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川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

四川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

四川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
四川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代码 560301 学校名称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065 学校举办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

学校所在地四川省(省份)成都市(地市)填报日期 2011 年 9 月 30 日

1 专业建设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1923年,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会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水利水电教研会建筑工程专业组副组长单位。1996年开始试办高等职业教育。

1.1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

近年来持续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相继探索并实施了“2.5+0.5”人才培养模式、

“1.5+0.5”(二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情境—达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并于1998年开始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平均达96%。2004年以来,我们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4%,毕业生基本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1.2 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课程改革方面,以建立学生未来“职业情境”为核心,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按施工工序构建课程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了课堂教学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体现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建设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FJB011590)“‘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和四川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施工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为切入点,编写了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3门本专业核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工程施工》、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砖混结构》和《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框架框剪结构》。近几年编审教材31本,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1.3 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本专业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有1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人。

1.4 实践教学条件较好

本专业现有校内测量、土建(材料)2个试验室,扩建1个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包括“情境”教学实训场地和建筑技能实训基地两部分),面积4900平方米。其中“情境”教学实训场地是一个按建筑施工现场布置、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训环境。在建实训室3个,分别为建筑构造模型一体化实训室、钢结构实训室和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四川三信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准达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建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深化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企业全程参与的“4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建筑施工过程、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职教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建设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带动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和发展。通过2年建设,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办学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形成、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教学团队结构合理、试验实训条件优良、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专业。

2.1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深化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企业全程参与的“41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教学实施主要方式,以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以及评价体系;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方法。建设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2个专业教学标准,编写4门教改教材(校本);建设1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2.2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建筑企业工程师和技术能手组成的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期内,把4名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5人,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比例达到100%,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一线锻炼至少2个月;兼职教师人数达到15人,专兼教师比例达1: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2.3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完善现有实训室设备及功能,打造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国内先进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5个。校内本专业生产性试验实训达90%以上,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核评价标准。

2.4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的优势,利用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建设厅岗培办共同建设的校内建筑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省内高等院校和省电力公司以及各建筑企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培训、鉴定≥1000人次,实现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的功

能。

3 专业建设内容

3.1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3.1.1深化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企业全程参与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与企业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的“411”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进一步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情境相一致的学习过程与环境,完善校内生产工序性实训基地,确保半年顶岗实习,完善“双证书”制度,使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99%以上。通过全方位改革,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为导向的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2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开发步骤

课程开发按照“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步骤进行。

(2)专业岗位定位

四川省建筑企业虽然总数较多,但资质等级、管理水平较低,一线技术人员缺乏(工程技术人员仅占建筑从业人员的13%左右),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缓慢,数量严重不足。四川省内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共20余所,每年毕业生仅约6000余人,这与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建筑大省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这一局面已严重阻碍了四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四川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战略转变。汶川“5·12”特大地震后灾区重建仍将需要大量的一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人才。

在此大背景下,专业教师会同企业专家通过市场和企业调研、研讨,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

培养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职业岗位:毕业生主要面向土建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等业务工作。主要的职业岗位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

(3)岗位工作过程分析

按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得到典型工作。

(4)典型工作过程提炼,转化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学校教师会同企业专家共同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取舍、归纳,提炼并转化为专业岗位(群)行动领域,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5)从学习领域转化为学习情境

在形成的学习领域基础上,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序化,从而完成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化。

3.1.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建设

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材。在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编写4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特色校本教材。

3.1.4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计划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一是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土建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优质资源;二是院内建立相应网站或提供链接,满足专业建设、教师终身学习、集体备课、课后指导、学生自学等需求;三是与建筑行业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具体内容有:专业标准、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电子教材、授课教案、电子课件、课程习题、教学图片与视频等。

3.2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期内,把4名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5人,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比例达到100%,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一线锻炼至少2个月。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聘请15名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形成30名“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

3.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采取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手段,完善已有实训室功能,强化内涵建设,逐步完善和更新已有实训室(试验室)条件,扩建1个“情境”教学实训区,完成在建的3个实训室建设,到2013年使校内开展生产性实训达到90%以上。在已有10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深化校企合作,再新建5个实训基地,到2013年,共建成15个具有实践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群。

