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语文周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周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周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周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周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栈桥(jiàn)狩猎(shòu)毛骨悚然(sǒnɡ)

B.抽噎(yē)诅咒(zhǔ)迥乎不同(jiǒnɡ)

C.不逊(xùn)行辈(hánɡ)千山万壑(ha)

D.凫水(fú)涟漪(yī)风雪载途(zǎi)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溢于言表,这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了。

B.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C.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D.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心朋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B.就近期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恶性事件,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防范强征强拆行为不再发生。

C.制度的优越、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

D.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

,,,。

①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

②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③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④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发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受到众好汉的拥戴,但他“招安”的想法遭到鲁智深、李逵等将领的反对。

B.老舍先生借《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由自尊好强到自暴自弃的巨大变,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明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根据早年生活的回忆创作出的一部小说集。D.《汤姆∠驽虎楓记》是一部意趣盎然的作品,它成功地通过塑造汤姆∠驽这一立体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迪。

6.下面情境下,女儿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情境】妈妈对经常与笔友通信的女儿说:“你不要再与笔友通信了,妈妈怕你被坏人欺骗,也怕你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A.通信自由是我的权利,您不让我与笔友通信是违法的。

B.我求您别唠叨了,我以后不与笔友通信就是了。

C.谢谢妈妈,您的提醒我会注意,但我与笔友通信除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了练笔,请您理解并允许我这么做吧。

D.好吧,我可以不与他们通信,但我给他们发短信或打电话总可以吧。

7.综合性学习(7分)

(1).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①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②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2).某校初三(四)班组织了一次“生活中需要包容”的主题班会,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同学甲:

包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包容是一种润滑剂,;包容是一种镇静剂,;包容是一束阳光,;包容是一座桥梁,。

同学乙:

生活中的确需要包容,但是,面对“打工皇帝”唐骏伪造学历,欺世盗名;面对药家鑫驾车撞人,刺人致死;面对人们无视法规,酒驾醉驾;面对厂商不顾食品安全,见利忘义……你还能包容吗?

①请将下列语句还原到同学甲的发言中,正确顺序是(写序号)(2分)

a.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②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一定使你对“包容”有了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

(一)古诗文积累

8.按课文原文填空。(8分)

(1),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结庐在人境,。(陶渊明《饮酒(其五)》)

(3),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当人生陷人困境时,请不要轻言放弃,机会其实就在不远处,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就曾说:“,。”

(6)王安石《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点染了冬梅傲雪,风骨凛然;而陆游的《卜算子輠蕔》中的“,”两句,更展示了梅花的高贵与坚贞。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4分)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9.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10.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0分)

桓荣勤学

桓荣①,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后,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桓荣初遭仓卒②,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③,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释】①桓荣:字春卿。生于西汉成帝阳朔鸿嘉年间(约公元前24---17)。幼家贫,少赴长安求学,拜朱普博士为师,刻苦自励,15年不回家园,终成学业。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3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1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12.解释下列词语。(3分)

(1)少()(2)嗤()(3)及()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而荣讲诵不息。

14.文章为了表现荣桓勤奋好学,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2分)

15.桓荣勤学不倦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6分)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躁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而至。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⑤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末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

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⑥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⑦曾经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轻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话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⑧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⑨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6.“牡丹的拒绝”显示出牡丹具有怎样的个性?(3分)

17.文章第⑨段中“富贵”和“高贵”分别写出了牡丹哪方面的特质?(2分)

①富贵:

②高贵:

18.下面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此句的意图是什么?(3分)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修辞手法:

作者意图:

19.作者写牡丹之超凡脱俗意在写人的品性,请就“‘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做人品位的理解。(4分)

20.“牡丹”的个性被作者称颂,其实,不同的花被不同的人欣赏。请从荷花、菊花和梅花三种花中选择你钟爱的一种,引用诗、词、文中的名句,用优美的语言揭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40-50字)(4分)

