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摘要: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从而出现哲学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的问题。深圳博物馆正是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让个体从中寻找自我认同及社会认同,从而达到一种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境界。深圳博物馆所发挥的这种认同作用,必将有助于消弥社会的裂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深圳博物馆;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认同 Abstract:shenzhen is a microcosm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evitably bring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as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of shenzhen,will be at the forefron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rapid transformation has created blundering social individual in reality, thus appeared the philosophical “who am I”,“where I come from”,“where will I go” problem. Shenzhen museum is using its own cultural features, making individuals looking

for self-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so as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people. Shenzhen museum plays the role of self-identity, will help to eliminate the split of society,in shenzhen will wield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henzhen museum;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social identity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5-44-(4)

1 引言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她从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在中国大变革背景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它相关因素而担负了历史的使命的结果。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也是中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践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标志。

2 深圳博物馆的位置

2003年初,深圳成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深圳市委三届六次会议决定实施文化立市的战略。2008年,深圳市委将“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到城市科学发展战略的新高度。作为城市名片的博物馆,担负着记载城市历史文化和展示文明形象的光荣使命。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历史,启迪未来,理应有一座铭记这段历史的博物

馆,深圳这个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发展的经济特区,对改革开放的感恩都凝聚在博物馆这座文化殿堂里。

深圳博物馆,不仅是深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更是深圳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兴建的重要大型文化设施之一,她不仅见证了中国博物馆近30年的发展,还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她是深圳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其设计采用全世界公开招标,由美国设计大师李铭仪领衔的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位于深圳市中心区中轴线上,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处于中心区的地标。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室内面积3.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形象被喻为大鹏展翅,象征深圳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中的腾飞和发展。深圳博物馆在其东翼,在博物馆与莲花山公园之间,中心书城、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关山月美术馆等众多文化设施形成了一条多彩的文化长廊。

3 深圳博物馆的影响

深圳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古代展厅展示的是距今七千年的咸头岭文化,2000年的海洋文化,600多年的海防文化,800年的广府和300年的客家移民文化。近代展厅则展示了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枪在这里响起和农村近代化的进程在这里的演绎。在改革开放史展厅,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号角在这里吹响,许多“第一”在这里产生。民俗展厅则将人们耳熟能详的19个民俗事像活化,将民俗场景与民俗文物有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 作者:申永峰 [摘要]博物馆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认为,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典藏人类文明的殿堂,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爱国主义和市情教育的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城市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国内各类博物馆已发展到2000多座。“九五”期间我国新建了12座大型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大连现代博物馆等等,“十五”期间有包括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在内的30多座新博物馆开工建设,11家大型博物馆进行改扩建,我国正迎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高潮。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导向、调适、保障功能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之下,城市的建设正越来越多地将环境、历史和人文遗迹有机结合,城市发展的层次逐步得到提升。研究者认为,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是否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那么,博物馆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城市文化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 作为收藏人类文化的殿堂,博物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文化坐标的性质。博物馆以其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其无可比拟的文化象征的优势,赋予城市以精神之灵性和文化之气韵,无形无声中培育着城市的形象。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形象地反映了人类历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风貌和变迁,是人们获取知识、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博物馆建筑具有经典性、纪念性和永久性的特征,往往是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文明形象而存在,它们既是重要的人文景观,也是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代表。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之侧,从高处俯瞰,博物馆圆顶犹如一面硕大的汉代铜镜,若从远处眺望,其造型又仿佛一尊青铜古鼎,默默承载起历史文明的重荷;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借鉴登封元代观星台的造型,上置仰斗,下接覆斗,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覆斗四周的条带远观如天池蓄水直流入地,暗含“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意,蕴藏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建设中的规模宏伟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巨大的青铜椭圆体破墙而出,具有丰富的意象,其屋顶的设计则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出檐”的手法,悬挂式的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玻璃幕墙的界限,这些都源自于对历史与未来精心的描绘。上述博物馆建筑体现着城市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追求,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因而具有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社会影响力。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之光。游客到了北京,一定会参观一下故宫博物院;在伦敦,要逛一逛大英博物馆;到了巴黎,就会想到卢浮宫。在那里,古代文明的积淀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具备了独特格调和风貌的博物馆,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它区别于城市中其他的文化设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人们乐于在这里休闲和参观。城市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而不只是GDP的增加,人们精神上的健康和满足,应当与物质生活同等重要。当前,无论是绿色GDP理念的备受瞩目还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不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发展内涵的新的理解和认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满足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产

