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启示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启示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

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全球亿万富翁们中有95%的人认为,只要掌握正确的管理会计技能和理念,任何公司都可以保持竞争优势和长期的盈利。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

在管理会计领域中,权变理论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理论之一。权变理论认为,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面临不少于两个不同的选择,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使企业所面临的危险和机会发生变化。权变理论通过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来研究企业管理的决策过程。

Lengnick-Hall和Lengnick-Hall(1988)认为,权变是一种基于决策前提和条件的企业决策策略,可以通过调整和变化假设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Argyris和Schon(1978)认为,企

业在面临不确定性时,会采取一些权变策略来应对。

在权变理论的基础上,Ashton and Hopper(1990)研究了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计划时面临的权变问题,认为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计划时可能会面临着财务、技术、制度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限制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他们建议企业应该从激励、培训、组织、领导力等方面努力,从而促进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计划时做出最佳选择。

在这方面,Noci和Spano(2009)通过研究意大利企业实

施变革时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权变理论在企业变革中的应用。他们认为,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从组织文化、领导力、员工意愿、沟通和交流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变革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

在运用权变理论的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可以采用主动权变策略,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应该采用被动权变策略。例如,Reck et al.(2016)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面对风险时所采用的权变策略,发现高创新企业更倾向于主动权变策略,而传统型企业更倾向于被动权变策略。

启示

权变理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决策参考。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管理策略和做出决策。

在权变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采用主动权变策略或被动权变策略,想方设法应对内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危险,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和长期的盈利。同时,针对权变策略的实行,企业也需要在组织文化、领导力、员工培训、沟通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变化,从而使整个企业保持健康的发展。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目前,不论是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是我国国内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首先,要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不得不先提到管理会计这一概念。管理会计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22年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提到的,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会计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概念。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或会计学者认识各有差异。 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58年对管理会计是这样下定义的: “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订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明智的决策”。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82 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制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 股东等) 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88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 财务和经营) 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97年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 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1997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等合著的《管理会计( 第2版) 》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 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的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1494年-19世纪末) 早期管理会计主要以成本会计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核算成本、控制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财务信息。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法国的布鲁诺、英国的威廉派特森等。 成本会计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方式日益复杂,对成本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成本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1970年代) 20世纪30年代,管理会计开始从成本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会计分支。这一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会计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成本会计扩展到预算会计、绩效评价、决策分析等领域。 •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不断发展,出现了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

•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非营利组织等领域。 现代管理会计阶段(197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等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战略性和前瞻性,强调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经济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等。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全球化,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 现代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战略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 •前瞻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合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管理信息。 •系统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系统的分析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开放包容的秉性。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的不同看法,重点探讨了管理会计发展与相关学科、实践需求之间的交融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标签:管理会计;发展历程;文献综述 一、西方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表述 约翰逊和卡普兰(1987)所著的《管理会计兴衰史——相关性遗失》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1)管理会计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产业公司的多层次管理的需求,比如19世纪纺织、铁路、钢铁制造及零售分销企业。(2)1880—1910年间部分行业(主要是指金属制造业)的管理者开发了服务于管理的产品成本方法,主要目的是借此计算价格如何确定,此时存货价值主要依据重置成本确定,成本与财务记录逐渐分离。(3)1914年之后为了满足审计财务报表的需要,成本与财务记录结合并统一于复式记账。财务报表中的存货通过财务处理进行加价确定,致使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需求的相关性消失。(4)到1925年,目前所有的管理会计理论都已经形成,但是这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都停滞了。(5)在1925年之后的60年里,产品成本信息应当服务于会计准则的需求这一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的众多会计人员和管理者误认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成本提供了精确地管理用成本信息,但这并非事实,此时的管理会计系统和核算方法皆已过时。 此后,卡普兰和阿特金森(1989)所著的《高级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作如下划分(1)管理会计的起源和产生时期,这是指19世纪及以前。(2)科学管理运动时期。科学管理运动给管理会计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建立起了标准成本制度。(3)综合性企业的管理控制。20世纪初经营业务复杂程度极高的大公司出现,出现了投资报酬率等等核算指标,这是对管理会计的开创。(4)1925—1985这60年以来,管理会计系统发展停滞。(5)最近一些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出现的新的发展和变化。相比于制造业,服务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使用要求。他们更为关注与客户的直接联系,关注质量和时间。(6)当前管理会计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致力于发现更具有相关性的管理会计方法。 汉森和莫文(2005)借鉴了《相关性的消失》一书,认为:(1)1880—1925。这段时间内产生了大多数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会计程序,但是管理会计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停止了发展。(2)1950—1960。出现了人们为改进传统的成本系统进行了一些努力,但是他们努力的方向是想通过让报告的财务信息更为有用而不是另行建立起一套新的的成本体系(3)1980—1990。许多人认识到传统的管理会计不再能满足人们的管理需要了,有些甚至宣称传统的核算体系毫无用处,已经过时。因而,人们为了满足管理需要,开始致力于开发一个新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4)当代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客户导向;战略管理;价值链管理;