答:我钟爱()花。。

(二)阅读下文。回答21—24题(13分)

平视

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那是仰视。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那是俯视。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周周练及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周周练及参考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大地的耳朵 (1)小时,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2)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3)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a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4)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5)弟弟鹦赋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6)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7)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8)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9)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地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10)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

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的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11)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12)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3)一日,我b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14)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15)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1、从文章的开头来看,说“我”和弟弟小时候对冬菇的讨厌,表现在:(2分) (1)(2) 2、结合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写对冬菇的讨厌,其作用是:(2分) (1) (2) 3、文章用“聪明”、“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母亲的聪明慧黠表现在哪里(3分)

淮北市实验高中2020年抗疫时期高一第七次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年抗疫时期高一年级 第七次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20200411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代文化常识考查(本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C 解析:汉武帝时设置了五经博士。 2. B 解析:“执事”有役使者、仆从的意思;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 3. D 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4. C 解析:商代称学校为“序”,周代称为“庠”。 5. B 解析:“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6. A 解析:农历每月十九日(上九为二十九,中九为初九)。 7. C 解析:户部掌管土地,而非工部。 8. B 解析:中国古代以黄河以北为河内,广义的“河内”指黄河中游以北的地区。 9. D 解析:姻亲与血亲不同,血缘关系发展出血亲,姻缘关系发展出姻亲。姻亲不是血亲的一部分。 10.D 解析:“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束发”,成童的年龄,指男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问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不惑”,四十岁(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知天命之意,为五十岁。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26分) 特别提示:少字、多字、错字、笔画不规范皆不得分!!! 11.(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1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高一下学期第5次周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中国,《朱子读书法》作为一本讨论如何读书的书籍,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B.古人认为读书如果只是“辞章记诵”,就背离了读书的本意,因为其目的是猎取功名。

语文周测(一)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周测(一)试卷参考答案 .(“根本原因”表述有误,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闻名遐迩、远销世界、令人陶醉的原因有多种,而“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是其中的根本原因,原文“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实际是说“实用与审美相得益彰”是它们闻名遐迩、远销世界的原因之一,但不能上升到根本原因。) .(“只要摒弃浮躁,就能使诗意的探求有结果”有误,原文“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意味着“浮躁心理”与“诗意探求的实现”是必要条件,而选项把它们变成了充分条件。) .(“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是既没有理性也没有诗性。) . (项“画老上海没人画得过贺友直”只是“有人”的观点;项“唯一”有些绝对,项夸大了“酒”在贺友直画连环画中的作用。) .①贺友直先生从小在小工厂做工,见过各行各色人等,对这种底层生活有直接的感受;②他目光如炬,善于对身边人群、事态进行认真观察,这些观察成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③他关心斗升小民的生活,钟爱连环画,画什么像什么。 .①在艺术上求真。他“目光如炬,观察人间万物”,“画笔亦史笔”。②对人对事率真。他不以“大师”“专家”自居,自认是画画内行;直斥当今“艺术浮躁得很”。③在生活中有真性情。生活中乐得自在,因思念亲人而忍不住嚎啕大哭流露真情。 .答给分,答给分,答给分。答.不给分。试题分析:项“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非小说主旨;项“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理解有误;项“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无中生有。 .儿子是老余生活的希望。他希望儿子能活出个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捡破烂收垃圾;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反映了老余内心的矛盾与无助,“重重的一下”则体现了老余内心的不甘。 .①飞机是行文的线索,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飞机是理想的寄托,与老余一家的生活形成巨大反差,给老余一家带来了希望。③飞机是城市文明、富足生活的象征,儿子开飞机捡垃圾的理想,使老余的生活希望破灭,深化了主题。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画线句子中“俄”是时间副词,不久的意思,“詹事”“中书侍郎”是官职,兼“母丧”是指母亲去世,“以母丧免”是指因为要替母亲服丧而免去职务,“固请终丧”是指坚决请求要服丧满期,“志宁乃就职”是说于志宁才复职。再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来线句子的大意是:不久,兼任太子詹事,因为要替母亲服丧才免去了职务,太宗诏令提前复职,于志宁坚持请求服丧满期,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于志宁这才复职。据此可正确断句。) .(试题分析:选项对“庙号”的解释是错误的。“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试题分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太子李承乾屡犯罪过,于志宁想挽救、阻止他,呈上《谏苑》婉言劝说。(“数、过恶、救止、讽”各分,句意分) ()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固、虽、戒、害”各分,句意分)

