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就

已在西方国家兴起,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然垄断产业市

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什么,重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市场结构重组后

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应如何实行调整和设计?在这些方面,西方国家已经积累起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和支持,这对于在此方面起步较晚的中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背景

二战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影响,西方国

家大都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国有国营模式,即由国有企业对自然垄断

产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目的是增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特别是

国民经济命脉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多为国民经济命脉产业)的调节和

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运行,同时利用政府对垄

断企业的直接控制,力求将垄断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优化资源配置效

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但是实践证明,效率低下似乎是各国国有企业的

通病,加之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之后人们对凯恩斯主义

的质疑,古典经济学自由竞争的主张再次受到注重与推崇。所以,自

80年代以来,以促动竞争、提升效率为目的的私有化浪潮再次席卷西

方各国。

相对应展开起来。在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主要有二:一

是在自然垄断产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的情况下引入竞争制度。

在此方式下,自然垄断产业仍保持原来垄断性市场结构,但强调在政

府规制中引进竞争机制。因为规制方式的改善,垄断性企业不能像过

去那样在高成本、低效率状态下仍然能够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垄

断利润,而必须像竞争性企业一样,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成本节

约等才能获取一定水平的利润。如特许投标制度(在政府规制中引入

竞争机制的方式之一)通过拍卖的形式,让多家企业竞争在某产业或

业务领域中的独家经营权(即特许经营权),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下,

由提供最低报价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竞标会定期

举行,如果在位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或未达到当初竞标时的承诺,

则会被效率更高的竞争者取代。所以,采用这种规制方式,如果在竞

标阶段存有充分的竞争,特许投标制度就会导致平均成本定价和最有

效率的厂商运营,不会产生A-J效应。①二是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

场结构重组。市场结构重组通常是指政府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在短期

内对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作重大调整,把原有的垄断性市场

结构改造成为竞争性市场结构,以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其主要表现

形式是政府对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主导性垄断企业实行纵向或横向分

割政策或采取放松进入规制等重要规制政策。

自然垄断产业因其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或成本劣加性)等特征,通常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由一家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即由一

家企业提供所有的产品和服务。②但实际上,自然垄断产业既有自然

垄断性业务,又有竞争性业务,如果由一家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

经营,则新企业很难进入,即使进入以后,也难以同原有垄断企业展

开公平竞争。因为垄断企业能够通过在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

间采取交叉补贴战略,以掠夺性定价方式把进入的竞争对手驱逐出去。为破解这个难题,很多国家在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中,大

都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实行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

业务相分离的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自然垄断产业具有动态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存有着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持续

缩小、竞争性业务领域相对应扩大的趋势。而且,因为不同国家在经

济与技术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收入与消费需求水平等方面存有

较大的差异,导致各国对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

性业务会有不同的理解。

二、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实践

的市场结构重组也轰轰烈烈地展开起来,其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将原

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拆分(纵向或横向拆分),即将原来的一家垄断企

业拆分成几个竞争性企业;二是放松甚至取消进入规制,将私人资本

甚至外资引入原国有资本完全占有或主导的行业和领域,通过产权多元化增强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性。③实践中,更多的是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式来实行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下面我们以英国、美国和日本为代表介绍一下西方国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状况。

1.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英国萨切尔政府率先在西方国家开始了私有化改革,将大量的国有资产转为民营,或将私人资本甚至外资引入原国有资本完全占有或主导的行业和领域,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表现在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上,就是首先将电信产业整体民营化,而没有对英国电信公司(BT)实行垂直(或地区)分割的市场结构重组政策。④这就使英国电信公司从国有垄断性市场结构重组为竞争性市场结构的良好机会,这为后来重构竞争性市场结构造成很大的困难。仅仅在1991年“双寡头垄断政策”(DuopolyPolicy)到期后才实行“接入规制”的方式,对电信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所谓“接入规制”,就是政府采取放松进入规制政策,允许一部分新企业进入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同时,政府制定接入条件(如收费标准等),强制性要求原有纵向一体化垄断企业向竞争企业公平地提供接入服务;最后,经营竞争性业务的所有企业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表现在实践中,就是英国政府允许有线电视公司和一大批新企业进入电信产业,并对英国电信公司增强接入规制,逐渐形成竞争性市场结构。

