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香港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管理的特点

1.香港的物业也有“公”“私”之分

香港的住宅房屋按所有权性质可分为三类一是公营房屋,即由政府投资建设,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家庭的房屋,这类房屋由香港房屋署直接负责管理,这一点和我们大陆的直管公房的物业管理模式https://www.sodocs.net/doc/db13765568.html,一样;二是公私合营的房屋;三是私营房屋。后两类房屋产权一般属私人所有,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委托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物业及物业区域内的共同事务进行管理,提供服务。靠业主立案法团业主委员会居民互助委员会业主的权力得以维护由于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中处于权力中心地位,香港有关法律对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亦有详细的规定。目前,香港的业主委员会有三种组织方式。业主立案法团权力最大、业主委员会成立广泛、居民互助委员会———香港的居委会。在以上三种组织中,由于业主立案法团成立条件较高,而且是法人组织,权力很大,对负责人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全香港成立业主立案法团的大厦不多;广泛成立的是业主委员会,而居民互助委员会相当于我们的居民委员会,强调的是社区互助事务。

2.物业公司:买房必须见“东家”

在香港,物业管理公司只需经工商登记就可以承揽业务,香港政府还没有对管理公司采取发牌制度(类似我们大陆的资质证书)。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香港数量非常多。

物业公司的权力来源于大厦公契或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在香港,发展商卖房时,必须起草制定大厦公契,并报政府登记备案。公契中如有不平等嫌疑,政府可以拒绝备案。香港政府是1964年开始推行大厦公契制度的,公契的主要内容包括:物业的公共部位(全体业主共有的地方),物业管理企业、业主的权利和义务,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办法。物业管理费用标准及收取办法,违约责任的处理。发展商出售物业时必须向购房人出示经备案的公契,购房人在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时,应书面承诺遵守公契。购房人的书面承诺构成物业买卖合同的必要附件。

香港的物业管理费用模式主要是代理人制。即管理费用成本支出酬金,酬金可以按固定数额提取,也可按比例提取。一般的提取比例是10—15%,住宅的比例是10%,商业的比例是15%。另外,物业管理费也有采用包干制的,这一点与北京市普通居住小区的收费方式相似。

3.选“管家”不招标才新鲜

物业管理招投标规则:香港是一个市场经济相当发达和完善的地方,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也相当剧烈,大到物业管理公司的选聘,小到日常管理中材料的采购,均广泛采用物业管理招投标机制。

香港的市场经济发展成熟,法制健全,一切均有章可循。香港物业管理模式方面的根本大法是《香港建筑物业管理条例》,除此之外,香港还颁布了一系列条例来规范大厦及小区的物业管理,如《保安及护卫员条例》、《噪音管制条例第327章》、《空气管制条例第435章》、《少额钱债条例第338章》等众多法规,清楚地规定了在物业管理中业主、物业管理公司、租户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条例的处罚等内容,物业管理模式是在一个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中运行。

香港的法规没有华丽的辞藻,看上去很嗦,但在实际过程中,可操作性很强。物业管理中发生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条文上找到答案,有强制执行力度。如开发商的空置房是否要交纳物业管理费的问题,在《香港建筑物管理条例》上就有明确的规定:开发商必须与其他业主一样,交纳物业管理费。而在北京物业管理模式中,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五花八门,有的开发商不交任何物业管理费,有的承担50%的管理费,导致了业主、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大量纠纷的产生。

再如,对于业主欠费的处理,在香港,物业公司对欠费的业主,除采取催交等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上小额法庭追讨的方式,只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小额法庭能够当庭判决。对于拒不执行判决的,法院还可以拍卖业主的房产用于还债。

另外,在水电费的收缴方式上,香港和北京的差别也很大。香港法律规定:水电费的收缴都由自来水、电力公司自行收取与物业公司无关;而在北京,许多小区的水电费收缴任务均由物业管理完成,收不上来的费用,物业公司还得垫付。由于没有法律规定来保护物业公司的权益,物业公司得罪不起专业部门,只得忍气吞声;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他业主的权益。北京市目前也有一系列物业管理规章、政策,但主要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还没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层次不高,权威性不强,相关部门配合力度小,对业主和使用人的约束力差,物业管理纠纷不断,却难以较好地解决。

在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房屋比我们八九十年代的房屋还要新,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关系明确,平和相处,从中体现的不仅是其较高的物业管理模式水平,更有港人良好的物业管理意识。

港式物业管理专题介绍

港式物业管理专题介绍 (周波) 一、大厦公契 (一)大厦公契(Deeds of Mutual Covenant)的性质 在香港,大厦公契是一份必须在土地注册处注册的法律文件。大厦公契依照土地批约条款、城市设计条例、建筑物管理条例所规定,详细列明了各单位的用途,清楚地列明大业主、小业主及经理人所应有的权利、权益及责任。另外,公契还定义了公共权益及公共地方的划分与用途,特别在维修保养楼宇方面都有详细说明。同时大厦公契无论是对现时的业主还是将来的业主都有同样的约束力。 (二)大厦公契的产生 大厦公契通常是由发展商委托其律师制订,并由发展商、首次买家及经理人等联合签订,有时亦可能包括提供楼宇按揭的银行等。可以说大厦公契是整个物业开发项目产权多元化的产物。 (三)大厦公契——管理者权力的来源 管理大厦的权力主要来源于大厦公契,大厦公契详细列明了经理人的职责,并授予其充分权力执行对整个大厦的全面管理。如负责大厦公共地方及设施的维修与保养,为大厦购买适当的保险,拟定、收缴、追讨及运用管理费,每年公布审核帐目,执行及监察公契约规定各业主应该遵守履行的条款等等。 (四)大厦公契的发展

