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食品环境学

食品环境学

食品环境学
食品环境学

食品环境学

第一章绪论

2.食品环境,包括原料生产环境和食品加工环境原料生产环境:原料产地环境条件,设施农业条件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品等对农产品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的总和。

3.食品加工环境: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包装,运输,贮存)中环境因素的总和。第二章环境科学基础

4.环境定义:1)广义:WHO: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以人类为中心;围绕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海洋、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5.环境的分类(按照环境要素):

1)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2)社会环境: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7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8.环境要素特性:

1)最差限制律(木桶原理);

2)等值性;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4)出现有前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9. 环境系统的特性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a.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是一个整体系统,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环境资源的有限性:非再生资源:铁、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生物(森林、水产品)、水;

c.环境的差异性: 环境的区域性,由于纬度的差异,地球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d.环境变动和稳定性:环境要素的状态和功能始终在变化,但是在一定时间内,环境又是相对稳定的;

e.环境变动和稳定性:环境要素的状态和功能始终在变化,但是在一定时间内,环境又是相对稳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f.危害作用时滞性:后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难隐患和遗传隐患。10. 三价铬: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如食物不能提供足够的铬,人体会出现铬缺乏症, 影响糖类及脂类代谢。是胰岛素的协同激素,也可增加胆固醇的代谢。

六价铬:人类确认致癌物,具有强氧化作用。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产生短期、长期致癌作用。污染的水体,自然环境下降解毒素需要100年时间。

铬盐:重要的工业原料;不锈钢、汽车等,防锈。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铬渣,没有被固定,溶于水,变成毒性很强的六价铬。

11.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12.环境问题的本质: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

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一、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

二、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三、美国多诺拉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

四、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

五、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

六、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二氧化硫、煤尘、重金属粉尘);

七、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八、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镉)。

13.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绝对容量(WQ):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由规定的环境标准WS 和环境背景值B所决定:WQ=WS-B 年容量(WA):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充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WA=K×WQ 该污染物在这一环境中的年净化率K = 污染物的输入量为A/一年后被净化的量为A’×100% 1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环境(非生物)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达到动态平衡的,相互依存的,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14.生态系统的分类(按生态环境):陆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

15.生态平衡失衡发生的原因:

a.大规模把自然生态环境转化为人工生态环境

b.大量取用生态圈中的各种资源

c.向生物圈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

16..生态系统的构成:

17.第三章(1)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物质(或因素)对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行为产生危害时,称为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来源:自然来源/人为污染.

18.环境污染的方式: 1.点源:独立的、可以确定的污染源,如工厂的烟囱、排污管道以及汽车排放等。2.面源:散在的、难于确定的污染源,如人畜粪便、农田的化肥农药等。

19.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20.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转归:a.自净作用:自然界通过理、化、生过程将有害因素减少,甚至消除到无害程度。

b.转移: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移动造成其他区域污染;

c.二次污染(Hg):原环境中浓度已经降低的污染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污染物重新进入,形成污染;

d.形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转变成另一种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也称为次生污染物;

e.进入生物体:进入生物体,造成各种危害。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污染物并逐渐积累,使该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过程。

剂量- 反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

体数而随之增加的关系。剂量-反应(效应)曲线的类型:直线型、S 形曲线、抛物线型

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与摄入量、作用时间及污染物本身的生物半减期三个因素有密切关系。

水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主要有:无机有毒物,包括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和氰化物;有机有毒物,包括苯酚、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农药等;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病菌和寄生虫等。第三章(2)水污染与食品安全

21水体富营养化:总磷含量超过20mg/m3,或无机氯含量超过300mg/m3。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分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体缺氧,造成鱼类生物缺氧死亡;藻类大量繁殖,释放藻毒素,人体通过饮水或是食用以藻类为生的水产品都会造成中毒。第三章(3)土壤污染与食品健康

22土壤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并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条件下,土壤原来固有的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土壤本身存在的矿物元素含量,如钙、镁、铁、汞、镉、砷、铬等含量,称作土壤的自然本底。

23土壤自净作用生物净化土壤环境自净作用中最重要的净化途径之一

24土壤污染:a.水体污染—污水灌溉: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灌溉时,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类型) b.大气污染—酸雨和降尘:一些厂矿排放的粉尘经大气传播沉降到地面,引起土壤污染。

c.向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垃圾,矿泥,矿渣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d.农事操作----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各种不合理的农事操作,如化肥、农药的滥用,使污染物质进入土壤。

e.综合性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的发生往往是多源性质的,因此,土壤环境的污染往往是综合污染型的。

25污水造成土壤污染的有害物质主要有:①各种有害金属:如汞、镉、铅,铬、锌、铜等;②砷化物、氰化物等有害无机化合物;③油类;④酚类、醛类、胺类等有害的有机化合物;⑤酸碱和盐类;⑥其他如致病菌类、悬浮物等。

