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案)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主要讲述了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困境、治理手段;②两类新工业区,分别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以及美国“硅谷”为例,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形成条件。本节课主要由相关案例构成,结构较为复杂,但内容安排有规律可循。课文均列举国外成熟案例,清楚的展现了不同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条件,再配以我国的相关案例进行对照学习,从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案例的学习,了解工业区位选择变迁的原因。

能力目标:解释相关产业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转移现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德育目标: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为家乡工业发展出谋划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因素的变迁对工业地域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案例的学习实现能力的迁移,解释相关产业变迁的现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表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

三、说学法

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注意化繁为简,学会归纳具有条理性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案例由区位分析入手,找出其发展的条件和具备的特点,并能够将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案例中去。学习传统工业区部分,要注意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理解它的兴起、衰落、治理。由于传统工业区的交通、矿产、产业条件都较为优越,因此此类问题很容易在综合习题中有所体现,建议学生借此机会对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地理概况进行归纳总结。而对于新工业区部分重点把握其与传统工业区的不同之处,学会应用它的特点和兴起条件。

四、说过程

作为本章内容的集中体现,在课前提问部分有必要对前两节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如“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等等。由于本节内容带有一定的实战性质,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课程导入部分相对简单,只需向学生陈述存在发展特点与历程不同的工业区这一事实即可。

讲述传统工业区部分教材选用了德国鲁尔区这一例子,缘于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世界传统工业区的典范。在这里首先需要分析鲁尔区的地理信息,通过教材的介绍和地图的判读,使学生明确它的地理位置、地形、矿产、交通、城市、人口、资本等区位条件。作为传统工业区,鲁尔区的发展条件较为良好,在这里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材料,找出这些发展的区位条件。接下来主要由教师陈述一下鲁尔区所遇到的困境,注意将重点指向其原有的区位优势上,表明区位条件的变化会对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综合整治的内容是传统工业区部分的教学重点,整治具有条理性,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内容,在这里鲁尔区并非在向新工业区靠拢,而是仍旧利用其业已积累的条件去重新制定新的发展策略。趁热打铁,这时候适时地提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例子,归纳其发展的区位因素,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异同之处,并为辽中南工业区的再振兴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这段文字的对比教学有必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作为常考案例,传统工业区的内容变化大、考点多、形式多样,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段教材。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提出整改策略,做到和而不同,提高其解决综合问

题的能力。

接下来是有关新工业区的内容。新工业区主要分为以轻工业为主和以高技术工业为主的两部分内容。先看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教材中所举的案例是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课文首先介绍了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在这里教材只是条理性的罗列,处理上较为简单,和其发展条件同样,由一两个问题带出即可。针对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教材中给出了温州乡镇企业这一案例进行对照。这里仍旧需要对比两个工业区的异同点,较上一案例的处理,本案例可以相对简化,不必耗费过多时间。下面是对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的内容进行讲解,教材以美国“硅谷”为例,首先谈的是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然后讲述的是“硅谷”的发展条件,由于教学模式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内容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教材中提到的与之对照的案例同样是以高技术产业而闻名的中关村,由于中关村在国内的知名度较高,一般学生都有所了解,因此不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何建议,相对于发展较为成功的“硅谷”我们需要学习的方面又是哪些?案例中最后一个问题很值得深省,我国的新工业区到底怎样做才能够获得成功,简单的模仿下我们缺少的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作为拓展,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论文作为课后作业。

最后做以简单的课堂小结。本节内容的教学可能会相对繁杂,而案例之间的分析过程又过于雷同,所以难免枯燥。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将尽量做到详略得当,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特点:1、丰富的煤铁资源产地

2、煤炭、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导

3、大型企业为核心

例子:德国鲁尔区:发展条件:交通便利,临近原燃料产地,人口密集,资本雄厚

困境:原燃料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产业部门单一陈旧

治理: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对照:辽中南工业区

二、新工业区

Ⅰ、意大利新工业区

特点:1、以中小企业、轻工业为主

2、集中大量类似企业

3、生产高度专业化

4、分布在小城镇、生产过程分散

形成条件:交通便捷,用地用水方便,政府支持,经济高度开放,发达的信贷体系,原燃料大幅度涨价,廉价劳动力

对照:温州乡镇企业

Ⅱ、美国“硅谷”

