征和原因。(2)劳动力人口质量的主要包

括内容。

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实际,由于低素质人口群体的出生率居高不下导致

的“逆淘汰”现象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的不利影响。

B、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指标计算

1、识记:(1)劳动力人口数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

非自立人口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在业人口数

(2)劳动力人口率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率= ×100%

2、领会:(1)劳动力就业率= ×100%

(2)劳动力参与率= ×100%

C、向劳动力资源投资

1、识记:(1)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2)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2、领会:(1)对向教育投资的内容进一步细分。(2)在职教育的主要形式。(3)劳动力资源投资与物质生产资料的相同之处。(4)人们在从事劳动

力资源投资时须注意的问题。(5)世界上教育开发的趋势。(6)管理开发和

政策开发的途径。

3、简单应用:联系身边事例,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D、企业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1、识记:(1)内容分析。(2)工作绩效评估。(3)晕轮效应误差。(4)近

因误差。

2、领会:(1)企业组织培训经常使用的方法。(2)劳动力配备的主要

原则。(3)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4)工作绩效评估的标准和主要方法。(5)减小误差的措施。

3、简单应用:(1)制作工作说明书。(2)T小组。(3)两两比较法。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理论,要求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经典理论,领

会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弄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了解劳动力市场歧视和主要表现。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事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劳动力市场概述

1、识记:(1)劳动力市场含义。(2)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因素。(3)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4)劳动力市场结构。

2、领会:(1)劳动力市场含义的理解。(2)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

力市场的区别。(3)最低劳动标准主要是指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4)人才市场的功能。

B、劳动力市场理论与运作

1、识记:(1)劳动力市场配置模式。(2)劳动力流动。

2、领会:(1)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2)按照劳动力流动标准的不同,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3)影响流动的因素。(4)劳动力流动的正负效应。

3、简单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孔雀东南飞”这一现象。

C、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

1、识记:(1)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2)劳动边际产量。(3)边际

收益产量。(4)等产量曲线。

2、领会:(1)W=MR×MP

L 或W=MRP

L

(2)边际技术替代率=

D、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1、识记:(1)劳动力供给。(2)劳动力需求。(3)劳动力参与率。

2、领会:(1)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2)人口成为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条件。(3)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供给的最重要的指标。(4)影响需求的宏观因素。

E、劳动力市场歧视

1、识记:(1)劳动力市场歧视。(2)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最主要表现。

2、领会:(1)产生歧视的原因。(2)认知障碍的两大表现。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中的机会不均等。

第四章劳动者收入分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劳动者收入分配理论。学习这一章要掌握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适用性。了解劳动工资的构成和类型;计算欧希玛指数和基尼系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现行收入分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贯彻我国现行政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

1、识记:(1)按劳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

2、领会:(1)按劳分配的条件。(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3)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劳动工资

1、识记:(1)劳动工资的构成。(2)工资水平。(3)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2、领会:(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适用条件。(2)西方代表性的工资决定理论。(3)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4)确保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不致下降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补、二稳、三挂钩。(5)我国劳动工资改革及发展趋势。

C、收入分配差别

1、领会:(1) 职业工资差别。(2)脑体工资差别。(3)工龄工资差别。(4)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

2、简单应用: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现状。

D、欧希玛指数、洛仑兹曲线及基尼系数

1、识记:(1)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2)基尼系数为1时,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3)一般均在0.1~0.6之间。

2、领会:(1)五等分欧希玛指数=

十等分欧希玛指数=

(2)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G=

3、简单应用: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欧希玛指数和基尼系数。

第五章就业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就业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就业的定义和社会性、经济性、流

动性、变动性、计划性的特征;了解影响就业的因素;形成对我国就业结构一

个整体性的构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就业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

