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跷跷板设计

跷跷板设计

跷跷板设计
跷跷板设计

电动车跷跷板(F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动车跷跷板,在跷跷板起始端A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

配重的位置可以在从始端开始的200mm~600mm范围内调整,调整步长不大于50mm;配重可拆卸。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可以自动在跷跷板上行驶。

电动车跷跷板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1)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在30秒钟内行驶到中心点C附近;

(2)60秒钟之内,电动车在中心点C附近使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平衡5秒钟,并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

(3)电动车从(2)中的平衡点出发,30秒钟内行驶到跷跷板末端B处(车头距跷跷板末端B不大于50mm);

(4)电动车在B点停止5秒后,1分钟内倒退回起始端A,完成整个行程;

(5)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电动车始终在跷跷板上,并分阶段实时显示电动车行驶所用的时间。

2.发挥部分

将配重固定在可调整范围内任一指定位置,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1)将电动车放置在地面距离跷跷板起始端A点 300mm以外、90°扇形区域内某一指定位置(车头朝向跷跷板),电动车能够自动驶上跷跷板,如图3所示:

(2)电动车在跷跷板上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秒钟以上;

(3)将另一块质量为电动车质量10%~20%的块状配重放置在A至C间指定的位置,电动车能够重新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秒钟以上;

(4)电动车在3分钟之内完成(1)~(3)全过程。

(5)其他。

三、说明

(1)跷跷板长1600mm、宽300mm,为便于携带也可将跷跷板制成折叠形式。

(2)跷跷板中心固定在直径不大于50mm的半圆轴上,轴两端支撑在支架上,并保证与支架圆滑接触,能灵活转动。

(3)测试中,使用参赛队自制的跷跷板装置。

(4)允许在跷跷板和地面上采取引导措施,但不得影响跷跷板面和地面平整。

(5)电动车(含加在车体上的其它装置)外形尺寸规定为:长≤300mm,宽≤200mm。

(6)平衡的定义为A、B两端与地面的距离差d=∣dA-dB∣不大于40mm。

(7)整个行程约为1600mm减去车长。

(8)测试过程中不允许人为控制电动车运动。

(9)基本要求(2)不能完成时,可以跳过,但不能得分;发挥部分(1)不能完成时,可以直接从(2)项开始,但是(1)项不得分。

电动车跷跷板 2007年电子设计大赛电动车跷跷板题目分析~

首先看基本要求:

第一点:从第一点看出车的速度要求,抛开车身长度,从A点出发后要到达C点,最小平均车速应该在750mm/30S=25mm/S以上,市售的小车很难达到这样的速度,因此需要使用PWM调速或者减速机构。以四驱车为例,四驱车有很高的传动比,仅使用PWM调速会是电机转矩缩小,因此仅仅使用PWM调速可能会引起转矩不足,不能爬上跷跷板的问题,因此还需要配合减速机构来使用。建议车速能够在0mm/S到100mm/S之间可调,也不要直接使用四驱车等车的传动机构,而是增加一级减速齿轮。同时,由于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电机还需要反转控制。

因此,电机的控制电路可以使用晶体管构建H桥驱动,或者使用专用的驱动芯片如L298。

第二点:要是车能够平衡在某一点上,最重要的一点,需要使用传感器来车辆车的水平,在大赛给出的材料中有角度传感器,直接使用角度传感器来测量车体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角度自然是最好的方式,一来传感器灵敏度合适,响应速度好。但是也许收一些条件限制,无法使用角度传感器。

这些天也一直有人在问角度传感器的问题,笔者有两个可以建议的简单方法:

虽然精度不如角度传感器,但由于是直接光电传感器,数字信号的处理省去了复杂的调理电路和AD采样电路(笔者没有使用过角度传感器,不知道是否需要使用调理电路和AD 电路)