[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和地位]国外管理会计发展现状

[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和地位]国外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下面要和你探讨的是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和地位。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位缺失。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不重视会计工作,造成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和会计工作的杂乱无章。这使得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忽视,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及时、真实

地被记录。事实上,会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影响到会计信息差异的大小。会计地位的受控性越强,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体,越容易受到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如控制者利益驱动的影响),会计信息差异就越大;控制会计的权力主体越多,会计的公正性就越高,会计信息差异也就越小。会计委派制、代理记账制提供的信息质量要高于会计企业身份制,因为支配会计的权力主体多元化。但总的来看,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大大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三)意识淡薄。 意识淡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意识淡薄。部分企业 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能按时报送出会计报表,完成报送任务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建不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远,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或逃避税赋,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遇。以至于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领导。 二是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约 束机制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的约束等几部分构成。正式约束是指经济

关于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作为通用商用语言,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及会计报告与国际惯例还有不少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商业竞争。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会计报告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报告;中外差异;差异表现 Abstract:With China's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ccounting as a general commercial language,its function and increasing influenc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However,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curr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repor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This influence the exchange of busines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in the certain extent, or to the detriment of ready to share ou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ccounting reports of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Accounting report;sino-foreign differences; 一、引言 国内外会计报告向来存在不少不同之处。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注释方面,国内外报告格式规范仍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外会计准则、会计观念和会计环境的不同。目前,相对于国际会计报告来说,我国的会计报告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会计报告在国际贸易中的信息质量,需要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现有的会计报告。继续完善三大基本会计报表,适当增加一些新的报表,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都是解决目前国内外会计报告差异的有效对策。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启示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 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全球亿万富翁们中有95%的人认为,只要掌握正确的管理会计技能和理念,任何公司都可以保持竞争优势和长期的盈利。 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 在管理会计领域中,权变理论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理论之一。权变理论认为,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面临不少于两个不同的选择,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使企业所面临的危险和机会发生变化。权变理论通过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来研究企业管理的决策过程。 Lengnick-Hall和Lengnick-Hall(1988)认为,权变是一种基于决策前提和条件的企业决策策略,可以通过调整和变化假设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Argyris和Schon(1978)认为,企 业在面临不确定性时,会采取一些权变策略来应对。 在权变理论的基础上,Ashton and Hopper(1990)研究了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计划时面临的权变问题,认为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计划时可能会面临着财务、技术、制度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限制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他们建议企业应该从激励、培训、组织、领导力等方面努力,从而促进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计划时做出最佳选择。

在这方面,Noci和Spano(2009)通过研究意大利企业实 施变革时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权变理论在企业变革中的应用。他们认为,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从组织文化、领导力、员工意愿、沟通和交流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变革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 在运用权变理论的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可以采用主动权变策略,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应该采用被动权变策略。例如,Reck et al.(2016)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面对风险时所采用的权变策略,发现高创新企业更倾向于主动权变策略,而传统型企业更倾向于被动权变策略。 启示 权变理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决策参考。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管理策略和做出决策。 在权变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采用主动权变策略或被动权变策略,想方设法应对内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危险,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和长期的盈利。同时,针对权变策略的实行,企业也需要在组织文化、领导力、员工培训、沟通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变化,从而使整个企业保持健康的发展。