2.美国。美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自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开始,之后呈逐渐加速之势。在此之前,虽然美国在自然垄断产业中实行的是“私人所有+政府控制”的模式,但却因为政府的严格控制使得在位企业不会受到外来企业的任何竞争,基本上是一种垄断性市场结构。对此,政府采取的市场结构重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采取“形成若干互利部分”的市场结构重组方式,将原有纵向一体化垄断企业分割成两个独立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在各自范围内同时经营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这种市场结构重组模式不但有利于促动企业在竞争性业务领域的竞争,而且有利于打破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的格局,促使企业在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也实行竞

争,从而促动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美国在电信产业就是实行的这种

市场结构重组方式。1984年,美国政府通过纵向分割和横向分割相结

合的方式,把垄断性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分割为7个地区性

本地电话公司和一个长途电话公司,进而把原来垄断性的电信市场结

构改革成为竞争性市场结构,初步形成了有效竞争的格局。二是采取“经营权分离”的市场结构重组方式,政府放松甚至取消了某些行业

的进入规制,在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性业务环节引入多家企业参与竞争,增加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度,使得新的潜在所有者对旧的拥有公

司控制权的所有者形成了替代的潜在威胁,而从所有权方面仍保持原

有垂直一体化垄断企业的完整性,但其自然垄断性业务由一个非营利

性的独立机构控制,即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市场结构重

组方式,因为自然垄断性业务由独立机构所控制,这就有利于消除自

然垄断性业务经营企业(单位)采取反竞争行为的可能性,竞争性业

务领域的经营单位和其他竞争企业一样,公平地接受自然垄断性业务

经营企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在电力产业,美国政府就主要采取

了这种市场结构重组模式。对此,美国公平交易委员会(FTC)的评价是:虽然垄断企业拥有物理网络资产的所有权,但由一个独立机构控

制高压输电和低压配电网络,有利于保证竞争性业务经营企业公平接

受输电服务和收费价格的透明性;也有利于保持垂直一体化的经济性,把电力输送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同时,有利于向潜在的发电投资者

提供透明的投资信号。

3.日本。日本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此之前,日本自然垄断产业的垄断性极强,很多产业的整个市

场都是控制在一家企业手中,如国内通信线路的服务由政府全额出资

的国有企业——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所垄断,国际通信线路服务由国际

电信电话股份公司垄断。但自80年代开始,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为了引进竞争机制,政府开始对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实行大刀阔

斧地重组,通过拆分、放松甚至取消进入规制等方式,逐渐将自然垄

断产业的垄断性市场结构转变为竞争性市场结构。如在电信产业,

1989年日本第一种电信企业有45家,比1985年增加了43家;特别第

二种电信企业有25家;一般第二种电信企业有668家,比1985年增

加了583家。到1996年9月,第一种电信企业、特别第二种电信企业、一般第二种电信企业比1989年分别增加了86家、37家和3153家,日本电信市场已从过去的垄断结构转向竞争结构,并且在国内市场上形

成了多种所有制企业加入的局面。而在铁路运输产业方面,日本则主

要采取的是“形成若干互利部分”的市场结构重组模式,把国铁分割

为北海道旅客铁路股份公司、东日本旅客铁路股份公司、东海旅客铁

路股份公司、西日本旅客铁路股份公司、四国旅客铁路股份公司、九

州旅客铁路股份公司家客运公司和1家货运公司。

三、启示与政策建议

1.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要以立法为先导。西方国家自然垄断

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大都是以立法为先导的。在实施市场结构重组以前,政府立法先行,从而使重组过程具有法律依据和实施程序,大大

降低了重组的代价。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看,似乎有一种先实践后

立法的传统,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根据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再

制定相对应的法律。这种立法思路虽然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但它是

以巨大的成本付出为代价的。所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中国自然垄断

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应该采取以“立法为先导”的原则,根据特定自

然垄断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为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确立明

确的法律框架。

2.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

相兼容的有效竞争格局。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因为其效率性而成为一

种最为理想的市场状态。但是,因为其假设的前提条件过于苛刻(如

产品的同质性、信息充分等),实际上这种市场结构在现实中几乎不

存有。更何况从自然垄断产业本身来讲,其之所以被称为自然垄断产业,在于其垄断的“自然性”,即自然垄断产业的某些业务环节因为

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的原因而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的特性(或成本

