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简述综合物探资料的解释流程及方法

简述综合物探资料的解释流程及方法

简述综合物探资料的解释流程及方法
简述综合物探资料的解释流程及方法

简述综合物探资料的解释流程及方法

摘要:如何在矿产勘查中充分的综合利用好各种地球物理资料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流程及方法,总结出了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相互验证和联系,这对于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综合物探解释流程方法

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主要是进行地球物理勘查资料的数学物理解释,即地球物理场的平面、剖面空间分布特点,推断引起这些场的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并估算其物性参数,从而确定引起地球物理异常体的性质,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工作区地质构造做出推断和评价。

地球物理综合资料地质解释的一般程序为:建立物理-地质模型—异常判定(包括异常提取和划分)—异常分类及逐类(逐个)解释—定性解释—定量解释—地质解释—提出验证工程位置及技术要求—物探测井,补充收集资料,做进一步解释。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的过程详见图1。

图1综合解释流程及其反馈

一、建立物理—地质模型

地球物理研究目标的物理—地质模型是抽象化的场源体及由场源体引起的异常效应的系统,这些效应逼近地质目标并以建模所需要的详细程度概括反映地质目标的构造、规模、形状、岩石物理性质及其相应的物理场的立体分布。

(一)物理—地质模型的特点

1、典型性:物理—地质模型是将大量相似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目标体及其围岩的实际体概括成一个或少数几个典型的模型。

2、简化性:将实际的地质体组构成物理—地质模型,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无论是地层与岩性的划分、构造的区别还是地质体的形态和物性参数都要简化和近似。

3、不唯一性:由于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多解性,则根据某一种物探方法的地球物理场得到的地球物理模型都不是唯一的,可能其中有些参数是唯一的,但其他参数则是不确定的,它们可以有个变动范围或属于几种可能。

(二)物理—地质模型的建立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提交人:XXX 编写人:XXX 学号:XXXXX 编写单位:XXXXX 提交日期:XXXX

目录 第一章绪言 (3) 第一节实习时间 (3) 第二节实习地点 (3) 第三节实习目的 (3) 第二章磁法勘探(质子磁力仪) (3) 第一节原理 (3)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4) 第三节总结体会 (6) 第三章地质雷达 (6) 第一节原理 (6)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总结体会 (7) 第四章电法勘探(高密度电法) (7) 第一节原理 (8)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8) 第三节总结体会 (10) 第五章地震勘探 (10) 第一节原理 (10)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1) 第三节总结体会 (11) 第六章实习总结 (12)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实习时间 XXXXX 第二节实习地点 XXXXXX 第三节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实习为物探综合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时机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掌握客观地观察问题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 此次实习任务为勘探二教南空地地下地层情况与道路管道情况。学会操作实习所用的各种地球物理仪器,学会野外纪录和填写各种计算表格。掌握精度分配的原则和单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常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了解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解;了解应用地球物理各方法常规数据流程;了解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的地质解释的方法步骤。 第二章磁法勘探(质子磁力仪) 第一节原理 此次磁法勘探实习工作所采用的仪器是质子磁力仪。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利用磁力仪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可以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它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如铁矿、铅锌矿、铜矿等)、进行地质填图等。 拉莫尔旋进 当没有外界磁场作用于含氢液体时,其中质子磁矩无规则的任意指向,不显现宏观磁矩。若垂直于地磁场T的方向,加一强人工磁场Ho,则样品中的质子磁矩,将按Ho方向排列起来,此过程称为极化。然后切断磁场Ho ,则地磁场对质子有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一、矿物和岩石 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岩石:矿物的自然集合体。 3.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4.颜色: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映。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6.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最不完全解理) 7.断口: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无固定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称为断口。 8.岩浆岩产状: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及距离当时地表的深度等方面的特征。(分两类:侵入岩体产状、喷出岩体产状) 9.岩浆岩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 10.岩浆岩构造:指岩石中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组成的特征。 11.沉积岩结构: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等特征。 12.沉积岩构造:指沉积岩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的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13.沉积岩岩层产状: 14.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残余结构) 15.变质岩构造: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 二、地质构造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地质构造(构造形迹):残留在岩层中的褶皱、断层和裂隙等变形或变位的现象。 3.构造运动(地质运动):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组成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形和变位的运动。 4.地层: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的层状和非层状岩石的总称。 5.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作用而形成的连续弯曲变形。 6.褶曲:组成褶皱构造的单个弯曲。 7.节理:指那些有一定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裂隙。(原生节理、构造节理、次生节理) 8.断层: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

