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学习资料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学习资料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学习资料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学习资料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红杏出墙”是一种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植物对光产生的一种应激性。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温度影响。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还有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大道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

珍《己亥杂诗》)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物质循

环。落花被细菌、真菌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

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5、“西糊春色归,春水绿天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温度较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6、“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增广贤

文》)

用茎等进行无性繁殖。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的是苔藓植物)

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

《漫兴》)

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

力传播。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

园田居》)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

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

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舟扑流萤。”(唐"杜牧

《秋夕》)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

种性召唤。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趋利避害的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

激性。

12、“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

炎火。”(清"秦应阳《飞蛾》)飞蛾夜间活动,具有

趋光性,所以才会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说法。

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13、“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

《致酒行》)

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

而报晓。

先天性行为。属节律行为。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

《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属社群行为。

15、“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祯《斗鸡诗》)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使得公鸡色彩艳丽,有利于它吸引异性。繁殖行为。

同种动物之间有时会因领地、食物、配偶等原因而发生争斗,这属于种内斗争。(攻击行为)以上两种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地“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

农》)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农民要在中

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使更多的能量流入到

作物中。人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发出身体内多余的热量。

烈日当空照,又在辛勤地劳作,当然会“汗滴禾下

土”。物质循环。

19“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苏幕遮》)——叶

绿体中的色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

《山行》)——液泡内的色素

2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细胞衰老

21.“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唐·顾况

《行路难三首》)——遗传

2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过度繁殖(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

诗句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问

题。

2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

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菊花》)——光因

素对植物和生长的影响

24.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保护色

25“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

阳光是生态圈的能量主要来源

1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生物的多样性

2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

南春绝句》)——野生生物的美学价值

2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种子繁殖。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谐的生态系

统。

2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述茎、叶都

是由芽发育来的。

30.“穿花蛱蝶深深见(昆虫的传粉作用于),蜻蜓点水

款款飞(生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杜少府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处。一个望字暗寓惜别之情。B、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既是惜别,又是宽慰,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胸襟。C、颈联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哲理来送别好友,令友从倍感温暖与鼓舞。D、全诗语壮情深,表现了诗人宽阔胸襟、真挚友情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

高中物理 谚语,古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素材

谚语,古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 很多的谚语和古诗词中都包含了物理知识,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些,增强同学们的课外知识 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 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诗经》中的生物学知识

《诗经》中的生物学知识 《诗经》305篇中,有141篇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次数达到了492次;提到植物的篇目有144篇,共计505次;而涉及到自然现象的篇目有89篇,共235次。其中一些现象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原理。在生物学教学中如果能尝试渗透《诗经》中的有关生物学现象,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说不定学生会对所讲内容印象更深。下面介绍几个例子。 农田生态系统 1.1 农田需要耕地、施肥《小雅·大田》中记载:“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意思是背起锋利的犁到田里耕地。《周颂·良耜》中记载:“荼寥朽止”。意思是将杂草等埋在田里,腐烂后可以作肥料。这说明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农田需要松土、施肥,从而获得丰收。这是因为耕地松土可以使土壤O2含量增加,农作物根系呼吸增强,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杂草等废弃物在土壤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杂草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被农作物再吸收利用。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模式。

图1 古代劳动人民耕地松土的农具——耜 1.2 农田需要锄草、除害虫《小雅·甫田》中记载:“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意思是农田中有的锄草有的施肥,农作物长势良好。《小雅·大田》中记载:“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意思是除去害虫。锄草可以降低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竞争,除去害虫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伤害。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来看,锄草、除害虫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湿地淡水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诗经》中记载的湿地淡水生态系统的例子很多,以下仅分析两个典型的例子。①《国风·周南·关雎》中记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意思是一对雎鸠在河中小岛上鸣叫。②《陈风·泽陂》中记载:“泽彼之陂,有蒲与荷”。意思是清清的池塘边长着蒲草与荷花。其共同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优势植物是水草与荷等水生植物,优势动物是鱼类与各种水禽。湿地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生活用水。而景色秀美的湿地也是人们观光的重要场所,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这都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