关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城市理念 城市价值何在?城市如何建设?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在西方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加快扩大城镇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1933 年国际建协发布以“功能城市”为主题的《雅典宪章》,以物质空间为主体的功能主义的城镇建设主流思想随之长期控制世界。功能主义忽视人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没有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随着“城市病”的不断蔓延、加剧和扩散,人们逐渐把视角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建设形成了注重人文生态和文化空间的社会文化理念;1938年L·芒福德出版《城市文化》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发展的深思;1985年欧盟提出“文化城市”概念,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理念形成潮流;1999年的《北京宪章》、2007年的《城市文化北京宣言》,都强调“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文化城市”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最先进理念。 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归结起来,就是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城市;就是既能为人们身体的幸福栖居提供物质空间,又能为人们心灵的幸福栖息提供文化空间的城市。确立“文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我国也大力促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发展作出“文化定位”或者提出“文化城市”目标,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保存城市记忆、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从注重物质建设上升到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城市”理念引领我省城镇化发展。我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城镇化不应仅仅是“量”的扩大,更应该是“质”的飞跃。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认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

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https://www.sodocs.net/doc/e35198627.html, 2003年11月11日11:15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王莉 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博物馆文化就是以藏品文化为主体、职能文化为辅助的博物馆整体文化。藏品文化是指文物标本所渗透的或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它具有固有的稳定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职能文化是以博物馆人的工作所反映的博物馆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及其职能,它以藏品文化为基础,是围绕藏品文化这个核心而开展和形成的。它因人而异,因社会环境而异,因此,它具有可变性。正因为如此,博物馆的藏品文化不应随社会(特别是社会政治)的变化而随意变化,而职能文化在传承和传播藏品文化的方式和方法上却应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在社会和城市教育文化中的辅助作用。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教育作用极为重要。它与专业教育不同,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它不是专业性的学校,但可以起到学校教育中同样学习知识的作用;它不是专门的科研单位,但是它研究的对象,又是社会科研工作者可以借用的重要的科研分支;它不是社会娱乐行业中的专业场所,但是它可以给观众以特殊高雅的娱乐方式,在学习知识中得以休闲;它不是公共图书馆,但是它可以给社会各界查找历史资料的人们提供科学见证的史实资料,等等。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它具有明显的业余色彩,又没有严格的学习时限,更没有苛刻的知识考核,这种既没有正规教育的约

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初稿)

武威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研究小组组长:张蓉 研究小组成员:张倩李志兴田颖田泰山单美娟赵建岗 研究指导教师:马国文 【引文】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必然对城市管理工作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城市管理既面临着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城市政府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 【正文】 一、城市文化建设与管理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1.城市文化与经济。现代社会的竞争,除了经济实力的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竞争。而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整合和文化创新。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即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任何文化都是“源”与“流”的结合,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传统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基点。二是横向的文化借取,即城市文化的开放、兼容。文化碰撞与融合是文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演进以至变革的过程,通过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新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创造,体现出文化不断进化、不断优化的发展趋势。城市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就自然显得重要而必要。 2.文化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建设往往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文化管理工作,则是长期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文明、秩序的要求越来越高,某些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文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城市管理是一项反复性的工作,城市文化管理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长期保持和维护好城市良好的市容、井然的秩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严谨而科学的管理,更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带倾向性的疑点问题,采取集中整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文化管理也是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城市文化管理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关系