物探工作方法技术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长导线,针对重要异常带、矿化带进行,为寻找隐伏矿提供依据。 1、1:5000剖面敷设 剖面端点用全站仪或GPS RTK布设,用木桩标记;测点采用GPS RTK分段控制、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布设,用带有编号的红布标记。质量检查按“一同三不同”的原则进行,检查点在空间上、时间上大致均匀,总检查量不低于5%,精度要求达到“B级”精度要求,即在相应比例尺图上平面点位限差<±2.5mm,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2.5m;相邻点距误差限差10%,均方相对误差不超过5%。 2、野外工作方法 激电剖面法采用中间梯度装置,AB=1200米,MN=40米,点距=20米。 采用时间域激电测量,正反向标准直流脉冲供电,脉冲宽度2秒。 以上参数可根据野外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适当调整。 激电观测参数为一次电位Vp、供电电流强度I及视充电率Ms,计算视电阻率ρs。观测时,测量电极MN在供电电极AB的2/3区间移动,旁线距小于AB/5。全区装置大小、观测参数设置应保持一致。一条剖面不能在一个供电装置内完成时,每个装置接头处应有三个以上的重复观测点。供电电流应使二次电位观测值大于最小可靠值,一般应使一次电位观测的观测值绝大部分在30mV以上。野外要经常检查仪器、导线的漏电情况,对突变点、异常点应进行重复观测和加密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可靠。 3、电性参数测定 电性参数测定主要采用露头法测定,有条件时,应采集一定的岩矿石标本,用标本法测定,并分别统计。每类岩(矿)石标本不少于30块,参数测定的质量评定应以采用某一种岩性测定的全部标本检查结果来衡量,即用基本观测统计出来的常见值与检查观测结果统计出来的常见值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4、质量标准 视电阻率观测精度(<±7%),视充电率观测精度(<±12%),达到B 级精度;电性参数总平均相对误差≤±20%。

