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浅析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艺术

引言

在美国文学作品的风格中,幽默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术风格。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其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和迅速,美国式幽默也随着传遍了世界各地。从历史和风格上来看,美国的幽默文学可以分为传统幽默文学和黑色幽默文学两种。传统幽默文学风格形成于美国成立初期,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马克吐温。美国传统幽默文学有着很强的乡土气息,人物虽然滑稽却可亲、可笑,但对社会的讽刺和鞭笞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自我,改变自我。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艺术风格形成于二战后,由于社会现实巨变,文学作品中的幽默更多地用来表达人们生活的无奈和无助,是一种苦涩和痛苦的幽默,其代表作者是约瑟夫海勒。两种幽默风格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从时间上看,黑色幽默是对传统幽默的传承和创新;从价值取向上来看,黑色幽默有着对传统幽默颠覆性的价值取向。下面,本文就从联系和差异两个方面来解读美国文学中特殊的幽默艺术风格。

一美国文学传统幽默艺术与黑色幽默艺术的联系

任何一种文学风格的出现和形成都不是作家凭空想象而成的,一定是在吸收和其他文学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新思想并经过不断的实践而形成和完善的。美国文学中的黑色幽默艺术虽然以新颖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但仍然是对美国传统幽默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本文将从两者之间共同的基本特征和共同的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基本特征相同,同属幽默范畴

幽默的最基本特征便是笑,没有笑的作品是无法称之为幽默的。从让读者笑这一基本特征来看,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两种艺术风格无疑是相同的,它们同属幽默范畴。虽然传统幽默是让读者快乐的笑,而黑色幽默则是让读者绝望的笑,但它们同属于让读者发笑的艺术风格,同样是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融入到让读者发笑的体裁,同属幽默范畴。

在传统幽默的作品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理性世界中的各种非理性事物和行为的描写来引起读者发笑。如在马克吐温的作品《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嗜赌如命的主人公吉姆。打赌是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他打赌的工具,并且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赢。后来吉姆抓到一只青蛙,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对青蛙进行训练,并到处吹嘘这是一只卡拉韦拉斯县最著名的青蛙。有一天,吉姆逼着一个外地人和他打赌比赛青蛙,结果被外地人算计输掉了比赛,输了钱。在小说中,作者对吉姆的小市民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准确的

刻画。通过这样一个无所事事,与正常人生活截然相反的人物引起读者的发笑。

在黑色幽默的作品中,作者同样是通过对理性世界中的荒谬的描写来显出理性本身的矛盾和可笑。如在海勒的著名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这样一个滑稽、荒谬却又存在的悖论。军规中规定如果一个飞行员疯了是可以豁免飞行的,但必须是飞行员自己提出申请,而一旦飞行员提出申请,便又证明这个飞行员对飞行的危险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便不能豁免飞行。同时,军规中规定一个飞行员飞满25架次便可以回国,但前提是必须绝对服从命令,否则便不能回国。于是上级便不断地增加飞行次数,而飞行员却不能违抗,周而复始,直到牺牲。文中对于这条所谓符合逻辑却又极为荒诞可笑的军规描写是以一声口哨作为结束。在这声口哨中,读者能够发出的是绝望的、无奈的笑。

在美国文学中,无论是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传统幽默艺术,还是以海勒为代表的黑色幽默艺术,都是用理性去审视小说中所描写的非理性的内容,所以读者必须跳离于小说,用理性的思维去解读和分析小说中所表现的世界才能在思考之后发出会心的微笑。而在理性的视角下面,便是两种幽默艺术作品相同的属性和基本特征。

2 幽默表现的手法相同

小说中的幽默是一种艺术,是需要作者精心设计才能引人入胜的写作技巧。缺乏写作技巧的幽默作品只能是短暂博人一笑的、浅薄的文字游戏,无法引起读者更加持久的笑和思考。而优秀的幽默作

品则凭借着对技巧的运用创造出更加绝妙的幽默效果。美国文学的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在幽默表现的技法上却是相同的,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技法。在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赫德莱堡的人》中,作者描写的赫德莱堡一向以诚实和清高而著称,却因为得罪一个外地人而受到了报复:外地人用一袋金币作为诱饵,引得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种种丑剧,无情地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伪善的本质。小说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其中的赫德莱堡象征着整个美国社会,镇上的十九位首要公民象征着美国的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将美国资产阶级的贪婪和虚伪揭露得淋漓尽致,对美国所谓的道德和文明进行了批判。而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同样经常采用象征的手法来增强幽默效果。如上文提到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用军规来象征军事官僚体制的独裁和荒诞,而枪口下浑身发抖的田鼠则象征着那些只能任人摆布无法改变命运的普通士兵。通过象征,作者可以营造出更加富有内涵的幽默效果,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故事的喜剧性,可以更加深刻地刻画小说的思想内容,所以在两种艺术风格的幽默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其次,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夸张本身便富有极强的幽默效果,通过作者精心设计的夸张手法,可以将作品的幽默效果表现得更加生动和强烈。如前文所述的《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对于吉姆痴迷于赌博的描写以及《第二十二条军规》

对于军规的描写都采用了夸张的写法。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无法找到与小说中完全相同的人物和故事,但如果将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背景,那么将所有资产阶级的虚伪和陋习浓缩出来便是上述的人物和故事。无论在传统幽默小说还是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并不是毫无边际的吹嘘,而是将生活中的种种浓缩集中表现在同一个人物或者故事上。这便是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表现艺术。虽然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看起来有些荒诞和夸张,但如果把人物和事件放大到整个社会却又是那么的贴切和真实。这便是夸张手法在幽默小说中的运用艺术,即所谓的夸张其实是对社会和生活的高度浓度。

二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的差异

虽然黑色幽默是在传统幽默写作上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传统幽默小说有着很大的差异,下面本文具体论述。

