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2021-2022学年第2学期高中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课程:高中政治*课题:神奇的货币

*教材:人教版*授课对象:高一(一)班*课时:2一、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神奇的货币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本课内容主要学习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纸币的通货膨胀;信用卡和支票、外汇和汇率。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1)对商品和货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2)对信用卡、支票、外汇等有自己的认识。

2.行为习惯:对于新的知识有求知心和好奇心。

3.能力基础:

(1)能够将所学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等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2)具备将所学概念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外汇的概念;

(2)理解货币的产生及其基本职能,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汇率的变化规律;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能力目标:围绕货币,学习与货币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原理,了解货币的“神奇”之处。

3.素养目标:感受货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

4.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增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认同。

(2)科学精神: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当前微调货币供应量的依据。

(3)法治意识:依法爱护人民币,严禁制售、使用假币。

(4)公共参与:学习使用新的支付工具,锻炼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及外汇等相关概念,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记忆和运用。

2.教学难点:商品基本职能的辨别,纸币通货膨胀的计算,外汇和汇率的变化

五、教学策略

1.教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2.学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交流、经验分享

3.教学策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分小组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分享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全程渗透职业教育理念,融入思政元素。

六、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2.教学资源:导学案、微课视频、PPT、相关案例素材

图1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和运用的货币

2.教师活动:收集与商品相关的知识素材和货币产生相关的图片素材

3.学生活动:

思考:(1)平时所购买的商品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我们怎样才能购买到想要的商品?

4.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5.课堂准备:案例、图片、PPT

(二)课中

1.教学内容:引入新课

2.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活动都与商品和货币密切相关,根据课本P4进行提问,学生回答后进行点评。

(2)提问后根据课本学习商品的定义,我们从市场上购买的的物品,都是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而且生产出来的商品并不是为自己所用,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交换。简言之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但随着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使得物物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就产生了一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的交换变得更加便利。但货币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如图2:

图2货币的演变史

通过货币的演变史,可知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它与商品好比是一对孪生兄弟。

(4)了解货币的本质后,学习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货币的其它职能:贮藏职能、世界货币、支付职能(5)学习纸币的流通和实际发行量的计算

(6)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其优点

(7)掌握外汇、汇率的变化

3.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货币的神奇;

(2)分小组讨论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考什么是商品;

(3)结合实际生活准确辨别货币的职能。

4.设计意图: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刚刚学习高中知识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检测

1.教学内容:

(1)结合商品定义举例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商品;

(2)根据所举的例子,准确判断货币的五种职能;

(3)根据已知条件判断汇率的变化。

2.教师活动:以“开火车”的规则提问

3.学生活动:

(1)参与提问;

(2)分享答题心得。

4.设计意图:

(1)根据高一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设置闯关游戏环节,检验课前自主预习情况;

(2)根据检测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知识内化

1.教学内容:

(1)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必须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时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例:妈妈织的毛衣并不是商品,因为只是劳动产品,并没有通过交换

(2)区分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

(3)纸币是指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4)区分通货膨胀(出现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和通货紧

缩(出现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的现象)

(5)外汇汇率升高货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货币贬值

2.教师活动:

(1)帮助学生对以上五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2)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忆

3.学生活动:通过总结归纳,完成对概念的记忆。

4.设计意图:依据重点提炼,加强重难点的记忆和运用。

知识应用

1.教学内容:

(1)(2019·贵州省质检)五一小长假,李老师选择了标价为388元/人的四川五日游,旅行期间,李老师花了200元在青城山买了把工艺桃木梳子,然后又用信用卡透支消费的方式购买了价值100000元的玉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分别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对商品进行标价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花了200元买了把梳子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透支消费,是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材料中主要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分别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D 符合题意。

(2)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更关注其质量;相同质量的

商品,消费者往往更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解析】

“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更关注其功能和质量;具有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更关注其价格”的意思是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选项AB不是其原因,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应用

3.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结合已学知识,探索新的问题

4.设计意图: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

1.教学内容:

(1)探讨判断货币职能的两种方法

(2)探讨外汇变化与货币升值、贬值的关系

2.教师活动:

(1)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的问题;

(2)个别化指导,帮助并鼓励后进学生。

3.学生活动:

(1)各小组分组讨论,查找资料,形成知识小结;

(2)组长总结,小组成员查找佐证资料。

4.设计意图:

(1)培养合作精神;

(2)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信息化收集资料水平。

分享交流

1.教学内容:展示小组结论,相互点评,相互借鉴。

2.教师活动:

(1)组织各小组展示结论;

(2)对小组探究结果给予肯定,指出不足;与学生共同总结判断货币职能的两种方式:

表1判断方法

外汇变化与货币升值、贬值的关系:

2.学生活动:

(1)展示小组结论,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得出的结论

进行纠正讲解;

(2)在老师引导下完善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3.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4)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小结

1.教学内容:进行本课知识点梳理

2.教师活动:书写板书,强调重难点

图1板书内容

3.学生活动:跟随教师展示和引导共同梳理知识结构。

4.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明确书本重难点

2021-2022第二学期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名师教案

布置作业

1.教学内容:

习题布置:

(1)(2019·全国卷Ⅲ)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 )

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货币和纸币、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的知识,某国进口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货币会贬值,这

会引起该国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①),从而使得生产者购买铁矿石、石油等大宗

商品的价格上涨(④),导致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③),传导到消费价格上表现为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故答案:A

(2)(2019·全国卷Ⅰ)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 )

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考点中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天然尺度,商品的质量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①错误。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质量会影响商品的交换价值,但不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②错误。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提高质量更易于实现其价值,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因此国家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教师活动:

(1)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测本课学习背诵情况;

(2)预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做好下次课的准备与衔接;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精准指导。

3.学生活动:

(1)认真记录课后作业与预习任务;

(2)遇到难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4.设计意图:

(1)强化巩固,拓展延伸,预习新知,培养学习习惯;

(2)实施差异化精准指导。

(三)课后

迁移拓学

1.教学内容: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根据各个职能分别举例子

2021-2022第二学期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名师教案(3)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学生活动:

(1)回答教师的提问;

(2)根据教师推送的资源进行知识拓展学习。

4.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5.考核评价:

(1)课堂发言、活动参与、学习态度等课堂状态:30分;

(2)课前、课堂任务实施与完成情况:50分;

(3)知识检测情况:20分。

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课堂氛围活跃,对于老师的提问能够积极思考。

2.反思与改进:习题检测效果一般,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课后需督促记忆背诵,解决实际问题,融入职业教育思想,课程思政元素。

高中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形成商品的条件:第一,第二,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注意区分:货币的性质与本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A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 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是商品,有价值。 C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D 价格是指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 A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C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与以前的交换相比较,买卖出现分离。) 思考: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一样吗?

3.了解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 = 待售商品量 x 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 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款类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②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解决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放宽信贷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 注意:这一次出现的金融危机与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不同,所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相似之处,如我国目前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方