由于公契是由发展商的律师制定的,其他小业主并未有机会提出意见及参与制订,因此早期的大厦公契出现了许多过于保护发展商的条款,也有些大厦 的物业管理权长期操纵在发展商手中。 鉴于以上情况,香港政府于1987年10月15日发出了第一份关于非工业楼宇的《草拟新公契指引》,该“指引”规定从1987年12月1日起,凡不符合“指引”的公契不能获注册总署批签。“指引”的产生对保障众多小业主的权利、权益起了重大变化。比如“指引”规定:对于未售出的单位发展商仍需交付管理费;承包合约如超过总管理支出的20%,则必须公开招标,第一任管理公司任期最多不能超过两年,业主可以成立立案法团来监督管理公司的运作并可以更换表现不佳的管理公司等等。 (五)大厦公契与《建筑物管理条例》及守则 香港早在1970年6月已发布了《多层大厦(业主法团)条例》,于1993年5月6日经立法局通过作了大量修改,并正式改名为《建筑物管理条例》。该条例第34E条文特别规定了“公契”所必须包括的强制性条款,即经理人每年制定预算的程序、保存帐目时间、开设独立银行户口、设立特别基金、订立服务合约程序、经理人辞职、业主委员会终止经理人的委任及经理人委任结束后的责任。 换言之,《建筑物管理条例》是一部法律,“大厦公契”是受该法律制约的一份法律文件,而守则和手册则是管理者为有效执行管理及方便小业主和住户理解而编定的管理制的一部分。如:业主守则、用户消防手册、修车场使用守则、内装修规则等。 (六)名词的互用

香港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管理 一、房屋的维修、保养与管理 (一)公共屋村 香港房屋委员会非常注重其物业的保养、维修及改善。每年,屋村管理办事处与保养工程组就屋村的保养、维修进行磋商,按缓急程度和资源许可,安排工程和拨款。对于租住公屋的居民来说,由于公屋的管理、维修、保养、差饷及清洁等费用已全部包括在租金中,因此,如果发生房屋维修保养事宜,只需按规定缴租金,不必再付管理费,房屋的维修和养护可分为两类: 1.经常性养护 房屋委员会每年处理的保养工程超过20万件,属于经常性养护的工程占98%,而费用仅占养护和维修总费用的10%。经常性养护的内容包括:疏通下水道,修理破裂的上水管道,修理平顶漏水,调换损坏的窗玻璃等。在经常性养护的项目中,房屋委员会规定:90%的项目须在18天内完工,其中22%的项目在3天内完成,51%的项目须在一星期内完成。若维修工作不能及时进行,管理人员须在损坏处张贴告示,告知住户修理工程将在何时施工,何时完工。他们认为,迅速处理损坏之处,不但可增进与住户的良好关系,还可以减少住户因不满而对住房有意或潜意识的破坏。 公共屋村经常性的养护,由各屋村管理处人员负责安排。这些管理人员必须接受若干工程技术的训练,他们能够处理发生的任何损坏,安排每日需要进行的修理工作。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巡视,如发现损坏,须立即填写养护单,安排人员进行修理。如损坏是重大紧急的,就先指示屋村管理处的工人进行应急修理,然后交由保养工程承造商维修,管理处的工人只负责维修较小规模的损坏。 住户如发现损坏,可在管理人员巡视房屋时报告,或亲自前往屋村管理处,或打电话报告屋村管理人员。当管理人员接到报告时,应往现场查勘损坏的性质程度。通过现场查勘,管理人员可决定如何安排修理工作,决定修理费用由谁负责。 当工人进行维修时,若发现需要维修的地方与养护单上填写的不同时,应向屋村管理人员报告,以便避免错误或拖延施工和完工后费用上的纠纷。 维修工作完成后,屋村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视察工程是否按养护单完成,材料的使用量等,这样可作为对保养工程承造商的账单审核的依据,避免付款时发生纠纷。 2.预定计划的维修 计划维修占保养工程的2%,而费用占维修和养护总费用的90%。计划维修工程每年约有4000件,如定期粉刷房屋的外墙,重新油漆栏杆,调换水管,清洗饮用水箱等。计划维修周期,一般为5年,由房屋署保养工程科的技术人员负责,审定工程的需要、设计和施工。计划维修工程采用投标的方式,由维修承造商负责。 对于业主和住户在保养上的责任,规定为:一切公共地方、公共设施的维修由业主负责。对于内部装置,如属于正常损耗,或工程本身处理不当,或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的损坏,也由业主负责。一切因住户不小心、疏忽、错误使用而引起的损坏,包括意外的损坏,均由住户负责维修费用。 在房屋的养护和维修工程中,香港房屋委员会已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和分析资料,如产业资料的统计,监督工程的进度,费用管理和统计,维修设计,安排工程之程序,物资管理和预防性保养工程施工的日期,并发出指示等。他们还采用一些先进的仪器来检查损坏,如采用电子探测器找出下水道位置,闭路电视检查下水道淤塞等。 (二)居屋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住房调控政策经验与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住房调控政策经验与启示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陈卫东 [ 2010-04-22 ] 共有0条点评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住房市场蓬勃发展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房价过快上涨、投机气氛渐浓,许多购房者被排除在市场之外,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主要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调控背景、抑制泡沫政策和住房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破解房地产市场难题的政策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房地产问题,力争在“住有所居”和“保增长”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保低放高”,继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覆盖范围,增大住房市场交易和保有环节税负,实行以实物建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模式,加快我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的法制化进程。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住房保障模式、国际经验、住有所居 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近几年,房价节节攀升,超出了许多购房者的承受能力,超出老百姓承受能力的房地产市场必定是不可持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归纳和总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住房市场调控政策的背景、经验与教训,对完善我国住房政策、破解当前住房市场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台住房调控政策的不同背景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特殊商品。短期内需求大幅增加而供给难以及时跟进,决定了住房很容易成为投资品。生活必需品要求价格的稳定性和投资品价格的波动性之间的矛盾,是房地产市场最基本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决定了不能把所有住房问题全都交由市场这只所谓“无形之手”去解决,客观上要求由政府“有形之手”加以调节,以弥补市场失灵。 (一)提供公共住房,保障居民“住有所居”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住房矛盾不断突现,保障居民“住有所居”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住房调控政策的重中之重。新加坡有460万常住人口,国土面积仅69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建国初期,面临严重的房荒,新加坡住房形势十分严峻。为解决住房短缺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早在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推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计划,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普通收入者的居住问题上。 香港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始于1954年,当时石硖尾大火导致5万多人丧失家园,政府不得不进行安置,并于当年成立了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建立和发展与商品房市场并行的公共经济房系统。1972年,房屋委员会制定了公共房发展规则,耗资54