史演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就业的定义和特征

1、识记:(1)就业。(2)就业的基本特征。

2、领会:(1)就业必须符合的四个条件。(2)引起岗位变动性的原因。

B、影响就业的因素

1、识记:(1)经济增长方式。(2)结构性失业。

2、领会:(1)劳动力供给与就业需求之间存在的三种关系。(2)影响

就业的因素。(3)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3)就业观念影响

主要表现。(4)社会保障对就业的影响。

C、就业结构

1、识记:(1)狭义的就业结构。(2)全球范围内就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

2、领会:(1)就业结构的变动呈现的规律。(2)我国的就业结构变动

的阶段。

D、就业制度

1、识记:就业制度。

2、领会:(1)就业制度的重要作用。(2)我国就业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3)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上的四种模式的演变。

第六章就业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就业政策。通过本章的介绍,弄懂调节劳动力需求、供给、交

换的政策;了解美国、瑞典、日本、英国等典型就业的政策,同时注意之间的

异同点;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国家就业政策作整体性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就业政策的一般构成

1、识记:(1)凯恩斯就业理论是西方解决劳动力需求的代表性的经济理论。(2)供给学派理论是解决劳动力供求的代表性的经济理论。

2、领会:(1)导致“低于充分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2)影响

一个国家总需求从而影响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

B、主要西方国家的就业政策

1、识记:(1)人力政策的核心问题。(2)终身雇佣制是日本社会惯例

性的基本就业形式。

2、领会:(1)美国的就业政策。(2)瑞典的就业政策。(3)日本的就

业政策。(4)英国的就业政策。

3、综合应用:综合美国、瑞典、日本、英国的就业政策,对我国就业政策

的借鉴意义。

C、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1、识记:(1)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两种类型。(2)大学毕业生就业

的具体政策。

2、领会:(1)特殊的就业政策。(2)国家鼓励就业的政策。(3)我国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展望。

第七章失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我国现行社会的热门话题——失业。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掌

握失业、待业和下岗的基本观点;识记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学会对一些关于失业率的简单计算;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失业概述

1、识记:(1)失业。(2)待业。(3)下岗。(4)摩擦性失业和周

期性失业。(5)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2、领会:(1)失业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2)摩擦性失业的特点。(3)结构性失业的特点。(4)周期性失业的基本特点。

B、失业的衡量

1、识记:(1)充分就业。(2)自然失业率。(3)失业警戒线。

2、领会:(1)促使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2)失业率被高估的原因。

C、失业率的计算

1、识记:(1)失业率。(2)确定失业率的重要性。

2、领会:(1)失业率=

失业率=

(2)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D、我国的失业问题

1、识记:(1)失业治理。(2)二元劳动力配置模式。

2、领会:(1)我国失业的特点。(2)我国失业的原因。(3)教育影

响就业的途径。(4)失业治理的主要途径。

第八章职业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职业基础理论。要求对职业的含义和特征有深刻的理解;了解

我国职业分类和职业准入的一些原则;对影响选择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要有

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运用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做一些简单的测试;明白职业地

位和声望的含义;对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作整体性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职业概述

1、识记:(1)职业。(2)职业分类。

2、领会:(1)作为职业的工作具备的条件。(2)职业和行业的异同点。(3)职业的特征和功能。(4)职业分为蓝领、白领和金领。(5)我国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职业准入制度,是一个向WTO靠拢的实质性举措。

B、职业选择

1、识记:(1)兴趣。(2)气质。(3)能力和技能。

2、领会:(1)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2)影响选择的社会因素。(3)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3、简单应用:参照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对自己作出职业选择。

C、职业地位和声望

1、识记:(1)职业地位。(2)职业声望。

2、领会:(1)职业地位的功能主义解释。(2)职业地位的决定因素。(3)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4)职业声望的特点。

D、职业生涯

1、识记:(1)职业生涯。(2)职业生涯设计。

2、领会:(1)萨帕的职业生涯五个阶段。(2)职业生涯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E、大学生就业指导

1、领会:(1)重在择业观教育。(2)做好具体工作。

第九章求职准备

本章介绍了求职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掌握简历、求职信的格式;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和方法;筛选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撰写简历和求职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撰写简历

1、识记:(1)简历的格式。

2、领会:(1)个人简历六忌。(2) 不要用附件发送简历。

3、简单应用:学会写简历。

B、准备求职信

1、识记:(1)求职信的结构。

2、领会:(1)撰写求职信的注意点。(2)摘要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

3、简单应用:学会写求职信。

C、收集就业信息

1、识记:(1)就业信息。

2、领会:(1)就业信息的内容。(2)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3)招聘广告的基本类型。(4)信息筛选的主要方法。(5)信息的利用途径。