四年级语文第一次周考试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验卷 学校__班级__姓名__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luò tuó wú xiá qīng luó kǒng xì shāo wēi ( ) ( ) ( ) ( ) ( ) 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金秋的香山红叶似(sì shì)火,那一片片枫叶仿佛(fú fó )被染料染了似(sì shì)的。 2.我小心地把试卷(juǎn juàn)卷(juǎn juàn)起来。 3.我怀着好(hǎo hào)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三、先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词语。(4+2分) 波()壮阔突()森郁奇峰()列连()不断这个单元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山或水的四字词语,请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描写山或水的四字词语,记住不要重复试卷中出现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A、端:①项目、方面②仔细地看③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深思。()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B、蓝:①草本植物,叶可以提取青蓝色染料②颜色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5分) 观赏玩赏欣赏 1.老人退休后,闲暇时就爱()年轻时收藏的各种玩意儿。 2.洞内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值得()。

3.我们跑到广场上()雪景。 不仅……还……只要……就……因为……所以…… 1.王红同学()自己学习好,()能主动帮助同学。 2.()弟弟学习认真,()老师表扬了他。 六、按要求写句子。( 10分) 1.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林山水》的作者是陈淼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清澈的溪水在幽静的山谷里缓缓地流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雪花飘落。(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被七月天山的景色吸引住了。(改“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要求填空。(10分) 1.浮天水送无穷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行红叶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画中游。 4.请写出《忆江南》这首词中描写江南风景如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6.《独坐敬亭山》中________、________两字把读者引入“静寂”的境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6分) 一、阅读《桂林山水》选段,回答问题。(13分) 我攀登过(锋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

语文周考正式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是现代化发展道路、理论、制度选择和坚守的自信,是对现代化发展模式、样态、格局不囿于一端而勇于探索、持续创新的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尤其需要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文化整合引领能力、文化传播融合能力;还必须在审视和把握中国发展、世界发展,在审视和把握现代文明进程并透析勘定其未来走向中,不断深化拓展更为深邃的历史视野与更为广阔的世界视域;需要中国在推进自身发展、引领世界发展中,不仅要会“做”,更要会“说”,抓紧形塑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存异包容,获得更为广泛持续的理解、共识乃至认同,并能更好地展示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呈现中国方案、突出中国贡献的一系列概念语汇和话语体系。 对此,在当下尤其需要把握和明确: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走自己的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这将有利于整合、凝聚、彰显、传播中国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凸显中国魅力等。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优势,同时坚持唯物史观,立足中国现代生活的不断展开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贯通、彼此融合、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并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呈现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三是发掘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要在开放包容、平等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文明的对话互鉴,以此才能更好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生活的生命力与活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道,共同塑造形成中华文化的整体景观。 (摘编自薛秀军《从现代化的跟跑者转向领跑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高一语文周考试卷

