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通用规范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通用规范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通用规范二〇一三年一月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3)

3.1班组team (3)

3.2标准化作业standardized operation (3)

3.3安全能力security capabilities (4)

3.4安全绩效safety performance (4)

3.5资源resources (4)

3.6本质安全Intrinsic safety (4)

4一般要求 (5)

4.1原则 (5)

4.2 目的 (5)

4.3达标评定 (6)

5核心因素 (6)

5.1岗位与职责 (6)

5.1.1班组长 (6)

5.1.2安全员 (6)

5.1.3群众安全监督员 (6)

5.1.4临时负责人 (7)

5.1.5员工 (7)

5.2制度、规程和标准 (7)

5.2.1规章制度 (7)

5.2.2 操作规程 (8)

5.2.3作业标准 (8)

5.2.4临时措施 (8)

5.2.5执行 (8)

5.2.6评估与修订 (8)

5.3教育与培训 (9)

5.3.1计划 (9)

5.3.2要求 (9)

5.3.3方法 (9)

5.4安全管理台账 (10)

5.4.1台账与内容 (10)

5.4.2台账管理 (10)

5.5设备与设施 (11)

5.5.1生产设备设施 (11)

5.5.2安全设备设施 (11)

5.6作业程序 (11)

5.6.1作业前的准备 (11)

5.6.2班前会与班后会 (11)

5.6.3危险辨识 (12)

5.6.4隐患排查与治理 (12)

5.6.5作业行为管理 (12)

5.6.6作业过程控制 (13)

5.6.7作业现场管理 (13)

5.6.8标准化作业 (13)

5.7安全管理活动 (14)

5.7.1安全活动日 (14)

5.7.2安全专题会 (14)

5.7.3 改善提案活动 (14)

5.7.4 班组创新活动 (14)

5.7.5班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 (14)

5.8职业健康 (15)

5.8.1职业危害防治 (15)

5.8.2职业危害防护 (15)

5.8.3职业危害告知 (15)

5.8.4作业文件 (16)

5.9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16)

5.9.1应急预案 (16)

5.9.2应急设备设施和物资 (16)

5.9.3事故应急处置 (17)

5.10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17)

5.10.1安全绩效 (17)

5.10.2绩效评定 (17)

5.10.3持续改进 (18)

前言

本规范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委员会、北京知为先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本规范首次发布。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通用规范

1范围

本规范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在班组安全管理层面的延伸。适用于各类工矿商贸及服务类企业开展班组安全管理以及对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培训、咨询、服务和评审。

有关行业制定班组安全管理规范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规范。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由国家卫生部发布的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由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发布的AQ/T 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SHEMS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

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国发[2010] 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1] 47号《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资发群工[2009]52号《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管四[2011]82号《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OHSAS 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班组team

班组是企业中最小的行政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被比喻为企业最小的细胞。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生产过程中相互协同的同工种工人、相近工种或不同工种工人组织在一起,从事生产活动的一种组织。

3.2标准化作业standardized operation

标准化作业是指,在对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原理、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的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3.3安全能力security capabilities

安全能力是对由员工、设备、物料、制度、环境等组成的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随着这种集合的逐渐积累和强化,使安全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3.4安全绩效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5资源resources

实施安全管理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3.6本质安全Intrinsic safety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本质安全型员工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通俗的说就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本质安全型班组是指,班组建立和形成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即使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条件下,也能够依靠班组内部的功能保障和制度约束,实现本班组及岗位长效安全生产。

4一般要求

4.1原则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班组活力;根据安监总管四[2011]82号

《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到“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

4.2 目的

企业开展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工作,旨在增强员工安全素质、提高班组安全能力、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3达标评定

企业要组织开展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班组达标活动及其结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

达标评定工作由企业自主组织。

5核心因素

5.1岗位与职责

5.1.1班组长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组安全工作负全责。

5.1.2安全员

班组应按要求设置兼职安全员,其职责是协助班组长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5.1.3群众安全监督员

班组必须按要求设兼职的群众安全监督员,其业务受车间工会的领导,主要职责是监督班组长、班组安全员是否按上级要求认真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遵章守纪,是否按“五同时”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群众安全监督员发现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时,要及时通过各种有效方式逐级反馈。

5.1.4临时负责人

班组分散作业时,每个分散工作团队的负责人即为安全负责人。

安全员不在岗时,班组长必须明确安全代管人员。

班组长不在岗时,安全员有权安排班组有关人员处理与安全有关的工作。

5.1.5员工

建立班组成员“一岗双责”,明确各岗位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应履行的安全责任。

5.2制度、规程和标准

5.2.1规章制度

班组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员工,规范员工的生产作业行为。

班组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交接班制度、班组会议制度、班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班组安全生产确认制度、班组安全生产联保互保制度、班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

5.2.2 操作规程

班组每个岗位所从事的作业及其所操作的设备、使用的工器具等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相应的操作标准。

5.2.3作业标准

班组应建立和健全现场管理标准、员工行为标准、岗位作业标准、设备点检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标准要科学、合理、适用;做到“简化、量化、程序化”。

5.2.4临时措施

对临时性工作,班组应制定出书面安全措施,经审批后实施。

5.2.5执行

班组成员对上述各项制度、规程和临时性措施要做到:应知应会、能说会用,制度上墙、熟记在心、严格执行。

5.2.6评估与修订

班组要根据现场资源和相关因素的变化、以及以往事故教训等,检查现有制度、规程和标准。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上报批准后执行。

5.3教育与培训

5.3.1计划

班组要根据本班组的具体情况和上级要求,制定并实施班组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

5.3.2要求

班组长、安全员、群众安全监督员应经过岗位任职能力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班组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其