26土壤重金属污染:汞、镉、铅、铬、铜、锌。类金属砷和非金属氟也包括其中。27镉:在自然界多以硫镉矿的形式存在。痛痛病,镉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镉的生物半减期限为16~33年。痛痛病发病机制:镉金属硫蛋白,主要蓄积在肾脏损害肾小管,使肾功能异常,尿钙增多;镉直接损伤肠粘膜,使钙吸收减少;干扰钙磷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或软化。

28铬: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六价铬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自铬矿和金属冶炼

29.砷:“砒霜”即是三氧化二砷。有机砷的毒性小,无机砷的毒性大。三价砷化合物比其他砷化合物毒性更强。

30化肥使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a.化肥中含有有毒有害的化学成分,造成食品原料安全性隐患。如:铅、镉、砷、氟,汞以及氨水中的酚

b.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植物营养营养不平衡带来的安全隐患。农业化学肥料一般包含一种或多种植物所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

c.化肥使用量的增加,特别令人担忧的是硝酸盐的累积问题: 在农业实践中,化肥过量使用,尤其是氮肥过量使用,导致植物食品原料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严重超标。

常见农药种类:杀虫剂(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杀菌剂、除草剂

第三章大气污染与食品安全

31.大气组成:恒定组分、可变组分、不定组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硫化物、氮氧化物)32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存在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33.一次污染物:SO2、CO;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34.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其它污染源

35.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100μm 的颗粒细颗粒物(PM2.5) :指粒径≤2.5μm 的细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PM2.5 更易于吸附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健康的危害极大。优:0~35 良:35~75 轻度污染:75~115 中度污染:115~150 重度污染:150~250 严重污染:250及以上

36.大气中的污染物使农作物产生可见伤斑时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毒性强弱分级,可分为三级:A级(强毒性):有HF、SiF4、03、乙烯、过氧乙酰硝酸酯及其同系物等。

B级(中等毒性):有SO2、SO3、NOx、C12、HCl、硫酸烟雾和硝酸烟雾。

C级(毒性较弱):有甲醛、NH3、HCN和H2S等。

37.(GB9137—88)规定了二氧化硫和氟化物最高浓度限制

38.SO2: 来源: 含硫燃料的燃烧. 对农作物的危害: 漂白引起失绿. 监测二氧化硫的指示植物: 紫花苜蓿;对人体的危害: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易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黏膜的富水性黏液所吸收引起呼吸道急性和慢性炎;症2)致敏作用吸附SO2的颗粒物是变态反应原,能引起支气管哮喘;3)对大脑皮层机能的影响0.9ug/L的SO2 可使脑电波受阻。4)致突变和促癌作用5)影响免疫力6)影响新陈代谢

39.氟化物:由氟在人体内的蓄积引起的典型疾病为氟斑牙、氟骨症、症状表现为齿斑、骨增大、骨质疏松、骨的生长率加快等。

40.NOx: NO2 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前体物质. 二恶英:外来,化学名称叫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 )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 )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90%来源于垃圾焚烧。二恶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代表。它们能干扰机体的内分泌,产生广泛的健康影响。强致癌第五章加工环境与食品工业

41.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SO2、酸雨危害:使土壤酸化、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损坏农作物、危害水产品。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42.氟化物危害:植物体内氟化物的累积。煤烟、粉尘、垃圾燃烧物:镉、铅、二恶英。2)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无机有毒物:氟化物、氰化物等。有机有毒物: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多氯联苯等。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重金属:铬、镉、铅、氟、汞等。

农药残留: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砷、有机汞等。化肥过量施用:硝酸盐积累、N-亚硝基化合物

43.食品加工环境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等四种。

2)真菌及真菌毒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真菌:霉菌毒素。

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病毒:口蹄疫病毒、疯牛病病毒、禽流感病毒44.食品加工的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a.食品加工、生产设备、贮存污染b.食品包装、运输、销售环境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主要是散装食品)。

45.生产车间工艺布局遵循合理原则:人流、物流协调;工艺流程协调;洁净级别协调。

46.加工车间环境要求:1)生产车间要有受控的清洁环境;2)生产车间工艺布局遵循合理原则;3)要有相关的卫生、消毒设施;4)生产设备、环保设备;5)直接入口的食品要有小包装,或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要求。6)要有消防设施

47.市场准入制度定义: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督制度。

48.对已经获得生产资格的食品企业,准入制度还明确制定了巡查、年审、强制检验、监督抽查、回访

49.市场准入制度内容:a.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制度。b.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c.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50.强制检验:包括发证检验、出厂检验和监督检验

5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七要素:(1)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2)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3)工厂的卫生管理(4)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5)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6)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7)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52.第六章食品工业环境保护与废弃物综合利用

53.塑料:白色污染(防治:推行绿色包装)

