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

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

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

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有哪些呢?本文是整理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的资料,仅供参考。

1 婴幼儿腹泻的分类[1]

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为“慢性腹泻”。不同类型的腹泻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2 急性腹泻的原因[1]

急性腹泻,又称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如引起秋季腹泻的轮状病毒感染。急性腹泻轻症者仅有大便次数增多,重者大便可多达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出现粘液便或脓血样便,表现感染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3急性腹泻的防治[1]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预防诀窍是合理喂养,注意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奶瓶餐具使用前要高温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

一旦感染发生腹泻务必就医并遵医嘱,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饮食干预来巩固腹泻治疗效果。所谓饮食干预就是要注意减少乳糖

的摄入,避免腹泻引发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迁延不愈。具体来说,母乳喂养儿应坚持母乳喂养,妈妈饮食偏清淡,少吃油脂食物和生冷食物,并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来喂哺母乳以减少单次乳糖摄入量降低消化负担;人工喂养儿可改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粉喝1-2周。

同时注意辅食中不要添加含乳糖的奶制品;比平常做得要稀软些;适当减少食物种类,暂时停喂可能不利于腹泻缓解的食物,如偏寒凉的水果、不利于消化的肉类和谷物中的杂粮。

另外急性腹泻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脱水,如果稀便便或水样便过多,要及时补水。

4 慢性腹泻的原因[1]

-乳糖不耐受

慢性腹泻一个常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就是乳糖消化不良。当宝宝吃奶后,其中的乳糖在小肠内经过乳糖酶的水解后被吸收利用。但有的宝宝肠道先天缺乏乳糖酶或肠道发育不成熟导致乳糖酶暂时分泌不足,致使乳糖在小肠内不能或不能全部被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性气体,刺激肠道因而导致腹痛、腹胀和腹泻。无论是吃母乳或是吃牛奶的宝宝均可发生。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典型粪便是水样便,可能有泡沫,酸臭味,然而大便常规往往是阴性的。宝宝一般食欲尚好,发育正常。

-牛奶蛋白消化不良

经常发生的、程度较轻的、非感染性的拉肚子,除了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是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大多数配方奶都以牛奶蛋

白为蛋白质来源,这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比母乳中的蛋白质难消化。宝宝的胃肠道还没发育成熟,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大分子的牛奶蛋白,一旦发生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可能表现出各种症状,其中包括慢性腹泻。

-肠道菌群失调

急性腹泻如果治疗不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也有可能会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腹泻。5 慢性腹泻的防治[1]

慢性腹泻主要通过饮食干预来预防和治疗。

-母乳喂养儿:应坚持母乳喂养,妈妈饮食偏清淡,少吃油脂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及海鲜类高蛋白食物。

-人工或混合喂养儿:可以尝试低乳糖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更容易消化,减少乳糖、牛奶蛋白消化不好造成慢性腹泻的风险。几个国际奶粉品牌均有此类奶粉。以雅培为例,其低乳糖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叫雅培亲护易消化配方,乳糖含量为2g/L,蛋白质是100%的乳清蛋白并全部水解为小分子,温和易消化。同时添加了GOS益生元,有助肠道健康,增加抵抗力。

-添加辅食:要注意宝宝是否能消化含乳糖或高蛋白的食物(如奶制品、海鲜、干果,甚至鸡蛋),如果有慢性腹泻的表现,需要延迟或避免添加这种食物。

6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1]

-注意观察宝宝精神、面色、体温和大便。

-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屁股。勤换尿布,每次温水清洁后要抹

一些护臀霜或者擦少许香油以隔绝排泄物。

小儿腹泻的家庭治疗护理方法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①预防脱水;

②纠正脱水;③继续饮食;④合理用药。根据以上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在家庭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重症需到医院治疗。1 .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可选用以下液体:

①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 ( 1 斤装酒瓶) + 细盐1.75g (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或炒米粉25g (约两满瓷汤勺) + 细盐1.75g (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 + 水500ml 煮2 ~3 分钟。预防脱水:首先给20 ~40ml/kg ,少量多次口服,4 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②糖盐水:配制方法: 白开水500ml ( 1 斤装酒瓶) + 蔗糖10g ( 2 小勺) + 细盐1.75g (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剂量服法同上。