特点:1、高学历的从业人员

2、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周期短

3、研发费用比例高

4、产品面向世界

形成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市场稳定(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社会文化熏陶

对照: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外国诗两首》说课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诗歌。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训练课文。该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落了》),有的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而本文主题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目标 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⑵背诵本文,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⑶初步学会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课外名诗阅读量,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上三点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1)有表情的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依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特点、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 教学难点为:普希金诗作的热烈深沉的语言。(依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特点、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 四、说教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理解课文。 2、诗歌的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通过设计分明的朗读教学层次,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受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情趣。 3、研讨延伸法:课堂组织采用以感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以上三点依据新课标)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1分钟)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播放示范朗读带,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课文(10分钟)(1)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先由学生根据34页的注

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学习目标】1.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综合整治措施。 【学习重点】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学习难点】讨论鲁尔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基础知识梳理1】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区: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中国的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分布。 3、历史: 20世纪年代,尤其是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 1.发展的区位特点 (1)(2)(3) (4)(5)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1.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2)(3) (4)(5)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 B、 C、 D、 E、 【活动探究】 1.鲁尔区的铁矿来自哪里? 初期主要来自法国的,后来则来自等国,从海上经过荷兰的港和运来。 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知识拓展】 1.读“辽中南地区图”后,思考回答: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2.比较它与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异同。

3.讨论辽中南工业区应如何综合整治。 【学习检测】 1.下列工业区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美国“硅谷” C.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 D.中国深圳经济特区 2.下列不属于鲁尔区优势条件的是()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充沛的水源 C.便捷的交通 D.环境优美 3.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建立在()基础上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寒冷的气候资源 4.由于鲁尔区铁矿要大量进口,所以把一些炼铁高炉建在下列哪个国家海边() A.比利时 B.瑞士 C.荷兰 D.法国 5.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运输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只有天然河流 D.莱茵河自北向南注入黑海 6.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B.煤炭资源的枯竭 C.钢铁市场的萎缩 D.法国洛林铁矿已采空 A.以轻工业为主 B.以大型工业为主 C.生产过程分散 D.资本集中程度低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结构体系()

教材介绍 七年级(上) 单元目标 单元提示 说课稿 致同学 教案 课件 课堂实录 单元一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罗瀑布宗璞 5.童趣复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单元二 6.理想流沙河 7.行道树(短文两篇之一) 晓风 8.第一次真好(短文两篇之二)周素珊 9.人生寓言周国平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10《论语》十则孔子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单元三 11春朱自清 12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观沧海(古代诗词五首之一)操 15次北固山下(古代诗词五首之二)王湾 15钱塘湖春行(古代诗词五首之三)白居易 15西江月(古代诗词五首之四)辛弃疾 15天净沙·秋思(古代诗词五首之五)马致远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感受自然 单元四 16化石吟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单元五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24金色花(诗两首之一)泰戈尔 24纸船寄母亲(诗两首之二)冰心 25咏雪(《世说新语》两则之一)义庆 25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两则之二)义庆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我爱我家 单元六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天山的街市(郭沫若诗两首之一) 27静夜(郭沫若诗两首之二)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四则之一) 30蚊子和狮子(寓言四则之二) 30智子疑邻(寓言四则之三) 30塞翁失马(寓言四则之四)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 七年级(下) 单元目标 单元提示 说课稿 致同学 教案 课件 课堂实录 单元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驿路梨花》_模板

《驿路梨花》_模板 教学重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人方法。 2,作者巧妙的构思。 3,雷锋精神影响。 预习要求: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给下列字注音。 撵驿路陡峭. 竹篾简陋悠闲恍惚修葺 教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 解释:驿路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按照他们出场的顺序列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哪些是直接写,哪些是间接写? 2.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人物事情目的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 3,指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 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顶,密林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精神。 4,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哪种安排材料的顺序比较好? 按时间顺序复述: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 疏导:注意课文的注释 1 解释驿路,驿站

解释题意 板书: 总结并明确: 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都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默默地为人民服务,他们都是茅屋的主人。 明确: 疏导: 一开始就知道茅屋的主人的好还是最后知道茅屋主人好? 课文顺序复述: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总结第一课时: 思路,基本内容,雷锋精神就像盛开的梨花,绽放在祖国的边疆, 布置课后作业: 1,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并认真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明确:倒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文章的安排材料的顺序;文章的主题;直接写和间接写…… 二,讨论一下一些问题: 1,文章为了吸引读者设置了悬念,找出文中的悬念? 总结,明确: 两次想知道茅屋的主人,三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几次写道梨花?哪一次是实写,哪一次是虚写?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赞美雷锋精神,衬托人物心灵的美好。 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小茅屋的?茅屋的设施反映了茅屋主人怎样的品质?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 4,讨论以诗句结尾的好处 明确:点名中心,赞美雷锋精神。 集体订正 疏导: 1,查字典,了解什么是悬念?

