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规定的理解

关于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规定的理解

关于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规定的理解
关于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规定的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46852775.html,

关于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规定的理解作者:陈敏杰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7期

[摘要]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的原因分析,阐述混凝土结构伸缩缝间距的设置,应该根据实际工程结构具体情况执行相关条文灵活掌握,根据概念和计算慎重考虑各种不同因素对结构内力和裂缝的影响,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伸缩缝间距超长结构后浇带防止结构开裂

引言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的需要,一些工程根据开发商的要求出现多功能建筑,致使建筑物超长。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一、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的原因

(一)对于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当建筑物长度较长,由于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会使结构产生裂缝及内力。也就是当混凝土由于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多,或养护不当,或浇筑大体混凝土时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致使混凝土硬化后会产生收缩裂缝。当混凝土硬化后,结构在使用阶段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结构膨胀或收缩,而当收缩变形受到结构约束时,就会在混凝土构件中产生裂缝,这就是混凝土在使用阶段的温度裂缝。

(二)建筑物各处温度场分布、混凝土收缩参数很难准确确定。

(三)混凝土不是弹性材料,既有塑性变形还有徐变和应力松弛。

(四)实际产生的内力与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内力值有很大误差,难以作为设计的依据。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就用构造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设置伸缩缝。

二、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设置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 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 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

伸缩缝间距和结构位移值计算书

伸缩缝间距和结构位移值计算书计算依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一、、结构相对地基的综合温差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εy(t)=εy0(1-e-0.01t)·M1·M2·M3…M11=3.24×10-4×(1-2.718-0.01×10)×1.1×1.13×1.21×1.45×1.11×1 .1×0.76×0.85×1.3×0.86×1.01=5.989×10-5 收缩当量温差:

T y(t)=εy(t)/α=5.989×10-5/1.0×10-5=5.989°C 水泥水化热总量: Q0=4/(7/Q7-3/Q3)=4/(7/250-3/220)=278.481kJ/kg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Q=kQ0=(k1+k2-1)Q0=(0.96+0.93-1)×278.481=247.848kJ/kg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t)=WQ(1-e-mt)/(Cρ)=300×247.848×(1-2.718-0.4×10)/(0.95×2450)=31.4°C 水化热引起温差: T2=T0+2(T(t)-T0)/3=10+2×(31.361-10)/3=24.241°C T=Ty(t)+T2+T3=5.989+24.241+5=35.23°C 二、、混凝土的极限变形值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εpa=0.5f t(1+ρ/d)×10-4=0.5×1.43×(1+0.35/16)×10-4=7.306×10-5 混凝土的总拉伸: εp=nεpa=2×7.306×10-5=14.613×10-5 三、、地下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长墙的伸缩缝间距 L max=1.5(H'E c/C x)0.5arch(|αT|/(|αT|-εp))=1.5×(0.8×103×3/0.03)0.5×arch(|1.0×10-5×35.23|/(|1.0×10-5×35.23|-14.613×10-5))=479.247mm=0.479m 伸缩缝间距为0.479m。 四、、混凝土结构位移值计算 β=(C X/(H'E))0.5=(0.03/(0.8×103×3))0.5=3.536×10-3(1/mm) U=αTtanh(βL/2)/β=1.0×10-5×31.361×tanh(3.536×10-3×5×103/2)/(3.536×10-3)=0.089mm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作者:————————————————————————————————日期: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现浇55 剪力墙结构现浇45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变形缝设置规范-12页word资料

变形缝设置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9)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9)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9)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19)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

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19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19)第5节。 篇二: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

14伸缩缝间距适当加大的设计、施工措施整理

伸缩缝间距适当加大的设计、施工措施整理 一.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的措施 1.做好建筑物的保温。顶层适当增加保温层厚度,外墙设置外保温【1~4】。 2.屋面最好做架空层,以提高其隔热性能,减少太阳辐射对屋面板的直接影响【1~4】。 3.仅在顶层设置伸缩缝【4】。 4.控制水泥用量并且优选水化热低的水泥。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50kg,否则易裂;不宜采用早强水泥,一些早强水泥将水泥磨得过细,细颗粒越多,越易裂,而且早强导致水化热产生过快,拆模时如果外界温度低,温差大就易开裂【1~4】。 5.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1~4】。慎重选用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选用不当,不仅有可能影响耐久性,而且还有可能因为搅拌过程不充分导致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不均匀,反而会使混凝土易裂。 6.房屋高度不低于150m的高层建筑外墙宜采用各类建筑幕墙。【2】二.采用专门的预应力措施【1~4】 三.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 1.在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原则是直径细,间距密【1~4】。 2.顶层梁、板筋均应适当加大,梁筋主要加大腰筋,腰筋直径以≤16mm为宜,间距150mm。