③口服补液盐( ORS )溶液(新生儿慎用),年龄<2 岁,每天应提供ORS 液500ml ;年龄2 ~10 岁,每天应提供ORS 液1000ml ;年龄>10 岁,ORS 液能喝多少给多少,每天应提供ORS 液2000ml 。宜少量多次喂服,2 岁以下的患儿每1 ~2 分钟喂1 小勺约5ml ;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如果患儿呕吐,停10 分钟后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 ~3 分钟喂一勺);若ORS 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则喂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看医生。

2 .给患儿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

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可适当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如患儿不是母乳喂养,年龄在6 个月以内,可用患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用牛奶(或羊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腹泻好转后渐恢复正常饮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谷类混合物,有条件者可更换为不含乳糖的奶粉。如患儿年龄在6 个月以上,给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或烂饭、蔬菜、鱼或肉末等,需由少到多。

可给适量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这些食物要很好烹调、研磨或捣碎使之容易消化。年长儿则可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的食物。

3 .可选用的药物:①微生态调节制剂: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②肠粘膜保护制剂:吸附病原体,维持肠细胞正常吸收与分泌功能;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其屏障作用, 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思密达。

4 .如果患儿3 天不见好转,或3 天内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找医生诊治:腹泻次数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粪便带血。

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1.体质因素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

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2.感染因素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引起腹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另一部分可能是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

是病毒)感所引起。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根据病情可分为: 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 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 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 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引起者大便呈脓血样;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者大便可由水样转为血性。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小儿肠炎,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在夏秋季节。中医认为外感暑湿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成湿滞,阻于中焦,使之清浊升降失常,清气不升,而致腹泻。病重者,津液大耗,容易伤阴伤阳,转危变险,必须警惕。 【诊断】 1.以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以上为主症,或伴呕吐、发热。 2.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气味、颜色以及排便时的表情,以区别腹泻的虚实寒热,并和痢疾作鉴别(本病无腹痛、脓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3.注意全身状况,有无烦躁或极度委靡、口渴、皮肤干瘪等症状,及有无伤阴、伤阳的转变。 4.若有腹胀、呼吸深长、脉微、惊厥等症状,提示脱水、电解质亲乱,有并发症存在。 5.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镜检有未消化食物及脂肪滴,乳酸试验阳性;感染性腹泻,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菌等生长,也可分离出肠道病毒。 【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法很多,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内服药疗法;有应用推拿和针灸疗法;近年来外治疗法发展很快,温灸治疗有效,可免小儿服药难,深得家长们喜爱。分别介绍于下。 一、辨证论治 根据腹泻次数和寒热虚实的性质,可分为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三证,若利下津液大耗,伤及正气,又可出现伤阴伤阳等变证。治疗方法,分别给予消导、清肠、化湿、健脾;出现变证,给予救阴扶阳,随证处理。 1.伤食泻脱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黄褐泥烂或呈水样,有不消化残渣,酸臭如败卵,精神尚好,苔脉无异常。此乃伤食积滞引起,病程短暂,性质较轻。 治法:消食助运。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焦山楂、莱腋子、苍术、连翘各IOg,半夏6g,陈皮5g。 加减:暧饱明显,加麦芽10g。水煎服。腹痛苔白,病程稍长,加炮姜、广木香等份研粉服,每次1g,每日3次。并有外感风寒,发热、流涕、咳嗽,加葛根、荆芥、防风各6g,枯梗5g。

宝宝腹泻拉肚子最全应对指南0531

新生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往往很容易发生腹泻。对于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宝宝来说,腹泻不但直接影响他们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假若护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宝宝出现腹泻,最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不要以为就是简单的吃坏了肚子,或者着凉了;也不要擅自给宝宝吃止泻药。因为,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妈妈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当宝宝遭遇腹泻侵袭之时,如何才能够明眼断症,为宝宝做出最恰当的护理呢? 腹泻可能1:生理性腹泻 生下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预防:妈妈要少吃虾蟹类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 腹泻可能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预防 1、4个月以上宝宝,可从少量米粉开始,逐渐添加辅食,从2勺开始,直到宝宝肠胃适应,大便正常,才可逐渐加量。 2、添加的辅食品种一种一种加,适应一种后,再加另外一种。 3、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护理: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腹泻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