1 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是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的重要差异。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幽默主要描写的是美国初期的社会状态,虽然作品同样采用讽刺的手法,但从价值取向上来看,还是积极向上的,坚持传统的价值观念,即使对社会丑陋的揭露与批评也是为了突出表达美好的生活主题,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表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如上文所述的《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赌鬼吉姆。作者通过对吉姆的讽刺揭露了人性萎靡丑陋的一面,但毕竟小说中只有吉

姆一个人这样,从而反衬出其他人勤劳、正直的品质。而小说中人们对吉姆的嘲笑也恰恰是传统价值取向中勤劳对懒惰,正直对邪恶,理性对扭曲的嘲笑。同样,在上文所述的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作者讽刺与嘲笑的是19个所谓的上等公民所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而对于普通的公民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美国传统幽默小说正是通过这样美与丑的对比,来指导读者如何寻找人性的美。

而和传统幽默截然相反的是,美国黑色幽默作品中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否定。美国黑色幽默艺术风格形成于二战后的60年代,在经历二战后经济的复苏之后,美国又陷入了越战的泥潭,经济衰退,人们的生活开始迷惘,并产生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垮掉的一代。所以,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黑色幽默作家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毫无价值的,而世界本身更是荒诞的,其作品中的价值取向也从善与美走向了恶与丑的极端。在黑色幽默小说所表达的价值取向里,人的存在是孤独而痛苦的,是没有意义的。如前文所述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所描写的军僚主义下的统治,士兵的生活是绝望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听从于军僚们的摆布,作者在痛斥统治阶级的无耻的同时,也并没有对士兵们的行为进行肯定,而是同样的批判。黑色幽默所描写的世界正如这种艺术风格的名字一样讽刺和黑暗,没有光明可言,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美国在社会转型期垮掉的一代的清晰印记。

2 人物形象上的差异

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美国传统幽默小说和黑色幽默小说在各自塑造的人物形象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传统幽默小说仍然坚持传

统的美学原则,人物形象可亲、可笑,即使是《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反面人物吉姆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有着可爱的一面,虽然赌博并不可取,但吉姆却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他所谓的工作中得到自己应有的价值。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则具有美国初期典型的小人物品质:质朴、向上、勤劳、善良。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人生价值的美好。可以说,传统幽默小说的人物都有着美与善的一面,反面人物形象也绝非一无是处,而是在接受否定和批判的同时,来实现作者警示和劝谕的目的。

在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中,人物形象是特殊的、极端的、黑暗的。在黑色幽默小说中的人物一如他们的作者一样怀疑和抵制传统的机制观点,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一个社会人物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归属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他们的心理是扭曲和荒唐的,所以他们的行为是荒诞和可笑的,而他们本身也就生活在一个荒诞、扭曲的世界里。之所以这样的人物形象还有幽默,便在于作者塑造这样一种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在看到和感受到一个个具有黑色荒诞人物之后,能够发出对世界最后一次绝望的大笑。就如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所塑造的任人宰割的士兵形象,读者在读过之后对于人物的形象没有一点同情,甚至无法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而只是绝望。而这正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绝望、无助。

结语

马克吐温和约瑟夫海勒作为美国幽默文学的两面旗帜,分别代表了美国文学中两种不同的幽默艺术风格。同样的空间,不同的时

间使得美国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而在联系与差异之间便是美国历史、文化和审美思想的变迁。本文以马克吐温和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为例,分析了美国文学中传统幽默艺术和黑色幽默艺术的联系和差异。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文学尤其是幽默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论黑色幽默的特点

论黑色幽默的特点 摘要:黑色幽默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一时。黑色幽默诉诸于人类形而上的灾难命运,厚重的悲剧意味与浓烈的喜剧色彩之间分外矛盾,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的这个荒诞世界。它在文学艺术上表现的特征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黑色幽默;荒诞;喜剧;论文下载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许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呈现出相似性:单纬性的人物性格,人物与感情被有意地割裂,滑稽、怪诞,对悲剧材料异乎寻常地处理,散乱、分离的叙述结构;对现实不可靠的清醒认识和超脱的观望;不分善恶,无功无利的模仿、嘲笑等等。他们引起了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1965年,弗里德曼出版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十三位作家的作品片段选集,名为《黑色幽默》。这些作家没有集会、结社,也没有共同纲领、宣言,但他们的作品却以相似的面貌出现在当时的美国文坛。由于这种相似性,他们被称为“黑色幽默”派。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现实,“幽默”是有意志的个体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绝望的幽默。这派作家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艺术手法,将周围的世界和自我的滑稽、丑恶、畸形、阴暗等放大、扭曲,使其更加荒诞不经。 一、题材 黑色幽默的题材选择涉及到它产生的土壤。美国社会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异质。传统小说江河日下,嬉皮士、战争忧郁症、两性混杂、荒谬的社会现实成了热门题材。这都为黑色幽默的产生提供了基础。黑色幽默选择意义不明,摇摆不定,似梦似醒的场景。这种场景为作家提供了否认旧标准,树立新标准的无穷题材。这些题材大都超越表面,形成对人的精神和社会的关注。以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它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支美国空军中队的经历为题材。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海勒并没有真心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试图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下的军人,刻画人类在敌对环境中的内心体验,揭露社会现实的丑陋。其最终目的是阐述人生哲理,而非历史。 以外,黑色幽默作家还在科技领域里挖掘题材。他们大都是大学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喜欢把自然科学领域的概念带进文学。如,《五号屠场》里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有超时空的能力,还被飞碟绑架到541号大众星。 二、人物形象