四.采取跳仓浇筑、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方法 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宜60d且不应少于45d后浇筑【1~4】。 五.加强施工养护【1、4】 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和有无干缩裂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毯等进行养护,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蓄水或洒水养护(反梁式筏基采用蓄水最好),但在混凝土发热阶段最好采用喷雾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产生骤然变化。 对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浇筑大面积构件(筏基、楼板等),应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并应确保薄膜搭接处的密封。待进行搓抹表面工序时可卷起薄膜并再次覆盖,终凝后可撤除薄膜进行水养护。 参考书籍: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朱炳寅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2012》注:住宅类建筑的要求比公建要求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槽、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伸缩缝和后浇带设置

伸缩缝、后浇带、的设置 一、伸缩缝的设置 根据设计规范,矩形构筑物最大伸缩缝间距一般为20~30m。近年来,一方面工艺所要求的水池长度已远远超过了规范间距;另一方面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改进,又为超长水池不设缝、少设缝提供了可能。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地基、气温等工程情况,考虑是否设缝及相应的施工方法,认真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设计措施。 一般水池设计中,对结构强度、裂缝开展宽度、抗浮等计算,一般均能按规范要求考虑得较好,但是由于温度、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开裂,在工程中却常常遇到。大多数出现裂缝的工程实例表明,设计对温度、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影响因素的考虑欠缺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以下两点需重视: ①水池类构筑物并非必须保证不开裂,对设计人员来讲重要的是做好裂缝的控制。一方面设计人员要事先对可能的不利因素及其影响予以预防,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万一发生较大裂缝要有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技术措施,确保工程交付验收及投产后的安全生产及运行需要。一般说来,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及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越高越易开裂,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大,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因此,设计人员要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来加强控制。设计方面,增加配筋率或减小钢筋直径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在节点应力集中处或大体积混凝土中沿截面均匀配置细、密的构造钢筋或钢筋网片,可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施工方面,不要过分强调加快工程进度,不要过分追求水泥的早高强,尤其不要不分场合地使用早强型(R型)水泥。在混凝土中考虑掺加缓凝剂和减水剂,降低水灰比,适当增加粉煤灰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振实成型后,要尽早表面覆盖,加强养护,延长浇水养护时间,特别是夏季和大风天气。 ②加强对允许伸缩缝间距的计算。从设计方案来讲,设计尽可能采用无缝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连续性及减少施工难度。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详细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地基软硬及温差大小,选择伸缩缝的间距。一般水池设计时主要考虑施工阶段的最不利温差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保证由于综合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与混凝上相应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之比值符合安全要求,并按此条件复核设计假定的伸缩缝间距是否满足。最不利温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浇筑时气温与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之差。当构筑物及时回填土时,由于地下温度一般常年变化不大,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可近似取当地年平均温度;但如果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可能要越冬后回填情况,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应取当地月平均最低温度[2]。对设计考虑设置伸缩缝情况,建议伸缩缝从基础垫层就断开,这样计算底板伸缩缝间距时,基底土对混凝土底板的约束系数Cx值才切合实际。 二、后浇带的设置