塔山煤矿综合物探施工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10217工作面概况 (2) 第二章矿井地质 (4) 第一节地层 (4) 第二节构造 (4) 第三节 10217胶带顺槽区域地质 (6) 第三章煤层 (7) 第一节含煤性 (7) 第二节可采煤层 (7) 第四章水文地质 (10)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10) 第二节10217胶带顺槽区域水文地质 (12) 第五章瞬变电磁基本原理及仪器参数 (13) 第一节基本原理 (13) 第二节仪器参数 (15) 第三节矿井震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16) 第四节矿井震波勘探的仪器参数 (17) 第六章现场施工布置及现场条件 (18) 第一节现场施工布置 (18) 第二节瞬变电磁现场施工条件 (19) 第三节矿井震波现场施工条件 (19) 第七章施工工程量预算 (20) 第八章提交成果资料 (21)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22) 第一节瞬变电磁施工 (22) 第二节矿井震波施工 (22) 第三节施工组织 (23)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大同市南郊区塔山煤矿,前身为南郊区西万庄乡上窝寨小桦岭煤矿与鸦儿崖乡官窑新井,经同煤技字(92)第123号与同地发(92)第51号文上报省煤资委申批联营,经审查以晋煤资字(1992)第140号文批准联营而组建,成为大同市南郊区塔山联营煤矿,颁发采矿许可证号为D1135号,井田面积1.32km2,批采太原组2、3、5(3-5)、8、9号煤层,生产规模150kt/a,隶属南郊区经营管理。井田面积和生产规模几经变动,1996年晋煤资字第281号文批准该矿井面积改为3.79km2,矿井设计能力为300kt/a。2011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1000002009121120050132,批采石炭系煤层,生产规模为2400kt/a,井田面积8.146km2,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30年,自2011年3月31日至2041年3月31日。本次综合物探技术探测位置位于2号煤层,2号煤层为太原组最上一层煤,分布于井田全部区域,大部可采。煤层厚度0.10-4.38m,平均3.00m,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1-5层。煤层顶板为砂岩或泥岩,底板为粉砂岩或高岭质泥岩。 为了保证1021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安全,利用综合物探技术对10217工作面10217胶带顺槽煤层底板3-5号煤层采空区富水性及空间展布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任务如下: 1、通过瞬变电磁勘探方法调查10217胶带顺槽22号测点至22号测点前640m范围,煤层底板下方3-5号煤层采空区富水情况; 2、通过矿井震波勘探方法调查10217胶带顺槽22号测点至22号测点前640m范围,煤层底板下方3-5号煤层采空区空间展布情况。 图1-1 10217胶带顺槽探测范围示意图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综合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26T14:54:36.93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8期作者:谢文科[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溶勘察的地球物理特征,接着分析了综合物探工作方法及原理,最后对物探成果及分析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谢文科 浙江有色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溶勘察的地球物理特征,接着分析了综合物探工作方法及原理,最后对物探成果及分析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综合物探技术;岩溶勘察;应用引言: 岩溶是灰岩地区较为典型的不良地质结构,它往往给基础工程的勘察和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危及上部建筑的工程安全。利用综合物探方法从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场对地下介质体提供可靠的有效信息,从而勘察出岩溶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和发育情况等。 1 岩溶勘察的地球物理特征 1.1 电磁场异常 完整岩体电阻率一般较高,岩溶为不同物质充填时,电阻率会发生变化。