马克吐温的黑色幽默

作者简介: 李晓莉,在读硕士,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山东济南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邮政编码: 文章编号: ( ) 浅析马克吐温的黑色幽默 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扭曲影响为例 李晓莉 摘要: 世纪年代盛行于美国文坛的黑色幽默文学可谓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马克吐温时 代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尖刻辛酸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其中,马克吐温从家庭与儿 童成长关系的角度入手,揭露社会的丑恶与道德的伪善,刻画出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扭曲影响,堪称黑色幽默 文学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黑色幽默; 家庭; 哈克; 汤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黑色幽默,又称病态幽默,绝望的喜剧,它不 仅带有家族相似的喜剧性特征,更由于浓重的悲剧性因 素的渗透而表现出某种基因变异的征兆 [] 美国韦氏 大辞典的补编六千词将黑色幽默解释为经常用病 态的讽刺的荒唐而可笑的情节来嘲笑人类的愚蠢法 国的彩色拉鲁斯词典对黑色幽默的定义是用尖刻 的辛酸的有时甚至是绝望的笔调着重刻画人世间的荒 谬黑色幽默一词最早随着法国作家安布莱顿黑 色幽默文选的出版而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布莱顿 将其描述为一种态度一种立场,或者说是一种独立于文 学而又能体现于文学的观点从而使黑色幽默首先 在法国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批评概念而引起关注 [] 至世纪年代,黑色幽默文学成为风行于美国文坛 的现代主义流派,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相呼应,在文学领 域大放异彩 其实,黑色幽默文学历史悠久在美国小说界,其源 头可以追溯到马克吐温时代,当代黑色幽默作品中的 许多风格题材和写作技巧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根 源本文将以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 险记为例,从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扭曲影响入手,来探源 马克吐温的黑色幽默风格 一文章简介 黑色幽默繁荣昌盛之时一般是社会动荡不安之 日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正是在这种社会状况

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1

浅析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黑色幽默元素 孙甜 [摘要]:“疯狂”是宁浩电影中的一大标签,令观众最为疯狂的无疑是巧合到夸张的情节,正是这种多线索叙事结构让平淡无奇的社会事件变得荒诞,或者说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这些貌似无奇的场景其实都是这个荒诞世界的表现,而这种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却着实彰显了宁浩剧作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宁浩;黑色幽默;疯狂的石头;荒诞 “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它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整部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具体体现在语言、情节的叙事结构以及小人物的造型上。 一、语言的强烈讽刺性 影片中一些语言“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的是否定语言能指的含义,构成了最常见的语言反讽。如影片中三个土贼中的老大被命名为“道哥”,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讲道义的大哥;讲究道义本是江湖世界中的通行法则,可事实上,这个道哥一点都不讲道义。在黑皮被困下水道向他求救时,他只想着翡翠,却不管黑皮的死活。道哥自身的行为否定了“道哥”这个语词的含义,从而完成了对道义的解构。在工艺品厂两次被贼光顾之后,作为保卫科长的老包用沙哑的声音狂吼:“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语言能指是公共厕所,而语言所指恰恰相反,表明这不是公共厕所,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土贼小军对国际大盗麦克“你还挺专业。”貌似夸奖,实则嘲讽。结果,有着先进装备并且身手不凡的大盗栽在土贼手里。表面上,保卫科长相对于贼来说意味着专业,大盗相对于土贼来说意味着权威。实际的情形则是,保卫科长在贼的眼里是形同虚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土贼对于大盗是不屑一顾———轻松攫取大盗到手的翡翠。影片通过这两项二元对立模式,完成了对专业、权威的解构。同时在语调上也可以看得出其讽刺的意义所在。比如奸商在卖给大盗麦克绳子时,一边坏笑,一边说:“真正的保质保量。”趁着大盗一不留神就把绳子给剪短了。透过叙述人坏笑的腔调,我们就能感受到他说的话有多么言不由衷。这样的反讽也就把信誉给解构了。在准备偷翡翠时,黑皮说:“费那事干嘛?用榔头一砸,抢了东西就跑,谁能追得上?”道哥却严肃地教训他,“要注意素质,素质。”一个连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不知道的土贼却要讲究素质,可见这个地方的素质不能等同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中的素质,而是指一种特殊的技巧、技能。在一本正经的腔调背后,

《活着》影评:黑色幽默。

影评知识 《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富少福贵(葛优饰演)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巩俐饰演)屡劝无果后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他,当夜,福贵输光所有家产气死父亲,被迫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一年后,家珍手拉凤霞怀抱刚出世的儿子有庆回到家中,福贵痛改前非,开始靠演皮影戏过起安份守己的日子。但好景不常,内战时期,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一番辗转终回到家乡与一家人团圆后,凤霞因病变成哑巴,而在后来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他虽获某些小福,逆境却也一直与他如影相随。 《活着》电影中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主角来说,一般要使用组合拳才能使人物变得更加圆形。但是对于配角,由于笔墨不多,所以精准的语言描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影片的结尾虽然很温和,但颇引人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片中对大跃进、文革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影片中的绝望、

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 在上完最后一次选修课后,我在脑海里汇总了下我这几周来看过的电影,每部都有其精彩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部dejavu。 Dejavu法语译为似曾相识,非常贴切该剧的主题。在我眼里这部剧前期平淡无奇,就是一部悬疑犯罪电影。但是从中期开始走向就变了,主角道格为了救助无辜的女主角克莱尔借用政府提供的时间迁越机器回到过去,从这里开始,各种之前的伏笔被一一揭晓,故事也渐渐地向我们展示出他的全貌。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构思巧妙,伏笔连连,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另一部电影《恐怖游轮》同样是一环接一环的谜题,通过轮回一一被揭示。我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后期高潮迭起,情节设计之精巧让人大呼精彩,但同样剧情把握是否适度伏笔是否得当也是决定这类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也非常考验编剧与导演的能力了。 剧情方面,毫无防备的美国大兵,天真无邪的儿童,一张张快乐的脸;跌落水中的娃娃,迎面驶来的轮船,在凝重的音乐里,那艘渡轮离悲剧越来越近。 影片一开始就将气氛做的很足,波澜不惊里带着不安和杀机。突如其来的惨烈的大爆炸,为影片奠定了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不过在主角拯救大众完成英雄使命的最后一击之前,故事情节却稍稍转了一个弯,由FBI、ATF、CSI的高科技进化到了科幻的时空穿越,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警探除了要面对情感和责任的挑战,更要回到过去打破宿命的桎梏。 现在的警匪片有些落魄。飞车、爆炸、枪战见的太多了,要讨好现在的观众很难。《致命武器》、《虎胆龙威》里的打不死的动作英雄们,在银幕上已被更加非人类的、拥有变态超