第十章求职面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求职面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面试的含义、目的及基本范式;注意面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基本准则;并学会一些面试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面试

1、识记:(1)面试。

2、领会:(1)面试的优点。(2)面试的主要目的。(3)面试的几种范式。(4)无领导小组讨论。

B、面试的问题

1、领会:(1)用人单位的问题。(2)个人素质的问题。(3)创新能力和行政职业能力的问题。

C、面试的特点和语言技巧运用

1、领会:(1)面试的显著特点。(2)口头语言技巧。(3)体态语言技巧。

D、面试的准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1、领会:(1)面试的准则。(2)面试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竞争与择优

本章阐明了我国人才的竞争和择优。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把握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人才测评两种途径给自己科学合理的定位的方法;对当代女性就业难以及针对女性特点,设计的五类适宜职业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公务员考试

1、识记:(1)公务员。(2)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三种主要类型。

2、领会:(1)公务员与干部概念不一样。(2)申论考试。(3)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B、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1、识记:(1)人才测评。

2、领会:(1)通过社会调查看需求。(2)人才测评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职业倾向、心理测试和职业发展能力。(3)标准化的能力测试具有诊断和预测功能。

C、知识女性的就业

1、识记:(1)女性择业时注意的两个问题。(2)差别教育。

2、领会:(1)女性就业难的原因。(2)根据女性特点,设计五类

以服务业为主的领域。(3)女大学生的就业趋向。

第十二章高技术对工作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高技术对工作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高技术的认定标准;理解职业结构标准的应用;弄清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夕阳工业和朝阳工业的含义;学会对就业结构变革的测度;简单了解未来工作的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高技术

1、识记:(1)高技术的认定标准。(2)高技术产业的四大特征。

2、领会:(1)利用职业结构来确定高技术产业,在许多方面比其他指标优越,是最接近于高技术所具有的各种内涵。(2)应用职业结构标准来鉴别高技术可以做到准确无误,也会出错。在必要时应该考虑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办法确定高技术产业。

B、高技术与职业结构变革

1、识记:(1)乐观主义。(2)悲观主义。(3)朝阳工业。(4)夕阳工业。

2、领会:(1)关于高技术和劳动就业的争论,必须从整体上作辩证分析。(2)讨论高技术发展的劳动前景时,必须的掌握点。(3)夕阳工业的衰落,朝阳工业的兴起,标志着整个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新陈代谢。

C、就业结构变革的测度

1、识记:(1)贝尔是谈论后工业社会的第一人。

2、领会:(1)服务业的增长。(2)专业和技术领域的增长。(3)信

息业的崛起。

D、新时代的工作

1、识记:(1)规范经济。(2)非规范经济。(3)第二职业。

2、领会:(1)种种迹象表明将来不会有足够的传统工作用来分配。(2)缩短工作时间是用来解决工作问题的方法之一。(3)绿色经济。(4)新的

工作意义。

第十三章未来工作展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其中,对网络发展对职业的影响、WTO

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和留学生的就业取向作整体性了解即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A、网络发展对职业的影响

1、识记:(1)网络衍生的新职业。

2、领会:(1)中间商、银行及证券业职员、邮政服务人员可能遭受被

淘汰的厄运。(2)网上招聘。

B、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识记:(1)“高素质”的标准。(2)十字形人才概念。

2、领会:(1)WTO重构就业空间。(2)WTO促进就业体制改革。

C、大学生与“知本家”

1、领会:(1)校园创业潮。(2)“海归派”的创业。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1、关于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劳动与就业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进行学习

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考试大纲所规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论述,便于应

考者自学、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和教材在内容上基本一致。

2、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应考者掌握的知识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

(2)关于考试大纲中四个能力层次的说明: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

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劳动与就业》,张彦、陈晓强编著,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2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应考者应根据本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编的《劳动与就业》,它是应考者的主要读物。不要偏离教材,乱