2012年第1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0期) Total No .310 收稿日期:2012—08—05 作者简介:张桂元(1965—),女,黑龙江肇东人。吉林省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语言学。 浅谈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关系 张桂元 (吉林省博物院,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城市的历史、精神、建筑、休闲、旅游等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博物馆对于城市历史文化有着记录保存、分析研究、陈列展示、传承宣传的重要作用;而城市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积累的各种文化又使得博物馆日益丰富而具有个性,传统的功能得以拓展。博物馆之于城市,就像是灵魂;城市之于博物馆,则是母体和性情所在。 关键词:博物馆;城市;文化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102—04 博物馆作为承担收藏保管、学术研究、陈列展 览、社会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非盈利事业机构,是传承历史文明的载体,也是承载现代文化传播的场所。目前中国3000家博物馆更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生力军。城市,是博物馆历史文化的重要来源。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成为城市博物馆的主要特性。 建在城市中的各类博物馆,是每座城市中的重要文化元素,是这个城市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符号,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需要,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需要,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纵观博物馆,其收藏之历史实物、场所之建筑形制、个性之文化表现、旅游之休闲功能,无不和城市的文化紧密相连。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体现,更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博物馆在城市之文化建设中作用颇多,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博物馆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作为收集、保藏、研究、陈列机构,其收集,保藏,研究,陈列的对象是文物,是标本,是历史, 是文化,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其目的是以独 特的文化力量向公众传播,为社会提供服务。关于博物馆的文化力量,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院的创办人张謇曾经说:“哀莫大于亡史,而国亡次之。”伟大诗人歌德也说过:“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均衡地灌输到全国各地,德国如何能伟大呢?遍布各地的图书馆、 博物馆和剧院,作为支持和促进民族文化教养提高的力量,是绝不应被忽视的。 ”张謇所言,说史之重要;歌德所言,是认识到了博物馆对于当时的城市和国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而史正在博物馆中,博物馆正是历史文化之馆。当今,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的历史,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记载。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关注博物馆文化,在博物馆的建设中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使得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可以让城市和市民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淀,具有国家特征,民族特性和城市特质。作为城市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收藏和展示这些历史文化,研究发掘,继承传播并发扬光大之使其文化血脉绵延而不断绝。后人为之敬仰、为之震撼、为之骄傲、为之努力。 2 01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博物馆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精心整理 博物馆,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吴永强:话题主持人、全国青联十、十一届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三、四、五届委员 李波: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全国青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 象最深的是什么?像李波兄在央行负责货币政策二司时,可谓国际航线的空中?w人,且早年亦有海外求学、工作,当去过不少国外的博物馆吧? 王伟斌:每次出国或出差,有时间我都会去各地博物馆,像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杭州良渚博

物馆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不仅欣赏到许多珍贵的艺术藏品,更深切体会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血脉。 常昊:虽然出国不少,但每次比赛时备战不敢分心,来去匆匆,没怎么去,反倒是个人旅游的时候才有时间去一下。印象比较深的是美国大都会国家博物馆,有别于国内,可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可以说真正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明的名片,象征着这个城市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内涵,要发挥好城市文明坐标的作用。其藏品所带来的是一个地区的积淀,一个国家的缩影,一个民族的自信,这样浓郁的文化折射是深刻隽永的,永不褪色的。既是文化输出的场所,也是对外交流的平台,更是在城市文明构建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二是博物馆作为征集、收藏、展示的平台,又是一个信息资源的集散地,要发挥好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一家博物馆如没有信息资源的摄入就不可能以完美的形式输送,不管是在讲解中,还是在陈列展览中,这是一个互相传送信息的过程。在馆际间的互动中,信息不断在调试修正,最后要总结归纳、推陈出新、锐意进取,更好地向社会大众传输,为人民服务。 展品折射出的是人们对自己理念的追求,是人们对文化传播的一份责任和坚守。这种熏陶,能起到促进现代文明进程发展的积极作用。其功能主要有普及、交流和传播,鉴往知来,博物馆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就如我们上海东方文化传播中心的“东传轩”,就是一所集收藏、展览、研习、培训、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单位,但我们宗旨是探索、传承和弘扬

