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课题思考、随笔

小课题思考、随笔

小课题思考、随笔
小课题思考、随笔

小课题思考、随笔

高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和教师指导下的习得。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目前,课堂上又出现了回归自然的阅读和随意多元的解读,甚至有人抨击高考的阅读检测干扰了正常的阅读教学。训练被渐渐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慢慢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的阅读也就逐渐虚化。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高中阶段阅读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指导?阅读教学还需不需要训练?

一、阅读的实质

不管承认与否,高中生的阅读实质上主要有三个方面:自主消遣性阅读,教学阅读和考试阅读。

1、消遣性阅读是一种自由化阅读,也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它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但它也是高中生阅读的一个重要板块。学生凭兴趣购买的报刊书籍,随意浏览的家庭藏书等都是消遣阅读的重要文本。

2、教学阅读是高中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阵地,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阅读板块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效率并养成乐于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的习惯,最终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凡是纳入教学视野,在教师引导下的阅读,都是教学阅读。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以使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融合贯通。

3、考试阅读从属于教学阅读,它主要训练并检测“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等(现代文阅读)和“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等能力(古诗文阅读),三者的关系可可用图示来表示:

当然,三者是可以转化的。如:学生消遣性阅读某篇文章、某本书兴趣被激发时,他就会积极地寻找类似文章或书籍研读,并且可能积极主动和教师交流。这样,消遣阅读就转化为教学阅读。同理,对教材中某些文本,我们也可以当作考试训练材料。考试阅读是特殊的教学阅读,其考查要求、训练重点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阅读。

二、理清关系是关键

毫无疑问,对各类阅读应分类指导训练,因为它们各自的特性、功能、要求、目的不同,学习、训练的方法也应不同。但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阅读”板块,尤其是课文阅读,这是因为课文阅读为其他阅读提供兴趣的支持、方法的导引和领域的扩展。学生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就在于抓好教学阅读,教学阅读的关键在于课文阅读。

首先,教学阅读使学生能够全方位获得和提升。纳入编者及师生视野的教学阅读材料尤其是课文有广泛的多个层面的价值,它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和言语运用训练的材料,学生热爱语文、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的载体,更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窗口,学生个性、思想、情感、价值观发展的最主要依托。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落实,朗读等技能的获得,情感等人文的涵养,考试等能力检测都应落实于阅读教学之中。

其次,课文阅读的扩展,课文阅读的影响有利消遣性阅读的健康发展。试想,在课文教学中获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引申、扩展,学生在教学中的构建生成等,在他进行消遣性阅读时怎能会不留下痕迹吗?

另外,许多课文等阅读材料都是写作能力训练绝好的载体、写作的优秀例文,如《我的空中楼阁》、《背影》、《寻找时传祥》等。就是考试阅读的材料也是很好的素养提升依托。

这几年以来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基本上都是文学作品,大都是情文并茂,内外皆美的散文名作,我们在做高考试题,在进行阅读鉴赏能力训练时,人文素养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新形式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我们的一生都在,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也就是阅读。它是我们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不厌其烦的分析教材,肢解教材,老师大讲特讲,学生昏昏欲睡等现象层出不穷。再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就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谈自己的浅薄一些看法。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夹,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思想使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但是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阅读的本质是“读”。“读”是一种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就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在这“活动”中作者潜藏于作品之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当我们调动情感体验作品,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聆听作者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获得灵魂的洗礼。所以这就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发生直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对作品不断思考、创新,作品的意义在自主阅读的对话过程中生成,发现作者,发现自我。

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二元对立”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十几二十个问题下来,课文解析完毕,中心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教师连珠炮似的向学生发问,学生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机。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老师越俎代疱了,十几二十个问题下来,课文解析完毕,中心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意味着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不能与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领会学会学习的时代精神,我们常常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学生的学要顺应教师的教,最终,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

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学得反而太少了;教师讲得太好了,学生学得反而差了;教师能力太强了,学生能力反而弱了,这看似悖于常理,却又在情境之中。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创新去了哪里?学生的发现、感受、思考、拓展都去了哪里?一节课后,再一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一头雾水,岂不是语文的悲哀?