高中政治经济神奇的货币教案 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 密云二中蔡淑军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社学生初步感悟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认识货币的职能及相关知识,明确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经济原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商品货币观念,尊重人民币,拒绝假币。 重点难点: 商品含义及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 纸币的含义及职能; 教学内容安排: 透过商品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现象,从解决商品交换中的不便入手,揭示一般等价物产生和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概括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货币和纸币的现实作用中提炼货币的各种职能,讲情相关知识;通过比较使学生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体味国家对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活动。 教学资源建议: 联系学生经济生活中的众多与货币有关的现象,根据学生提出的素材进行理论分析,要鼓励学生关注经济现象,关注货币的各种功能,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中的相关数据。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师列举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穿的衣服,大多数是买来的,也有的衣服是家长自己做的。购买的衣服和家长自己做的衣服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不 同?用什么购买? 生思考并回答:(略) 归纳:上述问题中涉及到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商品和货币。我们首先学习商品的有关知识。1、商品含义及基本属性。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再结合上述现象,进行感悟。 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强调: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提问: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想得到商品的哪一属性?生产者想得到商品的哪一属性?商品生产者怎样才能获得更高更好的价 值? 学生感悟:你生活中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 提出问题:有了商品的同时是不是就有了货币?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是我们探讨的第二个知识。 2、货币产生、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 设置以下情景: 第一组:学生甲(盐)——学生乙(矛)交换成功 条件:甲乙双方需要对方的产品 第二组:学生甲(盐)——学生丙(咖啡)交换没有成功 原因:甲需要的是矛而不是咖啡。 提问:丙要想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盐,应该怎样做? 如果乙并不需要咖啡而需要牛奶,丙又该怎样做? 师:总而言之,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难度越 来越大。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呢? 学生分组讨论找办法:(略) 总结: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够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叫一般等价物。 设置“你知道吗“小栏目:列举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多媒体展示图片(略) 师:但这些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并没有固定下来。 那么能够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这种商品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它才最 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呢? 学生分析回答(略) 师生共同总结:金银是商品,但由于它自然的某些特征,使它固定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表现出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金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课时货币的职能、纸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本质 2、能力目标: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货币以及认识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货币的基本职能。 2.纸币本质和优点 三、教学过程 探究点一、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的作用。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探究:价值尺度 活动:说说钱的单位: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古时候在纸币没出现之前,货币的单位有哪些?黄金万两。“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纸币出现以后,货币单位就更多了。注意:“货币名称”不等于“货币单位”(比如,一美元,美元是货币名称,元才是货币单位)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备课札记备课札记

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 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备课札记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 的货币。(比如,一台电脑价值5000元,商家卖电脑的时候不需要将5000元 的现金放在电脑旁边,只需用数字表明即可) 2探究:流通手段。 活动:同学演示教材第6页图片,另一组演示原始人直接的物物交换,思 考 ①这种商品交换活动有什么不同? ②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③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总结: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 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 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 货币――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 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 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注意: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 货币。(比如,你买电脑时必须支付5000元的现金,而不能只告诉商家一声) 3探究: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活动:阅读课本P7页,了解区分。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 贮藏手段:在地下埋起来一箱子黄金等以后再用,这些黄金就执行了贮藏 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银行付给你的存款利息。(讨论: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是否同时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与价值。 ③领域法:是劳动产品,关键看是否已经离开流通领域。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商品之外的东西不具有价值)、共有属性(凡商品定有价值)、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即交换劳动的关系)。 (3)二者关系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其价值。 ②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了实现(获得)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即一定数量的货币给生产者。 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如阳光、自然雨水),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补充知识 (1)商品是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物品是个永恒范畴。(2)交换,可理解为买卖关系(销售、出售、交易、贸易等),即有买卖的目的或想法。如待售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 (3)废品、伪劣产品。一般情况,二者因失去使用价值,所以不是商品,但如果被重新开发利用,具有了使用价值且被用于交换则为商品(如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就是商品)。 (4)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管生产商品的具体方式差别多大,都耗费了人的智力和体力,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差别的。 (5)不同的商品需要交换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凝结了等量的价值。 (6)商品和货币不是孪生兄弟,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7)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8)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当作商品买卖(如土地),这是特殊现象,不能否定商品含义。(9)不同类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比较量的大小,同类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比较大小。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2021-2022学年第2学期高中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课程:高中政治*课题:神奇的货币 *教材:人教版*授课对象:高一(一)班*课时:2一、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神奇的货币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本课内容主要学习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纸币的通货膨胀;信用卡和支票、外汇和汇率。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1)对商品和货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2)对信用卡、支票、外汇等有自己的认识。 2.行为习惯:对于新的知识有求知心和好奇心。 3.能力基础: (1)能够将所学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等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2)具备将所学概念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外汇的概念;