文献阅读作业

文献阅读作业 班级:会计151班学号:1401042050 姓名:马青云对«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启示»的评述这篇文献综述内容上思路很清晰,由引言提出20世纪70年代权变学说开始被引入管理会计,再按时间先后顺序从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实务三个方面对相关的权变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最后总结,逻辑清晰。 首先,正文的第一部分论述权变管理理论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一种方法。权变理论认为,在一个组织适用的结构类型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组织,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提出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其焦点在于管理会计的“合适性”或“适应性”,认为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或业绩评价体系是受各种权变因素影响的。 第三,这篇文章写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系统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情景变量研究及广义范围和聚合性信息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MAS(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其影响由环境不确定性决定;价值动因对业绩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业绩效应的调节作用;权变因素、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和企业业绩之间的结构关系。尽管文献中开展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适合性,很少有研究人员承认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从文献综述可总结如下:研究了MAS 设计特征和MAS 信息充分性问题之后,非常有必要扩展MAS 的传统研究边界。 最后,这篇文章回忆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实践应用。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实务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权变理论解释是哪些因素促进了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及其状况。 国外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都比我们国家早,我们中国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获取经验,提取精华从而加快我国理论研究和实务的步伐,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确,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许多丰富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感到,管理会计研究始终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的挑战,所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要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追上世界的步伐,让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

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基本构想与预期突破

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基本构想与预期突破 一、引言 中国会计学界和实务界曾经流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至理名言”。管理会计(Management or Managerial Accounting)侧重于为企业管理服务,其基本框架包括“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管理离不开管理会计,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更离不开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今天完全可以说,“企业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 然而,与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相比,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学界与实务界都显得相当沉寂,管理会计没有引起中国会计学界与实务界的足够重视。这种局面与管理会计在市场经济的重要地位极其不相称。其实,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hee Chow(周其武)教授早在1999年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上就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非财务会计”。实证会计研究的鼻祖、罗彻斯特大学的Ray Ball教授也明确地指出“中国会计急需解决的是管理会计问题”。可惜,由于当时中国急需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环境的财务会计准则,Chee Chow和Ray Ball两位教授的观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诚然,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以对外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但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繁荣更需要以服务于企业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毕竟,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依赖于企业素质的提高。 财政部已经基本完成财务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国际趋同路线图,中国会计学界关注的重点就应该转向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即使是中国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与国际会计学界相比,也显得非常薄弱,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相当大,而且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严重脱节,难以指导企业管理会计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问题就是世界性的主题。中国会计学界应该终结“模仿式研究”、“跟踪式研究”和“改进式研究”的“取经时代”,全面转入“原创性研究”的“造经时代”(胡玉明,20XX)。与此同时,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和综述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学术文献,以期对当前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股权结构,即公司中不同性质的股权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和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股权制衡,则是指通过不同股东之间的权力制衡,以防止单一股东或管理层对公司的过度控制,从而保护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股权制衡的机理与效果、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股权结构与制衡模式的比较研究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核心要素和一般规律,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文也将关注到国外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公司治理国际化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公司治理理论

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理论基础 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形成了多种理论和假说,为理解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还需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和社区等的利益。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配置上,还体现在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上。当股权结构过于集中时,大股东可能会利用控制权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影响公司整体的业绩。 控制权理论认为,股东通过持有股份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绩。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能滥用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公司价值下降。相反,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股东之间的制衡机制可以减少控股股东的滥用行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1500字》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应收账款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已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研究学科,国外学者对该学科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验。其研究主要从企业风险识别、信用管理、内部流程控制等层面来展开论述。首先,从企业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是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Enase Okonedo(2000)基于权变理论对应收账款控制系统和企业的特征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应该适应企业特征。Selçuk BUYRUKOĞLU(2019)提出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企业要控制应收账款风险需要拥有系统而规范的管理方法并且建立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看,Monika (2017)认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低的主要成因是企业对信贷政策的管理,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不够,在能实现应收账款的事前预防与控制方面存在不足。Ferrari Franco(2000)在客户信用管理上提出了依据客户的自身能力,分级制定信用额度。并且企业需要明确授信的审核权限,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审批流程。规模大的企业审批流程要由下而上,依据金额逐级审批,不能直接越级审核。Natalia Bondarchuk(2016)提出公司应在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岗位,认真评价客户风险,做好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再次,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角度,Zadoorian Jim(2011)提出针对应收账款管理设立独立管理部门,他认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本就是一个动态监管的过程,设立独立的管理部门有利于对应收账款整个过程实施管控。 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背景的差异,国内学者相对国外学者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起步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开放,国内的学者在借鉴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也日渐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在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2008年6月我国在参考与借鉴国外理论与内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市场与企业实际情况,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为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论指导和指引。张蕾(2017)提出企业应通过客户管理、定期对账并提醒客户及时付款、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企业应做出应收账款财务指标分析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周琦红