2、在教学中肢解教材。

由于受到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以教材、教参为中心,以致于教参牵着教师的鼻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且大多数老师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使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索,发现,而把所谓的"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其中。

比如同桌探讨,小组讨论,乍一看,课堂上热闹非凡,唧唧喳喳,而且还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而实际上学生又讨论了些什么出来了呢?阅读教学不是不能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手段,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得合理,用的科学,用得有目的,用得有效益,只是为了追求"花样翻新"而盲目运用,不是创新。

4、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

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其实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了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

5、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

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使学生阅读的太少,并且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学业任务又重,练习册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二、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

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

热情。

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

3、教师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①表演式教学。

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如《皇帝的新装》、《项链》、《雷雨》等课文,都可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自己编写、自学自演。

②以点带面”式教学。

可抓住全文的中心词语或中心句,并以之为内核,辐射到文章的各个环节。如《巴尔扎克葬词》可抓住“天才”一词,进而发散至对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影响四个方面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这对于线索明晰的文章特别适合,又如《故都的秋》可以整合成五幅画面一破院秋色,落蕊秋意、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奇景,一一赏来。

③体悟式教学。

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如我在讲解李乐薇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我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作者的这间小屋确实存在,作者出于对它的喜爱,在描述中不免加入了许多想象和夸张;也有的学生说这个小屋并不存在,只是表现了作者对自由人格、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④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如我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时,我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呢?请大家自己去查资料、找原因。第二次上课时,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在课下找到的资料,分别对作者不宁静的心绪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大家思维活跃,众说纷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4、还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小问题: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当然这也同样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理解一棍子打死,或在教学中只重共性忽略个性,进行越俎代庖的灌输和讲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

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所以应当力求学生真正的自主合作,对文本进行探究和学习。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当然,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怎样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导”上做文章。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放手让学生选择书籍,本身亦是对学生判断和鉴别能力的一种培养。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幼儿园教师小课题随笔

幼儿园教师小课题随笔 幼儿园教师小课题随笔 小班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明礼仪习惯,是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教师要注意发现小班幼儿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通过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明礼仪教育、养成明用餐礼仪,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三个方面培养幼儿的明礼仪教育。 小班幼儿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明礼仪习惯,是摆在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的幼儿发展目标之一。 一、当前小班幼儿明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深刻挖掘礼仪教育的内涵,部分教师太注重形式。 通过观察大多数幼儿园的小班幼儿礼仪教育,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问题,走形式、走过场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明礼仪教育中没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内涵,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礼仪教育的形式落实上。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在入园时,遇到老师要主动鞠躬打招呼:老师早!老师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长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妈妈早!某某早!离园时,幼儿要主动与老师告别,说:老师再见!教师和幼儿基本都能

按着要求做,但大多数人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说话时都没有注视对方,这种形式化的礼仪就像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这样的礼仪教育没有将明礼仪之美渗透到幼儿纯洁的心灵中,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讲明讲礼仪,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悦感,没有很好地激发幼儿养成明礼仪习惯的积极性。 2.存在幼儿只为了获取表扬而讲礼貌的问题。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现在幼儿园中一些鼓励性的教育的方式,让幼儿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明礼仪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在对小班幼儿园的采访中,笔者提问孩子: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吗?得到的回答大多数都是:讲礼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红花。讲礼貌老师才会喜欢我!似乎在幼儿眼里,所谓的礼貌就是向老师问好,和别人说几句礼貌用语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不难看出,这同样也是在走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强人意之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让孩子懂得明礼仪的真实意义,否则,就会长养幼儿的虚荣心,让孩子变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养小班幼儿明礼仪习惯 1.结合感恩教育,渗透明礼仪教育。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们身上付出了无私的爱。但是,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物质优越、百般宠爱的家庭环境之中,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父母和亲人心怀感恩,觉得理所应当。因此,幼儿园要结合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简要说明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以及澄明了什么、示明了什么、探明了什么;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概括性地叙述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体例、数量、影响等);具体罗列主要的研究成果(作者、名称、体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疑难困惑:具体明白地提出研究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后段设想:前段应做而没有完成的工作如何补救;课题组面临的疑难困惑如何解决;后段研究思路有何调整;后段主要研究活动怎么安排。 附件资料:主要成果资料内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活动资料。 注意:以下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例,其中着明“略”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撰写中期报告的时候进行充实。 范例: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

