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院患者休克的急救流程

医院患者休克的急救流程

医院患者休克的急救流程

(一)休克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组织缺氧、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二)分类

休克分为:

①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②过敏性休克;

③感染性休克(菌血症);

④心源性休克(泵衰竭);

⑤神经源性休克。

(三)临床表现

休克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绀、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脉压减小、血压下降等。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1)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失血量低于 20%。患者表现为神志清醒,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30 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 mL/h)。如在此期给予诊断及抗休克治疗,休克症状可迅速得以控制和逆转。

(2)休克期;失血量达 20%~40%。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速(120 次/分)、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更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3)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 40%。患者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斑点或淤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急救程序

1.原则

祛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持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和改善细胞代谢。

2.具体措施

体位取平卧位,下肢抬高 15°~20°,以利于静脉回流,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及躯干抬高 20°~30°,以利于呼吸。保持患者安静,尽可能避免搬动或远距离转运。

(1)氧疗:保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正压通气给氧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血氧饱和度 95%以上。

(2)立即建立双通路补液:补液是纠正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在心脏功能良好的基础上,及时、快速补液。输液的种类主要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种。晶体液为首选溶液,常用的有平衡盐溶液、生

理盐水等,可隆低血液黏稠度,疏通微循环,利于氧的输送。胶体液有右旋糖酐、血浆等,可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发现,3.0%~7.5%的高渗盐溶液在抗休克治疗中有良好的扩容和减轻组织细胞肿胀的作用。

(3)积极处理原发病:应根据休克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清除感染灶、有效制止出血、停用致敏药物等。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经扩容治疗后血压仍不稳定,或休克症状无缓解时,应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山模菪碱、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应用恰当则可迅速升高血压,还能改善心脑血管和肾、肠道等内脏器官的组织灌注。

(5)纠正酸中毒:根本措施是改善组织灌注,目前多主张“宁酸勿碱”。因酸性环境能增加氧与血红蛋白的解离,从而促进氧向组织的释放,利于复苏。碱性药物应在有明确的酸中毒且通气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导致 CO2潴留加重酸中毒。

(6)激素及其他药物的应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休克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可短程、足量、早期使用。

(7)病情观察:除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外,应重点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皮肤黏膜的颜色,并随时监测患者四肢温度、脉搏氧饱和度、血气、尿量等。另外,体温过低者需做好保暖工作,但切忌进行体表加温。

(五)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细致,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报告医

生并采取有效措施急救。

(2)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严肃认真、争分夺秒,密切配合。

(3)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急救过程中各项治疗、抢救与护理处置措施准确无误。

(4)实施各项急救技术要正确、规范、有效。

(5)通过急救,患者四肢转温,无发绀现象,末梢循环改善,缺氧症状减轻,意识逐渐恢复,休克症状改善。

(6)各项记录书写规范。

休克的急救流程

休克的急救流程: 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救流程: 1.取休克卧位。 2.氧疗,必要时使用正压通气。 3及时快速补液。 4.祛除病因,协助检查。 5.导尿、监测生命体征 6.术前准备。 过敏性休克: 1.取休克卧位就地抢救。 2.肾上腺素应用消除致敏原。 3.氧疗,必要时气管切开。 4.建立静脉通道改善微循环。 5.血管活性药、激素等应用。 6.积极处理并发症。 7.观察病情、注意保暖。 感染性休克: 1.取休克卧位。 2.氧疗,必要时使用正压通气。 3.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4.控制感染祛除病因 5.血管活性药、纠酸药、激素等的应用。 6.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保暖。 心源性休克: 1.取休克卧位,绝对卧床休息。 2.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监测。 3.镇痛、吸氧。 4.建立静脉通道,祛除病因。 5.血管活性药、保护心肌药的应用 6.机械辅助循环及冠脉血运重建术。