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摘要:城市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缩影,它可以让一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而且对城市的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旧工业区在告别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后面临着改造与更新,通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要求,遵循城市规划,使之满足当代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421. 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期的初级阶段,各城市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偏重于对城市旧工业区的整治及中心区的再开发。我国对旧工业区的更新和改造还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股热潮逐步从发达国家传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从城市城市职能和产业结构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下内容是从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方式和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旧工业区改造的特点及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拥有独立的特点:(一)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所占土地的价值密切相关。旧工业区改造更新所谓的“旧”并不是说建筑物的老化、周围环境和交通设施差,而是指工业区本身功能和性质已经不再满足该工业区所处位置的土地价值的要求。不同的旧工业区,其改造动因也不同,但是大多旧工业区的改造都是因企业生产成本和工业效益的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有些重工业又处于城市中心地带,是城市的重点污染源,这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无论如何,旧工业城区的改造与更新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适应土地价值和城市整体发展,提升工业区的竞争力。(二)旧工业区的改造伴随着土地的功能置换。城市用地的要求总是在向配置效益更高的使用功能转换,在置换过程中变土地的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从而达到更高的土地使用效率。一般的旧城改造是以危房和基础设施更新为主,而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则是以工业区功能的调整和土地使用功能为主,这恰好和产业布局结构相一致。(三)旧工业区的改造通常会形成土地或物业的增值。旧工业的区位和功能是产生土地和物业增值的主要源泉。旧城区和旧工业区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具备较高的改造增值潜力,由于工业区具有较多的优先权,区位条件优越,土地增值潜力大。在功能转换角度来看,工业区用地是各类用地中价值最低的,功能转换后,会带来更高的土地增值。(四)旧工业区结构较简单,产权相对集中,改造过程中拆迁难度小。工业建筑结构简单,与居住区相比较,其拆迁难度小的多。旧工业区的改造不像居民区返迁或重新安置问题,不像居民区那样分散,协调起来更容易。(五)可充分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旧工业区耗能较大,基础设施的容量远远大于居民区,因此,在改造中可以使基础设施再利用,减小开发投资。促进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主要因素:(一)技术进步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规模化的工业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随着技术信息的进步,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先进的技术使原本占地面积大、耗能高、污染重的工业陆续关闭和外迁,这为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带来了便利。(二)生态意识影响。由于工业时代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旧工业的改造和更新指明了方向。(三)历史保护的影响。审视国际旧工业更新的轨迹,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成为旧工业区改造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旧工业改造更新的成功案例:上海的“田子坊”本是泰康路上的一条小弄,1998 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改建更新建成工作室、设计室、陶艺馆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家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 艺术区原为电子工业老厂区,从2001 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的眼光,他们充分利用以前的风格装饰成富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和创作空间。现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并成为北京都市文的新地标。还有美国的褐区改造。所谓褐区就是被废弃的工业区,受到污染严重的地区。匹兹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两个世纪以来,曾经是钢铁厂、肥料厂等严重污染的地带,可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下,建成了高级住宅区和办公区及景观小路,到现在,这条小路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曾经是煤炭和钢铁工业区,可是随着经济的转型从炼钢中心逐步发展成以传统产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行业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后取得了明显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未选择的路》。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首外国诗歌。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 教学目标 经过先前的学习积累,初中生对外国文学和中国的诗歌都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们接触到的外国诗歌还是很少,因此要让初一年级的学生透彻深入的理解这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是相当困难的。也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把这样一首外表看似简单实则隽永丰厚的外国诗歌讲好才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以后更加深入、全面的学习诗歌、品读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结合这首诗歌的特点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 分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方法。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说课模板