全球五大行-物业管理篇

全球五大行-物业管理篇 物业管理全球五大行是哪几家 物业管理全球五大行是 第一太平戴维斯 仲量联行 世邦魏理仕 戴德梁行 高力国际 五大行优势分析报告 作为具有多年物业运营、管理经验的国际地产顾问机构,五大行在世界各大城市均设有自己的办事处或分公司,业务范围涉及物业与设施管理、房产销售及租赁、不动产投资、顾问研究、物业估值、市场推广、酒店及休闲物业投资、建筑测量和工程顾问等,经验丰富,管理理念十分先进。 尽管国际地产顾问公司的业务范围都很广,但是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杀手锏”,比如仲量联行参与得更多的是项目的物业管理、租售代理、前期策划,有自己独到的经验,而高力国际的强项在于零售、招商,戴德梁行更多的涉足高端商业代理、估价、物业管理等业务。仲量联行的优势在于一手交易;世邦魏理仕的优势在于高端物业的管理上;高力国际的优势确实在于他的招商、融资能力;

第一太平戴维斯的优势在于高端写字楼和住宅物业管理上;戴德梁行的优势也在物业管理上。 世邦魏理仕 全球总部位于洛杉矶的世邦魏理仕前身为1906年在旧金山成立的“CB Commercial”。1998年,CB Commercial与伦敦的房地产服务企业“魏理仕(REI Ltd}”合并,成立世邦魏理仕。目前,包括联营公司在内,在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三百个办公室。作为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世邦魏理仕也是美国财富1000强公司之一。 世邦魏理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已超过17年,可投资管理、物业估值、研究分析、投资策略及顾问等全方位的房地产服务。 仲量联行 早期的仲量行(JLW)始于1783年,由理查〃温斯坦利创办的仲量行只是伦敦一家拍卖行。目前,仲量联行(纽约证交所交易代码:JLL)拥有超过100个办事处,业务遍及全球50个国家逾430个城市。 第一太平戴维斯 第一太平戴维斯是Savills plc旗下物业服务子公司的商号名称。第一太平戴维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商业、零售、住宅和休闲式物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其它服

香港住房政策与国内住房政策对比及启示

一、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透明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为遏制楼市投机行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香港政府不断加强新房屋预售、销售环节的透明度,降低开发商对房屋售价与现房供应的操纵,从而抑制了因新房销售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哄抬房价现象。香港政府对开发商预售、现售环节、信息披露、首次放盘量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指引文件,还明确规定了有关预售新房(含楼花)示范单位的细则。 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香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批租给受让人,土地批租主要采用公开拍卖、招标、私下协议和临时租约四种形式。香港有比较健全的土地法例体系,包括《香港房地产法》、《收回官地条例》、《土地征用法令》、《地契条款》、《拍卖地产条例》等。政府只是根据这些法例进行管理,实行有偿、有期、有条件使用土地。所有要使用土地的人都需要通过土地市场获得土地。既有垄断控制,又有自由转让。在楼市出现泡沫的时候政府采取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的做法,在楼市萧条时期政府采取减少土地供应的措施,以保持楼市的平稳发展。 完善的公屋制度。香港的公屋制度不仅包括政府出资建造建筑实体,还包括货币化的综援金制度。到1997年,香港650万居民中居住在出租公屋、政府补助出售房屋的人口达331.38万,占全港人口的51%。公租房制度与香港的房地产大规模开发几乎同步,不仅解决了众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还为香港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持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城市竞争力。

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为了抑制投资者炒房,香港引入了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目前,香港物业交易须缴纳最高4.25%的从价印花税,而“额外印花税”则分为三级税率:6个月或以内转售的交易,税率为该转售交易金额的15%;6个月以上至12个月之间转售,税率10%;12个月以上至24个月之内转售,税率为5%。换言之,持有物业的时间愈短,业主需要缴纳的“额外印花税”税率便愈高。 楼宇按揭成数调整。楼宇按揭成数也是香港调控楼市的主要手段之一,且效果比较明显。香港楼宇的按揭成数一般在5成左右。香港金融管理局根据楼市冷热程度适时调整楼市按揭成数。在楼市萧条时期上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高;楼市出现泡沫时下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低。2010年1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下调楼宇按揭成数。新政一出,之前热火朝天的香港楼市顿入寒冬。据香港美联物业的统计显示,在楼市新政出台的首个周末,香港十大指标性二手楼盘的成交量已经比前一周减少近八成,二手楼看楼量普遍下跌五成以上,还有许多楼盘罕见地出现“零成交”。 二、香港与内地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比较 香港楼市调控的针对性比内地强。一般来说,香港政府楼市调控的针对性很强,目标直指短期炒楼行为,加大炒家转手成本,进而遏制楼价快速上涨。在遏制纯投资购房者以金融杠杆炒楼的同时,也确保了真实自住型需求不受政策影响。所以香港楼市调控政策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特别是楼市泡沫期间,每一轮楼市新政出台后的数周内,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简介