方法一:使用铅垂线+光折断器。

市售的光折断器的尺寸小的能在5mm左右,也就是说,能检测到5mm的尺寸变化,按照大赛对平衡要求,平衡时平衡夹角Υ正切值为40/1600=1/40,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到达5mm的检测精度,需要使用200mm高的铅垂线,需要更高的精度,可以通过提高铅垂线的长度来实现。假设使用3个光折断器来检

测(中间的为A号,两侧为L/R号),并假设车启动前铅垂线的位置是中间的光折断器上(即中间光折断器被折断),理论上不考虑铅垂线的单摆运动是,我们可以认为中间的光折断器被折断时,车处于平衡位置。由于使用的铅垂线会做单摆运动,我们可以认为当铅垂线两侧摆幅一致时认为已经达到平衡,通过测量单摆从A-L,以及A-R的时间来分析单摆中心的偏移角度,如果算法过于复杂,也可以通过设置时限的方式来判断单摆是否位于A号折断器位置。如果单摆在规定的时间内不通过L和R,及可以认为单摆摆副小于平衡夹角Υ,可认为车达到平衡。

方法二:使用水平仪+光折断器。

水平仪大家应该都知道,该方法和方法一原理一相同,只是将单摆改成了水平移动的气泡而已。

第三点:当车向B端行进时,需要停留在B端边缘,最关键的就是要防止车掉下跷跷板,那么就需要知道车的停止位置,方法有二:

一是使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来检测跷跷板的边沿,这个方法应该是非常简单可靠的了,一般都知道怎么实现;

二是使用光电传感器或磁传感器对车本身计算前进的距离来实现准确位置的停车,由于车在平衡过程中需要前后运动,因此,对车轮转数的计量需要使用辩向记数的方法来实现(即要计前进还要计后退)。

关于其他,配重的选择也很重要,属于杠杆类的基本物理知识了,只要你的车在上面不会自己滑下来就好了。呵呵。

第四点和第五点:计时的东西就很简单了,而且精度要求不高,偶就不在赘述了。

《玩跷跷板》教案

玩跷跷板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教具、学具: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天平、设计表格。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学生说说自己以前玩跷跷板时的感受。]预设:跷跷板一会往上翘,一会往下翘;两个一样重的小朋友玩跷跷板会两边一样高……师追问:两边一样高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谁知道?引出平衡并板书。 2.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回顾玩跷跷板的情景(师课件演示学生在玩跷跷板) 看到这里,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预设:一个小孩子怎么把一个大人给翘起来?一个同学怎么把两个同学翘起来? 你还想到哪些问题?预设:小孩怎样才能把大人翘起来?跷跷板怎样才能平衡?教师及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1.大家提得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那么跷跷板保持平衡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让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哪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跷跷板保持平衡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除了重量,还可能与位置有关。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还与位置有关系的?我们玩跷跷板时,就见过小同学把大同学跷起来,光与重量有关是不对的。教师板书“重量”,“位置”。 那么位置是相对于哪里说的? 预设:支撑点。有的离支撑点远,有的离支撑点近。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还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引导学生做实验。 三、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认识杠杆尺 教师出示杠杆尺: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平衡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 2.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全班交流。 你们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学生汇报交流:预设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在右边第一格也挂一个钩码。我们打算在左边右边3个格子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 刚才,我们设计的只是一种玩法,就是让杠杆尺左右两边的重物一样,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么样,使杠杆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预设:左边挂的钩码少一些,右边挂的钩码多一些;我们打算让杠杆尺两边的钩码数量不一样, 3.分组实验 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报告 山东交通学院禹海岱刘晓君董立国 摘要:为了满足电动车跷跷板的设计要求,进行了各单元电路方案的比较论证及确定,系统以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作为电动车的控制核心,选用了上海直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CT245AL-TTL型倾角传感器测量跷跷板水平方向倾角,该传感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输出485信号便于与单片机接口;对于关键的小车动力部分,经过充分比较、论证,最终选用了控制精确的步近电机,其最小步进角0.9度,易于平衡点的寻找;通过红外对管TCRT5000寻迹,实现了小车走直线等功能;系统显示部分选用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器OCJM4*8C,串行接口,编程容易,美观大方。采用单片机内部时钟实现精确计时。最后的实验表明,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不但完成了所有基本和发挥部分的要求,并增加了路程显示、全程时间显示和语音播报三个创新功能。 关键词:倾角传感器,红外对管,步进电机,SPCE061A 1.系统方案 1.1 实现方法 本题要求设计并制作一辆电动小车,能实现在跷跷板上运动且在不同配重的情况下保持平衡等功能。我们想利用电机控制小车运行,角度传感器测量跷跷板水平方向倾角来确定小车何时达到平衡,利用寻迹模块实现小车沿直线行走以及在A点外某处能自动驶上跷跷板,还有显示模块以及语音模块等做为人机界面,实现显示及语音提示等功能。上述各模块的方案论证如下。 1.2 方案论证 1.2.1 控制器模块 方案一:采用ATMEL 公司的AT89C51。51单片机价格便宜,应用广泛,但是功能单一,如果系统需要增加语音播报功能,还需外接语音芯片,实现较为复杂;另外51 单片机需要仿真器来实现软硬件调试,较为烦琐。 方案二:采用凌阳公司的SPCE061A 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方案。该单片机I/O 资源丰富,并集成了语音功能。芯片内置JTAG电路,可在线仿真调试,大大简化了系统开发调试的复杂度。 根据本题的要求,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 1.2.2 电机模块 电机模块选择是整个方案设计的关键,按照设计要求,小车需在C点和有配重的情况下分别达到平衡状态,这需要对小车的精确控制,而且小车制动性能要好。因此普通直流电机不能满足要求。 方案一:采用直流减速电机控制小车的运动,直流减速电机力矩大,转动速度快,但其制动能力差,无法达到小车及时停车的要求。