(2)理解货币的产生及其基本职能,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汇率的变化规律;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能力目标:围绕货币,学习与货币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原理,了解货币的“神奇”之处。 3.素养目标:感受货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 4.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增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认同。 (2)科学精神: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当前微调货币供应量的依据。 (3)法治意识:依法爱护人民币,严禁制售、使用假币。 (4)公共参与:学习使用新的支付工具,锻炼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及外汇等相关概念,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记忆和运用。 2.教学难点:商品基本职能的辨别,纸币通货膨胀的计算,外汇和汇率的变化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神奇的货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神奇的货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纸币 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商品;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火爆车展场面。各类车型,多个价位。李先生要买一辆五十万左右标致车,如何付款? 生:(列举常见的付款方式)略 师:一提到买东西,同学们马上想到的就是“钱”“人民币”“货币”……(出示几种货币)有人说,钱能上买天,下买地,中间买空气。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这一张张印刷精美色彩斑斓的纸片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神奇的货币的神秘面纱吧!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 场景再现:如果李先生生活在古代,他能享用的交通工具不可能是汽车,可能是马、车、 轿子等,如何得到? 学生活动:1发挥想象力思考(引导:自己饲养制作,交易市场交换得到) 2.描述古代的买卖场景。(影视剧、小说中的描述也可)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超市购买油、盐、酱、醋、服装、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提问:1、刚才提到的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2、母亲亲手为你编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师:我们是不是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东西在一种情况下是商品,在另一种情况下却不是商品?比如:水是河水时不需要钱买,但你们家中的自来水却要钱买,为什么?(有用性、凝结劳动、用于交换) 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阅读p5第二自然段,体悟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故事表演:《李先生在非洲原始丛林的尴尬遭遇》 李先生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出人民币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李先生于是来到另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人民币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人民币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李先生沮丧而归。 (独木舟—象牙—纱布—针) 学生探讨: 1. 在国内市场上能买到汽车的人民币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租不到小船?(引导:物物交换,不需要美元。) 2. 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人民币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教师引导:选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解决物物交换的弊端;发展经济,加强对外交往,使当地人接受人民币或其他货币。此为开放性问题,可多角度引导。)师:现代社会,我们总是用货币购买商品,看上去,商品和货币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那商品和货币是不是同时产生的呢?看了刚才的故事表演,相信同学们都很清楚了,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大。因为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寻找,或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 于是,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人们找到了克服“商品—商品”交换困难的办法,这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区换回自己所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 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 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 降低——人民币升值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2023年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 案新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1、商品的含义及根本属性。(了解) 2、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 3、货币的两个根本职能。(理解) 4、货币的其他职能。(了解) 5、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了解) 6、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了解) 7、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理解) 8、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了解) 9、外汇和汇率。(了解) 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理解) 11、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解) 二、知识梳理 (二)知识回忆(见知识点提纲) 三、知识疑点 1、准确把握商品概念