54.食品加工废弃物的利用途径:饲料应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提取功能性成分举例:果蔬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提取色素:山楂、酸枣、葡萄、辣椒、柑橘果皮;提取果胶:苹果、葡萄、山楂、香蕉、枇杷、柑橘;提取膳食纤维:苹果皮渣、梨渣、椰子渣、柑橘果皮渣;提取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酸:柑橘类、葡萄;提取籽油:番茄、葡萄、柑橘;提取黄酮:洋葱、大蒜;提取糖蛋白、多糖:南瓜子;利用果蔬的下脚料做酒精、种植食用菌等。

55.第七章食品生产环境标准与认证管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统一的规定。

56.环境标准特性:规范性、强制性(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57.. 环境标准体系构成:国家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量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环保行业标准

58.标准执行的优先级顺序: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排放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行业性排放标准优先于综合性排放标准。

59. 无公害农产品概念:是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农产品质量

标准和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的农、牧、渔产品(食用类,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60.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主要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检验方法)和产品标准三个方面。

61.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A级与A级的根本区别: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物质。A级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62.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用纯净的有机生产方式生产、经过论证并贴有“有机”标志的食品。(国际)

63.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区别:相同点:1) 三者都是以食品的质量安全为基本目标,强调食品生产“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

2) 三者都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和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签、运输贮藏标准。3) 三者都必须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实行标志管理。不同点:1)发源背景不同;2)质量标准不同;3)生产技术体系不同;4)生产基础不同;5)认证机构不同(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认可委员会。)第八章食品环境质量评价

64.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是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65. 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大气质量因子的选择(颗粒物:降尘、悬浮微粒;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CO;有害元素:氟、重金属;有机物类: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水体环境因子的选择(感官因子:味道、颜色、浊度、悬浮物、总固体等;氧平衡因子:DO、COD、BOD、TOC等;营养盐类因子:硝酸盐、磷酸盐、氨盐等;毒物因子:酚、氰、汞、镉、铅、有机氯等;微生物因子:大肠杆菌、细菌总数、致病菌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因子(重金属及有毒污染物类、有机污染物类、土壤酸度及营养盐类)

营养学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食品包装学知识点

食品包装学知识点 食品包装定义: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两方面的内容: 1、包装商品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 2、实施包装封缄等技术活动。 台湾塑化剂风波白酒塑化剂事件 包装与环境保护 我国2014年包装业产值为1.48万亿,仅次于美国。 我国每年产生的2亿吨生活垃圾,其中有4000万吨是包装物,每年仅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除PET瓶和饮料罐回收利用情况较好外,其它类型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都较低,整体回收率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平均回收率。 日本:玻璃瓶回收率超过90%、铁皮罐回收率超过87%、铝罐回收率超过86%、废纸回收率超过70%(1500万吨,节约木材4000万立方米)、PET瓶回收率超过60% 瑞士:纸、铁、铝、玻璃容器包装的重复使用率达到86%。 芬兰:各种纸张与纸板的回收率达到61% 食品过度包装 食品过度包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本身质量的鉴别,不易发现食品的腐败变质情况。一些劣质食品往往利用各种花样的包装来欺骗消费者。二是影响人体健康,有些食品在包装内附加玩具等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与食品直接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一些劣质包装经回收长期反复,有毒有害物质逐渐迁移到食品中,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影响环境,过度包装物废弃焚烧后加重环境污染。 按照规范的规定,饮料、酒的包装空隙率不高于55%,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糕点(月饼除外)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5%,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0%,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休闲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0%,包装层数2层以下;茶叶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25%,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而内装产品净含量等于或小于30 ml或30 g,可以免除包装空隙率和包装层数的要求。当内装产品净含量均大于30 ml或30 g,并等于或小于50 ml或50 g,可以放宽包装空隙率的要求,其最大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 (2008年《食品包装规范》行业标准) 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 1.包装材料的问题 国家标准规定,包装材料的卫生级别分为三等:工业级、食品级、药品级。 2.违规添加各种原料或助剂 以食品保鲜盒为例,许多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产品中添加的滑石粉、碳酸钙等竟超过了50%,有的高达80%,这就导致其中的醋酸蒸发残渣以及正己烷蒸发残渣严重超标,甚至超过国家标准上百倍(国家标准为30毫克/升)。食品温度较高或微波炉加热时,有害物质就会溶解在食物中,长期摄入会导致消化不良、肝系统病变等,甚至患上胆结石等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3.印刷油墨中苯类溶剂及重金属残留的问题。 2005年11月22日,瑞士雀巢公司宣布从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召回该公司的Nidina1、Nidina2及Latte Mio液态婴儿配方奶,召回原因是有关部门在产品中发现了通常用于包装印刷材料的可疑化学物质,并已渗入牛奶中。 食品包装业五大趋势(2015年) 1、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反思 资溪实验小学:陈云山 一、教案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 教案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 教案准备 学生:花生、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案课件等。 四.教案过程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薯可做粮食和蔬菜。甘薯可做粮食和制备淀粉。 ()播放录像:脂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脂肪) 出示几种富含脂肪食物的图片。讲解:脂肪也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它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有保温、提供能量、润滑肠道的作用。。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给人体提供能量。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像跑步、走路、写字、思考问题等都需要消耗能量,人如果缺少了它们,如同没有电,机器不能转动;就像汽车没有汽油不能行驶一样。(板书能量) ()播放两段录像: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食物有哪些?(板书维生素矿物质水)