大咯血应急护理及急救流程: 1.通知医生,稳定患者情绪,绝对卧床休息。 2.保持呼吸通畅,处理窒息。 3.建立静脉通道,止血、输血或手术。 4.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重哮喘应急护理及急救流程: 1.取端坐或前倾卧位。 2.我话吸入B2受体激动剂。 3.氧疗,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 4.建立静脉通道,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的应用。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感染。 6.病情观察,心理护理。 急性肺水肿应急护理及急救流程: 1.取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 2.氧疗,必要时使用无创通气。 3.镇静药物应用。 4.建立静脉通道,强心、利尿、扩血管、激素等药物的应用。 5.病因治疗。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急性呼吸衰竭应急护理及急救流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合理氧疗,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 3.建立静脉通道,呼吸兴奋剂应用。 4.病因治疗。 5.支持治疗。 6.病情观察。 心搏骤停应急护理及急救流程: 1.判断意识,呼救。 2.正确摆放体位。 3.畅通气道,判断呼吸。 4.人工呼吸。 5.判断脉搏,胸外心脏按压。 6.心电护理。 7.室颤者电击除颤。 8.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9.脑复苏亚低温治疗。 10.严密监测,预防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1、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一 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二 改善组织灌注。 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3、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三 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在步伐上,第一要保证气道迟滞和止血有用。气道迟滞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应予以切实保证。对有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还应当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止血是制止休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步伐。压迫止血是可行的有用应急步伐;止血带使用也非常有用。应当尽快地建立起两根静脉输液通道。 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原则最主要是进行扩充血容量治疗,尤其是胜利建立静脉通道所耗时间以及单元时间内输入足够的液体量更显得非常重要。有专家发起在休克早期补液速度可以高达600~800ml/h,休克中晚期输液速度也可以达800~1200ml/h.在短期内输注血浆代用品和晶体溶液甚至血液制品都能到达补充循环血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到达改善机体氧代谢进而保证液体和药物快速充分进入体内,从而到达纠正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 应给患者的做止血、制动、包扎、固定。止血一般采用压迫法。 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管内容量不足和肾上腺能的补偿性反应。然而,实验检测却不完全如此。因为在急性失血后的短时间内,体液移动还不可能很明显,难以通过血液检测指标反映出来。若失

医院患者休克的急救流程

医院患者休克的急救流程 (一)休克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组织缺氧、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二)分类 休克分为: ①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②过敏性休克; ③感染性休克(菌血症); ④心源性休克(泵衰竭); ⑤神经源性休克。 (三)临床表现 休克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绀、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脉压减小、血压下降等。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1)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失血量低于 20%。患者表现为神志清醒,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30 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 mL/h)。如在此期给予诊断及抗休克治疗,休克症状可迅速得以控制和逆转。

(2)休克期;失血量达 20%~40%。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速(120 次/分)、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更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3)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 40%。患者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斑点或淤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急救程序 1.原则 祛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持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和改善细胞代谢。 2.具体措施 体位取平卧位,下肢抬高 15°~20°,以利于静脉回流,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及躯干抬高 20°~30°,以利于呼吸。保持患者安静,尽可能避免搬动或远距离转运。 (1)氧疗:保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正压通气给氧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血氧饱和度 95%以上。 (2)立即建立双通路补液:补液是纠正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在心脏功能良好的基础上,及时、快速补液。输液的种类主要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种。晶体液为首选溶液,常用的有平衡盐溶液、生

患者发生休克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患者发生休克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一、维护重要脏器供血供氧 1、取中凹卧位,头与双下肢均抬高200左右。少搬动,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2、给予双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尽早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深静脉置管,给予血流动力学监测。 4、维持病人血压,必要时多巴胺20~8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滴。 5、给予T、P、R、BP及心电监护。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二、迅速病因治疗 1、感染性休克: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改善微循环,用山莨菪碱(654-2)针剂20~4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滴。 2、过敏性休克:停止接触过敏原,立即肾上腺素0.5~1.0mg肌内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静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等。 3、心源性休克:针对心脏疾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较为多见,常用多巴酚丁胺,AMI 24h内禁用洋地黄制剂。 4、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或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必要时手术止血。 5、创伤性休克:止痛、包扎、固定,针对创伤原因治疗,内脏破裂及早探查手术。 三、纠正酸中毒,改善脏器灌注,防止多功能脏器衰竭 1、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200~300ml静滴。 2、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酚妥拉明、654-2等。 3、微循环扩张剂,如阿拉明或去甲肾上腺素与酚妥拉明联合应用。 处理程序:

维护重要脏器供血供氧 发生休克→ ↓ 迅速病因治疗 ↓ 纠正酸中毒改善脏器灌注 ↓ 严密监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

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迅速评估病人意识、呼吸,检查病人反应及颈动脉搏动情况。 2、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应立即就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3、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配合医生继续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4、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立即就地抢救,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5、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6、在抢救中,应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注意随时清理环境,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7、按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8、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处或总值班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处理程序: 发现猝死→→→ →→→ →→ →→ →