桥梁伸缩缝施工要求

桥梁伸缩缝施工要求 1、材料及加工要求 (1)橡胶、钢材、钢筋等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2)砼:伸缩缝的浇注均采用C50水泥砼。控制其坍落度满足混凝土罐车运输的最小要求,并应适当掺入外加剂,减小水灰比,减少混凝土收缩。 2、施工要求 2.1基本要求 (1)伸缩缝安装采用开槽法。即先进行桥面铺装施工,后开槽安装伸缩缝,以沥青砼铺装层来控制伸缩范围内砼及伸缩缝本身的平整度和标高。 (2)伸缩缝宜在气温为年平均气温时安装。当安装温度与年平均温度相差较大以致影响伸缩缝正常使用时,应在制造厂家工程师的指导下,卸掉夹具,用千斤顶调正伸缩间隙,使之符合要求,再安上夹具固定好,以备安装。 (3)安装后的伸缩缝缝面必须平整,纵横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两侧沥青砼路面平顺衔接。 (4)严禁将伸缩缝边梁直接与砼中预埋钢筋施焊连接。 (5)安装前必须对伸缩缝妥善存放,不得有变形和污染。 (6)施工中严禁将空压机、发电机等动力设备直接置于路面上,所有机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漏油污染路面。 (7)安装结束后,必须保证伸缩缝周围沥青砼清洁、无污染、无损坏。 (8)安装伸缩缝不能影响道路畅通,需要提前做好提示,不能出现安全事故。设置的过桥宽度要具有一定的过车宽度。 2.2、施工工艺和方法 (1)安装前现场准备工作 A 熟悉图纸和安装操作规程,检查、验收伸缩缝异型边梁的平整度、顺直度和缝体间隙。 B 机械设备、小型机具配备齐全。尤其是提供施工车辆过往的过桥必须质量坚固、数量充足,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C 配齐备足防止污染路面的帆布、塑料布、胶带等材料。 D 配齐备足养护用的塑料薄膜、草苫子、运水工具等。 (2)开槽 A 桥面沥青砼铺装层完成(覆盖伸缩缝连续铺筑)并验收 合格后,根据施工图的要求确定开槽宽度,准确放样,打上线后用切割机锯缝、顺直,锯缝线以外的沥青砼路面,必须仔细用塑料布覆盖并用胶带纸封好,以防锯缝时产生的石粉污染路面。 锯缝应整齐、顺直,并注意把沥青砼切透,以免开槽时缝外砼松动。 B 用风镐开槽。开槽深度不得小于12cm,应将槽内的沥青砼、松动的水泥砼凿除干净,应凿毛至坚硬层,并用强力吹风机或高压水枪清除浮尘和杂物。 开槽后应禁止车辆通行,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槽两侧边缘,以免槽两侧沥青砼受损。 C 梁端间隙内的杂物,尤其是砼块必须清理干净,然后用泡沫塑料填塞密实。如有梁板顶至背墙情形,须将梁端部分凿除。 D 理顺、调整槽内预埋筋,对漏埋或折断的预埋筋应进行修复,统一采用植筋胶或环氧树脂进行钢筋补植,补植深度不小于15cm,补植后的钢筋须请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共同验看。 E 开槽后产生的所有弃料必须及时清理干净,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如何合理地确定伸缩缝的间距

加大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间距初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体量大,投资多,标准高的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在单体设计中往往会遇到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间距的情况,如何在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伸缩缝的间距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伸缩缝,防抗,地震 1 建筑伸缩缝的概述 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缝宽一般在200-400mm。 建筑伸缩缝间距设置:(1)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2)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少。(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适当减小。欲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或甚至不设伸缩缝,其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以及如何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 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所需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顶

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置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 伸缩缝安装注意事项:1、伸缩装置因受运输长度限制,可分段制造,现场拼接。存放在工地的伸缩装置应平行放置,不得交叉堆放,以防变形。2、出厂时,连接卡具仅为运输方便而设,缝隙并不是定位置。伸缩装置安装时,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下方可进行。如设计文件上有规定,以桥梁设计文件所规定的为依据。3、伸缩装置吊装就位前,应将预留槽内的混凝土打毛,清扫干净。安装时伸缩装置顺桥向的宽度a值,应对称放在伸缩缝的间隙上,并使其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吻合后垫平,然后穿放衡向的联接水平钢筋,将伸缩装置上的锚固钢筋与梁上预埋钢筋两侧焊牢,放松卡具,使其自由伸缩,此时伸缩装置已进入工作状态。4、完成上述工序后,安装必要模板,以防止沙浆流入伸缩缝内,然后认真用水清洗。在混凝土预留槽内浇筑大于c50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振捣密实。 5、砼初凝后,拔掉模板,及时清除伸缩缝内及异型钢装胶带槽内的异物。 2 加大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间距的原因

伸缩缝介绍讲解

伸缩缝 1.设置伸缩缝的目的 伸缩缝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结构过大的附加内应力,从而避免当受拉的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引起结构产生裂缝。 温度变化包括大气温度发生变化和太阳辐射使结构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不同,从而导致温差内应力。对超静定结构来说,即使结构各部位间的温差很小,但温度变化引起构件伸缩也会引起内应力。温度变化越大,结构或构件越长,产生的变形和引起的内应力也越大。一般来说,温度应力主要集中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顶部主要由屋盖和建筑物内部的温差引起,底部则因地基和建筑物温度的不同引起。 混凝土收缩是指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体积减小而引起收缩,从而使超静定结构构件的变形被约束而引起收缩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2.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设计中为了控制结构物的裂缝,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用温度伸缩缝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的长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混凝土规范》给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①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