跷跷板

《跷跷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跷跷板为探究的切入点,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结构特点。但是,在本单元以“力”为探究主题的构建模式指导下,玩跷跷板、保持杠杆平衡也用到重力、压力等。另外,本单元各课例均有“游戏”的成份,跷跷板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发现,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很高,爱观察,爱实验,爱游戏,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对身边的事物、游戏等产生科学的认识,因此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引导,引领他们去发现游戏中的科学,进行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教学难点: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 2、教师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实验记录表、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回忆游戏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师板书:跷跷板) 2、学生充分汇报交流发现,提出问题。(发现:跷跷板一边高,一边低;重的一边把轻的一边压起来了;有时轻的也能把重的翘起来;有时两边一样高,是平的…… 问题: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1、谈话: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2、生猜测:可能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重的一边往下落,轻的一边会往上升。 还可能与位置有关…… (三)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1、师介绍杠杆尺,请大家用杠杆尺证明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使杠

3dMax课程设计跷跷板动画制作

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跷跷板动画制作 专业: 课程:ITAT信息技术应用实战指导教师: 2015年06月24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目录 一、前言 二、目的与要求 三、制作过程 四、总结

一、前言 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验的综合和补充,它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程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实践环节。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完成一个较完整地3D建模、室内外效果图和动画制作过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认识和熟悉3D MAX软件应用和用途。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性课程设计训练,使学生达到独立设计方案,熟悉常用建模和设计方法的使用。 三、制作过程 1.启动3DS MAX ,在命令面板上选择创建选项卡,在几何体子面板中单击选择长方体。 2.在主视图中,移动鼠标画出跷跷板两边的支柱,可以通过复制得到,并通过选择圆柱体画出位于两板之间的支撑翘翘板面的圆柱。如图所示。

3、在主视图画高度小的木板,通过移动工具,调整位置使之正好放在绿色支柱上。 4、单击圆锥体,画出大小合适的坐垫,通过旋转压缩工具,使之压缩为正常坐垫。 5、同上方式,画出跷跷板扶手,病通过镜像、复制得到另一个。如图。 6、通过移动工具调整各几何体的位置,使之成为跷跷板模样。渲染后如图。