食品环境学

(一)食品环境学研究的内容? 1.食品环境质量的基础理论; 2.食品环境污染控制与防治; 3.食品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 4.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因素; 5.食品加工废弃物的处理与再利用。 (二)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1.色素沉着 2.红斑作用 3.抗佝佝偻病 4.杀菌作用 5.提高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三)食品包装纸中害物质的来源 1.造纸原料中的污染物 2.造纸中添加的助剂残留 3.包装纸在涂蜡、荧光增白处理过程中使其含有较多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和荧光增白化学污染物 4.彩色颜料的污染 5. 成品纸表面油墨 塑料当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A.树脂本身有一定的毒性; B.树脂中残留的有毒单体、裂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 C.塑料制品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带来的毒性; D.塑料包装容器表面的微生物及微层杂质污染; E.塑料回收料在利用时一些污染物和添加的色素可造成食品污染。 2.聚烯:单体、低聚物、添加剂、回收过程引入 3.聚丙烯 4.聚苯乙烯:甲苯、乙苯 5.聚氯乙烯 (四)秸秆的应用技术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2.饲料加工技术 3.秸秆气化技术 4.植物纤维制模技术 5.编织造纸技术 (五)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效应 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 2.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异常血液趋于正常 3.降低血压 4.改善肺的换气功能,促进纤毛颤动 5.促进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还原的过程 6.改善睡眠、振奋精神即镇静镇痛作用 (六)氧化消毒的原理

次氯酸分子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并损伤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等物质释放出,而导致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 (七)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硼酸、亚硝酸盐、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氟化物 (八)环境干扰类型:噪声干扰、热干扰、电磁干扰、核辐射干扰 (九)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性 1.外源基因的安全性 2.潜在的致病 3.影响人肠道微环境 4.产生有毒物质 5.影响膳食的营养平衡 (十)食品产品标志的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有食品的标签,标签内容真实并符合标准要求。应注明产品名称、产地、产址、配料、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同时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袋上注明由国家统一制定,有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贴QS标志。 (十一)水污染的主要指标 1.悬浮物 2.废水中有机物浓度 3.PH 4.污水的细菌污染指标 5污水中有毒物质指标 (十二)无公害食品的定义、产地的要求、生产管理的要求 无公害食品的定义: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规范,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产地要求生产管理技术P214 (十三)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定义及异同点 有机食品定义: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即在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不适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的定义: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相同点:1.安全性是三品的共同点2.三品的产地环境都要求无污染3.三品的生产技术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4.发展三品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5.发展三品是应对加入WTO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6.转基因食品不能成为三品。 不同点:1.发源地不同2.标准不同3.标志不同4.级别不同5.认证机构不同6.认证方式不同 (十四)环境质量评价:指定区域的环境要素和环境整体的优劣程度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评定。 危险性分析:指系统性评估危害的危险性。包括:危险性评估,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信息交流。危险性评估包括:危险的确定、危险的特征性描述、暴露评估,

食品包装学

第一章绪论 1、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 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食品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 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包装的功能:保护商品 方便贮运 促进销售 提高商品价值 3、包装的分类标准:按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按包装结构分类; 按包装材料和容器分类; 按被包装产品分类; 按销售对象分类; 按包装技术方法分类 4、如何做好食品包装:一、了解食品本身特性并确定其所要求的保护条件 二、研究和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性能、适用范围及条件 三、掌握有关的包装技术方法 四、分析研究商品的市场定位及流通区域条件 五、研究包装整体结构和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 六、进行合理的包装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 七、了解包装测试方法 八、掌握包装标准及法规