物业管理系统 简介 目前物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许多业务的处理和操作工序繁杂,统计汇总工作量大、信息可靠程度差; 2、客户服务界面繁琐、复杂,使得客户提出服务申请时无所适从,企业内部易于产生扯皮现象,造成服务响应的延迟和服务质量的低下;

3、对客户的计费和收费不能直观监控和催交,导致业务人员经常性的不能按时出帐和结帐; 4、对于设备的保养不能严格按照设备的要求来定期完成,往往在出现故障才去维修,这样不但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反而会大大缩减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5、库存材料、物品的管理不清,采购、入库、出库价格体系混乱,数量变动频繁,导致经常性的出问题; 6、对于数据资源的管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编码和分类,退、调、换等档案记录可靠程度差,而且很难进行决策数据的统计; 7、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信息交换缓慢、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时常出现一个作业在多个管理部门重复作业的情况。而且,随着物业公司的扩大,承接的物业增多,所属单位地域分散等,出现信息传递失真,团体工作失控等问题; 8、各种经营决策所需的数据采集难、准确率低,所得数据具有滞后性; 9、企业领导无法对业务过程进行监控,对企业资源无法进行科学地、有效地、及时地最优化配置; 10、大量的极其有价值的历史数据(特别是维修保养记录)被丢失,对企业业务的长期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功能模块 物业管理系统的一级栏目是指物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共十大模块。每个大模块下有二级栏目,是各个一级栏目下具体的功能模块。

序号一级栏目二级栏目 1 业主信息用户信息查询房屋更名查询产权变更查询房屋属性查询 2 车位管理车位图表车位信息车主信息车位使用查询 3 收费管理用户缴费缴费查询预付余额查询收据余额查询打印缴费通知收费员绩效查询收费统计分析报表 4 客服中心投诉管理维修管理装修管理服务申请钥匙管理寄件管理 5 设备管理设备资料设备保养故障维修 6 仓库管理仓库物料物料库存入仓单出仓单进销存 7 社区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重大事件绿化保洁车场管理 8 人事行政人事管理文档管理会议记录信息发布 9 报表管理房产资料住户资料租赁资料收费通知催款通知收款收据预收清单押金清单财务报表装修管理维修管理服务申请投诉管理钥匙管理寄件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物料保安消防保洁绿化社区活动文档管理会议纪律费用收取情况年度统计 10 系统设置系统参数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初始化数据库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打印设置房产设置费用项设置 模块功能介绍 1、基本信息设置 小区及房屋资料包括有:楼号、楼宇单元、楼层、房号、房型、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建面与套内二选一)产权状况、房屋备注。

中国大陆地区与香港地区汉语外来词对比研究

内容提要 外来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在对汉语外来词的由来及其历史状况作出初步探讨的基础上,着重比较中国大陆地区与中国香港地区在外来词借入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索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目录 0.引言 (1) 1. 汉语外来词研究 (2) 1.1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 (2) 1.1.1第一次高峰.古代西域/佛教 (2) 1.1.2 第二次高峰.近现代西学东渐 (3) 1.1.3 第三次高峰.当代改革开放 (4) 1.2 外来词引入的六种方式 (5) 1.2.1音译 (5) 1.2.2意译 (5) 1.2.3形译 (5) 1.2.4半音半意译 (6) 1.2.5音译加表意字 (6) 1.2.6直用原文 (6) 2. 香港地区汉语外来词与大陆地区汉语外来词的差别8 2. 1译法的不同 (8) 2.1.1普通话曾用过音译,但后改为意译而香港则一直为音译8 2.1.2普通话为意译,而香港则为音译 (9) 2.1.3香港为音译,普通话原来就有 (10)

2.1.4同是音译,但用字却不同 (10) 2.1.5同是意译,译法不同 (11) 2.2 语义的变异不同 (12) 2.2.1 词义的变异 (12) 2.2.2 词用的变异 (13) 2.2.3利用词义的变异造变义混合词 (13) 2.3差别的原因 (14) 2.3.1不同的历史文化积累、社会环境,从根本上造成了 两地对外来词的不同态度和倾向 (15) 2.3.2 两地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 (16) 2.3.3 香港地区独特的外来语借入过程 (17) 2.3.4 粤语独特的语音特色 (18) 3. 结语 (20) 注释 (23) 参考文献 (24) 论文摘要(中文) (1) 论文摘要(英文) (1)

物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内容

1. 物业 1.1 物业的起源与含义 A.物业管理的起源 物业管理于1860年起源于英国,到现在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虽然在中国只有约十几年的时间,在当时英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房屋的需求也相应增大,这就导致了居住环境变的恶劣,房屋设施损坏严重,租金拖欠问题突出。OC tacia Hill女士为其物业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获得了成功,首开物业之先河。从此物业管理逐的到世界各地,并不断发展成熟。 香港的物业管理也是沿自英国(殖民地)。大约在50年代,香港可以说是没有物业管理,使早期发展的一些物业因无维修保养、日久失修而开始破落,居住环境恶化。到了这种地步,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防止建筑物过早残旧是有效的物业管理不可缺少的条件,且可使物业增值、保值。在5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兴建了大量的廉租屋以应付需要。因而从英国聘请了多位专业人士来港从事物业管理。可以说专业物业管理是由政府引进的。到了60、70年代,由于大量大型私人楼宇的兴建,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而住户的生活素质也在炎提高,对完善的专业物业管理所提供的服务更加重视,也开始逐成熟。 我国的物业管理大家在5年前可能还没有听过,其实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