《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阅资料法、交流法、观察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秋千、滑梯、跷跷板) 2.在跷跷板游戏中,为什么跷跷板一会儿跷上去,一会儿又落下来呢?(生自由说)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跷跷板”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新授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很熟悉,都很喜欢玩跷跷板。老师这儿有玩跷跷板的资料,你们想欣赏吗?(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谈话:同学们都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奥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当然,对“平衡”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提不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这一问题,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等问题就可以。】 4.谈活: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来说一说,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资料来说。 5.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玩跷跷板的经验回答。(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谈话: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听了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种可能,老师很高兴。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针对性的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比较分散,说出来的办法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善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习惯。】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学生汇报交流。 2.认识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的选取 a. 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 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等。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 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 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 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 键、传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d. 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 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 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等。 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f. 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光, 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一定强度要求的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三菱VH001。 1.2 壳体的厚度 a. 壁厚要均匀,厚薄差别尽量控制在基本壁厚的25%以内,整个部件的最 小壁厚不得小于0.4mm,且该处背面不是A级外观面,并要求面积不得大于100mm2。 b. 在厚度方向上的壳体的厚度尽量在1.2~1.4mm,侧面厚度在1.5~1.7mm; 外镜片支承面厚度0.8mm,内镜片支承面厚度最小0.6mm。 c. 电池盖壁厚取0.8~1.0mm。 d. 塑胶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见壁厚推荐值见下表。 塑料料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用壁厚推荐值(单位mm)

跷跷板小车制作

电动车跷跷板 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动车跷跷板,在跷跷板起始端A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配重的位置可以在从始端开始的200mm~600mm范围内调整,调整步长不大于50mm;配重可拆卸。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可以自动在跷跷板上行驶。电动车跷跷板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起始状态示意图 设计思路:因为小车要在跷跷板上自动寻找平衡点所以要有一个平衡装置当小车倾斜时小车就会向前或后走的地方走而达到平衡。因为翘翘板的宽度较小所以要小车按固定的直线行走,小车要时刻记时所以用电子显示装置计时。 基本设计 (1)平衡部分 因为小车在板上寻找平衡点所以要用到平衡装置有以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利用SCA100T传感器。 SCA100T优点:(1)双轴倾角传感器。 (2)测量范围0.5g或者1g。 (3)单极5伏供电,比例电压输出。 (4)长期稳定性非常好。 (5)高分辨率,低声,工作温度范围广。 缺点:灵敏度太高,价格昂贵,抗干扰能力差。 方案二:利用水银开关。 优点:(1)价格低,容易买到。 (2)制作方便,操控性好。 (3)工作范围广 缺点:不稳定,水银液体不太容易控制。 方案三:利用旋转型可调电阻和铅坠。

优点:(1)价格低,容易组装。 (2)操控性好,灵敏度高。 (3)可以利用电阻的变化算出倾斜角。 缺点:有摩擦影响,受外界影响。 综上所述:经比较方案三比较好实验室中可以找到所用器材,可以通过电阻的变化算出倾角,价格较为便宜。 方案三的具体方法:首先将可变电阻的旋钮与铁杆连接起来,铁杆的另一端是较重的铅锤。当小车的倾角变化时由于铅锤的重力作用在小车的带动下可变电阻的阻值产生变化,电压或电流发生变换传给单片机从而控制小车来找平衡点。 平衡装置原理图: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报告

电动车跷跷板 学校:滨州学院 参赛学生:王璐 李润国 乔文静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机器自动化指导教师:贾荣丛、高坤

电动车跷跷板 摘要: 本系统采用AT89S52作为主控制芯片,再加上黑白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完成了规定时间内定点停车、保持平衡,倒车至指定位置、能够沿直线行进基本的功能。 关键词:AT89S52,黑白传感器,角度传感器。 Abstract: This system with AT89S52 for core controller, realization pass to add Black-and-white sensor, Angle Sensors and LCD. To spread feeling to equip completion provision time to be a little bit already decided parking and hold the balance in refit behind small car bodywork towards refitting behind commonly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car control, reverse the car to appointed position, advance along the straight lineof essential function. Keyword: AT89S52, Black-and-white sensor, angle sensor.