当溶洞为空气充填,则充填体较围岩呈现高电阻率;当溶洞为地下水或沉积物充填,则充填体较围岩呈觋低电阻率。利用充填体与围岩电磁场的差异,可以圈定岩溶发育范围。 1.2 弹性波场异常 岩溶与围岩的波阻抗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弹性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发生变化,岩体中裂隙、空洞会使弹性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弹性波在致密完整岩体中传播速度大,能量损失小,信噪比高;当岩溶充填水体、空气、沉积物时,传播速度减小,能量吸收增加,形成各种低频杂乱信号,是岩溶发育的判定标志。 1.3 重力场异常 地层岩溶发育使得部分岩体为地下水溶解,岩溶空间为不同介质(水、空气、沉积物)充填,形成低密度区,发生质量亏损。空气充填岩溶体时,质量亏损最大;水体或沉积物充填时,可一定程度补偿岩溶造成的质量亏损。可用重力计对岩溶与围岩的重力差异进行测量,实现岩溶的识别和定位。 2 综合物探工作方法及原理 2.1 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是利用广谱电磁波技术确定地下介质分布情况。在雷达主机控制下,脉冲源产生周期性的毫微秒信号,由地质雷达系统中的窄脉冲发射源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宽频域单脉冲,该地下脉冲在向探测物体内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界面产生不同强度的反射,产生反射信号。位于地面上的接收天线在接收到地下回波后,直接传输到接收机,信号在接收机经过整形和放大等处理后,经电缆传输到雷达主机,经处理后,传输到微机。在微机中对信号依照幅度大小进行编码,并以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或波形堆积图的方式显示出来,再经数据处理,用来判断地下目标的深度、大小和方位等特性参数。 2.2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是静电场理论。它是基于在地面下供垂向电测深点与电测剖面两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了64个电极,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的有机控制供电极和测量电极,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通过不同电极排列装置的控制程序实现了自动布点、自动跑极、自动供电、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自动成图成像的全过程。探测目标体和周围介质存在明显的电阻率差异是高密度电法的物理前提。通过分析地层中的土洞、岩溶的地球物理特征,不难发现,地层中的土洞、岩溶与围岩在电性上普遍存在差异:相对背景而言,或为明显的高阻异常(如被空气充填的空洞灰岩体)或为明显的低阻(被低阻物所填充,如水和淤泥充填的岩溶洞),如果采空区大小相对埋深具有一定的规模,就容易被发现。但由于其平均效应大,在确定异常体边界方面精度不高,且受表层低阻干扰严重,在工程勘察中,一般需要其他高精度物探方法的辅助。 2.3 钻孔电视成像 钻孔电视成像是通过用电视摄像机沿钻孔扫描,所扫描的图像和视频实时传递到成像处理系统,在地面的笔记本屏幕上实时监视钻孔内地质情况变化的一种方法;所扫描的图像通过软件处理可生成岩芯图片。利用井下电视可以准确观察钻孔内的岩性、裂隙、节理、岩溶发育等情况;也可以发现被钻探遗漏的薄层、夹层、以补充其不足。井下电视与普通的工业监视电视是一样的,只是其摄像部分体积较小,能放入井中,有小巧的照明光源和足够的耐压与绝缘性能,以免井水压力与潮湿的影响。井下电视是感光的,只能在清水孔中应用,对于泥浆钻孔则要使用井下声波电视。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采用了潜孔锤与钻孔电视成像RSM-DCT(W)相结合的方法;并针对其他有岩溶发育的清水钻钻孔进行钻孔电视成像观察孔内岩溶发育情况,为本工程勘察做了实时有效的补充。处理软件则采用设备配套的DCTA钻孔电视图像处理软件。 3 物探成果及分析 该部分以锅炉区域GL1测线的岩溶探测为例。该测线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场地内地面起伏相对较小,存在陡坎,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且分布不匀,局部基岩(灰岩)出露。该区域是地下水垂直循环与水平循环较活跃地带,同时该区域岩石存在岩性接触带,为岩溶的形成提供了较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 3.1 高密度电法探测成果分析 GL1测线长245m,电极间距为5m,测线采用斯伦贝谢和温纳2种装置分别进行探测。采用瑞典RES2DINV软件进行反演。图1为GL1测线高密度斯伦贝谢反演成果示意。