看各种辅导材料,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应考者要认真掌握本课程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对基本概念的

掌握要准确,注意划清一些基本界限,避免对概念掌握不准,造成概念之间的

混淆。对基本原理特别是一些辩证关系的掌握要全面,既要注意主要的或起决

定作用的方面,又不能忽略次要的或反作用的方面,力戒片面性。对于理论联

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弄清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不要离开理

论只分析实际问题,也不要只讲理论不分析实际问题。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

记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帮助他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助学者应引导应考者防止和纠正自学中的不良倾向,切忌误导应考者死记

硬背,猜题押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各种辅导材料上。

浙江2020年4月自考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165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 ) 1.劳动是 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 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 .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 .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 .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 .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1

00165 2013年7月考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行为属于劳动行为的是( B)P10-11 A.罢工行为 B.劳动竞争 C.劳资谈判 D.工会活动 2.行动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方式四个因素。其中______因素贯穿其他三者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A)P11 A.劳动方式 B.劳动计划 C.劳动准备 D.劳动实施 3.劳动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说明劳动力资源具有(D)P31 A.社会性 B.时效性 C.重复性 D.生物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44 A.工作分析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B.工作分析由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两部分组成 C.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必须编制在一起,称为“工作分析表” D.工作描述由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5.下列关于劳动力资源投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D)P36-P39 A.劳动力资源投资超前、效益也超前 B.劳动力资源投资的产出与一般物质资料投资的产出相同 C.劳动力资源投资主要以直接生产活动之外的经济活动形式体现出来 D.劳动力资源投资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 6.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劳动协作可分为(B)P13 A.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B.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 C.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 D.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 7.洛仑兹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累计百分数曲线,其中,有一条下凹的曲线。下列关于这条下凹曲线描述正确的是(B)P147-P148 A.下凹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B.下凹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劳动就业概论练习题

劳动就业概论练习题 (课程代码:00165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经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包括增长在内的全面的经济【】 A、现代化过程 B、总量减少 C、劳务总量减少 D、人均GDP减少 2、我国法律规定,男性的劳动年龄界限为【】 A、15——64岁 B、16——60岁 C、16——55岁 D、18——60岁 3、2005年,全国人口有【】 A、12亿 B、13.08亿 C、13亿 D、12.8亿 4、2020年,我国城市化将提高至【】 A、35%以上 B、45%以上 C、55%以上 D、65%以上 5、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是【】 A、劳动力供求规律 B、工资规律 C、劳动力市场组织规律 D、劳动制度 6、印制职业资格证书的是【】 A、劳动部门 B、教育部门 C、公安部门 D、人事部门 7、台湾地区劳动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之一是【】 A、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B、妇女就业难 C、自主创业 D、低龄化 8、我国女性的法定劳动年龄上限为【】 A、45周岁 B、50周岁 C、55周岁 D、60周岁 9、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增长 B、生活消费 C、收入分配 D、生产技术 10、我国法定最低劳动年龄界为【】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1、1978年至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 A、6.4%左右 B、7.4%左右 C、8.4%左右 D、9.4%左右 12、我国1978年至200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与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期相比,高出日本【】 A、5% B、4% C、3% D、2% 13、人口每增加1%,要达到充分就业就需经济增长【】 A、3% B、4% C、5% D、6% 14、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例为【】 A、55% B、60% C、62% D、72%