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内容,最后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通过研究,提高学生两种能力。一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二是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能力。 研究内容: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情况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着、

马淑坤课题随笔(1)

教学随笔一 巩义五小马淑坤 一年级上册歌曲第一课《其多列》这首歌曲的速度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稍快了一些,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和学唱。对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走进音乐的最好方式就是"游戏"。他们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上还不能要求自己,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把这个重点加入到教学设计上。由于第二单元主要是和学生的生活化相关贴近生活,学生接受理解上就更容易了。在这首歌曲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跟着视屏动画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儿歌,教唱时采用电子琴伴奏,便于学生演唱和学唱。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我还是没有准确的把握住。我一开始用了九分钟讲解各个民族,知识性的东西太多,而且导入显得过于多,使这节课重心不够突出。在教节奏时学生的兴趣全在节奏训练部分,当歌词展示出来问题便出现了:首先是孩子识字不多,无法念整齐;其次歌词太多,学生记不住;再次学生兴趣不够高,注意力不集中。在教歌词时我比较单调的带着学生随节奏读了两遍,但是并没有用非常形象的图片或动作,让学生记住歌词,这就是对一年级的学情分析不够的原因,这也直接导致,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于歌词还是含混不清。我在本堂课中因以唱游为主,但是我一开始就没有把握住怎么“游”这节课,所

以孩子们坐着的时候多,游的时候少,使他们失去了很多乐趣。在让孩子们自我创编舞蹈环节我也只是评选出了,舞蹈小明星就完了,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发挥带头作用来影响全班同学,这也是一个失误之处。应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音乐,在快乐中爱上音乐,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中展示自己。这节课让我看到,要百战不殆必须知己知彼。要充分的了解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果教学设计,而且作为一个教师,要全面发展自己,在教学中突出自己的专长。 教学随笔二 一年级音乐上册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2/4拍、四乐句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流畅、亲切。歌词简洁,多为一字一音,简单易唱。抒发了孩子们赞美与喜爱国旗的真挚情感。由于歌词简洁,所以我采取的是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我念每乐句前面两小节,学生完成后面两小节的念读,让他们在念读的时候,自己找找有没有不认识的音乐符号,这样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老师合作学习以及进行这种找的游戏,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很感兴趣的,这样他们就不觉得枯燥乏味了。歌曲的学唱是本课的重点,我这节课也没有采用以往的听唱法学习,可能我自己本

课题教学随笔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的趣味性教学随笔 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对儿童来说,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形象化的图片、动作、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在识字教学中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呢?“诱思探究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之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探究模式,遵循“探索—研究—运用”的教学层次,即“观察—思维—迁移”的教学认知过程,积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教学中始终贯穿“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充分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用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图画、实物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 2. 字义和字形特点结合起来,配合形象化的动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字。 例如,教“拿”字时,教师问学生:“我手里拿着什么?”学生回答:“粉笔。”“你手里拿着什么?”“书。”“拿书拿粉笔的拿字怎么写呢?”教师边做拿粉笔的动作边问:“大家看,我用什么拿粉笔?”“用手。”“拿时要把手怎么样?”“合起来。”“‘合’起‘手’来就拿到了东西,所以‘拿’字的上面是‘合’,下面是‘手’。”“它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拿”

组词并造句。当学生造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句话时,让学生讨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坏处,以便陶冶学生的情操。 3. 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不难看出,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总之,只要我们能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认识特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一种乏味地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

五年级语文随笔一 目的明确地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而且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 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五年级语文随笔二 灵活地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所以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自由诵读等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乱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评读、竞赛读和配乐读。 评读:是对学生或老师的朗读质量作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竞赛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适当运用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哪一个同学读出了感情。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配乐朗读: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当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牧童》时,选择悠扬的竹笛曲配乐吟诵。当我随着乐曲声真情诵读时,学生则从中感受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宛如一幅恬淡水墨画的美景。在这动人的乐曲声中,学生感受到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正是由悠扬的曲子展现在学生们脑海里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打造了一次高雅的审美享受。