工程与环境物探考试复习资料(资环版).doc

杨氏模量:当外力不大应变在某一区间之A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遵从胡克定律。该区间称为线性弹性形变区。这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以符号£表示。 泊松比:介质的横向应变与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以符号o表示。 视速度:沿任一观测方向测得的速度值,并不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值,而是沿观测方向, 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这种速度称之为视速度。 潜射波:如果表层是速度随深度增加的变速层,下部是水平均匀地层,这时产生的折射波称为潜射波。 静校正:为了消除实际地形起伏及各个激发点深度不同的影响,对实测的吋距曲线形状的影响而进行的校正。 大地低通滤波器效应: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距离(或深度)的增加,高频成分会很快地损失,而且波的振幅按指数规律袞减,称为大地低通滤器效应。 惠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波前而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子波源, 这个新波源也继续传播,在一段吋间之后,新的波前血即为所有子波源波前血的包络。 同相轴:通常将相同相位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叫同相轴。 正演:就是已知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和剩余密度等,通过理论计算来求得异常的分布和规律。反演:则是已知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求场源的赋存状态(如产状、形状和剩余密度等)。稳定电流场:强弱和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为恒定电场,也称为稳定电流场。 交变电流场:强弱和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力交变电场,与其伴随的是电磁波。 固体潮:固体地球随天体运动引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 抽道集:为了进行脊加和计算速度谱方便,先把每一个共深度点的所有道集抽出的过程。纵向电导: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导值,称为纵向电导,用符号S来表示,单位为1/Q。 均方根速度:是对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共反射点时距关系,可用双曲线的时距曲线公式近似地代替。由于速度大的分层对均方根速度影响大些(或者说“权”大些),所以均方根速度大于平均速度。 地磁要素:磁场强度T、X北向分量、Y东向分量、Z垂直分呈、磁偏角D:T与正北方向的夹角、磁倾角I: T与水平面的倾角、水平强度H: T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这些量可以确定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所以称“地磁要素”。 一、产生的重力异常应具备的条件: 1.地质体与围岩之间要有一定的密度差昇; 2.密度不均匀的异常体还必须沿水平方向有密度变化; 3.待探测的密度不均匀体要具有一定的规模; 4.探测的异常体不能埋藏过深: 5.要能将异常从干扰屮分离出来,干扰要轻。 二、剖面法适合解决的问题:探测产状陡立的高、低阯体,如划分不同岩性的接触带、追索断层及构造破碎带等。对称叫级:探测基岩的起伏、构造破碎带及高阻岩脉等。 屮间梯度:寻找陡倾的高阻体,如石英、伟晶岩脉等。联合剖Ifib寻找接触带、直立的低阻体、良导体等地质体 三、常规电法与高密度电法的区别:《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屮设罝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呈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罝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带來的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程的最终环节。它包括了地层、构造、沉积以及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内容,成为油气勘探以及盆地基础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也是要把地震勘探所取得的地震资料转化成我们对勘探区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应用数字处理后提供的大量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或者一块三维数据体等地震资料,再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应用解释工作站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模拟计算、反复对比,最后给出比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绘制成图幅和图表。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在正式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步那就不会得出最后的结果。在野外把数据采集回来,要经过最后的资料解释才能够把数据转换成图表,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 正文 一、地震资料解释 包括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层解释及地震烃类解释或地震地质解释。 地震构造解释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分析剖面上各种波的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层位和对比追踪,解释时间剖面所反映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构制反射地震标准层构造图。 地震地层解释以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或是进行区域性地层研究,或是进行局部构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分析。划分地震层序是地震地层解释的基础,据此进行地震层序之沉积特征及地质时代的研究,然后进行地震相分析,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绘制地震相平面图,划分出含油气的有利相带。 地震烃类解释利用反射振幅、速度及频率等信息,对含油气有利地区进行烃类指标分析。通常需综合运用钻井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分析与模拟解释,对地震异常作定性与定量分析,进一步识别烃类指示的性质,进行储集层描述,估算油气层厚度及分布范围等。 二、地震剖面特点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前面讲的地震勘探而言。那么什么叫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呢?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很流行的垂直地震剖面技术和以往提到的地震勘探不同,它是将接收器放在已打好的深井中,接收线沿井孔布置,并借助推靠器将接收器紧紧贴在井壁上。也就是说,前面讲的地震勘探的接收器是放在地面上,而垂直地震剖面的接收器是垂直地面放在井下,故而得名。工作时首先将一组接收器下

物探工作方法

5.3 物探工作 5.3.1 激电测量 布置于面积性异常查证区内,1:1万测量网度为100×40m,1:2万测量网度为200×40m。采用中梯(短导线)装置,极距AB=1000-1500m、MN=40m。观测范围限于AB极距2/3以内,测线长度大于2/3AB时,相邻测段需有2—3个重复观测点。一线供电多线观测时,主测线距旁测线间距应小于AB距的1/5,可以用时间域激电也可以采用双频激电。 1、时间域激电 具体要求如下: (1)参数选择 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占空比为1:1,供电周期、延时、采样宽度通过该地区实验确定。 (2)发电、整流、发射与接收仪器校验 正式生产前,首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校验,待所有参数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要求发电机必须运转正常,输出电压变化不得超过5%;整流器和假负载工作正常;发射机输出功率必须稳定,电流显示应高于±1个字;接收机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正式观测前应进行生产仪器的一致性对比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3)测量方法 观测参数为一次场电位差(ΔV1)、视极化率(ηs),发射机直读并记录供电电流(I),通过计算装置系数(K),最后用公式ρs=K×△V1/I计算出视电阻率(ρs)。 (4)技术要求 每日开工前与收工后要对供电电极、接收电极、接收线、发射线进行检查,确保不漏电、连接完整;每日供电前或每次布极后,检测AB两极的接地电阻,一般在1000欧姆米时开始供电;遇河流、水塘处导线必须悬空架设,不得放入水中;供电电极入土深度应保证在0.5m以上,测量电极必须接地良好;供电电流、总场电位差、视极化率必须保证三位有效数字;当观测困难时,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查明原因后再继续工作;在野外观测中发现视极化率突变点或极化不稳时应进行重复观测,以合格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参与平