历年劳动与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横向社会的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实现的,纵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延续的,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 A.直接性 B.普遍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2.劳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公布,所有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制度执行机构的惩罚。这是劳动制度的( ) A.存在的普遍性 B.构成的系统性 C.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B.潜在性特征 C.先天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4.目前,我国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 A.16~50周岁 B.16~60周岁 C.16~55周岁 D.14~55周岁 5.劳动力资源的__________就是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府领导力度,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 A.教育开发 B.使用开发 C.政策开发 D.管理开发 6.“市场配置”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因为( ) A.人的有限理性 B.人的全面发展 C.信息的完全性 D.信息的对称性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由衰落的旧产业流向崛起的新产业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上篇就业 第一章就业概论 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 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 2.就业具有社会性 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第一节就业 一、就业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凡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 1.在规定实际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 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 我国的就业者包括: 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3.私营业主; 4.个体户; 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7.农村从业人员; 8.其它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 二、就业的形式 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形式 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形式 3.按行业划分的就业形式 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形式 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 6.充分就业与不充分就业 第二节失业 一、失业的概念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 下岗职工:指在本企业无工作岗位、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和在社会上没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三无”人员. 二、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A.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B.信息的不完善、不对称性,使求职者与拥有空缺岗位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时间.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是 A. 劳动力内部的失衡. B. 产生于技术革命 C. 产业结构调整 D.产品结构调整时期. 3.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除夕季节性波动,从而形成季节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5.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6.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三、失业的度量 对失业的度量要用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在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的平均周数/52周 四、失业的影响 1.经济资源浪费和产出减少 2.消费需求减少 3.失业津贴和社会救济支出增加 4.大量社会问题产生 5.失业者的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 第三节历史沿革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对劳动力的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 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 2.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 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 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 5.城镇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 二、对传统就业制度的改革 1.把企业和劳动者推向市场 2.从市场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就业工作 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节就业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就业的总体形势 就业结构方面,从1980年到1998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比重由68.9﹪下降为49.8﹪,第二产业由18.5﹪增长到 23.5﹪,第三产业由12.6﹪上升为26.7﹪. 二、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劳动就业概论课程代码:00165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劳动就业概论课程是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提高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劳动与就业的一系列关于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关于劳动、就业等问题的相关政策;学会用本书介绍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能应用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来人生做出科学的规划和人生定位,为日后的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应先修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概论,可后修组织行为学等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现代劳动就业的挑战:全球化与知识经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体化与业务外包,掌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解释,了解分工与合作,理解劳动力跨国流动模型,了解人力资本的特性,掌握内生增长理论的内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产组织方式:一体化抑或业务外包(重点) 识记:一体化的分类,一体化线性格局,企业外包格局, 理解:交易费用理论、范围经济理论、资源能力理论解释一体化,一体化与业务外包的理由 应用:解释业务外包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二)分工与合作:跨国就业与跨行兼职(次重点) 识记:跨国就业的常见形式,兼职, 理解:什么引起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跨国流动模型,理解兼职的三方需求。(三)主导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重点) 识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特性, 理解: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向原因,内生增长理论的内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 应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2016年10月真题 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素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素质是教化的结果 B.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C.素质是先天形成的 D.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2.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优劣势与成功发展的可能性,为个人职业设计与开发提供科学依 据的是 【 A 】 A.职业测验 B.职业选择 C.职业类别 D.职业技术3.下列职业性格类型,适合从事的职业是秘书、翻译、办公室职员等的是 【 B 】 A.独立型 B.服从型 C.协作型 D.变化型 4.从事理科研究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等,属于从业人员应具备的 【 C 】 A.一般能力 B.心理能力 C.特殊能力 D.组织能力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目标指向和皈依是 【 D 】 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6.涉及3—7年内职业目标和任务的职业生涯规划是 【 A 】 A.人生规划 B.长期规划 C.中期规划D.短期规划 7.橱窗分析法中,“公共面孔”用 表示 【 A 】 A.窗1 B.窗2 C.窗3 D.窗4 8.要考查求职者的协调组织能力时,可选择的较好方法是 【 C 】 A.“文件筐”测试 B.笔试 C.无领导小组讨论 D.想象能力测试 9.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和“第一推动力”是 【 D 】 A.观察力 B.识别力 C.思考力 D.竞争实力 10.根据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外在表现形式,可将大学生就业市场分为 【 C 】

浙江省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浙江省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劳动是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 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6.()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量,等于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的乘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