劣加性),因而这些业务环节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更能降低成本,提

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其目

标并非是为了实现完全竞争(实际上也不可能),而是将那些随着技

术进步和市场规模的变化,其“自然垄断性”变得越来越微弱甚至是

消失的业务环节同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业务环节分开,后者仍然由

一家企业垄断经营以实现规模经济,前者则由多家企业竞争经营以保

证竞争活力与效率,即实现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相兼容的有效竞争格局。

3.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方式应视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的具体特

点不同而多样化。自然垄断产业包括电力、电信、自来水、管道燃气

等产业,不同产业的技术和市场特点不同,所以在实行市场结构重组

时不能千篇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相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在电

信产业,因为其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宜采取“形成若干互利部分”

的重组方式;而在电力产业,不同国家应视各自的具体情况不同而采

取不同的市场结构重组方式。如英国采取的是“联合所有制”的重组

方式,而美国采取的则是“经营权分离”的重组方式。根据中国的实

际情况,作者建议中国电力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宜采取“所有权分离”的方式,即政府将自然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相分离,由一家企业经营自然垄断性业务,由若干家企业经营竞争性业务,经营自然垄断性业务的这家企业不能同时经营竞争性业务。具体地讲,就是实行“厂网分离”的市场结构重组方式,输电环节(网络环节)

由一家企业实行垄断经营,而发电、配电和售电环节由多家企业竞争

经营。总来说之,不同自然垄断产业应视其技术和市场特点不同而采

取不同的市场结构重组方式,而同一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方

式也要因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4.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产权多元化改革。西

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是随着私有化浪潮的兴起而兴起

和发展的。而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过程中,其产权多元化

改革也在同时实行。政府放松甚至取消了某些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规制,通过出售部分甚至全部股权的方式,或者允许建立新的私人企业

的方式,将私人资本甚至外资引入自然垄断产业,从而打破了长期以

来自然垄断产业单一的国有化模式,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历史和实践

证明,如果没有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仅对垄断企业实行拆分并不能充

分实现促动竞争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产权结构多元化过程中,

还应努力实现产权分散化。如果产权过于集中,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也容易在某一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形成垄断,竞争事实上难以引入到

这些产业之中。这样一来,不但制约了自然垄断产业企业治理机制的

完善,使得产业效率提升和社会公平的改革目标无法真正实现,也不

利于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继续深化。在此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后应对其不同业务环节实行不同治理的

方式。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后,政府规制者面临两个基本难题:一是因为自然垄断产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具有不同的规模经济、网络经

济和技术特性,如何对这些不同的业务领域分别制定相对应的市场准

入和价格等政府规制政策;二是自然垄断产业往往存有紧密性的垂直

关系,在不同的业务领域由不同的企业经营后,如何有效地协调这些

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以确保整个垄断性产业的协调发展。一般地,

在自然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为了保持规模经济,仍然实

行垄断经营。不过,政府对经营自然垄断性业务的企业的经济规制要

发生相对应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公正报酬率规制或服务成本规制转向

激励性规制。激励性规制主要包括价格上限规制、特许投标制度、区

域间竞争、社会契约制度等规制方式(关于各种激励性规制方式的具

体内容,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在竞争性业

务领域,则主要利用市场机制和《反垄断法》实行调整和治理。不过

在经济世界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政府在反垄断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顾