目录 1.系统方案 (4) 1.1 微控制器模块 (4) 1.2车体设计 (4) 1.3电机模块 (5) 1.4电机驱动模块 (5) 1.5寻迹传感器模块 (5) 1.6 角度传感器模块 (6) 1.7电源模块 (6) 1.8显示模块 (6) 1.9最终方案 (6) 2.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7) 2.1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7) 2.2黑白线检测电路的设计: (7) 2.3角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8) 3.软件实现 (9) 3.1理论分析 (9) 3.2总体流程图 (9) 3.3直线调节流程图 (10) 3.4平衡调节流程图 (11) 3.5返回流程图 (12)

跷跷板大班教案

跷跷板大班教案 跷跷板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跷跷板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跷跷板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的感觉,并创编表演动作。 教具准备: 大鼓,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跷起来并欣赏音乐。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坐跷跷板。(两个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起。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以在强拍时击鼓。 二、学习歌曲《跷跷板》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回忆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念歌词,并在重拍处拍手或跺脚。教师在重拍处敲鼓配合。 3、听歌曲摇动身体,每三拍摇动一次,幼儿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手臂摆动、双脚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4、轻声跟唱歌曲几遍。边唱边摇动身体。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怎样才能玩得更和谐?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4、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跷跷板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跷跷板设计图

摘要 本设计使用89C52单片机为主的微处理器作为电动车跷跷板的检测和控制核心,从而达到小车按迹寻规,正确行驶和精确显示等目的。当系统电路采用由激光发射管射到黑带时,接收管未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为低电平。当激光发射管射到地面或跷跷板时,它反射回来的光会被接收管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会输出一个高电平。此时检测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送到单片机处理,从而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并且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出一段路程的时间。在设计电动小车自动平衡系统中,包括中心处理单元、电机驱动、轨迹检测、角度检测、状态指示和用户接口等模块。系统采用光电检测电路和角度传感器构成闭环反馈电路,实现小车自动在跷跷板上寻找平衡点。采用激光对管检测引导线,控制行驶轨迹,液晶实时显示系统状态信息。 1、方案论证与比较 1.1系统方案 该系统由寻迹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机执行模块,显示电路模块等构成。根据各模块实现的功能及所能达到的要求,通过电路分析总结出几种不同的方案。 1.1控制器部分 方案一采用常用的89C51控制。技术比较熟练,应用广泛,现在的51系列技术硬件发展的也非常得快,也出现了许多功能非常强

大的单片机,因此使用单片机可以实现要求的基本功能。但是为了实现多组预存信息,必须外加具有掉电存储功能的EEPROM,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且在执行动态刷新的时候读取EEPROM的速度慢,刷新频率受到限制。 方案二应用ARM,ARM是一种功耗很低的高性能处理器,技术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点。方便、安全、高效。作为嵌入式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32位处理器结构体系,ARM已经成为多个应用领域的标准CPU。ARM处理器技术正在成为多数嵌入式高端应用开发的首选。ARM2138芯片具有高达32KB的内存作为数据的缓冲区,因此能够实现非常快的读取速度。并具有丰富的I/O资源,而且其外围电路简单,在片内即可实现所有控制。简化了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 通过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二。 1.2寻迹部分 跷跷板板面我们采用优质KT板,在翘翘板中心贴25mm宽度的黑胶带作为电动车的引导。 方案一采用红外探测器。红外发射端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脉冲形成发射出去,接收管一接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为电信号经