最新班主任微课题随笔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第一篇】:班主任怎样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题三个阶段。具体过程:选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实施、撰写报告。 (一)选题 1、理念、目的、意识 遵循“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 班主任开展科研的目的:解决我们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选题要有四种意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问题意识、交流合作意识。 2、注意:课题要小、实。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指小而典型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那些有价值的小问题。我们在选课题时,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要以学校、班级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学校德育工作切忌说大话、空话。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学校生活中的小事,经过深入挖掘,往往就是育人的良好契机。 (二)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设计: 1、课题名称的表述: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和

主要内容。2、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说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是什么、是受到什么启发而要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的。 (2)要阐明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为什么要对此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课题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指导思想和原则 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以下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原则等,然后再对这些原则进行必要的阐述。 4、课题研究的范围 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三部分。 5、课题研究的实施 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和研究实施步骤三部分。 6、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三)研究实施 班主任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1、叙事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案例研究法 (四)怎样结题 1、展示德育科研成果的两个方面: 教育科研最终是为了切实解决学校德育中的疑难问题,使学

(课题)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一)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策略1.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策略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数学情境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样才能促使儿童的经验数学化。 策略3.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有效的数学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 策略4.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呈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知识形成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读书笔记(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3. 合作、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课题研究总结15篇

课题研究总结15篇 课题研究总结(一):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促进以后的工作,现做以下总结: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新课之前能按教师的要求预习课文,要求做到:把课文读熟,借助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每人准备一个预习本,把预习的生字注上拼音,借助工具书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这样学生及认识了生字,还进行了扩词练习。预习时能对要学的资料,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也记在预习本上。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先看一看学生的预习本,你会发现学生那些字容易写错或写得不规范,那些字组词容易出错,学生会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走稳这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教学中常常能够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进取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理解快,学习效率就高;成绩越来越好,反过来又促使他自觉地预习。这样,良性循环就构成了。 2.养成听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的习惯 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异常是成长困难学生用心听课的习惯,上课能坐得住,不但要专心听教师讲,还要注意听同学讲,

学会听,能听懂;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对于构成、巩固和发展他们良好学习习惯起着特殊的作用。在成长困难学生的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所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后进生继续努力,并为成长困难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对待后进生,只要他举手回答问题,就赶紧让他回答,并且会大家赞扬:你看,人家谁谁听讲多认真哪,还这么爱动脑筋。谁谁认真思考了。教师讲完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后,问:我刚才强调的什么问题,谁能说说?这时故意让后进生回答,并表扬:某某同学认真教师讲的问题了。这些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不断加强,认真听讲的习惯会越来越好。 3、规范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更新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忙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教师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板书、在学生作业上写批语时,书写要规范,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课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我们分三方应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即:干净、漂亮、正确。每次学生的作业都得三个分。这样学生就明白自

教科研工作随笔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教科研工作随笔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 教学工作 近日,在某校进行课题调研工作时,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的老师在课题结项报告汇报时,列举了大量前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动情况和经验,并把这些活动都当成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老师们看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始终难以分开来,而且甚至把这两件事完全当成了一回事。 我们常说,“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即我们 的课题研究不能脱离我们教育教学实际的工作,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要做一些深入地研究,以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但事实上,很多学校老师的课题研究却出现了“研究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研究”的局面,总认为学校的工作或活动就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就是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每年的课题结题时,我们发现相当多学校的结项报告更像是一份工作经验总结报告, 而 缺少研究的成分或探索思考的痕迹。

不可否认,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有相通之处,但二者不能完全重合,更不能互相取代,结题报告也不能写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我们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如XX 小学的课题《小学教师有效备课方式的策略研究》,如果作为一项学校的常规性工作,就是从学校层面来进行制度性的规定和要求,如怎样开展备课,包括时间安排、地点安排、备课成员的组成、备课任务的安排、备课方式的安排等等。每周某一时间或者固定某一时间都要这样按部就班来开展备课活动,并且学校还要进行考勤或检查。这就是日常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如果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的话,就是要找出学校教师备课方式的不足之处或问题所在,思考、总结和探索采用什么样的备课方式更为合理、更为科学、更为有效,并付诸实践和不断检验,最后形成研究成果,至于其他方面的活动都可以不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样,我们就把教育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了:在备课活动中进行教师备课方式的深入研究,通过备课方式的研究来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工作与研究融为一体,但二者的侧重点又有所不 同。那么,该课题的结项报告,就要围绕备课方式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一份研究报告。这样的研究报告,还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吗?