自考0165劳动就业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doc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横向社会的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实现的,纵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延续的,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 A.直接性 B.普遍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2.劳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公布,所有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制度执行机构的惩罚。这是劳动制度的( ) A.存在的普遍性 B.构成的系统性 C.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B.潜在性特征 C.先天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4.目前,我国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 A.16~50周岁B.16~60周岁 C.16~55周岁 D.14~55周岁 5.劳动力资源的__________就是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府领导力度,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 A.教育开发B.使用开发 C.政策开发 D.管理开发 6.“市场配置”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因为( ) A.人的有限理性B.人的全面发展 C.信息的完全性 D.信息的对称性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由衰落的旧产业流向崛起的新产业 8.劳动边际产量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 ) A.收益总量 B.收益增量 C.实物产出量 D.边际产量 9.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假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产量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 B.为了便于采用图表分析,假设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即资本和劳动力 C.企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垄断性的 D.工资是劳动力的唯一成本,劳动力是异质的 10.根据洛仑兹曲线推导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是( ) A.欧希玛系数B.

4月浙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劳动竞争 2.失业 3.复杂劳动 4.评价中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劳动力供给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劳动力数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劳动力市场歧视最主要的表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求职信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4.就业信息分析主要是指信息的信度分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单独面试可以分为___________面试和___________面试两种。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关于劳动协作的分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自愿协作与非自愿协作 B.一般协作与特殊协作 C.直接协作与间接协作 D.有组织协作与非组织协作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行为动机系统所包含的因素的是( ) A.结果 B.需要 C.动机 D.目标 3.在劳动行为的行动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劳动计划 B.劳动准备 C.劳动行动方式 D.劳动实施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B.外显性特征 C.可教化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5.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人口率=%总人口数 劳动适龄人口数100

劳动就业概论

劳动就业概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院系:社会事业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号:0918224051 姓名:王珂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指出确立以就业导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在定位培养目标、进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资格考核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特点与概述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它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化解个人的社会风险、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解除在职职工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原来由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会功能逐步走向了社会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在具体些说,养老保险又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医疗保险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等内容。而且城乡实施了不同的医疗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科是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该专业设立时间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已有100多所,这充分表明我国这方面人才供求不均,加强这方面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它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学科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知识,学科发展需要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支撑;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专业建设需要更多的实践实习环节作支撑,需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路线。具有特点如下: 1、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政策,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管理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研究以市场为基础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及对社会就业进行管理、调控的理论和方法;学习、研究社会保

浙江2020年4月自考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劳动是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1

自考广东0016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和答案3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165《就业与培训》 广东省自考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A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A.就业 B.就业安置 C.就业培训 D.职业培训 2、社会闲散劳动力是指男( A )、女26-45岁的城镇就业转业人员。 A.26-50岁 B.16-59岁 C.18-50岁 D.26-59岁 3、选出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特点的一项( C ) P7 A.统包就业 B.行政调配 C.市场配置

D.城乡分割 4、ISVD是指( A )。 P50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 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 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 D.指导和信息系统 5、劳动供给弹性,受以下哪一项因素影响( A )。 P29 A.工作时间 B.经济发展水平 C.劳动力总量 D.失业率 6、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 A ) P26 A.工资率; B.就业率; C.失业率; D.劳动力参与率。 7、职业介绍的主体不包括( D )。P41 A.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

B.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媒体 C.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个人 D.人力资源派遣公司 8、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 A )在我国开始建立。 P50 A.职业指导 B.职业介绍 C.职业培训 D.职业鉴定 9、职业指导的原则不包括( C )。 P51 A.尊重与自愿 B.公正与平等 C.公开透明 D.引导与促进 10、( D )是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职业指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P55 A.学历证书 B.职业资格证书 C.从业证书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分类标准,可将劳动分为 A.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下列行为属于劳动行为的是 A.罢工行为 B.工会活动 C.劳动分工 D.劳资谈判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B.工作分析由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两部分组成 C.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必须编制在一起,称为“工作分析表” D.工作描述由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5.由于评估者的情感因素导致的工作绩效评估误差是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第1页(共6页)