休克抢救标准操作规程

休克抢救标准操作规程 休克抢救标准操作规程 一、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休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或分布异常,导致全身组织和器官无法得到足够血液供应,从而引起血压下降、组织缺氧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根据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等。 二、休克抢救的目标和原则 1. 休克抢救的目标: (1) 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保护器官功能; (2) 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 (3) 确立病因诊断,积极治疗根本原因。 2. 休克抢救的原则: (1) 抢救时间要快,抢救幅度要大; (2) 病因诊断与治疗并重; (3) 综合抗休克治疗与有病因治疗结合; (4) 全身状态的监测与支持要足够,有时也要根据患者状态调整临床处理的顺序; (5) 细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 三、休克抢救的具体操作规程

1.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 (1) 评估意识状态、呼吸状况和血压; (2)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体温; (3) 初步判断休克类型和病因。 2. 综合抗休克治疗: (1) 第一步:保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呼吸; (2) 第二步:静脉通路建立,给予补液,纠正低血容量; (3) 第三步: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4) 第四步:纠正代谢紊乱,如酸中毒、低血糖等。 3. 有病因治疗: (1) 针对休克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止血、解除阻塞、抗感染等; (2) 如果病因未明确,积极寻找潜在病因,进行相关治疗。 4. 监测和支持: (1) 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体温等; (2) 持续监测尿液输出,判断组织灌注情况; (3) 如有需要,给予床旁血气分析等特殊监测。 5. 细心的护理和观察: (1) 定期转换患者体位,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 (2) 维持患者通畅的呼吸道,并辅助呼吸; (3) 定期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院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流程

医院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流程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如挤压伤、撕脱伤、冲击伤等致伤因素后,引起的内脏、肌肉组织及神经中枢损伤,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器官灌注异常,组织细胞缺氧及器官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合并创伤性休克往往提示伤情危重,及早明确休克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创伤性休克急救的要点。 (一)创伤性休克的伤情评估 1.尽早明确休克原因:通过急救现场询问目击者,勘察现场环境及查看患者伤情等方式初步推测休克原因。如致伤因素有内脏损伤的可能,或肉眼可见活动性出血,严重骨盆骨折及烧伤等,应首先考虑失血性休克,此类是创伤性休克的最主要类型。如合并胸部损伤、大量血气胸,连枷胸,张力性气胸及心包压塞、心肌挫伤等,应首先考虑心源性休克,此类在胸部创伤的患者中最为多见。如有头部及高位脊柱外伤史,同时合并神经系统查体阳性体征等,应首先考虑神经源性休克。此类在颅脑及高位脊髓损伤中最为常见。感染性休克一般发生于创伤治疗的后期,与机体免疫力底下,耐药菌感染及创伤坏死组织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分析休克原因的同时,需时刻警惕多种休克因素并存的情况,如神经源性休克合并失血性休克等,以免延误诊治。 2.现场伤情评估:器官功能是评估创伤性休克程度及评判预后的直接标准,急救现场环境、人力及救援资源有限,需通过简洁有序的

评估方式评估伤情并迅速后送,进一步救治。包括: (1)意识状态可反应脑组织灌注情况,患者神志清楚,反应良好,说明伤情较轻。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说明循环血量不足,若进一步加重,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等,说明伤情严重。 (2)循环功能判断可从头至脚的顺序判断,如检查伤者面色、口唇黏膜,肢端皮温,甲床颜色,脉搏等情况。 (3)血压血压不是诊断休克的唯一标准,在各种代偿机制作用下,休克早期血压下降往往不明显,容易掩盖病情。但血压的动态监测对休克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4)尿量尿量是反应肾血流灌注的重要指标,当伤者尿量减少时需警惕失血性休克或急性肾功能损伤。记录尿量,对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创伤性休克的急救 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一旦延误,患者将失去最佳获救机会,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必须体现时效性。其现场急救应遵循ABC法则,即维持气道,呼吸及循环功能,也就是重视基本生命征及予以有效支持。主要包括: 1.续转迅速评估伤情检查呼吸、脉搏及血压等基本生命征,通过伤情评估及环境勘察等综合判断休克类型,有无合并心源性或神经源性体克可能性。 2.保持气道通畅和充分给氧组织缺氧时间是影响休克预后的最直接因素,及早开放气道及保证重要器官组织的供氧意义重大。若怀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休克病人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情,当人体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肺)无法 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时,就会出现休克症状。休克病人需要及时处理, 以避免危及生命。以下是应急预案和程序的一些建议。 一、应急预案 1.组织人员: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一支专业的急救团队。应该由经验 丰富的医生、护士以及其他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组成,以确保病人得到及时 有效的救治。 2.装备准备:急救设备应该随时准备好,包括氧气瓶、输液器、血压计、心电图监护仪等。应急包里还应包括静脉输液所需的导管、注射器等。 3.建立应急流程:制定休克病人的应急流程,包括通报急救团队、检 查病人病情、进行急救治疗以及后续的监护和护理等。 4.安全和隔离: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在急救过程中,应遵循消毒、隔离和防护的原则,确保传染性疾病等不会发生,同时避免 交叉感染。 5.病情评估:应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了解病人的 病史和过敏反应情况。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急救人员更好地判断病人的病情 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快速诊断:应急预案应包括快速的诊断方法,包括测量血压、心率、脉搏、血糖和血氧饱和度等。根据病人的情况,还可以进行其他的实验室 检查。