宝宝腹泻处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腹泻原因有: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以及食用过多油腻带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另外,由于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婴儿吃进带细菌的食物,引起胃肠道感染,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婴儿腹泻后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1)千万不要禁食。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婴儿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已经加粥等辅助食品的婴儿,可将这些食物数量稍微减少。要根据婴儿口渴情况. (2)保证喂水。早期发现脱水。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病儿送到医院去治疗。(3)预防脱水。用口服补液盐不断补充由于腹泻和呕吐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脱水便不会发生。口服补液盐(ORS)1000毫升,内含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医嘱,但预防脱水和治疗脱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补液盐含糖浓度为2%,研究证明这种糖浓度最利于介导盐和水进入体内,以补充腹泻时的损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认,是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的良药。 (4)不要滥用抗生素。许多轻型腹泻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治疗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思密达等吸附水分的药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泻因病毒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细菌性痢疾或其它细菌性腹泻,可以应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治疗。 (5)做好家庭护理。家长应仔细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以备化验,查找腹泻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注意让婴儿多休息,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应把尿布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晒干再用。 婴幼儿腹泻大多是由于喂养不当和饮食失调引起的,所以采用以下方法,不仅能提供营养,而且还具有止泻的作用。 一、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发生腹泻,不要轻易断母乳,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质之类的物质。而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类的物质,不易消化,所以可以把这部分乳汁挤出来倒掉。如果孩子是用牛奶喂养的,这时就不宜喂全脂奶,而应喂脱脂奶。脱脂奶可以在家里自己做,牛奶烧开再冷却后,用筷子把表面一层奶皮挑起来扔掉,反复三次,就成了全脱脂牛奶。不过,等宝宝腹泻好转后就不宜再喂脱脂奶,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二、食物止泻 1.焦米汤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制作方法是,将胡萝卜洗干净,对切开,去掉茎,然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把渣过滤掉,最后加水(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烧开就可以了。 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不能认为有病。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要点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要点 在我国,小儿腹泻病是居第2位的常见多发病。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类。多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每年有两次发病顶峰,夏季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秋季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病因 ◆(一)内在因素或易感因素 1.小儿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胃酸酸度低,杀菌才能较弱。 2.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不易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3.小儿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才能低。 4.婴儿时期各系统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容易发生水和电介质紊乱及酸中毒。 5.对食物的不耐受,非常常见的。也有先天性的酶缺乏,如一些孩子肠道缺乏一种乳糖酶,这个酶缺乏的时候也会导致腹泻。 6.要提醒的是,如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病原体多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1)病毒感染:病毒性腹泻中,有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感染。 以人类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顶峰多在秋冬季节,故又称秋季腹泻。轮状病毒特别容易进犯近端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与脱落。绒毛上皮细胞的病变,使刷状缘外表的双糖酶活性减少,双糖不能水解为单糖,反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浸透压,渗入大量水分,导致浸透性腹泻的发生。轮状病毒感染仅有肠绒毛破坏,故本病的粪便镜检阴性或仅有少量白细胞。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一般无明显的中毒病症。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病症,病程5-7天,少数较长。大便镜检一般无异常发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感染后1-3天取粪便的滤液或离心上清液染色后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 诺如病毒〔Norovirus或NV〕是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别离发现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先是称为小圆构造病毒,后称为诺瓦克样病毒,直到2002年8月才由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分为基因Ⅰ、Ⅱ、Ⅲ、Ⅳ、Ⅴ组,Ⅰ、Ⅱ、Ⅲ组还可进一步分为基因型,3组分别有8个、17个和2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多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多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熏染性和非熏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之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顺应食品

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豢养不当、冷热平衡或遇到熏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用混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用混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围。 一、未病先防 做好病前保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一)一般措施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对于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腹泻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1. 病因: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消化不良、过敏等。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2. 传播途径:小儿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粪-口传播和食物、水 源污染。 二、腹泻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粪便、使用厕 所后要彻底洗手。 2. 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熟透的食物,避免生食,尽量避免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就餐,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3. 饮食调理: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刺激性和高纤维 食物。 4. 饮食间隔:避免过度喂养,控制饮食间隔时间,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吸吮奶瓶。 5.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安全,尽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可选择煮 沸消毒后的水源。 三、腹泻的治疗方法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时,儿童会大量失水,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者口服补液粉剂。

2. 适当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可以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3. 使用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 4. 注意休息:腹泻期间,孩子需要充分休息,加强体力恢复。 四、腹泻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 脱水:腹泻时,儿童会大量失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脱水。预防脱水的措施包括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观察孩子的尿量和皮肤弹性等。 2. 营养不良:腹泻会导致儿童的食欲下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预防措施包括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汤、水果泥等。 3. 继发感染:腹泻时,儿童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引发其他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原体,定期清洁卫生用品等。 五、腹泻的就诊指南 1.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特别是伴有高热、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不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3. 注意观察:在治疗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粪便性状、食欲、精神状态等。 六、腹泻的家庭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聚病原体。 2. 定期清洁卫生用品:定期清洁儿童的卫生用品,如奶瓶、奶嘴等,避免细菌滋生。