3.4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本专业师资优势,面向省内高等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及各建筑企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培训、鉴定≥1000人次,实现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4.改革举措

4.1 质量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建筑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2 质量控制

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及资金的合理使用,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目标责任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建设资金按建设项目要求使用,各项建设内容的高质量完成。

(1)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规范、注重项目细节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与责任分解到人,按时间、进度、效果三要素,对项目责任人进行考核。

(2)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

1)依据教高16号文精神和学院《关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意见》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和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内容;

2)依据学院《关于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工作的暂行规定》、《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评选暂行办法》、《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四川省电力公司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和《四川省电力公司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学院骨干教师认定办法》、《“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教师学术业绩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依据《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4)依据学院《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实施细则》、《招投标管理实施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办法和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权限、预决算制度等。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4.3 质量改进

(1)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性人才。

(2)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

达到98%以上。

(3)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4)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积极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5)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6)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7)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

4.4 质量服务

(1)加强头脑风暴,积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领导,优化教育教学条件,努力营造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环境;

(3)把专业建设要求与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详结合,促进各项建设指标顺利完成。

5.绩效考核指标

5.1 2012年预期绩效

(1)执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012级新生按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

(2)2012级新生按新的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

(3)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开发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建设计划;完成3本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4)引进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优质资源,共同研制开发专业教学资源;

(5)确定拟培养的青年教师人选;聘任企业兼职教师7人;

(6)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个;

(7)当年为建筑行业企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

5.2 2013年预期绩效

(1)继续执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检查实施效果并进行总结;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2)继续执行新的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检查实施效果并进行总结;双证率达到99%;

(3)完成1本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4)按照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原则,自建实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5)把4名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一线锻炼至少2个月;

(6)聘任企业兼职教师8人,使兼职教师人数达到1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7)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3个,使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总数达到15个,校内本专业生产性试验实训达90%以上,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8)当年为建筑行业企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

6.专业建设预算

建设经费预算表

序号建设内容

预算经费(万元)

经费来源2012年2013年合计

1 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 6 4 10 中央财政

2 专业资源库建设15 10 25 中央财政

3 实习实训条件改善50 20 70 中央财政

4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40 3

5 75 中央财政

5 实习实训耗材补贴 5 5 10 中央财政

6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5 5 10 中央财政

合计121 79 200 中央财政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起专)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四、实习主要工作任务 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 成人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8 函授站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 年 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钢筋混凝土规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及平台建设方案V1.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1.1建立本方案的背景 (3) 1.2制定本方案的目标 (3) 1.3制定本方案的意义 (4) 1.4制定本方案的过程 (4) 1.5本方案的适用范围 (5) 第二部分教育资源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5) 2.1 教育资源类型 (5) 2.1.1 媒体素材 (5) 2.1.2 试题库 (5) 2.1.3 试卷 (5) 2.1.4 课件与网络课件 (5) 2.1.5 案例 (5) 2.1.6 文献资料 (6) 2.1.7 网络课程 (6) 2.1.8 常见问题解答 (6) 2.1.9 资源目录索引 (6) 2.2 教育资源的技术要求 (6) 2.3 教育资源的属性标注 (7) 2.3.1 必须的数据元素 (7) 2.3.2 可选的数据元素 (8) 2.4 专业教学资源的分类体系 (8) 第三部分建设方案 (10) 3.1 数字化学习体系构建 (10) 3.2 功能模块列表与用户角色 (11) 3.3 专业资源库的建设规范 (13) 3.3.1 专业资源库建设原则 (13) 3.3.2 运行环境要求 (13) 3.3.3 专业资源建设内容 (14) 3.3.4 专业资源库功能要求 (15) 3.3.5 性能要求 (18) 3.4 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规范 (19) 3.4.1. 运行环境要求 (19) 3.4.2. 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内容 (19) 3.4.3. 网络学习平台功能要求 (19) 3.4.4. 性能要求 (21) 3.5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规范 (21) 3.5.1. 运行环境要求 (21) 3.5.2.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内容 (21) 3.5.3. 课程展示功能要求 (22) 3.5.4. 性能要求 (23) 3.6 专业资源库开放访问接口规范 (23) 3.6.1. 专业资源库提供接口场景说明 (2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 设 规