司是在80年代初在广东成立的。开始多数是以合资的形式负责外销楼的管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物业管理迅速在中国推行开来。现在,我可以说在座的各位很幸运,因为大家加入了一个被誉为十大朝阳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 香港与中国的物业管理公司目前基本上都有两类,一类是依附于大型发展商的物业公司,台香港长江集团、恒基,大连的万达,他们通常只管自己的物业,竞争相对较小;另一类就象我们戴德梁行,没有自己的物业,但是优势是比较专业,并且对中小业主来说心里感觉更好。因为我们更加可以照顾到他们的利益。 B.物业管理的含义 说到物业管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物业”。“物业”一词是由英文“property”引译而来的。就我们所称的物业管理公司,在英文就是“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property”的本意是比较广的,包括“财产、资产、拥有物、房地产”等。但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来说,物业是由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建筑物及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场地。它可以是一个住宅小区、一个单栋公寓,或是一个写字楼、商场和宾馆等。 1.2 物业的分类

香港的公屋

香港的公屋 周昀皓发表于2013-04-16 08:57 一般人想到香港可能会联想到大厦林立的商业区,或者亮丽的购物中心,但其实对很多香港当地人来讲,公共屋村(简称公屋)才象征了香港普罗大众的生活。 从香港的统计来看,香港人口约有710万人以上,而且这数字年年有上升的趋势,香港土地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大约是上海的1/6,人口密度自然非常高,在世界上也是头三位高密度地区之一,而且香港的地形是山地较多,平地较少。 所以,一般住宅的购入金额非常高,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富裕阶层才有能力拥有。一般市区高层住房(私家楼)的价格,大约需要一个普通香港人11年的薪资,比起在日本东京首都圈买房需要的5-7倍年薪,在香港买房更为困难。 居者有其屋 为了解决香港地少人多、楼价高带来的中低收入人士住房问题,香港政府通过公屋政策及政府资助,给大部分香港人提供了一个安身之所。 目前,香港700多万人口中约半数都住在这类政府资助的公营房屋里,其中租住公屋的人数为三成。以公屋为例,每月租金只为一般低收入家庭收入的一成左右。每个屋村都有配套的文娱康乐设施,球场、公园、诊所、商场和商店街等。 以一般一家四口为例,居住面积大约只有50平方米,生活空间较为狭窄。但香港的公屋制度不但保障了每个香港人都能获得城市生活的基本居住需求,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安定的起点。 很多香港人都在公屋长大,毕业后或许先帮父母搬去环境更好的公营房屋(例如居屋),然后自己再存钱搬去私家楼。或结婚后,夫妇继续住在旧的公屋单位里,买复数的住宅单位作出租或炒卖的投资目的,最终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 在街头访问一般的香港单身人士,人生最大的目标是什么? 听到最多的回答是“买屋”。比起结婚优先考虑买屋,这可能是像香港这类环境才有的现象。狭窄的居住环境或许正是鼓励香港人一步一步往上获得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动力,也是很多人的共同原点,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香港人都对公屋带有很特别的感情。

物业管理系统方案(思源)

物业管理系统 本系统包含两个部分:业务处理部分和数字化社区管理部分 一、融合ISO9000思想,以ISO9000文档为指导 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中全面融入ISO9000思想,所有工作流程,所有工作记录均以ISO9000文档为指导,并依照ISO9000管理思想,对所有工作都有相应的统计、分析。 二、提供ISO9000专家服务 在向用户提供ISO9000文档管理工具的同时,还提供一套标准的物业ISO9000文档,以指导用户的工作。 三、采用VFP6.0 做开发工具,实现对象化编程 VFP6.0全面继承了FoxPro2.6的全部功能,同时又具备强大的可视化和对象化编程等特点,使编程直观,界面美观,便于开发,可维护性强等优点,同时,VFP6.0 与FoxPro2.6 属同一类产品,数据迁移方便,系统升级迅速。 四、功能覆盖整个物业行业 本版本即包括管理公司的内容,又包括管理处内容,涉及物业类型包括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多种类型,在管理的广度上包括房管、客管、收费、设备、保安、消防、行政、人事、清洁、绿化等,功能覆盖整个物业行业。 五、界面友善,操作方便 本系统全面采取客户自定义模式,可随物业公司所管理的物业或者楼盘的情况而设定,并且各种类别的划分可由客户自行确定。 六、灵活的用户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细化到每个功能,用户以不同身份登录,可进入不同的功能模块,并且实现不同的功能。 七、压缩备份 系统可自动或手动对数据进行压缩备份,即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又能节省用户的硬盘资源。 八、使用安全 本系统有很强的保密性和数据安全情况,通过对数据加密和系统权限管理,便各部门只能处理和查询本部门内的工作,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同时结合数据备份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安全,不至应各种意外情况使得宝贵的数据损坏或丢失。

香港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香港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小组成员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李帅(902055140):整理物业发展资料 张国华(902055141):搜集资料 陶光森(902055143):整理物业产生资料 汪淑敏(902055145):重新整理全部资料,整合文章 李志敏(902055147):搜集图片 周丽琴(902055148):搜集资料 向阳(902055149):最后审稿,修改 一、香港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从香港物业历史发展的进程考察,香港物业管理来源与英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又有所发展。英国物业管理专业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1880-1886年间,有一位名叫奥克维娅·希尔的女士,在出租自己的物业后,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要求承租者严格遵守,从而改善了居住环境。 为此受到英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始在国内普遍推行物业管理工作(一)、香港物业管理的兴起 香港物业管理专业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60年代开始,民间发展商在香港兴建了多层房屋以单元形式出售。多层房屋管理大都交给即将退休老人负责看管。由于他们缺乏维修保养知识和防火知识,又体力不济,难以阻止某些无视公共道德的承租者对他人的干扰,致使楼宇设施缺乏保养,环境卫生恶劣,防火道被占,隐患很大,业主权益没有保障,住房安全存在危险,这些问题受到了人们和政府立法局的关注 由于对住房的需求量很大,单靠政府兴建大厦和屋村,缺房问题仍然严重,于是发展商也积极投资大型建筑。当第一个大型私人屋村向政府申请规划许