A.暗示效应误差 B.偏见误差 C.感情效应误差 D.近因误差 6.不属于劳动力供给组成部分的是 A.劳动力数量 B.劳动力质量 C.工作时间 D.劳动效率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在不同地位等级或不同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8.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是 A.大卫·李嘉图 B.马歇尔 C.舒尔茨 D.亚当·斯密 9.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参与分配,其分配收益率由______来决定。 A.政府 B.社会 C.企业主 D.市场 10.由主试人对应试者提出问题或一项计划,请应试者给予解答或完成相关要求的面试形式称为 A.问题式面试 B.程序式面试 C.综合式面试 D.压力式面试 1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词表对照型试题意在测试应试者的 A.数量关系能力 B.判断推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12.______可以分为在职测评、任职测评、竞职测评和个人测评几种。 A.能力倾向测评 B.职业倾向测评 C.人才测评 D.个性测评 13.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之一是 A.经济发展处于低谷 B.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不能跟上新岗位技术的要求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第2页(共6页)

四川2019年4月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C019·00165(专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四川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 课程代码:0016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05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 A.21.4% B.31.4% C.41.4% D.51.4% 2.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增长 B.结构转变 C.质量改善 D.生产技术 3.我国法定最低劳动年龄界为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4.经济高度集约型增长是指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值达到 A.30%以上 B.40%以上

C.50%以上 D.70%以上 5.下列对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辅相成 B.市场需求拉动 C.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中始终以效率为主要指标 D.注重环境保护 6.经济转型完成的指标是 A.计划经济被废除 B.实现现代化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政府转变职能 7.下列关于经济转型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A.在制度创新上发挥着示范作用 B.外贸带动外资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 C.在产业结构升级上起推动作用 D.外资、外贸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 8.现代社会,更多的已婚妇女选择 A.家务劳动 B.带孩子 C.就业 D.陪丈夫 9.认为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的农业剩余的理论模型是 A.刘易斯模型 B.费拉模型 C.托达罗模型 D.拉克西特模型 10.19世纪末,首次提出推拉理论的是 A.刘易斯 B.亚当·斯密 C德鲁克 D.雷文斯坦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章节考试重点一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章节考试重点一 1、识记: ①劳动的含义。P4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 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劳动的特征。P5 (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 动性。 (3)劳动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分类。P6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 性劳动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领会: ①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P4 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

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 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 第四,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P7 不论什么社会,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只要是劳动,总要支出人类的脑力和体力。但就这方面而看,似乎抽象劳动是各永恒范畴,适用于一切时代。 但是,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绝不单纯是个生理概念,而是个经济范畴,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通过物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当人们的经济联系通过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来实现的时候,耗费在这些劳动产品上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当作形成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而被社会“抽象”出来。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 ③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P7-8 人们在运用技术标准时,还习惯上将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人们通常将物质技术手段,即劳动资料,称为硬技术;而将与物质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操作、控制和运用的方法、技巧和技术管理组合形式称为“软技术”。 从硬技术来看,物质技术手段大体可以分为手工工具、机器(包括劳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自动机等,于此对应的劳动为手工劳动、机械化劳动和自动化劳动。 从软技术来看,手工劳动只是一种朴素意义上的技术,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只有近现代的复杂的劳动才能称得上软技术。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硬技术”和“软技术”是不能绝对分开的,其发展越来越相互依靠。因此硬技术和软技术的标准也是相对的。 ④其它分类标准。P9 依据其他分类标准,还可以将劳动分为: (1)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2)生产性劳动和劳务性劳动; (3)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等。

【Selected】自考广东0016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和答案3套.doc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165《就业与培训》 广东省自考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A.就业 B.就业安置 C.就业培训 D.职业培训 2、社会闲散劳动力是指男(A)、女26-45岁的城镇就业转业人员。 A.26-50岁 B.16-59岁 C.18-50岁 D.26-59岁 3、选出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特点的一项(C)P7 A.统包就业 B.行政调配 C.市场配置 D.城乡分割 4、ISVD是指(A)。P50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 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 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

D.指导和信息系统 5、劳动供给弹性,受以下哪一项因素影响(A)。P29 A.工作时间 B.经济发展水平 C.劳动力总量 D.失业率 6、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A)P26 A.工资率; B.就业率; C.失业率; D.劳动力参与率。 7、职业介绍的主体不包括(D)。P41 A.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 B.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媒体 C.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个人 D.人力资源派遣公司 8、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A)在我国开始建立。P50 A.职业指导 B.职业介绍 C.职业培训 D.职业鉴定 9、职业指导的原则不包括(C)。P51 A.尊重与自愿