现代管理学理论对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权变理论为例

现代管理学理论对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权变理 论为例 摘要:企业的管理活动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管理者,而在现代企业管理者所进行 管理活动的信息中有很大程度是自于管理会计的信息。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管理的每一次变革都对管理会计活动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从而对管理会计这一定义的形成和不断地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企 业管理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相应的管理学理论的变革和发展,因此管理学理论对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权变理论;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从形成到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成本控制为基 本特征的管理会计,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主要受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 组织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影响,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 工作效率为目的;第二阶段是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这一阶段的 管理会计发展主要受一些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例如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弗雷德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Y理 论等等;第三阶段是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这一阶段的 管理会计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受战略管理理论、波特的价值链思想、SWOT分析 理论等等理论的影响。事实上,在漫长的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史中,影响管理会 计形成和发展的管理学理论非常之多,不同的管理学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形成 和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例如权变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核心 能力理论、流程再造理论等等,本文将重点从权变理论的定义和内容入手阐述权 变理论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 权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 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 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 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 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 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 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从两大方面来讲,第一是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第二是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影响。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管理控制系统和业绩评价的影响因素方面,焦点在于管理会计的“合适性”或“适当性”,认为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或业绩评价体系是受各种权变因素影响的。 由于西方管理会计要比我国早出现,发展历程也较我国相对较长,对这一部分的 研究大都是一些国外学者:Hofstede(1967)发现,经济、科技和社会因素对预 算系统运行具有重大影响;Hayes(1977)研究了管理会计的适当性,目的是评 价大型组织中不同部门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权变因素或突发事件是生产部门预 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Banker,Datar和Kemerer(1991)注意到了结构因素的影响,发现实现适时制(just-in-time,JIT)或其他团队工作计划的公司更有可能提

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国外文献

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国外文献 在国外,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国外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献: 1. Mintzberg, H. and McHugh, A. (1986). Managers and Their Jobs. New York: Free Press. 2. Robbins, S. P. and Judge, T. A. (198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3. Dutton, J. E., Dukerich, J. M., and Harwood, J. A. (1994). "The Organization of Strategy and Process for Advancing Theory and Research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3): . 4.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86).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1): 71-79. 5. Langfield-Smith, K. (1997).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 Introduction. Harlow, England: 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 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的问题,包括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局限性、管理会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战略管理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国内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应用已非常广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力推崇。据美国劳动部2006年调查显示:90%以上美国的财务人士从事着管理会计职位,他们70%以上的时间用于决策性工作。比如会计师、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以及首席财务官 (CFO) 等。而国内企业超过85%的财务人士担任财务会计(核算会计)职位,他们80%以上的时间用于记录与核算,充当着“账房先生”的角色。 随着目前对高质量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强调,管理会计师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重要。据统计,中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达300万,财务会计从业者面临着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巨大挑战。 近二十年来,企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势在必行。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