高一语文周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里建成了一座水库,四周种上了柳树、桃树、梨树以及各种花卉,与过去的脏、乱、差相比,简直是判若云泥 ....。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再闻琅琅读书声。伴随着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全民阅读已在中华大 地蔚然成风 ....,书香氛围愈加浓厚。 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的交互性所带来的裂变 式的传播力,让传统出版望其项背 ....。 ④张帆为尽快完成设计,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克服设计上的困难,最终提前完成了任务, 得到了领导的评头论足 ....。 ⑤倘若没有天马行空 ....的创作想象力,没有鼓励创新的大环境,即使我们“有功夫、有熊猫”,到头来还会再次慨叹“没有《功夫熊猫》”。 ⑥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差强人意 ....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雄安新区将种植10万亩苗景兼用林。新区造林围绕自然理念为指导,以构建异龄复层混交的健康森林为目标,营造“千年秀林”。 B.高铁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在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上有成果,但在某些零部件上还存在缺陷,在技术实现上有短板。 C.留置的采用,让诸多重大复杂案情得以突破,让串供、藏匿证据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如何规范留置的使用条件和审批程序,仍需要思考。 D.成都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根据大气环境特征,优化空间形态,改进通风环境,构筑29条观山视域廊道等。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4.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

语文周测答案

语文周测答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1. 【答案】B【解析】“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分析错误,是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2. 【答案】 (1)内容: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为艺术做出的牺牲;②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 (2)情节: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②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3)人物及主题:①层层深入,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②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 的主题。(每点2分) 3. 【答案】 (1)小说的结局是男主人公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女主人公做烫衣工。(2分) (2)出人意料:小说中两人都追求艺术学习,在面对生活困难时,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②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这些情节看似与结局矛盾,却使结局具有出人意料之感。(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 (3)情理之中:①男主人公回到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两次提到“十八块钱”;②女主人公赚到钱后“愉快自豪、有些疲惫不堪”,“有些厌倦”;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手被烫伤,说漏嘴。这些情节其实在为结局做铺垫,使结局皆在情理之中。(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4. D 5. ①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

2019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七次周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周考 语文试题 (满分100,其中卷面10分) 一、病句(共20分,每题5分) 1、(2017年新课标I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 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2、(2017年新课标III)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3、(2017年山东卷)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5分)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4、(2017年浙江卷)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语文周考

成都四十九中周练 出题人杨丽娟审题人周素华覃春来吕丽叶姝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nian威慑she 蜷曲juan瘦骨嶙峋lin B.劫掠lue殷红yan偌大ruo踉踉跄跄niang C.讪笑shan嫉妒ji蓬蒿hao叱咤风云cha D.祈祷qi 毋宁ning嗔视chen粗制滥造lan 2.下列字形和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芳馨xing禁锢众目睽睽kui毛骨悚然 B阴霾mai感慨广袤无垠mao精疲力竭 C荣膺yin 辐射恍然大悟huang锋芒毕露 D门楣mei剽悍周道如砥di 诚惶诚恐 3.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禁;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B这东西并不好吃,就想硬灌倒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萃凭着意志给灌下去的。 C她遇着娇奢的春天,她也许开出满树的繁华,蜂蝶围绕着她飘翔喧闹,小鸟在她枝头欣赏唱歌。D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4.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 A 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 B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震奋。 [在此处键入]

C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且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D 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四十九中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宇同学参赛。 B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甜食容易致癌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C 新津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应和。 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好友董宇航找到胡宇航聊起创业计划时,两人一拍即合,他毫不犹豫的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B 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 C 在校运动会的开模式上,我班表演的草裙舞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 雅虎曾是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日薄西山,就此陨落。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长跪而谢之佣者笑而应 B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 皆布衣之士也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在此处键入]