及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国家的整体战略利益。在竞争性

业务与自然垄断性业务相连接时,政府应增强接入规制,其核心是要

确定公正、合理的接入价格。在此方面,有效成分定价规则提供了有

益的参考。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

国内自然垄断产业革新.pdf

一、自然垄断产业概念及特征 传统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独家垄断经营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二是有大量的“沉淀成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很难改作他用;三是这些产业中的多数服务和产业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提供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依赖性。一个国家的电力、煤气、电信、邮政、铁路、航空等产业,一般是传统意义上较为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和改革的深入,自然垄断产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注重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在实行政企分离、政资分离、业务分拆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对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必要性 自然垄断产业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固有的弊病基本有以下三种:第一,经营目标双重性导致利益难以协调。自然垄断产业的经营者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他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经营者他要追求经济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的公益性,他又要追求公共目标。公共目标要求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服务于公众,让利、施惠于公众,自然导致其经营性亏损,这样使其处于两难的境地。第二,垄断地位的滥用。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特殊性,经营者往往会利用其独有地位,收取垄断高价,服务质量低下,甚至附加种种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第三,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不足。自然垄断产业大多数是国有国营的,由于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其内在的经济扩张与私人企业相比,明显显得不足。另外,由于没有实际和潜在的竞争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往往不注意加强管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垄断产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我国垄断产业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性垄断,而是行政体制与行政权力造成的垄断。我国产业的行政垄断,就其根源而言,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但主要是在转轨过程中形成的。从产业关联的视角看,垄断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基本投入,垄断产业向全社会转嫁其低效率运营的结果,必然降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效率,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垄断产业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平台,事关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三、中国电信改革实证分析 在1988年和1994年国务院两次确定了原邮电部政企分离和邮电分营的改革目标,但是直到1998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特征仍然是政府部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电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投资等都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1998年以后,我国电信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做法是在邮电部、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成为了我国电信业新的政府管制机构,对电信实行宏观管理,而不再直接从事电信经营。随后又进行了邮政和电信分家,中国电信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电信运营商。改革前,1949年~1993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国家级电信总局(中国电信);1994年~1998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1998年~2001年管制部门是信息产业部,经营部门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 在电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由于电信自身的特点,我国基本上采取逐步开放的原则,即先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然后开放数据和移动通信业务,最后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和基础通信设施。目前,我国电信市场主要有6家基础电信企业和4400多家增值电信、无线寻呼企业相竞争,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十年以前,以联通公司进入电信市场为标志,我国拉开了自然垄断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改革序幕。改革提高了电信业的效率,也使社会福利明显增加。 四、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政策建议 1、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新的竞争者。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和市场准入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而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率。那么,解决行政垄断问题就必须开放政府垄断的行业和市场,扩大市场竞争范围,在垄断产业取消政府依据市场容量测试设置的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意味着允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垄断产业,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只限于分拆之后的原有企业之间开展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解决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秩序和廉洁高效的政府,有长远的意义。加快垄断产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彻底剥离企业的政府职能。随着市场化改革实施,把政府管制的理念、职能,由保护生产者利益调整到兼顾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强化公众利益上来。形成企业在同一市场上进行有效竞争的格局。目前,对垄断产业最大的改革措施就是进行市场拆分,但是拆分的结果只是使市场有过去的独家垄断转变成区域垄断。实践表明,建立在区域垄断基础上的竞争没有触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基础电信服务的垄断结构,不能等同于同一市场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发展直接竞争,打破区域垄断结构,是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2、实施市场重组,推进产权改革。行政拆分重组应当与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重组和投资体制改革结合进行,注重产权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垄断产业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自然垄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即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使行业中只需一个或几个生产者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达到最佳经济状态。许多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都存在自然垄断特征。自然垄断产业的存在体现了垄断的两面性,决定了垄断并不能一概而论地反对,某种程度上竞争的消极方面正是垄断的积极方面。因此自然垄断体现为反垄断法的豁免条款,只能通过政府管制。 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特征 对自然垄断产业经济特征的认识体现了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过程。 (一)规模经济性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不应当竞争的领域,该领域的竞争会导致浪费性或破坏性竞争,而如果把某种产品的全部

生产交给一家企业进行垄断生产,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小,独家垄断能产生最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维护社会公益,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进行管制,即政府运用行政权力,以一定条件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生产而限制其他厂商进入,这就是市场准入限制。 (二)范围经济性 在这种管制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的观点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不全面,由此导致了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管制的不正确做法,因为原来的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非常普遍。针对这种观点进行研究,导致了对自然垄断的重新认识。如夏基和鲍莫尔提出,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低于这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按这一观点来解释自然垄断,即使在某一产量上企业发生了规模不经济,但只要成本弱增,就是自然垄断。 因此,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表现为范围经济性。在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情况下,多产品的总成本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各个产品的规模经济,而主要取决于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用范围经济来描述,即在某一多产品的产业中,只要一家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因此,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并非像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