管理会计信息化十个工具 管理会计信息化十个工具包括:成本中心会计、利润中心会计、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成本管理、成本计划、实时成本、作业成本、成本估算、项目成本会计、获利分析。 成本中心会计:支持灵活的间接费用分摊方式,支持间接费用在部门之间,部门向产品、项目的分摊,支持灵活的费用统计和各类成本动因数据的统计,支持图形化的费用跟踪等统计报表分析。 利润中心会计: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视角处理经济活动,支持按产品、按区域、按事业部建立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进行成本要素、费用要素和收入要素的定义,实现费用、收入的分摊以及内部结算处理,形成利润中心分析报告。 产品成本核算:支持多种成本核算方式,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用于计算某个成本期间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其他成本。 标准成本管理:根据战略目标,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来制订同未来竞争战略相匹配各产品价值链上的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成本计划不断挖掘产品成本的潜力,帮助企业打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成本计划:支持产品成本计划、项目成本计划和全面预算接口,可以实现成本计划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实时成本:实现在生产过程中每一加工产品的各项成本的实时计算和分析。

对企业价值管理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思考(一)

对企业价值管理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思考(一) 内容摘要: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企业价值管理(VBM)的需要密切相关,而因果关系是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现有非财务指标研究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优点及不足,认为基于因果关系的价值动因研究是未来研究主导方向,并提出构建因果模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非财务指标价值管理价值动因因果关系 平衡记分卡是试图将非财务指标纳入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它强调因果关系链的选择与运用,但平衡记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业中众多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实质上是一种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关系。非财务指标具有双重性:虽然从产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解决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所无法反映的产出结果,如无形资产、风险产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从动因的角度,作为财务指标的前导指标,是企业发展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基于价值管理的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核心是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对非财务指标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进而研究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非财务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 综观国外相关研究,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以战略为导向的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与业绩的关系

这是侧重于研究非财务指标与战略之间的紧密度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现有对非财务指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中于验证顾客满意程度与全面质量管理(TQM)方面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业绩间的关系。 1.在顾客满意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通过从77家代表不同行业的瑞典企业中取得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会计业绩与顾客满意度正相关。Perera等(1997)发现公司通过改变他们的生产战略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使用非财务指标与改进业绩有关。Ittner等(1998)用顾客层面、业务单位以及公司层面的数据检验了顾客满意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公司层面的顾客满意度与公司当前的市价有关,但与当前的会计指标并不相关。 2.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现有对TQM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证明了采用TQM的公司会计业绩与市价都会提高。Symons等(1995)研究表明,基于TQM的报酬体系会带来更高的业绩。Chenhall(1997)的研究认为,同时采用TQM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会比只采用TQM但是未使用非财务指标的企业得到更好的业绩。 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都表明同时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要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二)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 代理理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及研究激励机制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从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能否更有效反映管理行为,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决

国内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会计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国内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会计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从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的视角, 对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国外的经验进行梳理, 以期为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 信息化; 发展历程; 现状; 一、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本文依据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对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 从经济社会背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应用、理论研究等方面对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 (一) 核算型软件开发与应用阶段(1979-1996年)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计算机和局域网技术在我国得以应用,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快速发展对会计核算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第一次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利用计算机模拟手工会计作业, 即财务会计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从单项会计处理到部门会计处理的过渡, 实现了部门内会计信息的共享, 但是在企业层面部门间的会计信息还没有实现共享, 管理会计信息化还在酝酿中。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电算化概念、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等。在这个阶段的后期, 已经有学者开始提出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过渡(王景新, 1995) 。 (二) 管理型系统开发与应用阶段(1996-2000年)

我国改革开放步入深化发展, 企业面临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要求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核算领域, 还需要延伸到管理领域。在实践方面, 企业内部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需要整合,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数据不互通的信息孤岛的问题亟待解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和IT技术在我国的兴起, 带来了会计信息化的第二次浪潮。在这次浪潮中, 我国的财务软件厂商获得了发展机会, 并为会计软件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提供了软件支持。企业开始关注如何利用会计信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企业开始用计算机手段实现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信息化开始萌芽。 在研究方面, 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是这个时期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系统需要体现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 是基于预算系统、分析预测系统、业绩评价系统以及决策系统等构建的综合系统(祁怀锦, 1996) 。管理型软件更强调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管理(金光华, 1997) , 还可以完成包括预测、分析、控制和辅助决策等管理会计工作(陈婉玲和韦沛文, 1997) 。罗金明(1999) 对管理会计电算化进行了定义, 并指出了向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方向。 (三) 一体化系统开发与应用阶段(2000-200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