划 土木建筑工程系 目录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三、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四、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图表 五、专业职业岗位技能库分析 六、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 七、职业关键能力、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产、学、研结合,开创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校办产业的新路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1)建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产、学、研”和“教、学、做”相结合的办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建成一支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建设一套赋有高职特色的专业系列课程教材,以及一套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课件。 (4)建成5~7个校外产学研结合稳定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5)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专业特色、质量优良、打造“湖北建工”品牌、省内一流的专业。 三、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原理1.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有着更直接、更紧密的关联,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因此,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原则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 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为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而设置的专业,专业设置遵循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原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 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

5-附件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附件2 增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证报告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后,我院认为增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条件已趋成熟。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城市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增大,也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市城市建设,我院特申请增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并提交论证报告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背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作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而发展的产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每年均有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任务,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重庆地处中国的最中西部,是向西开放的门户。截止2013年底,总人口达到3000万人,近年来重庆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地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农转城工作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居民,城市不断扩大,对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产业的发展也越发蓬勃。 然而,据统计,重庆地区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数达百万,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达数万人,许多技术岗位是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仅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的人员占据着,这一现象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是造成建筑质量低劣、建筑事故不断发生的根源。建筑业的产品多数是公共产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工程低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影响极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生产

一线对建设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建设行业的科技水平、生产技术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建设行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本身看,高职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所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因起步较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二、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目前,重庆市内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本科毕业生很少,即使有一些也不太安心生产一线的工作,人才流失、智力流失相当严重,建筑企业生产一线基本留不住本科生;同时,由于本科是一种更加注重理论教学的普通高等教育,其过多的理论在施工现场派不上用场,而动手实践能力的薄弱又让施工企业觉得本科生眼高手低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而高职层次的毕业生理论知识够用,比中专生强;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又较本科生优秀,上岗即能顶岗,加之心态正常能安心在一线工作,完全适应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内容要求,对企业而言,也不影响企业资质评定,是层次和类别最理想的学生。 对用人市场的调查统计(多项选择)分析显示,对各种学历层次的需求状况是:研究生10%、本科生42%、大专生34%、高职生39%、中专技校生3%,除本科生以外,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排在了第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支理论基础坚实,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筑施工等五个专业(方向)。本系主要课程: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在2008年新生中设立重点专业的试点班,将按深度融合的新课程体系,新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本专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招投标与合同、成本与预算、质量与安全、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同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并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与经营的基本素质,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预算合同等专业岗位工作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建筑分支很多,要是学建筑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形体空间设计,这个主要培养目标就是面向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的,如果你想在未来从事民用建筑方面的结构设计则要把三大力学学透,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还有钢混,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虽说现在都用软件做结构验算了,但手算功底必须要有!!这会对你日后有莫大帮助的!如果要从事工业建筑设计则除了上面的课程外,钢结构也要学好!!当然现在土木工程的本科生大部分的就业方向都是施工单位了,去设计单位的只有一部分。而且不会是太好的设计单位!因为好的设计单位现在的敲门砖就是你要有硕士学历!在施工单位工作工资开始时会高于设计单位。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并非是难事,然而建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管理高于技术的倾向,而从技术转向管理,也成为诸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如何在大学阶段就为“钱”途做好准备,找到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单独招生可行性研究报告101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单独招生政策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贯彻中央战略部署,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紧紧抓住机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建设协调一致、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的改革发展模式,需要从体制、政策上真正解除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束缚。本文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力求以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政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急待建立之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规模发展、办学规律探索、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办学规律,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普通高等本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从招生情况看,2005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的53.1%。从在校生规模看,2005年全国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从院校数量看,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因此,在规模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自身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独特的办学规律。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办学宗旨,形成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形成了以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具备了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具有科学规范和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3、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地贡献。10年来,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目录第一部分一二第二部分 一指导思想 10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10 第三部分 项目一重点专业建设 13 Ⅰ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1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15 三建设内容 1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23 Ⅱ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30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30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32 三建设内容 33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44 Ⅲ林业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52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52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54 三建设内容 55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65