地理与古诗词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8、“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20首精选诗词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20首精选诗词练习题 考点一主旨情感类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技巧类)设问。引起下文作者情思。 (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语或句子简要分析。(主旨情感类)表达了作者悠长的思乡之情。第一、二句中“故园眇何处”“归思”“悠”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归家之愿无穷无尽;第三、四句中“秋雨夜”、归雁,描绘出漫漫长夜、绵绵秋雨、由远而近的雁叫声,诗人思乡愁绪更浓了。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梅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1)请赏析“横”“点”两个字的妙处。(品味炼字类) “横”写出了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的情态,同时表现出白雪覆盖下梅枝的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点”写出了白雪下的梅花花萼晶莹剔透,点缀着梅枝,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主旨情感类) 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名师提醒 7. 【提问方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主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熟悉这几种,就可以应对各种考题: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达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考点二人物形象分析类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是如何描写陆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志向高洁、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者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能转化为能。(哈尔滨市) 分析: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答案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从物理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能。(河南省) 分析: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而本空应填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词,其中“坐地”是相对于静止,而“日行”则是相对于运动。 分析:“坐地”是人与地球一起自转,故人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而地球又是绕太阳公转,相对于太阳地球是运动的,所以“日行八万里”。 例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分析: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由诗句意思可知其变为运动,则参照物是运动的船;孤帆从日边而来,则是相对于静止的河岸来说的,故选B。 三、古诗词中的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例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山喜》中的诗句,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分析:“花气袭人” 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所以填扩散和升高。

关于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精选20首

关于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精选20首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精选20首,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 小寒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早发竹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小寒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早发竹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黄庭坚)

曹侯黄须便弓马,从军赋诗横槊间。 阿瞒文武如兕虎,远孙风气犹斑斑。 昨解弓刀丞太仆,坐看收驹十二闲。 远方不异辇毂下,诏遣中使哀恫鳏。 吾闻斯民病盐策,天有雨露东南乾。 谢君论河秉禹贡,诘难蠭起安如山。 老郎不作患失计,凛然宜著侍臣冠。 愿公不落谢君後,江湖以南尚少宽。 百城阅人如阅马,泛驾亦要知才难。 盐车之下有绝足,败群勿纵为民残。 官焙荐璧天解颜,瀹汤试春聊加餐。 子鱼通印蚝破山,不但蕉黄荔子丹。 道逢使者汉郎官,清溪弭节问平安。 天子命我参卿事,奋然相对亦可欢。 回波一醉嘲栲栳,山驿官梅破小寒。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皎然)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

古诗词中的生物现象

古诗词中的生物现象 1、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生物的繁殖。春天到了,万物苏生,水里的微生物们也不例外。在江水中有一些是植物,如浮萍之类的,而有些是像藻类的动物,他们也大量的繁殖,一起构成了江水美丽的颜色。 2、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营养生殖--扦插。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而有些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致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蒸腾作用会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移栽后很难成活。 3、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嫁接。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植物色素的作用或温度的影响。植物的叶子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叶绿素和花青素】在春、夏季节,枫叶、黄栌等树木的叶子由于光合作用强烈,叶绿素掩盖着花青素,因此呈现出一片绿色。一到深秋,树叶受到寒潮和霜冻的侵袭,叶绿素被破坏,叶子里的水分也减少了,不能及时运输掉的淀粉变成了葡萄糖,糖分就逐渐转化为花青素,于是,绿叶变成了红叶。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因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不断变化。由于各种花朵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加之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并且植物体在春天新发的嫩芽、新叶中叶绿素尚未形成,类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颜色得以显露,也会或多或少带上红色或黄色,有的甚至可以与花朵争艳,这样就形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美景。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茎的向光性。“红杏出墙”体现出植物的向光性。其原因在于墙外阳光(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得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一侧弯曲 7、“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明《子西语录》)──日照对植物的影响当落叶树木叶片变红时,也就意味着树叶快要凋落了,引起落叶树木落叶的环境信号不是天寒而是日照时间的缩短,不过这两个信号的变化趋势在由秋入冬时恰好吻合,当植物接收到日照缩短这一信号后,在激素的调节下,叶柄基部的一种特殊结构──离层的细胞就迅速分裂,并产生大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这些酶使离层细胞的中层和细胞壁溶解,最后离层处的细胞几乎都被溶解。于是叶子就掉了。“一叶落知天下秋”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源。(大家都知道生物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就是细胞,当大量的细胞被破坏之后,叶子和叶柄基部都被破坏,从而使得叶子掉落。)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转载]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2012-06-15 22:16:33) 转载▼ 分类:趣味地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作者:huahua 一、古诗与气候知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 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唐.刘禹锡)------对流雨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 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有可能是台风 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 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 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1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 15、“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 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 19、“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20、“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华北地区春旱,春天仍在冷气团的控制下,人们对春雨的渴求和珍爱 21、“孔明隆冬借东风,火烧曹阵在赤壁”------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东南风 22、“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2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24、“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唐.张敬忠)《边词》-----节律美之纬度地带性 2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了甘肃玉门关处已经“无