高三语文周考3答案

周考3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3分)C(A项原文说“其他文化如果不进化为欧洲文化,就不能走出野蛮、步入文明”,可见“进化为欧洲文化”是“步入文明”的必要条件,而选项中使用“只要……就”一组关联词,是充分条件的关系,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干扰。B项张冠李戴,“人的自我实现促进了文化的产生,就是文化最终的归宿”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D项曲解丈意,“而不是对文化进行优劣高低的区分”错误,原文说“文化价值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区分优劣”。)2.(3分)B(“还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文章第三段的重点是指出文化相对主义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和文化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3.(3分)C(“所以能对人们当下的行为方式起到决定作用”错误,原文说“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选项删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这个限制语,使得结论绝对化。) (二)(12分) 4.(3分)B(对应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截至实验结束前”,可见实验还未结束,该项表述曲解文意。) 5.(3分)C(对应信息在材料三第二段,“以科研为目的”不符合文意,该项表述以偏概全。) 6.(6分)①获得月背地形、土壤的一手数据;②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普试验新项目;③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每点2分,共6分) (三)(15分) 7.(3分)B(“对副司令的抱怨”错。) 8.(6分)①在宿舍看着官兵陆续离开,面对侦察大队被撤销,何志军心情悲凉,冷静下来后,军人的信念,让他的心情变得激动; ②在操场出操训练,一方面为自己的坚守和战友的优秀感到骄傲,一方面又为侦察大队的解散心有不甘,心情复杂; ③答应副司令回军区情报部,体现了军人的服从,也流露了无奈的情绪。(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6分)①体现了陈勇极高的军事素养,反映狼牙侦查大队官兵卓越优秀,打、踢、摔、踹等格斗动作娴熟流畅,防化团官兵钦佩赞叹; ②表现了狼牙大队官兵坚守信念、不改初心的精神,即使是一个人的杀声也震天,即使只剩一个人,队伍仍存在;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后文副司令的出场自然合理; ④展现了军人的日常训练生活,突出了军旅小说的特征。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19分) 10.(3分)A(“氏”不能断开,“敬氏”乃姓敬之意;“以避……讳”是“改”之原因,作“改”的状语,不能断开。) 11.(3分)D(太师初为三公,后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与太子太师并不是一回事,太子太师不能简称太师。) 12.(3分)D(“他独自提议裁减兵员八万”错,是与枢密使庞籍一起商议的;

2017--2018(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周考试卷及答案

2017--2018(下)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周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王维《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 ,。 (4)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0分) 打开课本第一单元,你会认识很多不一样的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rui智却又鲜为人知的科学家,还有文学家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生辉,又因他们的不同气质而灿烂。视名利如粪土以身许国;“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爱才敬才与之结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了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rui ( )智叱咤() (2)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有()和() (3)本文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4)“鲜为人知”的意思是 (5)文中画线句子与前文句式不协调,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能遇到读懂你的人是幸运的:诗人(人名)在《说和做》一文中读出了不虚夸、重实干的闻一多先生;作家(人名)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从鲁迅的日常生活中截取的片段中读到了一个不平凡的鲁迅;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我们看到了孙权也读懂了吕蒙。“资治通鉴”的意思是 。 4根据语境补充横线部分所缺的内容(4分) 老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着玫瑰。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它有刺,我要远离它。” 第二个学生回答:“,,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学生回答:“”多年以后,前两个同学都无所作为,第三个同学却因培养玫瑰的新品种而闻名。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回答5—8题。(12分)

单招语文周考试卷2-1(含答案)

一、字音字形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养分舶来品凭心而论知往鉴今坐收渔人之利 B.渲泄擦边球断章取义真知灼见迅雷不及掩耳 C.家具座上客明枪暗箭扪心自问恭敬不如从命 D.简炼侃大山披星戴月曲意逢迎毕其攻于一役 2、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教室.瑕疵.徜.徉不落窠.曰歌声粗犷. A. shǐzīcháng cháo kuàng B. shìcīcháng kē guǎng C. shìcǐtáng cháo kuàng D. shǐzītáng kē guǎng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洽筹划名信片大象的鼻子——能曲能伸 B.按语沉湎泊来品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C.宣泄鄙薄炒鱿鱼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D.装帧针贬挖墙角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 B.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 C.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D.湍.流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竣工缜密水蒸气寸草春晖漫山遍野 B.沧桑销蚀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 C.犒赏装帧水龙头纷至沓来民生凋蔽 D.毕竟旋律侯车室摩拳擦掌天崩地坼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