Ⅳ园林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71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71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73 三建设内容 73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85 Ⅴ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9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9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95 三建设内容 9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105 Ⅵ非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建设11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11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115 三建设内容11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124 项目二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第部分 一组织保障140 二资金保障141 三制度保障151 四防范风险危机153 第部分1作物生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2园林工程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3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4畜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5动物医院建设经费预算6植物保护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7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8园林规划设计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9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10食用菌生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表11生物技术综合实训中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色校园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68580956.html,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色校园规划 作者:何婷婷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30期 摘要: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规划为例,从校园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分析着手,研究其发展建设现状与文化背景,就规划设计整体性、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和建设绿色校园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规划实践中的基本思路和作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鲁班文化;特色;校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sodocs.net/doc/d68580956.html,ki.16723198.2016.30.078 0引言 大学校园是孕育学术思想、培育专业人才的场所,校园环境的建设历来受到重视。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曾说:“大学就像我们时代文化沙漠中的绿洲,校园里有美好的步行区、林荫道,而别处却没有。”可见,大学校园在世人心中已成为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写照。自由、开放、绿色、生态则成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高职校园的规划理念与高等院校校园规划理念也有所差异。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因建校时间较短,资金缺乏,大多校园基础建筑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校园景观建设较为薄弱,传统的规划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这也对当今高职校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我们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规划中就解决总体布局、校区环境融合和校园生态绿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学校概况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的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位于古城辽阳,由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5月合并重组而成。学校秉承“上善建道,精技筑邦”的校训精神,在长达60余年职业教育的历史中,不断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形成建筑、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经济管理、现代服务等近50个专业。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均位于辽阳市中心位置。总面积现有358523平方米(约合538亩),建筑面积200096平方米。南校区占地13.8万平方米,北校区占地22万平方米。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讲师资格条件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讲师资格条件 第一条评定标准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讲师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教育理论,熟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本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材教法,能独立开设专业或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具有一定的从事教育和教学改革、参与科技开发项目研究及指导助教的能力;公开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本学科研究、教学论文或科技实验报告;能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在高等职业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职在岗教师。 二、在高等职业院校或教育事业单位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服务并承担一定的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取得现资格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以上,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合格以上。 取得现资格以来,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者,延期1年申报。 (二)年度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期2年申报。

(三)受警告以上处分者,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者,剽窃他人成果者,延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满2年,且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满2年。 (二)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满4年,且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满4年。 (三)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未满4年或未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满4年,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满4年,且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满3年,取得现资格以来,如符合本条件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符合免试条件外,需取得由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 第四条专业技术工作质量(能力、水平)条件 取得现资格以来,年均授课60课时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系统独立讲授一门及以上基础或专业课程,参加科学研究、教研活动,承担科研工作或参加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教学质量评估合格以上。 二、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或从事教育科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业绩。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 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 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 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 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 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 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 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 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我市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思路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建设目标,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活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劳动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职融通、升学和就业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要把统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纳入考核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目标任务,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基本相当。同时要有效衔接全市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政策引导和校际合作,使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一定办学规模。