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后,班组要组织其签订“师徒合同”,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进行指导和考核。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3.3方法

班组要在传统安全教育基础上,运用TWI、OJT、OffJT等现代化方法和工具,有计划地对下属和新员工进行技能训练和现场指导,提高班组成员作业技能。班组应创新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5.4安全管理台账

5.4.1台账与内容

班组要建立两本安全管理台账,即静态的管理制度类台账和动态的原始记录类台账。

静态的管理制度类台账包括:班组人员基本情况表、主要作业内容及危险因素一览表、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安全承诺书、岗位职责、各项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安全设施登记、劳保用品管理及其他相关技术支持资料。

动态的原始记录类台账包括:安全活动(会议)记录、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记录、危险源(点)监控记录、危险作业和非常规活动班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班组自主点检记录、事故预想与应急演练记录、安全考核记录等。

5.4.2台账管理

静态的管理制度类台账要做到有效版本完整保存,并附有持续改进的内容;动态原始记录类台账要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清楚,

内容齐全,保存完好。

5.5设备与设施

5.5.1生产设备设施

生产设施设备应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班组要对生产设备设施中不安全因素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并能按本质化安全目标要求,提出技术改造、现场改善提案,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度。

5.5.2安全设备设施

班组应对所辖区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影响的三类安全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齐全、完好、有效。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5.6作业程序

5.6.1作业前的准备

班组在作业之前,要进行工器具和作业文件的准备、班前安全检查和生产现场的安全巡视,掌握安全状况。班前安全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情况、作业现场隐患、班组成员劳动纪律、精神状态、劳保用品的配备与穿戴情况等。

5.6.2班前会与班后会

班组每天要召开班前会和班后会,具体安布置和总结当天(班次)的安全生产工作。

5.6.3危险辨识

员工在作业之前,要对作业方法、程序、物料、工器具、设

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分析,查找和识别危险源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5.6.4隐患排查与治理

班组应对作业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隐患排查。

班组要采用安全检查表等方法,通过岗位自查、员工互查、安全员检查、班组长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改善提案等方式开展隐患排查。

将隐患排查结果进行分类处置,本着“三定四不推”的原则进行隐患治理;班组不能解决的,要提出相应改善提案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记录。

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5.6.5作业行为管理

通过开展安全提醒、安全确认、互保联保、反习惯性违章等活动,消除“三违”现象。

对作业方式不正确、操作动作不合理、站位不当等行为隐患要采取纠正和控制措施。

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落实监控措施。

对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安排专人指挥,落实安全措施。

5.6.6作业过程控制

生产均衡稳定、产品质量稳定、设备运行稳定(简称“三稳定”)是班组作业安全的重要条件。班组成员要通过精心操作、落实岗位点检、加强自主维护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平稳、可控。

运用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掌握现场人、机、料、法、环诸要素的实时状态和变化,使相关要素处于受控状态。

5.6.7作业现场管理

作业现场的照明、通风、噪声、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和安全通道、梯子、护栏、安全标识标志等,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班组对作业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工作,要有明确的分工、落实责任,做到现场整洁、有序、物流顺畅、标识规范。

5.6.8标准化作业

认真执行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要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在现场展示,指导员工作业。

5.7安全管理活动

5.7.1安全活动日

班组每周要确定一天为安全活动日,围绕作业安全和班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活动,要求全员参加,明确活动内容和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不低于45分钟。

5.7.2安全专题会

班组每月要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研究解决作业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7.3 改善提案活动

班组要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改善提案活动。改善提案活动有制度、有要求、有奖励措施。做到:员工参与率高,提案覆盖面广,提案采纳率高,提案件数持续增长,改善效果显著。

5.7.4 班组创新活动

结合本班组的特点,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在学习借鉴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突出行业特点和时代特色,在管理方法、操作方式、工艺装备、工具量具、原燃材料等方面开展“五小”(小发明、

小改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安全QC小组活动,探索安全自主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班组的安全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5.7.5班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

班组应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为全员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班组特点的安全价值观,逐步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班组及岗位长效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型班组。

5.8职业健康

5.8.1职业危害防治

作业场所环境和条件符合职业健康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检测,各项有害因素应符合国家标准。班组要对超标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岗位员工应掌握职业危害防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

5.8.2职业危害防护

班组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有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岗位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器具。

5.8.3职业危害告知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点应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员工要明确岗位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

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

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5.8.4作业文件

班组成员要按照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做所写、记所做”。

5.9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5.9.1应急预案

按照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和预案体系,结合班组特点,针对岗位存在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班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程序、处置措施齐全、正确。

班组成员要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法、处理程序、应急联络电话和联络方式。

班组至少每年参加一次综合预案或专项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培训和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善提案,并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5.9.2应急设备设施和物资

班组对应急设备设施和物资应确定保管责任人,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可靠。

5.9.3事故应急处置

班组应按照预防和预警要求,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将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班组一旦发生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班组长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越级,同时应启动班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开展事故救援。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注意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

配合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按照事故调查结果,在班组开展“四不

放过”活动,汲取事故教训。

5.10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5.10.1安全绩效

班组安全绩效分为指标类绩效和成果类绩效。

指标类绩效:“三违”现象为零,伤害事故为零,职业病事故为零。安全目标的达成。

成果类绩效:在班组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的各类知识成果、技术和管理进步奖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型、班组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机制或对典型事故的有效预防机制。

5.10.2绩效评定

班组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班组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5.10.3持续改进

班组应根据安全管理达标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评价反映的情况,对班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措施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