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

3、跷跷板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德育目标)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教学准备: 根据教科书给出的探究指向,动员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并准备进行探究的有关材料,如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还应相应地为学生准备其他探究材料,如设计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流程: 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有趣的现象。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 二、探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预测。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进行探究实验。 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6.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拓展活动:我们来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六、拓展活动: 1.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2.课下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衡现象,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

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学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画图表示、现场演示等。最后通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教学,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的课下探究指明了方向。通过本课教学,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把每个探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塑胶结构设计规范全解

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的选取 a. 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等。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 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 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d. 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 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等。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f. 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一定强度要求的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三菱VH001。 1.2 壳体的厚度 a. 壁厚要均匀,厚薄差别尽量控制在基本壁厚的25%以内,整个部件的最小壁厚不得小于0.4mm,且该处背面不是A级外观面,并要求面积不得大于

电动车跷跷板报告

电动车跷跷板报告 【摘要】:本系统采用遥控电动小汽车改装而成,主要由89C52和模拟电路为核 心器件,实现对智能电动车行驶的自动控制。整车长23 厘米,宽5厘米,运行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电动车平衡检测使用倾角传感器。电动智能小车电路由平衡检测电路、计时显示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等组成,它不需要遥控就能按要求行走。 一、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可以以划分为几个基本模块,如图1.1所示 图1.1 1、步进电机驱动调速模块 方案一:采用与步进电机相匹配的成品驱动装置。使用该方法实现步进电机驱动,其优点是工作可靠,节约制作和调试的时间,但成本很高。 方案二:采用集成电机驱动芯片LA298。采用该方法实现电路驱动,简化了电路,控制比较简单,性能稳定,但成本较高。 方案三:采用互补硅功率达林顿管ULN2003实现步进电机的驱动。采用该方法实现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连接比较简单,工作也相对可靠,成本低廉,技术成熟。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最终选择方案三。 2、平衡检测模块 方案一:采用精密的倾角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对应每个角度输出一个固定电流。可以实现精确控制,但价格昂贵。 方案二:采用简易的倾角传感器,它直接输出一个开关量。当其与地面垂直时,两触点断开;若倾斜角度超出一定范围,两触点短接。这种传感器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基于上述分析,最终选择方案二。 3、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数码管显示。数码管具有经济、低功耗、耐老化和精度比较高等优点,但它与单片机连接时,需要外接存储器进行数据锁存。此外,数码管只能显示少数几个字符。 方案二:采用LCD进行显示。LCD具有功耗低、无辐射、显示稳定、抗干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兴旺模具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 产品的排位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 型芯的设计 三.冷却水道结构 3.1 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 四.流道结构 4.1 喷嘴与定位环 4.2 流道的设计 4.3 浇口的设计 4.4 其它设计 五.定位结构 5.1 模板的定位 5.2 镶针的定位 六.开闭模控制结构 6.1 小拉杆 6.2 拉板 6.3 尼龙扣 七.滑块结构 7.1 滑块的设计 7.2 滑块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7.3 滑块的结构 八.滑块镶拼结构 8.1 滑块镶拼的使用场合 8.2 滑块镶拼的几种结构 8.3 滑块的导向 8.4 滑块压板设计 8.5 耐磨块的设计 8.6 楔紧块的设计 九.斜顶结构 9.1 斜顶的设计原则 9.2 斜顶的结构与参数 9.3 斜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4 斜顶导向 9.5 斜顶座 十.顶出结构 10.1 顶针顶出结构 10.2 司筒顶出结构 10.3 直顶顶出结构 10.4 顶块顶出结构