浅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解决之路

浅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解决之路(姓名: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xxxx) 摘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要和城市整体形态、生态建设、传统文化、区域结构以及居民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树立文化理念,培育城市文化个性;辐射城市文化,构建多圈文化体系;塑造城市形象,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保护的法律;社会各界要形成统一性认识,相关部门需提升社会成员积极性,健全管理机制。只有做到了这些,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才会走向更宽、更具文化个性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 一、前言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各地城市文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和行为上的急功近利,使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着城市文化建设分析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解释 众所周知,文化作为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那么什么是城市文化呢?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衡量城市文化可从市民、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来进行,也是

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和发展

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和发展 发表时间:2019-08-26T13:56:57.73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1期作者:李娟 [导读]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县文化和旅游局山西运城 044400 摘要: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来,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博物馆中不计其数的藏品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相反,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作用;发展 一、博物馆的重要作用 1、辅助作用 在社会和城市教育文化发展中,博物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博物馆的知识与文化储备具有丰富的教育职能,在社会与城市文化建设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这是任何专业化教学单位都无法取代的。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不具有严格的学习时限,较为自由,更没有苛刻的知识考核,给人们留有足够的学习空间与自主空间。可以说,博物馆是社会的文化讲堂、校园之外的独特分校、成人继续深造的公共场所。正是因为博物馆的特殊教育方式以及高效率的教学效果,让人们倍感其好,所以部分社会单位兴办博物馆具有强大的促动力。 2、传承作用 首先,博物馆是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专业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机构。博物馆当中的藏品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人们通过科学管理使历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也使得传承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宣传力度得以加大。 其次,得益于我国优秀的传统精神,如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等,博物馆中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国重视并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文物作为优秀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更需要得到人们认真细致的保护。因此,博物馆应做好藏品收藏、征集工作,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 再次,博物馆也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专家带领专业团队对文物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并将发现通过文化宣传的手段进行包装,一一向大众展示。近日热播的《国家宝藏》就通过明星演绎、专家讲解,吸引了大批观众观看,拓宽了文化的传播广度。 通过更加生动具象的文化节目的宣传可以加强宣传效果,并使文物知识得以代代相传。此外,也能通过名人效应等,引发全民保护文物、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潮,这有助于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 最后,博物馆在经济、政治层面所形成的社会化职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吸引人群参观,这样做可以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博物馆结合实际改变和改革传统的方式、方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征集社会化、科研专业化、传播与宣教市场化,其对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服务作用。 3、观赏作用 博物馆在社会与城市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我国国土疆域面积大,人口数量巨大,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不仅仅吸引了本国国民到各景区的参观,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国群众争相来我国参观。博物馆属于我国现代正在发展的新兴现代产业,其历史文化与丰富的历史文物实物资源是异常重要的人文景观与旅游资源。 4、研究服务作用 博物馆的馆藏十分丰富,涵盖众多民族文化,具有许多文化元素。博物馆文化立足于藏品文化,记载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拥有着强大的科研力量,其后具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博物馆出版的藏品图录、专著和其他研究成果,可为社会科研所利用。与此同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文化吸引着众多的社会各界单位与其进行业务联系,使其可以不断与社会各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做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知识储备,让人们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更加具象的了解。 与此同时,反论之,博物馆也为科研单位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有助于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可以让研究人员发挥出自身文化宣传职能与文化研究职能的作用,为我国文化发展书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加强博物馆保护、推进文化传承的策略 1、提升博物馆数字化程度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博物馆也应与时俱进,适当融入部分信息化元素,扩展自身博物馆建设思路,扩展原则即为对博物馆、社会二者间的广泛联系予以深度挖掘,扩展博物馆教育覆盖面积,将教育对象予以细化,扩展教育领域,如晋南地区博物馆可同当地学校加强联系,引导学生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扩宽自身视野,丰富自身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博物馆也可入社区开展相关讲座,或进地铁组织展览等。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借助互联网扩展博物馆教育深度、教育广度,同各馆间加强联系,构建本区域或跨区域博物馆教育联盟,将博物馆资源予以整合、共享。博物馆应积极面对自身工作结构转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需求,探索如何将静态事物逐渐转化至动态事物,提升大众接受度,优化公众体验。在超级互联网背景下,晋南地区博物馆应充分融入这一潮流,借助多种方式予以应对、融合,如博物馆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创建官方公众号,利用微博等社交平台建立自媒体账号,通过此类形式,除可拉近博物馆同民众间距离外,还可提升博物馆知名度,提高博物馆现代化建设水平。除此之外,也可结合AR技术,将原本静态展品转化为情景化及可视化的数字形式展品,以贴近游戏方式将文化遗产保护、AR技术相结合,从影片播放、面板图片、陈列展品,再到民众实际动手操作等环节,可让民众在此过程中逐步体验文化遗产魅力及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AR技术的应用可使民众于虚拟、现实两层面予以互动,民众在参观同时也可成为“寻宝者”,借助智能手机中的AR功能进行扫描发现隐藏于展品、介绍、故事板案间的关联。民众可结合博物馆所提供信息找寻相应文物采集地点,在现代文化环境中体验到博物馆与众不同的面貌,激发体验者新鲜感、民族热爱之情。 2、强化博物馆品牌建设 首先,博物馆应明确自身文化价值、文化定位及未来某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或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战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拓展营销渠道,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中;其次,应创建自身文创品牌,可借鉴其他区域博物馆文创品牌成功案例,于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予以改进,找寻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不可盲目跟风,导致文创产品产生质量层次不齐且产品品种杂乱无章现象,而是应引进