物探方法现状及未来展望

物探方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8-12-12T17:02:36.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晨阳 [导读] 工程物探方法作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勘探都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与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息息相关。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工程地质系长春 130026 工程物探方法作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勘探都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与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息息相关。通过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达到探查建筑物地基、地下管线以及地下不良地质体和覆盖层等目的,工程物探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现有的物探方法 工程物探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可以分为航空物探、地面物探和地下物探三类。根据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所依据的原理又可划分为:电法勘探、地震勘探以及电磁勘探、重力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由于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并且对场地要求较小的优点而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工程勘察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勘探精度和适用性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反射波法由于对场地的开阔程度较折射波法小并且激发所用的爆炸药量较小而被广泛使用。地震勘探是根据地层岩石之间的弹性参数差异勘探的。反射波法反映的是波阻抗界面,不同的地层其波阻抗不同从而可以根据岩石弹性参数的差异划分出覆盖层与基岩的分界面,达到探测覆盖层厚度的目的。 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探测密度高、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一定厚度或规模的软弱夹层、砂层,空洞和地下水位,对地层周围地质情况反映明显,根据岩矿石的电性差异可以对地层进行分层,有助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准确的找出病害区和基岩面,是覆盖层探测的可选方法。地质雷达具有勘探精度高,对场地范围大小和起伏程度要求不高,探测方向性好的优点,对厚度较薄的地层反映异常清晰,对于富水区、破碎带和空洞反映明显,根据覆盖层和基岩之间明显的介电常数差异可以对覆盖层的厚度进行探测。 2综合物探方法的广泛使用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勘察的对象与周围的环境或介质往往存在着某种差异,而这些差异所呈现出的天然或者人为物理场的分布特征则能反映出地下的地质特征,为工程的建设以及施工提供有效的勘探依据。然而,地下介质参数并不是由单一参数决定的,如果只是考虑单一的物性参数所得出来的物探资料很难具有说服力,地下介质的复杂性造就了物探方法的多解性,因此在勘探过程中大多是结合地质以及地球物理的特征,选择其最优的组合方法,将多种物探方法综合使用,最终通过钻探资料验证,从而得出物探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高密度电阻率法[1]是一种阵列勘探的二维勘探的方法,上世纪70年代末有学者研究发现了传统电法勘探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产生了阵列电法勘探的思想;英国学者所设计的电测深装置即为高密度电法的雏型。如下图1所示: 图1电法工作原理图 20世纪80年代,日本株会社借助于电极转换板暂时实现了高密度电法的野外数据采集,然而由于设计的不完善,这套设备并没有完全发挥出高密度电法纵横向二维勘探的优越性。至80年代末,高密度电法开始传入中国,一些高校和科研部门对高密度电法进行了技术研究,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对方法理论和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完善。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已经由二维逐步发展到三维,三维数据场的可视化已经得到了实现。高密度电阻率法由于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信息量较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中去,如基岩面的调查,建筑选址及断层等其他地质灾害探测等。地质雷达最早的雏形是1904年Husemeyer通过电磁波的信号来探测距离较远的地面的金属体,1910年德国科学家在其专利中提出了用电磁波来探测地下介质的概念,1924年,英国物理学家Edward Victor Appleton利用电磁反射波估算了电离层的高度,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方法开始逐渐被应用。然而,自从1929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奥地利地区利用电磁波脉冲探测目标体之后,通过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体开始被遗忘。 瞬变电磁法[2](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的基础是电磁感应原理,场源为人工源,因为研究的是响应场与时间的关系,又被称为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其人工场源分为2类:电偶源(即接地回线)和电磁源(即不接地回线)。 利用人工场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场,在其激发下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即一次场),在一次场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在一次场消失以后,涡流不会马上消失,它会有一个衰减的过程,此过程会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并继续传播,再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场。这样,通过分析二次磁场的信息变化,就可以得到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69688436.html,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邱信强 来源:《地球》2014年第01期 [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的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的勘探和工程勘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地勘队伍在解决相应地质问题时带来许多便利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二维成像技术和正反演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环境下勘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正反演技术 [中图分类号] P6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90-2 0引言 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是相同的,主要是根据岩石、矿石以及不同地层、不同地质体等导电性的差异,通过地面的测定,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从而准确的推断出不同地质体的分布状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凭借其测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勘探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的地质勘探方法,其工作的范畴属于直流电阻率,其采用高密度的布点进行二维电断面测量,采集的数据量大、全面、准确、观测的精度高,在我国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广泛。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野外勘探时数据处理不够精准、正反演成像技术在进行图像分析时存在误差、二维成像技术的反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测人员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更加的广泛。 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范畴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处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相同,主要是以地下介质之间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A、B两个电极向地下传递电流,然后在M、N电极之间测得电位差△V,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值Qs=K△V/I。在进行现场的勘测时,只需要将全部的电极合理的安放在一定距离的测点上,然后将多芯电缆连接到由单片机控制多路电极自动转换开关,这样机器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电极与测点之间的自动转换。测量的数据通过电极转换开关传输到微机工程电测仪,根据实测的电阻率剖面数据,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反演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得地层电阻率的分布状况,从而推断出地层结构的分布状况[1]。 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与数据处理 2.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