“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综述 黑色幽默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 “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它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描写的人物形象 描写一些病态、畸形的人物形象,是“黑色幽默”派文学的又一特征,“黑色幽默”派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是病态的,不正常的,库特·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中的毕利、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都是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这与传统小说中的正面人物,理想人物截然相反,这些卑鄙无耻,神经不正常的人成为作品的主人翁,并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奇怪。人物形象的创造就是为了作品的主题服务的,只要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尽管是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也无不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卑微猥琐的怕死鬼,为了逃避轰炸任务而装疯卖傻,最后逃跑到了瑞典。这些人物形象是当时社会某一侧面的化身。 故事具有隐寓和象征的艺术特征 “黑色幽默”大都是离奇的寓言故事,具有隐寓和象征的艺术特征。《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五号屠场》都是借第二次世界大战来隐喻现实。“黑色幽默”作家往往渲染一种虚幻的环境、塑造一些畸形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追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冯尼格的《猫的摇篮》通过霍尼克博士同他的小侏儒儿子的描写,来隐喻世界上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象哄孩子一样的骗局。而“猫的摇蓝”也就成了谎言和欺骗的象征;而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写到火箭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虹弧般堕落,借此来隐喻人类必然灭绝的命运,而“万有引力之虹”也就成了死亡的象征。所以说,“黑色幽默”小说是一种接近寓言的文体。它一般都带有很深的象征意义。 悲剧性喜剧

“黑色幽默”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黑色幽默”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黑色幽默”文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与当时美国矛盾重重的社会历史分不开的。美国在50年代侵朝战争失败后,又发动侵越战争。到了60年代,侵越战争升级,美军伤亡惨重。这种穷兵黩武的帝国主义政策,引起了国内广大人民的不满,全国各地反战运动高涨,使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同样发生在香港也不是偶然的,香港长期被殖民,多少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从上世纪到21世纪,黑色幽默电影就层出不穷,包括最近上映的《家有僵尸少爷》,香港的编剧导演们从未停止过追求黑色幽默的探讨。说回美国,由于长期种族歧视,美国黑人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惨遭杀害。饱受欺凌的黑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权而奋起反抗,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一浪高一浪。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加深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危机。美国在外交和军事方面节节失利,国际上热核战争的威胁使美国人民深感不安。加上美国物质文明日益发展而精神文明危机日显,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进一步变成了机器的奴隶,人的异化现象严重。许多人物质生活虽然富裕,精神生活却愈来愈贫乏空虚。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丧失了个性和自我。人的内心象大旱之后的田野,成了枯燥的、寂寞的、缺乏生机的荒原。美国学者奥尔德曼说:“荒原人的特点是神经过敏的浅薄卑劣,肉体和精神都十分衰弱,缺乏创造性,没有热爱和渴求的能力,以及充满恐惧的愿望。他们……疏远一切,毫无目的,厌倦人世,飘忽不定;他们渴求逃脱,盼望死亡。他们沉溺于重商主义和物质主义;他们生活空虚、虚伪、没有意义。他们相当迟钝呆滞,在社会准则全面瓦解的情况下,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奥尔德曼《越过荒原·序》)当时的美国,内外交困,问题成堆,社会上邪恶势力横行,社会风气败坏。整个社会秩序混乱,人心惶惶。统治阶级关于自由、平等、正义、爱国的谎言被戳穿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动摇了,许多人对真理产生了怀疑。置身这种社会环境的知识分子们心烦意乱,无所适从,四顾茫然。感到世界是荒谬的,是不可理解的。他们失望、愤懑、悲观、痛苦。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反映在创作中,就形成了“黑色幽默”文学。 “黑色幽默”文学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主义反理性的种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特别是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弗洛伊德主义早在战前就传入了美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理性认识的贬抑,在二次大战后,加深了美国知识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否定。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和“艺术即做梦”的说法,使“黑色幽默”作家获得了理论上和表现手法上的新武器。柏格森关于“心理时间”的说法,促使“黑色幽默”小说家大胆破除传统小说以时间先后为序的叙述方法,而采用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颠倒、彼此渗透的结构。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等观点在美国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特别拥有市场。它不但促成了美国的存在主义,还成为“黑色幽默”的主要思想理论基础。“黑色幽默”作家大都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小说中那些光怪陆离、艰涩难懂的寓意,基本上脱胎于存在主义哲学。在他们看来,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类的处境总是冷酷而荒谬的,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本身,都在迫使人失去自己的本性,因而,人由于始终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而带有孤独、焦虑、痛苦、迷惘和恐惧感。存在主义在美国的代表人物诺曼·梅勒在他著名的《白色黑人》中宣称:“社会是谋杀者”,“对人的信仰已经消失了”,人类接受的唯一命运就是“死亡”,“不是由原子弹造成的立即死亡,就是由作为一个集中世界的国家造成的较快的死亡,要不就是对内压制人的一切创造和反抗本能的那种顺从性所造成的慢性死亡!”这种思想来源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却又超出了存在主义,这正是“黑色幽默”文学的精髓。 “黑色幽默”文学在60年代初兴起后,很快就厕身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重要的文学流派的行列。它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重视,除了它深刻的思想内蕴和审美价值以外,还表现为它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综合起来,具有如下艺术特色。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American Literature 1、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owthorne《红字》霍桑著 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

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 是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2、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简称《赫克》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中的珍品。十六年前【1984】 ,美国文坛为《赫克》出版一百周年举行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和学术讨论,也出版了一些研究马克吐温,特别是他的《赫克》的专著。专门为一位大作家的一本名著而举行如此广泛的纪念和专门的研究,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盛事。这是因为《赫克》的意义不一般.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 "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 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