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 C.飞镖.漂.白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 D.湍.急瑞.雪喘.息不揣.冒昧惴.惴不安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杂糅黯然失色不径而走既往不咎 B.熟稔戛然而止偃旗息鼓待价而沽 C.糟践不落窠臼沤心沥血变本加厉 D.荣膺为虎作伥豆蔻年华直接了当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读书,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jiāo) B.省委领导强调,对农民工除按期给付工资外,还要给.予他们以更多关怀。(jǐ) C.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与创新欲望的年轻一代的不断参与.。(yǔ) D.提倡助人为乐,多为.他人着想,是亲和邻里关系、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wèi) 9、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亮剑》将一代革命军人大智大勇、情深义重的故事演译得淋漓尽致。 B.他酷爱围棋,并将博弈技巧运用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且常常取胜。 C.毋庸置疑,人类要揭开宇宙的奥秘,除依靠科学之外,别无他途。 D.关税壁垒被拆除后,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牟利的重要手段。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殷yīn 殷勤殷红殷切期盼家道殷富 B.调tiáo 调和调停风调雨顺调兵遣将 C.识shí识趣卓识识微见远识礼知书 D.朝zhāo 朝晖朝觐朝不保夕朝秦暮楚 答案:1、C 2、B 3、C 4、D 5、A 6、D 7、B 8、C 9、A 10、C 二、名言名句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次周考

姓名:2019 年中考语文第一次周考 七年级上册 古诗文检测 班级: 成绩: 一、古诗词默写(8分) 1、 ,左右采之。《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 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_________ 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5、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5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咏雪》,回答下列问题(17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高一语文周考2试题

铜仁一中高一年级防疫期间“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小说除了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要注意到纵向和横向的情况。所谓纵向,指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是什么,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所谓横向,即考察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有哪些明显差异,我们从鉴赏的角度出发,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差异。 具有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神话传说是文学和历史的起源。而在中国,神话传说既发展为用散文写成的优秀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和《史记》,也同时发展为被前人称之为“稗官野史”的小说。换句话说,我国的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从体裁到表现手法,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固然是十分明显的了;就连元明以来的长篇小说,也同史传文学一脉相承。《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跟历史的关系血肉相连自不消说,就是在《水浒传》里,作者着重描写了若干主要的英雄人物如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无不具有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西游记》是连缀了若干个取经故事而成的,每个故事从开端到结束,无不有头有尾,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类型。中国封建时代的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时讲究“史笔”,即语言要求精练,事实要求详备,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作者的爱憎是非感。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并能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下同),特别是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达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水平。这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出不少的具体例证。这是我国古典小说从优秀的历史著作中继承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 除了继承史学著作的这一优良传统之外,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中国古典小说是继承了自唐宋以来即已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而逐渐发展下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最初都是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经过长期积累而内容日益丰富,最后才写定为书面语言,成为杰出的文学作品的。所谓“章回小说”的“回”,就是说书艺人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讲述的故事内容。除了长篇巨著外,还有一些短篇故事,从宋元直到明清,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唐宋人所谓的“说话人”,就是指讲故事的艺人;而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就叫“话本”。如果有人模拟这种“话本”的体裁来写故事,就叫“拟话本”。比如《错斩崔宁》是宋元话本,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明代的拟话本,至于《快嘴李翠莲记》,则是宋元时代比较原始的说唱体故事了。这种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过来而形成的小说传统,无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同封建士大夫只靠用书面语言写成的作品有极为明显的差别。明清以来,凡是第一流的小说,甚至像《聊斋志异》这种用古汉语写成的故事,以及《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纯属文人笔下的创作,其之所以能长久流传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可以说都是从说唱文学的传统中汲取了丰富营养的结果。从神话传说演进为稗官野史,再通过民间的说唱体的艺术形式,最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写定,发展为文学家个人的创作,就是我国古典小说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选自吴小如《古代小说鉴赏》,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

高一语文周考试卷

致远中学高一语文周考试卷(2018.06.1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讲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