第二章纸类包装材料及其包装容器 1、纸类包装材料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的优缺点: 优点: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品种多样、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 加工性能好、便于复合加工,且印刷性能优良 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质量较轻、缓冲性好 卫生安全性好 用后废弃物可回收利用,无污染 缺点: 2、反映纸的物理性质的指标及其含义: 定量(W):每平方米纸的质量,单位g/m2 厚度(d):指纸样在两测量板之间,在一定压力下直接测出来的厚度,单位mm 紧度(D):是纸的单位体积重,指纸的结实与松弛程度,单位g/cm3 成纸方向:纵向:与造纸机运行方向平行的方向;横向:与造纸机运行方向垂直的方向。纸与纸板的许多性能都有显著的方向性,如抗拉强度和耐折度,纵向大于横向,撕裂度则横向大于纵向 纸面:正面:指抄纸时与毛毯接触的一面,也称毯面;反面:指抄纸时贴向抄纸网的一面,也称网面。纸张的反面有网文比较粗糙、疏松,正面则比较光滑、紧密 水分:指单位质量的试样在100~105℃温度烘干至质量不变时所减少的质量与试样原质量的百分比,用%表示 平滑度:指在规定真空度下使定量容积的空气透过纸样与玻璃面之间的缝隙所用的时间,单位s 施胶度:指用标准墨画线后不发生扩散和渗透的线条的最大宽度,单位mm。它反映了加入胶料的程度。 吸水性:指单位面积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浸水60s后洗手的实际水分,单位g/(m2·h) 3、纸与纸板的区别:凡定量在255g/m2以下或厚度小于0.1mm的成为纸,定量在255g/m2以上或厚度大于0.1mm的成为纸板。但这一划分不是很严格,如有些折叠盒纸板、瓦楞原纸的定量虽小于255 g/m2,但通常也成为纸板;有些定量

食品包装学复习题

《食品包装学》复习题 填充: 第一章: 包装的功能包括()、()、()。 包装按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成()、()两类。 运输包装在强调包装的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包装的()、()等方便功能。 绿色包装是指符合3R1D原则的包装,3R1D原则是指()、()、()、()。 合理包装是指能适应合理的流通实态的包装。既不是(),也不是()。 食品包装的安全与卫生包括的内容有()、()、()的安全与卫生性 常用包装材料中具有良好的阻光性的材料有()和()。 常用包装材料中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的材料有()和()。 常用包装材料中阻隔性能较全面的材料有()和()。 常用包装材料中透气率、透水率、透湿率为零的材料有()和()。 常用包装材料中透气率、透水率、透湿率有限的材料有()和()。 常用包装材料中应用广泛的软包装的材料有()和()。 第二章: 纸类产品通常按其()或()不同,可分成纸和纸板两大类。 纸类产品通常按其定量或厚度不同,可分成()和()两大类。 包装用纸箱按结构可分为()和()两类,其中前者最常用。 包装用纸盒通常按制盒方式可分为()和()两类。 形状相似但大小和使用场合不同的纸制包装容器习惯上分成()和()两类。 习惯上纸制包装容器按()和()不同分成纸箱和纸盒两类。 用于食品外包装的纸制包装容器有()和()等。 用于液体食品的纸制包装容器有()、()和()等形式。 用于液体食品的纸制包装容器中无菌包装纸盒有()和()等形式。 具有缓冲作用的纸质包装常用()和()作为包装用纸板。 常用包装用纸板有()、()、()、()等。 食品包装常用的纸质包装形式有()、()、()等。 第三章: 塑料包装材料的阻透能力与形成塑料的高分子的()、()、()等因素有关。 常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薄膜形式有()、()、()以及弹性薄膜和高阻隔薄膜等。 复合软包装材料的复合工艺方法有()、()、() 通常按塑料的组成以及在加热、冷却时呈现的性质不同,塑料可分为()和()两大类。可降解塑料分有()、()、()以及完全可降解塑料等类型。

营养与烹饪综合实践教案

营养与烹饪 主题一:食物中的营养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2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2)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

食品与环境学

注意事项:1.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专业、年级、姓名和学号。 2.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3.本试卷需A4演草纸(0 )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食品环境学的主要任务是让人们健康等。 2.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3.土壤污染的特点是蓄积性、隐蔽性、潜伏性、地域性等。4.食品工厂环境监测包括大气污染物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和光污染检测。 5.根据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6.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区域性自然环境。 7.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8.谷类食品容易发霉,其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 9.环境标准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具有法律约束力。

10.食品生产投入品指的是添加剂。 二、判断正误,正确在括号中划“√”,错误的划“×”,并在下面写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 共10分) 1.转基因作物可以申请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但不能申请成为有机农作物。(x )2.食品工厂的废弃物比较容易的在环境中降解,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x )3.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尽量保证环境的稳定性,严格避免环境的变动性。(x )4.环境承载力指的是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x ) 5.动物福利的目的是提高对动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x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食品原料生产环境 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长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及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使该区域内的大气、土壤质量及灌溉用水、养殖用水质量均符合绿色食品大气标准、绿色食品土壤标准、绿色食品水质标准。并有一套保证措施,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 2.ISO14000 ISO14000系列标准归根结底是一套管理性质的标准。它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在制定国家标准时又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情况,尽量使标准能普遍适用。它的意义在于