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3、The Portrait of a Lady by Henry James 《贵妇画像》 亨利.詹姆斯著】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原是一个文学术语,它的首次使用源于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评家安德烈·布勒东。在上世纪60年代,它成为美国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是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一般认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产生既与当时美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有关,也与上世纪反理性的哲学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有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先是在朝鲜战争中失败,后又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的伤亡,使得国内的局势产生动荡,加之二战的惨痛记忆,很多人开始怀疑西方的民主理想和理性神话,一时间似乎陷入信念危机、信仰危机。正是在这种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对现实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嘲笑态度的黑色幽默,其作品往往流露出深沉的悲观情绪。而存在主义哲学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为风行的哲学流派之一,其对人类最基本的存在问题的阐发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加缪等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以下哲学思想与命题: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没有意义,没有终极目标;茫然、恶心和恐惧等成为人们最大的心理特征;世界和人类的处境都是荒诞的。这些命题长久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学艺术,当然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创作。 一、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顾名思义,黑色幽默的首要特征是“黑色”与“幽默”两种因素的结合,至于这两者是什么以及怎样结合却有不同的说法,有论者说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有论者说是审美反应或效果上幽默与恐惧的混合,有论者说作家的世幂观及作品的内容是悲观的,而作者的创作态度是幽默的。笔者以为,黑色幽默肯定是由悲喜两种因素混合的,但这两种因素主要还是应从审美效果上去考察,毕竟黑色幽默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悲剧反应和幽默反应或喜剧反应的新的反应式,其悲喜两种效果的混合不是一种简单相加,不是一种我们通过分析而既找出悲剧因素又找出喜剧因素

如何区分黑色幽默与存在主义

如何区分黑色幽默与存在主义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出现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是存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可以说是荒诞派戏剧的孪生兄弟。作家们以他们的作品来嘲讽社会,但发出的却是一种阴沉的、绝望的大笑。所以,西方评论家又称它为“荒诞小说”、“黑色喜剧”、“绝望的喜剧”等。 黑色幽默电影以"幽默"的手段来表现"黑色",体现为一种荒诞、病态或是残酷,是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比如在电影《家有僵尸少爷》中,僵尸的形象一反传统,主角喜欢吸血,但是并没有直接去吃人,而是偷偷地用脚把女主擦过血的纸巾偷偷藏入怀中。"幽默"则由电影中人物的身份、行为与处境以及故事情节与受众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形成的双重"悖论"体现出来,因此,黑色幽默电影是一种艺术思潮和美学风格;而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则是电影众多表现元素之一。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影片不一定是黑色幽默电影,黑色幽默电影一定有黑色幽默元素,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里就有许多黑色幽默元素,但这些电影本身并不是黑色幽默电影。上文中提到的电影《家有僵尸少爷》才是黑色幽默元素。 有人将黑色幽默与存在主义联系到一起,因为两者都是强调人的生存价值。 存在主义剖析人的忧郁和绝望,强调为个人的生存而斗争,但黑色幽默电影似乎是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去讽刺荒诞的现实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其中所表现的绝望要比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忧郁更让人感到恐惧。从表现形式上看,黑色幽默电影经常用荒诞怪异的想象,对人物和环境进行冷嘲热讽,通过极力批判式的描写来表现当代世界的冷漠、荒谬和残酷无情,通过离奇、怪诞的情节来表现其主题。 与西方黑色幽默电影相比,中国的黑色幽默电影是在继续保持中国"本土化"传统的同时,不停地吸收西方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和电影语言表现技巧。不同于传统的悲喜剧,黑色幽默电影着重突出的是"黑色"和"幽默"这两个艺术特征,虽然"黑色"带有悲剧色彩,但与非理性的"幽默"结合在一起,正好消解了悲剧的严肃和崇高,从而表现现实的荒诞。黑色幽默电影大都是将视点聚集在最普通的老百姓身上,片中的主人公(或扮演英雄的人)大多都是人格卑微、在面对现实时往往显得无可奈何的小人物,影片也正是从这些人的人生历程中去发掘故事并升华其所要表达的本质主题。 黑色幽默电影在影像表达上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一种对风格化的追求,它将电影特有的视听语言以某种特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滑稽却又可怕的审美感受。黑色幽默电影的基调是在无奈中透露辛酸,引人发笑的同时却让人满含泪水。"荒诞滑稽与冷漠恐怖的融合,构成了'黑色幽默'的独特性。"这也正是中国黑色幽默电影的典型模式。

浅谈《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黑色幽默

浅谈《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黑色幽默余华说过:“作为作家本人,主观上总是想往前走,总是想变化。”的确,余华是一个在创作上不断求新求变的作家。在写作初期,余华的创作风格追求沈从文的古典美。1985年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为起点,开始他的先锋文学道路,追求内心的真实,演绎暴力与血腥,叙事手法也变得极其自由。而到了九十年代,余华的创作风格又大变,叙事回归传统和现实,内容也变得温和。(新世纪的《兄弟》和《第七天》也有很大变化,因与本文无关。略去)其中九十年代中期的《许三观卖血记》,在叙事手法上多了一层“黑色幽默”,个人觉得是开创余华小说创作之先河,研究它有一定的意义。所以下面我想从其表现、意义和生成原因三个方面,浅谈个人的粗略看法。 一黑色幽默的表现 读罢《许三观卖血记》(下面简称《许》),让人有种想哭不能哭想笑不能笑得感觉,究其原因便是其中蕴含的黑色幽默。苦难让幽默变成黑色,幽默使苦难多了一层色彩。观其全文,个人把黑色幽默的表现归为两点——“童话式对话”与叙事上的重复。 《许》是一部“对话体”的小说,全本只有简单的描写和人物动作,剩下的全是人物对话。《许》的对话追求简单明了,很多人批评说对话如白开水一样无味,但我读后却发现不然,我更愿意把它归纳成“童话式对话”。(余华也说过《许》是一部寓言)例如文中写道:

“他们说,方铁匠的儿子被丝厂许三观的儿子砸破脑袋了…..那孩子的脑袋就跟没拿住掉到地上的西瓜一样…...那脑浆就像煮熟了的豆腐,还呼呼地往外冒热气……听说钢针用小榔头敲进去的……”此段对话如果跟西方童话中小约翰讲巨人的手臂、脑袋如何一件一件往下掉对比,我们会发现很相似,简单却有童话式的喜剧风格,让人忍俊不禁。《许》中的人物细细想来,就是如童话中人物一样,只有简单的动作,没有心理描写,对话简单而且单纯到天真,所以单个对话看来或许无味,但组合在一起就有一种童话般的幽默。 《许》在叙事上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在喜剧中,重复就是一种常用的手法,重复往往带来诙谐的效果。在大的方面,《许》十一次的卖血就是一种重复,而每一次的买血中许三观都重复着喝几大碗水,重复着膀胱被水撑满,重复着吃猪肝和黄酒,重复着黄酒需要温一温。这种搞笑的如“仪式”般的过程自然就成了一种幽默。在小的方面,许玉兰叫一乐帮忙一乐重复着的相似的推脱,许玉兰三次生孩子都在大骂许三观中生出,还有许玉兰每次都重复着在家门口的哭骂,都让人开怀大笑。可以说,不管是《许》中重复的内容和重复本身都是其幽默的表现之一。 其实文中的重复和“童话式对话”是相辅相成的,重复造成简单机械,也就使对话有了童话风格,而“童话式对话”本身便含有重复的“品质”。综上,所以个人认为《许》中叙事上的重复和“童话式对话”便是其幽默的两大原因。

“黑色幽默”作品的艺术特色

“黑色幽默”作品的艺术特色 中文摘要: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借战争去嘲讽那些统治社会的军事官僚体制和控制人的生存权的大人物。以及美国社会的混乱和疯狂。通篇的荒诞与讽刺是该小说的一大亮点。本文从漫画式的夸张、寓言式的象征、深刻的比喻、荒诞的逻辑等修辞手法来探讨小说的语言特色,旨在揭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特定语言技巧以及它对主题的深刻影响。 一引言 当代美国被誉为后现代作家“新一代之父”的著名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就声明:“我的歌中之歌是不确定原则。”这里所说的不确定性包括作品的主题、形象、青节和语言的不确定。其中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用的因素,甚至上升到主体的位置,即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曾艳兵2002)。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一大流派的“黑色幽默”(Black Hu-mor)作家,用强烈的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嘲讽的手法,以非逻辑的语言游戏的形式展现出一幅幅绝望的画面。把自我滑稽、丑恶、畸形、残忍以及一切阴暗东西加

以放大、扭曲、延伸,促使读者产生一种惊恐不安的苦笑,禁不住对本质发生怀疑(赵乐牲1986)。这种打破传统的语言模式,只有语言游戏和语言实验的后现代手法,也恰好揭露了现实世界的破碎,“自我”的虚无与绝望。 二小说主题及简介 这里就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例子,分析其语言艺术是如何揭示其主题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皮亚诺扎岛的一支美国空军飞行大队的活动为题材。海勒借用战争这个宽广而又充满混乱感的舞台,表现他主观感受到的社会的荒谬和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的处境与命运(赵乐牲1986)。在这里,各种怪诞的事件不停地发生,各种怪癖的人物不停地蹿动,演出了一幕幕狂想型的人间闹剧。(Magill 1975) 海勒的“反英雄”,即小说的主人公约塞连上尉是一名轰炸手,他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存自己的生命而进行着几近疯狂的努力。在这个岛上,发生的一切都那么令人绝望:关于作战飞行次数的规定没有一点严肃性,可以被任意增加;一个大活人被宣布已经死了,而一个明明已死的人在官方的名单上还活着。为了逃离这个荒唐的世界,主人公一次次地装病住进医院。最后,他终于开了小差,逃到了瑞典。 三鲜明的语言艺术

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陌生化叙事的美学意蕴

当下黑色幽默影片中陌生化叙事的美学意蕴 [摘要] “陌生化”是当下黑色幽默电影的重要叙事策略之一。通过增加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陌生化”强化和提升了观众对影片内涵的认识,黑色幽默电影的特色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陌生化叙事在黑色幽默电影中营造了重要的美学意蕴,这主要体现在:审美直觉的新奇性、审美体验的对话性、审美效果的反思性等方面。 [关键词] 黑色幽默陌生化美学意蕴 一、黑色幽默影片与“陌生化”理论 黑色幽默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喜剧电影,“黑色幽默在影像表现上主要体现为一种风格化的追求,它调动电影媒介所特有的各种视听元素,旨在营造一种‘既阴森可怕又滑稽可笑的基调’;而其深层结构又往往包含着一种悖论性的荒诞内核,它使你陷入理性的困境而备感滑稽。”[1]随着时代的发展,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素材、叙事策略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下,黑色幽默电影在吸收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素材,来为自己的叙事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无论是无厘头式喜剧,还是传统的悬疑、动作大片,都成了其吸取灵感的源泉。但纵观这些叙事手段我们会发现,“陌生化”可以说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对电影制作者来说,“陌生化”不仅可以增强影片的新奇感,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间离化的效果,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引起观众的共鸣。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简而言之,“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方式的艺术程序。通过这种程序,原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毫无新鲜感可言的事物,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关心和专注,使审美主体重新回到对事物原初感知的震颤瞬间。不仅如此,在消除“陌生”之后,接受者往往会达到对事物更高一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电影作为一种被观众体验和感觉的艺术形式,“陌生化”理论无论是对电影创作者来讲还是对观众来讲,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陌生化”在黑色幽默电影中的传达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语言(影像、人物、音响)的变异,结构的反常化及时空的难化。总之,电影中的一切元素都可以通过一种“陌生化”的途径,来实现其与众不同的意义,进而为强化影片的思想内涵服务。近年来,具有浓郁黑色幽默色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影片就经常采用影坛少见的多线索并置+时空措置+巧合叙事+反逻辑的语言(台词和音响)等既带有前现代特征,又带有后现代意味的相互交叉、拼贴的叙事手段,来表现疯狂、荒诞的悲喜风格。又如,在姜文导演的带有黑色幽默式悲喜风格的影片《让子弹飞》中,无论是紧凑的叙事风格(高速的剪辑、频繁的对切镜头、简化的人物语言),还是影片的画面构图(西洋化的南部中国、赤裸着上身的鹅城百姓,马和列车的荒诞组合)等叙事策略,都一反观众的正常接受习惯,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时时刻刻牵动着观众的思绪,引导着观众去体验、融入影片,进而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可以说,在当下的黑色幽默剧作中,创作者总是绞尽脑汁地打破观众的接