最新群文阅读课堂随笔教学提纲

群文阅读的初步认识(随笔) 姚丽萍 今天在阶梯教室聆听了王帮成老师的分享内容《阅读课型的新尝试:群文阅读》。她从分析人物形象作为开场白,跟我们一起分享了在不同场合同一个人物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其实对于“群文阅读”的认识,应该说我比王帮成老师还要早一些,可能还要多一些,因为在上学期11月份的时候我曾赴重庆参加了全国第四届“群文阅读研讨课”的观摩会。也就是从那次研习开始,我开始对“群文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愈加喜欢。今天王帮成老师的这堂精彩纷呈的课,不禁又勾起了我对“群文阅读”的思考。 蒋军晶老师曾经说:在他讲授《开天辟地》时,不断的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化策略,更换教学方案,也完成了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自己课后想想,总是觉得不够过瘾,总觉得课堂留有遗憾,觉得神话固有的神奇与隐秘孩子们似乎没有真正的感受到,他们对神话的好奇感并非发自内心。遂根据台湾有关专家的阅读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一组关于神话文章的重新建构,如此一来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逐步构建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如此,尽管“群文阅读”不像一篇课文教学那样,能让孩子对朗读、字词句练习、文章思想的把握等掌握的那么精细,可孩子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多篇优美的文本,而且这些文本或议题相同,或表达方式相同,或情感抒发相同,可以让孩子们在多文本中去发现、去探究、去总结,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海量的知识信息。 可以说, “群文阅读”是对传统课文教学痼疾的一种改变,改变

教师单位时间内滔滔不绝的“讲”,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在才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再者,我以为“群文阅读”的价值还在于对孩子精神的丰盈和海量信息的获取,他提倡读整本的书,原汁原味的书,连续性阅读,不像教材那样是通过专家修整改编的文本,单篇的文本,就像让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气息和脚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隔周对孩子“群文阅读”的教学,从鼓励孩子课外阅读开始,从为孩子推荐优秀读物开始。为了我们的共同成长,我将和孩子们一起踏上课外阅读的快车,携手感悟更加多彩的世界。 道依茨BFM1013ECP柴油机的机型代码含义,与道依茨FL513系列风冷柴油机具有相同的含义,具体说明如下: 举例:B F 6 M 10 13 E C P 1 2 3 4 5 6 7 1、发动机充气形式,燃气发动机或船用发动机 .A 机械涡轮增压 .B 废气涡轮增压 .G 燃气-奥托发动机(火花塞点燃式) .R 可逆转式船用发动机 .S 不可逆转式船用发动机 .W 柴油-燃气发动机(双燃料) .Z 航空燃油喷射发动机 2、发动机类型 .A 四冲程中等功率发动机 .T 二冲程发动机 .F 高速,四冲程发动机 .V 四冲程大功率发动机 3、气缸数量 .1 -1缸 .2 -2缸

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实施方案介绍 课题名称:借课堂练笔淡化难点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 开题时间:年月日 (一)、选题缘由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教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部分时间,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材本身每学期也只明确了七次大作文训练。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大”,“空”,没有个性和特点。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若能把课堂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切如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获得一种新的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相信学生在习作时的畏难情绪会逐步淡化,进而提高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借课堂小练笔打通阅读

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淡化难点,不知不觉地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进而达到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 (三)、文献综述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卖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 2、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和能力的形式,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况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能够乐于表达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有趣的内容。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有能得以强

阅读教学随笔有效练笔研究课题总结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阅读教学随文有效练笔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东埔中心小学朱婷婷 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校承担了区级中小学教学研究 课题《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围绕总课题目标,我们五六年级的语文科组负责的子课题是“阅读教学随文有效练笔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训 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重要尺码,它是语文教学的 一项重要任务。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 的事,学生手握笔,似有千斤重,写什么?怎么写?学生万般苦恼,教师心急如焚。写作,似乎成了学生无法逾越的大山。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 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 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可人们更多地是把视线聚集 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同时,随文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 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再者,我们品读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 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 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 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因此,阅读教学中随文练 笔还能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 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把握重点,聚焦难点,提升教学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阅读教学随文有效练笔的实践研 究”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将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颇,或重视不够,或理解