现代诗歌说课模板

初中课文现代诗说课集子 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篇目: 七上:《在山的那边》《理想》《郭沫若诗两首》 七下:《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木兰诗》 九上:《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九下: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试讲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程序 1、开场白: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是初中生了,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思 想也更成熟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会给你们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舞台来 展示你们自己,慢慢让你们学会自己学习,老师就在旁边欣赏鼓励你们。 2、提问导入,调动积累: 提问:大家在小学阶段一定学过不少诗歌,能说说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来学一首诗呢?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一首诗来回答。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学诗要以朗读为本,然后可从语言、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 去分析。 (设计依据: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以探讨学法的形式导入课文, 一开始就让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进入学习状态。) 3、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 通过教师范读、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 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 要内容。并以“为什么这么读”的反问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中“痴想”、“隐秘”“铁 青着脸”“诱惑”、“枯干”等词的品味都可在朗读的过程中顺势解决,采 用边读边议边品味的方法,教师和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课堂形式是灵活多变,教师应该根据学 生情况加以调整,力求一气呵成) 4、意象品味,主旨把握 教师可先向学生解释意象:“意”是指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象” 是指具体可感的事物,合起来意象就是寄托着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可 以举例:月亮、柳枝、梅花等学生比较熟悉的意象加深理解,再引出文 中的两个意象“山”和“海”,探究它们什么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从 而明确文章主旨。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立足文本,从语言本身出发探究作者

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00新课导入】 : 【01学习目标】 :1.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2.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3.分析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02知识呈现和学法指导】【背诵下图和划线部分】 知识点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分布: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鲁尔区形成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 (3)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4)生产特点: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5)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 开始衰弱。 知识点二:新工业区 (1)①分布: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图中A、B、C三地区,代表新工业区的 是农业,该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以B经济为主。 ②特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 甚至农村。 ③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2)读美国“硅谷”示意图 ①“硅谷”北临美国西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西临 浩瀚的太平洋。 ②代表性工业:微电子工业。 ③刺激“硅谷”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 人;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④发达工业国家中,著名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还有日本的“硅岛”即九州 岛和德国的慕尼黑。 【03核心突破】 :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点 主要是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及构成特点,如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特点分析: 2.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思路 某地工业发展的条件,一般可以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九大方面来分析, [ 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大方面进行。 【03核心突破】 :新工业区 1.对新工业区中“新”的理解

文学常识板块

六、文学常识板块 此部分主要属于记忆板块,我们主要为大家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时代: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305篇,分“风、雅、颂”。《关雎》《蒹葭》。 《左传》:最早的叙事最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左丘明所著。《曹刿论战》。 孔子——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论语》语录体。 战国时代: 孟子——道家,名御寇,《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 庄子——名周,道家代表。《庄子》。 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公输》。 韩非——法家代表,《韩非子》一书,《智子疑邻》。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中国最古的地理学专著书。《夸父逐日》。 汉朝: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塞翁失马》。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辑录。《大道之行也》。 司马迁——西汉文学史学家,字子长,《史记》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共130篇,《陈涉世家》。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军事家,诗人。字孟德,《龟虽寿》《观沧海》自《乐府诗集》。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人称卧龙。《出师表》。 晋朝: 陈寿——字承祚,史学家,《隆中对》出自《三国志》。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 南北朝: 《木兰诗》北朝民歌,叙事诗,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郦道远——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古代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书《三峡》。 陶弘景——字通明,华阳隐居,《答谢中书书》。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山中杂诗》。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人教版必修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也就是说对诗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本身上,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不但要循循善诱,反复启发,更要不断与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诗的认知情况,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力求课堂的最大实效性。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几个目标是以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来源:学&科&网Z&X&X&K]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3. 教学用具 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 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 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 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 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 传统工业区(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 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 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 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 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 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 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 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参看相关地图分布内容,了解鲁尔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 状况以及当时如何形成世界上有名的工业地域。 同学们看课文时,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或投影仪,把鲁尔区的位置与资源分布图制 作出来,课本图供同学们参考。然后,老师再作具体分析。