推荐-论黑色幽默的特点 精品

摘要:黑色幽默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一时。黑色幽默诉诸于人类形而上的灾难命运,厚重的悲剧意味与浓烈的喜剧色彩之间分外矛盾,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的这个荒诞世界。它在文学艺术上表现的特征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黑色幽默;荒诞;喜剧;下载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文坛,许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呈现出相似性:单纬性的人物性格,人物与感情被有意地割裂,滑稽、怪诞,对悲剧材料异乎寻常地处理,散乱、分离的叙述结构;对现实不可靠的清醒认识和超脱的观望;不分善恶,无功无利的模仿、嘲笑等等。他们引起了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1965年,弗里德曼出版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十三位作家的作品片段选集,名为《黑色幽默》。这些作家没有集会、结社,也没有共同纲领、宣言,但他们的作品却以相似的面貌出现在当时的美国文坛。由于这种相似性,他们被称为“黑色幽默”派。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现实,“幽默”是有意志的个体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绝望的幽默。这派作家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艺术手法,将周围的世界和自我的滑稽、丑恶、畸形、阴暗等放大、扭曲,使其更加荒诞不经。 一、题材 黑色幽默的题材选择涉及到它产生的土壤。美国社会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异质。传统小说江河日下,嬉皮士、战争忧郁症、两性混杂、荒谬的社会现实成了热门题材。这都为黑色幽默的产生提供了基础。黑色幽默选择意义不明,摇摆不定,似梦似醒的场景。这种场景为作家提供了否认旧标准,树立新标准的无穷题材。这些题材大都超越表面,形成对人的精神和社会的关注。以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它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支美国空军中队的经历为题材。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 是在劫难逃。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海勒并没有真心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试图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下的军人,刻画人类在敌对环境中的内心体验,揭露社会现实的丑陋。其最终目的是阐述人生哲理,而非历史。 以外,黑色幽默作家还在科技领域里挖掘题材。他们大都是大学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喜欢把自然科学领域的概念带进文学。如,《五号屠场》里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有超时空的能力,还被飞碟绑架到541号大众星。 二、人物形象 传统小说的主角一般都体现小说主旨,并与历史的主流意识保持一致性,具 有正面性。而这正是黑色幽默所背离的。黑色幽默作品的人物没有严格的正反面定义。一方面,这些人物荒诞懦弱,企图逃避责任,另一方面,他们又走在潮流的反面,揭示人性的荒诞与丑恶,成为一种另类的英雄形象。这些反英雄形象怀疑一切传统价值,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是反体制的斗士,也是懦弱的逃兵。这样的人物形象成了黑色幽默独特的风景,是其艺术表现手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叙事结构

超级10大经典黑色幽默电影推荐

超级10大经典黑色幽默电影推荐 十部黑色幽默电影推荐一、《搏击会》主演爱德华.诺顿布拉特.皮特导演大卫.芬奇把这部电影推为第一位的理由很简单我最喜欢的演员我最喜欢的导演颠覆的思想只要你喜欢黑色电影就会喜欢大卫.芬奇。二、《掠夺》主演杰生.斯塔森布拉特.皮特导演盖里茨经典的黑色幽默电影。建议喜欢黑色电影的人一定要找来看看绝顶的搞笑绝顶的另类建议这部电影至少看3遍因为里面好的东西太多了你可以看到把昆汀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的电影。三、《非常嫌疑犯》主演凯文·史派西导演布赖恩·辛格我认识的那些坚持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看了第二遍里面好的东西也是太多了不管是瘸腿的凯文还是那段精彩的对白“ma the fuckgive me the key”。四、《落水狗》主演蒂姆.罗斯霍利.亨特导演昆汀.塔伦蒂洛为什么我会把这部电影排在《低俗小说》的前面估计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甚于《低》吧这部电影是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黑色电影比低俗小说早第一遍看得我昏昏欲睡结果不小心看到了后半段看完之后接着看了第二遍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居然是这样叙事的五、《不准掉头》主演肖恩·潘导演奥利弗·斯通看过《天生杀人狂》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一定要找来看看你会在这部电影之中看到太多的导演的聪明之处一个完全黑色的故事非常搞笑的遭遇让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每一点都可以唤起你的观看欲。六、《谋杀绿脚趾》主演杰夫·布里奇斯、约翰古德曼导演科恩兄弟我非常喜欢科恩兄弟的电影他们的影片里面总可看到一些其他电影之中无法获悉的东西如《冰血暴》、《金钱帝国》等这部《绿脚趾》里面充斥着太多的黑色幽默另类的剧情和搞笑的对白再加上杰夫·布里奇斯、约翰古德曼我们只要看就可以了。七、《低俗小说》主演约翰·特拉沃尔塔、布鲁斯.威利斯导演昆汀·塔伦蒂洛昆汀的电影我不用多说了这部《低俗小说》想必也已经名扬千里了特殊的叙事方式和经典的对白都成为这部电影的招牌。特别值得推荐就是塞缪尔·杰克逊在念“圣经”那两段。八、《两支大烟枪》主演杰生.斯塔森等主角太多导演盖.里茨如果要我评论我看过的电影之中最会讲故事的导演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盖.里茨就因为《两支大烟枪》和《掠夺》这部电影之中拥有了我希望看到的很多情节以至于可以让我回味很多遍你没有看过的话一定要找来看看。非常冷幽默黑帮片。九、《猜火车》主演伊万·迈克尔格雷格导演丹尼·鲍尔从交相辉映的开头和结尾到lou reed的《A perfect day》