10.5 推板顶出结构 10.6 气顶顶出结构 十一.模具加工及外观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产品的排位 ○1一定要以节约为原则 ○2应尽量避免滑块和斜顶产生多重角度,减少模具的加工难度。 ○3一模多腔时,应当优先考虑平衡排列,尽量减少流道的总长度保证塑料的流动性。 ○4一模多腔时,当产品之间不通过流道时X、Y向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6~25mm,当产品之间过流道时X、Y之间的 距离要保证在20~40mm。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型芯的设计 ○1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 ○2型芯强度设计标准,如表: 产品尺寸(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高度Z向)50以下15 25 100以下20 25 150以下25 30 250以下30 35 400以下35 40 650以下40 45 800以下45 50 ○3当设计深腔模具时,高度大于150mm以上的桶形产品。 应考虑原身留的形式,模板之间互锁来加强模具的强度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跷跷板》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轻重的活动经验。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厚薄、大小不同的两本书,苹果和梨,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

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2、称一称 (1)出示苹果和梨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 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 如何玩好跷跷板,下面是品才小编为大家推荐跷跷板要当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由于跷跷板的使用要求两个宝宝之间的合作,因此这种器械通常对于5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是不适合的。除非,有的跷跷板下面带有弹簧设计,可以避免跷跷板的突然触地。尽管如此,在玩耍跷跷板的时候仍需要额外的小心。下列安全要点,可以让宝宝牢记在心:跷跷板一头只坐一个宝宝。如果宝宝和自己的伙伴相比显得太轻了,就需要更换伙伴,而不要在轻的一头增加一个宝宝。 宝宝们应当面对面坐在跷跷板上,不要反转过来,背对背地坐着。 让宝宝用两手紧紧握住把手,不要试图触摸地面或者两手放空。两脚自然放在两侧,而不要蜷缩在跷跷板的下方。 当跷跷板有人在使用时,其他宝宝要保持距离。绝不要将自己的肢体伸到翘起的板下面,或者站在跷跷板的横梁中间,甚至试图爬到正在上下活动的跷跷板上。 滑梯安全 如果宝宝们小心地使用这种器械,滑梯应当是相当安全的。这里有一些相关的安全要点: 宝宝们在玩滑梯的时候,应该一步一步上台阶,同时手

扶栏杆,这样爬到滑梯顶部。不应该从滑梯倒爬上去。 告诉宝宝应该总是脚朝下滑,并且上半身保持竖直,绝对不要让宝宝头朝下滑,或者肚子朝下横着滑下来。 在滑梯的下滑段,一次应当只有一个宝宝,不要让宝宝一群一群地往下滑,以免挤伤。 让宝宝在滑下来之前,先看清滑梯底部是否是空的,有没有其他宝宝在那里坐着?当宝宝自己从滑梯上滑下后,也应当立即起身,离开滑梯,为后面的宝宝腾出空位。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设计意图 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电动车跷跷板说明书(1)

电动车跷跷板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动车跷跷板,在跷跷板起始端A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配重的位置可以在从始端开始的200mm~600mm范围内调整,调整步长不大于50mm;配重可拆卸。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可以自动在跷跷板上行驶。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电动车完成以下动作: (1)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在30秒钟内行驶到中心点C附近。 (2)60秒钟之内,电动车在中心点C附近使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平衡5秒钟,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 (3)电动车从(2)中的平衡点出发,30秒钟内行驶到跷跷板末端B处(车头距跷跷板末端B不大于50mm)。 (4)电动车在B点停止5秒后,1分钟内倒退回起始端A,完成整个行程。 (5)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电动车始终在跷跷板上,并分阶段实时显示电动车行驶所用的时间。 图10.9.1 起始状态示意图 图10.9.2 平衡状态示意图 【项目知识点和技能点】 1、步进电机的应用和控制。