目录 1自然垄断的定义............................................................. . . 1 2自然垄断的理论基础....................................................... . . 2 2.1规模经济................................................................... (2) 2.2范围经济................................................................... (2) 2.3成本次可加性 (2) 3自然垄断的特征............................................................. . . 3 3.1效率主导型.. (3) 3.2呈网络经济特征......................................................... . . (3) 3.3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 . 3 3.4产品的日常性............................................................... ..4 4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分析.. (4) 参考文献..…………………………………………………………….. . . 5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组织的定义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 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MarketStructure): 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及其特征

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与启示

论文摘要: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私有化浪潮的兴起,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也纷纷开展起来。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其主要方式是将原垄断企业进行拆分,或者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到自然垄断产业中来。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实践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就已在西方国家兴起,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什么,重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市场结构重组后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应如何进行调整和设计?在这些方面,西方国家已经积累起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和支持,这对于在此方面起步较晚的中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背景 二战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影响,西方国家大都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国有国营模式,即由国有企业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目的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国民经济命脉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多为国民经济命脉产业)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运行,同时利用政府对垄断企业的直接控制,力求将垄断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优化资源配置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但是实践证明,效率低下似乎是各国国有企业的通病,加之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之后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质疑,古典经济学自由竞争的主再次受到关注与推崇。因此,自80年代以来,以促进竞争、提高效率为目的的私有化浪潮再次席卷西方各国。 随着私有化浪潮的兴起,在自然垄断产业以促进竞争为目的的改革也相应开展起来。在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在自然垄断产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的情况下引入竞争制度。在此方式下,自然垄断产业仍保持原来垄断性市场结构,但强调在政府规制中引进竞争机制。由于规制方式的改善,垄断性企业不能像过去那样在高成本、低效率状态下仍然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必须像竞争性企业一样,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成本节约等才能获取一定水平的利润。如特许投标制度(在政府规制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之一)通过拍卖的形式,让多家企业竞争在某产业或业务领域中的独家经营权(即特许经营权),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下,由提供最低报价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竞标会定期举行,如果在位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或未达到当初竞标时的承诺,则会被效率更高的竞争者取代。因此,采用这种规制方式,如果在竞标阶段存在充分的竞争,特许投标制度就会导致平均成本定价和最有效率的厂商运营,不会产生A-J效应。①二是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市场结构重组。市场结构重组通常是指政府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在短期对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作重大调整,把原有的垄断性市场结构改造成为竞争性市场结构,以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政府对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主导性垄断企业实行纵向或横向分割政策或采取放松进入规制等重要规制政策。 自然垄断产业因其具有规模经济和围经济(或成本劣加性)等特征,通常特定自然垄断产业由一家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即由一家企业提供所有的产品和服务。②但实际上,自然垄断产业既有自然垄断性业务,又有竞争性业务,如果由一家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垄断经营,则新企业很难进入,即使进入以后,也难以同原有垄断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因为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在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间采取交叉补贴战略,以掠夺性定价方式把进入的竞争对手驱逐出去。为破解这一难题,许多国家在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中,大都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市场结构重组,实行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概念 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演进导致了2 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Dereg ulation),许多过去被认为必须加以规制的产业部门都取消或放松了规制。在这一规制改革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自然垄断理论的革新与进步。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一、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

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乔治?施蒂格勒(1989)对“规模经济成为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不以为然。他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是因为在既定的产业需求条件下,只能存在一家厂商。如果按照“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厂商进入”的逻辑,同样可以说需求不足是进入障碍。 同时由于企业处于自然垄断的地位,如果政府对价格放手不管,垄断企业必然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交点上,获得垄断利润。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总福利才最大。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必然亏损。因为平均成本

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 (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 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2、具有较大的范围经济 在多产品生产中,产品间的相互依赖性非常重要。衡量这种相互依赖性的方法就是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概念。范围经济是指在单一企业内生产不同产品较之几个特定企业分别生产不同产品来说是廉价的,即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节约费用。如果将高峰期电力和低峰期电力视为不同的产品,由一个电厂提供两种产品时范围经济效应体现得比较清楚。3、具有资本的沉淀性 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高, “沉淀性”大。自然垄断产业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非常高,而一旦建成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则很小,甚至递减。于是边际成本曲线总是处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例如,电网在筹建时需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而一旦这些设置安置停当,增加输送一单位电的边际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随着输电量的增加,输电的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这类产业固定成本高、“沉淀性”大也构成了市场的进入壁垒,因为一旦进入厂商想退出该行业,由于这类资产不易转移,他将收不回多少投资。 4、基本技术经济标准统一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 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岀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3. 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岀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 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岀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岀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 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岀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 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 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 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岀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 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2)各次