浅议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浅议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发表时间:2018-10-08T15:12:25.29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下作者:李洁王笑凯[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经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 (1身份证:4101021977****252x;2身份证:4113291983****0011)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经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从文化角度探究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我国的全新理念,是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延续、升华和深化,是城市文化实践的思维理念和城市文化理论研究的视角转换.本文主要对现代建筑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进行简单的简述,供同行参考!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前言:城市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记忆;不能跟上时代不断创新,城市文化将迷失发展路径。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1城市规划模式的分析 1.1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需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活动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 1.2城市规划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城市发展要充分考虑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每位居民都应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展,扩大就业容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缓冲区。指生态保护区与建设开发区之间的过渡性质的地区,是土地争夺的热点。应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综合考虑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近远期结合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用地的供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恢复区。指已受到干扰而质量下降的敏感区及景观破碎区,以及建设发展区或是生态缓冲区中受到强烈干扰而功能丧失的地区,如空气、河流严重污染区。此类地区须严格限制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对于现有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或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并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 1.3确定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中短期规划结合对生态城市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确立各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中期规划以五年为周期,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作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应当依据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及本阶段的建设目标,明确五年内规划的重点和发展时序,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短期规划以2~3年为周期,以具体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为重点内容,明境。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满足人生存、发展需要的人工环境,城市发展就是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之一。 2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3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分析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比如,长春可以从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独特文化优势出发确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魅力,延边、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发个性特色。各地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结束语:

谈城市文化建设

谈城市文化建设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和贵市文化艺术界、社科联的工作者交流探讨城市文化建设这个话题。 说到城市文化建设呢,咱们再回忆一下十七大的报告,胡锦涛总书记讲,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提高。这里讲得很明确了,说到城市文化建设,不管文化产业也好,还是文化事业也好,现在统统归纳到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如果不是直接搞理论研究的同志可能不太敏感,我是长期搞外交工作的,可以告诉大家,在国际上,这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出相对国内更敏感一些。请大家再往前回忆一下,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小平同志有过一句名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后来小平同志又作了一下自我批评,说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中,一手硬一手软,重视了经济建设,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所以从那以后,中央成立了精神文明办公室,全国大力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咱们贵市真正的享誉全国,在全国脱颖而出,就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一手硬一手软的时候,咱们率先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贵市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城市,这个给全国的印象非常深。那个时候,贵市就得益于文化建设。而现在从