2、自动寻迹系统原理与应用。 3、角度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4、PTR8000无线发送与接收模块的应用。 5、AT89s52单片机模数转换的原理和应用。 8.2.2 总体设计方案 以单片机AT89S52为主要控制芯片,查询按键的输入,传输各种参数的显示,两台电机的正反转和速度控制以及两台电机的协调运动,负责光电检测信号的接收和对信号的处理,从而能够确定小车轨迹,在B点停止和返回,并最终停止。 角度传感器把角度信号输给单片机,把检测到的角度和基准角度比较,从而确定翘翘板的平衡点。寻找平衡点时主要是采用PID闭环控制算法,在小车行驶过程中每当小车翻过平衡点的时候都令小车向后退一段路程,直到小车再次翻过平衡点,小车再次向前行驶一段比前一段要小的距离直到翻过平衡点,最终找到平衡点。系统框图如8-13所示,由如下几个模块组成 控制模块——采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 电机选择模块——采用四线两相步进电机。 显示模块——采用1602LCD液晶显示屏进行显示。 光电检测模块——采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检测跷跷板上黑线。 电机驱动模块——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角度检测模块——采用角度传感器检测。 【项目准备】 1、项目原理 本系统共可分为两部分:跷跷板平衡检测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将角度传感器连接在跷跷板中心的转动轴上以检测跷跷板摆动角度,,并通过无线 通讯模块将数据发送给电动车系统。 电动车系统也以AT89s52为控制核心,以两个步进电机分别与左右车轮同轴相连来作为电动车的动力装置,采用光电传感器检测引导线,利用无线通讯模块接收跷跷板 平衡检测系统发送的数据,单片机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调整小车前进速度和方向,使跷跷板达到平衡状态。在电动车到达指定位置时,给出声光提示,同时液晶显示 屏显示时间和小车当前状态。其原理图如图10.9.3所示: 图10.9.3 电动车跷跷板系统原理图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电动车跷跷板(J题)

电动车跷跷板(J题) 【高职高专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动车跷跷板,要求跷跷板起始端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物体,配重物体位置可调范围不小于400mm。电动车从起始端出发,按要求自动在跷跷板上行驶。电动车跷跷板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起始状态示意图 图2平衡状态示意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先将跷跷板固定为水平状态,电动车从起始端A位置出发,行驶跷跷板的全程(全程的含义: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至车头到达跷跷板顶端B位置)。停 止5秒后,电动车再从跷跷板的B端倒退回至跷跷板的起始端A,电动车能 分别显示前进和倒退所用的时间。前进行驶在1分钟内、倒退行驶在1.5分钟 内完成。 (2)跷跷板处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配重物体位置不限制),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行驶跷跷板的全程。停止5秒后,电动车再从跷跷板的B端倒退回至跷 跷板的起始端A,电动车能分别显示前进和倒退所用的时间。前进行驶在1.5 分钟内、倒退行驶在2分钟内完成。

2.发挥部分 (1)由参赛队员将配重物体设定在可移动范围中的某位置,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当跷跷板达到平衡时,保持时间不小于5秒,同时发出声光提示,电动 车显示所用的时间。全过程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 (2)在可移动范围内任意设定配重物体的位置(由测试人员指定),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当跷跷板达到平衡时,保持时间不小于5秒,同时发出声光提示, 电动车显示所用的时间。全过程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 (3)其他。 三、说明 1.跷跷板长1600mm、宽300mm。为便于携带也可将跷跷板制成折叠形式。 2.跷跷板中心固定在直径不大于40mm的圆轴上,圆轴两端支撑在两个支架上,与 支架圆滑接触。跷跷板在图2所示的平衡状态下,跷跷板底距地面或桌面的距离为70mm。 3.允许在跷跷板面上画有寻迹线。 4.电动车(含车体上的其它装置)的外形尺寸规定:长≤300mm,宽≤200mm。测试 过程中电动车外形尺寸不允许变动。 5.电动车不允许采用有线或无线遥控,电动车自身应具备转弯功能。 6.电动车行驶距离的测量以车尾为基准。 7.平衡状态的含义是:当跷跷板出现上下摆动,且B端底部与水平状态的偏移量≤ 60mm范围内时,可视为进入平衡状态。 四、评分标准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