教案模板诗歌

教案模板诗歌 【篇一:初中语文教案:《诗两首》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案:《诗两首》教案模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 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学生自 由回答 2、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 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 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 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 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 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 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 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 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 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 的美。 【篇二:现代诗歌说课模板】 初中课文现代诗说课集子 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篇目: 七上:《在山的那边》《理想》《郭沫若诗两首》 七下:《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木兰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镇海中学陈志海 李度一中陈海思 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未选择的路》。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首外国诗歌。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经过先前的学习积累,初中生对外国文学和中国的诗歌都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们接触到的外国诗歌还是很少,因此要让初一年级的学生透彻深入的理解这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是相当困难的。也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把这样一首外表看似简单实则隽永丰厚的外国诗歌讲好才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以后更加深入、全面的学习诗歌、品读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结合这首诗歌的特点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我制定了以下的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 分析了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方法。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指在导入课题时,以作家诗人对路的描写说明人生好比走一条路,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结合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齐读、指定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3、品读诗句法 在分析这首诗的过程中设计了诗句的赏析品读以及分析关键词环节,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歌主题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设计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

公开课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范志国 导入 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 探究: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 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表略) (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 思考讨论: 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 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 (一)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煤炭丰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 辉煌的鲁尔区 鲁尔区以占全国1%多一点的土地面积,二战后工业产值一度约占到全国的3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70年代以后,鲁尔区煤炭的生产占全国的80%以上,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 2/3。 鲁尔区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及 400万吨二氧化硫。 1962年12月,鲁尔区首次遭遇雾霾危机。当时部分地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

高达每立方米5000微克 (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为小于150微克)。 1985年1月18日,出现最为严重的雾霾三级警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鲁尔区多个城市实施车辆禁行措施,并暂停重工业生产。 (二)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单一的工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制约鲁尔区发展的 内部原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鲁尔区衰退的外部原因。 思考讨论: 上世纪中期鲁尔区出现经济衰退。请根据因果等逻辑关系,对下列词语进行分析排列,说明衰退的原因。 钢替代品广泛使用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市场缩小 技术发展,工业耗煤量降低 钢铁生产国增多、竞争激烈 小结: 1.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地位下降 3.钢铁市场缩小 4.环境问题严重 讲述: 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煤钢企业纷纷关闭,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业,因为没有其他就业选择,只好背井离乡。 据统计,1957年,鲁尔区有141个煤矿,49万煤矿工人;到1995年,仅剩 13个矿井,煤矿工人不足7万。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工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鲁尔区开始衰落。 (三)鲁尔区振兴措施 探究:

获奖说课稿

说课稿 孙皓建中学校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4号参赛选手,孙皓,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该单元安排的都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落了》),有的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本文同样与成长有关,它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在被流放幽禁期间所作,作者通过自己真切的生活感受,以劝告的口吻和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忱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儿和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感情。编者将它与《未选择的路》放在一课中,正表明了,我们在人生之路中,不论是风调雨顺亦或是崎岖坎坷,都要积极乐观地对待。这两首小诗既相互补充,又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理想与现实生活不相符时,我们应该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纲》要求,学习本单元,要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揣摩富有深意的语句。因此,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的设定: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背诵诗歌。 2.反复品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3.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依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年龄的特点,我又将重点、难点设定为: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现代诗歌说课模板

初中课文现代诗说课集子 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篇目: 七上:《在山的那边》《理想》《郭沫若诗两首》 七下:《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木兰诗》 九上:《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九下: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试讲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程序 1、开场白: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是初中生了,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思 想也更成熟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会给你们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舞台来 展示你们自己,慢慢让你们学会自己学习,老师就在旁边欣赏鼓励你们。 2、提问导入,调动积累: 提问:大家在小学阶段一定学过不少诗歌,能说说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来学一首诗呢?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一首诗来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学诗要以朗读为本,然后可从语言、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去分析。 (设计依据: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以探讨学法的形式导入课文,一开始就让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进入学习状态。) 3、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 通过教师范读、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 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 要内容。并以“为什么这么读”的反问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中“痴想”、“隐秘”“铁 青着脸”“诱惑”、“枯干”等词的品味都可在朗读的过程中顺势解决,采 用边读边议边品味的方法,教师和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课堂形式是灵活多变,教师应该根据学 生情况加以调整,力求一气呵成) 4、意象品味,主旨把握 教师可先向学生解释意象:“意”是指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象” 是指具体可感的事物,合起来意象就是寄托着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可 以举例:月亮、柳枝、梅花等学生比较熟悉的意象加深理解,再引出文 中的两个意象“山”和“海”,探究它们什么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从 而明确文章主旨。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立足文本,从语言本身出发探究作者 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