的数值取用;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③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④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⑤对下列情况,表11-32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a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b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c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d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e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⑥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表11-32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a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b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c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

伸缩缝施工标准化

附件: 伸缩缝施工标准化施工要点 一、前期准备: 1.伸缩装置已按要求进行了检验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料源已批复。 2.驻地办、项目部已对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进行了逐级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3.提前对桥梁安装成型后的实际伸缩缝宽进行实测,与设计偏差较大的应上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研究决定处理方案。 二、伸缩装置进场及现场存放: 1.出厂时,应用明显颜色标明吊装位置,吊装时应双点起吊,尽量避免弯曲变形,禁止单点起吊;在装车、运输与堆放时,伸缩缝下须支垫枕木,水平安放稳妥,防止型钢倾倒、磕碰扭曲,防止变形。 2.伸缩缝运输到安装地货场,应按桥名、桩号编号,有序摆放,应保持清洁,严禁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等相接触,且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三、交通封闭及管制: 1.伸缩缝进行半幅全封闭施工,施工区域应进行围挡。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大、小桩号方向及中分带开口段落采用高 1.2米,宽2米铁架进行全面封闭,铁架上的版面为50cm*200cm版面上分别标注“前方施工,禁止通行”。“施工重地,闲人免进”字样。版面为蓝底白字,并在标牌顶、底位置贴黄色夜光膜,夜光膜宽度为5cm。两种内容告示牌,交叉间隔两米摆设,对半幅桥梁全面封闭。 2.施工现场前后20米设置安全设施水马,其间距1米对施工现场进行二次封闭。 四、切缝、槽口清理及验收: 1.槽口切缝前,应准确确定每道伸缩缝的中心轴线,保证伸缩装置轴线左右两侧平行对称;切割沥青面层时,切缝必须垂直不得出现歪斜,两侧切缝宽度应与桥台后背或主梁铺装层端头混凝土齐平或略宽, 确保槽边沥青铺装层不悬空,层下混凝土密实。 2.开槽后应及时清除槽内一切杂物,切割沥青混凝土时在缝两侧铺设不少于3米宽彩条布防止污染路面,并将槽口内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充分凿毛。 3.开槽清槽时应避免损伤沥青面层切缝边缘和预留钢筋,一旦发现切缝边缘破损或啃边现象必须重新划线切缝,使沥青面层与伸缩缝处混凝土密贴、顺直、美观。 4.槽底浮浆及松散混凝土应凿除,达到表面新鲜、平整坚实,若混凝土松动、掉块或有裂缝等,应凿去重新浇筑。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 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P167页表8.1和8.2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 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

伸缩缝盖板施工规范

第05810章 伸缩缝盖板组件 1. 通则 1.1 本章概要 说明伸缩缝盖板组件之材料、施工及检验等之相关规定。 1.2 工作范围 1.2.1 凡契约图说内所指伸缩缝盖板组件所需之一切人工、材料、机具设备、动力运输、 安装及试验等均为工程范围。 1.2.2 本工程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项目: (1) 伸缩缝盖板。 (2) 防火带。 (2) 防水带及环氧树脂黏着剂。 1.3 相关章节 1.3.1 第01330章--资料送审 1.3.2 第01450章--质量管理 1.4 相关准则 1.4.1 中国国家标准(GB) (1) 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型钢板和钢带 (2) GB/T 3880-1997 铝及铝合金轧制钢材 (3) GB/T 5237-2000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基材; 第2部分:阳极氧化、 着色型材; 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第5部分:氟 碳漆喷涂型材 (4) GB/T 8162-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 (5) GB/T 2089-199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两端圈并紧磨平或锻平型)尺寸及参数 (6) GB/T 8624-1997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解 (7) GB/T 9978-1999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1.4.2 美国建筑协会标准 (ASTM) (1) ASTM C109 (2) ASTM C348 (3) ASTM C412 (4) ASTM C573 (5) ASTM C624 (6) ASTM C2240 1.5 资料送审 1.5.1 施工计划 承包商应于施工前一个月提出施工计划,经设计单位核准后方可施工。计划内容 包括:材料说明书、施工制造图、样品、施工人员编组、施工程序及一切与其它