环境工程第三章 习题

第三章习题 一、填空: 1、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2、影响厌氧生化反应的因素有pH 、温度、有机负荷、有毒物质。 3 、日常人们所说的废水,按其产生的来源,一般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 4、废水的物理指标包括温度、色度、气味、悬浮固体等指标。 5、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较高时分解较快,反之则较慢。 6、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目前常用的有生物化学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两种。前者用BOD 来表,后者用COD 来表示。 7、废水生化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质量第一和经济合理。 8、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一般由甲烷、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9、生化需氧量是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10、有毒物质可分为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类、;无机物类。 11、一般好氧生化处理PH值可6.5-8.5之间变化,厌氧生物处理要求较为严格,pH值在6.7-7.4之间。 二、选择题 1、溶解氧在水体自净过程中是个重要参数,它可反映水体中( D )。 A.耗氧指标 B.溶氧指标C.有机物含量 D.耗氧和溶氧的平衡关系2、在理想沉淀池中,颗粒的水平分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关系(C )。 A.大于 B.小于 C. 相等 D. 无关 3、测定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通常用( C )指标来表示。 A.TOC B.SVI C.BOD5 D.MLSS 4、在水质分析中,常用过滤的方法将杂质分为( C )。 、A.悬浮物与胶体物 B.胶体物与溶解物 C.悬浮物与溶解物 D.无机物与有机物

5、一般衡量污水可生化的程度为BOD/COD为(C )。 A.小于0.1 B.小于0.3 C.大于0.3 D.0.5—0.6 6、沉淀池的形式按(B)不同,可分为平流、竖流与辐流三种形式。 A:池的结构 B:水流方向 C 池的容积 D 水流速度 7、对污水中可沉悬浮物质常采用(B )来去除 A:格栅 B:沉砂池 C:调节池 D:沉淀池 8、在水质分析中,常用过滤的方法将杂质分为( C )。 A:悬浮物与胶体物B:胶体物与 C:悬浮物与溶解物 D:无机物与有机物9、废水中各种有机物的相对组成如没有变化,那COD与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D )。 A:COD>BOD5 B:COD>BOD5 >第一阶段BOD C:COD>BOD5 >第二阶段BOD D:COD>第一阶段BOD >BOD5 10、废水治理需采用原则是(D )。 A:分散 B:集中 C:局部 D: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11、测定水中微量有机物和含量,通常用( C )指标来说明。 A、BOD B、COD C、TOC D、DO 12、对污水中的无机的不溶解物质,常采用( B )来去除。 A、格栅 B、沉砂池 C、调节池 D、沉淀池 13、沉淀池的形式按(B )不同,可分为平流、辐流、竖流3种形式。 A、池的结构 B、水流方向 C、池的容积 D、水流速度 14、BOD5指标是反映污水中( B )污染物的浓度。A、无机物 B、有机物 C、固体物 D、胶体物 15.在水质分析中,通常用过滤的方法将杂质分为(B )。 A.悬浮物与胶体物 B.悬浮物与溶解物 C.胶体物与溶解物 D.漂浮物与有机物 16.饮用水消毒合格的主要指标为1L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小于( C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7.城市污水一般用( A )法来进行处理。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生物法 D.物化法

食品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教案 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及基本概念教学,使学生懂得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一些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生活中的营养误区,从食品营养入手防治慢性病。 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营养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贯穿营养学的参考摄入量等的概念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提问法 参考书目与资料:略 教学过程:本章(共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共分七步。 第一步:导入:介绍国内外食品营养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入手引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兴趣(15min) 第二步:讲授概念(共30min):包括贯穿营养学的重要概念: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密度、营养标签、营养学评价、恩格尔系数、RDA、ADI、DRIs、EAR、RNI、AI、UL,其中简单介绍制订EAR、RNI、AI、UL取代RDA的渊源和意义。着重讲述DRIs、EAR、RNI、AI、UL。DRIs即dietarly referece intake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四项内容:EAR、RNI、AI、UL。讲清EAR、RNI、AI、UL的关系和作用。 EAR:即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即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5%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

环境监测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辐射逆温 答:平静而晴朗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的现象。 2、硫酸盐化速率 答:由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等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演变过程生成对人类更为有害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大气中硫化物的这种演变过程的速率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3、二次污染物 答:由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者与空气中的组分发生了物理、化学等作用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4、山谷风 答:山区往往山坡受热强,谷底受热弱,使得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局部气流有规律的变化,在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温上升,谷底的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空气冷却较快,重力原因,山坡的空间沿坡下滑至谷底,产生山风。山谷风转换时往往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5、海陆风 答:海洋由于大量水的存在,温度变化缓慢,而陆地表面温度变化剧烈。因此,在白天形成海洋指向陆地的气压梯度,形成海风;在夜间陆地表面温度降低的比较快,形成陆地指向海洋的气压梯度,形成陆风,即海陆风。海陆风形成所产生的循环作用和往返作用加重环境污染。 6、空气污染指数 答: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7、光化学氧化剂 答: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二、填空题 1、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其中,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