7.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低血压 休克可以通过给予液体静脉输液来改善循环;心源性休克可以考虑应用正 性肌力药物;过敏性休克可以通过给予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等。 8.监测和护理: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和心电图等。同时,给予卧床休息、保持体温等护理措施,维持病人的稳 定状态。 二、急救程序 1.发现休克病人:当发现有人出现休克症状时,应立即通知经过急救 培训的人员,并尽快调取休克应急设备。 2.评估患者状况:尽快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 标的测量,并记录相关病史信息。 3.维持呼吸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用头后仰法和抬头 法来维持呼吸通畅。 4.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静脉通道,准备好输液设备。 5.快速控制出血:如果休克是因为大出血引起的,应尽快控制出血, 包括用压迫止血法或者应用止血药物。 6.给予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气(10-15升/分钟),以提供足够的氧 气供应。 7.补充液体: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种类和量的液体进行静脉输液。常用 的有生理盐水、葡萄糖液等。 8.观察监测: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同时,及时记录相关治疗和观察结果。

三甲医院五大急危重症抢救流程程序

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保持静脉输液通路,更换原有输液装置。 1 .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同时立即通知医生。 2 .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g,(患儿可按0.02-0.025m1∕kg给 药),如症状未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皮下注射0.5mg<> 3 .吸氧,改善缺氧状况。给予心电监护。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洛 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难可行气管切开。 4 .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5-10mg静注或氢化考地松100-200mg加入500m1葡萄糖 溶液中静滴;抗组织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5 .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6 .心脏骤停者,须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7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

1判断病情并立即通知医生。 2建立、保证气道通畅及氧气吸入 1)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给予心电监护。 2)迅速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增加通气量,防止感染。 3)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1/分。观察给氧效果,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重,遵医嘱应用平喘药、呼吸兴奋剂。 4)遵医嘱查动脉血气分析。 5)必要时应用辅助呼吸器或气管内插管。 3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防治并发症,并做好相应处理。 4防治心衰。一旦合并心衰,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及强心药物,并记录出入量。 5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及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等。

1 .判断病情并立即通知医生。 2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 3 .高流量面罩吸氧,流量为5-61/分、浓度为40-60%,用50%酒精作湿化氧气。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 4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5 .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备好除颤仪。 6 .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 .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共6篇) 第1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2篇: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提高医院急救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题目:失血性休克 地点:岐山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时间:2021年5月 8 日总指挥:张志怀 特邀人员:医务科主任:李磊 护理部主任:王建红 内科主任:赵博元麻醉科:杨泽群 参加人员:李长娃、高荣、吴金博、赵勃、李睿栋、段毅、姜远征、张荣华、李蓉、张静、康春云演练内容:

患者男,某-某,外伤致多处肋骨骨折,局部疼痛剧烈,咳嗽、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气促、呼吸困难、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90/50mmhg。由急诊科平车推入我科。 1、立即给予体位:采取仰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双下肢抬高15~30°。 2、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补血、补充血容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高流量吸氧。 4、识别出血原因,尽快采取止血方案控制出血。 5、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正肾素、异丙肾)强心利尿药物。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引流瓶时间段出血量、尿量,注意保暖。 8、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9、必要时准备手术。 10、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程序】 摆好体位——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通畅气道、吸氧——判断出血原因、止血——观察病情——协助胸穿,插胸管——准备手术——告知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第3篇:妇产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妇产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 (一)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给予抗休克处理,置患者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 (二)迅速扩容,选择9~16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若因失血多,血管瘪陷难穿刺者,配合医生立即行静脉切开术,保证液体的充分补充。 (三)氧气吸人,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和给氧效果。氧流量调至2~4L/min。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 ~30 min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认真观察患者意识改变,皮肤粘膜的颜色、温度、尿量的变化。若脉搏、呼吸快而急促, 血压在12 kPa以下,躁动不安,尿量少,考虑液体量不足,此时应加快补液。 (五)积极主动协助医师做好后穹隆穿刺,尿试验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因误诊而延误病情。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说明:1、CT、X、检验等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抢救押金情况而定。 2、急救药物若缺可由护士去药房借用后一起结算。

急救通则(First Aid)

第一篇常见急危重症急救诊疗常规 一、休克抢救流程图05 二、过敏性反应流程图06 三、昏迷病人的急救流程图07 四、昏迷原因的判断08 五、眩晕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图09 六、窒息的一般现场抢救流程图10 七、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图11 第二篇常见的非创伤性疾病急救流程图 八、发热的诊断治疗流程图12 九、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13 十、心动过缓的诊断治疗流程图14

十一、成人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图15十二、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图16 十三、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图18 十四、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图19 十五、大咯血的紧急抢救流程图20 十六、呕血的抢救流程图21 十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流程图22 十八、低血糖症抢救流程23 十九、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紧急抢救流程图24二十、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图25 二十一、中暑的急救流程图26 二十二、淹溺抢救流程图27 二十三、急性中毒急救处理图28 二十四、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图29

二十五、急性药物中毒诊疗流程图30二十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流程图31第三篇创伤性疾病的急救流程图二十七、批量伤员现场分拣步骤32二十八、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33二十九、胸部、心脏创伤的急救流程图34三十、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35三十一、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图36三十二、电击伤急救处理流程图37

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图

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图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下面是过敏性休克急救的标准流程图,以供参考。 流程图如下: 1. 判断症状 - 皮肤症状: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水肿等。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哮喘、喉咙痉挛等。 - 循环系统症状:低血压、心悸、头晕等。 - 消化系统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 2. 确认过敏性休克 - 判断症状是否符合过敏性休克的特点。 - 观察病史,了解是否有过敏史。 - 若怀疑过敏性休克,请立即进行急救。 3. 拨打急救电话 - 在确认过敏性休克后,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告知病情。 4.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 - 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或硬板床上。 - 翻开患者的衣领,确保呼吸通畅。 5. 给予氧气

- 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纯氧气。 - 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6. 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循环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 - 注意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心律不齐等异常情况。 7. 检查患者的血压 - 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 - 若血压过低,请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8. 注射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急救药物之一。 -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按照医生指示给予肾上腺素注射。 9. 给予抗过敏药物 - 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 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10. 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 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注意呼吸、循环、皮肤症状等。 11. 准备紧急转运 - 通知医院准备接诊。

-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12. 继续监护患者 - 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护患者的病情。 - 随时准备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请注意,以上流程图仅为过敏性休克急救的标准流程,具体的急救措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如果您遇到过敏性休克的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根据以上流程图进行急救措施。同时,建议您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

医院患者感染性休克急救流程

医院患者感染性休克急救流程 (一)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又称为脓毒性休克,是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以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 (二)病因 (1)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败血症、中毒性肺炎。 (2)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腹膜炎等。 (3)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 (三)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四肢皮肤温度差异可分为暖休克和冷体克,前者为高排低阻型,后者为低排高阻型。 (1)暖休克:神志清楚、疲乏,面色潮红、手足温暖,血压下降,脉搏慢,搏动清晰。但休克后期可转变为冷休克。 (2)冷休克: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或嗜睡,面色苍白、发绀或花斑,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尿量减少。 (四)急救程序 1.原则 在休克未纠正以前,应以抗休克为主,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感染。

2. 具体措施 (1)补充血容量:早期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具体方法:30 min 内先给予晶体液 500~1000 mL 或胶体液300~500 mL,再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和肢体末梢温度调整补液量。 (2)控制感染;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并尽早处理原发感染灶,确定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3)纠正酸碱失衡。 (4)血管活性药、激素等的应用。 (5)氧疗及病情观察。 (6)作好相关记录。 (五)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细致,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急救。 (2)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严肃认真,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急救过程中各项治疗、抢救与护理处置措施准确无误。 (3)实施各项急救技术要正确、规范、有效。 (4)通过急救,患者休克症状与体征得到改善。 (5)各项记录书写规范。