婴儿腹泻

编辑本段诊断要点 一、大便每日四次以上,呈黄色蛋花汤样,绿色水样或白色米汤样,可带少许粘液,肉眼所见无浓血。 二、粪便镜检未发现阿米巴或其他原虫。 三、粪便培养末发现痢疾、沙门氏等致病菌生长。 四、有条件的可作特殊致病菌培养(大肠杆菌、空肠弯曲杆菌、耶氏菌等)。 五、病史应注意饮食因素或感染因素所引起的腹泻。近年最多见的轮状病毒腹泻,起病前或同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呼吸道症状。 婴幼儿急疹 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6个月以下的小儿更多见,皮疹出现前常有发热,有些伴有腹泻,但这种腹泻经过治疗易缓解,皮疹出现后,腹泻症状和发热一样,也消失了。 胃肠型感冒 多见于挑食的小儿,这样的小儿看上去就是有点消瘦,舌苔也常有地图舌和花剥苔,如果仔细问病史,家长会告诉你,以前发热感冒都会呕吐和腹泻,胃肠型感冒,以呕吐症状较常见,腹泻较轻,常不被重视。 细菌性肠炎 尤其是侵袭性肠炎早期,在脓血便出现之前,可以仅有呕吐或稀便,有些有轻度发热,此时就诊,极易误诊,常是治疗后不久家长又来找你了:小孩又发热了,拉脓血便了,有腹痛了。总的来说:鉴别诊断也有取巧的办法:对于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年龄是个关键,一般1岁以下的小儿,以母乳和奶粉喂养为主,接触污染食物的机会不大,所以以病毒性腹泻多见。而年长儿童,进食种类复杂,较易食入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夏秋季,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婴儿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母乳性腹泻 [1]母乳性腹泻,顾名思义就是由于母乳喂养引起的腹泻。母乳性腹泻是有明显的特点的,这种腹泻一般每天大便3~7次,呈泡沫稀水样,气味有特殊的酸臭味,便稀微绿,有泡沫和奶瓣,有时甚至还带有条状的透明粘液。 有些婴儿体内缺乏乳糖酶,会对母乳中的乳糖不耐受,这也是引起宝宝吃母乳拉肚子的原因之一。乳糖酶位于小肠黏膜上皮刷状缘的顶端,可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这样乳糖才能在小肠内被吸收。若

2023年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课件)

2023 年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课件〕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腹泻病是大便次数或大便性状的转变的统称 .感染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 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等 .按病程分:急性腹泻,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 2 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 个月。 一、病史采集 〔一)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于入院 8 小时内完成。 〔二〕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四〕有无中毒病症。 〔五〕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二、临床表现〔包括病症、体征〕 〔一)可有不洁饮食史。 〔二〕共同表现呕吐、腹痛、腹泻。重症呕吐、腹泻 频繁,可吐出黄绿色或咖啡色液体 ,大便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

(三〕伴有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 升等感染中毒病症. 〔四〕腹部平软或腹胀,肠鸣音活泼。 〔五〕重者合并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脱水程度 〔1〕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患儿精神 稍委靡,略有烦躁,尿量削减,口唇稍枯燥,眼窝和前囟稍凹陷。 (2)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 %~10%。患儿精神委靡或烦躁担忧,尿量明显削减,口唇枯燥,哭时泪少,皮肤苍白,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 (3)重度脱水:失水量约在体重 10%以上。患儿精神极度委靡,表情冷淡,昏睡甚至昏迷。尿量极少或无尿,口唇极度枯燥,哭时无泪,皮肤枯燥、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极度凹陷,甚至消灭休克病症。 2、脱水性质 (1 〕等渗性脱水 :最常见,血清钠为13 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可消灭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病症。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 150mmol/L。消灭皮肤黏膜枯燥、烦渴、高热、昏睡、惊厥等。

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

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 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有哪些呢?本文是整理婴幼儿腹泻防治指南的资料,仅供参考。 1 婴幼儿腹泻的分类[1] 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为“慢性腹泻”。不同类型的腹泻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2 急性腹泻的原因[1] 急性腹泻,又称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如引起秋季腹泻的轮状病毒感染。急性腹泻轻症者仅有大便次数增多,重者大便可多达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出现粘液便或脓血样便,表现感染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3急性腹泻的防治[1]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预防诀窍是合理喂养,注意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奶瓶餐具使用前要高温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滥用抗生素。 一旦感染发生腹泻务必就医并遵医嘱,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饮食干预来巩固腹泻治疗效果。所谓饮食干预就是要注意减少乳糖