化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2、产生急性危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短时间内有大量污染物排入、有不利于污染物迁移和扩散的条件(如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引起的逆温)。 3、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一次污染物,经过发生作用,产生一些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和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均有很大不同,毒性也比较大,这些新产生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如臭氧、硫酸盐、硝酸盐、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 4、空气中的污染物按存在状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粒子状态污染物。 5、粒子状态污染物(或颗粒物)是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多在0.01-200微米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通常分为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6、PM10是指可吸入颗粒物(或者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TSP是指总悬浮颗粒物。 7、空气污染物的常规监测项目有TSP 、SO2、NO2 、硫酸盐化速率、灰尘自然沉降量。 8、大气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9、污染源比较集中的地区,若主导风向较明显,应污染源下风向位置多设采样点。 10、大气采样的布点方法有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11、对于区域性的常规监测一般采用功能区布点法。 12、如某地区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较均匀,采样的过程中,应采用网格布点法进行布设采样点。 13、网格布点法的监测结果可以绘制成污染物空间分布图,对指导城市环境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4、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15、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扇形的角度一般为45-90度。 16、采用同心圆和扇形布点法时,要特别注意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扩散特点,在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应多布设采样点。

食品环境学 多环芳烃的危害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是目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质。此类化合物对生物及人类的毒害主要是参与机体的代谢作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和生物难降解 的特性。多环芳烃按照芳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 为稠环芳烃,即相邻的苯环至少有2 个共用碳原子的多环芳 烃,其性质介于苯和烯烃之间,如萘、蒽、菲、丁省、苯并 [a]芘等;第二类是苯环直接通过单键联合,或通过一个或几 个碳原子连接的碳氢化合物,称为孤立多环芳烃,如联苯、 1,2 - 二苯基乙烷等。 目前已知的PAHs约有200多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如大气、水体、土壤中。据研究[1],我国主要城市的大气中BaP的含量较高,北京、天津、上海、太原、抚顺等城市工业区大气中BaP的含量分别高达11.45μg/1000m3、29.3μg/1000m、 5.8μg/1000m3、3 6.7μg/1000m3、10.63μg/1000m3,我国主要河流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PAHs 的污染。王平等[2]的研究表明,在黄河兰州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 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P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杨敏等[3]测定了辽河干流15个沉积物样品中16种EPA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辽河沉积物中总PAHs含量介于2718~1479 ng/g,平均值为28515ng/g,其中蒽、菲、芴含量较高。土壤中PAHs 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据研究,天津市土壤中的PAHs 含量为20 ~ 704 μg/kg[4];环渤海地区西部表层土中PAHs平均含量为(546±8.54)μg/kg[5];东莞市农业土壤中的PAHs 含量29 ~4079 μg/kg,平均含量413 μg/kg[6]。大多数PAH通过大气排放进入环境,在水和大气、水和沉积物、水和生物体之间分布和转化,并在水和沉积物中的生物体中蓄积,而这些存在于大气和土壤中的PAHs将有可能直接被种植在农田中的农作物吸收,而最终将被带入人体中,而使人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而摄入了PAHs。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靠近高速公路生长的莴苣可检出高浓度的PAH,其污染水平与靠近高速公路的距离成反比。大气污染的大叶蔬菜如菠菜,其PAH的水平可高出10倍。焦炭厂附近生长的胡萝卜和豆子,检出荧蒽1.6~1.7 μg/kg 和芘1.0~1.1 μ g/kg(德国)马铃薯是苯并[α]芘水平为0.2~400μg/kg(德国),其皮中含高浓度的PAH。 这些受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初的农作物一部分被直接作为粮食食用,而同时把PAHs带入人体,另外大部分将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材料,生产出各种食品,而这些产品最终也同样要被消费者购买,食用,这样也把PAHs带入体内。 PAHs在环境中的存在虽然是微 量的,但其不断地生成、迁移、转化 和降解,还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 消化道进入人体,极大地威胁着人类 的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表明[7],PAHs 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均可被 人体吸收,有诱发皮肤癌、肺癌、直 肠癌、膀胱癌等作用,而长期呼吸含 PAHs 的空气,引用或食用含有 PAHs 的水和食物,则会造成慢性中毒。有调查表明[8]BaP浓度每增0.1μg/100m3 时,肺癌死亡率上升5%。我国云南省宣威县由于室内燃煤,空气中苯并芘(BaP)污染严重,成为肺癌高发区,有些乡肺癌死亡率高达100/10 万以上[9];许多山区居民经常拢火取暖,室内终日烟雾弥漫,造成较高的鼻咽癌发生[10]。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庆祖一中王艳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一些饮食方面的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知道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用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营造轻松氛围,引入学习主题 你今天早晨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学生举例)同学们的早餐很丰富,吃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食物。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它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 1.何为营养