(1)要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用于自己消费就不是商品。 (2)要通过与其他劳动产品相比拟来深化理解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其他劳动产品不是用于交换的;商品有价值,其他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商品是个历史范畴,其他劳动产品是个永恒范畴。 联系:二者都是劳动的产物,都有使用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要弄清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物品的外延最大,既包括劳动产品,也包括自然物;劳动产品有的是满足自己需要,有的是用于交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2、正确理解价值概念 (1)要明确价值是由“无差异的人类劳动”形成的。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有所不同,但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从这一点上看,都是无差异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成为价值。 (2)要明确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劳动就形成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表达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帮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4)获得价值是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直接目的。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的。 (1)统一:作为商品来讲,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同时必须有价值,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它的价值也不能离开使用价值,只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①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如果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无人购置,不能交换,也不会具有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一个物品如果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它就不是商品。(2)对立:作为商品的所有者来讲,他们不可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购置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他就必须支付价值。 可见,无论是卖者还是买者,同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高中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及答案热度:高中政治必修2复习资料浙教版热度:高中政治必修2大题考点热度:高一政治必修1《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热度:高一政治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答案热度: 高中政治教学要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育目的。那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课时安排:3~4课时 知识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学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火爆车展场面。各类车型,多个价位。李先生要买一辆五十万左右的标致车,如何付款?列举常见的付款方式。 从学生身边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对货币知识的关注和理解。 场景再现:如果李先生生活在古代,他能享用的交通工具不可能是汽车,可能是马、车、轿子等,如何得到?1.学生头脑风暴,发挥想象力。 (老师引导:自己饲养制作,交易市场交换得到) 2.描述古代的买卖场景。(影视剧、小说中的描述也可)商品的含义。 货币的多种形态。 认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最后引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说明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货币形态也在不断发展。 历史回顾:用图片展示各历史时期的货币形态。分析各种货币形态的利弊。货币的历史发展:金银条块、铸币、不足值的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回归生活:李先生可选择的付款方式? 结算的两种方式:现金结算和利用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转账结算。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和优点;支票的含义和种类。 故事启迪:李先生在非洲原始丛林的尴尬遭遇。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1课《神奇的货币》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1课《神奇的货币》知识梳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用于描述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分立和 价值的统一。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 有价值; ③前者是历史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 联系:①与其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转化。 3.货币的是从甘当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要素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 (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 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一 般来说能购买商品的工业产品能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 中损害。 4.流通不锈钢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 货币流通加速度成反比 如果纸币首次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 求不足,可能已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5.什么通缩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 政策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欠缺、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 衰退显现出来。要增加货币的面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分币。) 6.结算:核算一定同样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分为现金 结算和转帐结算。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是一种授信凭证,其优点是:存款、取款、消费、结算 和查询为一体。 作用为: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汇款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8.外汇:用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储值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 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人民币的货币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9.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大体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长期保持 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急剧快速发展,对世界 性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讲解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5、货币与财富 6、结算与信用工具 7、外汇和汇率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用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产品,就是商品。商品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属性。 2、货币是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从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3、货币的职能是货币________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职能。 4、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____________为限度。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 ____________ 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从起源看,货币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的充当__________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 ________的象征。 2、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____________卡。 4、支票是____________的支付凭证。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是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__________________。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交换劳动使用价值价值 2.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 3. 本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4. 货币量 5. 持续上涨 (二)1.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财富 2.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3.电子支付 4.活期存款 5.外币支付手段兑换比率 【要点精析】 要点一:商品 (1)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基本属性(也叫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②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③二者的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统一性: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使用价值。对立性:表现为二者“不可兼得”:卖者与买者,对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同时兼得。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购买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注意: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他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智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典型例题】 【例题1】(2015 郴州湘南中学期末考)截至2015年4月27日,尼泊尔8.1级大地震已造成3 286人死亡。中国向尼泊尔提供了价值2 000余万元的救助物资。这些物资 ①是商品,因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②不是商品,因为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③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④不是商品,因为虽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判定。援助尼泊尔的救助物资,是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但因为不用于交换,便没有价值,所以不是商品,②④符合题意;①③错误,排除。 答案:B■ 【例题2】【神奇的货币】(08:50 –11:20) 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复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1届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1 神奇的货币(必修1) 【高考目标定位】 【基础知识梳理】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是…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3、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名师精解】 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 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则是指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解决的方法不同。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教学设计 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 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下面是带来的高一政 治《神奇的货币》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 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技术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 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 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是违法行为,并了 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 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 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 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 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2016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考情分析核心提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命题特点 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 属性 1.从考查内容看,本课 的高频考点是:货币的 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 纸币、外汇和汇率。 2.从考查题型看,近 三年高考对本课的考 查以选择题为主,且有 图示和计算类题目。 3.从能力考查看,命 题突出考查学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 1.一个规律货币 流通规律 2.一个关系汇 率与币值的关系 3.两个基本商 品的基本属性、货 币的基本职能 4.两个本质货 币的本质、纸币的 本质 5.四个比较外 汇与外币、价值尺 度与流通手段、货 币与纸币、信用卡 与支票 2.货币的产生 与本质 新课标全 国 Ⅱ·12 3.货币的基本 职能 海南·1 大纲 全国·24 安徽·3 福建·31 4.金属货币与 纸币 江苏·7 大纲 全国·27 北京·34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5.货币与财富 6.结算与信用 工具 海南·7 7.外汇和汇率新课标 全国 Ⅰ·13 浙江·24 四川·1 安徽·1 山东·25 天津·3 广东·25 四川·1 新课标 全国Ⅰ·15 山东·24 广东·27 核心考点1货币的本质(高考指数:★★★★)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交换大致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 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 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