采空区综合物探技术方案

采空区综合物探技术方案 一、技术路线 充分搜集矿山地质勘查及开采状况资料,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深入研究,并结合地面调查,确定重点勘查区(段)和调查工作内容。具体路线为:资料收集→地面综合调查→重点地段地形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施工设计→治理工程施工和监理→竣工验收→项目总结。 二、工作方法 1、资料收集 在收集过程中既要做到全面又要保证资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避免投入不必要工作,确保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为此,须全面收集以往开展的水、工、环研究成果,地质矿产、物化探成果以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经验等方面的系统资料。 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居民状况、交通及经济概况、土地利用及规划等背景资料; 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 ③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状况资料,包括探矿权登记数据库和采矿权登记数据库等; ④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方面的有关调查资料; ⑤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料,包括现状治理面积,达到的治理效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2、综合调查 综合调查针对矿区及附近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其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区进行,重点调查历史上民采活动集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地段,为治理工作的具体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面积1km2。主要工作内容: ①进行全区地表调查,查明地表微地貌特征。 ②在查清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岩土体空间分部规律、结构类型、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调查历史及目前采空塌陷、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的现状、产生条件、发展演变过程等内容。 ③调查区内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地表水以及客水资源的工程分布、开发利用规划等,确定治理区水源条件。 ④进行治理区及其周围生长植物的适宜性调查,筛选优势树种。 地面调查技术要求如下: ①以1:2000~5000地形图为工作手图,主要采用线路穿越法,对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可辅以追索法,采用定点描述与沿途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垂直于地质地貌单元布设调查线路。