的摄入,避免腹泻引发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迁延不愈。具体来说,母乳喂养儿应坚持母乳喂养,妈妈饮食偏清淡,少吃油脂食物和生冷食物,并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来喂哺母乳以减少单次乳糖摄入量降低消化负担;人工喂养儿可改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粉喝1-2周。 同时注意辅食中不要添加含乳糖的奶制品;比平常做得要稀软些;适当减少食物种类,暂时停喂可能不利于腹泻缓解的食物,如偏寒凉的水果、不利于消化的肉类和谷物中的杂粮。 另外急性腹泻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脱水,如果稀便便或水样便过多,要及时补水。 4 慢性腹泻的原因[1] -乳糖不耐受 慢性腹泻一个常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就是乳糖消化不良。当宝宝吃奶后,其中的乳糖在小肠内经过乳糖酶的水解后被吸收利用。但有的宝宝肠道先天缺乏乳糖酶或肠道发育不成熟导致乳糖酶暂时分泌不足,致使乳糖在小肠内不能或不能全部被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性气体,刺激肠道因而导致腹痛、腹胀和腹泻。无论是吃母乳或是吃牛奶的宝宝均可发生。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典型粪便是水样便,可能有泡沫,酸臭味,然而大便常规往往是阴性的。宝宝一般食欲尚好,发育正常。 -牛奶蛋白消化不良 经常发生的、程度较轻的、非感染性的拉肚子,除了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是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大多数配方奶都以牛奶蛋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是指儿童在消化道出现异常,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稀薄、 呈现液体状态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有很多种病因,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 和药物等引起,严重的腹泻会给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针对儿科腹泻病,制定诊疗指南十分有必要。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腹泻病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病程、腹泻性质、大便频率、是否有血便、发热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呕吐、腹痛、腹胀、是否有腹部包块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情和病因、 制定治疗方案都非常重要。 2.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 粪便常规、病原学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原体,判断 病情和指导治疗。 3.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轻度腹泻患儿,可通过改善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进行营养 支持治疗。建议喂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饮水量,适当补充盐分和矿 物质,保证儿童营养和水分的平衡。 4.抗菌治疗 对于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儿童,可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当的 抗生素进行治疗。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盲目使用,以 免产生耐药菌株。

5.抑制腹泻药物治疗 针对腹泻症状较为严重的儿童,可以使用抑制腹泻药物进行治疗。常 用的药物包括吗丁啉、吡坦霉素、洛哌丁胺等。但是应该慎用,根据具体 病情和患儿年龄进行选择。 6.病因治疗 对于明确的非感染性腹泻,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 针对乳糖不耐受,要通过饮食调整使之远离乳糖;对于胆汁酸吸收不良, 可采用药物疗法,如奥美拉唑等;对于过敏性腹泻,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7.评估病情和预后 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患儿病情和预后。根据病情的好转程度和 复发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8.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和调整 儿童腹泻在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也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关键。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理状态,及时纠正钠、钾、钙和氯等电解质的紊乱。 在进行儿科腹泻病的诊疗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科腹泻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诊疗水平,避免对 儿童腹泻的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 2.加强儿童腹泻病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对腹泻的认知和自 我保健意识。 3.避免用过多的抑制腹泻药物、广谱抗生素等对儿童进行治疗,尽量 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诺如病毒防治指南

诺如病毒防治指南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有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高发季节。此时正是诺如病毒发病的高峰期,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可以有效保障孩子的健康安全。 一、症状 诺如病毒可以引起病毒性腹泻,它的潜伏期不长,被诺如感染24~48小时后,我们的消化道就被“攻下”,肚子会突然咕咕作响、乱成一锅粥!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多表现“先吐后泻”,先出现喷射状呕吐。 成人患者:更多的是腹泻,会让你在24小时内“占用坑位”4~8次,粪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此外,也会出现头痛、寒颤和肌肉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还会脱水。 二、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11月-次年3月)呈现高发,又称冬季呕吐病。 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每年都会在全国引起急性肠胃炎暴发疫情。诺如病毒关键词:传染性极强、自愈性。诺如病毒虽然传播快,但是威力有限,大家只要做好预防工作,例如保持手卫生,正确处理呕吐物,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三、诺如病毒的特点和症状 1、特点 传染性较强:通过接触、水源、食物、呼吸均可传播。以群发为主,好发于幼儿园、学校等人群集中、密闭的场所。儿童易感,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无特效药及疫苗,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自限性疾病,该病通常为自限性,两三天就会好转,预后良好,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寒冷季节高发,诺如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在寒冷季节呈现高发。美国每年60%~90%的非细菌性腹泻疫情,均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广,诺如病毒是“病从口入”的典型。通常存在于患病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通过人传人,以及食物和水源的途径传播。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源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2、主要症状 发病时间: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病程发展: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保育员——婴幼儿大便异常的发现与处理