可证时,政府一方面乐意采纳这种建屋请求,另一方面担心人口如此密集的大型屋村一旦建成,倘无良好的管理,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在批准其发展计划时附上若干条件,要发展商承诺在批地契约后的全部前期内妥善管理该屋村。由此,也就出现了由发展商为私人屋村提供专业化管理的形式。 总之,60年代政府为公共屋村、发展商为私人屋村提供的专门管理,使新建楼宇有了前所未有的优良服务。 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长,建筑高层和屋村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单靠政府或开发商提供管理服务难以适应,于是,发挥住户的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显得必要。为此,香港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多层建筑物条例》,确定业主可以“参与管理者”的身份,组织“业主立案法团”。“业户立案法团”由多数或半数以上的自主业主组成,是合法的管理组织,它可以收取管理费,可以雇用员工,也可以委任专业管理公司,为大厦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这样,就使楼宇和屋村的管理更臻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香港的屋村多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而私人开发商零星开发大单憧大厦被个别住户一个个单位买去的物业则多由“业主立案法团”自己管理。前者中一些大型屋村,如“美孚新村”、“太古城”等,规模很大,还建有商场街市等公共设施。入伙之初即交专门物业管理人员管理,并有物业管理的策划与屋村的发展相配合。20余年来,其物业管理水平仍然为人称道。“9物业立案法团”推行虽然也20余年,但是在香港并不普遍,而且其中少有专门人才,因此,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太好。 (二)、香港物业管理的发展 进入80年代,香港政府倡导“良好大厦管理”,鼓励大厦小业主积极参与大厦的日常管理事务,使得管理服务更具活力、更加蓬勃发展。在这期间,成立了“私人大厦管理咨询委员会”和“香港物业管理公司协会”。“私人大厦管理咨询委员会”主要为多层大厦业主立案法团及大小业主提供咨询服务,1987年设立工作小组,向政府建立制定“公共契约指导”并推动修订“不公平公契” 等重点工作。1989年,成立了“香港物业管理公司协会”,主要的物业管理公司都是协会成员,协会可以代表物业管理人士发言,也可以对同业进行监督。这些组织的建立,使得香港物业管理更加全面、深入,更具有群众基础和权威性,更能适应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因而成为人们公认的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里程碑。 从香港楼宇和屋村管理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即清楚表明这种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反映露出这种管理正逐步走向专业化和民主化,而且将相互补充,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正如英国管理学会香港分会副主席莫志雄先生1991年1月在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和深圳市房产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住宅小区及高层管理培训班”的讲课中所说:“在本港物业管理的未来发展,业主会进一步参与管理自己的楼宇,不过,我亦相信物业管理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在为新楼宇的设计已比以前复杂多了,而人们对物业管理服务水准的期望也亦越来越高。我确信物业立案法团和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同时存在,亦会继续并存,而且和谐地一起工作”。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安置1953年石硖尾大火灾民而兴建徙置大厦开始至今已51个年头,其实,这漫长的历程与香港整个社会的经济、民生以至文化结构的转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香港公租房

二、公租房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比较 (一)经验介绍 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4 平方公里,分为18个行政区域,约706万人口,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1953 年12 月, 香港九龙石硖尾寮屋区遭遇火灾, 五万多居民变得无家可归。香港政府为安置因为火灾而失去住房的居民采取了急救计划,为灾害的受害者和赤贫人员兴建了一些紧急及基本的安居住所, 也是从那时起, 香港政府把公共住房变成了政府建设的计划。自1954 年开始实施公屋制度起,经过50 多年的努力,香港政府通过住房保障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香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成为世界上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一个成功典范。 香港政府于1973年4月1日颁布并实施了《香港房屋条例》,从并成立了专门的法定机构—香港房屋委员会(以下简称“房委会”)。房委会主席由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兼任,房屋署署长则为房委会副主席。房屋署是房委会的执行机关。除主席及副主席外,房委会成员还包括两名官方及26名非官方委员,全部由行政长官委任。所有非官方委员都是以个人身份接受委任。 根据房屋委员会的资料,至2011年6月,香港共有公屋72.13万套,超过200万香港人居住其中,约占香港人口的1/3。香港的住房市场包括四个部分:公营永久房屋,47.7%的香港人居住在公营永久房屋中,其中租住单位30.0%、资助出售单位17.7%;私人永久房屋51.8%;公营临时房屋(自2006年起不再适用);私人临时房屋0.5%①