二是加强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2所中等职业学校(凉城和前旗职业学校)要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察右中旗和化德职业学校)要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市民族艺术学校和商都职业学校)要进入全国中等职业特色学校行列。同时市技工学校要建成技师学院;市民族艺术学校要力争晋升成为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已建成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卓资职业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我市2所高等职业院校(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和医专)要争创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向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奋斗。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的同时对外承揽业务,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 从现在开始,要以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依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要求建设几个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以学生实习、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要面向一、二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主,重点建设以马铃薯、花卉园艺为主的种植基地,以肉牛肉羊为主的养殖基地,以及机电、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一BIM技术概述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CAD技术为基础的多维建筑模型集成技术。区别于传统的2D绘图方式,决策者能通过查询建筑模型资讯能实时了解详实的模型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设计初期能大量减少设计团队成员产生各类错误,避免出现后续施工难题。计算机系统能用碰撞检测的功能,用图形表达的方式告知查询的人员关于各类的构件在空间中彼此碰撞或干涉情形的详细信息。由于计算机和软件具有更强大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相比目前的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流程,这样的方法在一些已知的应用中,已经给工程项目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1.传统建筑工程劳动生产率较低。我国BIM技术应用率极低,据调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仅是英国的1/14和美国的1/19。在传统建筑工程中,设计、制作、施工及运营等过程独立完成,分由若干个团队负责,这种运作模式将整个项目分割开来,限制了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互动。整个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图、文、数字信息呈零散状,比如图纸的绘制、效果图的生成、成本的预算或施工过程的记录等,这些任务之间彼此脱节。运用BIM把建筑各阶层联系起来,将数字模型作为信息表达的唯一方式,淘汰传统以任务为基础的应用软件,能够改变这种任务之间脱节的状况。 2.建筑工程从业者缺乏BIM人才。基于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考虑,推广和应用BIM技术势必将成为建筑工程的一大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在BIM技术人员整体数量上存在的缺口极大,这已经成为了该技术在产业中应用和发展的瓶颈。20XX年《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提及,超过五成的行业调查受

辽宁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560301)专业建设方案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身是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和辽宁省建设厅干部培训中心,2010年3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现有15个高职专业,以面向城市建设行业的工程类专业为主。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我院首批招生专业,现有高职在校生517人。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的大环境下,我国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9年6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做大做强建筑业政策,同时提出建筑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到2014年实现万亿元产值,迈入全国前五名。各市也迅速制定了支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提出了本市建筑业发展目标。 建筑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特别是生产一线的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的宠儿。在“十二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量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各地区的产业布局也已进入实施阶段,急需更多更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实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当今全国各类建筑施工类专业数量与日俱增,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随着沈阳、抚顺、铁岭三城同城,辽宁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时期,建筑业的大发展必将为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同时,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急需越来越多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出现。 2、人才需求旺盛 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急剧扩大,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省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35万,较去年同期增长14.1%,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16万人。根据辽宁省委、省政府支持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政策,结合去年全省建筑业从业人数的情况,预计在未来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咨询企业、建筑勘察设计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根据对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等管理部门,以及对沈阳华润房地产开发公司、沈阳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沈阳分公司等20余家企业的走访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整体功能结构 (3) 第二部分课程资源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5) 2.1 课程资源类型 (5) 2.1.1 媒体素材 (5) 2.1.3 课件与网络课件 (5) 2.1.4 案例 (5) 2.1.5 文献资料 (5) 2.1.6 网络课程 (5) 2.1.7 常见问题解答 (5) 2.1.8 资源目录索引 (5) 2.2 课程资源的技术要求 (5) 2.3 专业教学资源的分类体系 (6) 2.4 网站视图的版块 (8) 2.5 PC端界面需求参考图 (8) 2.5.1资源平台首页参考图 (8) 2.5.2个人学习平台页面参考图 (8) 第三部分 (10) 3.1 功能模块列表与用户角色 (10) 3.2 专业资源库的建设需求 (11)

3.2.1 专业资源库建设原则 (11) 3.2.2 运行环境要求 (12) 3.2.3 专业资源建设内容 (12) 3.2.4 专业资源库功能要求 (14) 3.2.5 性能要求 (16) 3.3 个人学习平台的建设需求 (16) 3.3.1. 运行环境要求 (16) 3.3.2. 个人学习平台建设内容 (17) 3.3.3. 个人学习平台功能要求 (17) 3.3.4. 性能要求 (18) 3.4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需求 (18) 3.4.1. 运行环境要求 (18) 3.4.2.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内容 (18) 3.4.3. 课程展示功能要求 (19) 3.4.4. 性能要求 (20) 3.5 专业资源库开放访问接口需求 (20) 第一部分整体功能结构 1.1本附件的适用范围 本附件适用于我院教学资源库硬件环境和平台软件搭建、资源库和个人学习平台和专业课程建设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