医院患者神经源性休克急救流程

医院患者神经源性休克急救流程 (一)神经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体克是动脉阻力调节功能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的休克。 (二)病因 多见于严重创伤、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剧烈疼痛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 (三)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四肢湿冷,出冷汗,心率加快,脉搏尚有力但血压不稳定、忽高忽低、脉压小,口渴,尿少。 (2)休克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脉搏细速、收缩压降至 80mmHg,脉压小于20 mmHg;尿量每小时 20 mL 以下。严重的休克患者呼吸急促,甚至昏迷,收缩压低于 60 mmHg,甚至测不出,无尿等。 (3)体克晚期;皮肤黏膜内脏出血.常见消化道出血和尿血,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多系统器官衰竭。 (四)急救程序 (1)体位:患者应取平卧位,去除枕头;下肢抬高 15°~20°,以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增加脑部血供。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及躯干抬高 20°~30°,以利于呼吸。如患者意识丧失,应将头偏向一侧,以防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保持患者安静,尽可能避免

搬动或远距离转运。 (2)氧疗:保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正压通气给氧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血氧饱和度 95%以上。 (3)应用肾上腺素: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5~1 mL,严重病例可以将药稀释于 50%葡萄糖液 40 ml 中静脉注射,也可用肾上腺素1~2 mL加入 5%葡萄糖液 100~200 mL 中静脉滴注。 (4)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补液的量及速度,在大量补液后收缩压仍低于 90 mmHg 时,应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 (5)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因剧烈疼痛引起的休克应使用镇痛药物,可用吗啡 5~10 mg 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哌替啶(杜冷丁)50~100 mg 肌内注射,情绪紧张的患者应给予镇静药物(如安定 10 mg 或苯巴比妥钠0.1 g)肌内注射。 (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给予地塞米松 5~10 mg 加入莫非氏管或溶入 5%葡萄糖液 500 mL 中静脉滴注。 (7)对因治疗;根据导致患者神经源性体克的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五)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细致,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急救措施有效。 (2)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严肃认真,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急救过程中各项治疗、抢救与护理处置措施准确无误。

7.休克患者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休克患者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 一) 应急预案 1.评估 (1)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正确搬运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到安全地带。 (2)病种评估: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又称出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常见的为前3 种休克。 (3)病情评估:①感染性休克:有严重感染病史,常见于败血症、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等;患者具有全身或局部严重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高热、脉速、呼吸增快和低血压等。②低血量性休克:有严重创伤和 ( 或 ) 出血史,有大手术史;患者有口渴、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肢端发冷、尿少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和微循环障碍的症状和体征。③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终末期心肌病、心律失常、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及心肌挫伤引起,其中以心肌梗死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频数、发绀、意识模糊、少尿、外周低灌注、低血压等。 2.处置 (1)急救原则:休克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同时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休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在发生细胞损伤前恢复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而有效灌注受灌注压及血流的影响,因此

首要的是维持适宜的血压;其次是维持足够的心输血量。病因治疗是彻底逆转休克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积极进行支持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病因。 (2)补充血容量:建立 2~3 条静脉通道或行中心静脉插管。外周静脉使用大口径穿刺针近心端静脉穿刺。①遵医嘱快速静滴等渗晶体液、乳酸林格液、平衡液和生理盐水,迅速有效补充血容量;同时选用地塞米松 10~ 20 mg 静注,以增强细胞膜稳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微循环畅通;②从另一条静脉通路输人代血浆和血浆制剂等胶体液,以扩充功能性细胞外液。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组织灌注,维持重要器官的血供。 (4)保持气道畅通,给予鼻导管、面罩吸氧,纠正组织细胞缺氧;有压迫气道及胸部创伤者,为防止气道梗阻,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休克卧位,保暖(禁用热水袋、电热毯),感染性休克持续高热应予以降温措施。 (6)针对病因予以必要的紧急处理。 (7)留置导尿管肾功能监测,及时准确测量每小时尿量。 (8)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并给予安慰和鼓励,稳定其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 二) 护理流程 1.现场 (1)正确搬运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到安全地带救治。

相关主题