道路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市政道路上的伸缩缝传力杆一般怎么设置? 1.间距:按设计 2.无设计:板厚20CM及以下传力杆直径φ20 最大间距 30CM 最小长度40CM 3.缩缝规定是每块板不超过20M2,实际施工中为4~6米,一道缩缝. 4.伸缩缝.是两幅路面前后不同时施工留下的缝,不是切的. 5.是切割的横向缩缝,路面宽3、3.5、4和4.5米时横向缩缝间距分别为3、4、4和4.5米。 6.胀缝宜采用传力杆,一般用光圆直径20的一级钢,间距@25,杆长L=450mm. 做预算建议你还是要以图纸为准. 宽8米的混凝土路面的伸缩缝怎么设置 一般规定不超过6米设一条伸缩缝,伸缩缝最好是在路面浇完成后第二天用切割机切割,时间太长了切割片会磨损得很利害的,切完成后要在缝内灌油膏,以便起到伸缩作用。 每15米设胀缝,缝宽10mm(缝内填弹性物质,胀缝宜采用传力杆)。在15米间每5米设缩逢一道,缩逢可以用切割机切割。 公路混凝土路面伸缝和缩缝的区别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分纵向和横向两大类。纵缝又可分为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横缝又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①纵向施工缝 本工程水泥砼路面为2*4.5m形式,分两幅进行摊铺,中间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加Φ14螺纹钢筋拉杆的构造形式,拉杆间距60cm布置,详见设计图中。纵向施工缝拉杆根据形状可分为直线形方式和“L”形方式两种。拉杆设置间距通过“间距标尺”设定,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水泥混凝土稠度变化调节汽锤气压值,一般为(275.8~413.7)kPa[(40~60)PSI],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越大,气压值应越小。“L”形拉杆在水泥混凝土硬化后应重新扳直。 ②横向缩缝

浅谈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与选型汇总

浅谈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一、概述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立交桥的大量出现,道路桥梁车辆通行量的增大,车辆速度的加快,对桥梁伸缩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桥梁整体来说,桥梁伸缩装置不再是无足轻重的部分,它在承重、伸缩、防水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整体功能及寿命。近年来桥梁伸缩缝的破坏成为高等级公路桥梁的一大病害,如广深高速公路刚通车几个月,就开始更换维修所有桥梁伸缩缝,极大地影响了该路正常使用,深圳市梅林至观澜高速公路通车不到一年,且交通量远远没到设计要求,而全线100%伸缩缝不同程度都遭到破坏,面临着全部更换和维修,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设计选型不当,施工安装质量差、伸缩缝本身质量差等,因此,深圳市机场至荷坳高速公路指挥部在伸缩缝订货中特别重视,先后参观考察了全国各大生产厂家产品在广东地区的运营状况,并招集各大厂家以及国外产品代理商共聚一堂,介绍其产品性能及其运用情况,本人作为深圳市机荷高速公路设计代表参加了这次产品介绍会,并参与了该线全部桥梁伸缩缝的计算,现就综合各厂家的产品,综合这几年的设计施工谈一谈。 (一)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 桥梁伸缩装置在设计、型式选定上,桥梁伸缩量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影响梁体伸缩量的大小,主要有二种主要因素:气温变化引起的伸缩量(△Lt),混凝土的徐变,干燥收缩引起的伸缩量(△Lc+△Ls)。其它如受日光照射,梁体上、下缘的温度不同而产生挠曲,梁端会发生转角变位;跨径大的梁体一侧受日光照射,也会发生一些变位;但这部分变位量一般较小,在设计上无考虑的必要,一般作为预留量和构造上的需要量考虑。 1、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 规定应用的温度范围(Tmin,Tmax是指使用地区的最低及最高气温),并根据安装时温度(Tset)计算梁的伸长量和收缩量。 △Lt=(Tmax-Tmin)γ·L △L+=(Tmax-Tset)γ·L △L-=(Tset-Tmin)γ·L 式中△Lt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 △L+ ——温度升高引起的梁的伸长量 △L- ——温度降低引起的梁的伸缩量 Tmax ——设计最高环境温度

外墙伸缩缝规范

外墙伸缩缝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 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 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

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 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设置防震缝可使结构抗震分析模型较为简单,容易估计其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但需考虑扭转地震效应,并按本规范各章的规定确定缝宽,使防震缝两侧在预期的地震(如中震)下不发生碰撞或减轻碰撞引起的局部损坏。 2 当不设置防震缝时,结构分析模型复杂,连接处局部应力集中需要加强,而且需仔细估计地震扭转效应等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 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3.4.9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设置防震缝。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 3.4.10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第5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