(数据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下同)。从住宅套数上看,公营房屋共计1137千套,其中房委会公营租住房屋单位708千套,房委会中转房屋单位5千套,房协租住单位34千套,房委会资助出售单位374千套,房协会资助出售单位16千套;私人房屋1433千套。类比我国公租房在建设档次、供给方式和保障对象上的情况,香港的公营租住房屋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全港公屋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内,分别为市区(包括港岛及九龙),扩展市区(包括东涌、沙田、马鞍山、将军澳、荃湾、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天水围、大埔、粉岭、上水、屯门及元朗)和离岛(不包括东涌)。房委会设有公屋轮候册,以便为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提供公租房,轮候册可于各屋办事处、分区租约事务管理处、深水房屋事务询问处、房屋署公屋申请分组及各区民政事务处免费索取。申请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公屋轮候册,房屋署对所有符合资格的公屋申请者依先后顺序进行登记,并将严格依照轮候册上的申请书编号及申请人所选择的地区,依次办理审查及配房手续。所有申请者必须通过公屋轮候才能获得公屋配置。 1.公租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标准 (1)配租对象 房委会根据申请人不同,将公租房计划分成四种类型。(1)一般家庭申请计划。这种申请计划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向房委会提交申请。申请人在填写公屋轮候册时,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申请者必须是年满18周岁,其家庭成员拥有在港永久居住权;18周岁以下的

中控物业智能系统介绍

中控物业智能系统介绍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项目背景及意义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关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于物业行业,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应用,更多的在于智慧社区的上层应用,而对物业行业日常的生产管理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从物业业主方面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中,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业主与物业使用人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以及业主需求日益复杂化和差异性,对物业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物业服务企业本身来看,目前,在全国约4万余家物业服务企业,按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划分,一级资质企业不足2%,二级资质约占10%左右,约88%的物业服务企业是三级资质,属于典型的扁平型金字塔结构。具有竞争优势、经营特色的一、二级物业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省区,三级物业服务企业则同质性强,缺乏服务新手段和新技术,业务范围主要以提供普通的公共服务为主,如清洁卫生、秩序维护、车辆管理、绿化养护等,在物业管理行业转型时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服务性行业,物业管理企业在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和降低其运营成本。 从国家层面看,物业是关乎民生和民心的一件国家大事,从安生立命这个民生之本上,推动“欢乐和谐、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建设,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改善民生当前居住环境和解决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的关系上,这是体现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收获民心爱戴的信息,是促进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最有力举措。同时,物业行业的发展将成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社区的安全、环保、节能运行,对建立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以“互联网+”技术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实现物业智能优化管理系统,是物业日常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万科物业EBA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已走在国内物业智能信息化管理的前端,我公司通过对物业行业的设备和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互联网+物业智能管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物业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北京多个物业公司的市场进行调研,目前物业管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如下: ?生活用水、消防水泵等水泵突停; ?停电(弱电室跳闸); ?污水井的污水溢出。经常会出现堵塞,导致污水回灌和溢出等现象。 ?生活水箱、消防水箱等水箱的溢出。水箱目前市场上都是采用浮球的机械式结构,容易出现坏死或不灵的状况,导致水箱里的水溢出; ?电梯运行故障频发。若电梯出现故障后,物业人员将会不顾成本的首先将被困人员救出; ?保安、保洁人员巡更不到位; ?安全监控存在死角; ?节能效率低。如灌溉用水、电梯空调用电、公共区域用电等。 3系统解决方案

我的国内外物业管理对比

国内外物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住宅小区越来越成为居住的主流,小区物业管理是针对当代社会这一市场需要应运而生的。目前全国实行物业管理的房屋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已接近50%,北京等较发达城市的覆盖率达70%,深圳、上海已达90%以上。以上3座城市物业管理企业创造的产值已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全国物业管理企业已超过3万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可见,物业管理在我国发展快速,市场广阔,潜力无穷。然而物业管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诸多的困难和压力,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关键字: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模式国内外模式对比 一、英美、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物业管理 (一)英美的物业管理 英美物业管理起源最早,物业管理始于19世纪6O年代的英国,当时正值英国工业化大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出现了房屋出租。为维护业主的权利,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于是出现了专业的物业管理,自那以后,物业管理传遍世界各地,并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发展到今天,英国的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其整体水平是世界一流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房屋维修、养护、清洁、保安外,物业管理的内容已拓展到物业功能布局和划分、市场行情调研和预测、物业租售推广代理、目标客户群认定、工程咨询和监理、通讯及旅行安排、智能系统化服务、专门性社会保障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在积极推广物业管理业务的同时,英国还加强对这一业务的研究,成立了皇家物业管理学会,会员遍布世界各地。英国作为物业管理的诞生地,在物业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特定模式,其中依法管理的特点尤其令人关注。据了解,除了直接的物业管理法规外,一些房地产法规对此也有间接规定。英国常见的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有5O多种。 英美的物业管理已成为社会化的服务行业,任何人、任何公司都可从事物业管理,只要具备条件,领取营业执照即可。这些物业管理公司或管理机构绝大多数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管理公司(机构)人员精干,效率高,固定人员少,一些项目尽可能临时聘请,可承包的就不设固定人员以节约开支。(二)新加坡的物业管理 新加坡以它的清洁卫生、草坪绿化、环境优美誉满全球,这主要因为其物业管理工作很有实效。 为了加强对居住小区的管理,物业管理部门编写了《住户手册》、《住房公约》和《防火须知》等,把搬进新居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有关知识,详尽地告诉住户,以明确住户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物业管理部门的权利和责任等。物业管理公司还根据所管辖区的具体情况,设监督部门,监督各类法规执行情况和受理住户的投诉,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物业管理组织系统健全。新加坡因土地资源稀缺而形成了政府统筹型的物业管理模式,新加坡物业管理统一归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负责。该局下设36个区办事处,每个区办事处一般管理2至3个小区,每个小区拥有4000~6000个住户,区办事处一般管理10000~15000套(户)住宅。 新加坡政府对住宅小区公共设施(设备)保养维修十分重视,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最优质服务。 (三)香港的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公司数量非常多,政府还没有对管理公司采取发牌制度(类似内地