最新幼儿园课题研究随笔

最新幼儿园课题研究随笔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发展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为了促进园所与时俱进地健康发展,许多园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许多园所也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具有“可以给幼儿园工作不断注入活力,可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独特价值。但是在课题研究立项开题以后,往往会出“课题研究目的不明确、“研”不突出, 研究过程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教师只参不“与”、积极性不高,课题指导专家跟进指导不恰当”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幼儿园课题研究管理的策略来推进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我们在相继开展一个省级立项课题研究、两个全国立项课题过程中不断探究课题研究的管理策略,有了一定收获和感悟。我们提出: 一、以课题中心大组为核心的有效管理 (一)构建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管理机制,保障课题研究在不断互动中前行

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建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队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学习共同体”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能力,通过组织内个人的转化,能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 一个好的课题研究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组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安排是关键。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没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行,没有合作意识、奉献意识不行,没有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行。 因此,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我们组建一个以“课题中心大组”辐射引领若干个“子课题小组”的研究团队;让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引领园本教研。在人员的安排上,首先我们注意遵循“行动研究能力强、幼教专业素养扎实、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原则,慎重选择并吸纳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骨干教师和一些尽力充沛、富有潜力的年轻教师组成“课题中心大组”,由课题负责人(园长)为组长;在这一团队中,有能在课题实验班扎实开展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人员,有善于观察记录的人员,有能及时进行反思小结并善于对课题研究进程提出整改意见的人员、还有善于撰写论文和案例的人员;这样的“学习共同体”, 能够承担开题、课题研究推进、课题实验班研究、结题等具体任务;具有带动和推进全园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作用。其次,我们吸纳所有一线教师按照自主自愿、强弱搭配的原则,自行组建2―3人的“子课题小组”,每个子课题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若干个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一起来承担总的课题下的分项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海港区首届教师教育科研素能大赛课题研究体会

萃文中学刘向红 课题研究体会 海港区萃文中学刘向红 2006-2008年我校开展了国家级子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活动,经过两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既加深了对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认识,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

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作业内容、形式、功能、评价进行革新为主要研究问题。依托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个载体,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作业策略,赋予历史与社会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延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课题成果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切实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先进性、深远的实践意义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们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对我校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课题,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讨论确定了课题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2、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并集中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创新教育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内容,使课题组人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操作过程。 3确定实验研究对象,每个年级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并责任到人 4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课题组确定一个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再进行了进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点。

课题研究随笔读《成长型思维训练》有感

读《成长型思维训练》有感 学校提出了《成长型思维视域下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邀请了市教育课题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初步的培训。接受培训后,我对成长型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想要深入地了解它,走近它,拥有它;却又觉得不知该怎么具体去操作,带着这种心理,我阅读了《成长型思维训练》一书。掩卷叹息,有点相见恨晚,这本书的内容,使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斯坦福大学的行为学教授卡罗尔总结了自己30多年研究人如何才能取得成功的成果中,提出了两种思维理论,分别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认为:相信我们出生时带有固定量的才智与能力。采取固定型思维的人倾向于回避挑战与失败,从而剥夺了自己过上富于体验与学习的生活。 成长型思维认为: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采取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他们不怕犯错或难堪,而是专注于成长的过程。 总之言之,成长型思维认为:困难是成长的机会;挫折是收获的机会;它认为暴露缺点没有关系,在别人眼中只显得聪明是没有意义的,取得实质性进步才重要,而天赋只是起点,努力才最酷。然而如何去辨别自己是否拥有成长型思维,关键是认为自己是否一直在进步之中。 读完感受到固定性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差距。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习惯了采用固定性思维来教导学生及孩子,个人认为这是一本人人都应该读的书,特别是作为教师群体以及有子女的家长们。它更为有志在班级中创造成长型环境的教师提供指导,当然将传统方式的班级转化为采用成长型的班级,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把这项人物分解成便于管理的模块,以便在成长型思维教学之路的不同领域得到实践。 本书每一个章节对应一年中的一个月份,并且每个月都以一句口头禅开始,是为每个章节特定的目标,如下: 八月的口头禅:教学是个实践过程,并不是在追求完美 九月的口头禅:每个人都能学会! 十月的口头禅:大脑如同肌肉,也会成长! 十一月的口头禅:我是这个学习群体中的重要成员