垄断市场的利弊分析

垄断市场的利弊分析 垄断市场,是一种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垄断市场也叫做纯粹垄断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作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一种典型代表,垄断市场的极端主要表现在某一个人控制了市场上一个产品的全部供给,其他厂商进出该市场存在很大的阻碍。因而,垄断市场,就是指只有唯一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类型,在这个市场中,垄断厂商作为价格的决定者,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它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可替代。 关键词:垄断市场,竞争 一、垄断市场的特点是垄断形成的关键 1.垄断中的唯一厂家和唯一商品 垄断市场的特点是垄断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对于一件特定的商品,只有一个卖家的存在,它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使厂商和行业两个概念完全重合。即行业中唯一的厂商是垄断厂商,而这个垄断厂商就代表了一个行业,形成了供给的唯一性。而这个行业里所生产出的产品没有十分相似的替代品,它与其他产品的替代弹性是非常低的,这就注定了该产品的唯一性,因而垄断厂商也成为了价格的决定者。 2.进出市场的障碍使垄断厂家的唯一性得到保持 不许有新的厂商的进入,这是垄断得以保持的重要因素。垄断厂商控制着市场周围的种种进入障碍,同时也控制了该行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其他厂商在刚进入这个行业时,由于垄断厂商专利保护或者其他的因素,新的厂商无法获得该行业的相关生产技术,也无法畅通的获取掌握该行业生产的要素,在加上原垄断厂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新厂商进行的施压,就导致新厂商无法再垄断行业中获利,最终只有被迫退出。 二、垄断的形成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经济壁垒 1.垄断厂商的连续获益使垄断厂商想保持垄断地位 垄断市场形成并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垄断厂商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维护巩固自身的垄断地位,以保持自己唯一供给者的身份。在垄断市场中,企业作为市场上某一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就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市场上该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以使得自己长期获得最大利润。 2.垄断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 在社会发展自然竞争中,一定时期以后,有的企业会倒闭,有的企业却可以把规模越做越大。因为自然竞争引起的资本和资产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少数大型企业就必然将该行业得主要命脉控制到了自己的手中。同其他中小型企业相比,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高端的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掌控了此行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其他小中型企业的发展对其发展构成威胁时,它有资本进行降价或其他活动,使其他厂商无利可图。而大型企业之间要想单独打败对方取胜,是无法容易办到的事。为了避免

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概述

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概述 内容摘要: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功。本文拟从自然垄断产业的基本特征入手,对其理论做简单介绍,并分析它主要的三种定价方式。 关键词:自然垄断理论定价 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功,其理论发展可以作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以资借鉴的蓝本。 自然垄断产业的基本特征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是指并非人为的限制进入,而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形成的垄断。法罗(1902)最早对自然垄断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提出自然垄断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该产业提供某种必需产品或服务;该产业的厂址有天然优势;产品不可储存;存在规模收益;用户需要协调的供给安排,而这种供给制度只能在垄断条件下才能实现。现代经济学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理解是从其经济特性角度展开的。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是自然垄断产业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分别从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的角度讨论其自然垄断性。 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 规模经济与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 克拉克森、米勒(Clarkson, Miller, 1982)等经济学家主要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认识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的。他们认为如果规模经济足够大,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相应范围内向下倾斜,那么,就只有一家厂商能够生存下去。这个幸存者就会把产出扩张到最大,并达到平均总成本的最大下降,它可用廉价出售的方法来竞争,最终把对手都挤出该行业。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因此,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含义与特征: 1.含义: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市场结构。 2.特征: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即有很大的替代性。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垄断竞争形成的基本条件。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3)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

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如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一样)。当个别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两种情况: (1)当一个厂商降低自己产品价格,该行业中其它与之竞争的厂商并不随之改变价格时,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的变动,那么该厂商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2)如果其它厂商随之该厂商降价,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很难吸引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这时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直。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由于改行业的厂商数目众多,有可能其他厂商不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通过不断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直到满足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就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概念 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演进导致了2 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Dereg ulation),许多过去被认为必须加以规制的产业部门都取消或放松了规制。在这一规制改革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自然垄断理论的革新与进步。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一、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