二年级下册 古诗赏析20首

1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名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 (2)屠苏:美酒名。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4)桃: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2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华:即花。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有怨春来过晚、花开太迟之感。惊,惊讶。这句意:二月才刚刚见到小草的嫩芽。流露出诗人久盼的春色终于快来了。 3、庭树,庭,指天井,小园子里的树。这句意:白雪嫌春天来得太晚,故飞飞扬扬落在庭树上,装点春色。 诗意:前两句说新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才见到春草发芽。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白雪等不得春色的姗姗来迟,竟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一派春意。全诗变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写成热闹的仲春,是一首别开生面的佳作。 赏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

古诗词中的物理

古诗词中的物理 你知道吗?物理知识其实无处不在。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1.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像。 2.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声音的传播。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由音色决定的。 5.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光沿直线传播。 6.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光的反射。 7.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前一句涉及平面镜成像知识,后一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沿直线传播。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0.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液化。

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凝华。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扩散现象。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 17.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光的反射。 18.人面桃花相映红。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光决定的。 1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光沿直线传播。 2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光沿直线传播。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声音的反射。 25.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光沿直线传播。 26.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7.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28.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和折射。 29.花气袭人知骤暖,雀声穿树喜新晴。扩散现象和声音借助空气传播。 30. 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光学现象,溪中的倒影。声学船夫唱歌,听到朱熹的。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标准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李白的《蜀道难》: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2、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1、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很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如果按照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就是“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下面列举一些很典型的例子: 01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个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什么? 分析:拉弯的弓箭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02 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从物理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什么能量? 分析: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机械能。 0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有哪些? 分析:“坐地”是人与地球一起自转,故,人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而地球又是绕太阳公转,相对于太阳和地球则又是运动的,所以“日行八万里”。

04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 分析: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由诗句意思可知其变为运动,则参照物是运动的船;孤帆从日边而来,则是相对于静止的河岸来说的,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和岸边。 05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 山喜》中的诗句,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分析:“花气袭人” 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 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水准,所以诗中蕴含了:“扩散 和升高”的物理知识。 06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 音色来判别的,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 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 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振动和音色”来辨别的。 07 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出现这 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20首古诗词解析

寒食 唐韩翃(ho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 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 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 2.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2.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3.方:正,恰恰。 4.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 5.亦:也。 6.欲:想要。 7.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 8.相宜:适合。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① 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② 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③ 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④ 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①渚(zh ǔ):水中小洲。回:此指鸟在天空盘旋。 ②落木:落叶。萧萧:风吹飘落树叶发出的声音。 ③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指长久客居异乡。这是引起悲秋的原因。百年:喻人生一世。 独登台:独自登高眺望。 ④苦恨:极恨。繁霜鬓:两鬓白发繁多。潦倒:困顿,衰颓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 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吴寻刚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因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不断变化。由于各种花朵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加之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并且植物体在春天新发的嫩芽、新叶中叶绿素尚未形成,类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颜色得以显露,也会或多或少带上红色或黄色,有的甚至可以与花朵争艳,这样就形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美景。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花青素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植物的叶都为绿色,是因为叶中所含的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叶黄素、橙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的缘故。但叶绿素有个特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断的形成,又不断的破坏。叶绿素的形成与两个外界条件有关: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阳光,就不能形成叶绿素,人们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遮光来培养韭黄和豆芽菜。气温过低叶绿素也不能形成,此时,叶绿素的破坏速度却有增无减,随着叶绿素的减少,叶片便逐渐显现叶中其它色素的颜色,银杏、杨树等植物叶片到秋天变黄便是这个原因。而枫树在低温时叶片中的糖分可转变成花青素,这时花青素是红色的,含量又多,所以叶片变红,且红得鲜艳,故有“霜叶红于二月花”。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温度对植物分布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