综合物探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06T10:32:18.607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3期作者:李中群钱海[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也迎来新发展,本文基于综合物探方法,重点讨论如何实现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性,随着现代化发展,物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找矿工作的效率,但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加,摘要: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也迎来新发展,本文基于综合物探方法,重点讨论如何实现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性,随着现代化发展,物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找矿工作的效率,但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加,相关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相关工作的开展不仅要结合实际,明确新技术与新方法的采用,还应该积累有效经验,不断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发挥出综合物探的实用价值,从 而最大化的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深部矿勘查;物探方法技术;应用效果 引言 在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地球物理勘探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该领域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深部资源探测的水平。因此,研究开发地球物理勘查新技术是我国危机矿山资源大调查的重要技术保证之一。铜、铅、锌等金属硫化物矿床及与硫化物密切相关的金、银矿床是我国目前危机资源大调查的重点矿种,综合物探是寻找这类矿产资源的最常用的勘探方法,在前期的找矿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1综合物探方法概述 所谓综合物探即地球物理综合勘探的简称,从实际运用过程看,其对于复杂的勘探目标采用该方式比较适合,综合物探在深部找矿工作开展方面,可以积极应对复杂地形,也可以实现其高效性。对于相关工作来说,把工作形式变得更加简单,尤其在运用有效的技术同时,这种模式符合深部找矿工作,对于一些深部金属矿山以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察有着重要作用。综合物探的运用广泛,从实际发展看,因单一形式的物探方法不能满足所有地址地形条件,其精度更是达不到有效勘察要求,所以运用综合物探方法,集各种模式,通过有效的分析,能够适合深部找矿工作开展,不仅实现了便捷性,同时在具体的找矿步骤与操作过程也十分便利,通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取得一些精准的信息数据,既简单又实用。这对于科学找矿工作的开展无非是一个有效的助力。通过综合物探方法的采用,在有效时间内,取得了科学的信息资源,助力于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深部探知矿产资源分布过程,更加便于开发与利用,不仅满足生产需要,也可以通过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与创新发展,实现矿产勘察的有效性。 2综合物探在矿产勘探时存在的难点 在使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深部矿井进行探测时,会因运动轨迹的重复性导致勘探数据出现重叠,以此增加了勘探的困难。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选用滤波、大功能发射探测仪、超常规多次叠加探测仪等降低干扰因素对勘探的影响。一般在干扰较小的位置可以选用符合要求频段,但其效果可能不理想会影响观测的品质;在干扰较大的位置可以选用将频段进行延长来促进勘探质量。常见的多金属矿勘探要求下探距离较深,也称为困扰综合物探的因素之一。对于多金属矿的勘探一般要求对矿区深部进行进一步的忙矿搜寻、延深勘探已知矿体、搜寻未开发的隐藏矿体等。对于多金属矿的延伸一般要求超过300米,此时,矿体呈现低缓的异常,此时物探受地标因素干扰度强,及时采用抗干扰方法,也难以收获较为有效的数据。由此可见,在进行矿体东西啊探测时存在着过多的干扰因素,需要创新原有技术综合发展物探方法,以合理的方式调整勘探设备,以此提升对多金属矿体开采勘探的有效性。 3综合物探的主要方式方法 3.1地面高精度磁力测量的有效方式 在进行矿体勘测时,地面高精度磁力技术,应用范围更广,涉及领域更广。通过控制强磁体中的磁性形成对磁场的把控。在出现正反磁场值异常的状况时,磁场值通过磁力方式可以实现相互控制。同一性质磁场内受到偏高磁场的作用会使磁探展现出更明显的不同磁性特质。由此可见利用高精度磁力地面测量的方式可以形成对磁场的定量解释。利用地面高精度磁力测量可以使得对磁带物上磁性不同特征的分析确定磁异常的原因。并以此确定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区别实现通过综合物探确定矿体资源,选择较好的开采方式。进行地面高精度测量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包括总基点、正常场与高度等,具体如表1所示: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此答案均为本人自己整理,如有失误敬请指正)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置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但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21. 世界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和世。 22. 节理是指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23. 某河流阶地,分布于河流上游的山间河谷中,由基岩组成,切割不同的岩层,阶面上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