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乔治?施蒂格勒(1989)对“规模经济成为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不以为然。他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是因为在既定的产业需求条件下,只能存在一家厂商。如果按照“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厂商进入”的逻辑,同样可以说需求不足是进入障碍。 同时由于企业处于自然垄断的地位,如果政府对价格放手不管,垄断企业必然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交点上,获得垄断利润。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总福利才最大。而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必然亏损。因为平均成本

自然经济的垄断

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特征与法律规制 文章摘要: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关键字:自然垄断法律规制 一、自然垄断行业的含义与一般特征 自然垄断行业,原指规模经济明显,单独一个企业能够比多个企业更有效地提供某种产品全部产出的行业。目前,有经济学家用部分可加性重新诠释了自然垄断行业: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企业的成本方程就是部分可加的;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某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即使规模经济不存在,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就仍然最小,该行业就仍然是自然垄断行业。电信、电力、邮政、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煤气等,都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 自然垄断行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垄断性。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是规模经济较明显的行业,即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譬如,煤气公司要输送煤气,就必须铺设管道,而铺设管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一旦铺设完毕,向管道泵注入更多的煤气则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以至于边际成本趋向于零。同时,自然垄断行业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即资金一旦投入就难以在短时期内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第二,公益性。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它所提供的私人边际效用(M PB)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用(MSB)。如电力产业所提供的效用,就不仅仅为电力消费者所享有,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不可选择性。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服务具有不可选择性。要么接受经营者确定的交易条件,要么就不与其发生交易关系。第四,部分业务具有可竞争性。并非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业务都具有自然垄断I生,有些业务是可竞争的。如电力业包括电力设备供应、电力生产(发电)、高压输电、低压配电和电力供应等多种业务领域,这些业务中只有高压输电和低压配电属于自然垄断业务。而电力设备供应、电力生产和供应则属于竞争性业务。 二、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特征分析 近年来,我国研究反垄断法的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应将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纳入反垄断法的除外适用范围。笔者以为,这种照搬西方国家经验的做法不妥。因为尽管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与西方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相同的特征,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与西方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的区别也是显著的。西方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一般只存在国家垄断一种垄断形态,而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存在国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等多种性质不同的垄断形态。现详述如下: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1)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分析 【作者】曲延芬 【关键词】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必要性/现实性 一、自然垄断产业产权结构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1 产权变迁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自然垄断产业更是强调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其主要特征是:企业由政府建,企业领导由政府派,资金由政府拨,价格由政府定,盈亏由政府统一负责,不存在经营风险,即实行政企高度合一的规制体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国有经济垄断不是产生于市场竞争,而是行政权力划分市场的结果,其形成是“非自然”的。 改革开放以后,为弥补政府投资与自然垄断产业发展资金的巨额缺口,从1984年起,国家允许非国有资本投入火力发电、自来水生产、铁路网建设等业务环节,自然垄断产业不同程度地吸收了非国有资本。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迄今为止,国有经济在自然垄断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见表1)。[1]168 时至今日,虽然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形势不容乐观,关键问题在于改革后产权仍然单一,政企不分、经营绩效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在改革之前,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业务包括相关的可竞争性业务均由国家垄断经营,所以导致了自然垄断产业产权的单一化。改革后的自然垄断产业中具有独立产权的主体基本为国有性质,民间性的资本仍然很少,这影响了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 表1 公有企业在自然垄断产业中的比重 铁路管道航空邮政 运输运输运输通信 公有企业比重 (国有、集体) 96% 100% 92% 98% 资料来源: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具体来说,当前中国自然垄断产业内的产权结构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自然垄断产业国有包办的局面没有改变。国有资产仍占较高比例,产业内的国有资产占有绝对控制地位,同时,这些产业的国有资产在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第二,在先行改革的行业组建了一些国有独资公司,但是基本没有涉及产权制度改革。这些国有独资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并不设董事会,因此难以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难以仅通过外派监事会的方式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第三,企业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有些集团公司还遗留着相当程度的行政性色彩。

《管理经济学》(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