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1

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 时间:2017年10月26日 姓名:刘文霞 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而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懒洋洋”一词,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他们轻

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多媒体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激发联想,激活思维,激起情感。它以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的特点和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开题报告讲话稿

课题开题报告讲话稿

《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调查与转换方法研究》开题报告教师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校隆重举行“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调查与转换方法研 究”课题开题报告会。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我为自己能够成 为课题组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荣幸。同时,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课题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调查与转换方法研究》的开题会,这是我校 科研工作的一件盛事,也是我校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我校全 体教师对各位教育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和衷心的感谢!

新的复杂的教育环境,面临着太多诱惑和困扰,出现了很多教育问题: 自卑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台 己低人一等并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涩甚至畏缩不前。自卑感的形 成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但小学生处于人生早期的不成熟 期。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看,都处于依赖成人的地位。因 此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对其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学校因素 对小学生自卑感形成的影响是应当受到特别重视的。学校作为专门的 教育场所教师作为专业教育人员,应预防和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 这是家长、老师及其有识之士的心头大患,却又不知如何解决。我们

的课题就是在时代的急切焦虑的呼唤中诞生了!研究怎样培养小学生 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制高点, 就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抢占这个制高点,就把握了学校教育的未来, 就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我们要迎难而上,直面这时代的敏感普遍的教育难题,难题就是 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 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应对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求出一条可借鉴的规范、科学、有 效的操作模式。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

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doc

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具体成果附表后) 序 成果类型成果名称效果及作用简述 号 1 研究报告《基于大班幼儿幼小将幼小衔接活动渗透 衔接活动中的实践研以主体(幼儿)参与、 究》讨论式、实践式的集 体教学活动中,让幼 儿在实践、讨论中体 验专注、自信等学习 品质。将孩子一日生 活中可进行幼小衔接 的时间充分利用起 来,如:集体活动、 区域活动、实践活动 等等。让这些成为幼 儿体验活动中最有利 的教育资源,初步形 成了本课题的系列活 动和主题课程。 2 研究论文《探大班幼儿生活体在幼儿园一日生活 验故事里的微课程》中,我们以幼儿的学 习生态和转变学习方 式为重要视角,追求 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 的根本性转变,努力 寻求幼儿有效学习、 主动发展的方式方法 与学习品质的养成。 尤其是在我们投入了 更多的精力,做到尊 重幼儿、激活潜能, 倡导主动活动,引导 主体发展。关注他 (她)们学习生态的 同时,转换观察策略, 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 转变,让他(她)们 在亲历操作活动的过 程中学会学习、学会 生活,让小微主题课 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否发表或获奖园一等奖 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三等奖

3研究论文《幼小体验进行时》 4 研究论文《大班幼儿区角游戏 中的学习与发展对于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5 教育随笔《幼小衔接之家园互 助早动员》中润物细无声般渗 透。 幼小衔接,即幼儿园获新北区中小学德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育和班主任论文也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二等奖。 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 的教育过程,同时, 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 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 的转折期。生活体验 活动,是幼儿幼小衔 接的重要一环,从依 赖老师帮助到自主进 行活动,在活动中感 受经验,在合作中获 得快乐,在体验中收 获成长。 在幼小衔接阶段, 可园一等奖 以在遵循幼儿个体发 展规律及满足其发展 需要的基础上设计不 同的班级区角游戏。 为进入小学做好充分 的准备 , 需要加强幼 儿的合作意识和与他 人的交往社交能力、 规则则意识及遵守规 则的能力、阅读意识 及主动阅读的能力、 适应意识及适应环境 的能力等, 这样才能 够提供幼儿全面发展 和成长的环境, 保证 幼儿在身体情感、社 会交往、学习等方面 都有较好的发展。 幼儿积极主动参园一等奖与到 班级实践活动中,以幼儿园 为 家,感受小主人意 识;并在遇到困难 时能尝试克服,并 主动参与到问题 的解决之中,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