保育员——婴幼儿大便异常的与处理 —— 一、腹泻的症状、原因及处理方法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多在夏、秋季节发病,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危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1.婴幼儿腹泻的类型及症状 婴幼儿腹泻可分轻型腹泻、重型腹泻和生理性腹泻三种情况。 (1)轻型腹泻的症状 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3〜10次,呈蛋花样或稀糊状,颜色多为黄色或黄绿色,有酸臭味。患儿精神状态良好,体温正常或有低热,食欲减退,偶有恶心、呕吐,尿少,出现脱水症状。 (2)重型腹泻的症状 重型腹泻可由轻型加重而成,也可能是由大肠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大便次数高达每日10次以上,大便水分增多,粪块消失呈水样,颜色为黄色或黄绿色,有腥臭味。患儿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出现高热、呕吐,体重减轻,脱水症状明显。 (3)生理性腹泻的症状

当母乳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超过了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时也可以导致婴幼儿腹泻。多表现为婴儿每天大便几次甚至十几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呈蛋花样,颜色为黄色,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泻并不影响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要母亲调整饮食就可使婴幼儿腹泻症状得到缓解。 2.婴幼儿腹泻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婴幼儿年龄小,生长发育旺盛,所需的营养相对较多,但是他们的机体各部分器官(如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肝、肾等)发育还不成熟,调节机能差,不堪重负。而且婴幼儿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善,缺乏抵抗力,这些都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2)感染因素 婴幼儿身体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如果食用了被致病菌污染了的食物或饮用了不干净的水都会引发腹泻。当婴幼儿身体有炎症时,如中耳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也会导致婴幼儿腹泻。 (3)药物因素 滥用抗生素能够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婴幼儿腹泻。所以,如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等抗生素不能长期、大量使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 (4)其他因素

婴幼儿腹泻的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以夏秋委发病最高;临床上除腹泻、呕吐外,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二、婴幼儿腹泻是怎样引起 感染因素肠道内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炎、肺炎或中耳炎等。 非感染因素多以人工喂养不当,过多、过少、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或进不洁饮食。 气候因素过冷使肠蠕动增加,过热消化液减少 三、婴幼儿腹泻有哪些表现 轻型腹泻一般无全身症状,精神尚好,失水不明显,偶有恶心及呕吐,一天大便多在10次以下,蛋花样便。 重型腹泻胃肠道症状,腹泻每天10次以上,大便水样量多,患儿食欲低下,并有呕吐。 中毒症状多有发热,有时高达39-40℃,面色差,初时烦躁不安,病情进展,精神萎靡,直至惊厥 水电解质紊乱腹泻严重者有不同程度脱水,眼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口喝,哭时无泪等,电解质紊乱常表现为腹胀、低钙抽搐、酸中

毒。 四、婴幼儿腹泻有哪些治疗措施 调整饮食停喂不当饮食,减轻胃肠负担,恢复消化功能。 控制腹泻应用病毒唑、莪木油等抗病毒。 对症治疗降温,止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口服补液,可服用ORS 补盐液。同时吃腹泻奶粉。 五、如何预防婴幼儿腹泻发生 1.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尤其出生后最初数月及出生后每一个夏天更为重要,避免在夏季断乳。 2.添加辅食恰当,不能超之过急,应采取循序渐进方式。 3.注意饮食卫生,包括食具消毒。 4.注意气候变化,腹部要注意保暖。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故在托儿机构及医院中必须做好消毒隔离。 5.避免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以致正常菌群大量繁殖而引起肠炎。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发表时间:2009-08-06发表者:陈洁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通讯作者:陈洁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杭州310003) 一.概述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ORS(hypoosmolarity 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O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推荐使用新ORS(“低渗”ORS)配方取代以前的ORS 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新ORS的配方和组成见表1. 表1. 新ORS配方和组成 考虑到各国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低渗”ORS的组成有一个允许范围:总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