香港住区规划

住区规划原理报告 ——香港

目录 第一部分:香港住区背景 香港的土地制度 香港住区开发建设相关政策 “香港模式” 住区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秀茂坪 牛头角上邨 香港凯旋门 第三部分:保障性住宅 保障性住宅政策 城市中的空间分布 规划设计方法 保障性住房案例 第四部分:对我国住区发展建设的启示

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与 离岛三大区,其中约有80 %的土地属于丘陵山地。 唯一较广阔的平地位于新 界西北部。

?现有建成区大多位于维 多利亚港狭长的南北面。 ?由于可供发展的土地严 重缺乏,人口密度高, 整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 里6480人 香港维多利亚港景色(太平山视角)

香港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使用权制度 ?香港的土地是leasehold制度,即香港所有土地拥有权,除了位于中环的圣约翰大教堂是唯一私人拥有的土地外,则全部由香港政府所拥有,再由政府出租予居民,除一次性收取「卖地」金额以外,居民则需向政府缴交地租。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 ?香港在1997年经历金融风暴后,开始调整批地政策,至2004年全面采用「勾地」制度,即是由有意土地使用者从政府的土地储备表中,提出对某地块所愿意支付出的「最低价格」,该有兴趣发展商需向政府提交相等于「最低价格」5%款项的按金,再经过公开拍卖或招标形式,由政府批出土地。以这种「勾地」方式卖出土地,既能配合有意发展商之土地实际需求,在拍卖过程中又能体现自由经济下公平竞争的原则,政府亦可以控制土地之批出及价格。 ?三、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 ?由于香港实行高地价政策,除了开发成本外,也要计算机会成本,受让方的出价要相当高,经过私人协商由原土地使用权人把土地使用权年期卖给另外之发展商,所以在香港并不常见。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详细过程

一、需求分析 1、系统需求功能概括 经过调研与可行性分析,出于对人们生活住房考虑,设计了这套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考虑到小区物业管理的普遍要求,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 (1)、对小区、楼栋、单元的录入和增、删、改、查询等功能实现,在基于这些小区的房产资源对小区进行管理。 (2)、对小区内住户的详细资料的管理,包括增、删、改、查询等功能的实现,这些也是一个小区的基本资源,毕竟物业管理最后是针对小区的所有住户而言的。 (3)、在具有了所有的基本资料信息后,需要实现实质性的物业管理。主要的管理业务包括:物业设备管理、仪表(水、电、气表)数据管理、收费管理。 (4)、住户投诉管理、住户报修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停车场管理。括增、删、改、查询等功能的实现。这些与用户资料、小区缴费信息将成为小区物业管理的主体。 (5)、对小区各部门负责人的资料、限权的管理,包括增、删、改、查询等功能的实现。 2、系统操作设计内容 根据以上的操作需要研究设计内容如下: (1)、模块功能的研究设计:尽量采用物业管理部门中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以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

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系统应完全符合物业管理员对业户管理的规定,满足对房产信息及住户信息、仪表信息管理等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通过调研情况进行需求分析,进行模块的划分和功能的界定,并对各个模块的具体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和编码实现。 (2)、完备的信息查询统计:为满足管理和决策工作的需要,在查询基础上应具备一定的统计功能。 (3)、后期维护:所开发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收到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的效果。 以上是对本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的基本的需求分析,也就是本系统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但是,这并不是整个系统的全部需求,对系统不断出现的新需求,需要系统在日后的使用中通过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来实现。这样,断的完善,功能更加强大,与用户的交互性更强。 二、功能分析 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小区物业系统分为七个主要模块。即住户与房产信息管理、住户投诉管理、住户报修管理、缴费管理、停车场管理、小区仪表管理,新闻管理。可以将系统分解成为几个功能模块来分别设计。如图1 图1 功能模块 对于小区物业系统,根据系统功能分析,仅有一个单一的流程化页面。所以从欢迎页面到登录页面,如果登录成功,则进入相应的功能页。

对中国香港地区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对中国香港地区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一:关于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 W. Philips )通过整理英国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用曲线形式描述,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因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延伸为表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低水平的失业率,伴随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着高水平的失业率。同时西方经济学家们也将这种替代关系作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操作依据:当通货膨胀率太高时,采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当失业率太高时,采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扩张政策,以达到避免经济过分波动的目的。 在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中,向下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通常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而且对应于最低可持续失业水平(甚至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是不存在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还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这种补充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和供给冲击。这种增加要归因于OPEC ——因为国际石油主要受OPEC 所垄断,他们缩减产量,控制石油价格虽然不全为经济目的。在20 世纪70 年代,OPEC 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描述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因素。我们都希望经济呈“低失业率高增长”的态势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会“乖乖”的依着我们的愿望而发展。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和失业总是政府很难对付的对象。下面分别对这两大重要因素做简要论述: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或者是币值持续下降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钱多货少。西方经济学曾介绍过通货膨胀包括:温和的、急剧的、恶性的通货膨胀。我们用价格指数(CPI )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衡量通货膨胀。 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不能凭借工作获得一定报酬)的人,这部分人以某种方式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现象。同样,西方经济学也曾介绍过失业包括:季节性、摩擦性、结构性、流动性、周期性失业。由于在失业统计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失真,我们找到的失业率也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已经对失业和通货膨胀有过方方面面的学习,在此且不赘述。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其通货膨胀率取决与三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 e π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 离,即周期性失业n U U -;供给冲击(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 突然变动,作为供给冲击的结果,实际GDP 和价格水平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动)。 这三种力量表现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 () ν βππ+--=n e U U 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 这个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由总供给方程式推导而来。总供给方程式为: P=P e +(1/α)(Y-Y n ) 首先,在方程式右边加上一项供给冲击ν代表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P= P e +(1/α)(Y-Y n )+ν 然后,方程两边减去上一年物价水平P -1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