营养---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包括吃什么?怎么吃? 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 各种营养成分分布在不同的食物中,所以我们各种食物都要吃. 2.这些饮食习惯你有吗? (1)、无肉不欢偏执型 (2)、超市当厨房方便型 (3)、夜宵补偿放纵型 (4)、早餐屏蔽型 (5)、向食物寻求安慰狂吃型 (6)、一心多用散漫型 (7)、暴饮暴食紧张型 3. 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1)营养不良的危害: 如:缺维生素A症状:口腔溃疡,经常感冒和感染、皮肤干燥。 缺钙症状:肌肉痉挛或颤搐、失眠或神经过敏、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蛀牙以及高血压。

缺铁症状:贫血、面色苍白。 缺锌症状:手指甲上白色斑点、皮肤油脂分泌过多。 (2)营养过剩的危害: 如:蛋白质过量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反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过多的蛋白质不能及时地被肠中酶的作用分解、吸收,结果被存在于肠中的细菌分解,产生出臭味和一定毒性的胺类、硫化物及二氧化碳等。它们被吸收到人体中,对人体也是不利的。 脂肪贮存得过多,人就发胖了。热能摄入量增加,营养过剩,就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看来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三、合理均衡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各种各样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份不尽相同;确保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防止膳食结构西化;“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粮”。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和薯类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慢性病。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参考教案修订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参考教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食品环境学

第一章绪论 食品环境:原料生产环境是指原料的产地环境条件、设施农业条件以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品 等对农产品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的总和。 食品加工环境是指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和流通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总和。 食品安全的含义: 一是国家和社会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食物安全; 二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问题的影响(Food safety)即食品安全。 食品与环境的关系 1.食品资源环境 土壤、大气、水和自然环境等。 2.食品原料生产环境 肥料、农药、农膜和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兽药等。 3.食品加工环境 加工用水、空气、设备、消毒、食品添加剂、技术管理等。 第二章环境科学基础 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的总体。 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 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系统:指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和。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简单的说,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和能量交换,并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的基本单位。 生态环境(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群体或群落所在的具体地段的环境。 环境容量: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题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绝对容量:指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容量:指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生态平衡: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接近平衡,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然调节(或人为调控)能 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 生态失调(生态平衡的破坏):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 状态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体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简单说,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是受限制的。

食品包装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包装的功能:保护商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 2、包装的概念: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3、食品包装的概念: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4、如何做好食品包装工作? 一、了解食品本身特性并确定其所要求的保护条件。二、研究和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性能、适用范围及条件。三、掌握有关的包装技术方法。四、分析研究商品的市场定位及流通区域条件。五、研究包装整体结构和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六、进行合理的包装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七、了解包装测试方法。八、掌握包装标准及法规。 5、评价食品包装质量的标准体系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①包装能提供对食品良好的保护性。(1)物理保护性(2)化学保护性(3)生物保护性(4)其他相关保护性:指防盗、防伪等。 ②卫生与安全。包装食品的卫牛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③方便与适销。包装应具有良好的方便和促销功能,体现商品的价值和吸引力。 ④加工适应性好。包装材料应易加工成型,包装操作简单易行,包装工艺应与食品生产工艺相配套。 ⑤包装成本合理。包装成本应指包装材料成本、包装操作成本和运输包装及其操作等成本在内的综合经济成本。 6、食品包装卫生的安全性包括哪些内容? 包装材料本身的安全与卫生。包装后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安全性。 第二章 1、纸类包装材料的主要包装性能有哪些? (一)机械性能。 (二)阻隔性能。 (三)印刷性能。 (四)加工性能。 (五)卫生安全性能。 2、纸类包材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①外观。可以用感官鉴别的纸病称为外观纸病。1.尘埃2.透光点和透帘3.孔眼和破洞4.褶子5.皱纹。 ②物理性能。1、定量(W)2、厚度(d)3、紧度(D)4、成纸方向纵向5、纸面正面6、水分7、平滑度8、施胶度9、吸水性10、透气度。 ③机械性能。1、抗拉强度2、伸长率3、破裂强度4、撕裂度5、耐折度6、戳穿强度7、环压强度8、边压强度。 ④光学性质。1、白度2、透明度。 ⑤化学性能。1、酸碱度2、纸、纸板和纸浆纤维组成的分析标准。 3、瓦楞纸箱的特性有哪些? ①轻便牢固、缓冲性能好。②原料充足,成本低,原料很多。③加工方便;可实现高度机械化和生产化。④贮藏运输方便;便于装卸、搬运和堆码,节省空间,提高其使用效率。⑤使用范围广;与各种覆盖物和防潮材料结合使用,提高使用性能。⑥易于印刷装潢。有良好的吸墨能力,印刷装潢效果好 4、纸箱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依据是什么? 1.设计原则:(a)符合保护商品要求,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b)符合生产厂包装车间的要求,装箱使用方便。(c) 满足销售者要求,便于搬运、堆垛、货架陈列等。(d)达到商品包装标志上(怕热、易碎等)的要求。(e)原材料利用最经济,排列套装结构合理。(f) 适合机械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