中国喜剧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喜剧电影是电影中的调味剂。搞笑的动作、诙谐的语言、不失完整性的剧情,让人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对生活有一番感悟。一部优秀的喜剧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喜欢看喜剧的影迷们一起来看下小编整理的中国喜剧电影排行榜前十名吧。 一、疯狂的石头2006年 电影《疯狂的石头》由内地“新一代”电影导演宁浩执导,具有强烈贴近生活的幽默感,是一部“多线路”诙谐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一经上映,票房就不断飙升,受到媒体和观众的高度评价,是当年小成本电影获得成功的典范之作。并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在内的多个电影大奖。 二、渣男的100种死法 渣男横行的时代,孕育出了新秩序,那就是渣男必须死,而专业为除渣男而诞生的复仇联盟,天启联盟也因此成立,专门以接手渣男悬赏令的四位女神,目的就在于惩治完一百种渣男后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在经历无数对渣男的惩治后,最终完成了渣男的100种死法后成员各自解散。 三、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年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是周星驰出品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之一,由周星驰、朱茵等主演,“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与“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这两部影片按最初的设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1995年2月4日在香港公映。《大话西游》的风靡内地今天看来仍然像一个奇迹,它的“后现代”和“无厘头”的语境全面颠覆了我们的审美习惯,至于它的影响,一直绵延到现在乃至以后。 四、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 该片由黄建新、杨亚洲联合执导,改编自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片长两个半小时,国产故事片里极为罕见的长度。影片通过一个基层干部在短短一段时间内的升降去留,揭示和呈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利益关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该片获第1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合拍片奖,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 五、太太万岁1947年 电影《太太万岁》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7年摄制。主要剧情是: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以后,每天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做贤惠太太,为了丈夫的事业,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两边撒谎周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没有传奇,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传达出的“浮世悲欢”之感,刻骨至深,让人顿生苍

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

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1) 黑色幽默与海勒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1939年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就发表了名为《黑色幽默文选》的作品的但在当时这个名称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十二位作家的作品,取名《黑色的幽默》,该派名称由此流传开来。那么,什么是“黑色幽默”呢?美国作家尼克曾举了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幽默的性质。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艺结实吗?”于是引起轰笑。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也可意译为“大难临头的幽默”。此外,它还被称为“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黑色”含有绝望、痛苦、恐怖和残酷的意思。“黑色幽默”与传统正常的幽默区别很大:传统幽默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的,人们相信善最终能战胜恶,引发轻松、欢快、明朗的笑;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却是悲观主义的,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 黑色幽默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在于表现世界的荒谬。所不同的是黑色幽默作家更加消极悲观,他们否定个人选择积极行动的可能性。面对荒诞,唯一可做的事仅仅是玩世不恭地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以便暂时舒缓一下痛苦不堪的心情。正因为他们以幽默的人生态度与惨淡的现实拉开了距离,所以一改以往荒诞文学作家的惊愕、困惑、愤闷的心态,而是把荒诞当做一种合理的存在,然后进行从容地描绘,在绝境中保持心理平衡。 黑色幽默素有“荒诞小说”之称,也是采用荒诞的形式去表现荒诞的内容。作家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打破一般语法规则,采用夸张、悖论、反讽的手法和克制性冷漠的叙述进行创作。场景奇异超常、情节散乱怪诞、人物滑稽可笑、语言睿智尖刻。以喜写悲,成就蜚然。 黑色幽默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出了毛病》(1974)、《像高尔基一样好》(1979),库尔特·冯尼古特的《猫的摇篮》(1963)、《第五号屠场》(1969)、《顶呱呱的早餐》(1973),托马斯·品钦的《V》(1963)、《万有引力之虹》(1973),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1960)、《牧羊童贾尔斯》(1966),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1967)、《亡父》(1975)。此外,法国作家博里斯·维昂里也被认为是黑色的幽默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回忆》运用幽默的笔调描写主人公的跳楼自杀。一个弃世轻生的人轻盈得像只鸟儿飞离耸入云端的大厦顶层,“空气在他耳畔欢唱”。作家荒诞地极大延长了他的坠楼时间,插入了意识流式的回忆。此君美哉悠哉,飘飘欲仙,每下降一层就尽情欣赏玻璃窗内或公开、或隐蔽的、妙不可言的情景,他还和一妙龄美女共饮美酒。他回忆完了一生,淡忘了死亡,最后坠落街头,摔成了一个"红色的美杜萨"。作者以调侃的态度人死亡中找到幽默,是以喜写悲的典型。

10部必读美国文学经典作品

10部必读美国文学经典作品 1.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owthorne《红字》霍桑著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2.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著《哈克》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中的珍品。1984 ,美国文坛为《哈克》出版一百周年举行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和学术讨论,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盛事。这是因为《哈克》的意义不一般。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3. The Portrait of a Lady by Henry James《贵妇画像》亨利·詹姆斯著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4. Moby Dick by Herman Melville《白鲸》麦尔维尔著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场面宏阔博大,思想内涵复杂,哲理性很强,而且文笔沉郁瑰奇,堪称杰作。 5. Martin Eden by Jack London《马丁.伊登》杰克.伦敦著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马丁·伊登》起着先驱作用,后来不少描写“美国梦”破灭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围绕这部书引起的争论首先是在主题上,按照杰克·伦敦的本意,写这部属的宗旨之一乃是攻击个人主义,但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他是在为个人主义辩护,而相当多的读者是把马丁·伊登当作“个人奋斗”的典型来接受的。其次是语言,有人认为“充满元气和力量”,也有人认为“粗糙”、“变化少”。杰克·伦敦是以“超人”自居的,他并没有成为超人,但《马丁·伊登》的确是一部超越了时代的作品。 6.The Great Gatsby by F.S.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著二十世纪的二十和三十年代是美国小说的黄金时代,群星璀璨,各放异彩。先是作家德莱塞出版了一部又一部长篇巨著,并且在一九二五年又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同年四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纽约出版,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 ·艾略特立刻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海明威在回忆菲氏时写道:“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艾略特和海明威都是以苛刻闻名的批评家,因此我们就不难领会这些评价的分量了。直到今天,《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美国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