十七大以后,正式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是一个什么重大的突破呢?请大家注意,这个是中国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很明显,大家来看,十七大报告指出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提高,也就是说小平同志当时并没有提文化是生产力的问题。十七大以后明确提出一个概念,文化也是生产力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提出,就正式确定了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看一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讲得很清楚,他说人的生产只有两种,一种生产的是物质产品,还有一种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人不能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人根本就不能从动物界脱离出来,成为高智能的人类。有相当一批地方干部,甚至高层面的干部,有非常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谈文化发展,一谈文化发展连听也听不进去,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他们不认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文化也是生产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有很大的误区。小平同志还有一句话,警惕右,重点是防止左。可是左在什么地方了呢,实际上莫过于文化的功能上,没有把文化当生产力的概念来判断。马克思讲得很清楚了,人从蛮荒时代,只要有生产力的时候开始,生产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文化产品,一个就是物质产品。正因

城市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完整版

城市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城市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xxxx年文化工作总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兴县”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乐与参与、便与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构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苦干三年,打造崭新xxx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xxxx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抓好文化设施建设 1、加强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推动力度,年底完成18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并力争投入使用。二是在完善提升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年内在全县有条件的行政村建成22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三是进一步加强县文化信息资源分中心建设,年内建成18个乡镇基层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中心。 2、加快建设和改造县城公共文化设施。一是积极推动落实xxx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规划。二是提升“两馆一院”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县级一级馆标准,加强图书馆环境、设施、技术装备建设,建设拥有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加强县文化馆建设,使其成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辅导培训中心、创作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加强书画院建设,建设集书画展销、研究创作、鉴赏交流、培训辅导为一体的xxx书画艺术中心。三是建设娱乐休闲城。改造县电影公司,规划建设一座集电影放映厅、小剧场、娱乐茶馆、休闲健身和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娱乐休闲城。 二、精心组织群众乐与参与、便与参与的文化活动 3、组织好xxxx年春节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好春节文化活动,大力营造热烈、祥和的喜庆氛围,力争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影响力上有新突破,使其成为xxx的一道节日盛景,成为群众节日休闲活动的一大看点。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一是精心举办全国性“团泊洼”诗歌节活动,深入挖掘团泊洼诗歌文化资源,组织大型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会、参观游览等系列活动,力求办出影响,打造xxx文化品牌。二是精心举办以农村题材电影放映大汇演和优秀影片展映等为主要内容的天津(xxx)农民电影节,打造一个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影文化品牌。三是精心承办天津市农民艺术节重大活动,提升xxx文化影响力。四是精心组织“欢乐xxx”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xxx 群众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博物馆,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博物馆,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吴永强:话题主持人、全国青联十、十一届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三、四、五届委员 李波: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全国青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 王伟斌:神玉艺术馆创始人、馆长,全国青联十一届常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四届副主席 赵春森:上海“东传轩”艺术中心创始人,全国青联常委、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副会长 常昊:围棋九段国手、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 本期“青联会客厅”栏目推出独家策划,特别邀请几位青联委员,从不同角度来聊聊自己与博物馆的故事和思考。几位见仁见智,从人文情怀到公共政策制定,从城市文化功能到文明传承,为读者解读博物馆在城市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展望其未来发展,从而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她的社会功能。 主持人:欢迎各位做客“青联会客厅”。大家都去过哪些博物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像李波兄在央行负责货币 政策二司时,可谓国际航线的空中?w人,且早年亦有海外求

学、工作,当去过不少国外的博物馆吧? 王伟斌:每次出国或出差,有时间我都会去各地博物馆,像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杭州良渚博物馆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不仅欣赏到许多珍贵的艺术藏品,更深切体会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血脉。 常昊:虽然出国不少,但每次比赛时备战不敢分心,来去匆匆,没怎么去,反倒是个人旅游的时候才有时间去一下。印象比较深的是美国大都会国家博物馆,有别于国内,可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可以说真正是荟萃了世界文化元素的大博物馆。 赵春森: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海博物馆,因为这里展示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中可了解中国书画的渊源。还有一些青铜礼器,折射了中华文明的进程,而且比较系统。其中,我对宋代书画印象尤深,文人画的气息比较浓,如北宋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著名的《五马图》等代表作。 李波:我有幸去过不少博物馆,像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圣彼得堡的东宫和夏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等。 主持人:我们常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大家觉得应如何看待博物馆在城市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 功能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