B.公正与平等 C.公开透明 D.引导与促进 10、(D)是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职业指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P55 A.学历证书 B.职业资格证书 C.从业证书 D.职业指导资格证书 11、(A)是一种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能力提高的培训。P162 A.创业培训 B.就业前培训 C.企业职工培训 D.职业技能培训 12、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三结合”就业方针不包括(D)。P8 A.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B.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C.自谋职业 D.国家统包分配 13、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实行(A)制度。P89 A.就业许可证 B.职业资格证 C.技术等级证

《劳动就业概论》答案

《劳动就业概论》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劳动就业概论》考试题 姓名总分 一、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职业的特征( ABCDEF ) A社会性 B专业性 C技术性 D多样性 E经济性 F连续性 2、职业道德的内容(ABCDE)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3、用人单位不可单方解除合同的事由:(ABCDE ) 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伤并被确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的 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D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E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创业的要素( ABCD ) 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社会因素 D组织因素 5、职业生涯的的特点( ABC ) A方向性 B时间性 C空间性 D规范性 6、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意识有( ABC ) A市场意识B竞争意识C法制意识D自我意识 7、编写自荐材料的基本要求( ABC ) A目标明确 B针对性强 C客观实用 D美观漂亮 8、创新能力影响的因素( ABCD ) A创新动机 B创新意识 C环境因素 D教育模式 9、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面临的的风险是( ABCD ) A资源风险 B资本风险 C市场风险 D管理风险 10、职业理念包括( AB ) A职业观念 B职业心态 C职业品德 D职业素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或者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合法工作。 2、职业生涯:也称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是一个人一生中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获送,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经历的过程。 3、职业锚:是指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是所围绕的中心,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者价值观。 4、创业:就是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相应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出新产品、服务并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 5、创新:力求将各种资源融合起来,创造新事物或者新理念的行为或者过程。 三、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职业选择的原则。 答:1)可行性原则 2)胜任原则 3)兴趣原则 4)独立原则 5)特长原则 6)发展原则 2、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答:1)、能使人更好适应和迎合社会发展进步需要。 2)能帮助个人确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3)可促进大学生的自身成长。 3、什么是创业环境影响创业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答、1)创业环境是指对创业者产生影响的出创业对象之外的各种条件,包括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行业环境。 2)影响创业环境的因素有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地区环境以及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和公众。4、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平等原则 2)相容原则 3)互利原则 4)信用原则 5)宽容原则 5、大学生创业动机有哪些 答:1)偶像崇拜、 2)把创业当成职业、 3)经济的需求、 4)想当老板(为自己打工)、 5)实现自我价值、 6)无奈之举、 7)嫉妒、 8)时间自由

劳动就业概论名词解释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得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市场化:是职业培训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引导培训,使培训促进就业。 3、职业培训社会化:是要着眼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培训力量共同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前培训:是指为帮助初次求职者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5、学徒培训:是指在生产现 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 青年人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熟 练程度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方 法。 6、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 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 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 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 产操作难题的从业人员。 7、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 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 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 业的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 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 的培训。 8、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 愿望和相应的条件的人员所 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 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必备 能力培训。 9、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 的同一性为原则,对社会职 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 10、技能:是指完成给定工 作所涉及的任务和职责的能 力。 11、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 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 所需的能力水平所作的规定 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 12、岗位:是指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本单位。 13、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水平活动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 14、职业资格: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技能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15、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16、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 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 合法社会性劳动并获得相应 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 济活动。 17、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 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 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18、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 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 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获得有 报酬、自由选择的,生产性 就业的就业水平。 19、失业:是指劳动年龄内有 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 业的劳动。 20、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 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的 人口比例。 21、就业率:就业人数占劳 动适龄人数的比例。 2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 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 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 成。 2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 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 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 业和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 业现象。 2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 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 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 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25、隐形失业:是指经济部 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 等于或小于零的人员现象。 26、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的 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通过 这一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具体 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是权力 机构、运行机构和经济行为 的行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 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